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现象听课体会【优秀5篇】

发布时间:

光现象小结 篇一

光现象小结

(一)内容:光现象的知识要点 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

1、 光的直线传播光速光年光的反射定律

2、 光的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光路可逆传播

3、 光的折射

4、 五种镜子

平面镜 光的折射现象光的折射规律

原理 利用反射原理工作 对光的作用 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发散作用 会聚作用 成像特点 正立、等大、虚像 应用 潜望镜 凸面镜 凹面镜 利用反射原理工作 利用反射原理工作 正立、缩小、交通镜、汽车观后虚像 同凸透镜 可成实像、也可成虚像 正立、缩小虚像 镜 太阳灶、医用额镜 放大镜、远视镜、幻灯机、投影仪、照相机 近视镜 凸透镜 利用折射原理工作 会聚作用 凹透镜 利用折射原理工作 发散作用

色散

5、 物体的颜色透明体的颜色不透明体的颜色

例题1. 游乐场的哈哈镜,表面是波浪形,有的外凸,有的内凹,当人经过它时,使人像变形,令人发笑,具体的说(

A. 表面凸的部分把人像拉长了 B. 表面凹的部分把人像拉长了 C. 表面凸的部分把人像变短了 D. 表面凹的部分把人像变短了

分析:哈哈镜实际上是面镜,表面凸的为凸面镜,表面凹的为凹面镜。当人经过哈哈镜前时,镜中出现人的虚像,其虚像的变化如图1所示。当人经过表面凸的凸面镜时,成正立缩小的虚像,所以表面凸的部分把人像变短了(变小了),所以C选项正确。当人经过表面凹的凹面镜前时,成正立放大虚像,如图2所示。所以表面凹的部分把人像变长了(变大了)。所以B选项正确。本题正确答案为B、C

F O

图1

图2

观察小实验:(1)自行车镜外表面相当于一个凸面镜,请观察车铃前物体的像;(2)将圆柱形纸盒切去一半,如图3所示,在其内凹处贴上光亮的玻璃纸,制成一个简单的凹面镜,观察凹面镜前物体的像。

图3

例题2. 有一种自行车尾灯设计很巧妙。当后面汽车的灯光从任何方向射到尾灯时,它都能把光线“反向射回”。图4是4种尾灯的剖面示意图,其中用于反光的镜面具有不同的形状。能产生上述效果的镜面是(

图4

分析与解答:图中所示四种自行车尾灯的反光面(反射面)是平面镜或球面镜,它们对光都具有反射作用,并遵从光的反射定律。但C图是凹面镜,对任何方向射来的光都具有会聚作用;D图是凸面镜,对任何方向射来的光都具有发散作用。因此,不可能使任何方向射来的光“反向射回”。

A图是平面镜,只有当光线垂直入射时,才能把光“反向射回”,它也不符合题意。

正确答案是B。你可以仔细观察一下,用红色塑料制成的自行车尾灯,外表面是平面,背面是整齐地排列着的凸起的立方体角,这叫角反射器,实质上是由一系列两两互相垂直的平面镜所组成。在夜间,汽车灯光照到它前方的自行车尾灯上,不论入射方向如何,反射光都能反向射到汽车上,其光强远大于一般的漫反射光,就如发光的红灯,足以让汽车司机观察到。

上述结论可证明如下:

如图5所示,平面镜M1和M2互相垂直,任意一条入射光线AB射到平面镜M1上,反射光线为BC;光线BC又射到平面镜M2上,最后射出的光线为CD。

图5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

21,43

由于两平面镜互相垂直,则它们的法线ON和O'N'也互相垂直,图中三角形BOC为直角三角形,则2903

129039045

且ON与镜M2平行,利用同位角相等及15的关系,证明CD与AB平行,方向相反。

还有,公路上的道路反光标志也是光线“反向射回”的装置,不过它不是由平面镜组成,而是由交通标志基板和附着在上面的反光膜所组成,如图6所示。反光膜由透明保护层

1、单层排列的玻璃微珠

2、反射层

3、胶合层4等组成。从远处射向反射膜的灯光,经玻璃微珠折射后会聚到它后面的反射面上,光就沿原方向返回,只不过它实现“反向射回”的途径不单纯是反射而是先折射后反射。这样,夜间行驶的汽车就可以用它自身的灯光,照到道路交通标上,从逆向反射光中看清楚黑暗的道路交通标志。 

图6

例题3. 轿车装上茶色、绿色等玻璃膜后,为什么坐在车内的人可以看清车外的人和物,而车外的人却看不清车内的人和物。

分析与解答:人能够看见物体,是由于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光进入人眼,引起人的视觉,则人就看见了物体。车外的人或物,反射的光通过车窗进入车内人的眼,引起人的视觉,所以车内人可以看清车外的人或物。而车外人则不易看见车内的人或物,这是由于茶色或绿色玻璃表面能反射一部分光线,还会吸收一部分光线,所以透进车内的光线就较弱,要看清车内人或物必须从人或物反射足够强的光透射到玻璃窗外,由于车内光线较弱,没有足够强的光透射出去,所以车外人很难看清车内的人或物。

例题4. 在商店里买布时,特别是花布,为了看准颜色,要把布拿到阳光下观察,而不是在日光灯下看,这是为什么?

