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托起强国梦心得体会【优秀4篇】

发布时间: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写过征文吧,征文一般是某个活动、征文比赛等需要,作者将稿件递给征文活动主办者后,作者的作品就可以参与比赛,但是著作权的一部分也相应给了征文活动主办方。那么一般征文是怎么写的呢?差异网为朋友们整理了4篇《科技托起强国梦心得体会》,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差异网给您的好友哦。

科技托起强国梦征文 篇一

在我们去评价一个国家的强弱时,往往会从科技是否强大去评价它。每个强大的国家,都有着强大的科技。科技就像一双温暖而坚实的大手,托着我们的国家,托着我们每个人心中的强国梦,越升越高。

记得当年,八国联军入侵我们国家时,我们如手无缚鸡之力的软弱僧人一样,任人宰割。为什么那曾经光辉四射的强大国家,却变得如此弱不经风呢?曾经,我们拥有比其他国家先进数倍的科技力量,我们有指南针、印刷术、火药、造纸术……正是因为有着这些强大的科技,它们如一双温暖而坚定的大手,托着我们的国家地位越升越高。

但是,到了晚清时期,那些昏庸无能的统治者们紧闭国家大门,蒙蔽了数亿中国人的双眼。可是,欧洲此时恰好出现了工业革命,它们的科技一下子如火箭升天般,突飞猛进。而我们的科技,却像“龟兔赛跑”中的兔子一样,从开始的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下子便趴在大树下睡着了。所以,当西方列强入侵我们时,我们一下子慌了手脚,毫无还手之力,只得割地赔款,任人宰割。落后就要挨打,成为了中国人血淋淋的教训。

正是因为科技变得落后,才使我们的国家力量如陨石下坠般,一下子一落千丈。倘若我们不努力去发展科技,怎能让国家变得强大起来呢?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科技是推动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所以,只有努力发展科技,才能让它将我们的祖国托起,越升越高。

瑙鲁曾经是一个超级富有的国家,他们的国民平均收入曾经位居世界第三,人均寿命曾经超过80岁。因为人们在那里发现了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珍贵矿石,那里的人们便靠出售矿石来赚钱。那时,钱就像是从天上掉下来一般,从地里生出来一般,手到擒来……但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于,他们挖空了所有的矿石,一下子一无所有,钱也不久就花光了。于是,他们一下子就从最富有的国家变成了最穷的国家,犯罪率居高不下,人均寿命降到了50多岁。他们只顾像贪婪的饿狼一般疯狂地赚钱,却忘了发展科技,坐吃山空,所以,几乎一夜之间,便从一个富国成了穷困而弱小的国家。那里的人们都像是被太阳暴晒后又遭风吹雨打的小花一般,一个个垂头丧气,只恨自己当时没能去发展国家的科技,不然也不至于落得如此下场。

科技的发展与国家的强弱如骨头与血肉一般,是不可分离的。科技就是国家的主心骨,支撑着国家的发展。只有将科技发展起来,人民才能幸福地生活;只有将科技发展起来,社会才能更加和谐;只有科技发展起来,中国才会更加强大!

现在,我们的生活是这样的和平,不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而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正是因为我们的国家有了强大的航天技术、扫描技术、电子技术、数码技术……才能让其他国家不敢来侵犯我们。所以,我们更应该发展这些强大的科技,让其他国家不敢欺负我们,让我们国家更加强大。

记得当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美国的航母舰队连夜撤出台湾海峡,当时,毛主席骄傲说:“西方人用坚船利炮就可以打开中国大门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就在前几天,我们发射的嫦娥五号从月球背面成功取到了土壤,并顺利返回,这正是我们又一次科技进步的见证。

今天的我们要更加努力地学习,将来用自己的知识助力祖国发展科技,用科技托起我们的强国梦,用科技为祖国插上腾飞的翅膀!

科技托起强国梦心得体会 篇二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要“造就更多国际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科技人才不断攀登科技高峰,国家才能走向发展高峰。要深耕科技人才成长沃土,营造敬才重才尚才爱才的浓厚氛围,大力培养、引进、用好科技人才,让科学技术造福人民、引领发展。

精心培育,锻造爱国奉献精神。中国的知识分子历来有浓厚的家国情怀,爱国奉献精神在一代代科技工作者中不断传承发扬。新中国成立以来,以钱学森、邓稼先、于敏等为代表的无数优秀科技工作者们满怀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情厚爱,甘愿隐姓埋名数十载,挥洒青春热血,矢志不渝地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终生。培育、引进科技人才,最重要的是赋予他们“精神属性”。要在科技人才中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向科技要问题、要方法、要答案的品质,引导他们坚定科技报国、科技为民志向,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科学技术成果用到提升社会发展水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实践中来。要做到精准识才、精准选才、精准育才,在各行业各领域发掘培养顶尖人才,提升科学素养和攻坚能力,练就“板凳甘坐十年冷”的毅力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无私奉献,切实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

搭建舞台,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实现科技创新,需要科技人才的智力支撑,也需要搭建起人才施展本领的舞台。要建立完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和使用体系,给科技人才描画一个德才表现的“全景像”,制定一张精准使用的“说明书”,切实把科技人才的创造活力“量”出来,把潜能挖掘出来,贴上“实用”标签,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要结合地方科技发展水平,为科技人才队伍提供科研攻关的技术保障,不断深化科研院所同地方政府、企业的“产学研创”合作模式,鼓励科研院所在地方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实践基地,推动地方建立科技人才“智库”,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和科技指导。要结合实际建设科研基地和产业园,优化科技人才工作环境,为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政策支持,推动科技人才把“金点子”转变为实实在在科研成果,实现更多从“0”到“1”、从弱到强的突破,为科技自立自强打下坚实基础,让人民享受到科技创新带来的丰厚成果。

