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逆行者感人事迹【8篇】

发布时间: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事迹材料的经历,对事迹材料都不陌生吧,事迹材料是指对本单位具有突出事迹的集体和个人整理出的文字宣传材料。想拟事迹材料却不知道该请教谁?差异网为朋友们整理了8篇《最美逆行者感人事迹》,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关于感人的事迹 篇一

在我们的身边每天都会发生很多感人的事迹,这些事会让你我的心里感到很温暖,同时面对现在的生活产生美好的向往!

在教师队伍里,也有这样温暖着我们心的老师,她让我们明白作为教师的一个职责,不仅仅是在教学上而是那份作为老师教育他人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的心。在学校的每一天,我们都像一匹快马,不停地奔跑,有时我们会感到很疲惫、有时遇到心情不好的时候,这时学生出现各种情况,会让我们处理起来很没有耐心,甚至很气愤!在我的隔壁班有个男孩子就足够考验一个老师耐心的极限,而有信接受这个任务的老师,是同我们一起进来的许婧老师。在办公室,几乎每天都会碰到这种突发状况,某某上课时跑出去了,老师找不到,不知道他跑哪去了。许老师,一听这事心头充满担心,马上去开始满校园的找,一楼、二楼、三楼、四楼、厕所、操场甚至功能教室的角落等等,每一处细细找来,后来徐老师都找出经验,都会先去可能性最大的地方一个一个找。这个孩子因为人群交往恐惧症,所以跟小朋友相处不来,别人拿下他的东西,他就有可能生气,一生气不管任何时间就把自己跑掉了,让上课的老师非常担心他的安全,也让我很害怕他在我的课堂上也跑了,所以总是小心翼翼的观察他的情况!每次把他找回来时,他坚决不回到教室,你讲什么他也不听你的,这时徐老师就会坐在那跟她慢慢谈心、讲道理,往往要花掉半个小时甚至一小时。有时课多,作业也没时间改加上班级纪律行规的管理,常常忙得上气不接下气,徐老师很有耐心的去开导他外,还对他特别的宽容。时间一天天过去,几乎每天徐老师都要放下手中的工作帮他开导,陪着他给他讲道理、帮助他处理同学关系。后来他发生了变化,虽然他还是会常常赌气跑出去,但是,徐老师找到他时,跟他谈时,他会听徐老师的话就会教室了,在他心里应该相信徐老师了,所以愿意听他的话了吧!

现在进入四年级了,开学初,他还是会在外面,但是你到身边提醒他时,他会马上回到教室而不是跑开。正是徐老师耐心的劝导、细心的处理、更有一份理解他人的心,坚持三年对他这样耐心的教导,使他能有现在这样的进步,要知道有这种交往障碍的孩子是多么需要身边人的耐心和理解。作为一名老师能这样一如既往的理解和开导他也感动了身边的我,让我以她为榜样,继续努力学习做一个爱学生、理解学生的好老师!

最美逆行者感人事迹 篇二

在原本百家欢聚之时,新型冠状病毒突发,疫情肆虐全国。作为医护人员,你们不得不放弃休息,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冒着生命危险选择战斗在一线。为了能救治更多患者,不分白天黑夜的挑战自己的极限,把自己的生命放置于危险之中,这样无私无畏、甘于奉献的高尚品德让我感动,也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在这里我想把新年的祝福都送给“白衣战士”:愿你们保护他人的同时自己也要健康!早日平安归来!

疫情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新感染病人每天都在增长,有的医生在救治患者期间也不慎感染,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而你们---敬爱的白衣天使,没有一丝畏惧,没有一个逃兵,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前仆后继、勇往直前!已经84岁的钟爷爷本该在家里颐享天年,疫情就像战士的号角,钟爷爷马不停蹄直奔最前线。听到这些我心里又着急又自豪,他们为了人民安康、为了挽救更多病人,舍弃小家,坚持在第一线,我的心受到了震撼,我想长大后也成为这样对国家有用的人!

