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袁隆平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感悟【7篇】

发布时间:

在科学研究上,袁隆平是一个特别认真特别严谨的人,而在日常生活中,他是一个豁达大度非常幽默的人。袁隆平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有哪些你知道吗?下面是小编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7篇《观看袁隆平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感悟》,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2022学习袁隆平功勋事迹心得 篇一

20__年春节虽然很冷,但最美的逆行者却温暖了我们的心。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中国人回家与家人团圆的脚步:没有想到我们会重蹈20__年非典的覆辙,也没有想到我们在这场抗疫战争中需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更没有想到当我们居家不曾踏出家门半步时,有多少“逆行者”正在冒着生命危险拼命拯救病人的生命……

他们说:“国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疫情,“逆行者”们不计个人安危,迎难而上。他们仁心仁术,大爱无疆;他们驰援武汉,义不容辞。

在奉劝民众不要去武汉的同时,他们却写好请愿书逆流而上。他们不是伟人,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成就,但是他们用平凡的双手救死扶伤,用自己的生命寻找更多人的生命线,他们用自己的生命照亮患者的人生!

钟南山院士今年已经84岁的高龄了,原本可以享受天伦之乐,却选择了临危受命。他从没有过丝毫犹豫,就像当年面对肆虐的非典一样,匆匆出发,奔赴战场。他在高铁上的那一张照片,感动了我,也感动了全国人民。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73岁,当国家有难,人民需要之时,毅然挺身而出,拼自己全力,逆行在疫情一线。为了有更多的时间去研制抗击疫情的药,她一天只睡三个小时。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江应安说:“70多岁的老人了,不分昼夜,这个老太太,真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

“你争分夺秒,为生命筑起希望的港湾。你忘了害怕,坚守着舍生忘死的诺言。你忍住泪水,放弃见亲人最后一面。你逆行向黑暗,无惧危险。你与病魔激战,拯救病患。你为人民奉献,牺牲在前。白衣天使,大爱人间。这就是中国医生! ”这一则电视上的公益广告道出了逆行者们的大无畏精神。是啊,疫情无情,人间有爱!退缩,从来不是我们中国人的性格!我们拥有着力量,我们必定会胜利!

加油,逆行者!加油,武汉!加油,伟大的祖国!v

2022学习袁隆平功勋事迹心得 篇二

20__年12月27日。在炎陵县县长文专文的办公室里,文专文指点着墙上一幅炎陵县地图,感慨黄诗燕作为炎陵脱贫攻坚的设计师,政治站位高,富有战略眼光。

“黄书记将炎陵作为一个大整体来规划,提炼出‘四老四地’的特点:老祖宗安寝福地、老人家革命圣地、老天爷生态宝地、老百姓宜居乐地。他坚持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工业、文化旅游三大产业,并通过修建102公里的旅游环线,改变了炎陵千百年来东、西、南不联通的交通格局。实践证明,这条路走对了。”

炎陵县副县长陈黎明,同样佩服黄诗燕的前瞻性:“山沟沟里的县委书记,眼光放得很长远。20__年,黄书记提出了守住‘绿水青山’是炎陵人民的第一选择,实现率先全面脱贫、率先全面小康是炎陵人民的第一梦想。他很有定力,看准了、盯下去,一张蓝图干到底。”

20__年,炎陵县成为全省第一批摘帽的国家级贫困县;贫困发生率从20__年底的16.57%下降到20__年的0.65%,实现高质量脱贫。

20__年10月19日,炎陵县召开全县脱贫摘帽总结表彰暨巩固提升动员大会。黄诗燕向全体与会人员深深鞠躬,讲话非常动情,很多干部都流下了眼泪。当他讲到“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时,还脱稿说,大革命时期有3万多炎陵人为革命献出生命,希望大家发扬这种革命精神继续努力。

“黄书记为炎陵脱贫而来,为炎陵脱贫而去。”文专文红了眼圈,“你看这幅株洲市地图,从株洲到炎陵,就像一列火车从车头到车尾,来回近500公里,要花五六个小时。黄书记跑了差不多9年。单是坚持做到这一条,就不容易啊。”

学习袁隆平事迹心得感悟 篇三

常言,民以食为天。生存,是人类亘古不变的主题,自人类诞生起就从未停止过对粮食的渴望。又有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足以体现粮食于人们而言的重要性。一个国家想要在世界上立有不败之地,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人民的温饱问题。

