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心得【优秀8篇】

发布时间: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8篇《工匠精神心得》,如果能帮助到您,差异网将不胜荣幸。

工匠精神征文 篇一

“工匠精神”是怎样的精神?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一种“笨”精神。

其实,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改革,也难得“四两拨千斤”的创新。所谓的终南捷径,不过是自欺欺人。如今,工业化、“互联网+”取代了小作坊,但“手艺人”的内涵和精神却不会变。能够在风雨中岿然不动的,或者风雨过后看到彩虹的,永远是那些坚持自我、坚守“工匠精神”的人。

有人问德国的菲仕乐锅具负责人:“你们德国人造的锅说要用100年,卖出一口锅,也就失去了一位顾客。因为没多少人能活100年。你看别人造的锅,10年20年就足够了,这样一来,顾客就得经常来买。你们把产品的使用期搞短一点,不是可以赚更多钱吗?”

听听很有道理,“菲仕乐”似乎有点笨。事实也是如此,甚至国内外很多好的产品,都预设了一定的使用期限,也吸引了回头客,扩大了产品销量。

这位菲仕乐锅具负责人却这样回答:“正因为所有买了我们锅的人都不用再买第二次,所以产品质量才有口碑,才会吸引更多人来买。”

为什么一个8000万人口的德国,竟然会有2300多个世界名牌?西门子公司总裁维尔纳·冯·西门子说:“这靠的是我们德国人的工作态度,对每个生产技术细节的重视。我们承担着要生产一流产品的义务。”

“工匠精神”是一种“轴”精神。

北京人形容一个人“轴”,说的就是他钻牛角尖,不懂变通。用浙江人的话来说,就是脑子“一根筋”,不会转弯。

小野二郎是全球最年长的米其林三星大厨,在日本被称为“寿司之神”。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饕客慕名而来,只为品尝“寿司第一人”超过50年的精湛技艺。让人惊讶的是,他的餐厅只有10个座位,小小的店面也从来没有扩张过,坚持“一根筋”半个多世纪。

“轴”不“轴”?可是,慕名而来的顾客都得提前几个月预定。但凡吃过的人都会感叹,这是“值得一生等待的寿司”。

所谓的“轴”,就是一种追求极致的精神,专业专注的精神。一生专注做一事,珍视“身后名”,不贪“眼前利”。

“工匠精神”是一种“苦”精神。

在具有“工匠精神”的人看来,工作是修行,产品是修炼,不浮不殆,不急不躁,筚路蓝缕,久久为功。

在最珍视“工匠精神”的德国,没有哪家企业是一夜暴富的。他们往往是专注于某个领域、某项产品的“小公司”“慢公司”,极少有“差公司”,更没有“假公司”。

尤其是如今日新月异的世界,每天都有众多企业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更有一夜爆红的互联网神话。要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定力,用“苦行僧”一样的意志和信念办企业、做产品,坚持“工匠精神”,殊为不易。

其实,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改革,也难得“四两拨千斤”的创新。所谓的终南捷径,不过是自欺欺人。如今,工业化、“互联网+”取代了小作坊,但“手艺人”的内涵和精神却不会变。能够在风雨中岿然不动的,或者风雨过后看到彩虹的,永远是那些坚持自我、坚守“工匠精神”的人。

2022学习工匠精神心得感悟 篇二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些可谓是对教师的最美赞誉。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将教师职业神化。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意识到,教师不过是三百六十行其中之一行,教师不过是亿万普通劳动者之一员。因为社会需要以及分工的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职业,每种职业都有其自身的特殊牲和不可替代性。教师的工作有别于其它工作,确实很重要。“智育不好出次品,体育不好出废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社会拒绝次品、废品和危险品。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懵懵懂懂的孩子,要把这些懵懂的孩子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塑造成社会有用之才栋梁之才。离不开教师的精雕细琢,耐心打磨。

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在经济改革中需要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教师从事的培养人的工作,可谓是精细中之精细,在教师的工作中何尝不需要倡导工匠精神?“教书匠”是社会对教师的戏称,在笔者看来,并没有什么不妥。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也是工匠。教育教学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教师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一以贯之的工作态度,态度决定效果,这正是我们积极推崇的时代“工匠精神”。