敬爱的白衣天使,看到你们忙碌的顾不上吃饭,连睡觉也只能挤在地板上轮流休息几个小时,和死神在勇敢的战斗着,你们毫不畏惧,为了保护全国人民,奉献了太多太多。一位只有22岁的女医生,本是最爱美的年纪,为了抢救工作,不得不剃掉了一头秀发,几天工作下来,脸上是深深的勒痕,纤纤手指被药水浸泡的有些浮肿,虽然你们的容颜疲惫,失去了本来的色彩,但是你们的行为是我见过最美的,你们就是最美的逆行者!

1月29日,一位78岁高龄老人患病,在你们的坚持救治下,老人成功出院,向全中国证明了疫情它是可以战胜的!这无疑是一剂最好的安抚人心的良药!

可是,医护人员也是普通人呀,都有着家庭和孩子,面对可怕的病毒,你们也会害怕,身体疲惫了也要休息,可心中的责任让他们不停的坚持向前,治愈出院的人数也在日渐增多。

我想在这里为医护人员祈祷,期盼和你们一起并肩奋斗,早日战胜疫情,愿你们都能平安归来。

只要信念足够坚定,就定会成功。让光明照亮这片黑暗吧,中国加油!

感动的事迹 篇三

感动,并不仅仅存在于那些惊天动地的壮举之中,它也存在于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之中,存在于那些悄然无声的关爱之中。有了感动,生活中才有了美好。

——题记

国庆期间,我和父亲带妹妹去看病。刚到医院,妹妹说她肚子饿了,父亲便让我去医院的大门口买吃的。我思考着买什么,想到妹妹喜欢吃甜食,就买糖糕吧。

来到卖糖糕的地方,人很多,但是他们都排着队,很有秩序,不像有些地方,顾客都围成一团抢着买。我很自觉的排到队伍的最后面。

轮到我时,糖糕刚好没有了。我感到很难过,都排了这么久的队了,轮到我时竟然没有了。我说:“我妹最喜欢吃糖糕了。”卖糖糕的是个六十多岁的老人,头发花白,他的背也被生活的重任压的弯曲了。老人有点儿不知所措,他满脸愧疚地说:“丫头,不好意思啊,明天我给你留着,一定留着。”

我到别处给妹妹买了几个水煎包就回去了。

复诊那天,我们刚走到医院门口,就见那个卖糖糕的老人在大声叫我“丫头,你过来”

我走近他的摊位,老人顺手递给我一包糖糕,絮絮的说:“丫头,我每天都挑些最大的给你包好留着等你,进进出出的人我都留神,就是没看见你。拿去给你妹妹吧,还热着呢。”

泪,蓄满了我的眼眶,糖糕很热,烫着我的手,也烫着我的心。

父亲走过来要付钱,老人执意不肯收。他说:“我喜欢这丫头,小小年纪,就懂得关爱家人。”那一刻,我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我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别辜负了生活,别辜负。了生活中这无私的给予。老人给我们的,不只是一包糖糕,那是人间的珍品啊!

我觉得,我整个人生都受到了老人的鼓励。而我却不知道他的姓名,也不知道他家住在哪里。

关于感人的事迹 篇四

叶欣1956年7月9日出生于广东徐闻一个医学世家。1974年被招进广东省中医院卫训队。1976年毕业时,因护理能力测试成绩名列前茅被留院工作。1983年,被提升为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护士长,是该院护士长中最年轻的。