上世纪,灾祸来临,饥荒严重,人们的生活遭遇严峻考验。怀着对国家、对人民的忧虑,对生存下去的迫切期盼,有一位博学多才的人,踏上了培育水稻新品种的漫漫研究长路。他,就是伟大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黑且瘦,颧骨突出。青丝间染上了白雪的颜色。手掌宽大粗糙。衣着朴素。话并不多。身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袁隆平,形象却朴实得像个平凡的农民。他亦笑称自己,“再怎么打扮都是个农民”。

不同于别的院士坐在室内、享受国家的津贴,袁隆平是实实在在当了一辈子的农民,在田里劳苦了一辈子。

袁隆平是坚韧而执着的。在探索杂交水稻的这条路上,他遭遇过太多太多的困难,遇到过太多太多次的失败,可他始终没有放弃。他拥有博爱,宽厚的胸怀,怜悯苍生,以己身赴汤蹈火在所不惜。在研究尚未成功时,袁隆平为了寻找一株自然突变的雄性不育株,在田间,头顶毒阳,脚踏烂泥,一穗一穗的仔细寻找。

他用粗糙的大手抚过稻穗,向深沉的黑土地倾诉梦想。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推广种植杂交水稻。种植杂交水稻后,产量大增,获得了全国无数农民大力称赞。之后,杂交水稻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关注,世界各国纷纷引进种植。杂交水稻,养活了中国,养活了世界。

袁隆平成功了。他能够成功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与探究。袁老说过,他信奉这样一条公式: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成功。首先,知识——袁隆平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其次,汗水——几十年如一日对杂交水稻的研究;其三,灵感——依据对遗传学已有的较深的认识,论证出“鹤立鸡群”的稻株是“天然杂交稻”;其四,机遇——发现了一株雄花花药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这几点,他都具备了,所以他成功了。而这四点其中,最可贵的莫过于“汗水”,试问有谁能坚持把一生的时间都花在田里?若是几个月,或许有人能坚持,若是几十年,都怯了。袁隆平做到了,所以成为“杂交水稻之父”的不是别人,而是他,袁隆平。

袁隆平是专注而敬业的。一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没多久,袁隆平便起身告退,“水稻长了,要到田里去了。”是这般的朴质的话语,满溢出对名利的淡泊与对本业的钻而不倦,如何不教人感动!如今的人们,已经被社会上的浮华迷失了眼睛,灵魂覆满尘埃,空洞而贫乏。袁隆平获得成功的道理与我们能否获得成功,本质上是相通的,我们企望获得成功,却总是不愿付出,与成功屡屡擦身而过,终不可得。

他一生只做了一件事情,并把这件事做到了极致。说他拯救了世界也并不为过。

“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这是他泽被苍生的胸怀。

这位老人,现已过古稀之年。他仍然用他的生命烛光照亮着世界,关注着农业,将一生献之天下苍生。在他身上,彰显出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盛而不衰的传统美德——孜孜以求,钻之弥坚的探索精神,博爱无私,敬业乐业的奉献精神。他用他的智慧,支撑了世界以亿计的人民!

如果没有杂交水稻的发明,很难想象我们依靠什么存活至今。我们每个人,都应怀着最诚挚的谢意与最真挚的感动,向袁老致敬!

2022学习袁隆平功勋事迹心得 篇四

总是盼着冬天,盼着过年,此时,冬日已至,春节也已至,新冠肺炎这位不速之客,竟不知何时,降临在我们身边。

回首往事,春节时,门庭若市,一出门便能感受到热闹的气氛,你会看的,街上热闹非凡,邻居阿姨们,聚在一边嗑着瓜子,一边还不忘聊上几句,嘘寒问暖;但是现在变了,不同于往日。街上没有了往日那般热闹,家家户户门窗紧闭。街上也没有什么人,都在躲避,这可怕的疫病。

本来在这个时节应该是处处莺歌燕舞,但却因为这可怕的疫病,人们不得不待在家中,为国家贡献出自己微薄的力量。在这种时候,没有什么岁月静好,有的是志愿者,工作人员们的负重前行。“您好,请配合我们的检查”,“您好,请您待在家中,减少外出”,“感谢您的配合”,这是他们最常说的话。

在这种时候,不见白衣天使,只有与死神抗战的医护人员们。看着那些死去的人们,死神似乎用着一种轻蔑的语气嘲笑着:“呵,人类!你们抢的过吗?你们真的以为,就凭你们这点薄弱的力量就能与死亡抗衡吗?”抢的过,一定抢的过,08年的非典,我们不也抢过了吗,如果问为什么有这么大的自信?因为我们是中国人,背后有强大的祖国母亲。一个人的力量是薄弱的,但是我们众志成城,坚信我们一定抢的过,所有的医护人员,穿戴好防护服,整装待发,凭着一颗神圣而伟大的心,坚决与死亡斗争到底。

