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灾的事迹最新8篇

发布时间: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8篇《抗震救灾的事迹》,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抗震救灾心得体会 篇一

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这一天的这个时间,我依然照常上着我的英语课,可是这一刻与往常的时刻不一样,这一时刻我觉得教室里的地面微微地摇晃,自己并没有反映是什么现象,可是2分钟过后,学校早场早已占满了学生和老师。出自与自我的反映自己也叫着学生走出教室,随后校长电话告知教育局我校发生的突如其来的现象,得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震波震动了全国。这突如其来的地震惊动全国,惊动世界。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中,在“救人是重中之重”精神感召下,涌现出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舍己救人的感人故事,也涌现出一大批奋不顾身抢救学生的英雄人民教师。他们用自己的大义之举为学生撑起了一片蔚蓝的天空!用热血谱写了人生壮丽的诗篇!用爱心铸就了高尚的师魂!

在这次地震中我们很多优秀的人民教师面对危险,他们本有逃生的可能,然而在危急的时刻,他们所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学生的安全。在生死考验面前,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牺牲自我,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实际行动履行一名人民教师的光荣职责。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所有人的反应几乎都出自本能。而这些人民教师的“本能”正是刻在他们骨子里的“师道”,和流淌在他们血液中的“师爱”。在这场震惊世界的大地震中,我们的教师正是用“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爱的翅膀”筑建起一座“为人师表”的丰碑,记录在永恒的史册里。

在这次地震中我们普通的谭千秋老师,用一双传播知识的手臂,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竟然承受住千钧重压,从死神手中夺回四个年轻的生命。这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坚强,这是一种英雄的壮举。谭千秋这位扎根四川27年的普通而平凡的教师,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绽放出的善良,足以让有限的生命变成永恒;在人生的最紧要关头所体现的精神,已成为一曲感天动地的壮歌,迅速传遍大江南北,极大地感动川黔,感动中国;张米亚老师,在关键时刻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学生牢牢把守住了生命之门;向倩老师,身体被折成三段,可她的双手仍紧紧拥着两个学生,为学生筑起生命的港湾;吴忠红老师,危急时刻他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人民教师苟晓超同志在汶川地震时,不顾自身安危,奋力抢救学生,最终英勇牺牲。48岁的代课教师杜正香,在生死攸关的一刹那,用自己的无私无畏向世人展示着她对学生最深挚的爱……

谭千秋、张米亚、向倩、吴忠红、杜正香……他们保护学生的每一种“姿势”,都将永远定格,铭刻在被救学生的脑海里,铭刻在亿万人民的心中。

这些可亲可敬的老师我的同行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但他们在生死关头用鲜血和生命保护学生的壮举,犹如最后一堂无声之课,展示了人民教师的职业操守,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体现了教师的良知和勇敢,以及生命的尊严与伟大,点亮了学生通往未来的希望之路。他们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是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是历史上最可爱的人!

我一边流着泪水,一边在想,究竟是什么东西让他们在灾难来临时,首先想到的是他人的安危,而不是自己呢?

毫无疑问,是一种无私无畏的高贵精神在驱使着他们,是一种最基本也是最崇高的人性光辉在激励着他们,是一种对他人生命的无限敬畏、恃重、关怀与爱护在告诫他们――先人后己,是做人的基本原则。

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关爱他人是无限的;一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但是,人性的光辉是永恒的。因此,虽然有许多人在地震中舍己为人献出了生命,但是,他们的精神在瞬间释放了万丈光芒,而且,必将永世长存!

汶川的孩子们是不幸的,在他们本该享受快乐童年的时候却遭遇了灾难;汶川的孩子们是幸运的,是他们的老师用责任将他们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是教师那种“学生生命高于一切”的使命感造就了一代优秀教师群体,在灾难面前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学生,首先保护营救的也是学生。在生死关头时刻勇敢地抛开一切,一心为了学生,他们永远是我们教师学习的楷模。也深深地体会到“责任”二字的重大意义,这说明了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无私的奉献精神,才能使家长放心地把孩子交给我们。实践证明,履行责任是实现人生价值和赢得荣誉的阶梯,任何人都有追求荣誉的天性,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要把这种意愿变成现实,履行责任是唯一的途径。一名教师,只有尽到对学生的责任,才能是好教师;尽到对教育的责任,才能是好公民。