我国的教育专家吕型伟有一个教育名言是,“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既然是事业、科学和艺术,只有不懈的努力用毕生的精力才能获得事业的成功,才能达到科学和艺术的高峰,教师的“工匠精神”不可以或缺。

“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在笔者看来,科学发展日新月异,教师的这一桶水还要常换常新,最好是长流水。其实,不仅需要教师有大量的知识和技能的储备,更主要的是怎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这并非易事。教师要依据教育规律,根据教育实际摸索出最适合的方法,提高教育效率和教育效果。众所周知,学生的智力水平和非智力水平参差不齐,教育教学中并不排斥做必要的强化训练。教师也有必要采用师付带徒弟的方法,手把手地教学生。人们总结出,教育是一门慢艺术,需要小火慢炖,急不得,需要不厌其烦,诲人不倦。教育不是一蹴而就,可能会出现“反复”现象,教育不容浅尝辄止。

“校园无小事,事事皆教育。”一名教师,也是一名工匠,必须脚踏实地,从点滴做起,积沙成塔,集腋成裘。我们的教育固然需要教育家,但更需要大量的一线教师。既然做不了教育家那就做一个实实在在的“教书匠”,将“工匠精神”带到工作之中,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工匠精神心得体会 篇三

劳动创造美,各行各业的人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创造着跃动的美。

劳动创造美,民警同志为人们创造社会平安之美。人民警察,在人民心中,他是朗朗乾坤的保护神,是正义与和平的化身;在犯罪分子的眼里,他是令人闻风丧胆的克星。如果把奉献比作一幅画,那么我们警察就是五彩缤纷的色彩;如果把奉献比作一首歌,那么警察就是那不断跳动的音符;如果把奉献比作一台机器,那么警察就是默默运转的齿轮。是警察用青春浇灌着绿色的家园,我们的祖国才更加安宁,人民才更加幸福!

劳动创造美,建设工人为人们创造建设装扮祖国之美。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有无数的建设工人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建设着美丽的祖国。他们把建设祖国当成一种享受,把建设祖国当成一种使命,并尽情展现个人的才能和智慧,以群体的合力让我们伟大的祖国蒸蒸日上,兴旺发达!

劳动创造美,教育工作者为人们创造传播文化之美。老师,用语言播种,用彩笔耕耘,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老师工作在今朝,却建设着祖国的明天;老师教学在课堂,成就却在祖国的四面八方。教师是火种,点燃了学生的心灵之火;教师是石级,承受着学生一步步踏实地向上攀登。爱是阳光,能融化冰雪;爱是春雨,能滋生万物;爱是桥梁,能沟通师生的心灵。有了爱,师生之间就能以诚相见,心心相印,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热爱学生又是教师献身教育事业,搞好教育工作的原动力。愿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为自己的学生奉献出无私的爱。老师的爱,太阳一般温暖,春风一般和煦,清泉一般甘甜。

劳动创造美,白衣天使为人们创造生命安康之美。天使每一个温馨的微笑,每一个细微的眼神,每一句耐心的询问,每一个轻微的动作,都是对患者生命的关心。精湛的医术可以挽救生命,先进的治疗仪器可以延续生命;精神上的生命又该如何救治呢?我意识到心理上的脆弱、痛苦甚至比躯体上的病痛更加可怕,一个小小的眼神或动作也能给患者生的希望与勇气。用自己的微笑抚慰着病人伤痛的心灵,用春天那一抹绿色给人们带来生的希望与力量的源泉!