大年三十本该是与家人团圆的日子,应该好好坐在一起,谈一谈一年的变化,吃上一顿团圆饭。但疫情当前,那些医护人员们,不得不放下手中的碗筷,失掉与家人团聚的时光。连夜奔赴武汉,他们也有自己的家。年长的父母,年幼的孩子,无一不是他们所牵挂的。但疫情当前,他们必须要放下。

疫情就像是一湾宽广的海峡,将他们与家人分开;疫情如同一座凶险的山峰,将他们分成两部分,挡在家庭与抗争前线之间,他们在山这头,而家人却在山那头;疫情如同一扇没有钥匙的门,将他们隔离在这道门门两侧。

这让我懂得了生命的脆弱,在天灾面前,我们人类如此弱小;但其实疫病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有一颗坚定的心,就一定能够打败它,没有什么坎儿是过不去的,没有什么困难是解决不了的。

相信在樱花烂漫之时,我们一定能够打败疫病,带着家人和孩子,去武汉看一看樱花。去各地游玩,去享受美好生活,那时,岁月静好;那时,月色尤其温柔 ,人间也皆是浪漫。

学习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事迹心得 篇五

“有人向我反映,国家粮库存在虚报现象,至少有两个地方粮库是空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敢于直言,“建议国家好好查一查!”

袁隆平院士的这项建议没有转弯抹角,剑锋所指是一些地方的粮食部门弄虚作假,而且直接说出“至少有两个地方粮库是空的”。他还对为何产生这种弄虚作假、套取国家粮食补贴怪现象进行破析,提醒只有通过“微服私访”、“不定期随机抽查”,才能查出真实情况。这真是一针见血,令人心灵震撼!

一个大名鼎鼎的科学家,享誉海内外的“杂交稻之父”,有如此对忧国忧民情怀,对弄虚作假深恶痛绝,着实令人钦佩和感慨。难怪建议一经在媒体上传出,网友们立即纷纷“灌水”,仅新浪网在几个小时内就有数千网友跟贴,力挺袁隆平的建议。比如,“20多年第一回贴献给这位可爱的老人”;“老人家说出了很多人不敢说的话!这样才是真正的代表!”;“粮食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危险呀!”、“天下粮仓中有个刘统勋,当代有个袁隆平,国之幸啊”;袁隆平,“你是真正的科学家,人民代表。希望您的建议能得到国家的重视。”

数千网友发贴跟贴出现一边倒的现象,这在信息高速公路高度发达和言路通畅无阻的今天,实属不可多见,也很是发人深思。作为一个时间胜过金钱的大科学家,揭露粮食部门弄虚作假,本不是他的事,就是发现了问题,也不应由他之口说出。然袁院士揭假犹如他搞杂交稻研究攻关一样,也一丝不苟,容不得半点虚假,他不考虑个人的利害得失,不怕冒犯既得利益者,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假果能有多一些袁隆平这样的人,弄虚作假岂不会减少许多?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民请命,为国分忧,是其神圣职责和使命,为国分忧、为民请命需要从关乎民生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未必都只与自己的职业直接有关。反之,明哲保身,回避矛盾,只言好事,不做“恶人”,这则是人民群众所不愿看到的。袁隆平委员履职忘我无私,用一个科学家的责任和良知看待社会存在的问题,用一名政协委员的权利和义务勇于参政议政,真正代表了人民的利益。正因为如此,他的建议才会在一切有责任和良知的人们的心灵深处产生共鸣,网友们力挺他,既是对正义的声援,也包含着自己的一份沉重寄托!

袁隆平的光荣事迹心得与感悟 篇六

“隆平高科”是我国第一个以科学家名字命名的股票,2000年上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现任该公司名誉董事长,持公司5%股份,每年分红20多万元。10月6日,重回母校、出席前身为博学中学的武汉四中110周年校庆的袁隆平,在回答记者“是否关注‘隆平高科’的股价”的提问时,平静地说:“我从来不管这个事。”

袁隆平是人不是神,他也要吃饭穿衣,自然不能脱俗地拒绝金钱。但是,他尊重自己,明白自己的价值所在。袁隆平说:“我的主要精力是做研究。只要田里有稻子,从播种到收获,每天都要下田,这是我的本职工作,也是我的兴趣。”