作为一名教师的我为有这样的同行感到骄傲和自豪,他们是我们教师学习的楷模。我决心要学习他们的献身精神,自强不息的精神;以抗震救灾英雄教师为榜样,在实际工作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勤奋努力,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努力做到以身作则,尽心尽力,服从领导,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成,同时,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丰富专业知识,加强教育、教学与教研能力的培养,加强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在实际教学中关爱每一个孩子,使他们每天能快乐充实;同时在教书本知识的同时还要加强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学生如何做人。对学生要有耐心特别是特困生和差生,对他们要采取多鼓励少批评的方法,以宽容的心态去对待他们的每一次过失;用期待的心态去对待他们的每一点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他们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喜悦的心情去赞许他们的每一份成功。在教学上,要积极参加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认真备课、上课、听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圆满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以实际行动来为在抗震救灾中失去的英雄们致敬。

作为一名教师的我,一位还健康活着的我,我需要做什么呢?我也许不能做像他们那样的英雄,但我能像他们一样去无私奉献,把自己的工作当成神圣的事业,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在工作的一点一滴上都要突出奉献。奉献不是空洞的字眼,不是高不可攀的境地,它体现在日常的工作中:备一个完美的教案,上一堂成功的课,对学生始终微笑,对学生鼓励赞扬和爱护,还体现在个体和集体发生冲突时的毅然取舍。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奉献出来点点滴滴的真情。只要我们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作为教师的我,作为育人的使者,我们的责任更加重大,对社会的影响力更加广泛,今后我将以模范们的先进事迹、高尚思想激励自己,见贤思齐,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民教师。

抗震救灾事迹 篇二

郑xx,男,现年19岁,家住苍溪县歧坪镇旭光村四组,系元广中学高2008级27班学生。

5.12汶川大地震使苍溪县受到严重波及,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因为余震不断,也导致了学校无法正常上课,当元广中学放假休课后,他担心自己的家人和家乡,就早早地回到了家,想帮助家乡抗震救灾。

2008年5月17日,歧坪镇接到苍溪县人武部的命令,命令歧坪镇人武部应急分队20人于5月18晚在县人武部集结,参加抗震救灾应急抢险。由于当时正值农业生产双抢时节,人员十分紧缺,当他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告诉父亲自己要去参加抗震救灾应急抢险,并给父亲做思想工作,想父亲和自己一起去,可是家中已经成熟的油菜、小麦咋办?他对父亲说:“农活留给母亲做,这个时候应急抢险才是第一位的”,父亲不想让儿子失望,答应了儿子的请求。在应急抢险中,他顶烈日冒酷暑,重活难活抢着干。第一天是给苍溪县城郊中学搭帐篷,被拆卸的铁床部件一条就是重100多斤,他一个人扛一件冲在前面,从早上7点直干到晚上8点,他没说声苦、叫声累,歧坪镇武装部长见他肩膀都压成了血痕,心疼不已,必竟他才19岁,一个在校的学生,从来没干过体力活,为了能完成应急抢险任务,他拼了命地干活,父亲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为自己有这么懂事的儿子感到骄傲。在抢盖歧坪粮库期间,28度的高温,烈日当头,他没有退缩,在房顶上累得大汗淋漓,因为过度劳累,险些从房项上掉下来,队员们见他太累,让他下去休息会,他说我们得抢时间,快变天了,为了国家粮食的`安全,我们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粮仓盖完。

郑xx,来自元广中学的一名高中生,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他对国家和人民赤胆忠心和无限热爱。

抗震救灾事迹 篇三

简xx,郎溪县建平镇钟西村党总支书记、主任,这位书记、主任“一肩挑”的汉子,将责任与担当牢牢地扛在肩上,在防洪抢险最前沿,带领群众冲锋陷阵,打响了“家乡保卫战”。

以雨为令 奋战一线

钟西村歌场圩位于钟小河北岸,圩内面积4000多亩,埂头窄,埂身单薄,1999年洪灾修复后尚未经过大水考验。6月19日夜突降暴雨,简xx被窗外的雷雨声吵醒,打年轻就有充足防汛经验的他,天蒙蒙亮就赶紧起床,组织100多名人员上埂巡查,并划分2个重要埂段,交由两个村民组负责,紧急调配桩木、土、砂石、彩条布等防汛器材物资,做好防汛应急准备。

