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心得体会优秀4篇

发布时间:

某些事情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4篇《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心得体会》,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篇一

本次课程设计所用到的知识完全是上学期的知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认识到了我对数据结构这门课的掌握程度。

首先我这个课程设计是关于二叉树的,由于是刚接触二叉树,所以我掌握的长度并不深。在编程之前我把有关于二叉树的知识有温习了一遍,还好并没有忘掉。二叉树这章节难度中上等,而且内容广泛,所以我只掌握了百分之六七十。

然后,在编程中我认识到了自己动手能力的不足,虽然相比较大二而言进步很大,但是我还是不满意,有的在编程中必须看书才能写出来,有的靠百度,很少是自己写的。还好,我自己组装程序的能力还行,要不这东拼西凑的程序根本组装不了。在编程中我还认识到了,编程不能停下,如果编程的时间少了,知识忘的会很快,而且动手也会很慢。同时,同学之间的合作也很重要,每个人掌握的知识都不一样,而且掌握程度也不一样,你不会的别的同学会,所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编程会变得很容易。在这次编程中,我了解到了自己某些方面的不足,比如说链表的知识,虽然我能做一些有关于链表的编程,但是很慢,没有别人编程的快,另外,二叉树和图的知识最不好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广泛而复杂。以前,没动手编程的时候觉得这些知识很容易,现在编程了才发现自己错了,大错特错了,我们这个专业最重视的就是动手编程能力,如果我们纸上写作能力很强而动手编程能力很差,那我们就白上这个专业了。计算机这个专业就是锻炼动手编程能力的,一个人的理论知识再好,没有动手编程能力,那他只是一个计算机专业的“入门者”。在编程中我们能找到满足,如果我们自己编程了一个程序,我们会感到自豪,而且充实,因为如果我们专研一个难得程序,我们会达到忘我的境界,自己完全沉浸在编程的那种乐趣之中,完全会废寝忘食。编程虽然会乏味很无聊,但是只要我们沉浸其中,你就会发现里面的乐趣,遇到难得,你会勇往直前,不写出来永不罢休;遇到容易的,你会找到乐趣。编程是很乏味,但是那是因为你没找到编程重的乐趣,你只看到了他的不好,而没有看到他的好。其实,只要你找到编程中得乐趣,你就会完全喜欢上他,不编程还好,一编程你就会变成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植物人”。可以说只要你涉及到了计算机,你就的会编程,而且还要喜欢上他,永远和他打交道,我相信在某一天,我们一定会把他当作我们不可或缺的好朋友。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篇二

《数据结构》

课程设计报告

学 号 姓 名 班 级 指导教师

XXX XXX XXX XXX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

2014年6月

利用栈实现迷宫问题的求解

一、问题描述

以一个M*N的长方阵表示迷宫,0和1分别表示迷宫中的通路和墙壁。设计一个程序,对任意设定的迷宫,求出一条从入口到出口的通路,或得出米有通路的结论。

二、设计思路

(1)以二维数组maze[m][n]表示迷宫,数组中元素值为0表示通路,1表示障碍。

(2)其中迷宫的入口位置和出口位置默认于maze数组的起始元素位置和最后个元素位置。

(3)以链表作存储结构的栈类型,实现求解迷宫的非递归程序。

三、数据结构定义 typedef struct{

int x; int y; }item; typedef struct{ int x,y,d; }DataType; typedef struct{ DataType data[1000]; int top; }SeqStack,*PSeqStack;

typedef struct{ DataType data[1000]; int top; }SeqStack,*PSeqStack;

四、程序清单 #include#include#include#define m 6 #define n 8 int maze[m+2][n+2]={{1,1,1,1,1,1,1,1,1,1},

typedef struct{

{1,0,1,1,1,0,1,1,1,1}, {1,0,0,0,0,1,1,1,1,1}, {1,0,1,0,0,0,0,0,1,1}, {1,0,1,1,1,0,0,1,1,1}, {1,1,0,0,1,1,0,0,0,1}, {1,0,1,1,0,0,1,1,0,1}, {1,1,1,1,1,1,1,1,1,1}}; int x; int y; }item;

item move[4]={{0,1},{1,0},{0,-1},{-1,0}};

typedef struct{ int x,y,d; }DataType;

typedef struct{ DataType data[1000]; int top; }SeqStack,*PSeqStack;

PSeqStack Init_SeqStack() {

} PSeqStack p; p=(PSeqStack)malloc(sizeof(SeqStack)); if(p) p->top=-1; return p;

int Empty_SeqStack(PSeqStack p) {

}

int Push_SeqStack(PSeqStack p,DataType x) {

}

int Pop_SeqStack(PSeqStack p,DataType *x) { if(p->top==999) return 0; if(p->top==-1) return 1; else return 0; else {

} p->top++; p->data[p->top]=x; return 1;

} if(Empty_SeqStack(p)) return 0; else {

} *x=p->data[p->top]; p->top--; return 1; void Destroy_SeqStack(PSeqStack *p) {

}

int mazepath(int maze[][n+2],item move[],int x0,int y0) {

PSeqStack S; DataType temp; int x,y,d,i,j; if(*p) free(*p); *p=NULL; return;

temp.x=x0; temp.y=y0; temp.d=-1; S=Init_SeqStack(); if(!S) {

} Push_SeqStack(S,temp); while(!Empty_SeqStack(S)) {

Pop_SeqStack(S,&temp); x=temp.x; y=temp.y; d=temp.d+1; while(d<4) {

i=x+move[d]。x; j=y+move[d]。y; if(0==maze[i][j]) { temp.x=x; printf(“栈初始化失败!!!”); return 0;

