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竽充数》课本剧(优秀9篇)

发布时间:

《滥竽充数》课本剧 篇一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

(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3)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知道空气污染的危害,学会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

(2)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3)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学习的第一大类物质。空气是人人都离不开的物质,由于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只知其重要,却又不十分清楚空气到底是什么。

本单元选择空气和氧作为初中化学中接触具体物质知识的开端,不仅因为小学自然课中对空气和氧气的知识已有过介绍,如空气有体积、有质量、形成大气压、空气流动就形成风等;更重要的是因为它们在自然界分布极广、是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条件、是化工生产的廉价资源;它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人类须臾不可离开的天然物质;还因为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元素,它能与多种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化合形成氧化物或含氧化合物。通过对它们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比较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

选择以空气为题,开始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是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的。学生对空气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因此内容的安排既不能与小学自然课中的知识重复,又应以此为基础。本课题包含了三部分,即“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空气”。

这三部分内容相互密切联系,并逐步深入。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保护空气(污染与保护)总的看来,本课题教学是很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可以说不存在什么教学难点。

本课题主要研究空气的成分及空气污染的有关知识。小学自然课中学过有关空气的知识,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从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把“空气”作为较系统地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开始,有利于引导学生进入化学殿堂。

【教学模式】

调查与讨论,实验探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

利用电脑播放一段身边美丽的自然环境,蓝天、白云、溪水、绿树、阳光,引出我们须臾离不开的空气

请大家做个深呼吸,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实例来说明无色无味不易察觉的空气确实存在吗?

讨论发言:

能够说明空气确实存在的实验或实例。

学生互相评价。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松心情,暗示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

引导学生探究,激发探究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

实验导学探究原理

(过渡)出示拉瓦锡的照片以及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装置的图片,并讲述拉瓦锡发现空气组成的故事。

仿照这个着名实验的原则,我们也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实验2—1]所需的仪器,并组织学生抢答下列问题:

1、有关仪器的名称;

2、集气瓶中有物质吗?

3、谁能说出空气的成分有哪些?要求学生按教材中图2—3连接装置并实验,适时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听故事、思考问题:

拉瓦锡在实验过程中是如何发现气体减少了1/5的?

抢答有关问题。

连接装置,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并及时记录。

通过抢答,巩固旧知,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知道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通过学生自主的实验探究过程,体验实验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

观察记录分析讨论

你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分析原因吗?请把看到的现象及你的分析与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分析:

1、实验成功,描述现象;

2、实验失败,寻找原因。

(小结)

由于红磷燃烧消耗了瓶内的氧气,导致集气瓶内的气压减小,因而水倒流。

1、描述实验现象;

2、小结并交流成功的经验;

3、寻找并分析失败的原因。

让学生在观察与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培养科学观察、规范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

分析讨论

1、根据拉瓦锡的研究结果,氧气约占1/5,而我们在实验中,为什么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可能的原因有哪些?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

分组讨论、交流结果:

1、水面上升不满1/5的原因有:①装置漏气或红磷不足等;②当氧气含量低时,红磷不能继续燃烧。

2、没有对实验现象作进一步的分析、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形成归纳总结概念:

在上述探究活动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空气的主要成分:由与红磷反应的气体(氧气)和与红磷不反应的气体(氮气)组成。

阅读教材的有关内容,归纳空气的组成成分,形成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化学符号。

引导学生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规范表达能力。

观看课件

播放课件空气的成分测定

观看思考

通过课件,加深学生对空气成分的测定的认识

收:

分析讨论

合:

得出结论

(比较)氮气、二氧化碳、红磷、空气、河水、矿泉水等物质,哪些是混合物,哪些是纯净物?(小结)

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这样的物质叫混合物。而氧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它属于纯净物。

比较各物质的异同,归纳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让学生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通过比较,可以清晰地掌握概念。

总结

回忆归纳总结本课题知道了哪些知识?

引导总结本课题内容要求。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成分。

《滥竽充数》课本剧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理解和描述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学会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常见的化学变化。

2、利用微粒观点,通过对化学反应的微观分析,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和实质。

3、通过学生合作设计、交流实验方案,动手实验,初步学习用实验、观察法定量研究化学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和实践能力。

4、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能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5、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乐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6、通过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史,让学生知道科学的发展是曲折而漫长的,学习科学家一丝不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物质是永恒存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材分析

《质量守恒定律》一课在初中化学体系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识,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还具体学习了氧气有关的化学反应,这些知识都为本节教学提供了知识基础。本节课的教学将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化学方程式的教学以及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做好理论准备,因此本节课学习的质量守恒定律,对全部初中化学的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定律,新课标中要求达到“理解”的层次。本课题教学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总结出质量守恒定律,并运用化学反应的实质解释和分析“质量守恒定律”的根本原因,让学生体会科学知识的探究方法。通过学生参与“质量守恒定律”的整个实验探究过程,使学生从被动的听课者成为主动参与各项学习的探究者,并学会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和品质。