劳动创造美,无数的社会工作者带领群众一起创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他们凝聚人心,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工匠精神心得体会 篇四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你生活的岗位?这段话告诉我无论在什么样的岗位,无论做着什么样的工作,都要发挥的能力,做出的贡献,今天我们再体会这段话的含义,便发现它赋予了更深刻的内涵,那就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我们的职业是救死扶伤的医生,工作对我们的要求是苛刻的。白大褂一穿,什么情绪和烦恼都得抛得远远的。在医院消毒水的气味中,我们走过了清纯的少女时代。从血淋淋的伤口边我们走过了炙热的青春年华。在白色的氛围中送走了无数个宁静的夜晚。在爱人的期待和孩子的埋怨中把自己奉献给了一个个伤痛病人。众所周知,我们的工作辛苦,没有固顶的节假日。没有固顶休息时间。工作琐碎,责任重大。我们默默无闻的付出了很多。然而我们却经常遇到委屈和误解。但我们无怨无悔。因为我们深知服务对象是一个个需要人帮助和同情、在病痛中苦苦挣扎的病人。

医生职业看似平凡,但要做好却很难,很不容易,就像一位老医生说的那样,职业没有贵贱高低,平凡与不平凡的差别是在于它们的目的是否高尚。尽管我们没有惊天动地丰功伟绩,只有辛勤耕耘,默默奉献。我在血液科工作已有5年,在医院的时间,四年之久,这个日子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在我成为医生的日子里,我感受过拯救生命的辉煌,也感受过生命失去的悲痛,经历过疾病所带来的痛不欲生。我看过长期反复住院却始终如一照顾病人的子女。也看过太多冰冷的眼神,家人为了逃避责任,说了声“家里没钱”就将病人扔在医院。

医院这个特殊的场所,每天都上演着世间百态,让我们感动或心冷,太多的悲欢离合与不解人意,生命就在这的聚聚散散中悲悲喜喜。在血液科病房工作中,我们每天面对的是始终站在生死边缘的人,是饱受疾病折磨与摧残的人。每当看到他们那一个个痛苦而又无奈的表情,我的内心充满了自责,感到自己是那样的渺小与无能为力。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当时我就想,我虽治不好他们的病,但是我一定要尽心竭力帮助他们减轻痛苦。

人活在世上,总要有个人生目标,总要有个发展方向,再说得朴实点,就是要有个谋生的依托。既然把护理作为终身职业,就要把自己的理想、信念、青春、才智毫不保留地奉献给这庄严的选择,就像鱼儿爱大海,就像禾苗爱春雨,就像蜜蜂爱鲜花!怎样才能体现这份爱,怎样才能表达这种情呢?我们会义无反顾的选择:敬业。有句口号说得好:不爱岗就会下岗,不敬业就会失业!爱岗敬业说得具体点就是要做好本职工作,把一点一滴的小事做好,把一分一秒的时间抓牢。做好每一项服务,填好每一项记录,算准每一个数据,写好每一个护理记录。古人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善小事,何以成大器。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这就是敬业,这就是爱岗!

工匠精神的学习心得体会 篇五

我们生活在纷繁的世界,工作在平凡的岗位,即便如此我们生活中不缺乏激情与感动,只是少了一些发现感动的眼睛,只是没有去好好的用心感悟。

为了认真学习“大国工匠”其坚韧不拔的意志品格和追求卓越的职业精神,养成勤学习,刻苦钻研,爱岗敬业的优良品质,按照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党委的要求我认真观看了《大国工匠》专题片。该专题片讲述了为长征火箭焊接发动机的国家高级技师高凤林等8位不同岗位劳动者,用他们的灵巧双手,匠心筑梦的故事。大国工匠们的精湛技艺令人叹为观止,他们身上表现出的对事业的追求、对人生的热情、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对产品精雕细琢、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弥足珍贵。他们的精神理念和人生追求,值得我认真的学习。

一、梦想成就未来

梦想,是一个人成长进步,加快成才,加速成功的动力。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都是流浪。人的本质不在于创造出来什么具体的东西,而是一种精神。看他有没有这种追求,有没有这种梦想,没有追求、没有梦想就不会有所成就。

我国数千年历史中,出现过鲁班这样的大师级工匠,也有修

造出故宫这种世界奇观建筑的工匠,这说明中华民族的基因里,有工匠精神,有不断超越自我的工匠意识。再看,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整个中华民族为了国家的兴旺与发达,为了社会的进步倾入了大量的心血,他们中有铁人王进喜、有掏粪工人时传祥,更有像给给火箭焊“心脏”的高凤林这样的大国工匠。他们的成功本身就是对自己梦想的坚信、坚守与坚持。