分析与解答:太阳光的色光是最全的,而且各种色光的强度也比较均匀,照在花布上,反射出的色光就是花布上的各种颜色。而日光灯的色光不全,偏重靛、紫光,所以无论什么颜色的花布,拿到日光灯下观察时都带有一点灰暗的色调,所以日常生活有“灯下不观色”之说。

例题5. 无云的天空为什么呈现蓝色?太阳为什么在清晨和黄昏时呈红色,而在中午则呈白色?

分析与解答:这是由于光的散射所致。大气中的微粒、尘埃或大气密度起伏变化,会引起大气的光学性质不均匀,对光产生散射,散射光强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波长短的蓝光易于发生散射。

仰望无云的天空,看到的是被大气散射的太阳光,蓝光较强,其它光较弱,因此看起来肯定是蓝色。

清晨和黄昏时分,太阳光沿地平线方向横穿大气层,在大气层中通过的距离长,蓝光被散射,到达人们眼里的是红色,因此太阳是红色,中午太阳光垂直穿过大气层,在大气层中通过的距离短,各种色光散射都较少,太阳发出的是耀眼的白色光。

例题6. 教学中常用的投影仪的结构如图7所示,在水平放置的凸透镜的正上方有一与水平成45角的平面镜,右边竖直放一屏幕。物体的光线经凸透镜和平面镜后,可在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图8是这一装置的示意图,A’B’是物AB的像。图中BO130cm,O1O220cm,O2O390cm。 

(1)对凸透镜而言,物距和像距各是多少?

(2)在图8中画出物AB的成像光路图。

(3)若将凸透镜向上移动一点,像将向何方移动?

(4)说明螺纹透镜的作用。

图7

图8

解答:(1)物距u30cm;像距v20cm90cm110cm

(2)如图

(3)凸透镜上移时u,v,像向左移动。

(4)螺纹透镜是一种大孔镜的聚光透镜,它保持了大孔镜平凸透镜聚光的特点,同时能减小球差、色差。

一。 选择题。

1、 岸边的柳树,在地上出现的树影和在水中出现的倒影,这二者的成因(

A. 都是光的折射引起的

B. 都是光的反射引起的

C. 前者由光的直线传播引起,后者由光的反射引起

D. 前者由光的折射引起,后者由光的反射引起

2、 学校运动会上的百米赛跑,计时员为了计时准确些,总是(

A. 听枪声按秒表,因为耳朵的灵敏度比眼睛高

B. 看到发令时散发的白烟按秒表,因为眼睛的灵敏度比耳朵高

C. 听枪声和看白烟都可以,因为枪声和白烟是同时发生的 D. 看到发令时散发的白烟按秒表,因为光速比声速大得多

3、 人潜入水中看岸上的景物,将看到(

A. 变矮了的景物的实像

B. 变高了的景物的实像

C. 变矮了的景物的虚像

D. 变高了的景物的虚像

4、 下雨时,看雨滴好象连成一条线,这是由于(

A. 上面的雨滴比下面的雨滴下落速度快

B. 雨水本身就是连续的水柱

C. 人眼有视觉暂留特性

D. 空气中有雾,看不清雨滴之间的空隙

5、 检查视力时,眼与视力表应相距5米远。如图所示,若视力表距平面镜3米,人离平面镜的距离应是(

A. 1米 B. 2米

C. 3米

D. 4米

6、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暗室里,为了能在镜子里看清自己的脸部,应把手电筒的光照在镜子上