三、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上看,初中学生对化学的学习还处于启蒙阶段,这就需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从知识储备来看,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物质的微观构成有了一定的认识,初步建立了微粒观;对化学反应也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化学变化一定生成新物质,能判断出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知道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是不变的。从能力水平上看,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一些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并可以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但是学生没有从定量的角度认识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也没有把原子不变跟物质总质量不变联系起来,我们可以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的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意义。

2.能够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常见的化学变化。

3.学生能用微观的观点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如何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的原因,从而达到从定量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2.学生能用微观的观点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五、教法和学法

教法:情境教学、比较分析、启发引导

学法:实验探究、分组讨论、归纳总结

六、教学过程

导入:

1、创设情境,激思引趣

我们身边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化学变化,食物的消化、身体的成长、呼吸作用等,蜡烛燃烧也是我们身边常见的。化学变化。

情景再现:点燃蜡烛

问:关于蜡烛燃烧你有哪些了解?

这些都属于定性研究,蜡烛燃烧是一个化学变化,这节课我们从定量的角度来研究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是怎样变化的?

展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认真听老师介绍。认识化学变化的重要性。

从化学的角度观察蜡烛燃烧这个化学变化。

学生从生成物、宏观现象等来描述这个变化。

仔细阅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设疑创景,激发引学

联系生活实际,以学生身边的化学变化为例,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初步认识定性、定量是研究化学变化的两个角度,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

目标指导学生后面的学习。

新授:

提出问题,建立猜想

提出问题: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是怎样变化的呢?

初步猜想: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做出猜想

“权威”对比,进一步引发认知的矛盾冲突:

(1)1673年波义耳的燃烧实验,结果质量增加。

(2)1756年罗蒙诺索夫煅烧金属后质量不变。

(3)1774年拉瓦锡的燃烧实验,结果质量不变。

根据老师的问题说出自己的想法:不变、变大或变小。

根据科学家的实验结果,对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真正产生疑问。

引发猜想,认知冲突

让学生大胆参与并阐明自己观点,教师适时激励评价,激发学生的信心和勇气。

通过化学史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产生过程,感受化学家的探究历程,通过科学家的实验结果,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质量是否守恒的欲望。

2、实验探究,收集证据

(1)引导思考,明确思路

让学生思考:通过实验探究反应前后质量变化需要考虑的方面

(2)设计方案,合作探究

可供选择的三个反应:

1、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2、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

3、盐酸和大理石(主要成分: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3)展示交流,互相评价

组织学生小组的成果展示和交流,鼓励小组之间互相评价和改进方案。

教师演示:探究白磷在空气中燃烧前后物质总质量变化。

(4)小组合作,实验探究:

一组:探究铁钉跟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变化。

二组:探究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前后总质量的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实验情况拍照上传。

学生独立思考,积极说出自己的想法,师生一起明确研究的思路。

学生小组合作设计三个实验的方案,可以利用老师准备的仪器和用品,也可以自己创新,把方案记录在学案上。

小组代表交流方案的设计思路、步骤或者装置图。

学生仔细观察现象

根据分组,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实验探究。

动手动脑,合作探究

通过实验思路的整理为后面实验方案设计奠定基础,突破分组实验中的障碍。

使学生个人探究与他人的经验互相借鉴和补充,培养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

让学生在交流中思维碰撞和创新,使实验方案不断优化,学习成果不断地丰富和提升。

防止学生做白磷实验出现意外。

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同时在实验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为后面的展示交流保留资料。

3、展示交流,获得结论

(1)小组汇报,展示交流

教师组织学生小组汇报展示实验结果,教师适时评价,并激发小组间的“矛盾”,鼓励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2)大家找茬,反思评价

针对实验结果有误差,组织学生开展反思评价。

(3)获得结论,总结提升

总结:有气体的反应必须密闭,气球或注射器可以缓冲。

汇报小组探究成果,评价老师上传的照片。

对于有些小组实验的失败,找出原因,进行反思和评价。

展示成果,共同进步

培养学生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发展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4、对比分析,正确认识

以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为例引导学生一起分析反应前后的质量,对比获得结论。

同理,让学生写出白磷与氧气反应、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的质量守恒关系,组织交流。进一步归纳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突出重点。

分析反应前后称量的质量,得出质量守恒关系,获得结论: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分析三个反应中的等量关系,深入理解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关系。

5、学以致用,加深理解

科学家发现质量守恒定律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1)波义耳与质量守恒定律失之交臂的原因。

(2)蜡烛燃烧质量减少的原因。

学生交流,纷纷发表观点,学习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常见的化学变化。

情感教育,持续发展

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一丝不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6、求异探新,发展思维

为什么宏观上一切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呢?

