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日志心得体会(通用7篇)

发布时间: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马上将其记录下来,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内容是差异网为您带来的7篇《研修日志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研修日志 篇一

如何上好一堂让学生满意的体育课是我们每个做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我从以下方面谈谈自己一点的看法,敬请批评指正。

一、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

新课程改革和指导思想和传统体育课程的指导思想有较大差别。我们要改变过去那种体育课过于注重运动技能和运动水平提高的指导思想,把上体育课变成了“专业训练课”。没有顾及到学生的差异性,评价不科学,往往以学生最终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

新课程的指导思想更注重于学生的参与,教学项目的选择更丰富,更具人性化,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关注学季的身心健康,不但要求学生身体健康,还要求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评价不但要看结果,更要看过程,更合理的对学生进行评价。

二、加强学习,不断丰富自身专业内容

为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我们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丰富理论知识体系。虽然在教学中对体育理论要求没像其它学科那么高,但任何项目的运动技术和技能都要靠理论来支撑的。所以我们必须加强理论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满足新课程学生的需要。

体育学科与其它学科教学相比,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身体的示范性,示范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但目前我国中小学许多学校体育教师少,工作量大,而且专项搭配并不合理,有的学校甚至最普及的体育项目的专项老师都没有。虽然各级体育学校对体育教师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教师并不多,有的老师甚至一些学生比较喜欢的运动项目都不会。现在的学生对老师的要求高,如果教师连技术动作都很难完成,或是相关问题都回答不出来,那么老师对这个学生不但没什么说服力也就没什么吸引力,上课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学校教学项目的选择主要受学校硬件、教师组成、学生兴趣爱好的影响。我们要通过自己身的努力,克服其它不利因素,充分发挥教师因素的积极性。如篮球现在普遍受到学生欢迎,但是有的地方条件允许,只要篮球有保证,学生的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象这些项目对场地的要求很高,而且器材配备在有的学校相对也不容易,虽然我们老师也要有一定的蓝球基础,但我国大多数学校开设篮球球这课程的还很少,广大体育教师虽然掌握这一运动技术,但是受场地限制不能发挥自己的专长。所以我们要克服困难,加强运动技能的学习,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内容,这样才能满足新课改学生的需求。

研修日志心得体会 篇二

本次远程培训的资料真的十分丰富而富有意义,是理论和实践经验的一次高度概括,而本次培训对我来说是很好地充实了自我,从一开始的因为考核要求而不得不去学习到开始学了之后的反复认真地主动学习,足见学习资料对我的吸引力,而我也真切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教师要学习的还有很多,越学习越能发现自我的不足,要不断提升自我的修养,更好地投身教育事业。

本次培训的八门课程我把其归为两类进行了学习,必修课《新时期"四有"好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核心素养的定义与愿景》和选修课《教师心理健康与心理保健》的资料是教师素养提升的要求和保障,教师作为一群特殊人群肩负教书育人的伟大使命,如何调节自身心理保障心理健康,教师的健康心理才能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如何提高自身教学素养做一个博学精深的当代教师,这三门课程值得每一位教师好好学习,并在今后教学路上努力学习,提高自我的教师素养。另一类学习资料是由必修课《怎样教学生写句子》、《语文课堂教学环节的有效设计与实施》、选修课《激发兴趣,夯实基础——部编版识字写字教学策》、《部编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解读》和《班级主题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创新理念》组成。这五门课程包括了部编版教材解读、低年级识字教学、句子教学和语文教学设计、班级主题活动设计这些提高教师教学本事的课程,这是我所需要的,今年我回归一年级,对新教材不熟悉,经过本次学习正好对部编版教材有了更多认识,而活动设计和实施也是我的弱项,本次课程学习真的很有用。这些资料的学习都能很好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自我的核心素养,受益匪浅。

体育与健康课我注重贯彻新课改精神,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实践本事和创新意识。在教学中注重构件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关注个体差异和不一样需要,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受益。鼓励和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进取动脑、互相协作、互相研究,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是此课的指导思想。

经过20xx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远程培训继续教育的学习,使我越发感到教师要做一名优秀教师必须具备有一泉源源不断清澈新鲜的活水。在研修过程中,我坚持每一天进行网上学习,认真观看各个专家的优秀文章,经过学习,解决了我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很多疑难问题,使自我在师德修养、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驾驭课堂、把握教材、交流沟通、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的技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更新了教育理论,丰富了教学经验,为今后从事体育教学工作,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们应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们的职责和义务。仅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升。不断加强修养才能胜任教育这项工作。今后,我必须要加强学习,把握新课改的动态、要了解新理念的、要掌握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不断地研究,厚实自我的底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教育改革的步伐。

在研修过程中,教师们经过网络向大家诠释着,应对社会的发展,我们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必须遵循体育教学的规律,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然后,对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教学资料的构建以及编写依据、体育教学方法与体育教学行为的区别、评价体系的变化等方面。有的教师重点讲解了,当前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问题分析和当前体育教学方法带来的利与弊等。重点证讲解了体育教学方法的运用,并结合教学实际,在新课改下的体育课教学方法,学生学法。怎样评课等,教师素质的提高和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等资料。对我今后的学习有了更大的帮忙。还讲解了怎样当好一名体育教师及关于体育课的教学反思的写法,并要求教师们动手写一写,举例说明了课改的关键是什么,教师主角转变和要提高自身的素质,重点讲解了,怎样提高体育教师的人际交往、教科研水平,在科研研究方面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如本质的东西,要有自已的独立风格,个性,和实效性。在为期十多天的培训学习,在;李德玲教师工作站的主持下,我经过理论学习、互动交流,自我创立博客和导师同伴在网上等方位全面的交流,使我们逐步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了解了先进的教育科学基本理论,现代教育观。

