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大合唱》感悟【5篇】

发布时间: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也是影响力最大的一部大型合唱声乐套曲。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5篇《《黄河大合唱》感悟》,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黄河大合唱定稿 篇一

《黄河大合唱》案例

——引入新的切入点和讲授内容的尝试

江苏省徐州市高级中学

谢丹

【案例背景】

当今的中学生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喜欢通俗音乐,说起通俗的歌手与乐队是津津乐道、如数家珍,但一提起主旋律的歌曲就摇头,甚至个别学生有抵触情绪。这种现象让我一直在思考,在音乐课上讲主旋律歌曲时,通过寻找新的切入点和讲授内容,提起学生对具有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思想的音乐作品的兴趣,进而真正用心去聆听和感受这些优秀的音乐作品,使爱国主义教育在音乐课堂上的实践不流于形式。

【主题】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我在这一节课中利用学生已知的对历史、地理及时事政治的了解结合音乐,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鉴赏的讨论中来,慢慢让学生自己走进民族音乐,用心灵来感受这部大合唱的魅力,我想这或许就是润物细无声吧。

【教学回放】

一、用视频音乐导入:

1、播放黄河协奏曲第四乐章

2、提问:演奏形式?曲名?词曲作者?(引出课题)

二、声乐体裁中的大型作品

1、大合唱定义:是一种多乐章的大型声乐套曲,包括独唱、重唱、对唱、齐唱与合唱。通常用管弦乐队伴奏。

2、创作背景:请同学们说出他们所了解的历史背景。 师:“七·七”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侵略中国,八年抗战期间,民族遭受屈辱,国家遭受侵略,生灵遭受涂炭。这一段历史是每个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的!我们不能忘,但有人却想忘,谁?——历任日本首相的小泉纯一郎等日本政府官员都在不同场合利用一切机会否认侵华,历史教科书从记录这一段历史到减少篇幅,然后淡化最后甚至要从书中删除,想抹去这一段历史!更激起民愤的是小泉多次参拜靖国神社,这也是曾轰动一时的联名抵制日货的起因!同学们,你们都将走向高等学府,是国家和社会未来的栋梁,应该了解记住与这一段历史相关的重要内容,今天我们就要从尊重历史、莫忘国难和弘扬民族精神的审美角度去鉴赏这部音乐作品。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通过学生本身经历和了解的时事政治,引起学生的共鸣,用设问的方式激起学生主动思考并积极地参与到课题内容中,不知不觉地从被动变为主动。

三、赏析《黄河大合唱》

1、赏析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

1)提问:作品体裁与演唱形式,音乐情绪和音乐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2)放CD,欣赏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 3)讨论并回答问题

4)简介合唱的创作背景及词曲作者光未然、冼星海。

师:1938年,光未然在抗战途中亲眼目睹黄河上的船夫们与惊涛骇浪搏斗的情景,聆听船夫们高亢有力的号子声,激起了他创作的激情和灵感,写下长诗《黄河吟》1939年,除夕之夜,冼星海听光未然朗诵此诗,仅用了6天的时间写成《黄河大合唱》,谱曲与配器一气呵成。 5)拓展延伸:音乐不仅与历史有关,还与地理环境(地域文化)、风土人情有关。 提问:①黄河的发源地及流经的省?

生回答: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流入渤海。

②师范唱不同地区的民歌,生回答是哪些地区流传的民歌并说出歌名。

【设计意图】从与音乐相关的地理知识作为此环节的切入点,能够让学生集体参与互动,同时抛出音乐的主题——音乐的地域性特征,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而达到良好的课堂氛围和教学效果。

2、赏析第五乐章——《河边对口曲》 1)提问:演唱形式及风格 2)欣赏《河边对口曲》 3)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4)总结:引申音乐所表达的情绪和信念

四、对比《保卫黄河》的两种表现形式——大合唱与协奏曲 1)播放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和合唱《保卫黄河》,请学生说出两者的不同之处。

2)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3)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重点讲述两者在表现形式上的异同。