B. 汽车在夜间行驶时,应打开驾驶室里的电灯

C. 在光线较暗的房间里,要想用照相机拍摄电视里的画面,必须使用闪光灯

D. 木制黑板用久了,出现反光,就无法看清黑板上的粉笔字,这是因为发生的是漫反射而不是镜面反射

7、 雨后的晚上,天刚放晴,地面虽已干,但仍留有不少水潭,为了不致踩在水潭里,下面的判断正确的是(

A. 迎着月光走时,地面上发亮处是水潭

B. 迎着月光走时,地面上暗处是水潭

C. 背着月光走时,地面上发亮处是水潭

D. 背着月光走时,地面上暗处是水潭

8、 哈哈镜表面呈波浪形,使人像变形,令人发笑,具体地说(

A. 表面凸的部分把人像拉长了

B. 表面凹的部分把人像拉长了

C. 表面凸的部分把人像变短了

D. 表面凹的部分把人像变短了

9、 显微镜下方常用一小镜来做反射镜,这一小镜可能是(

A. 平面镜

B. 凸面镜

C. 三棱镜

D. 凹面镜

10、 调节手电筒使它发出的光会聚成狭窄光柱(亦称“收光”),实际上是把灯泡的位置调节到凹形反光镜的(

A. 焦点前方

C. 焦点处

B. 焦点后方

D. 以上三种情况均可

11、 人眼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在眼睛的视网膜上形成(

A. 与实物等大的倒立实像

B. 放大的正立虚像

C. 缩小的倒立实像

D. 缩小的正立虚像

12、 一块正立方形玻璃砖的中间有一个球形大气泡。隔着气泡看玻璃砖后的物体,看到的是(

A. 放大正立的像

B. 缩小正立的像

C. 直接看到原物体

D. 等大的虚像

13、 用圆形的鱼缸或透明的罐头瓶养鱼,从侧面观赏缸内的鱼,你看到的那条鱼是(

A. 实物

C. 放大的实像

B. 等大的实像 D. 放大的虚像

14、 小明用一架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小刚拍一张2寸的全身照,小刚在原地不动,小明又要给他拍一张2寸的半身照,正确的操作是(

A. 小明往前移,并使镜头往里缩

B. 小明往前移,并使镜头往外伸

C. 小明往前移,并增大光圈

D. 小明往后移,并使镜头往外伸

15、 观察水边风景照片,总会发现“倒影”部分比景物本身暗一些,这是由于(

A. 入射光有一部分折射进入水中

B. 眼睛有一种习惯性感觉

C. 光被反射掉一部分

D. 冲洗照片质量有问题

16、 一盏探照灯装在东面看台上,灯光朝西斜向下射到没有水的游泳池底的中央,在将池水逐渐灌满的过程中,池底的光斑将(

A. 向东移动后静止

B. 向西移动后静止

C. 先向东移后向西移

D. 仍在原位置

17、 下图为凸透镜成像的示意图。由于不慎将透镜的上沿摔掉一块(图中阴影部分),则所成的像将(

A. 像的A’部分消失了

B. 像的B’部分消失了

C. 成像的效果不受影响

D. 像A’B’是完整的,亮度变暗

18、 现代照相机、摄像机所用的光学镜头是可变焦距的。当物距改变时,通过改变镜头到“屏”的距离(像距),仍可获得清晰的像,如果被拍摄物体远离镜头而去,则镜头焦距应(

A. 变小

B. 变大

C. 先变小后变大

D. 先变大后变小

19、 彩色电视机荧光屏上呈现各种颜色,都是由三种基本色光混合而成的,这三种基本色光是(

A. 红、橙、绿

C. 橙、靛、紫

B. 黄、红、蓝 D. 绿、红、蓝

20、 透过蓝色的透光玻璃,进行下列观察,结果是(

A. 观察黄色物体,呈现绿色 B. 观察白色物体,呈现蓝色 C. 观察红色物体,呈现黑色

D. 观察任何颜色的物体,都呈现蓝色

二。 填空题。

1、 晚上,在黑暗的房间里,用手电筒分别照射镜面和一张灰色的纸,比较它们的亮暗程度,会发现__________亮一些。

2、 如下图所示,为古籍《淮南万毕术》中记载的现象:“取大镜高悬,置水盆于其下,则见四邻„„”。这是利用_____________原理来观察周围景物,且类似于___________装置。

3、 晚上,小明在灯前学习,台灯让桌面上的玻璃“发出”刺眼的亮光,影响阅读。简单而有效的解决办法是把台灯移到___________外侧。

4、 家庭或宾馆厅堂的墙壁上常装上很大的平面镜,它可以给人以增大___________的感觉,这是利用了_____________的道理。

5、 外科手术室里使用的无影灯,可以避免手术时出现手及医疗器械产生的黑影,这种无影灯是由许多发光面较大的___________组成的。

6、 小明的视力正常,当他用镜子仔细观察自己的脸部时,应当把镜子拿到离眼睛_______厘米处最为合适。

7、 小刚站在地上,他身高1.70米,眼睛距头顶8厘米,如果他想从竖直挂在墙上的平面镜里看到自己的脚,这面镜子的底边离地面的高度应不超过________米。

8、 为了“防盗”,在门上安装一个“猫眼”,使屋内的人能看清屋外的人的正立缩小的像,而屋外的人却看不清屋内的人,由此可知,“猫眼”实质上是__________镜。

9、 早晨看太阳从地平线刚刚升起时,实际上它还处在地平线的下方,这种现象是由________________造成的。

10、 夏天雨后,天空会出现绚丽的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空中的小水滴经过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后形成的,弧形彩虹的外侧是___________色,内侧是___________色。

三。 问答题。

1、 有两只干净的玻璃杯,一只盛满不含气泡、污物、颜料的纯净水,一只是空的,杯口都盖着盖子,你怎样用眼来判断哪只杯中有水?

2、 上课时,阳光照进教室里,我们感到室内很明亮;下课了,从远处观看教室的窗户却是黑洞洞的,这是为什么?