使我重新认识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深刻,经过学科资料中例举的案例,对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方法与组织,有了重新的认识和理解。我们体育教师一边学习一边网络交流研讨,我们深刻认识到,仅有我们体育教师的观念转变,把适应新的课程方法和理念应用到我们的教学中,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在体育课堂中,教授们高深的专业理论报告,不平凡的经历、严谨的治学精神令我留恋往返、茅塞顿开的感觉。使我在思想政治与职业道德、教育教学本事与教育科研本事、终身学习本事和教育创新本事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有所提高,为自我今后的教育实践打下了基础。

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对我以后的教学工作方向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一、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在体育教学中创设各种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活力,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

2、为学生供给自主学习和合作练习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一个空间。

3、鼓励学生经过体验、实践、合作、探索等方式,发展走、跑、跳、透的身体素质本事。

4、在教学中教学方法要多种多样,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我的一些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

二、关注学生情感,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学生仅有对自我、对体育课有进取的情态,才能坚持体育学习的动力,单调的教学方法,不仅仅会影响学习的效果,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进取性是学好体育课的重要因素,所以我努力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空间,做到:

1、尊重每个学生,进取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进取性。

2、把体育教学与情态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忙,体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3、关注学习有困难的或性格内向的学生,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讲话的机会。

4、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经常和学生一齐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忙,做到教学相关连。

三、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他们在学习和适用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做到:

1、进取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到练习小组的学习中来。

2、引导学生创编练习的方法进行学习。

3、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需要调整自我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

骨干教师培训研修日志 篇三

大数据时代令人激动

化学组  王孝堂

哇,拨云见日,豁然开朗。原来大数据是这样的,开课第一节是范国睿教授的<大数据时代的教育变革>,令人大开眼界,分四个方面,分别是大数据时代来临。大数据时代的教育变革。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大数据的问题与陷阱。

我们只知道越来越离不开手机了,这实际上是个大数据时代的产物,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制造大数据。计→www.chayi5.com←算机技术、存储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以及可视化技术为大数据的产生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和物质基础。到2012年1月,已经成为与货币与黄金一样的新经济资产类,这一年被称为大数据元年。大数据使用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为商业活动提供了预见性,尤其电商的蓬勃发展,不仅提高了商业利润也极大的丰富和方便了我们的生活。看来,不学习,真的是要被淘汰了。一个人,尤其是一个国家如果在大数据时代落后,那是真的要挨打的。

联想到今年政府提出的实现大数据战略,实在是迫在眉睫了。显然我们已经落后了。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大数据在教育上拥有广阔的空间,我们憧憬的每个学生只需要一个平板,教室没有了黑板,取而代之的是白板,或电脑,课桌就是大的平板,智能黑板智能课桌的使用无限扩大了接受知识面,还有优质资源的共享,畅想完全可以是学习游戏化,游戏学习化。可穿戴设备的使用,3D打印设备,虚拟现实的使用为我们教育教学手段的提高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通过大数据的分析,让我们及时了解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心理活动的分析,使我们的教育更具有针对性。

有人已经大胆预测,再有五年,手机就会消失,因为,只要一枚戒指,或手表、项链、眼镜、汽车、桌子、房子等所有终端设备都是智能化的,你的家就是一个智能机器人,一切智能化的设备:电话、卫浴调节水温、厨房自动为你准备早餐。那么这些智能化的设备无一不能用于教学,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景?简直不敢想象。

总之,大数据的使用,能使我们的教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令人憧憬,无限向往。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学习,改变思维,才能跟上时代,为学生的发展助力。

大观园之美国基础教育

---华师大培训心得体会

英语组 孙雪梅

在高温天气里,我和我校的53位优秀同事来到华师大,共同为追求专业的成长和发展再学习、再反思、再创造,这几天的讲座内容面涵盖从教学到教研到大数据的时代背景到教育史的变迁,非常全面,也着实有效,我很受鼓舞。今天下午来自上海市洋泾中学的校长、也是上海市特级校长胡瑞峰老师,结合自己2011年亲赴美国,在美国高中校园里深入观察、提问的经历,和我们分享自己的反思、总结,整个讲座轻松、愉快、笑点不断,即鞭辟入里,又深入浅出,我们度过了愉快的一个下午,这感觉,就见到像大观园里的另外一个世界,虽只是管中窥豹,但依然很有启发。总结美国基础教育搞得好的原因,胡校长谈到:

一、 美国历届政府高度重视教育。我们东方国家,韩国、日本,传统上是儒家,推崇儒教,按常理说应该是非常重视教育的,这么重视教育的国家,在教育上的投入赶不上西方这些"纸醉金迷"、"花天酒地"的国家,我们的教育质量也越来越差。这个现象真的应该引起我们各级部门的反思。

二、 美国学校非常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并有各个层面的标准来要求老师立足专业,自觉自主的进行专业化成长必须的各类学校培训。首先是教师的入职门槛之高,就比起我们国内中等水平甚至更差的学生报考师范,要严格的多。他们的5年淘汰制,自动将各教学自信不足、从事教学意志不够的老师清除出了教师队伍。这就是我们远远做不到的。

