古代名人对诸葛亮的个人评价7篇

发布时间:

在东汉末年,天下最终三分,形成了魏蜀吴三个国家,而刘备所建立的蜀汉,可以说是人才济济的国家,其手下的谋士,诸葛亮和庞统,法正等人,皆是谋士之中的高人,尤其是诸葛亮和庞统,得其中一个人就可以得到天下。差异网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7篇《古代名人对诸葛亮的个人评价》,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诸葛亮的评价 篇一

回到那天夜晚将星陨落五丈原,蜀汉军队朝着汉中撤退徐徐撤退,了解这一切的除了相府的蒋琬费祎,还有对面的魏军主将司马懿。

刘备的领土太过于分散,其实也应证了荆州是守不住的,果不其然,荆州还是被夺了回去,而笔者认为,即使没有关于败走麦城这件事,荆州终究是难以保住的。而诸葛亮一开始的这个致命问题,最终却也没能得到弥补。

而没有了荆州的蜀汉,实力更加弱小,再加上后来的汉后主刘禅昏庸无能以及不重视人才培养的问题,导致蜀汉后期无人可用。而即便诸葛亮再多活十年,想必统一也是极难的。

诸葛亮的评价 篇二

在评论司马懿的品德时,李世民是这样说的,认为司马懿“饰忠于已诈之心”。李世民认为,司马懿受到先帝之托辅佐幼主,被两代皇帝视为托孤重臣,但他却没能像诸葛亮那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发动了高平陵之变夺权政权,可以说是个不折不扣的奸臣。当李世民在论及司马懿的军事才能时,李世民的话语更加耐人寻味。

李世民一方面认为,司马懿“雄略内断”,堪称“兵动若神,谋无在计”,可以说用兵之道很神,李世民对他的军事才能十分佩服。另一方面,却认为他在面对诸葛亮大军时,“闭军返垒莫敢争锋”,是胆怯之举,有失“良将之道”。其实,李世民这是言不由衷,口是心非掩人耳目。他内心深处的真实看法与此完全相反,对于司马懿坚壁不战、后发制人的这一招,不仅极为赞同,还身体力行模仿借鉴,并靠这一招打下唐朝江山。

看看李世民在以往的战役中,李世民在击灭唐朝几大强敌时所用的招数,几乎都鲜明体现出这个特点。李世民在有一次战争中,曾有一个强悍的对手,此人就是割据陇西的军阀薛仁杲。薛仁杲和他父亲薛举,都是号称“万人敌”的猛将,善于用兵。在《新唐书》记载,武德元年的浅水塬大战中,薛举大败唐军,并俘获唐朝多名大将。

当时李世民统兵出战薛仁杲。他这次采用了司马懿坚壁不战、后发制人的战术,闭门不战长达两个多月,薛仁杲部队粮草都快吃完了,士兵的士气也日渐低落,提不起士气打仗。这时李世民这才突然发起猛攻,彻底歼灭了薛仁杲的陇西军。李世民通过用司马懿这一招,可谓是得心应手,坚壁不战后发制人成为他用兵习惯。

诸葛亮的评价 篇三

千古以来,诸葛亮深受人们的爱戴,身上有着无数美丽的光环 “未出茅庐,先定三分天下”毫无疑问,这是诸葛亮才华的侧面概括,集超人智慧与谋略于一身的诸葛亮,被善于招揽人才的刘备重用,蜀国在诸葛亮全力以赴下,终成就了大业 诸葛亮遇事镇定自若,深谋远虑。在“空城计”中,智慧的他毫不畏惧司马懿的逼迫,从容布置,从而使对方退兵,西城得以转危为安。诸葛亮神机妙算,料事如神,在“草船借箭”中,妒贤嫉能的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而诸葛亮将计就计,趁大雾天扎草人攻打曹营,从而借来十万只箭,为赤壁之战准备了足够的箭只,也保全了自己。诸葛亮的智勇超群与忠贞不渝,为了求得南方的长治久安,听从马谡的建议,采用“攻心为上”的计谋,在与孟获的战斗中七擒七纵,最后使孟获心悦诚服的归顺了刘备,成为了蜀汉南方的屏障……这些世人耳熟能详的故事无不闪耀着诸葛亮知识与智慧的光芒

诸葛亮的评价 篇四

蒋琬的主动让权,在汉末三国绝无仅有,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也极为罕见。他宽容而又不失真性情,无论是作为领导、下属、还是同事都是无可挑剔。他没有前任的惊才绝艳,却继承了前任伟大的人格并发扬光大。蒋琬刚去世,刘禅就下诏,不再设立大司马,一如当年诸葛亮去世不再设立丞相。许多年以后,一度控制蜀地,眼高于顶、鼻孔看人的钟会出于内心深处五体投地的尊重亲自前去拜祭的也只有诸葛武侯和蒋恭侯两人……