四。 实验题。

请你设计一个方案:用一个平面镜和一把卷尺测量出一棵大树的高度。要求画图说明,写出树高的计算公式。

光现象学案 文档 篇二

第三章、光现象复习学案

知识梳理

(一)、光的传播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_______,可分为_________光源,如:太阳、荧火虫等;和________光源,如:电灯、蜡烛等。

2、传播:光在_________沿直线传播,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光速: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m/s,在其他介质中传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的速度______,光在水中传播的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_______;光在玻璃中传播的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________。

(二)、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光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________时,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叫光的________;几个概念:过入射点垂直于反射面的直线叫_________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________;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_________。我们能看见本还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的________进入我们的眼睛。

2光的反射规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_______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________两侧;反射角_______入射角;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__的。

3、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到光滑物体表面被反射后仍为_________,这样的反射叫_________;漫反射:若平行光射到粗糙的物体时,则反射光将________反射,使我们能从________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这样的反射叫__________。

(三)、平面镜成像

1、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_________,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________,像与物体连线与镜面_________,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身高1.7m的人站在平面镜前1.5m处,则像高____m,像与物体间的距离是_____m。 2原理:、平面镜成像是由于_______,进入人眼睛的光线____ 来自平面镜后的像发出的(填“是”或“不是”),而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射光线_________相交而成的。

3、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______的________像,而小孔所成的像是_______的_______像,平面镜成像是由于_______而成的像,小孔成像,则是由于_________所成的像。

(四)、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光从空气______入水中或其他透明介质中时,光的传播方向________,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_现象。

2、光的折射规律:当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一部分光被__________,还有一部分光________进入水中,此时折射光线_________法线,折射角________入射角,当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将_______,当光垂直射向水面,折射光线的方向_______,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_的。

3、折射现象:站在岸边的人看到池水变_____;潜水员潜入水中看岸上的楼房变______;放在水中的筷子在水面处弯折;水下的鱼变浅;雨后的太空出现彩虹现象等都可以用光的________来解释。

(五)、光的色散

1、光的色散:太阳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如果用一个白屏来承接,在白屏上就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色光的三原色是______、______、______;颜料的三原色是______、______、______。

3、红外线主要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紫外线的主要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典型例题:

知识点一:光的直线传播

例1. 2009年夏季,中国出现了日食奇观.小华借助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对“”形太阳进行观察,纸盒上扎有圆形小孔,则她在半透明光屏上看到的像的形状是(

【针对练习一】2009年7月,我国出现了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奇观。产生日食的原因和下面示意图中能看到日全食的区域分别是(

A. 光的反射;a区

B. 光的折射;b区

C. 光的直线传播;a区

D. 光的直线传播;b区

知识点二:光的反射和平面镜成像

例2. 视力检测时要求被测的人与视力表的距离为5m。如图所示,视力表与平面镜的距离是3m. 为满足测量要求,人与平面镜的距离应为(

A. 1m

B. 1.5m

C. 2m

D. 3 【针对练习二】如图所示,在暗室中用手电筒照射挂在白色墙上的小镜子,这时看到被照射部分(

A. 墙和镜子都是黑色的 B. 墙和镜子都是白色的 C. 墙是黑色的,镜子是白色的 D. 墙是白色的,镜子是黑色的知识点三:光的折射

例3.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或应用中,能用光的折射知识进行解释的是( )

【针对练习三】如图所示,光源S发出的一条光线射向水中,在水面发生折射后,经过P点。请你在图中大致作出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知识点四:物体的颜色

例4. 夜晚的剧场,一舞蹈演员身穿蓝色毛衣、白色裤子表演,当红色聚光灯投射到演员身上时,观众看到演员的毛衣颜色为______________色。当灯光射向演员,观众就能看见她,是因为灯光在演员身上发生了____________。

【针对练习】如图甲所示,让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射到白屏上,在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光带,其颜色自上而下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不同颜色的光。若在白屏上贴一张红纸(图乙),则光屏上就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巩固检测

1、一束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角逐渐增大,则折射角( ) A.逐渐减小 B.不变

C.逐渐增大,但总小于入射角 D. 逐渐增大,可能大于入射角

2、在无任何光源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色光照在穿白上衣,红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 )

A.全身呈绿色; B.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红色; C.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紫色; D.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黑色.

o3、入射光线和平面镜的夹角为20,那么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______

4、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3m处,他在镜中的像距离平面镜____m,人若以0.5m/s的速度向平面镜靠近,则像相对于人的速度为_____m/s。

5、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活动中:

⑴在探究活动中对玻璃板放置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选择蜡烛A和B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如果在图a中蜡烛像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板做屏幕,则白纸板上将_________(填写“有”或“没有”)蜡烛的像;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把蜡烛B放到A蜡烛像的位置上,将会看到图c所示的现象。这说明:________ 6.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

(1)使光线以不同角度入射进行实验,测量结果如右下表所示。由此可得“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_________入射角。

