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林占熺事迹一览(通用5篇)

发布时间:

林占熺百科简介是什么?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林占熺人物介绍具体是什么?这次差异网为您整理了5篇《感动中国林占熺事迹一览》,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林占熺菌草技术 篇一

林占熺(福建农林大学研究员、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11月16日在2022新丝路故事汇·柯桥论坛发表的主旨演讲

消除贫困是人类的共同使命。20世纪80年代,我为了帮助贫困地区的群众脱贫和保护生态环境,开始了以草代牧栽培食用菌的研究。

1986年,我们首次用芒萁、五节芒等野生的草本植物栽培香菇获得成功,为群众摆脱贫困开辟了一条投入少、见效快、效果好、可持续发展的新路。菌草技术发明之后,应用到福建西北部贫困地区的扶贫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深受干部和群众的欢迎。

1991年,菌草技术被国家科委列为国家“八五”星火重中之重项目,在福建省的51个县实施都获得了成功。1997年,时任福建省副书记的主席同志在闽宁扶贫协作会议纪要上签字,把菌草技术列为闽宁扶贫协作的重点项目。在宁夏帮助17500多个农户摆脱贫困,因此被称为“扶贫草”“幸福草”。

同时,主席同志还派我带领中国菌草技术专家组去巴布亚新几内亚中高地实施菌草技术援助项目。当时项目实施地的多数地区,农业生产仍处在刀耕火种阶段,如何让他们掌握菌草这一现代生物技术?我们因地制宜、千方百计把技术本土化、简便化,使村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做就成,让成千上万的群众能够参与到菌草生产。

在主席主席的长期关怀支持下,菌草技术从南太平洋、到非洲、到拉美,为发展中国家增加就业、消除贫困、可持续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

目前,菌草技术传播到106个国家,在16个国家建立菌草技术示范基地。菌草技术被翻译成18种文字,我们在国内外举办了200多期培训班,培训外国专家学者12000多人,为世界减贫作出了积极贡献。

主席在向菌草援外20周年暨助力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论坛的贺信中发出号召,要使菌草技术成为造福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的“幸福草”,这为世界菌草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0多年来在援外与国际合作的实践中表明,菌草技术可服务联合国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13个目标。我们将继续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实现,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积极的贡献。

“农民教授”林占熺先进事迹 篇二

1995年,“中国菌草”被中国扶贫基金会列为科技扶贫首选项目,两年后,又成为闽宁扶贫协作项目。林占熺和学生背着六箱福建的草种,来到宁夏彭阳推广菌草技术。

“很重要的问题是,要让其他杂菌不会和我们要的食用菌争夺营养。当时宁夏群众有的连菇都没有见过,要让乡亲们掌握技术,就要简化到参加生产的同志一看就懂,一学就能学会,一做就能成功。”

现任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研部部长林兴生,1997年跟着老师林占熺去宁夏。那一次,他见识了老师如何从看似不可能的地方找到缝隙,从缝隙中扒拉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当时我们到农户家里,有很多废弃的窑洞,林老师马上发现窑洞冬暖夏凉,只要稍加改造,种上菇甚至比别的地方更有优势。所以当时当地百姓把它叫成‘摇钱洞’或者‘窑洞经济’。”

林占熺人物介绍 篇三

林占熺,1943年生,党的会议代表、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

“山”是宁夏西海固,“海”为沿海的福建,林占熺跨越2000多公里的对口帮扶“情”,通过热播剧《山海情》被更多人所熟悉和感知。剧中凌一农教授的人物原型就是林占熺。

西海固是宁夏中南部山区的统称,这里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素有“苦瘠甲天下”之称。1996年,福建和宁夏启动对口扶贫协作。次年5月,林占熺和学生肩扛手提六箱菌草,星夜兼程来到西海固,因地制宜、因陋就简,把菌草技术本土化、简便化。从1997年至今,林占熺利用菌草技术,让曾经贫困落后的宁夏闽宁镇彻底改变了面貌。以草代木栽培食药用菌,林占熺发明的菌草技术,开辟了菌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水土流失、沙漠化不仅是造成贫困落后的主要根源,也是危胁黄河生态的罪魁祸首。2014年,林占熺带着自己最新培育的抗旱耐寒的绿洲系列来到乌兰布和沙漠,已过古稀之年的他,再一次向世界难题发起了冲锋。林占熺团队已经在沙漠中种植了约5 万亩菌草,在7次死而复生之后,终于制服了流沙。如今,年近八旬的林占熺依然奋战在黄河治沙的第一线。

多年来,林占熺的菌草技术从福建出发,已推广至全国31个省份506个县。与此同时,中国的菌草走出国门,帮助世界106个国家的数亿农户脱贫,谱写了另一份不以山海为远的“山海情”。

“农民教授”林占熺先进事迹 篇四

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林占熺发布仪式介绍,林占熺现任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他于1986年发明的菌草技术解决了“菌林矛盾”这一世界难题。30多年来,林占熺一直活跃在菌草研发和推广一线,不仅帮助数以千万计的农民种菇脱贫,还在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如今,菌草技术已被推广至全球106个国家,在1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示范基地,并被联合国列为“和平发展基金项目”重点项目向全球推广。发布仪式通过现场访谈、视频连线和视频短片等形式展现了林占熺的先进事迹,并现场宣读了致敬辞和《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关于授予林占熺同志“八闽楷模”称号的决定》。

