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支书先进事迹精选3篇

发布时间:

优秀村支书个人先进事迹-事迹材料差异网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3篇《村支书先进事迹》,如果能帮助到您,差异网将不胜荣幸。

村支书先进个人主要事迹范文 篇一

任职以来,她坚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百姓”的信念,扎根家乡沃土,将一个人心涣散、外债累累、环境脏乱差的村庄打造成为环境优美、安定和谐、富裕文明的省级文明村,带领村民走出了一条共同富裕的跨越式发展之路。

作为一班之长,她带头亮承诺作表率当先锋,带领村“两委”班子勇夺全省干事创业好班子、淄博市“时代先锋”基层党组织、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荣誉。

她本人被选为市十五届人大代表、张店区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荣获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淄博市担当作为好支书、淄博市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诸多荣誉。

她就是张店区马尚镇九级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袁艳会。

带强班子,不让一人掉队

俗话说,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雁”。在乡村振兴的路上,党员干部就是带领广大群众前行的“头雁”和“领跑者”。

九级村现有党员177名,这是一股建设新农村的巨大力量,然而带好这支队伍却并不容易。上任第二天,袁艳会召集全村党员开会,可到会党员不到一半,她的心一下子凉了半截。

党员队伍都带不好,村里怎么发展?作为“一班之长”,袁艳会深知党建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她下决心把党员队伍带好。

袁艳会提出了“以党风带动民风,以民风带动村风”的理念。她说:“我要给全村的党员群众作表率、树标杆,党员向我看齐,村民向党员看齐。这样,全村的风气就会积极向上。”

她带头亮承诺作表率当先锋,认真贯彻执行上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从“集中学习、议事理政、建言献策、为民服务、走访群众、党费收缴”6个方面,对全村党员进行考评,建立党员量化积分台账,每月考评一次,每季度对党员量化积分情况进行公示上墙,把党员的日常表现拿出来“晒一晒”、比一比,促使广大党员“比学赶超”。

为进一步解决部分党员参加组织活动不积极、党性意识不强问题,袁艳会提出“三个三”党员教育管理制度:深化“三个坚持”,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党员教育管理全覆盖;搭建“三个平台”,即九级村智慧便民服务平台、党员微信交流平台、主题党日集中学习平台;组织“三种评议”,即党员自评、民主互评、组织考评。健全村党员即知即议、边学边改机制,为党员补齐短板、树立标杆,助推广大党员在全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在袁艳会的带动下,九级村的村风正了、民心齐了,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增强了,连续8年在张店区马尚镇综合考评中位居第一。20XX年村党委还荣获“全省干事创业好班子”称号。

最让袁艳会欣慰的是,从20XX年至今,九级村经历三次村“两委”换届,她带领“两委”班子成员7人全部连选连任,没有让一人掉队。

幸福路上,不让一户落下

九级村地处张店老城新区的接合部,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是发展商业经济的风水宝地,远近闻名的义乌小商品城就座落在九级村。

外人很难相信,20XX年4月,带着全体村民的信任,袁艳会接过九级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的接力棒时,会是这样一个烂摊子——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当时村集体积累了近6000万元的债务。

面对村集体经济困境和村民们关切的目光,袁艳会向全体地民承诺:“日子越过越好,村子越来越美,是村民的愿望,也是我的追求,我们目标一致,我一定努力把工作干好!”