(2)将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射到O点,若将纸板B向前或向后折,目的是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________内,此时,在纸板B上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3)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B沿F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_______方向射出,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小明无意中看到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镜中的像是正立、______的_________像。

7、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______________。

(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_关系。这里应用了__________(选填“等效替代法”或“控制变量 法”) 的物理方法。

(4)移走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像。(选填“实”或“虚”)

(5)小红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如果点燃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的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的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

巩固提高:

1.完成下列反射光路图,并标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度数;

2.利用平面镜成像规律作出光源S及其像点S,并把光路补充完整;

6.如图所示,完成光通过玻璃的大致光路;

光现象听课体会 篇三

《光现象复习课》的听课体会

我们物理组四人参加了于三月九号在青岛五十九中举行的初中物理第一轮复习教学研讨会,在会上听了一节光现象的复习课后,从中学到课堂教学中的很多经验,感受很深, 收获颇多:

由青岛59中纪红勃老师开设了一节课题为《光现象复习》的公开课。这节课采用“整—分—合—补—测”的复习课模式,对光的传播和光的反射及平面镜成像进行了十分全面的复习。整节课按照考试题型进行复习,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既全面复习基础知识,又能够通过精心设计的习题有针对性地对中考考点进行了训练,收到了很好的复习效果。在讲授中充分利用动态语言和身体语言,使学生在课堂中生动而活泼,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充分挖掘出了学生的潜力。这位教师表现出的新思路、新设计、新观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师在自主学习的教学中积极渗透物理学思想的教学,逐步培养学生发现和运用物理学思想方法的意识和能力,使我们学生的物理学素养得以升华。在教学中注意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设计学生喜爱的探究活动,提倡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活动,努力开发并鼓励学生参与开发各种层次的、以小型为主的探究性课题。在教学中创造多种机会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在亲身参与科学活 1 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感受科学过程,获取事实证据,检验自己的想法和科学理论,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造各种条件和形式,开展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大胆提出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开放性的讨论,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利用协作性的小组形式开展探究活动,使每一个人都能参与小组工作,使学生认识到小组的成员在探究尝试中各有所长,其知识和技能可以互补,通过这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在思想教育方面,这位教师都处理的比较好,自然真挚的情感流露感染了学生和听课的每一位教师。

回来深思,细致归纳,心有感触,总结出这节公开课的教学特点:

1.精彩的导入设计,紧扣课题,激情引趣。 2.精练、优美、悦耳动听的教学语言。 3.富有创意的教学设计。

4.都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重点突出—实,难点突破—巧,教学效果—优。

5.课堂教学生成三种声音------学生的质疑声、惊奇声、欢笑声

6.合理、科学的分配教学时间。

7.课件的制作精美、实用、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

8、教案设计实用、详略得当,留有弹性余地和发挥空间。 9.都体现了“学案导学,小组合作,当堂达标”的教学模 2 式。

10.好课都体现了课堂的主角是“学生”,教师的作用是巧妙的“引导、点拨”的新课标思想。

通过这次听课活动我对新课改有了更深的认识。教学改革就要创新,观念的更新是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当前的教育教学先进经验,以指导自己的教学,使自己的教学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2.钻研新课标,转变教学观念,认真备课,研究教学方法,课前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案。

3.努力开发多方面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开拓学生视野,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4.上课时大胆放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光现象优秀教案 篇四

第四章 光现象

第一节 光的直线传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的分类。

2、 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光在空气、水和玻璃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以及小孔成像实验,理

解实验是研究物问题的重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实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

养成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及其应用。

难点: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激光灯、牛奶水及容器、蔗糖、热水、搅拌器

学生:激光灯、喷雾器、牛奶水及容器、玻璃砖、蜡烛、火柴、自制小孔成像器具

【教学过程】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凿壁偷光的故事

【提出问题】

你知道故事的主人公匡衡是哪里人吗?

他为什么要偷光?

这个故事,对你有哪些启发?

【导入语】有了光,我们才可以看到一个清晰明亮的世界,光可以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所以,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光。那么,光是从哪里来的?它是如何传播的?它有哪些性质呢?从今天开始,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光现象,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四章第一节。

板书课题:光沿直线传播

学生观看视频

学生回答:

枣庄人

光可以让人看见竹简上面的字

学习匡衡读书时刻苦用功的精神

(设计意图:通过历史典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同时培养学生热爱枣庄、热爱家乡的情感意识。)

二、新课

讲授

(一)光源(二)光的直线传播

1、光沿直线传播

2、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3、光线

4、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5、影子、日食月食

6、小孔

成像

(三)

光速

【设问】光是从哪里发出来的?

你能说出哪些物体可以发光?

根据学生的回答

【出示相关图片】

【总结语】我们把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板书: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设问】以上这些光源可以分为几类?

【过渡语】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光,使我们的世界变得五彩缤纷,那么,光是如何传播的?请大家先回忆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设问】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吗?