播放:“水电解”实验“化学变化中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动画课件。

教师适当点拨,突破难点。

总结: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事物及其变化的本质。

学生观看动画、讨论、归纳小结。

由学生总结出质量守恒的根本原因。

知识迁移,开拓创新

通过师生问答等形式,使互动交流达到高潮,使问题得到逐步明晰和解决,使知识得到构建。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感觉到知识的掌握不再是艰涩难懂的,而是充满乐趣的探索过程,让学生充满快乐感和成就感。

7、畅谈收获,总结提升

教师对本节进行总结提升:

质量守恒定律是物质不灭定律的一种表现,是化学反应的基本定律之一,它告诉我们利用化学方法只能改变物质的成分而不能改变物质的质量。

这节课我们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并从宏观微观两个角度认识了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和实质,质量守恒定律属于化学变化的定量研究,我们也可以定性研究化学变化,定性、定量是科学研究的两个不同角度。

学生从知识、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畅谈自己的收获,体验成功。

让学生树立了信心与勇气,使每位学生学有所得。

8、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下列现象

①古人幻想“点石成金”,你认为可能吗?试解释之。

②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质量比细铁丝质量大。

(2)请到图书馆或互联网,查阅资料,进一步链接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史,认识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滥竽充数》课本剧 篇三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2、知道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关系密切。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具体的事例,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二、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2、培养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

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四、教学准备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教学课件。

实验用品:事先用酚酞溶液写好“化学”字样并晾干的滤纸,事先用酚酞溶液画好“小笑脸”并晾干的滤纸,稀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浓氨水。

《滥竽充数》课本剧 篇四

一、教学内容分析

1、课标中的内容

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用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

2、教材中的内容

教材不是从定义出发,把质量守恒定律强加给学生,而是首先提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与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的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通过作出假设、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得出结论等科学探究方法,设计并实施一些实验方案,指导学生观察、思索,使学生从自己亲身观察到的事实中,经过思考,得到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一规律,然后教材又给出蜡烛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镁条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这两个实验方案,让学生比较前后质量变化情况,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进而较深刻地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二、教学对象分析

1、知识技能基础

初三刚开设化学课,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较高,通过学习,也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技能,针对这些情况,我们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在实验中观察,在观察中讨论,在讨论中形成共识,不仅使学生学到新的化学知识,也可使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有更深的理解。

2、学习能力方法

所授课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强,学习较主动,思维灵活,方法得当。

3、非智力因素

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喜欢探索新问题,能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设计思想

从促进学生发展出发制订教学目标,全面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课程目标;注重科学方法教育,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媒体的教学功能。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具体的探究活动,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并从微观角度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让学生体会成功的乐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运用。

2、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上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六、学习评价设计

1、通过活动表现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生的活动与探究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学生们在各项活动中的表现,从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实验技能、记录和处理数据的能力、交流讨论和发表见解的情况作出综合的评价,并给予恰当的反馈以激励学生进步。

下面方案中分组做前面2个实验,教师演示后面2个实验学生并观察记录现象,实验后小组内交流讨论。

2、通过课堂的纸笔练习来评价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较全面地认识自己在群体中的相对水平,明确发展方向和需要克服的弱点。

[纸笔评价](在课内进行,时间5分钟)

1、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是因为( )

a、反应后物质的种类没有变化 b、反应后原来的种类没有变化

c、反应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变化

d、反应后分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变化

2、现有化学反应a+b=c,若mga和ngb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c的质量是( )

a、等于(m+n)g b、小于(m+n)g

c、大于(m+n)g d、不大于(m+n)g

3、小明在练习制作“糖葫芦”时,在给蔗糖加热时产生了炭黑和水(整个过程密闭),这一事实说明了( )

a、蔗糖是由炭黑和水组成的纯净物

b、蔗糖是炭黑和水组成的混合物

c、蔗糖分子是由碳元素和水分子组成的

d、蔗糖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

4、下列各组物质,在敞口容器里发生反应,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的是( )

a、镁条放入盐酸中 b、高锰酸钾固体受热分解

c、硫酸铜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在空气中加热铜粉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铁丝在氧气中空气燃烧后生成的质量为( )

a、大于铁丝质量 b、小于铁丝质量

c、等于铁丝质量 d、可能等于铁丝质量

6、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质量是比反应物高锰酸钾的质量小,因此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对吗?为什么?如何设计实验来进行验证?

七、本教学设计的特点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方式,以问题教学为中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现代化教学方法与手段,力求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既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更关注学生的兴趣激发,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过程中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形成。

八、教学反思

该课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在活动与探究中,引导学生认真完成实验和做好结果记录,对实验现象进行思索归纳,并与同学、教师进行交流和讨论,得出结论。这些实践活动不但有利于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也培养了学生认真扎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索的学习方法。本节课对演示实验1的改进,使学生对封闭体系和开放体系中的化学反应都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有了更直观的理解,使认识更加深刻,效果较好。

《滥竽充数》课本剧 篇五

第一场景:牛郎放牛(老牛):iamhungry!(牛郎):老伙计,饿了?走,到山那边去,那儿的草最嫩,还肥得很。(牵牛状)(老牛):iamthirsty!(牛郎):渴了?走,我带你到小溪上游喝最干净的水。(老牛):iamcold!