三、 精细管理、执行"零容忍"制。不得不赞叹,美国人的契约精神和规则意识之强!例如美国人对国旗的敬畏,就让我们汗颜。美国是讲究人权的国家,"人人平等"深入人心,但是只有在个体没有违反规则的前提下,才能尊重你的人权。胡校长的诸多让我们感慨惊叹的实例,生动的说明了,对破坏规则"零容忍"的坚定意志和底线。

四、 强化考评、实施"问责制度"在大家看来,美国小孩不像中国小孩那么刻苦,他们肯定非常清闲。其实错了,美国孩子读高中早上6:30出门,回家的家庭作业就需要花费3、4个小时时间,就可见一斑。而作为学校,一年中还有四次学区统一命题的考试,教育主管部门将成绩细化分类成白人孩子平均成绩、黑人、亚裔、墨西哥裔等等的平均成绩,形成一个叫AYP的指标,如果学校连续多年未能达到指标,那么就关闭这所学校,实施校长问责。听完以后,我们在场的老师无不惊愕!

讲座引起了老师们的共鸣和热烈讨论。也许,我们今天见到的,只是中美基础教育中的一些小的片面比较,也许还有很多不够真实的地方,但,我想,只有对"他山之石"的批判性思考,并认真反思我们的教育体制,还是会对我们本土教育有所帮助的吧。

互联网时代教育教学新思考

——暑期华师大教师培训心得

生物组 陈得生

今年是我大学毕业20年,这个暑假很开心和我的同事们一起来到华东师范大学暑期培训班学习。再做学生、再听大学教授的讲课,和当初大学时上课的感受有很大的区别,带着自己的思想、更主动倾听、更多的期待。华师大学习四天以来,听到的、交流较多的关键词就是互联网、大数据、基础教育、个性化、差异资源化等等。互联网时代,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该如何更快、更好的适应?通过学习华师大范国睿教讲授的"大数据时代的教育变革"和浦东教育信息中心主任谢忠新博士有关"互联网+"时代教学的创新与变革,还有华师大教育学部卜玉华教授关于课堂教学改革,我感受很深,收获颇多。下面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面对新生事物,不逃避、不盲从

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等传播工具出现使人们的生活、学习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学校管理、教学方式方法也可发生全新的变化。通过学习让我们认识到大数据时代,我们不能置身事外,无论老师还是我们的学生都应该不断学习,更好地认识大数据、分析大数据、利用大数据。对待大数据带来的变化,我们不逃避,要积极研究认识大数据,根据地区学校特点,循序渐进,更好发挥大数据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二、正确对待学生上网问题

现在的学生几乎都有智能手机,每天都有可能制造和发送大量的信息。学生是否可以带手机到学校一直以来是很有争议的话题,也是班主任、家长管理头疼的事。现在周末时间较多,特别是高二上学期,自觉性差的同学家长反应学生在家玩手机,上网打游戏没有节制,希望老师帮助,为协助家长管理,我曾在班级调查每位同学周末学习和上网时长和内容情况,虽然回馈了一部分信息数据,做了一部分学生思想工作,但也有同学抵触。大数据时代,如何引导数字土著们认识大数据、利用网络资源更好发展提升自己?(1)告诫学生谨慎制造和发送数据,不做违法和违规的事,不不给他人和自己添麻烦;(2)提醒学生发送的数据是可以被监控、分析和利用的;(3)引导学生合理利用互联网中的教育教学大数据,巩固和提升自己。(4)不希望学生缺乏自制力,成为网络的牺牲品,把网络从玩具变成提升的工具。

三、重视大数据,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

互联网时代,天涯若比邻,教育资源更加丰富,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可以发生巨大的变化。通过学习,我对互联网、物联网、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有了一定的认识,特别是它可能在基础教育领域带来巨大的创新和变革。在力所能及情况下利用大数据指导学生合理利用周末时间提升和补缺补差工作,同时教师可以充分关注大数据资源,选择性利用资源备课,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和教研工作,促进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四、正确利用微信群、qq群和飞信

互联网时代通信方便快捷,每天可以从不同的微信群、qq群上接收许多各种各样的信息,有主动的、有被动的。在肯定它作用的同时,因经常要处理很多与自己无关的'信息,也带来一定的困惑和麻烦。在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上我更倾向通过飞信的方式,统一管理,或者一对一的交流,不建议通过班级微信群和qq群的方式,以免一两个人的行为,干扰一群人的生活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通过培训学习,我开阔了眼界,不仅了解到信息时代许多新生事物和它对我们生活和学习的影响,还了解到基础教育的发展和不断地适应时代变迁的大趋势,更多的是在思考如何更好适应时代的发展,在教学的一线循序渐进地运用现代技术努力践行教育教学改革,做好自己本职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从问题、专题到课题

---华师大培训心得体会

英语组 张庭顺

在前几日听了关于如何搞好教学、组织好课堂活动设计以及致力于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的几场讲座后,今天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学院科研室主任祝庆东老师给我们谈了"三层次"科研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说实话,过去的我从教多年,重复着课堂内容,也试着想有所突破,在教学研究上做点探究,但苦于没有得到很好的引导,自己更是不懂方向在哪,上午的这场讲座,给了我一些豁然开朗的启示:

第一:研究,一点也不神秘

祝老师提出,教师教研甚至科研的过程可以被划分成3个层次。第一层次是问题反思阶段,侧重于在对遇到的具体问题即时思考和解决;第二个层次是专题探索阶段,是选择一个主题,以较为系统的方式寻求问题的解决;第三个层次就是课题研究,这是用已有的理论解释我的做法和具体实践,因为当研究方法的设计和运用比较规范时,就进入了课题研究的层面。我最感兴趣的是他生动的剖析了一位一线老师的课题研究案例,当老师将常常做的,遇到问题的思考实践汇集起来,形成书面的显示方式时,祝老师指出,这是工作总结!不是学术研究!因为我们所谓的研究,是需要用一定合理的理论来论证、佐证、解释我们认为较成功的教学行为的。是啊,过去我们总埋怨老师做不了研究,只有大量有经验的实践,甚至赞成"好老师去教研做课题仅仅是职称需要、是形式主义"这样的观点,今天看来,只要能用一定的理论来回答课题研究过程中用到的方法、工具,不就是成功的研究吗?

第二:如何做专题探索?

有了前面第一的顿悟后,我们的疑问一定是:哪里去搞这些理论研究的成果呢?我怎么知道我的行为是什么理论支撑的?祝老师说知识的一半知道去哪里找到它们。利用知网做课题研究!我们学校给我们订阅了知网使用的版权,可是我却一次都没有上去过!惭愧地说,这真是资源的大大浪费。祝老师现场进入网站操作,具体详细,我一下子就明白了。真的,将我教学已有的经验知识显性化的过程,就是专业成长发展的过程,而祝老师鼓励我们做研究,并深情地说: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提升自己的生活和生命质量,让自己轻松点、让学生愉快点。我过去反感课题研究的想法似乎都被他打消了,收获很大!

华东师范大学学习心得

化学组 包永山

华东师范大学的学习认真听完每节课,每次做好笔记,收获很多,感触很深。听了卜玉华老师的"当前我国课堂教学的价值追求和实践举措"的报告,更是深受教育。她认为现在的课堂教学关注度不够,大部分学生并不在注意状态,因为老师主要关注好生,影响不同,学生收获不同;积极主动的学生,能证明自己的理解,会获得肯定,得到赞赏,树立信心,学习动力更足,这与互动有关;不同的学生学习体验与成长逻辑不同。

我平时的教学也注意关注不同的学生,今后更应该提高关注的不同层面,提高所以学生上课的学习体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讲到教师必须的"新教学基本功",更是感到确实自己的教学应该有所改变和提高。

她讲教师首先应该具备知识素养过关之功,这应该是各科教师具备的扎实专业知识和学科素养,我想这大多教师应该具备,自己应该问题也不大。

第二是教师应该具备教材解读之功,教学多年自己认为应该也没有问题,其实不然。对教材各个部分的解读是没有大的问题,甚至对知识的结构化解读也能做到,但像卜老师说的生命化解读则需要提高,对于层次化与时段化的内在联系也应该挖掘,只有更好的解读了教材,才能更好的教好学生。

第三是对学生发展诊断之功,要解读每一个学生的差异性,我确实做得不够,是一直在做,但不够全面和深入,这确实需要很多时间,但更多是要有耐心、细心、良好的观察分析之心和要做大量细致的比较分类整理;这项工作还需要长期坚持,不断改进才能有更好的诊断。要解读学生的"现实基础"和"发展可能性",他的起点在哪里?发展性会怎样?对学生的目标有梯度性,把握好教学的起点和教学的终点,会解读学生差异性产生的原因,她认为"知道原因的可当好老师,让学生知道原因的是好老师"。只有知道产生原因的本质,才能更好把握教学的起点,也更利于达到教学的终点。

第四是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之功,举苏格拉底的教学故事。不能是爬梯式:一个环节一个核心任务,任务之间梯度过大,各环节之间缺乏相互渗透;也不能是摊大饼式:围绕一个教学目标,平面练习,缺乏梯度;主张螺旋上升式:能横行拓展、纵向梯进,提升学习能力,丰富每一个知识点。自己平时的教学设计也常推敲,更应该进一步改进,多下功夫,分析合理性,尽可能采用螺旋上升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本次学习,机会难得,学校选择的专题很好,很贴近一线教学,专家整体水平很高,他们准备很有针对性,他们的讲解也解决了我很多困惑,对今后教学指明方向,这样培训很有意义,学校应该坚持继续进行。

受益匪浅、不虚此行

——华师大学习感悟

化学组 刘建新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我校赴华师大高级研修班课程已接近尾声,在这几天的学习过程中,我每天都有巨大的收获,每天都在专家学者的讲座里开阔眼界,得到提升。通过学习,我了解了大数据、适应新高考的个性化课程设置、互联网+与教育的有机联系、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创新应用、如何开放课堂、怎样做好教研等与我的教育教学工作密切相关同时又是我有所欠缺的理论知识。现就今天上午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学院科研室主任、双料特级教师祝庆东的讲座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今天培训组织者邀请来自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学院祝庆东主任讲课,给我们提供教科研部门对教育科研的新视角,又是一次丰富的营养大餐啊。