急诊科是省中医院最大的护理单位,下设120、补液室、抽血室、注射室、留观室、治疗室六个部门。“快速、及时、有效”的工作性质、复杂多变的病情、触目惊心的状况,需要护士长不仅需要超一流的护理专长,更要有临危不惧、指挥若定的领导能力和冷静快捷的思维能力。生死一瞬间,在以痛苦、哀号、无助为氛围的工作环境里,每位医护人员都必须具备强健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女性而言,这何尝不是对身心的超级挑战。而叶欣在急诊科一干就是几十年。每当急诊科有传染性疾病患者前来急诊时,叶欣总是一马当先,冲锋在前,尽量不让年轻的小护士们沾边。每次她总是说:你们还小,这病危险!对待这类病人,她护理得格外耐心、细致,没有一丝的嫌弃。对于家境贫寒的病人,她甚至主动出钱为病人买东西。她常常对护士们说:“病人得了传染病已经够不幸了,但社会的歧视给他们心理造成的伤害也许比病痛更难受!作为护士,我们一方面要解决他们身体的痛苦,更要给他们爱的力量,生活的力量。”一次是一位刚参加工作的护士为病人服务时引发了病人的不满,叶欣主动到患者家登门道歉,并作自我批评。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分院刚建立时,叶欣主动请缨,提出到二沙急诊科担任护士长,负责繁重的护理组建工作。

2001年,一位来自福建某山区的重症患者到急诊科治疗,病情刚稳定就急着要求回家。叶欣苦心规劝,但病人就是不听,于是科室决定用救护车送病人回家。叶欣又主动申请沿途护理。22小时的颠簸和护理,病人安全到家了,可她却累得直不起腰来。为了尽快赶回上班,第二天一上午,叶欣自己出钱乘飞机回到了广州。

2003春节前后,一种病因未明的非典型肺炎开始在广州一些地区流行。2月上旬刚过,广东省中医院二沙急诊科就开始收治确诊或疑为“非典”的病人,最多时一天5人。面对增加了两倍的工作量,叶欣周密筹划、冷静部署,重新调班时,安排了加强班。随着“非典”患者的急剧增多,广东省中医院当机立断,紧急抽调二沙分院急诊科部分护士增援位于市中心的院本部。二沙急诊科护士力量出现了明显的不足。叶欣身先士卒,从2月8日便开始加班。

3月4日中午,极度疲倦的叶欣开始出现发热症状,后确诊染上了非典型性肺炎。为了救治叶欣,医院在最短时间内成立了治疗小组。叶欣的病情几乎牵动了所有人的心。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委托蔡东士秘书长慰问她和家属;雷于蓝副省长也在省政府副秘书长黄业斌、省卫生厅厅长黄庆道的陪同下,亲自到医院了解治疗情况。省卫生厅、省中医药管理局、广州中[www.chayi5.com]医药大学的领导也为抢救叶欣提供了技术、物质、器械的支持。

2003年3月25日凌晨1:30,就在叶欣最后所抢救的、也是传染给她“非典”的那位患者健康出院后不到一个星期,叶欣永远离开了她所热爱的岗位、战友和亲人,享年47岁。

叶欣在担任护士长期间,始终把培养护理人才作为本科室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她常利用午休给护士们上业务课,让刚进急诊科的姑娘们在她身上练习扎针。

叶欣在担任护士长期间,始终没有放弃对新知识的钻研,她总是在第一时间掌握最新技术。1995年,论文《甲黄膜液对褥疮治疗护理的应用研究》获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实现了该院护理课题在科技创新中零的突破。直到去世前,共有发表论文13篇。

叶欣是一个性格恬淡的人,她不求闻达,只讲奉献。作为领导,她的宽容、平和、正直,她的忍让、内秀和公正,无不深深折服着她的同事和朋友。科室里的小护士曾诗意地说:叶护士长简直就是阳光和微笑的化身,那么透明,又是那么明媚。加班、顶班,对她可谓司空见惯,尤其是节假日,她会主动给自己排上班。叶欣去世后,她爱人动容地说:“我和叶欣结婚22年了,但只有结婚那年我们一起在家过了春节,其余她全是在医院度过的。”

2003年4月16日《健康报》发表了《永远的白衣战士——追记广东省中医院护士长叶欣》的通讯,讲述了叶欣护士长不顾个人安危顽强抗击“非典”的感人事迹。

中国好人感人典型事迹 篇五

2021年8月12日上午8时30分,__市__县人段__徒步至该市__区__街与学院街交叉口处,遇到一名身穿白色裙子的女子突然用菜刀袭击一个黑衣男子,黑衣男子被女子砍伤倒地,鲜血流了一地,女子仍然手持菜刀继续砍杀黑衣男子头部。

