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心得体会1000字(优秀7篇)

发布时间:

小康,人民百姓的生活梦想;小康,文明古国的千年追求;小康,中华民族梦想的主题。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7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心得体会1000字》,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全面小康我们来了征文 篇一

中国梦,是近14亿中国人共同的梦想;步入小康社会,是2020年完成的目标任务。在大山深处还有百姓挣扎在温饱线上、在城市街头还有市民等待政府兜底救济,这样的梦就缺了一个口子,这样的任务不算完成。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党员、干部要紧紧的拉着贫困户的手,带领着他们,走出困境。

对贫困的群众,我们心里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同情,很多的基层干部也是从贫困中走过来,和农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更加增强我们抓好扶贫攻坚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这是用心扶贫的必要条件。在一家一户的走访过程中,太多的卧榻病床的老人、太多患有绝症的病人、太多渴望走出困境的村里人,这些更加的驱使我们用心去帮扶他们。

扶贫攻坚对各村都有任务、有指标,还要纳入最终的年终考核。如果仅仅把扶贫当作任务,为驻村而驻村,敷衍了事的填写扶贫手册;为入户而入户,表示我来过、我见过,然后纸上谈兵,这些被动的扶贫、被动的工作,没有一丝的责任感,如何能够用心。在奋斗在一线上的党员干部,从内心深处怀着对弱势群里的关爱、对困难群众的同情,坚持行善向善的信念,变任务为责任,变压力为动力,充满激情、充满爱心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扶贫攻坚战中。

在扶贫工作的过程中,把贫困群众当作亲友,倾听他们的诉求和想法,设身处地的谋划、实事求是的规划,维护他们的人格尊严,保护他们的脱贫愿望和发展生产的积极性。让贫困户对生活充满希望,充满正能量去面对现在的问题,加大智与志的帮扶力度,永久脱贫、直奔小康才不会是一句空话,不是遥不可及的愿望。

只有真心付出、真新帮扶,扶贫工作才会取得实效,而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群众路线教育的成果会更加巩固,在攻坚战役中会取得绝对的胜利,更加会体现出基层干部的自我价值。

全面小康我们来了征文 篇二

疫情暴发以来,党和国家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担当,在全国打响了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随着疫情逐步受到控制,一手抗疫情,一手抓生产,打赢脱贫攻坚战,追赶疫情损失的时间,需要广大党员干部摆脱松口气、歇歇脚的观念,咬咬牙、较较劲,拿出面对疫情的紧迫感,保持抗击疫情的精气神。

急中求效,落笔复工复产后半篇文章。伴随疫情好转,各地落实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各类企业的审批。但一纸复工通知书不是履职尽责的嘉奖令,复工企业还面临诸多“卡脖子”的“痛点”“堵点”“盲点”,关乎企业生死存亡,等不得、慢不得。各地党委政府要争分夺秒主动作为,疏通产业链,打通运输线,稳定资金链,保障就业面,促进消费力,深化“放管服”改革,强化“不见面审批”优势,完善“一门一网”服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确保企业真开工、真生产,释放发展潜力和巨大动能。

急中谋质,发力脱贫攻坚后半程冲刺。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离夺取脱贫攻坚最后胜利还剩不到十个月的时间,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受到疫情影响,外出务工受阻,扶贫产品滞销,扶贫产业停滞,扶贫项目停工,扶贫工作暂缓,返贫风险加大,脱贫任务更加艰巨。这都要求党员干部紧绷精神之弦,拉满实干之弓,克服疲劳综合征,持续强化攻坚力度,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最后冲刺时刻,更要严格防范数字脱贫、虚假脱贫和“一发了之”“一分了之”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确保脱贫“不掺水分”。

急中图稳,决胜疫情防控后半段战场。随着疫情形势逐步向好,战“疫”到达关键时刻。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越是在这个时候,越是要保持头脑清醒,越是要慎终如始,越是要再接再厉、善作善成。”国内人员流动聚集、国外疫情严峻形势都带来新的挑战。内防扩散、外防输入,需要各地党委政府增强责任感,杜绝侥幸心,统筹落实各项工作,稳重求进、稳中求速。这也要求党员干部要坚定必胜信念,咬紧牙关,也要力戒放松懈怠,如履薄冰,把初心落在行动上、把使命担在肩膀上,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2022百年光辉历程全面建成小康征文1200字 篇三

也许梦见了盛世,才会对戏这般痴迷。

爷爷是个戏痴。这是我奶奶对他的定论,一生只拜于戏台之下,一生只爱独此一曲,境界达到了一日不听如灵魂缺口的地步。

听太奶奶说爷爷很小的时候听着伶人唱曲便会摇头晃脑甚觉享受,家人们都自叹惊奇,仿佛天生注定与戏有缘,那时候村子里有个伶人听说是民国时候的戏院之主,爷爷最爱听他唱曲,三天两头地跑过去听他唱戏,痴是那一层的表现。