祝主任首先从"怎样才能烙好饼"作比方,用深入浅出、高度凝练又不失诙谐的语言为教师们打开了课题研究的神秘面纱。进而指出,教师研究可以分成三个阶段:问题反思、专题探索和课题研究。言简意赅地讲解了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一般程序,以及具体的实施过程,指出"最理想的教师专业化发 展应是教研、科研和师训相互融合"。祝庆东主任的报告中处处引用精彩、典型而极具有说服力的实例,如三次备课法、互换作业本、创意设计活动等案例,从珍珠到项链(散乱的珍珠――粗加工的日用品――精加工的艺术品)三个层次隐喻,别具匠心,让我们惊叹祝主任竟把令校长教师们犯难的科研变成容易开展的活动,一方面也体会到祝主任提倡的科研对教育实践是有效的,也是必须的;作为一线教师,要努力把今天学到的知识、理论和方法应用到教研的实践中去,不能听课时感触颇深;转过身我行我素。

祝主任在下半段为我们讲授《怎样设计课题研究方案》,()提出课题研究方案的十个要素:包括名称设计、概念设计、背景论证、意义论证等。重点对三维拟题法、菜单拟题法、多维拟题法和矩阵拟题法作介绍。对关键概念的作进一步操作化界定,对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的设计,给予我们很精辟的讲解,使本人能对课题有新的认识,联系到我校化学教研组正在进行的省级课题研究,我和同组老师顿时对下一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

来华师大之初,看到五天的课程安排,我心里在打鼓:全日制的课程,我能坚持下来吗?没想到每节课时间过得飞快,不知不觉中一堂讲座就结束了;不知不觉中一周的培训亦行将结束!我要做的是珍惜剩下的学习时间,整理学到的知识技能,做好在新学期的学以致用的全方位准备!

回归教育的命脉

——华师大培训体会

化学备课组 张晓习

今天(8月12日)是继续教育培训的第二天,老师上午的课题是"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历史探索和文化反思", 介绍了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历程。教育家陈鹤琴在很早就提出了我们的教育目标是要培养学生"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让教育回归到本真上来,学校肩负着传播核心价值观和培育国民素质的重任,我们要给教育对象以什么样的教育呢?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人追求真,善,美,对客观事物有最基本的判断和认识。"做人"观点就学生的成长来说,人格培养要比学习重要得多,所谓先成人后成才,成什么样的人呢?首先要有健康的身体,要重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健康教育,要对学生的终身健康负责,学生在学校里学会一、两项适合自己终身锻炼的运动技能显得特别的有意义,我们学校体育分项课的实施就是基于这一理念。

做为一个社会人,有爱心、诚实、有责任心这是最起码的要求,而现在很多情况下,教育本身变了味,以为去读书就是"受教育",反而把"做人"忘记了,有些家长判断孩子是否进步的标准就是学习成绩名次的进步与否,只要成绩好其他的都可以满足,轻视了对孩子的养成教育。很多的老师也认为,成绩可以考核,但学生的品行难以直观的考量,是软任务,一节周会课不如去上一节文化课,养成教育的主阵地逐渐缩小。我们学校高中开始阶段的健康教育、成人教育和习惯养成教育这些年做得很好,但需要进一步完善。个人认为,一个孩子行为习惯好,学习成绩暂时差一点他最终会赶上的,一个孩子的行为习惯不好,成绩暂时好,也不可能坚持很久的。

"做中国人",要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对中国的文化有信心,"做中国人",并不影响我们走向世界,强化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文化认同需求,不是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做中国人"不是搞道德绑架。教师在课堂上要理直气壮的弘扬中华文化,对于从小接触网络语言、麦当劳和NBA的孩子来说,我们还可以多一些唐诗宋词的熏陶,从传统中国文化中汲取营养。教育学生正确看待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少些愤青,少些偏见和抱怨,以阳光的心态参与各项活动。

"做现代中国人",要了解现代人的基本素质要求,了解世界的发展形势,了解国家的需要,我们的教学知识应是鲜活灵动的,方法是多样的,需要教师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积极适应信息化、大数据时代对人的综合素质与核心素养的新要求,不能穿新鞋走老路,更不能借口鞋不合脚不上路。教师能认同和接受学生的叛逆,尊重生命,尊重个体,尊重差异,教育要润物细无声,"现代学生"的培养需要具有现代意识掌握现代教育手段的教师去引领。

华师大培训心得体会

英语组 葛修杰

今天听了2位老师颇有些不同风格和观点的讲座,大大激发了我们全体同事们思想上的碰撞,我想,这样的一些认识都是有意义的:批判主义可以让我们防止偏差,现实主义可以让我们重视实效,浪漫主义让我们向往美好前景。只有将"三个主义"有机结合起来,我们才能对教育认识得更全面。

我本人的深刻体会主要与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有关。首先,我们组织教学应确定教学目标最终要实现的能力,然后将这一能力目标分解为不同层次的低级能力,低级能力的获得是形成高级能力的基础。在这种教学序列,低级能力可以对高级能力的获得产生积极的迁移,由低到高的能力序列构成一个"阶层"。

其次,只有当教学方式符合人类"网状"的认知结构时,新输入的知识才能被有序地排列在已有的知识结构中。然而,往往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习得的是零散、孤立的单个知识点,这些知识无序地散落在学习者的大脑中,既无助于他们整体认知结构的形成,也不符合认知结构特点。

作为教师,我们也努力站在更高平台上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让自己的教学从有想法到有主张,从有实践到有建构,从有追求到有境界。也只有这样,才能在百家争鸣的各教学流派中坚持教育的中心,坚持教学的本位!