与此事业观相呼应的是袁隆平的平民生活观。他说自己每月工资6000多元,还有股份分红、稿费、咨询费等“额外收入”,每年总共有30多万元收入。这位八旬老人坦承自己的财富观:“钱是要的,因为要生活,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钱是拿来用的,该用则用,不挥霍不浪费,不小气不吝啬。”

所以,袁隆平对“隆平高科”股价的“从来不管”,语气虽然“平静”,却让我们看到了一名科学家对名利的淡泊,对科技事业的执着。没有正确的荣辱观,没有对毕生追求的事业的热爱,面对滚滚而来的股票红利诱惑,也许就不会有头顶烈日、脚踏泥地进行田间科研的耐心,超级杂交稻亩产700公斤的纪录,也许就将作为袁隆平一生的终结标签载入历史。但是,我们的亩产现在达到了800公斤。袁隆平还说,杂交稻亩产900公斤有希望在2012年实现,比预计提前3年。

有目标才会有追求,有追求才能有实现梦想的可能。不是说袁隆平就应该劳作一生,“每天都要下田”,用稻穗书写成大写的人,只是当我们听老爷子表述着自己只管自己份内的事,学有专长的事,我们才感到,人原来并不是万能的主。袁隆平当然可以挂着他“杂交水稻之父”的招牌,坐在气派的“隆平高科”老板桌前“指点江山”,而且我丝毫也不怀疑以他的聪明才智,赚取的必将是大笔的钞票。但袁隆平的“兴趣”却让我坚信,即便他家中多出了成吨的票子,世界却少了亩产900公斤1200公斤的水稻田,袁隆平一定依然若有所失,视为人生的耻辱。一份评估机构的报告称,作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身价为1000亿元。袁隆平说:“用财富衡量科学家价值太低级、太庸俗。”或许,他就觉得这是对他的侮辱。

都说“术业有专攻”。袁隆平对持有5%股份的公司“从来不管”,当是对许多自诩的“能人”当头棒喝。用充沛的精力和体力,一心无二用地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谋求更大的作为,这是对社会对人类的贡献,也是对自己一生的珍惜。学学袁隆平对“本职工作”内外的“野心”和“平静”,也许会有更多的人能用平凡充实的人生创造出不平凡的功勋。

2022学习袁隆平功勋事迹心得 篇七

申纪兰,女,汉族,中共党员,1929年12月生,山西省平顺县人,现任平顺县西沟村党总支副书记,第一届至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新中国成立以来,她带领西沟村群众艰苦奋斗,治山治水,探索山区发展道路,发展农、林、牧、副生产。积极维护新中国妇女劳动权利,倡导并推动“男女同工同酬”写入宪法。改革开放以来,她勇于改革,大胆创新,治山治沟、兴企办厂,逐浪市场经济大潮,奋力建设小康新村,西沟村的发展始终踏着时代的步伐,为发展农业和农村集体经济,推动老区经济建设和老区人民脱贫攻坚作出突出贡献。她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改革先锋”等称号。

人民创造历史,历史造就英雄。申纪兰同志是千千万万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贡献的杰出人士的代表,是人民的光荣、国家的财富、山西的骄傲。她从1954年第一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至今,数十年如一日守护初心,始终对党忠诚,执着为民,朴实奉献,积极履行人大代表职责,参与和见证了中国民主法治建设进程,诠释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实质内涵。申纪兰同志身上,生动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她的优秀品质和先进事迹,是全省每一位人大代表学习的榜样。

要学习申纪兰同志对党忠诚、一辈子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政治立场。申纪兰同志是1953年入党的老党员。她从入党之时就认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翻身解放,国家才到了人民手里,让普通百姓有了说话的权利,有了当家作主的机会。”她常说,“我就是共产党解放了的,我的一切都是党给的,我永远忘不了共产党,我要把一切献给党,永远听党的话,跟党走。”“我要和乡亲们在一起,把根永远扎在农村大地上。”她坚信“按照党的要求干,就没有什么干不成的事。”曾经有人让申纪兰同志用两个字形容自己的一生,她毫不犹豫地回答“忠诚”。她把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忠诚,洒在了西沟的大地上,落实到了履行人大代表职责的行动中。她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把党和人民的意志融为一体,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想问题、办事情、谈意见、提建议,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了一名基层人大代表的最大作用。向申纪兰同志学习,就要像她那样,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使命,忠诚于党,忠于人民,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协助做好宪法和法律及人大决议决定的贯彻实施,当好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把党的领导落实到人大工作中,确保人大工作正确方向。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7篇《观看袁隆平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感悟》,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差异网的价值所在。

362 4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