}

}

} temp.y=y; temp.d=d; Push_SeqStack(S,temp); x=i; y=j; maze[x][y]=-1; if(x==m&&y==n) {

} else d=0; while(!Empty_SeqStack(S)) {

} Destroy_SeqStack(&S); return 1; Pop_SeqStack(S,&temp); printf(“(%d,%d)<-”,temp.x,temp.y); else d++;

} Destroy_SeqStack(&S); return 0; int main() {

}

五、运行及调试分析 mazepath(maze,move,1,1); return 0;

六、课程设计总结等

在做实验前,一定要将课本上的知识吃透,因为这是做实验的基础,否则,在做设计程序实验时,这将使你做的难度加大,浪费宝贵的时间。使你事倍功半。做实验时,一定要亲力亲为,务必要将每个步骤,每个细节弄清楚,弄明白,实验后,还要复习,思考,这样,你的印象才深刻,记得才牢固,否则,过后不久你就会忘得一干二净,这还不如不做。通过这次程序设计的实验,使我们学到了不少实用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做实验的过程,思考问题的方法,这与做其他的实验是通用的,真正使我们们受益匪浅。

大数相乘

一、问题描述

本问题中,要求输入两个相对较大的正整数,能够通过程序计算出其结果

二、设计思路

1、输入阶段采用一维数组a[],b[] 在输入阶段当大数输入时,大数a,b从高位到低位分别依次存入数组a[ ],b[ ]。

2、调用函数计算阶段采用一维数组c[ ] 在计算过程中,由个位到高位依次计算各位的结果,并依次存入数组c[ ]中。

三、数据结构定义

int x[N],y[N],z[N*N];

四、程序清单 #include#include#define N 80 void mul(int *x,int *y,int *z) { int i,j; for(i=0;i<2*N;i++) z[i]=0; for(i=0;i

五、运行及调试分析

六、课程设计总结。

回顾起此次课程设计,至今我仍感慨颇多,的确,从从拿到题目到完成整个编程,从理论到实践,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的东西,同时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篇三

通过两周的课程设计,完成了预定的目标,其中有很多的随想。老师的题目发下来的很早,大概提前了3周,当时就着手搜索有关线索二叉树的思想,思路,借了一本《数据结构-c语言描述》,在大体上就有了一个轮廓,先是输入二叉树,在对二叉树进行线索化,依次往下,但在具体实现时,遇到了很多问题:首先是思想的确定,其非常重要,以前有了这个想法,现在愈加清晰起来,因此,花了大量的时间在插入删除的具体操作设计上,大概三个晚上的时间,对其中什么不清晰明确之处均加以推敲,效果是显著的,在上机上相应的节约了时间。

通过具体的实验编码,思路是对的,但是在小问题上摔了一次又一次,大部分时间都是花在这方面,这个节点没传过来啊之类的,以后应该搞一个小册子,记录一些错误的集合,以避免再犯,思想与C语言联系起来,才是我们所需要的,即常说的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数据结构是基础的一门课,对于有过编程经验的人,结合自己的编程体会去悟它的思想;而且我觉得随着编程经历的丰富对它的体会越深入,最初接触是对一些思想可能只是生硬的记忆,随着学习的深入逐渐领悟了很多。看了这次课程设计的题目,虽然具体要求没有看清,但是总结一下,可以看出,其需要我们能把一个具体案例或一件事情反映为程序来表达,数据结构就是桥梁,通过自己的设计,使应用能力得以融汇,对与问题,具有了初步的分析,继而解决之的能力,感觉对以后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学习无非是用于实践。

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希望能有进一步的发展。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篇四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对图的概念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在学习离散数学的时候,总觉得图是很抽象的东西,但是在学习了《数据结构与算法》这门课程之后,我慢慢地体会到了其中的奥妙,图能够在计算机中存在,首先要捕捉他有哪些具体化、数字化的信息,比如说权值、顶点个数等,这也就说明了想要把生活中的信息转化到计算机中必须用数字来完整的构成一个信息库,而图的存在,又涉及到了顶点之间的联系。图分为有向图和无向图,而无向图又是有向图在权值双向相等下的一种特例,如何能在计算机中表示一个双向权值不同的图,这就是一件很巧妙的事情,经过了思考和老师同学的帮助,我用edges[i][j]=up和edges[j][i]=up就能实现了一个双向图信息的存储。对整个程序而言,Dijkstra算法始终都是核心内容,其实这个算法在实际思考中并不难,也许我们谁都知道找一个路径最短的方法,及从顶点一步一步找最近的路线并与其直接距离相比较,但是,在计算机中实现这么一个很简单的想法就需要涉及到很多专业知识,为了完成设计,在前期工作中,基本都是以学习C语言为主,所以浪费了很多时间,比如说在程序中,删除顶点和增加顶点的模块中都有和建图模块相互重复的函数,但是由于技术的原因,只能做一些很累赘的函数,可见在调用知识点,我没有掌握好。不过,有了这次课程设计的经验和教训,我能够很清楚的对自己定一个合适的水平,而且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我学会了运用两个新的函数sprintf和包涵在#include头文件中的输入函数。因为课程设计的题目是求最短路径,本来是想通过算法的实现把这个程序与交通情况相连,但是因为来不及查找各地的信息,所以,这个计划就没有实现,我相信在以后有更长时间的情况下,我会做出来的。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4篇《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差异网的价值所在。

362 24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