所以,人生,不可无梦。工作岗位,新的梦开始的地方。青春,就该有梦想与坚守。因为,年轻,应该属于梦想。为梦不断地去追求去奋斗的青春才是最美丽的,勇于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青春才是最值得回忆的。

二、行动成就梦想

每个人都会经历青春,每个人都会为自己那些美丽的梦想而奋斗着,繁华过后物是人非,终究到头来,谁还会保持那个最初的自己?在人生的追梦途中,我们要时刻的追问自己,有没有错过最美好的时光,有没有虚度最幸福的日子,有没有忘记曾经为梦许下的誓言?

梦想人人都可以拥有,而能够一路坚持下来的人却很少。我们的青年党员教师在追梦的过程中会遇到迷惘与挫折,这属于一个追梦者的人生滋味。看看这些“大国工匠”哪一个不是千锤百炼,哪一个不是呕心沥血,他们为了做好一道工序,无数次的做着同样的工作,进行着反复的操作。如孟剑锋为了用银丝做出支撑果盘的四个中国结,他反复将银丝加热并迅速编织,经过无数次尝试才最终成功。如港珠澳大桥钳工管延安虽然只有初中文化

但他全凭自学成海底沉管隧道接缝焊接技术的第一人,使接缝处间隙达到零缝隙,他所安装的沉管设备,已成功完成16次海底隧道对接。

所以,行动成就梦想。如今的我们青年教师党员正处于如花似锦的青春年华,青春需要有梦,更需要去实现这个梦,不管路上多么艰难,不管前途多么坎坷,如果青春梦想成真了,那么青春这朵花也会更加美丽。

三、我的梦中国梦

虽然,每一个时代,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梦想因人而异,但我们的梦想都是建立在中国这块热土之上,我们的梦想与中国梦紧紧相连。正如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你的梦,我的梦,他的梦汇聚成十三亿人民的梦,这就是中国梦。

这些大国工匠,哪一个不是为了实现中国梦在刻苦的钻研,哪一个不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的奋斗着。如沪东中华造船集团焊工张冬伟为了攻克世界上最难的焊接技术——殷瓦焊,不断钻研、刻苦练习,最终他的焊接技术不但质量百分百有保障,外观上也完美无缺,使我国在世界上对这项技术拥有话语权。再如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02研究所的顾秋亮,他组装中国首个完全自主设计制造的4500米载人潜水器,他成功把“蛟龙”送入海底。这些“大国工匠”的感人故事、生动实践再一次证明,只有那些脚踏实地、热爱本职、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人才有可能成就一番事业,只有那些愿意将自己的梦想与

伟大的中国梦紧密相连的人,才有望拓展人生价值。

所以,生活中,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中国梦,每个人都是“中国梦”中的一颗螺丝钉,虽然是细小的螺丝钉,是个细微的小齿轮,但如果缺少了它整个机器便无法运行。也正如崔卫平所说: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

四、我的责任我担当

实现中国梦,青春勇担当。复兴之路上,每个青年都是追梦人,每一位教师都要承担起自己身上的责任,真正做到:我的责任我担当,共同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所以,如果你有梦想,就要努力实现它;如果你的梦想遗失了,那么就找回它。坚持你的梦想,挣脱束缚你的一切,去做你坚信的,以最大的激情去拥抱生活。积蓄温暖、积蓄力量,你和你的青春正奔跑在追梦的路上。

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所以,希望我们都能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精彩的人生。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我们都要牢记:梦想成就未来,行动成就梦想,我的责任我担当。相信未来,实现梦想!