【指令语】光在其他介质中是如何传播的?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并结合课件图片说出你的看法。

【出示图片】生活中一些有关光传播的现象

【过渡语】我们的经验真的可靠吗?请同学们利用桌面上的器材分组实验,探究光在空气、水和玻璃中的传播方式,比较一下,是否和你刚才的想法一致。

【课件展示实验提示】

1、让激光笔发出激光在空气中传播,观察其传播路径。(温馨提示:为了增大可见度,可沿着激光的传播路径喷雾。)

2、让激光笔发出激光射向水中,观察其传播路径。(温馨提示:为了增大可见度,可向水中滴入少量牛奶。)

3、让激光笔发出激光射向玻璃中,观察其传播路径。

(温馨提示:小组同学相互合作,分工明确。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做的最好。)

教师来回巡视指导,辅助学生完成实验。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根据生活场景猜想光的传播方式,再亲自动手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得出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让学生充分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

【设问】光在同一种介质中一定沿直线传播吗?

请大家认真观察下面的实验。

【演示实验】光在不均匀的蔗糖水溶液中传播

(提前5分钟准备:把一大块有些潮解的蔗糖投入水中,不要搅拌,让它自己溶解,可以得到上面浓度小、下面浓度大的不均匀的蔗糖溶液)

向容器中倒入适量热水,并用搅拌器充分搅拌,使蔗糖完全溶解。

【演示实验】光在均匀的蔗糖水溶液中传播

总结以上的几个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设计意图:通过蔗糖溶液由不均匀到均匀,光线有弯曲传播到直线传播的动态过程,突破了“均匀介质”的难点)

板书: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设问】我们如何在书面上表示光的传播情况?请大家自学课本70页“光线”部分,思考什么是光线?光线实际存在吗?为什么引入光线?

教师点拨:光线是为了方便研究光学问题而建立的物理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

应用:“井底之蛙”这个成语我们很熟悉,请根据光的直线传播知识画图说明为什么“坐井观天,所见甚小”。

【出示图片】

【过渡语】我们已经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那么光沿直线传播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内容以及生活经验,小组成员相互讨论,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抢答竞赛。(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关视频和图片,对部分事例进行点拨,让学生加深理解)

1、激光准直(播放视频)

2、打枪--“三点一线”原则

3、看队伍直不直(方法:老师现场观察学生的某一排座位齐不齐)

提问最后一位同学:你看这排齐了吗?为什么?

【过渡语】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的现象可以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4、影子的形成【播放视频手影戏】

【设问】影子是如何形成的?

【出示课件图片】

5、日食和月食【播放视频】

6、小孔成像

【过渡语】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能用光沿直线传播来解释。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认识一种新的现象—小孔成像。请同学们根据提示,利用手中的器材进行实验。

【课件展示实验提示】

实验目的:探究小孔成像的特点

器材:蜡烛、火柴、自制小孔成像器具(针孔照相机)(制作方法:两个套在一起的硬纸筒,内筒可以前后拉动,内筒的一端蒙上半透明的塑料薄膜,外筒的前端用硬纸片封死,硬纸片上穿一个小孔,直径约1mm,不同小组小孔形状不一样。)

操作步骤:

1、让针孔照相机的小孔对着点燃的蜡烛,使蜡烛与小孔的距离在10-15cm之间,观察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的情况。

2、改变蜡烛与小孔的距离,观察像的变化情况。

3、保持蜡烛与小孔的距离不变,前后拉动内筒,观察像的变化情况。 分析思考:

1、像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改变蜡烛与小孔的距离或前后拉动内筒,像如何变化?

2、小组间讨论,成像情况与小孔的形状有关吗?

3、像是怎样形成的?小孔成像的原理是什么?

教师点拨:塑料薄膜相当于光屏,用于接收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为实像。

教师总结: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与物体与小孔的距离以及小孔与光屏的距离有关,像的形状与物体自身有关,与小孔形状无关。

小孔成像原理:光沿直线传播

你能画出小孔成像的光路图吗?

7、知识拓展(sts):在生活中,是否见过小孔成像现象?

【出示图片】树荫下的光斑是如何形成的?

【设问】为什么会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自主学习】请大家自学课本71页“光速”部分,识记光在真空中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了解光在水和玻璃中的速度大小。

【感知光速之大】引导学生据书上插图形象的理解光速:如果一个人以光速绕地球飞行,他在1s内(打个响指、一跺脚)可以绕地球转7.5圈。

【解疑】

(1)解释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的原因。

(2)思考:百米赛跑时,裁判员是看到枪冒烟计时准确还是听到枪声计时准确?