优化服务,涵养尚贤爱才风气。“君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崇尚科技、发展科技要从尊重科技人才开始。以诚相待、以礼相待、以心相待,科技工作者们自然会全心全意为国家为人民殚精竭虑付出。在2017年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挪椅子、扶老人、坐身边,一连串动作彰显出泱泱大国对科技人才的崇高礼遇。要大力营造敬才爱才、崇尚贤才的浓厚氛围,真诚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成就人才,为科技人才“松绑解缚”,畅通申报审批“绿色通道”,不能让“繁文缛节”把科学家的手脚捆住,让科技人才把精力都用在事业上。要强化科技人才激励关怀、服务保障,针对科技人才开展精准服务,经常性开展科技人才交流、疗养、慰问,在全党全国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尊重人才的氛围,切实增强科技人才在心灵上的归属感、获得感、成就感。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在这“大变局”中把握机遇更进一步,创新创造是关键。要引导广大科技人才们继续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精神,把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融入奋斗历程,让科技之花绽放在祖国每一片土地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创新创造的磅礴伟力。

科技托起强国梦征文 篇三

科技,多么熟悉的字眼。我相信对于科技,我们都不陌生。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科技。现在,我们出行要靠汽车,我们交流离不开手机,我们工作离不开电脑这些都是科技的产物。

中国曾经已经尝过“落后就要挨打的”滋味,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新的发明创造层出不穷,许多人们当时幻想的东西,如今成为了现实。古今中外,人们都是在不断创新中探索科技的。试问,如果中国古代的科学家不敢大胆探寻,又怎么会有伟大的四大发明呢?如果牛顿在被苹果砸后,不以为然,又怎么会有今日的万有引力这一说呢?

几千年来,从马车到汽车,从煤灯到白炽灯,从海角天涯到鼠标一点尽知天下事这一切发生了多么大的变革啊!这都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努力、不断探寻的智慧结晶。科技时时刻刻都在发展,历史时时刻刻都在改变。科技不仅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影响,并且对一个国家的命运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创新,没有去探索科学,那么它只会停滞不前,甚至会落后,被这个世界遗忘。就好比清朝时期,其余方面就不说了,在科技方面,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不断发展,资本经济快速加强,而中国却仍处于农耕文明与封建专制时期。政治腐政堕落,人民的生活痛苦到了极致。如果没有科技,国家就不会得到发展。

科技需要敢于探索的精神,需要幻想,更需要一个智慧的大脑。创新科技可以让中国乘上发展的列车,可以让中国这一泱泱大国焕发年轻的生命力,是啊!科技的力量是伟大的。我们是幸福的,我们是幸运的,我们生在了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

目前,我们所能做的,就只有好好学习了。作为时代的新人,我们不能虚度光阴。“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也许会受挫,也许会失败,但“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努加吧,奋斗吧,将来报效我们亲爱的祖国。

科技托起强国梦心得体会 篇四

11月1日,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整体竣工验收最终完成,标志着我国科技创新取得历史性突破。“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从中国古代李冰的都江堰、秦始皇的长城、隋炀帝时期的大运河到如今的三峡工程,科技创新始终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对我国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科技创新需充分发挥“领头雁”的带头作用。“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党员是群众的“领头雁”,发挥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能够带动“三峡人”共同积极创新,保障“国之重器”安全平稳运行。疫情期间,长江电力三峡电厂运行部的值班主任杨鹏就是“三峡人”的优秀代表,在“驻场保电”的同时利用自身积累的巡检资料及相关数据创新工作成果,主动制作了巡检方式优化方案,为三峡工程的巡检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众力并,则万钧不足举也。”在杨鹏等先进典型的带领下,“三峡人”齐头并进、砥志研思,推进三峡工程科创工作再创辉煌。

科技创新需正确处理“继承、创新”的关系问题。“国弈不废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科技创新不拘泥于旧例,但也不可背离旧例。”自1919年孙中山先生提出建设三峡工程的设想以来,三峡工程建设历经了百年的历史积淀。以长江电力为例,葛洲坝的运行管理经验成为其从传统企业发展为现代大盘蓝筹上市公司的关键力量。历史经验的增长可以为三峡工程的建设提供托底,吸收前人经验的精华并将其升华成为可为今用的方法,是科技创新的进步良方,是成就“三峡之新”的不二法门。

科技创新需坚持发扬“脚踏实地”的工作精神。“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欲知‘天之高’‘地之厚’,必先‘登高山’‘临深溪’。”三峡工程历经设想、选址、移民、规划、建设等阶段,每一阶段都延续了抗美援朝时期“边打边建”的战略思想,在工程建设的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解决问题,最终实现工程的完满竣工验收。“三峡神”不仅创造了三峡工程的神话,更炼就着全国人民的“三峡神”,蹄疾步稳、砥志研思、守正创新持续前行。

“体无常规,言无常宗,物无常用,景无常取。”文学创作如此,科技创新亦是如此。三峡工程整体竣工验收的完成代表着无数“三峡人”勇攀科创险山的成果,新时代背景下科技创新亦可成为中国人民民族精神的脊梁。强调,“真正的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掌握科技创新的主动权对我国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大国重器,利在千秋。”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中国一定会创造一个又一个的“三峡神话”。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4篇《科技托起强国梦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62 36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