6月24日上午9点30分,歌场圩钟小河外河段出现险情,简xx立即组织抢险队员和一台挖掘机,进行打桩抢险。他带领3名队员在水中坚持了一个小时,协助挖掘机打完了10多根木桩。由于外河塌方,水深且急,需要大量泥土,他先后调来一台挖掘机、五台拖拉机,加紧施工、加固大堤,一直忙到下午5点多才完成除险。此后十天里,简xx就带领突击队奋战在歌场圩,危险发现一处,就及时化解一处,共计化解十几处险情。

身先士卒 死生考验

6月21日下午1点多,简xx和60多岁的老党员傅泽元在歌场圩巡埂,突然看见埂下的泄洪沟涵闸在渗水,而且水流越来越大,圩埂有随时垮塌的迹象,一旦垮塌,3000多亩农田就直接被淹没,给整个钟西村4000多百姓带来的损失简直不敢估量。险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这样的情景容不得多想,简xx不顾劝阻,捡起旁边的旧水泥板和彩条布,纵身一跃,跳进近2米深的冰冷河水里,抓紧抢险。老党员傅泽元被简xx的举止感动,也一同跳入水中,两人协助完成堵塞涵闸口的任务。他们在水里奋斗了整整1个多小时,冒着生命危险,成功将涵闸堵住。随后赶到的抢险突击队,开来1台挖机,在闸口的水泥板上铺上薄膜,用泥土全部覆盖,最终确保泄洪沟涵闸安全。

汛情不减 何以为家

为了保障钟西村两座排灌站正常运行,简xx利用排涝相关专业能力,坚持在排灌站夜间值守。每隔3小时,便出门观察水情和险情,近20天没有回过家。3台机器汛前虽已经过精密检修,但持续工作导致王村圩一台机器出现故障,简xx及时发现并连夜联系水利专家,进行彻夜抢修,因处理及时,村里无一处内涝。连日暴雨,水位居高不下,随时都有破圩危险,正忙着转移群众的简xx接到妻子电话,要求回家帮忙搬家。简xx为了能多转移一些群众,毅然挂断电话,直到将所有群众安全转移后,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搬运家电。在家里一楼进水后,简xx为了不占用安置点床位资源,安排妻子和70岁的老父亲在家里二楼就地进行安置。

上善若水 厚爱无言

大雨不停歇,险情越来越严峻。出于安全考虑,简xx提前带领村“两委”干部,挨家挨户上门告知转移,通过发动村民投亲靠友和安置点安置的方式,安全转移1000多人。7月3日凌晨,因开发区水库泄洪,水位居高不下的歌场圩出现漫堤,眼见死守十几天的圩埂即将沦陷,简xx强忍心酸,对住在圩堤上暂无危险的60人也全部实现安全转移,并安排两名村妇女干部在敬老院做好后勤工作。

由于防范工作做得到位,钟西村虽有4座房屋倒塌,但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破圩后,简xx带领村“两委”干部实地查看受灾农田,及时统计上报灾情,检查房屋受损情况,避免有老百姓回流居住。在得知三岔村汛情严峻后,简xx第一时间组织20人的打桩队和一台挖掘机,奔赴三岔村积极开展支援,进行装木和清脏。之后,连续三次带领5人打桩,将500多根桩木牢牢定在三岔大堤上。考虑到村里严重的受灾情况,简xx又利用微信朋友圈,号召钟西村走出去的名企业家积极筹资捐款,协助村民做好灾后自建工作。

灾难面前,简xx始终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冲锋在前,身先士卒,他这种不怕苦、不怕累、不顾个人安危,舍小家为大家的。行动,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赞誉,谱写了一首新时期村党组织书记抗洪救灾的壮丽乐章!

抗震救灾心得体会 篇四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发生里氏8级大地震,一场人间灾难降临到中国人民头上。在这次地震中,中国人民遭受了巨大的损失,承受了莫大的痛苦,经受了严峻的考验。所幸的是,我们的人民并没有屈服于这场灾难,地震中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动人事迹,这些事迹让我潸然泪下,让我激情澎湃,激励我奋勇前进。我时常被这些平凡人的英雄事迹感动着,被他们的精神感动着。如果要我用什么字眼来表达这种感受,那就是:

坚 强

4个小时,他用双手刨出同学 一块水泥板倒下来,压在崇州市漩口中学初三学生向孝廉的身上。这位13岁的小姑娘醒来后,模糊中看到缝隙外边有亮光,接着再次昏迷。此时,一个声音唤醒了她,是同学马健。“我哭着对他说,马健你别走,等我死了再走吧。马健说,‘我不会走的,你是班上年纪最小的,也是生命力最旺盛的,你一定要坚持住。’” 马健一边喊着“坚持,坚持!”一边疯了似地用双手刨着水泥碎块。大约4个小时后,小孝廉终于被刨了出来,而马健的双手已经血肉模糊。 面对巨大的灾难,埋在废墟下的孩子,在等待救援的同时,也在用勇气和坚毅,传递着生的信心。