解释:看到枪冒烟是光的传播,听到枪声是声音的传播,故看到枪冒烟计时准确

学生思考并回答:

太阳

电灯 蜡烛

火炬

水母

学生讨论并回答:

天然光源:太阳、萤火虫、水母、灯笼鱼 人造光源:电灯、蜡烛、火炬。

学生回忆: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思考回答:阳光、月光、星光从太空中传播到地球上,说明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学生相互讨论并根据生活经验总结:

光沿直线传播

学生分组实验:

1、光在空气中路径

结论:沿直线传播

2、光在水中路径

结论:沿直线传播

3、光在玻璃中路径

结论:沿直线传播

总结实验结论:

光在三种相同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学生认真观察

得出结论:光在不均匀的介质中不再沿直线传播,而是沿曲线传播

得出结论:光在均匀的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学生讨论:光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只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光才沿直线传播

学生自学:

光线: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传播的径迹和方向

动手画一条光线

学生根据要求动手作图

学生对照课件图片进行自我纠错

小组成员相互讨论,准备回答光沿直线传播应用的例子

小组抢答:

挖隧道时用激光准直,引导掘进方向

看图片并思考打枪“依据”:光沿直线传播

学生挪动、看齐

齐了。因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学生思考回答:

影子

学生观看视频

赞叹手影的形象

回答:光沿直线传播。当光照到不了解光在水和玻璃中的速度大小。

【感知光速之大】引导学生据书上插图形象的理解光速:如果一个人以光速绕地球飞行,他在1s内(打个响指、一跺脚)可以绕地球转7.5圈。

【解疑】

(1)解释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的原因。

(2)思考:百米赛跑时,裁判员是看到枪冒烟计时准确还是听到枪声计时准确?

解释:看到枪冒烟是光的传播,听到枪声是声音的传播,故看到枪冒烟计时准确

学生思考并回答:

太阳

电灯

蜡烛

火炬

水母

学生讨论并回答:

天然光源:太阳、萤火虫、水母、灯笼鱼 人造光源:电灯、蜡烛、火炬。

学生回忆: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思考回答:阳光、月光、星光从太空中传播到地球上,说明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学生相互讨论并根据生活经验总结:

光沿直线传播

学生分组实验:

1、光在空气中路径

结论:沿直线传播

2、光在水中路径

结论:沿直线传播

3、光在玻璃中路径

结论:沿直线传播

总结实验结论:

光在三种相同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学生认真观察

得出结论:光在不均匀的介质中不再沿直线传播,而是沿曲线传播

得出结论:光在均匀的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学生讨论:光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只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光才沿直线传播

学生自学:

光线: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传播的径迹和方向

动手画一条光线

学生根据要求动手作图

学生对照课件图片进行自我纠错

小组成员相互讨论,准备回答光沿直线传播应用的例子

小组抢答:

挖隧道时用激光准直,引导掘进方向

看图片并思考打枪“依据”:光沿直线传播

学生挪动、看齐

齐了。因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学生思考回答:

影子

学生观看视频

赞叹手影的形象

回答:光沿直线传播。当光照到不

《光现象》中考(模版 篇五

《光现象》中考汇编(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有关光的现象中,正确的说法是()

A.阳光下,微风吹拂的河面,波光粼粼,这里蕴含着光的反射

B.光与镜面成30°角射在平面镜上,则其反射角也是30°

C.人在照镜子时,总是靠近镜子去看,其原因是靠近时像会变大

D.老年人通过放大镜看书,看到的字的实像

2、小明在听讲座时,想把投影在银幕上的彩色图像用照相机拍摄下来。由于会

场比较暗,他使用了闪光灯,这样拍摄出来的照片()

A.反而看不清投影到银幕上的图像,倒是把银幕上的一些污渍拍出来了

B.色彩鲜艳,比不用闪光灯清楚多了

C.色彩被闪掉了,拍到的仅有黑色的字和线条

D.与不用闪光灯时效果一样,因为拍摄的是银幕上的像,而不是实际的景物

3春节晚会中有一精彩的“手影戏”──《逗趣》。两位演员用手分别表演了

动物、人物的各种形态。活灵活现的手影如图1所示,让观众大开眼界。手影的形成是由于()

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折射C.光的反射D.光的镜面反射

4、小赵同学手拿时钟站在平面镜前,如图2所示是平面镜中的像,则()

A.小赵同学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小B.小赵同学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大

C.时钟指示的时间是3点正D.时钟指示的时间是9点正

5、黑板上同一个字,有的座位上的同学看得清楚,而有的座位上同学看不清楚,其原因是()

A.教室光线亮度不够B.黑板产生镜面反射造成的看不清楚

C.黑板漫反射造成的看不清楚D.以上说法都不对

6、如图3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在P处形成一光斑,在向容器里逐渐

加满水的过程中,光斑将()

A.向左移动后静止B.向右移动后静止

C.先向左移动再向右移动D.仍在原来位置

7、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减小2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将()

A.减小20°B.减小40°C.增大20°D.增大40°

8、潜在水中的人从水中观看岸上的路灯,他看到的灯跟灯的实际位置相比较

()

A.高一些B.低一些C.不变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9、如图4所示验钞机发出的“光”能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家用电器的遥