这一年,董允也病逝了。费祎推荐陈祗接替董允的尚书令职务。陈祗擅于迎合刘禅和黄公公,深得刘禅的欢心,黄公公则开始干预朝政。当然,这对很会做人的费祎来说也没什么。他下令在全国大赦,大司农孟光说他闲着没事儿突然大赦是收买人心、姑息养奸。费祎无法反驳,孟光的前途也就此止步。

而姜维在这一年正忙着应对少数民族的叛乱,他恩威并施,迅速平定。这份功劳加速了他的升迁,同时也引起了费祎的“高度重视”。

公元247年,姜维升任卫将军(首都卫戍司令),与大将军费祎共录尚书事,主持朝政。姜维要出兵北伐,费祎没说不行,但是交给姜维的军队不超过一万人。姜维不气馁,就凭这一万人的军队,抓住羌人反叛魏国的机会出兵接应,成功为蜀国增添了生力军。

公元248年,在上一年度取得战果,腰杆儿正硬的姜维再次提出北伐,费祎说:“我们都比不上诸葛丞相,他老人家都搞不定的事儿,何况是我们呢,不如保境安民,以后什么时候出了天才,再由他去克复中原好了。不要老想着搞个大新闻,指望打一仗就能怎么样,万一有个闪失,后悔可来不及。”

诸葛亮的评价 篇五

费祎率领主力部队去汉中屯田,朝中所有政务都要送往汉中经他同意才能办理。而在朝中替他主持工作的自然不是姜维,而是他所器重、提拔的尚书令陈祗。

公元249年,魏国太傅司马懿发动政变推翻大将军曹爽一党,朝野震荡。魏国右将军、讨蜀护军夏侯霸眼看司马氏要篡权,弃魏投蜀,被蜀汉封为车骑将军,单看官职的话,比姜维还高,相当于张飞生前的职务(张飞的老婆、刘禅的岳母夏侯氏是夏侯霸堂妹)。此后夏侯霸死心塌地给蜀国当向导。

这下姜维终于得到了出兵的机会,这不就是丞相《隆中对》中指出的“天下有变”吗?而且现在还有了活地图夏侯霸的帮助,这让一直以来都很孤独的姜维倍受鼓舞。姜维询问夏侯霸:“司马懿既已把持魏国朝政,你看他会不会有征伐别国的企图?”夏侯霸说:“他正在经营整理内部事务,还顾不上对外征伐。但有一个叫钟会的人,年纪虽轻,如果得到重用,将是吴、蜀两国的心腹大患。”

再看费祎,他也是真有原则,面对这样的机会丝毫不动心,还是只给姜维一万人,让他放手去做!

明知费祎在耍他,姜维还是不愿放弃机会,真的带着一万人北伐了。等在他面前的,光是名将就有三位——司马懿的亲密战友郭淮、天下士族领袖陈泰以及后来灭亡蜀国的邓艾。这种局面,就是姜维本人被活捉也算不得他无能,可他竟然能与魏军对峙许久,直到司马昭率领大军来援助才不得不撤兵。撤退时,负责断后的部将句安、李歆向魏军投降。

诸葛亮的评价 篇六

诸葛丞相真的是一代人杰,大政治家、大军事家、大战略家、大思想家。三国演义里只写他会打仗会计谋真的是贬低他了。诸葛亮治国的能力就更不用多说。在战略上给予魏国巨大的压力和消耗的同时,保持国内物资充裕本就是不可多得。对诸葛亮的评价,文治当不在萧何管仲之下,武功尤有胜之。这是个宏观到微观全部融会贯通的人。大的战略眼光可参见隆中对, 也可看他后期联合孙吴逼迫曹魏两线作战的战略思想。对诸葛亮的负面评论,最多不过一句“事必躬亲”。多了都是黑。诸葛亮可以说是三国时期帅臣(区别于关羽这种武将)中军事能力最好的之一。诸葛亮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是司马懿不能比的,四川老百姓至今仍然逢年过节祭拜他,从来没听说过有老百姓祭拜司马懿的,公道自在人心。司马懿是厉害,有本事,但是无法摆脱乱臣贼子的标签,古代是讲究伦理道德的社会,老百姓只认可道德高尚,一心为公之人。

诸葛亮的评价 篇七

唐·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上面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整理出来的7篇《古代名人对诸葛亮的个人评价》,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63 34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