上任后,袁艳会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清理村中心广场的垃圾山。那里原是一处大土堆,因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堆积,日积月累变成十几米高的垃圾山,污染了环境,影响村容村貌。

搬走这座“山”,是对袁艳会和新班子的考验。袁艳会冒着酷暑,找政府、跑园林、到环卫,积极争取支持。一个月过去,人晒黑了,变瘦了,但政策到位了;两个多月过去,垃圾山搬走了,眼前亮堂了,一个占地50余亩的社区文化中心呈现在村民面前。村民们说,袁艳会搬掉的是一座垃圾山,树起的却是一个能干事、干成事的好形象。

发展是硬道理,村富才民安。九级村3000多村民,外来人口7000多人,村民们的盼富愿望与发展现状存在一定落差。袁艳会带领村“两委”认真分析全村发展形势,制定实施以服务业、租赁承包为主的发展模式。合作建设的淄博义乌小商品城,每年创收近1200万元;开发建设龙御大厦、万昊大厦、花好园等项目,每年创收500多万元;引导支持村民发展第三产业,先后建设了金塔农贸市场、九级村便民农贸市场两处,村内主干道沿街商贸房5000多平方米,增加村集体租赁收入1000多万元的同时,为村民提供了创业就业岗位;对全村62幢楼实施外墙保温工程,加强小区绿化,为村民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重新安装生活区监控系统,新建小区机动停车场1。3万平方米,彻底解决了生活区停车难、出行不便的难题。

如今,九级村民每人每年可领取1000元口粮补助和1000元就业启动资金,村里每季度发放面粉、大米、食用油。春节、三八节、母亲节、父亲节、中秋节、重阳节等逢节都有物资发放,仅春节发放的物资就达20多种。与此同时,还有水电暖、医疗保险、大病医疗、金秋助学和入伍参军等补助。

袁艳会常说,我们九级村就是一个大家庭。“不让一位乡亲在幸福路上掉队”是袁艳会和“两委”一班人的共识。

20XX年,村民李坤因车祸致残。祸不单行,他的父亲又遭遇车祸身亡,受不了打击和压力,他的爱人不辞而别,一家人陷入绝境。李坤的处境牵动着袁艳会的心,这个家成了她跑得最勤的地方。为帮助李坤走出困境,袁艳会跑前跑后为他申请了法律援助,争取到赔偿金,审批了救济款,还为他们办理了低保、残疾证。李坤的小女儿从小患有严重疱疹,两条胳膊常年化脓血肉模糊。袁艳会一方面帮她联系医疗专家,想法设法救治;到了上学年龄,又千方百计联系学校,把孩子送进校门。“是袁书记救了俺一家啊!”提起袁艳会,行动不便的李坤眼里噙满泪水。

在袁艳会的带动下,7名村“两委”成员每人都与村里的贫困户结对帮扶对子。

富裕文明,不让一个缺位

采访中,记者感到,最让九级村人骄傲的是,不是他们的富裕程度,而是村里的文明气息。

从20XX年开始,村里就拿出资金改造文化广场,建起中心大街千米文化墙、广场南侧法治长廊。尤其贯穿村南北中心大街两侧的文化长廊,图文并茂,色彩鲜艳,“走心”又“润心”。

爱国名人、模范党员的事迹,好婆婆好媳妇、文明家庭、家风家训、村规民约……分别在长廊的宣传栏上呈现出来,过往行人、村民不时驻足阅览。见义勇为的任宪芬、拾金不昧的钱勇、孝敬老人的张玉玲、热心大妈韩玉美等故事,都为村民津津乐道。

为给党员提供一个功能多样的活动场所,为村民提供舒适、便捷的办事大厅,袁艳会主持新建投资2000余万元、占地9000余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综合楼。楼内设乡村振兴馆、党史村史馆、“四议两公开”大厅、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便民服务中心,以及可容纳400余人的多功能党员活动中心。

如今,行走在九级村,从新时代文化广场,到法治文化长廊,看完文化墙,再观村史馆……文化墙“会说话”,村史馆连历史,一幅新时代美丽乡村振兴画卷展现在记者眼前,一如春风拂面。

2022年农村好支书先进事迹 篇二

“只要村民找我们了,就说明村民眼里有我们,我们就一定竭尽全力为村民服务好、办好。”这是于里镇马疃村支部书记丁玉强时常对两委干部说的真心话。丁玉强担任支部书记16年来,带领村民把一个村容破旧、上访户多、村民矛盾多的“烂摊子村”,变成了小有名气的“美丽村庄”。