学习工匠精神心得体会 篇六

梦想是驱动进步的动力,每个人、每个企业、每个国家都需要有自己的梦想。靠什么来支撑和实现我们的梦想呢?工作之余,我阅读了付守永著的《工匠精神》,也许我们可以从这本书中找到一些线索和答案。

一、用工匠品质照亮前行的道路。

坚持、乐观、勇敢、目标明确并为之努力,这就是工匠品质。前行的道路上,从来都是布满荆棘,从一开始的勇往直前,迎风奔跑,到路上的跌倒和周遭的嘲笑,工匠们都会接受,他们用耐心化解忧伤,用坚持战胜孤单,用快乐笑对过往,用忍耐支撑梦想。因为他们明白,不管经历快乐还是痛苦,都只为在通往梦想的路上多一些风景欣赏。

工匠的品质告诉我们,要始终坚信自己选择的道路,不论是生活上的还是事业上的,我们要将懦弱和胆怯遗忘,用坚强的身躯和无穷的力量去飞翔。当我们身心疲惫时,找个僻静的角落细细思量,将喧嚣纷扰暂忘。“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是跌倒最多的人;世界上最勇敢的人,是每次跌倒都能爬起来的人。”当我们实现梦想时,会发现所经历的一切其实就是我们实现梦想的翅膀,我们所有承受过的痛,会换来实现梦想时的硕果馨香。

二、用工匠精神传承经典的厚重。

很多人对于工匠精神的认识还停留在一个很机械的阶段,其实工匠精神有着更深远的意义。也许,现在我们正在戴着瑞士的手表,开着德国的汽车,回家时享用着日本的家用电器。这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产品是如何传承至今的呢?我想答案每个人都应该很明了,这些产品的生产企业多是具有工匠精神的企业,这些企业的员工大多具有工匠精神。

其实,我们也能具备工匠精神的品质。我们要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更要热爱自己的企业,要全心全意地投入其中,不能单纯地把工作当作是一种赚钱的工具,而是要树立一种对工作的热情和执着精神,对所从事的事业和生产出的产品及服务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要形成一种与企业文化想匹配的价值观,并由此更深层次地推动企业的内在动力,不断超越自己,将自己与所从事的事业、企业建立起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

工匠精神心得 篇七

付守永先生在序中就写到“将毕生岁月奉献给一门手艺、一项事业、一种信仰,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呢?如果做到,需要一种什么精神支持呢?”这就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更完美的精神理念,它是一种追求,是一种执着,是一种信仰,更是一种精神力量。正如小野二郎说的,一旦你决定好职业,你必须全心投入工作中,你必须爱自己的工作,千万不要有怨言,你必须穷尽一生磨练技能,这就是成功的秘诀,也是让人家敬重的关键”,而这就是工匠精神最纯真的呈现。

相信大家都和我一样,曾经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进行过深层次的思考,我们为什么工作?用什么态度去工作?到底值不值得用心付出自己的努力?在迷茫的时候又会想:反正干多干少都是发那么多工资,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是更舒适惬意吗?工作和生活到底怎样平衡?等等……此书以全新的角度解答了这些问题,并告诉我们,工匠精神不是枯燥机械的、僵硬死板的,而是一种热爱工作的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的态度,它不只是一种付出,更是一种获得,拥有工匠精神无论对自己还是和对企业,都是一种“双赢”的局面。

如今经济飞速发展,在城市生活节奏较快,没时间处理感情,只好非诚勿扰;没时间旅游,只好走马观花;没时间学习,只好报速成班,过着“快餐式生活”,当生活只求速度不求内涵时候,原本美好的东西都变味了,反映在工作态度上,就是功利心、浮躁心和投机心。想想,生存不易,我们只能慢慢来,一步步脚踏实地,用双手和智慧去创造财富。那么如何在工作中实践这种精神呢?