教育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因素

——华师大培训心得体会

生物组 金以均

在2016年8月12日下午的讲座中,上海育才中学的校长陈青云详细介绍了她们学校的发展历程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先进理念,内心确实感到非常震撼。经过了两天两夜的仔细分析,我认为育才中学的成功有它的必然性,也有它的特殊性。我认为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有比较好的社会基础支撑

上海是一个文华底蕴深厚城市,也是一个新文化兴起和引领者。全市民的平均素质都较高,在对孩子的要求上、教育上、管理上等层次都比较高,因此上海市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也都比其它地区学生要高,那么一些比较先进的教学理念或改革措施相对就更容易落实和实现。

2、有比较好的经济基础支撑

上海是一个发达的港口城市,经济发达,因此在教育上的投资必然财大气粗。比如说上海育才中学新校区建设一批就是250亩地,这对寸土寸金的上海市来说,可谓是大手笔。而且无论在硬件还是软件的建设上,虽然是二十年前建设的,现在来看依然远远超过目前我校的软件和硬件建设。如体育场地类型多、场地大、基本可以开齐所有体育项目了。它可以承办全市的中学生运动会。

3、有比较好的教育理论和技术基础支撑

上海市有许多所全国知名的名牌大学,如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这就为上海市的基础教育的理论研究和理论的实践提供了很好的教育学术研究平台和实验基地,研究与实践能够及时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达到了研学相长。

4、有真正重视教育的政府支撑

上海市政府在育才中学的建设过程中,要地给地、要钱给钱、要人才给人才,只要是合理的、有利于教育发展的就行。这在前几年房地产非常火热,全国各地又极度重视经济发展,追求gdp.这需要政府部门应有怎样的定力、魄力和远见。

5、有一群不畏艰难和困苦的教育先锋者支撑

教育改革嘴巴说容易,实际行动的过程则是很艰难的。教育虽然存在一些共性的规律,但又不能生搬硬套。教无定法,但一定要符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而学生又因地域、性别、年龄、社会风气、风俗习惯、家庭背景等而存在差异。所以教育教学的改革不能因为别人用的好就直接拿来。最近河北涿州的教育局长郝金伦就是遇上了此类问题。况且对于一个家庭来讲,孩子就是他们的全部,是不能轻易拿来做实验的,也是轻易输不起的。由此可见,教育教学的改革是必须要做充分的调查和研究的,而且需要不断实践、修正和完善。从时间上来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改革者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从工作量来看,需要做大量的抽样调查试验过去数据并分析数据等,不亚于攀登珠峰;从改革的结果来讲,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对改革者来说不亚于如履薄冰,这需要多大的胆量和勇气去承受和面对。育才中学的教育工作者给我们展示了。

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华东师大培训心得

历史组 涂志莲

今年的八月,天气确实很热,我们在华东师大听各位专家的讲座的热情,就象天气一样的火热。在这里,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宁国的教育与大上海还是有一定的落差,这种落差不仅仅在地域上、文化的差异,而且在教育的很多方面也存落差。在华师大的短暂的培训,不仅给我震撼和掌握一门技能的欣喜,而且是教学意识上的变革。这次的培训感受很多,联想很多,启发很多,收益非浅。这里,我想谈一下,观摩陈青云、黄书光等专家的讲座的心得。

专家的讲座,我们的抓拍,刷刷记笔记……教授们的字字珠玑,全新理念,诙谐谈吐,令在场的学员们时而凝神倾听,时而忍俊不禁。陈青云校长的《普通高中学生个性化学程的探索与实践》,使我认识到当下普通高中学生个性还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个性的张扬存在诸多因素的影响。陈校长从三个大方面(起点的思考、我们的作为、心得与体会)为我们剖析了普通高中学生个性化学程的探索与实践。陈青云校长的第一大方面"起点的思考"深刻细致分析研究了当前教育和学生个性发展的几大矛盾,影响学生个性发展的原因。第二方面"我们的作为"陈校长从高中三年,每一个阶段应采取的方法作了深层次的探索与实践,这些理论对我们这些基层一线的老师启发很大,我们今后可以借鉴陈校长好的成功做法,努力做好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

听了陈校长的讲座我深深体到:当个体的学习需求得到尊重时,学生就具有了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当自主选择和规划学习发生时,学生就必须学会自省、判断和调适;当学习和个人志趣紧密相联时,学生就能体会到其中的责任和担当,从而获得自主学习、能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学程加模块的根本目的就是让学生获得最适合"他"的课程,使学习因自主选择变得更有意义。

学生选择课程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选择教师,从而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构成了巨大的挑战,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引导者、支持者。教师的专业潜能得到极大的激发。

印象深刻的还有博士生导师黄书光的《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历史探索与文化反思》。黄导师从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产生与发展、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文化审视、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当代创新与教育家的自觉成长三大方面阐述了《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历史探索与文化反思》,讲座运用了大量的史学材料和图片,鲜明的个性,深入一线的经历,一个个鲜活的课堂例证,不断使我反思自已的教学。

每一堂讲座都是一次精神的盛宴,应用到教学中,才是我们的目的!如何对待学生,如何上好一堂课,如何做一位称职的教师,如何在专业发展上提升自已,如何把新的教育理念渗透到日常教学工作中,回归教育的本真!是我们应该努力做到的。