五、小结全课

【教后反思】

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综合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是能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它有助于扩大学生音乐文化视野,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音乐本身就是一种综合艺术,不同的地域文化、不同的时代背景自然就会产生不同的音乐作品,如果音乐鉴赏用纯音乐的方式去教学生,必然会使学生觉得枯燥晦涩,而将音乐本身的音乐要素自然地与其相关的知识相联系,特别是与讲授的具体课程所涉及的内容相联系,加上适度的引导和启发,教学效果自然就会提升而在课堂上紧紧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用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用新颖独特的切入点和讲授视角,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达到了让学生介绍掌握教学内容的目的,这样也避免了为照顾学生的兴趣被学生的喜好牵着鼻子走的现象。我希望通过这样的音乐课能真正开拓学生视野和陶冶情操,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这也是我从事中学音乐教育工作18年来,始终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结合、单学科教学融合多学科知识、重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理念。

作者:谢丹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高级中学南校区(原六中) 邮编:221000 电话:***

作者简介:

谢丹——徐州市音乐中心组成员,江苏省音乐教育协会会员,高级职称,市中级职称评委库成员。

从事中学音乐教育工作18年来,始终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结合、单学科教学融合多学科知识、重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理念。

曾获市评优课一等奖,江苏省基本功大赛一等奖,所授课程被收入国家级优质课的录像汇编制作,多篇论文在省市获奖。2003年参加江苏省骨干教师培训,2009年参加江苏省第一届音乐骨干教师赴英培训。现正进行市级个人立项课题《音乐与相关学科综合的研究》。

黄河大合唱听后感 篇二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河,它的名字就叫黄河”这句脍炙人口的歌词,引起我对黄河的无限遐思,于是我听了《黄河大合唱》,那豪迈奔放慷慨激昂铿锵有力的旋律深深的烙印在我的心中,是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黄河大合唱》由八个乐章组成,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的一部大型音乐合唱作品,歌曲以黄河为背景,赞颂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意志。听完之后,我仿佛与诗人一起站在黄河边上,望滔滔江水,想起祖国那雄奇壮丽的山河。李白曾经有“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和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感慨。此时此刻,我也有同样的感受。

我想“有多少革命者们抛头颅洒热血,顽强的斗争,他们用鲜血铺平了我们国家历史前进的道路,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是他们用生命换来的。黄河边上颂扬着多少中华儿女的光辉事迹,大江南北响彻着祖国万岁的呼声,黄河孕育了多少黄河儿女,激励了多少炎黄子孙为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自由而努力。”我们应像黄河一样以浊流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冲过艰难险阻。中学生应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争取全面发展。

《黄河大合唱》是音乐史上的丰碑,尽管创作年代距今很长时间,但它却永远鼓励我们奋勇向前,它伴随我们成长,引领我们先前走去!

《黄河大合唱》听后感 篇三

今天开课了,本以为已经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来预习,学生已经能够对《黄河大合唱》这部大型的音乐有个具体的了解,但是,情况并不想象中的那样,也许是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不足,或是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吧,一上课就没有进入正常的教学状态。有些遗憾。只好将自己对这部音乐的相关内容给学生做以简单地介绍。看来,还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学习习惯加以引导与培养,对学生水平的高估,是上课失败的主要原因。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学生讨论对课文的了解时,有个学生提出了这篇课文的主题思想:课文要表达的是黄河大合唱的磅礴气势、。于是,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理清了文章的层次,文中哪些内容表现得是黄河大合唱的磅礴气势、哪些内容表现抗日军民的昂扬斗志?由此引入教学。通过好大的合唱队、奇特的乐队、演出场景来体会黄河大合唱的气势磅礴,同时指导朗读背诵,效果很好。(抓住关键性的词语体会)

体会抗日军民的昂扬斗志,运用的是同样的教学方法,效果也挺不错。

在课程即将结束的时候,突然想到,这是在描写《黄河大合唱》的磅礴气势的,为什么还要来描写抗日军民的昂扬斗志呢?由此引出这首乐曲对士气的鼓舞,这首乐曲的历史作用。进一步体会《黄河大合唱》的价值。这一点在文中的是通过作者的想象表现出来的,同时引导想象在文中所起的作用。至此,本课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总结本课教学的得失,令人满意的是课程的教学效果已经得以达成,不足的是学生的表现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是对学生的情况把握不足?还是因为已经临近周末,学生的疲乏周期已经来临?还是自己的期望值太高?这都是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还是做好上课的一切准备,以一颗平常心来上平常课,享受课堂的自然生成吧。