爷爷稍大的时候,村落之间有游走表演,简易的木板搭成的舞台,几块油布布成的场景,与作家王英琦看豫剧的戏台相像的很,伶人们也无水袖亦无长缨,且只抹少许胭脂水粉,粗繒大衣裹身,就咿咿呀呀的唱起来了,按爷爷现在的话来讲就是乱哼调子,可当时的人们不懂,困在乡村的人们认为这就是纯正的京剧,以为在地里长出来的这剧才是京剧,当时的人们只图快乐、只图消遣,不管是文化盛宴与否,旦的身段,丑的花脸,武身的筋斗,已经足够满足了,一日劳作后艰辛的娱乐需求了,那时的爷爷也跟着摇头晃脑,自以为掌握了戏曲的精髓。

文革时期,村里来了好多下乡知青,他们受红卫兵的训练表演戏剧,歌颂当时的祖国,当时的社会。当时的知青们热衷于搞文化建设,年轻的爷爷路过他们的营地时总能听到他们的戏腔,那时的盛夏每天晚上都在晒麦场上他们将排练好的戏 m.shancaoxiang.com 剧向大家呈现,那是一种改编戏剧,不带水袖,不带长缨,一身干练短衣,亦用唱念做打的形式唱出那个时代独有的精神风貌。年轻的爷爷未曾想到戏剧竟可以这样唱,且如此有意义,对这门艺术更加倾注热爱。

时代帷幕拉开,上海、深圳崛起,中国正式改革开放,多种文化一时间涌入中华大地,剧院出现了话剧、舞台剧、音乐剧等多样的表演形式。爷爷回忆起他那第一次去上海,在大剧院里看了一场外围的音乐剧,君子风度翩翩,燕尾修身、风流倜傥、仪态万千、温婉端庄。他们以一种完全不同于中国古代戏曲唱法做打的形式去歌颂世间的情感,爷爷愈感惊奇,又愈陶醉其中。戏曲本身超越国界,直浸入爷爷心里。

时间一晃四十年,如今的爷爷每天握着收音机听自己爱的戏曲,有时间也去戏院看看戏,爷爷说现在的戏越发细妙了,人物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经过了仔细的拿捏,古典的京剧发展日益成熟,即便是旧剧新演,也是看点十足,那贵妃醉酒,杨贵妃似醉未醉,似倒未倒,风情万千的那场戏爷爷直叫好,一眸一笑中戏曲在发展,中国在发展。

爷爷对和平抱有感恩之心,他说无国家昔日之奋斗就无今日他安心在家听戏曲之机会,他认为自己是身处盛世才会这般爱戏剧,而盛世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千万中国同胞开创出来的。爷爷常教导我去勇敢做事,坚定去追梦。我们应该有星辰大海般的梦想,也要有万里跋涉锲而不舍的坚韧,才能继承发扬精神,才能让更多的传统与现代元素如戏曲一般蓬勃发展,熠熠生辉。

时代催促着我们前进,而身后的中国力量一直给予我们无穷的力量,作为新一代的青年人追梦才是青春本色,正如戏曲中婉转的腔调,历经百折不挠之曲折,才会涤入心扉,直击灵魂,如是乎,应珍惜光阴,奋起而战。

惊梁一梦,追梦路上光芒万丈。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心得体会1000字 篇四

“压”好担方能“百折不挠”,把干部潜力“激出来”。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一批又一批党员干部迎难而上不言难、知难而上不畏难,得到了组织和人民的认可,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以人民为本的执政理念,为党的干部队伍补充了新鲜血液,让党的干部队伍更具有先进性、纯洁性,激活了干部队伍的“一池春水”。嫩竹做不了扁担,嫩肩挑不起重担。组工干部对那些在脱贫攻坚中有激情、有潜力、有能力的党员干部,要敢于给他们压担子,有计划地安排他们去经受锻炼,把这些党员干部放在重要岗位磨炼,把重担压到他们身上,让他们在难事急事乃至“热锅上的蚂蚁”一样的经历中经受摔打。要提升党员干部脱贫攻坚的能力,激发出干部的政治力、决断力、动员力,切实把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做实、做细、做牢,培养出一批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实干家。

“墩”好苗方能“破茧成蝶”,把干部能力“炼出来”。在脱贫攻坚战中能不能坚守岗位、履职尽责,切实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对广大党员干部的一次综合检验。一个党员干部的政治品质坚定与否,体现在关键时刻、重大考验、极为复杂的情况下。在脱贫攻坚战中,不少党员干部立即响应、紧急行动、勇挑重担、敢于负责,严格按照党中央要求和党的纪律规矩办事,在脱贫一线践行初心使命。厚植土壤,苗儿的成长才会墩得实,组工干部要善于“墩”苗儿,注重在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的地方培养锻炼党员干部,源源不断选拔使用经过实践考验的优秀党员干部。要善于把有潜力的党员干部安排到急难险重第一线、服务群众最前沿、改革发展主战场,让党员干部在处理复杂问题、新老难题中强弱项、补短板、学真本领,把苗墩厚、压实,把干部能力“炼出来”,真正炼出攻坚克难的“逆行者”。