生死刹那,段__立即冲上去,一把扭住女子的手腕将菜刀夺下,制止了女子持续砍杀行为,协助警方控制了女子,还脱下自己的外衣包住了伤者正在流血的手臂,用旁边的布带包住男子头部正在流血的伤口,拨打120救助电话并协助医护人员将伤者抬上救护车,积极参与救治被砍伤的男子。

段__发现女子当街持刀砍人,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制止了女子持续砍人的行为,关键时刻段__挺身而出,保障了男子的生命安全,以实际行动弘扬了社会正气,谱写了新时代的正气歌!

关于感人的事迹 篇六

在这个大年三十的傍晚,我们一家喜气洋洋地坐在老家的餐桌前吃着年夜饭,可今年的桌前却少了一个身影,那就是还在杭州坚守岗位的您。下午给你打电话,您挂了,我知道您一定是在忙着……

在我的脑海中,您一直是忙碌的,早上7点出门,晚上常常10点才能回家。您总是忙着开会,给护士们培训,业余时间参加浙大的研究生课程。您就像一只永不停止的陀螺,总是在转着。

2003年,一场病毒蔓延开来,这是与死神的斗争,那时做为护士的您,一定是坚持斗争的吧!而17年后,2020年又迎来了新的病毒的侵犯。随着病情越来越严重,您也越来越忙,周末也闲不下来,总是在加班,难得早一天回家,也总是工作电话不断。眼看就要回老家过年了,我们一家兴致勃勃地早早收拾好了东西,可就在出发的前夕,您告诉我们,您回不去了,必须留在杭州,在第一线工作。我支持您的工作,奉献自己,服务他人,为那些与新型冠状病毒斗争的病人们服务。

上个周末,您高中两位要好的同学从上海、北京过来,约您聚聚,就差您这个东道主了,您匆匆赶到了,大家聊了一会儿就离开了,您是最后一个来的,却是第一个走的。您说现疫情愈发严重,您利用中午午餐时间赶过来,只有一个小时假,马上得回去工作。两位阿姨恋恋不舍,但是,您还是走了……那天晚上,我十点才睡,不知睡了多久,隐约听到了开门声,听到您换鞋的声音,那时已不知是几点了,早上我醒了,家里是冷清的,您已经出门上班了。认真工作,要敬业,是您告诉我的。

终于在晚上九点多,春晚的精彩演出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您打来视频电话,视频中的您笑着祝大家新年快乐,但我看到连续忙碌了几天的您,眉眼间的疲倦用笑容也掩饰不住。您嘱咐大家,现在的形式非常严峻,春节期间尽量减少外出,外出要戴好口罩,千万不要心存侥幸,不去人群密集处……可是,妈妈,您却每天呆在病人之间,与病人的接触最频繁。妈妈您知道吗,其实,最需要注意的是您自己,可是我知道,当您工作起来的时候,您一定还是不遗余力,冲在最前面。

亲爱的妈妈,今年是大年三十,阖家团圆的日子,您坚守岗位,以工作为重,我衷心希望,这场人类与病毒的斗争能早日结束,我相信在您和千千万万的医务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战胜病毒的!