奉 献

崇州市怀远镇中学老师吴忠洪本已逃生,为救两名学生义无反顾地返身冲进正猛烈摇晃的教学楼内,湮没在轰然倒塌的楼房中;北川县第一中学教师刘宁在大震之时机智地保护了59名学生,却失去了自己的宝贝女儿;都江堰向峨乡爱莲社区党支部书记王婉民为救学生和老师,自己87岁的老母被压在废墟下无睱顾及;武警某部副主任严胜华、质安科长涂云、参谋刘新岭等人在抢救中因体力严重透支而晕倒,醒来后立即冲向第一线;巨震突袭之时,都江堰市人民医院正在进行手术的5名医务人员,俯身扑上手术台,用身体护卫患者;成都千名出租车司机自动赶往灾区抢运伤员;绵竹市天池乡农民张吉福徒步求援后又冒死赶回灾区抢险;成千上万解放军、武警和公安战士放弃使用机械,“像绣花一样”小心翼翼用手刨、用肩扛,为废墟下的幸存者打开生命之门;成都一些血站前献血的市民排成长队……

无 私

汶川县映秀镇幼儿园的聂晓燕老师始终守护在垮塌的教学楼旁边,目不转睛地看着武警用手扒开废墟。 直到她遇难的孩子被挖出,聂晓燕的眼泪终于如山洪暴发:“娃……娃娃……妈妈……来不及……啊……” 地震时,孩子们都在睡午觉,聂晓燕一手一个抱出了两个孩子,而她自己的孩子还在屋子里! “娃娃,你的脸怎么这么脏啊?”聂晓燕打开带在身边不知多久的崭新粉红色棉褥,小心翼翼包裹孩子,“妈妈给你洗干净。”她和丈夫用手帕轻轻地擦着孩子满是灰尘的头发和脸蛋,好像生怕把孩子弄醒。

镇 定

大地震袭来时,重庆市55名游人正行进在距汶川50多公里处。“快往公路边的平坝跑……”导游刘晓容和余九冬声嘶力竭地喊着,在两名女孩子的指挥下,大家迅速集中到了平坝上。岷江对面的山,轰隆隆地垮下来,烟尘、沙石扑面而来,前后的路都已坍塌。 自救,势在必行。入夜,几十人相互扶持着挤在一座小山顶的小块平地上,两位导游和驾驶员留在山下守望。山上、山下的人,都在相互牵挂。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在倾盆大雨中,这支特殊的队伍互相扶持着,绕过断裂的公路,奔过800米摇摇欲塌的隧道,躲过一次次余震,走走停停5个多小时后,终于见到了救援者。

就让我们永远为这些事迹感动和激励着,偕起手来,化悲痛为力量,为了祖国更加强大,为了人民更加幸福,为了世界更加美丽,贡献我们的热血和力量吧!

抗震救灾事迹 篇五

汶川地震过后,他一直被埋在废墟里。13日早晨9点多,他被救出来,满身都是伤,被紧急送往医院。被救出来的时候,他的怀里抱着一个孩子,一个四年级的小男生,浑身没受一点伤。

他叫吉xx,四川省德阳市绵竹汉旺镇小学一位年近40男教师。

在医院,吉xx擦了一点药,住了一整天。14日早晨,他就回到了学校。“伤情比我重的,大有人在。医生也很繁忙,我就不添乱了,赶紧救娃娃啊。”

回校后,吉xx参加到抢救学生的队伍中,直到记者采访的15日下午5点多,一直都没有离开。他的妻子徐晓琴是一位村小教师,不放心丈夫,也赶过来陪着丈夫,一起寻找被埋的孩子们。

校长何仁贵说:“吉老师平时很爱学生,个人素质很高,教学能力也很强,学生都很喜欢他。”

地震发生前,吉xx正在3楼的办公室和几位教师聊天。突然,地板抖动。吉xx迅速起身,赶到自己所教班级的教室。因为这里经常发生地震,而且每次震级都不高,这次的`抖动并没有引起他的警觉。他跟学生说,别着急,慢慢往楼下走,保持秩序。