“暖”好心方能“干劲冲天”,把干部士气“提起来”。组织上的关心关爱,是党员干部心无旁骛干事创业的坚强后盾。党的干部是打赢打好脱贫攻坚的中坚力量,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资源,只有把关心关爱党员干部的措施落地落实,才能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在这脱贫攻坚的关键年,组工干部要采取更贴心、更用心、更暖心的举措,要从后勤服务、生活关心、工作支持、心理关怀、精神鼓励上关心关爱党员干部,解决党员干部的实际困难。要坚持正面激励,调动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激发党员干部真抓实干的热情,为敢担当、勇创新的党员干部减压力、兜底子。与党员干部多交流、多沟通,力争做到为党员干部“思想上解惑、精神上解渴、心理上解压“,提供心理疏导、心理减压服务,减轻心理压力,凝聚起干群同心、人人参与、齐心协力的强大合力,把党员干部的士气“提起来”,打一场有质量、有温度的脱贫攻坚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心得体会800字 篇五

精准扶贫必须是组织扶贫。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建旗帜引领下,广大党员干部攻坚克难、奋力拼搏,我国累计减贫6000多万人,年均减贫1300多万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现在距离20__年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只有两年时间,正是“大坝合围”“攻坚拔寨”的关键时刻。脱贫如负重登攀,越到最后时刻任务越坚、责任越重、难度也会越大,必须紧紧依靠党建引领和组织建设。农村各级党组织是农村各项工作和各类群体的“主心骨”,更是脱贫一线的“桥头堡”,只有让党组织在基层工作中唱主角,党的各项扶贫惠民政策才能真正贯彻下去、落到实处,精准脱贫才能得到有效保障。

扶贫领域的形式主义需要“下重药”根治。要以党建为引领,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通过严格的党内政治训练和组织生活,突出政治标准,强化基层党组织阵地意识、堡垒意识、斗争意识,坚决杜绝“虚假式”“算账式”“指标式”脱贫,实事求是、严格标准、稳扎稳打,切实剜除“形式主义”的毒瘤,绝不降格以求,让脱贫成果真正经受得住人民和历史的严格检验。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谱好“党建搭台、扶贫唱戏”协奏曲,关键是要将基层党建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要以提升基层组织力为重点,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工作优势充分激发出来,将党建目标任务与脱贫任务统合起来,健全巩固支部引领、党员联户、人才保障、防范返贫等长效机制,精准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不断提升农村治理能力和水平。要选准人、用对人,充分履行组织部门职能,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聚力打造作风硬、懂扶贫、会干事的扶贫干部队伍,优选派强“第一书记”,探索建立跨村任职和容错纠错机制,让政治强、能带富、善治理、经验足的村党组织书记成为“领头雁”。要细化脱贫攻坚调研和日常跟踪考核,强化巡查督查和监督问责,建立更加精准科学的动态化考核机制,不给形式主义者留下钻空子的机会,多管齐下、多措并举,促进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和工作落实。

2022百年光辉历程全面建成小康征文1100字 篇六

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中国梦小康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有人想像杨利伟叔叔一样成为航天英雄,追梦太空,在天际间翱翔;有人想当老师,和蔼可亲又甘于奉献,辛勤耕耘于三尺讲台;有人梦想当警察,惩治邪恶、英勇无比,视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在卖火柴小女孩的眼里,梦想是飘香的烤鹅,是奶奶温暖的双臂,是人世间最美的真情;在邓亚萍眼里,梦想就是坚定永不服输的信念,一次又一次的站在冠军的领奖台上,为祖国母亲争光。

梦想是旗帜,更是引领,是激励,更是目标。中国梦是各族人民智慧与力量的强磁场,而我们是围绕这强磁场不停奋斗的其中一员,渺小却不弱小。追寻中国梦,其实我们一直在路上,可是这条路却很长,很难走,却是我们在追梦过程中不可更改的信念。

也许,我们现在的中国还不够富裕,因为在四川省大凉山深处的一些孩子还穿不上鞋;也许,我们现在的祖国还不够美丽,因为在北京等地的雾霾天气还在经常发生;但是,我们有同一个梦想,它就是中国梦,有了中国梦,那么无论有太多的也许,我们也就不会去害怕,也就不会去担心。