中国好人感人典型事迹 篇七

蒋__,男,1973年10月出生,__县炮团侗族苗族乡炮团村15组村民。

2015年3月1日(农历正月十一日)上午9时许,正逢炮团乡赶集。炮团村9组村民蒋__家突然发生火灾。

当时,蒋__家10余岁的孙子在家做作业,发现自家偏房浓烟滚滚,附近群众都赶集去了,小孩一路哭喊着往集镇方向去找爷爷奶奶。蒋__正从另一路口带着货物赶往集镇店里帮忙,恰好遇到蒋__的孙子。他知道情况后,把货物随手扔到路边,一路急着呼喊赶集群众去蒋__家救火,并电话通知乡政府救援。跑得满头大汗的蒋__来到蒋__家,急忙向火场冲去,不顾一蹿就是几米高的火焰和滚滚浓烟,带领群众奋力扑打,组织村民提水灭火。由于水源较远,提水较慢,情况危急。蒋__看到不远处就是几栋木质住房,他叫人将他的衣服浇湿,果断跳到放满木材的屋架子上,把已经着火的材料全部掀开,同时组织群众拆除正屋的板壁,隔离火势的蔓延。随后与赶到的乡村干部及其他群众一道彻底消除了火情隐患,清理了火场。

蒋__同志及时召集群众扑救,从火魔中保全了蒋__家房屋的安全,同时避免了周边群众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受到了当地群众的交口称赞。

感人事迹材料 篇八

刚刚接通了一位采访过我的四川记者朋友的电话,她刚刚从绵竹退下来,这个娇小的丫头在电话里和我讲了她眼见的情况,她只用了四个字形容,就是:“世界末日。”她说她几乎无法工作,眼泪就没有停过,太惨了,一片一片的废墟,到处是哭喊的声音,救援队发了疯一样的救人,然而往往救不了,跟着去的摄影只了拍一张照片,就扔下相机去帮忙,因为那情景让你不可能站着看着。

她和我说,她在一个学校现场看到了她永远不会忘记的一幕,学校的主教学楼坍塌了大半,当时正在上课,几乎有100多个孩子被压在了下面。全是小学生。一些似乎是消防队员的战士在废墟中已经抢出了十几个孩子和三十多具尸体,看着那些小小的,带着红领巾却再也无法睁开眼睛的孩子,她说她突然觉得自己说话的勇气都没有了

然而就在抢救到最关键的时候,突然教学楼的废墟因为余震和机吊操作发生了移动,随时有可能发生再次坍塌,再进入废墟救援十分的危险,几乎等于送死,当时的消防指挥下了死命令,让钻入废墟的人马上撤出来,要等到坍塌稳定后再进入,然而此时,几个刚才废墟出来的战士大叫又发现了孩子。

几个战士听见了就不管了,转头又要往里钻,这时坍塌就发生了,一块巨大的混凝土块眼看就在往下陷,那几个往里转的战士马上给其他的战士死死拖住,两帮人在上面拉扯,最后废墟上的战士们被人拖到了安全地带,一个刚从废墟中带出了一个孩子的战士就跪了下来大哭,对拖着他的人说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

看到这个情形所有人都哭了,然而所有人都无计可施,只眼睁睁的看着废墟第二次坍塌。后来,那几个小孩子还是给挖出来了,但是却只有一个还活着,看着那些个年轻的战士抱着那个幸存的小女孩在雨中大叫着跑向救援所在的帐篷的时候,她已经泣不成声。

我无法想象这在电话中已经如此惊心动魄的情形在当时是怎么样一个悲壮的场面,我只知道这是真实的,而且,在现在,在震中地区,这样的事情还在重复的发生着,就在今夜,我坐在舒适的房间内,第一次意识到我是否应该做些什么,虽然我不可能到现场去,但是我是否应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于是我眼含着眼泪,首先发了这一篇博文,我知道这篇博文无法带来什么实际的帮助,但是,这是我想到的最便捷的,我所能立即做到的第一件事情,一篇文虽然没有力量,但是至少我可以让更多的人关注这件事情。只有完成了第一件事情,才有第二件,第三件。

天佑中国,人间有爱。朋友人,无论你们身边有任何的条件,只要是能帮助灾区的,希望我们都马上付之行动,莫以善小而不为,一篇文章,一元捐款,都是一种支持,20xx注定是荣耀与灾难交辉的一年,灾难的是中国人的土地,荣耀的是中国人的心。

上面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整理出来的8篇《最美逆行者感人事迹》,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365 54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