他的话音刚落,天花板上的砖块就掉下来了。

沙石就像雨点一样往师生的头上砸。吉xx赶紧带领学生退到拐角处。一个学生吓得哭起来了,看见吉老师,就跑过来抱着他。吉xx下意识地把他搂在怀里。一下子,上面掉下来的砖块就把他们掩埋了,卡住了。

“当时,我听到外边到处都是尖叫的声音,身边还在不断地晃动。学生们乱作一团,哭爹喊娘。”吉xx说。

何仁贵告诉记者,全校学生一共3500余人,教师180余人。目前已发现19名教师遇难,小学和幼儿园学生遇难者已经近200人。

“我根本没有想到会有这样严重。”吉xx说,“幸好当时我抱着他,跟墙壁围成了一个小围圈,这才让那个小男孩没受一点伤。”吉xx的班级一共48名学生,目前仍有两名失踪,其余46名全部获救。

何仁贵说:“在师生陆续被挖出来之后,我们发现,另外还有5位教师,他们的怀里都抱着一个孩子。不幸的是,教师和孩子们都遇难了。”

挖掘中发现,六年级的教室里有很多礼物,都是送给老师的。其中有一支钢笔,是一位学生送给孙安平老师的礼物。他就是怀里抱着孩子的5位教师之一。

眼看就要小学毕业了,学生准备了钢笔、贺卡等礼物要送给老师。可是,就在那山摇地动的几十秒钟后,学生们的礼物最终没有送出去,老师也没有收到学生的礼物。学生对老师的爱,老师对学生的爱,就在那几十秒钟内定格为生命最后的姿势。

抗震救灾事迹 篇六

5月12日下午14:28分,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悄然降临,四川汶川县发生了7.8级地震,地处汶川附近的都江堰也成了这次地震的重灾区,建筑屋倒塌不计其数。灾情发生时,家在都江堰的xx正好休假在家,突如其来的地震,瞬间将xx所在的网吧倒塌,xx被埋其中,只露出一个头,危急时刻,旁边的人迅速将xx解救了出来。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被解救出来双手受伤并流血不止的xx,虽然极度担心自己家人的安危,但是看到网吧里还有更多的人被埋,听到他们的呼救声音,xx决定留下来,用自己的。双手去解救被埋的群众。

下定决心后,顾不得自己已受伤的双手大量流血,甚至房屋有再次因为余震倒塌的可能,冒着生命危险,xx忍受着伤痛,在塌陷的房屋内寻找呼救者的声音和被困者。听到被石板压在下面的一男一女在叫救命后,他便快速来到他们身边,由于没有工具,xx便用着受伤的手一点一点拨开房子的碎片、碎石,并且还不停的安慰他们说:“你们冷静一点,我们不会丢下你们不管的!”在他和另外两人的努力下,一个、两个、三个……总共五个生还者解救出来了,看到生还者大量流血,考虑到他们的安危,xx和其他两个人一边呼救,一边拦车将生还者送到附近医院。

由于抢救及时,五个人很快就脱离了危险。这时,xx才想到自己家人也有可能会被埋在废墟里。他便迅速回到自己的外婆家时。不幸中的大幸,虽然外婆家房屋已经倒塌,但家人安然无恙。看到这一切,xx这才回到医院进行了简单的包扎。此时,心存挂念的他想到门店可能发生的情况,在简单安抚家人后,便回到门店继续上班,全力保护公司的财物安全。

虽然,xx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防损员,但是,在灾难面前,他没有被击倒,甚至奋不顾身,不顾惊险和劳累,不顾自己也身受创伤,积极地投入到抢救工作中,从未道过一声苦,也没说一次累,以一颗普通防损员的火热之心,敢用生命冒险换甘泉,树立了防损员的良好形象。