(牛郎):走,我们到山坡上晒太阳去喽。(旁白):平时,牛郎总是把老牛的身子刷得干干净净,牛棚里也拾掇得清清爽爽。那头老牛跟他也很亲密,常常用温和的眼光看着他,有时候还伸出舌头舔舔他的手呢。(齐唱《世上只有妈妈好》)牛郎有时放牛心里闷得慌,便随口哼几支小曲儿。其实没人听他的,惟独老牛侧着耳朵,好像听得很有味儿。牛郎心里想什么,嘴里就说出来。其实也没人听他的,惟独老牛咧开了嘴巴,笑嘻嘻的,好像明白了他的意思。(老牛):牛郎!我看见啦!明天黄昏的时候,你翻过右边那座山,山那边有一个湖,湖边有一片树林。在树林里,你会遇到一位美丽的姑娘。可别错过了这个机会呀!(作预言状)第二场景:仙女下凡(旁白):第二天下午,王母娘娘多喝了几杯美酒,靠在宝座上睡着了。织女和众仙女见机会难得,便一起飞到了人间。此时,牛郎翻过右边那座山,来到湖边的树林里。忽然,远处传来轻盈的欢笑声,牛郎循着笑声望去,只见湖边有几个姑娘正在嬉戏。过了一会儿,其中的一个离开伙伴,向树林走来,巧遇牛郎。(动作表演)(旁白):牛郎和织女在树林里相识了。交谈中,牛郎明白了织女的身份,织女也知道了牛郎的遭遇。织女见牛郎心眼儿好,又能吃苦,便决心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动作表演)

(六仙女):祝福你们俩——早生贵子!百年好合!白头到老!(洒泪告别,飞回天宫)。(旁白):织女跟牛郎一起来到牛棚。

(老牛):牛郎,牛郎,好心有好报呀!恭喜恭喜!

(旁白):从此,牛郎在地里耕种,织女在家里纺织。织女不仅美丽贤惠,而且心灵手巧。她织出的绸缎色彩绚丽,光华夺目,周围的姑娘们都来跟她学习纺纱织锦。有时候,织女也去帮助牛郎干些农活。两个人辛勤劳动,日子过得挺美满。转眼间三个年头过去了,他们有了一儿一女。到了孩子能说话的时候,晚上得空,织女就指着星星,给孩子讲些天上的故事。天上虽然富丽堂皇,可是织女并不喜欢。她喜欢跟牛郎一块儿干活,喜欢逗孩子们玩,喜欢看门前的溪水活泼地流过去,还喜欢听风儿轻轻地吹过树林。可是织女有时候也发愁,愁什么呢?她是怕外祖母来找她。(老牛):我太老了!不能再帮你们下地干活了,咱们快分手了。我有一事相告:我死了以后,你把我的皮剥下来留着,碰到紧急的事,你就披上我的皮……老牛话没说完就死了。(安详的离世)(旁白):牛郎按照老牛的嘱咐,忍着悲痛剥下了牛皮藏起来。夫妻俩痛哭一场,把老牛的尸骨埋在附近的山坡上。

第三场景:

天庭(王母娘娘):胆大的小七丫头,竟敢和那穷小子私奔,简直是目无天规王法!来人啊,给我去凡间把织女抓回来!事成之后,给你们加官进爵,将军升到元帅!(气得暴跳如雷)(哼、哈二将):秉抱王母!小臣没找到织女。

(王母娘娘):再找,找不到就将你二人流放到西伯利亚的冰雪荒原!(抓起二将甩了俩耳光,二将一起甩头)二将变身之后,来到人间张贴寻人启示。(找到了织女家地址)

(旁白):王母娘娘趁牛郎到地里干活,便带领哼哈二将闯进牛郎家里,来抓织女。两个孩子跑过来,死死地抓住妈妈的衣裳,王母老太甩了孩子俩耳光,孩子仍不松手,王母老太大叫“排山倒海”,两个孩子跌倒在地。王母老太拽着织女,一齐飞向天宫。织女一边挣扎,一边望着两个孩子大声喊:“快去找dad!”牛郎找出牛皮,披在身上。然后将一儿一女放在两只竹筐里,挑起来就往外跑。一出屋门,他就飞了起来。他越飞越快,眼看就要追上织女了。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玉簪往背后一划,霎时间,牛郎的面前出现一条垃圾河。垃圾河很宽,波涛汹涌,牛郎飞不过去了。尾声:从此以后,牛郎在垃圾河的这边,织女在垃圾河的那边,二人只能隔垃圾相望。日子久了,他们就成了天河两边的牵牛星和织女星。每年七月初七的夜晚,一群群喜鹊飞来,在天河上搭起了一座“鹊桥”,让牛郎织女在桥上会面。每逢这一天,喜鹊也确实少得多了,据说它们都到天河那儿搭桥去了。

《滥竽充数》课本剧 篇六

武大郎后传

编剧:王志攀

人物:

武大郎:憨厚,老实!烧饼巴巴董事长

秘 书:美女,武大郎秘书,可男人反串

潘金莲:拜金女,可男人反串

西门庆:风流,潇洒,猥琐

武 松:拿着一根棍子

全剧预计12分钟

开场:

武大郎提着篮子上场。

武大郎:卖烧饼!卖烧饼!又香又脆的烧饼,吃了我的烧饼,女人秒杀潘晓婷,男人收获婚外情。卖烧饼了,台下的x经理,您买烧饼吗?吃了我的烧饼,凤姐立马变成您的小妖精!...卖烧饼!......在下武大郎,河北清河县人,身高一米八八,可能有50厘米误差,老实本分心也不花,如今挣了钱也不会花,谁要是笑我,谁就是傻叉。

秘书焦急上场。

秘书:哎呀!董事长!您这是干什么呀?您怎么亲自来卖烧饼了啊?快给我,您不能这样!