华师大培训心得

地理组 邓鸿珍

8月12日,在华东师大听了范国睿教授《大数据时代的教育变革》和上海市育才中学校长陈青云的《学生个性化课程的探索与实践》的讲座。他们先进的理念,敏捷的思维让我感触颇深。

安徽省将于2018年实行新高考方案,而上海市作为试点区,已在2014年实施新高考。新高考方案以学生为本,给了学生和高校更多的选择机会,考试素质教育的导向和公平性更明显。

一。新高考是实行学生个性化教育的必然选择

个性化课程是教育发展的趋势。首先目前高度统一的高中课程与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是有矛盾的,因为学生的个性心理、志趣目标、学习基础是有差异的,所以需要学校课程具有丰富性、多样性。

其次,目前学校课程组织方式与学生自主意识与能力培养存在矛盾。在内容统一、进度划一、方法单一、按部就班地学习过程中,学生消极被动,自主能力缺失。

再次,当前高中课堂以讲为主的课程实施方式与创新型人才培养存在矛盾。学生的创新素养需要多条路径、多种方法,使学生获得不一样的学习经历,不一样的知识架构,不一样的思维方式。

当个体的学习需求得到尊重时,学生就有了学习的内在动力。当自主选择和规划学习发生时,学生就必须学会自省、判断。当学习和个人志趣紧密联系时,学生就能体会到其中的责任和担当,从而获得自主学习,能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二、个性化课程的开展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学校来说,个性化课程的开展会给课程的设置和组织方式将会发生巨大变化。育才中学采取了学程+模块的方式,每个学科依据课程方案确定模块的,每个模块所需的教学时间均相同且和学程匹配,就使得每一个学生对模块的组合有了多种可能,课程的灵活性增加。而这种课程的实施带来学生自主选择、自主规划,实行跨年级的走班教学。

教师必须要适应学校的这些变化,学生选择课程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选择教师,从而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构成巨大的挑战。

继续教育研修日志 篇四

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实施,实施的主要环节是教学过程

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实施,实施的主要环节是教学过程。《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历史课程应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潜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因此,我们历史教学就就应努力去实现“知识与潜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也相应地在教师的引导下改变自身的学习方式,促进自身实践潜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对教学过程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总结有以下三点。在此,求教于广大教育同仁,期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其一,设置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研究、探索的过程,也是学生提高历史认识的过程。这些研究性学习问题从哪里生成呢?第一,教材。如教材的导读框、课文、插图、小资料、地图、名人名言等;第二,课外的历史材料。如音像、实物、口述史、文字资料等;第三,社会生活。如日常生活、社会热点、时事政治等。提出问题之后,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分组讨论,然后再引导学生用心思考、踊跃发言。问题的解决,不仅仅能够丰富学生对具体历史现象的认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用具体的历史事实来印证历史结论,甚至修正历史结论,从而树立起科学的历史观。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和理解“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史学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

其二,注重历史教育的思想性和教学过程的逻辑性。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学习历史不仅仅能够使人明智,还能够提高人们对历史和现实的决定力。司马光修纂《资治通鉴》的目的就是为了“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由此可见,历史学习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鉴古知今。因此,历史教育应当突出它的思想性,而不应仅仅是讲讲故事或说说笑话而已。我们历史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启迪民智,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让下一代成为能够独立思考、有批判精神的人。为更好的实现以上目标,历史教学过程要注重教学环节的逻辑性,即从一个知识点到另一个知识点之间的过渡要自然,让学生把握各个历史事件内在的逻辑关系,掌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在此前提下,我们再尽可能地让学生明白历史的多样性及其无限发展的可能性。

其三,注重历史课堂的活跃性,充分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多样的教学方法。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首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构建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前提条件。其次,运用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向学生展示历史原始录像、经典的历史图片、电影剪辑或其他文字资料,构成视听冲击,让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走近历史情境,进行情感体验。随着多媒体技术、通讯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将在教育中广泛地得到运用。这即所谓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再次,根据每一课的实际需要,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讲述法、讲解法、谈话法、直观教具演示法、纲要图示法、讲读法和发现教学法等。

实践证明:要上好每一节课,教师就应在自己全部历史教学活动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并且要拥有自己独有的风格,这样,才能使历史课堂鲜活起来。为了更好地推进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教师就应认真研读新课标,学习课改精神,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把新课改的理念融入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去,不断地去改善之,完善之。在此,我们真心地祝愿历史教学能真正发挥她应有的价值,历史教育亦将青春永驻。

个人研修日志 篇五

(听过《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师幸福》的讲座让我感触很深,教师职业幸福感究竟是什么?不同的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幸福进行不同的诠释。有人认为:“教师的幸福就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基于对幸福的正确认识,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实现自身和谐发展而产生的一种自我满足、自我愉悦的生存状态。”还有人认为:“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不是重复而是创造,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同样也有人则认为:“教师的幸福就是教师在工作中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的一种教育主体生存状态。”从这些人对教师幸福的论述和分析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它们有个一共同的特点,都强调教师主体的精神和生存状态,强调教师的主观感受和感性幸福。