我们都在追梦,一直在追,并且一直在坚持,我们都活在一个个梦被实现的欣慰中,从中国梦的萌芽到现在,我们看到了许多梦里的东西。从破落贫穷的草房到那平地上拔起的一幢幢高楼;从温饱线上徘徊的人民到如今在广场上每天跳着舞并欢声笑语的人们;从以前落破不堪的教室到现在宽敞明亮的教学楼。可以说,每天,我们都在见证一个个中国梦实现经历。

我们虽然经历了太多挫折,可是只要我们想到从昨天到今天的变化,我们有太多的理由相信,中国梦,他就在我们身边,他是我们触手可及的未来。

我也有一个梦想,大家想知道是什么吗?还是用王安石的诗告诉大家吧!“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我就想做一个像梅花一样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人。梅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从古至今,中国出现了不计其数的像梅花一样的爱国者,他们把祖国、民族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把个人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紧紧的联系在一起。收复台湾的郑成功、品德楷模雷锋、中国革命的先驱孙中山……无数仁人志士以铁的事实谱写了一首又一首的爱国长歌,他们甚至用生命来呼吁人们心中的爱国精神。爱国,就是对祖国和人民无比热爱的情怀和忠诚。这样的爱国情怀和忠诚是为国奉献和报效祖国的力量源泉。像梅花一样做人,继承先辈的优良传统,弘扬爱国精神。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增强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斗志。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屹立于世界,则国屹立于世界。

伟大的中国梦,追寻你,我们一直在路上,我们一直到在。

亲爱的朋友们让我们心中坚定的信念,振奋的精神,指引我们开拓创新,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奋发努力吧!

2022百年光辉历程全面建成小康征文1200字 篇七

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砥砺前行,共筑小康》。

对于小康,大家各抒已见。有同学对乡村生活充满憧憬,有同学希望享受现代化生活,也有同学希望普及高中教育。但是同学们,美好的未来离不开我们的努力,唯有在小康大道上砥砺前行,矢志奋斗,才能铸成小康,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砥砺前行,共筑小康,需要坚定理想,不畏云翳,方能无坚不摧。理想信念如天空中的星辰,在黑夜中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在砥砺奋斗的道路上,我们应当坚定自已的理想信念,不为他人所影响,不为困苦所羁绊,不为利益所诱惑。扎根于实验室,焚膏继晷,不断钻研,曹原凭借坚韧的毅力,终究探得石墨烯中所蕴含的玄妙,将两层石墨烯旋转到特定的“魔法角度”(1。1°)叠加时成为超导体!这一发现震惊了世人。面对如潮水般涌来的鲜花和掌声,他并没有迷失自我,他深知在浩瀚的宇宙再多的起伏沧海一粟,他放弃美国绿卡,回归祖国,为祖国未来超导体的发展竭诚尽力。同学们,理想信念是人意志的根本,正如思想于躯体,血液于肉体,须臾不可分离,相互不可或缺,所以我们应当坚定自已的理想信念,砥砺前行,不忘初心,逐梦小康,书写好时代华章。

砥砺前行,共筑小康,需要因地制宜,自力更生,方能脱贫致富。独龙江乡由于四周环山,交通闭塞,为“著名”的贫困地区,退休县长高德荣借山就势,不靠国家救济,带领干部群众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成立果草种植基地,终成功“摘帽”,一跃跨千年。独龙江乡正是依山伴水,因地制宜,自力更生,才有了全族全部脱贫的“伟绩”。同学们,想要实现全面小康,需要各地发展自己的特色,不能仅仅依赖于国家那微薄的救济金,否则会相互冲突,一旦形成懒惰思维,陷入泥沼之中,必然难以成功脱贫,又何谈走上康庄大道?因此共筑小康时,应自力更生,发展自己的特色,方能突破困境,成就一方水土。

砥砺前行,共筑小康,需要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方能实现美好。黄大发带领群众艰苦奋斗30年,汗水滴过了毎一寸悬崖峭壁,仅靠人力于绝壁上开凿出了生命之渠,结束了草王坝多年缺水的历史;黄文秀心系群众,即使是如猛兽一般的洪水,她也无所畏惧,不幸的是山洪将她的生命定格在30岁;李保国足迹遍步太行山脉,他坚持把科学研究写在太行上,把自己的科研成果无私奉献给大家,成功地让山区10万人民摆脱贫困。上述诸君,他们忍受着本可不用承受之艰苦,以坚定的意志,无私的奉献,彰显了大爱无私的大情怀。同学们,我们也当敢于承受困苦,乐于奉献,让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纯粹、有益于人民的人,并且为中国梦的早日实现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小康之路,志之所趋,无远弗届。小康的实现需要每个人砥砺前行,矢志奋斗,人人应坚定理想,自力更生,无私奉献,将小我融入大我,把个人与国家紧密结合。愿各位同学皆能以梦为翼,翱翔天际,不负韶华。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以上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提供的7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心得体会1000字》,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62 36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