武大郎:这个做企业啊!就是要亲力亲为,身先士卒。

秘书:但是,您可是咱们烧饼巴巴的董事长兼ceo,兼保安、保洁小组长啊!咱们可是市值两千亿的上市公司啊!

武大郎:在我的眼里啊,金钱只不过是粪土。

秘书:董事长!您果然超凡脱俗!

武大郎:只不过啊!这粪土,老值钱!老贵了!

秘书:对了!董事长,告诉您一个好消息!乌鸡白凤丸今天被咱们公司收购了!

武大郎:嗯!意料之中的事。

秘书:董事长!我有点不明白,咱们是做烧饼产业的,您为什么要收购乌鸡白凤丸啊?

武大郎:没眼光!这你就不懂了吧?这叫战略布局,你想啊!以后咱们的顾客,吃着咱们的烧饼,配着乌鸡白凤丸,这场面多惬意啊!吃烧饼,就能保健、治病,绿色食品,药膳烧饼啊!经营理念,懂不?

秘书:可是这乌鸡白凤丸是女士吃的啊!咱们很多都是男顾客啊!

武大郎:头发长见识短!没远见!男人吃了可以预防。乔布斯曾经说过,满足需求是平庸公司所谓,引领用户需求才是高手之道。未来啊!我要让所有男人都抢着吃乌鸡白凤丸,让他成为一种时尚。并且,饥饿营销,不排队,男人都买不到咱们的乌鸡白凤丸。甚至得卖肾。

秘书:董事长!您的战略布局果然厉害!

武大郎:这算什么!未来啊!我还准备收购拉菲,收购lv、酷奇。

秘书:董事长!我又不懂了!那您收购拉菲干什么啊?

武大郎:你想啊!未来,人们喝着昂贵的拉菲,吃着咱们的烧饼,惬不惬意?

秘书:是惬意!那lv和酷奇呢?

武大郎:你想啊!这以后啊!人们都背着lv的名牌包,哗,从包里面掏出来咱们的大烧饼,奢华不奢华?

秘书:奢华!

武大郎:到时候咱们捆绑销售,买烧饼送拉菲,送lv。咱们的烧饼都和拉菲、lv平起平坐、一个档次了!品牌能不增值吗?那时候咱们的烧饼能不值钱?

秘书:到时候!我怕拉菲和lv不值钱了!

武大郎:去去去!你啊!也就只能当个秘书!你不懂什么叫金融,你不懂什么叫消费理念。

秘书:哦!对了!董事长!还有一个好消息,你让我找的故人啊,我终于找到了!

武大郎(楞攀。什么?故人?......你找到了?(蹲下,神伤)兄弟啊!我终于找到你了!

秘书领着潘金莲和西门庆上场。

西门庆:在下西门庆,风流潇洒颜值硬,家里有钱又任性,专门收割各种老娘们,我就是一个勤劳的色狼,快乐的神经病。

潘金莲:小女子潘金莲,天蝎座的我,喜欢邂逅。只要你嘴巴甜,和我就有缘,只要你有钱,人家就是你的小甜甜。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台下男人,老娘照收。

武大郎(伤心攀为什么会是他们两个?

西门庆:呀!这不是武大郎吗?怎么?还在卖破烧饼啊?

潘金莲:可不吗!他除了卖烧饼,他还能干什么啊?哪能跟大官人你比啊?富二代!

西门庆:那是!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

武大郎:让他们走,我不想看见他们。

秘书:好的!董事长!

西门庆:呀!董事长?武大郎,你卖个破烧饼,就敢让人叫你董事长啊?你这是小龙虾吃辣条,好大的口气啊?

潘金莲:就是!不知天高地厚,哪能和大官人您比,做这么大生意,还这么低调,低调的都有点过分。

秘书:不许你们诽谤我们董事长,我们董事长是。

武大郎:住口!......请不要告诉他们,我是两千亿上市公司的董事长。

秘书:哦!我们董事长。

武大郎:你住口!更不能告诉他们我身价500亿。

秘书:哦!

武大郎:美元!

西门庆(吃惊攀两千亿上市公司的董事长?

潘金莲(惊呆攀500亿身价?还是美元?

西门庆:哈哈!武大郎!你吹的吧?

潘金莲:武大郎!就你还身价500亿?你连房子和车都没有。

秘书:我们。

武大郎:你别说话!你咋就不能低调点呢?......难道我全世界十几栋大别墅,你也非要告诉他们吗?