另外,从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和获得途径来看,教育客体对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教师职业幸福感就是指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运用教育智慧,获取教育对象及社会的积极评价,感受到职业内在的尊严与欢乐,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发挥自己潜能,实现自身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的持续的快乐体验。这种职业幸福既包括着教师对职业自省状态的肯定,对自己生存状态的意义的体味,也包括着学生对教师的道德肯定、知识折服和感情依恋。总之,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教师人性得到充分肯定、价值得到高度实现、真善美臻于高度融合的理性幸福。

教师是否体验到职业的幸福,与教师的思想境界、人生目的、价值取向密切相关。教师每天在塑造全新的精神生命,在身正为范中收获学生的尊重,在指点迷津里收获学生的信赖,在雪中送炭时收获学生的依恋。教师不要放过任何一次体验幸福的机会,教师只有感受到职业幸福,教师的生命才会得到升华。但是目前一些地区的基础教育,从一定意义上说已经异化为升学教育,学生的分数成为评价教师的重要的指标,而至于学生良知的养育、人格的熏陶、责任感的培养等软性指标,则很难进入对教师教育的评价系统,这往往会给教师的心灵造成沉重的伤害,产生许多心理焦虑和挫折感,失去职业幸福感。

研修日志 篇六

只要我们付出努力、认真对待,研修就会大有收获。对于现在已经尝到了网络研修甜头的我来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网络研修中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同时还要带动其他老师积极参与,以促进学校、学生的发展。同大家一起在网络研修中健康、快乐的成长!让我们与网络研修同行!让网络研修因我们而精彩我认为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在学习态度上,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努力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全面了解学生。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等因素必然影响着教学的进程和活动的展开。因此,我们要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预设,以确保课堂生成的空间。

2、设计板块教学。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设计往往环环相扣,步步为营,问题一个接一个,时间计算合理精确。这样的设计是牵制课堂教学的无形的绳子,让教师与学生围着它团团转,束缚了学生的思想。现在提倡让教学设计粗放些,从僵化的、呆板的线型设计走向灵活多变、有广阔发展余地的板块设计,为课堂的动态生成保留空间。所谓“板块教学设计”,即充分预想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每一个问题,然后将解决问题的应对策略附于其后;甚至设计几个不同的板块,这几个活动的板块可以根据课堂的需要随时穿插、变化。

3、创设情境,营造利于能力发展的教学环境。课程拓展的学习领域为课堂带来多方面的内容和信息,同时也要求课堂必须具有吸引孩子学习兴趣的推动力。只有在课堂创设多元化的情感空间,才会使能力的形成融汇于统一的整体布局中,才会使学生在充满情感、美感、和想象的教学情境中不断体验,从而发现学习的乐趣。

4、围绕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做学问。课堂上,提出问题很容易,但要提一个好的问题却很难。在问题设计上尽量与学生日常经验相联系,力求有实用价值;具有开放性,以便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设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在“跳一跳,摘果子”的过程中获得学习过程的体验。

5、围绕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交流。课堂应是学生们亲自经历发现、体验、探究与感悟过程的课堂,孩子们的主动参与使课堂变得生动,充满生机。同时,也是生生互动、合作交流的课堂,合作意识的树立,合作能力的培养都蕴涵在教学之中。

6、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创造。为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培养其独立思考与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为他们充分发展创设宽松的环境和氛围,还要尽量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处理问题,猜测、操作、试验、调查、信息搜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

7、要重视教学活动的反馈。教师和学生应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调节教和学的活动,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反馈时间要及时。教师要做到每一节课都有反馈,表扬好的做法,提出问题和缺点,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强化重要内容,加深学生对当堂内容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能灵活理解所学知识,做到举一反三。对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教师要耐心地多讲解几遍并加上适当地练习。

(2)反馈方式要多样、灵活。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几个重点问题检验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与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考试的方式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和学习态度,同时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

(3)反馈应该贯穿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教学的完整过程指教师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而反馈就贯穿每一个教学环节,及时反馈可以促进教学活动又快又好地完成,学生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小学数学研修日志 篇七

形式多样的培训,让我深刻感到学习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对教育观念和教育科学理论有了深刻的体会,实践中感受颇深,收获颇多。为以后的工作积蓄了力量、理清了思路,更加明确了目标。

1、数学课程在教学方式上,强调教师要透过情境等手段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

活动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想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提导,并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得出有关结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创设生动搞笑的学习情境,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教学,鼓励算法多样化,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此实现学生学习方式上的转变,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潜力。

2、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主体化。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呢?主要是学生会的,教师不讲,学生自我能学懂的,教师不教,学生自我能提出的,教师不代劳。教师在课堂中要抓准机会,创设条件,让学生深入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在玩、说、练、议中学习数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潜力。例如:教学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中42-27时,让学生自我观察,自我说算式,再经过交流合作结合一系列玩、说、练等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深入探究,这样不仅仅学生轻易掌握了所学资料,还启动了其思维。学生学习热情高涨,用心主动投入到学习中,真正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3、联系生活实际--数学学习生活化。

根据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学生的学习就应从生活出发,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出发,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使学生真正认识数学知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实际生活服务。正因如此,教学中,我努力创设条件让学生把数学学习与实际、实践活动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潜力。如:数文具;联系实际说说6、7、8、9、10能够表示什么?这样让学生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潜力。

循规蹈矩走不出封闭的大门,因步自封编不出优美的童话。在新课改这一广阔天空里,我们就应不怕失败,不断努力,不断创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7篇《研修日志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362 46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