值得一提的是,林占熺是此前热播的对口扶贫题材电视剧《山海情》中凌一农教授的原型。澎湃新闻此前采访时了解到,和《山海情》中的凌一农一样,作为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一员的林占熺奉献出他的科研技术,带领团队教村民种植双孢菇。为了给村民【差异网】的生产保底,他甚至和当地政府签订了包销协议,团队成员分组为村民的产品跑销路。

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林占熺表示,在他和当年的团队成员看来,《山海情》中呈现的大部分内容基本属实,但实际情况比剧中更艰苦、更曲折。

林占熺说,电视剧中的凌一农是众多援宁科技工作者的缩影,很感谢《山海情》的播出,让更多人了解到了闽宁协作中不同群体的贡献,同时也有更多的人了解到菌草行业,推动了菌草行业的发展。

如今,79岁的林占熺仍坚持在菌草研究一线工作,对于自己的状态,他觉得就像是《西游记》主题曲中唱的那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

感动中国林占熺事迹 篇五

林占熺:1943年生,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菌草技术发明人,长期从事菌草技术的研究、推广和教学;现任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联合国国际生态安全科学院院士,是扶贫剧《山海情》中凌一农教授的原型。

“我是农民的孩子,干农业是应该的”

1943年出生的林占熺,打小生活在龙岩连城。地处闽西,山高路远,家中困难,小时候时常饿肚子,“看到长辈们用芒萁等野草掺进面粉米糠里充饥,就懂得粮食实在是太珍贵了。我是农民的孩子,干农业是应该的。”学农,在林占熺的心中扎下了根;后来在报考大学时,林占熺的志愿表中,填写的都是农业院校。

1968年,25岁的林占熺从福建农学院(现福建农林大学)毕业;3年后,他被分配到三明真菌研究所工作,研究食用菌的培植和生产。

上世纪70年代,食用菌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但因为需要过度砍伐木材做培养基,与生态平衡形成了突出矛盾。

1983年,林占熺随同福建省科技扶贫考察团,来到龙岩长汀县,这里的情景让他触目惊心——“悬河”高出两边耕地一两米,四周山丘荒秃、耕地沙化,一派凄凉,“那真的是山光、水浊、田瘦、人穷,生态环境极其恶劣,当时我们就提出,能不能用以草代木栽培食用菌。”林占熺唏嘘不已……

从长汀归来,40岁的林占熺辞去行政职务,开始专心研究“以草代木”栽培食用菌的技术。没有实验场所,林占熺向学校工程队借来5万元建实验室,“这相当于一家人月收入的500倍,万一实验失败了,恐怕一辈子也还不起了。”语气停顿,林占熺又补充说:“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一定要干成!”

此后的3年,林占熺前后奔走:没有菌种接种针,就把家里的自行车拆了,将钢线磨光来代替;没有粉碎机,借用学校农场的饲料粉碎机,把野草芒萁粉碎了做培养基……终于,1986年,第一朵用芒萁培育出来的香菇,在试验瓶里破土绽放。

此后,林占熺带领团队进行标准化的系统选育:根据太阳能利用率、内生固氮菌、根系、生长速度、植株情况,以及营养、抗逆性等一系列标准来选择植物。筛选、培育出来的菌草植物多达45种,可以满足55种食药用菌的栽培需求。从此,菌草技术诞生。

“要让世界都知道,菌草是中国的骄傲”

菌草技术的成功研发,让林占熺与扶贫结下了不解之缘。

1988年,林占熺到福建三明尤溪县推广菌草技术,120多期的菌草技术培训班、近2万学员,让菌草技术迅速在尤溪县广泛传开。后来,选择“以草代木”种菌类的农民从最开始的27户增加到4236户。菌草技术,一举成名!

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的开展,也让菌草技术跨越山海,走向全国。1997年4月,福建宁夏对口扶贫协作会决定将菌草技术列为帮扶宁夏项目;此后,菌草技术在宁夏落地生根。

从那时起,林占熺带着6箱菌草,开启了20多年的菌草扶贫之路。大西北干旱少雨,戈壁滩极其干涸,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为了更好地保存水分、保证温度,林占熺创造性地提出“窑洞种菇”的新方法,利用当地丰富的农作物秸秆做培养基,生产反季节菌菇,大幅提高了农民收入。

1998年,林占熺团队来到闽宁村。“为了打消大家的顾虑,我们不仅包教包会,还帮忙包销。”在林占熺团队的推动下,闽宁村的菌菇源源不断地销往国内各地。此后,林占熺还先后承担国家级重点推广项目。如今,菌草技术已在31个省份的506个县推广应用。

菌草技术成功后,引发了国际关注。1995年,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将菌草技术列为援助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培训项目;1996年,林占熺携带菌草技术首次出海,赴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高地省推广获得成功。在斐济,菌草技术被誉为“岛国农业的新希望”;在莱索托,短时间即可收回成本;2017年,菌草技术被列为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重点推进项目向全球推广,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方案”。

2000年5月,应时任福建省省长邀请,巴新东高地省代表团访问福建,双方签署友好省协议和《福建省援助东高地省发展菌草、旱稻生产技术项目协议书》。经过两地20多年的共同努力,林占熺团队和当地民众创下了3个纪录:巨菌草产量最高达853吨/公顷,农户旱稻产量达8.5吨/公顷,旱稻宿根法栽培创造了1次播种连续收割13次的纪录,使巴新摆脱了对进口大米的依赖。

“我的梦想就是点草成金造福更多人,也要让世界都知道,菌草是中国的骄傲。”林占熺说。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5篇《感动中国林占熺事迹一览》,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65 3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