秘书:哦。

武大郎:哦什么哦?......我那几十辆布加迪、兰博基尼、劳斯莱斯,你是不是也非要告诉他们?

潘金莲:武大郎!你就吹吧!以前啊!你给我买个包,你都买不起。

哈哈哈 全体下场

《滥竽充数》课本剧 篇七

故事梗概:《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

时间:  春秋末期

地点:齐国都城和楚国都城

道具准备:城门旁边挖一狗洞、两个屏风、头饰、两把剑、两把大王扇子、六把宫女扇子、两个三足酒杯、一架古筝

表演者:

第一幕

画外音:(背景音乐:一宫女弹古筝《高山流水》)。春秋末期,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但是,楚国很强大。于是,齐王想派晏子去访问楚国,和楚国结成盟国,一同对付敌人。

齐王:(思考状,忽然眼前一亮,拍手)晏子何在。

晏子:晏子在,不知大王有何吩咐?(跪地)

齐王:本王想派你去访问楚国,楚国现在很强大,你争取让楚国和我国结成盟国。

晏子:是的,大王,我一定不负你的重托。(跪地)

(楚国大殿,)

画外音:楚王仗着自已国势强盛,想乘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

(楚国大殿,一大臣来报)

大臣:报告大王,齐国使者晏子已到城外。

楚王:哼,小小齐国胆敢访问我泱泱大国,看我怎么羞辱使者。一个小矮个子,叫他从狗洞进来,哈哈。

(众大臣哈哈大笑,然后在一起窃窃私语)

第二幕

( 楚国城门,两武士手持长刀站岗,大臣等候晏子。城门紧闭。)

晏子:(走上前去)齐国使者晏子见过大人。

大臣:欢迎晏大人出使我楚国,这边请。(手指“狗洞”)

晏子:(朝着大臣,不紧不慢地说)这是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大臣:(大臣退,来到楚王面前)报告大王,晏子说,到“狗国”访问才从狗洞进来,问我们是什么样的国家,怎么办?

楚 王:(惊讶地)啊,他真狡猾。(略停)大开城门,让他进来!

大臣:(来到晏子面前)使者,我们大王请你进去。(手指城门,武士开门)

画外音:第一回合,晏子将计就计,以楚王之法反击楚王,获胜。但楚王并不甘心。

第三幕

(楚国大殿)

晏子:(抱手,行跪拜礼)齐国使者晏子见过楚王。

楚王:(端坐在宝座上,手里拿着扇子,瞅了晏子一眼,冷笑一声)难道齐国没人了吗?

晏子:(严肃地)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楚王:(猛地把扇子敲在桌上,指着晏子)哼,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

晏子:(低着头,两手一握,为难地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个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

楚王:(低头看了看晏子,摇摇头,不屑地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

晏子:(笑了,拱了拱手)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笑了笑)

楚王:这……(干笑了笑),来呀,摆酒招待齐国的使者。

(众大臣摆椅子,楚王和晏子坐下。俩宫女斟酒)

画外音:第二回合,晏子将计就计,来了个顺水推舟,让楚王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但他并没算罢干休。

第四幕

(楚国大殿)

楚 王:使者,风尘仆仆来我国访问,一路辛苦了,特备薄酒一杯,为使者洗尘接风,请……

晏 子:(抱手,行礼)感谢大王的厚爱,能到贵国访问是我的荣幸。(举怀)大王请。(品酒的神态表现出了)

宫女出场表演扇子舞。(优美的造型时)在场人员鼓掌。

(大臣暗示武士押囚犯上。两个武士押着一个犯人,从堂下走过)

囚犯:(大喊)大人,求您放了我……

武士甲 (厉声)喊什么喊!快走快走!

武士乙 (板着脸)要不是因为要侮辱晏子,宫廷里根本容不得你出现!

楚王:(瞧了他们一眼)站住,(武士停)那个囚犯犯的什么罪?他是哪里人?

(犯人反抗,武士甲将其制服,让其跪下。武士乙跪地回话。)

武士乙:报告大王,这个囚犯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

楚王:(朝着晏子,笑嘻嘻地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儿?

(楚国大臣得意地大笑)

武士甲、武士乙、接待人员 (得意扬扬)哈哈哈!这下晏子你丢尽脸了吧?

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画外音: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楚王:(赔笑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众大臣:(佩服地)真聪明,真行

晏子:(拱手)哪里?其实,敝国想与贵国结成盟国,不知大王意下如何?