树立“不为金钱论”的工作观

很多人都想得很简单:工作就是为了养家活口,图生存。当然这是基础的,但如果一味变成为“为了赚钱而工作”就无法体会工作的乐趣和成功喜悦,无法获得更多的提升,成为一个“上班奴”。俗话说的好:立志要如山、行道要如水,让赚钱的目标与自己的长远目标结合起来,有梦想才会有动力,也不至于虚度光阴。在工作过程中还要解决好“心”的问题。高尔基曾说,“工作是快乐时,人生便是幸福;工作是义务时,人生便是苦役”。在工作中我们会碰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情,有时候我们会受到挫折,让我们体会“进退”的深意,有时候有贵人相助,助我们锦上添花,这些都是我们人生的必修课,要从容去面对。

树立“先做人后做事”的理念观

工匠之道就是把理想变成价值的思维法则,成败在一念之间,从改变念头开始。五大正念中首要为先做人,后做事,用小约翰拼图的故事,一语双关:“人对了,世界就对了”。岁月悠悠,人要实实在在地做成几件事情并不容易,堂堂正正做好一个人更不容易,做事先做人,做人先立德,要善于把“会做人”和“能做事”有机的统一起来。

而要想改变我们的人生,最重要的要改变书中写到的三种思维方式:交差思维、差不多思维和走捷径思维。大家都知道,中国人是有名的“差不多”先生,从历史上看,我们的中庸文化、糊涂文化,导致人们以“差不多”为标准,以“难得糊涂”为明智。从现实看,“差不多”先生背后,是缺乏一种对他人、对客户、对工作的一种基本的责任心。从专业上看,“差不多”先生的出现,也跟他的知识结构、专业技能、眼见经历有关,很多事情,做的貌似差不多,是因为他不知道还有更好更高的标准,也就是跟他的能力有关。同样交差和走捷径思维,阻碍了自己进步的机会,对职业成长是很不好的。

树立“专注做好一件事情”的完美观

时下,社会上一些人对工匠嗤之以鼻,认为工匠是傻子。他们觉得把工作做完就行了,精益求精做什么?干嘛非要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干嘛非要把密封精度控制在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也有一些人虽然敬佩工匠,但理念信念淡化,不愿付出劳动;但更有一部分人,凭着内心的信仰与追求,身体力行学习大国工匠,为社会作出更多贡献、创造更大价值。就像央视新闻推出的《大国工匠》系列,讲述不同岗位劳动者用灵巧双手匠心筑梦的故事,这群不平凡劳动者的成功之路,不是进名牌大学、拿耀眼文凭,而是默默坚守,孜孜以求,在平凡岗位上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这是一种值得社会尊重的职业精神,也是当今社会最稀缺的品质。

作为这个创新时代的年轻员工,虽然人的能力有大小,机遇各不相同,但只要人人愿意在某一个领域日日潜心钻研,都能成为受人敬重和热爱的大国工匠,都能为自己的人生添色加彩。因此,要把工作当做一种修行,一种信仰,就像京瓷创始人滔盛和夫先生的“六项精进”一样,在工作中坚持不懈的努力。把工作当成事业,抛弃杂念,弃焦去躁;把工作当做是磨练自己,提升自己,完善自己的桥梁;把每一天都当作人生的最后一天来度过,对待任何事情都认认真真,精益求精,不留遗憾。

学习工匠精神心得体会 篇八

很久以来就对《工匠精神》这本著作有所耳闻,最近,公司开展了学习工匠精神的活动,有幸从办公室借来一本拜读。拿到手第一印象认为这是一本鸡汤,仔细读来,并非如此,里面的一些观念和人物事例很是接地气,让人感触颇多。

所谓的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的态度,一种对梦想的追求,一种担当奉献精神及一份默默无闻的坚守。

学习了《工匠精神》,结合自己的工作现状,尤其是在目前环境保护的高压形态下,工作上不能出一点差错,必须要时刻以工匠精神鞭挞着自己,改掉以往大老粗的行为作风,各项工作力争精益求精,不允许有交差思维、差不多思维及走捷径思维,要对公司及自己负责,在自己的一片领域上敢于坚守担当,把工作漂漂亮亮的完成作为自己的追求。注重工作中各种人际关系的处理和维护。减少自己偏见的心,利己的心,不公的心。增强自己利他,助他,成他之心。

此外,我们还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先增值,后回报;先沉淀,后成才;先有为,后有位。从容自信,不断学习,充实自己。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8篇《工匠精神心得》,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差异网的价值所在。

362 3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