抗震救灾事迹 篇七

2022年6月1日,宝兴人民的记忆里再也抹不去的“六一”。在这特殊的日子里,芦山发生6.1级地震。宝兴县紧邻芦山县,不到三分钟时间再次发生4.5级地震。

蜂桶寨乡与震中的直线距离较近,地震导致蜂桶寨乡境内多处山体垮塌,道路、通讯中断。蜂桶寨乡瞬间与外界失去了联系,成为“孤岛”。

此时,家住蜂桶寨乡盐井坪村的县人大代表杨文均第一反应是:坏了!会不会有人受伤?道路有没有中断?拨出电话想了解情况,但电话里传出的不是忙音就是静音。他立刻丢开手中的农具,开车沿路查看有没有房屋倒塌和人员伤亡。在发现道路多处塌方后,他冒着飞石的'危险,立刻组织工人,利用自家的挖掘机、装载机等机具开始了清障工作。“我是人大代表,打通生命通道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杨文均连续担任了四届县人大代表。作为一名县人大代表,在“5.12”“4.20”地震和“8.11”“8.20”特大洪水等灾害中,每次他都挺身而出,主动迎战。这次也不例外。他再一次义无反顾、毫不犹豫地冲在了抗震救灾第一线,与乡、村、组干部联手作战、分工协作,主动承担了疏通蜂桶寨保护区至盐井坪村、快乐沟、邓池沟等路段的清障保通任务。现场指挥、组织人力、调动机具、购买材料。一切井然有序。在超负荷、连轴转的高强度工作下,快乐沟、保护区至盐井坪村、邓池沟等10多处塌方点被一一清除,车辆已实现通行。

“我是一名人大代表,是与群众走得最近的人,不仅要为民代言,在大灾大难面前更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老百姓解决困难和问题。以前是这样,现在是这样,今后也是这样。哪里需要我,哪里有困难,只要党委政府、群众一声召唤,我绝不推辞。‘顶着困难迎难而上’就是我的人生格言。”杨文均坚定地说到。

抗震救灾还在继续,杨文均以及各级人大代表也还在继续努力。尽管灾难接踵而至,但宝兴人民一定会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攻坚克难,争取早日吹响抗震救灾胜利的号角。

抗震救灾事迹 篇八

何xx,男,1980年x月出生,防洪减灾研究所工程师。

主要事迹:“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堰塞湖问题越来越突出。何xx博士主动请缨,要求到一线去进行实地测量,以掌握第一手材料,为抗震救灾提供技术支持。经领导批准,他作为水利部堰塞湖应急组成员于x月x日奔赴四川灾区前线开展优秀理财客户经理先进个人申报材料测量工作。

何xx是堰塞湖应急组的技术负责人,他此行的任务是采用三维激光扫描设备和GPS,快速准确地绘制出堰塞湖的地形图并进行初步的地质勘察,为制定堰塞湖抢险决策提供及时的技术支持。x月x日,应急组前往安县肖家桥堰塞湖,在距堰塞湖约500米的地方,公路已经变形,汽车无法前行,成员们只好徒步前进。上坝的道路有50多米长,由于地震的影响,道路十分狭窄,左侧是100多米高的山体,滑坡时有发生。何xx安排并带领应急组成员每人间隔20米,扛着沉重的仪器设备快速通过了该路段,爬上了堰塞湖坝顶。在坝顶上,他们测量了4站,采集了0.49平方公里区域内的xxx万个坐标点。几个小时之后,他们就制作好了肖家桥的1:1000电子地形图,将测量结果通过邮件传送给水利部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和水科院抗震救灾应急工作组。

x月x日,何xx等人再接再厉,连续作战,完成了罐滩堰塞湖的测量工作。从雎水镇到罐滩的1公里公路完全被巨大的。滑坡覆盖,堰塞湖也阻断了雎水河上游高川乡的救援道路。应急组成员肩扛着仪器,向堰塞湖徒步前进,在摇摇欲坠的巨石中、在几十米深的峡谷旁穿行。他们一方面要观察山体危石,一方面要避让遇难者遗体,还要做好仪器设备的保护工作。在堰塞体左侧的巨石上,何xx带领其他人员测量了两站,收集了xxx万个地表坐标。回到驻地后,何xx又立刻整理测量结果,制作了罐滩堰塞湖1:1000的电子地形图,提交至前线指挥部和中国水科院应急工作组。

x月x日-x月x日五天时间里,何xx等人应用GPS和三维激光扫描设备,冒着生命危险爬到两个堰塞湖坝顶,在十分恶劣的环境下采集了约xxx万个地表坐标,快速及时地绘制了大比例尺地形图,收集了肖家桥及罐滩堰塞体的地质资料,并提交先进个人申报材料至前线指挥部和堰塞湖除险设计单位,为科学制定抢险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x月x日,四川省安县水利局向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发来感谢信,感谢中国水科院对灾区堰塞湖除险决策支持做出的突出贡献,表扬堰塞湖应急组成员与灾区心连心、手牵手、风雨同舟,在堰塞湖除险中认真、敬业、奉献的精神。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8篇《抗震救灾的事迹》,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65 54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