#兵支书丁玉强1996年参军,1999年退伍,退伍后不足一个月,就被推选为村两委干部兼报账员,2005年被推选为支部书记兼村主任。“当时我回来参选村干部,老百姓也是带着‘试一试’的态度把我选出来的,大家对村子发展没信心,觉得选谁都一样,谁也干不好。”时过境迁,丁玉强仍对16年前的一幕记忆犹新。

上任伊始,丁玉强经过一番调研,列出了长长的“问题清单”:村道坑坑洼洼、村委会软弱涣散、缺产业致富无门……找到了病灶,丁玉强决定从改善村庄环境开始“开处方”。可当时村里一穷二白,村集体经济抓襟见肘。他自己多次到镇党委政府争取项目支持,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丁玉强根据村庄实际,统一规划,先后投资150多万元,带领村民对村庄所有道路、主街全部沥青罩面,巷道铺装巷巷通,打造特色文化墙,安装太阳能路灯47盏,借助西高东低的地势,逐户新建了排水渠,雨水全部排到村东的小池塘里……经过大家的努力,出村的土路变成了柏油路,旱厕改成水冲厕所,道路两旁干 www.1mi.net 净整洁……对于这一连串变化,大家看在眼里喜在心头。20XX年,马疃村被评为市级“美丽乡村”。

自此,发现村民们看他的眼神变了,党支部的号召力也增强了。丁玉强感慨道:“支部是堡垒,党员带了头,群众就有劲头。”

村民要富、村庄要想美,就得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丁玉强把壮大集体经济的目光落在村庄地处206国道旁的优势上,多次外出招商,招引了日照五莲风电场、五莲县恒绿蔬菜合作社、裕兴养殖有限公司等,村集体经济的收入增加了,村民也可以在家门口就业。

“老百姓心里有杆秤,会经常把干部放上去称一称。”当了近20年的村干部,丁玉强不拿不占。村集体收入多少、开支多少、钱往哪儿花,都由村委会召集村民代表讨论决定。

对于下步工作,丁玉强是这样想的:争取年底高标准农田项目开工建设,生产路全部硬化,整治土地排涝沟,解决农田灌溉难题,保障粮食丰产增收。争取供排水一体化工程,让村里群众吃上和城市一样的安全水、放心水。

2022优秀村支书事迹材料 篇三

担任村书记以来,姜国林始终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村富民强”为总目标,主动作为、团结干事,带领全村党员群众走出了一条“美丽乡村有看头,美丽经济有赚头”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严抓制度规范,凝聚工作合力

姜国林带头严格执行村级重大事项“五议两公开”机制,牵头制定村级务工管理办法和农副业产品销售相关制度,实施村集体财务管理“委聘制”,彻底根治村级财务管理乱象。建立党员学习教育培训制度,通过将惠农政策学习与党组织生活相融合,深学常思,亲自宣贯,有效增强党员干部干事凝聚力。

强化组织引领,发挥品牌效应

姜国林善于谋划经营,通过邀请行业专家为村民实地开展农业种植培训指导,打响花生、萝卜、玉米、马铃薯“新沙四宝”品牌,又在全区建立新沙农产品直营点38处,实现本村农产品与市场的无缝对接,打响“新沙农产品”的地理标识品牌。注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领村民参与浙报集团“快乐公社”、新沙岛玫瑰园等优质高效农业项目,实现创收200多万元。

提升基层服务,实现热点破难

姜国林始终坚持“一切工作到支部”的导向,率先在网格支部的基础上分别建立服务民宿、采摘、餐饮、文娱等4个党小组,实时征集并一线化解在美丽经济发展中农户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党员户+拓展户”的模式,累计催生民宿、农家乐37家,打造家庭农场4家,培育农业专业合作社10家,为村集体和广大村民赢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3篇《村支书先进事迹》,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365 23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