《黄河大合唱》听后感 篇四

记得我在小学四年级的暑假,我全家去过陕西宜川观看黄河壶口布。当时看到壶口瀑布那惊天动地的磅礴气势,看到黄河那一泻千里,呼啸奔腾的壮观景象,我感慨万分!此情此景,我深深地被壶口瀑布那动人心魄的力量所震撼,为黄河那勇往直前的一精一神所折服,为黄河那无坚不摧的气慨所感激!上周在音乐课上听了《黄河大合唱》之后,我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更感受到黄河的力量,一时我心中的爱国之情油然而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是中华儿女力量的源泉,她象征着中华民族气吞山河的崇高气节。

《黄河大合唱》为抗战发出怒吼,唤醒了中华民族的灵魂,表达了我国人民抗战的心声,激起了人民的斗志!其中听《保卫黄河》这一章的音乐,好象听到黄河水流奔腾湍急的声音,歌声此起彼伏,一个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场面跃然眼前。“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歌声,唱出了中国的危急、唱出了全国人民紧急抗战的形势。激扬的歌词与铿锵的旋律一交一融在一起,鼓励着中华民族一团一结起来,保家卫国,并肩作战,消灭日本侵略者,重建美好家园。

《黄河大合唱》以高昂的节奏歌唱了黄河的博大雄姿,以热情奔放的旋律赞美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以热情激昂的歌词颂扬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它始终激励着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听了《黄河大合唱》后,我周身充满力量,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抗战年代的《黄河大合唱》至今仍然感染着我们。要知道,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一烈用生命换来的。我们的革命先辈忧国忧民,前赴后继,不惜流血牺牲,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悲壮的战歌。今天,建设祖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国崛起,是每个中国人的共同心愿,也是我们青少年一代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初中生,要牢记祖国惨痛的抗战历史,不忘国耻,热一爱一祖国,珍惜和平年代的幸福生活,从我做起,努力学一习一,不断进取,长大了报效祖国,为国争光!

黄河大合唱听后感 篇五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这句歌词想必老一辈革命者一定不陌生吧?没错,它就是著名的红色歌曲—黄河大合唱中的一句经典话语。当我还小的时候,我并不知道什么是革命红色歌曲,但是当我慢慢长大了,我知道了。

我们现在的美好家园是这群革命者抛头颅、洒热血打拼下的;我们的红领巾是他们用鲜血染红的;我们的种种幸福生活也是他们……

这首歌曲的作者是光未然与冼星海,光未然在随军从事革命事业过程中创作的,当他看到黄河的气势磅礴,中国雄奇的山川,战士们英勇的身姿,他被震撼了,他决定以黄河为题目写一首长诗,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后来,当他见到冼星海时,冼星海同样被诗所感染了,决定为诗谱曲,让更多的革命者激发起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和誓死保卫家园的民族意识。有了这个信念,冼星海创造了奇迹,仅仅用了六天时间,他就谱出了八篇乐章。而后又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引起巨大反响,很快传遍整个中国。从此,这首革命歌曲传遍了全中国,激发了全国革命人保卫 www.chayi5.c www.chayi5.com om 中华民族的坚定意志。现在,虽然其创作年代已与我们相去甚远,但那奔放、豪迈、铿锵有力的诗句和强烈的情感,至今读起来仍然能引起我们的共鸣,唤起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自豪感。

历史给予了我们教育,给予了我们启示,也给予了我们思索事业发展之道的灵感。从历史中,我们窥到了我们的发展轨迹,坚定了我们的发展方向;从先辈们如火的革命热情中,我们的灵魂得到了洗涤,我们的追求得到升华。

上面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整理出来的5篇《《黄河大合唱》感悟》,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62 47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