楚王:(笑)好,那我们两国就此结成盟国吧,从此一同对付敌人吧。

(楚王和晏子举杯,做饮酒状。随后退下)

结束语

(演员齐上,楚王和齐王握手,画外音上场说)

《晏子使楚》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不能以貌取人、大欺小,也不能以强欺弱,要和睦相处。

《滥竽充数》课本剧 篇八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生认识分子的真实存在及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2.了解分子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3.学会用分子的观点来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4.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并会判断典型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观察及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实验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分成“分子”和“混合物和纯净物”两部分。

前一部分着重于描述物质由分子等粒子所构成,讨论分子的基本性质。教材一开始从人们所熟悉的一些日常现象入手,如:人经过花圃或酒店,会嗅到花或酒的香气;湿的衣服经过晾晒就会干燥;糖块放在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等。通过对这些日常生活现象的思考,使学生自然而然的建立起物质是由人们看不见、摸不着的粒子构成的结论(分子是构过成物质的一种粒子)。通过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缩小,及晶体碘的升华与凝华等实验现象,使学生在建立起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的结论基础上进一步得出分子是运动的及分子之间有间隔的推论(即分子的性质)。之后,教材以水变成水蒸气,蔗糖溶于水及硫或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或二氧化碳几个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运用初步介绍的分子知识对物质发生变化时分子本身是否发生改变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进行了实质性的分析。从而给分子下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义。

教材为了进一步让学生确信分子存在的客观性,展示了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拍摄的苯分子照片,同时用生动的比喻、引导读者去想象分子的大小和运动状态。使学生在感性和理性上都建立起对分子的认识。

教材的第二部分首先以空气的组成及硫粉和铁粉混合实验为基础从宏观上对混合物和纯净物两个概念做了区分。然后从微观上-用初步掌握的有关分子知识进一步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使学生能初步建立纯与不纯的相对概念。

教学建议

本节重点研究的是有关分子知识。分子看不见也摸不着,对于它的存在学生很难相信,接受起来远不如第一章知识来的快。教材第一章重点研究的是氧气的制法及性质。对于氧气学生比较熟悉,在学生的头脑中已经建立起人吸进的是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的概念。氧气尽管也看不见,摸不着,但学生能凭生活经验确信氧气真实存在着。鉴于此,建议在教学过程中也从生活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入手,例如:人经过花圃或酒店,为什么能闻到花或酒的香气;湿的衣服经过晾晒为什么能干;糖块放在水里,为什么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等。将宏观现象做为纽带,诱发学生进行想象-人能嗅到花或酒的香气,是因为花或酒中有香气的分子(或粒子)扩散到空气中,接触到人的嗅觉细胞而使人嗅到了香气。湿衣服能晾干,是由于水的分子扩散到空气中去了。糖块放在水中溶解,而水有了甜味,是由于糖的分子扩散到水的分子中间去了。以生活实际中的问题让学生感知分子的真实存在。将宏观现象与微观结构建立起了联系。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实验(氨分子扩散实验、品红扩散实验并补充酒精与水混合实验)融入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实验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分子的真实存在,同时也便于学生学习分子性质时,树立起分子是运动的,不同物质分子大小不同和分子间都有间隔距离的想象。为了使学生更加确信分子的真实存在,除向学生展示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拍摄的苯分子照片外,还可让学生通过网络或图书馆查找其它分子的照片。

对于分子概念的建立,是本节知识的一个重点。教师首先可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第一章中涉及的几个物质变化(如:水变成水蒸气,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的微观过程,然后让学生用初步掌握的分子知识以小组的形式从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是否发生改变,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进行实质性的分析,从而给分子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义。

本节教材的另一个重点,是使学生树立分子既有可分性又有不可分性的辨证观点?“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从保持原物质化学性质来说分子是不可分的整体粒子,因为分子再分就不是原来物质的分子,也不能保持原来物质的化学性质。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分子可以再分是说它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分子起了变化,变成别种物质的粒子了。通过对分子的可分性与不可分性的认识,逐步培养学生辨证地思考问题。分子概念中还强调了“化学性质”是因为通常讨论的物理性质是一种宏观现象,是该物质大量分子聚集在一起表现出来的,而不是每一个单个分子所能表现的,如:颜色、状态、熔点、沸点、密度等。本节知识不仅应让学生了解分子的概念,也应让学生弄清概念的内在含义。

在学生对分子概念有了了解之后,师生应对分子的基本性质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除能指出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外,还应认识到分子非常微小,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分子间有间隔距离。在教学过程中如能自制或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微观粒子运动的动画,一方面可以诱发学生进行想象不同状态的物质其中无数粒子在不停运动的图景,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又可把抽象知识变为具体,增强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兴趣。初二物理中学生已学习了分子运动论的有关知识(分子是运动的,分子之间有引力和斥力),可向学生指明有关分子热运动和物态变化是物理学要深入一步讨论的问题。学生如果对分子运动状态、分子间力和物质三态相互转化的本质有所认识,将对以后学习溶解、结晶溶液导电等大有好处。

对于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有关知识,建议教学中还是从实验入手,让学生由感性认识去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并进一步从微观角度去分析。最后,还应使学生认识物质纯与不纯的相对性,培养学生辨证的思考问题的方法。

《滥竽充数》课本剧 篇九

《晏子使楚》课本剧

旁白:春秋战国时期,群雄逐鹿,诸侯纷争,这是一个中华民族智慧闪烁的伟大时代,造就了诸子百家和无数的智慧之星,勇武之士。晏子就是其中一位。晏子字平仲,名婴。他博学多才,智慧超群,生活简朴,忧国忧民,在外交活动中不畏强权维护了国家尊严,这不,他来了——

第一场:晏子带随从二人上。

晏子:今奉齐王之命,出使楚国,事关国家社稷之安危,晏子责任重大。

随从一:先生,你看楚国的山水多美啊!土地还真不小啊!

晏子:楚国虽称蚂蚁之地,但百姓安居乐业,这也许是他强大的原因吧!

随从二:先生,看来我们将不虚此行啊!

随从一:我们快快赶路吧!

第二场:楚王及随从二人,大臣四人上

楚王:国泰民安,歌舞升平,百姓安居乐业。

士官:报——大王!齐国使者求见

楚王:来者何人?

士官:齐国大相晏婴

楚王:听说晏子智慧超群,能言善辩。各位大臣,寡人要试他一试,也显示大楚王国的威风!

众大臣:大王圣明!

楚王:各位大臣,有什么高见?

大臣一:启奏大王,听说这晏子口才了得!

大臣二:让晏婴给大王奏乐?

大臣三:让晏婴给大王舞剑?

大臣四:让晏婴给大王——

楚王:哎!你们都是浅钝之人,太让寡人失望了!我楚国若有晏子这等人才,何愁不强于天下?

大臣一:臣有一计,定让这晏婴出尽洋相,大展我楚国威风!

楚王:哦?爱卿有何计策? (大臣一耳语)

楚王:正合孤王之意,爱卿,一切由你安排!

大臣一:遵旨! 大臣们:恭送大王!

大臣一:各位大人都听见了吗?你们三个随我去城门口,你去找个贼来。你们下去准备去吧!

大臣一:传令,晏婴晋见——

第三场(城门旁)四位大臣上,晏子及随从二人上,士兵一名

晏子:进入楚地,真是令人耳目一新。

随从一:山清水秀,江水滔滔 晏子:咦?怎么城门紧闭?

大臣一:晏大使!大王有请!

晏子:哦?那为何宫门紧闭啊?

大臣一:大王说,你身材矮小,从狗洞进来就行了。

晏子:没想到,这么美丽的楚国居然是这等刁钻。

大臣二:喂,你倒是快钻啊!

晏子:好的。好的。

随从阻止:先生!

晏子:今生有幸访问狗国,当然是从狗洞里钻啦!

大臣:那——不许这样侮辱我大楚王国!

晏子:连宫门都没有,何来王国?

大臣:快去禀报大王。

晏子(自语):看来还未进朝堂,较量就开始了。

士兵:报——大王命打开城门,迎接齐国使者。

大臣二:慢,不能就这么轻易地放他进来。我看,不如——

大臣三:快,打开城门,迎接晏大使!

大臣二:你们齐国没有人了吗?

晏子:此言差矣,我们齐国人挨人,肩并肩,展开袖子遮天蔽日,挥洒汗水,就像下雨,怎么说,我们齐国没人了呢?

大臣:嘿嘿,要是你们齐国有人的话,怎么会派你这等矮小的人来出访我们大楚国呢?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吗?

随从:先生,他们真是欺人太甚。

晏子:哈哈哈哈,你不知道,齐国有个规矩?

大臣二:有何规矩啊?

晏子:敝国有个不成文的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呀,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哎!晏子不才,像我这样的下下等人,当然就到你们这种蚂蚁之地来了。”

大臣三:岂有此理,快去禀告大王,就说晏子无礼。

士兵:是!

大臣二:慢——晏子能言善辩,我甘拜下风,欢迎晏子入内吧!

士兵:有请齐国大相——晏婴。 (众人退场)

第四场:楚王及四位大臣,楚王端坐,晏子及随从二人上

大臣一:有请齐国使者晏婴。

晏子:齐国使者晏婴拜见陛下!

楚王:免礼,赐座。设酒宴款待! (随从上瓜果酒水)

晏子:多谢陛下,多谢陛下!

楚王:晏卿,齐王近来可好?齐国百姓可好?

晏子:禀陛下,齐王和百姓都安好!请问,楚王是否安康?

楚王:很好很好,无恙无恙!

士兵:报——

楚王:这是怎么回事?

士兵:回大王,刚才抓住一个偷盗的人。

楚王:在我楚国竟然有这种事情发生?

大臣一:盗贼是哪里人啊?

士兵:大王,他说他是齐国人。带下去,带下去!

楚王:齐国人?齐国人本来善于偷盗吗?

晏子:有这等事?臣听说,橘生在南国,就是可谓甘甜的橘子,但在北方却是又干又苦的枳。大王,这是水土不一样啊!而现在齐国人在齐国不偷盗,到了楚国,偏要干这种偷鸡摸狗的事。莫不是,楚国的水土使他喜欢偷盗吧!啊?

楚王:啊?哈哈,晏卿真会说话,智慧超群,佩服佩服!拿酒来!

晏子:过奖过奖。

楚王:我楚国愿与齐国结为友好通国。

晏子:晏婴感谢楚王的诚意,愿我们两国永结友谊,共同发展! 大臣们:永结友谊,共同发展,干!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9篇《《滥竽充数》课本剧》,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362 41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