控器发出的“光”,能用来控制电风扇、电视机、空调器等。对于它们发出的“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验钞机和遥控器发出的“光”都是紫外线

B.验钞机和遥控器发出的“光”都是红外线

C.验钞机发出的“光”是紫外线,遥控器发出的“光”是红外线

D.验钞机发出的“光”是红外线,遥控器发出的“光”是紫外线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9分)

11、当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时,入射角是;我们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了的缘故。

12、已知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40?,则入射角是;如果入射线与反射线的夹角是120?,则反射角等于。

13、当我们在这里参加中考时,在内蒙古草原上却呈现出“白云悠悠,绿草茵茵,牛羊成群”的美景,草原呈现绿色是因为草_________了绿光(选填“吸收”或“反射”);我们能够从不同方向看到同一片白云,是因为白云对光产生了__________反射。

14、身高为168cm的同学距平面镜2m,则他的像距他本人有m,像的高度为cm;当他以0.5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那么2s钟后,他本人与镜中的像的距离变为m。

15、如图6为采集奥运圣火的画面。圣火采集器是一个凹面镜,太阳光经凹面镜后会聚,使置于凹面镜上的火炬点燃。

16、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救援队员利用各种器材展开抢险救灾工作。利用生命探测仪,救援队员可以找到被埋在废墟中的幸存者。生命探测仪有多种:“热红外生命探测仪”利用红外热成像原理,通过探测受困者与周围温度的差异,形成人体图像,在黑夜,该仪器使用效果(较好/较差);“可视生命探测仪”利用光纤把细小的摄像探头深入废墟的缝隙中,光信号在光纤内经多次_______(反射/折射)传送回来,救援队员在显示屏上就可以把废墟深处的情况看得清清楚楚。

三、分析说理题(6分+7分=13分)

21、欣赏如图10所示的漫画,并提出一个问题,用你学过的物理知识作出解释。

问题:;

解释:。

22、汽车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但是你知道小汽车的挡风玻璃为什么不竖直安装呢?有人说,挡风玻璃倾斜安装是为了减少行车阻力,使车身造型美观,其实从行车安全来讲,倾斜安装还有重要作用,你能运用所学的光学知识来分析吗?

四、实验综合题(14分+6分+6分=26分)

23、如图11所示,是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活动中所选用的器材和活动过程。

⑴在探究活动中对玻璃板放置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选择蜡烛A和B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如果在图a中蜡烛像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板做屏幕,则白纸板上将_________(填写“有”或“没有”)蜡烛的像;这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把蜡烛B放到A蜡烛像的位置上,将会看到图c所示的现象。这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如果将蜡烛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那么像的大小将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⑹图12是小军本人,他在进行实验时,从镜中也观察到了自己的像。那么他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应是图13中的______(填序号)。

图12图1

324为了研究影子长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图14实验:在水平地面上竖直固定一根长杆,长杆上装有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点光源A,再在地面上竖立一根短木条(短木条始终低于点光源A)。

(1)保持短木条的长度和位置不变,该同学将点光源A从图示位置逐渐向上移动,测得数据如下表:

该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做此实验,想要验证的假设是。

(2)分析上述实验数据还可得到:在点光源逐渐上移过程中,若点光源高度的增加量相同,则影子长度L的变化量(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图中S可表示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如果要研究影子长度L与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S的关系,应如何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光污染是指因光辐射过量而对生活、生产环境以及人体健康产生的不良影响。最常见的光污染是炫目。都市中的宾馆、饭店、写字楼等地方常用玻璃、铝合金材料装饰其外墙,这些材料能强烈的反射太阳光。另外,夜晚迎面驶来的汽车灯光,电焊或熔炉等发出的强光,专用仪器设备产生的红外线以及紫外线等均会造成严重的光污染。

光污染的危害是:①导致人的视力下降,白内障发病率增高;②“人工白昼污染”会使人的生物节律受到破坏,产生失眠、神经衰弱等各种不适应,致使精神不振;③现代舞厅中的“彩光”污染使人眼花缭乱,发生头昏、头痛、精神紧张等症状。如果人体长期受到紫外线的照射,还会诱发白血病等。

请回答以下问题:

⑴以下常见的几种职业,不宜受到光污染危害的是()

A.炼钢工人B.纺织工人C.出租车司机D.电焊工人⑵下列的四个娱乐场所中,易受到光污染的是()

A.现代舞厅B.电影院C.剧场D.音乐厅⑶请你就如何有效的预防光污染,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11、0°反射12、50°60°

13、反射漫14、4168215、反射焦点

16、较好反射

三、分析说理题

21、问题:为什么看起来的深度比水的实际深度要浅?

解释:射向眼睛的光线在水面处发生偏折,且入射角小与折射角。

22、晚上行车需要开前大灯,这时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灯光会被迎面驶来汽车的挡风玻璃反射回来,耀眼的光亮将使司机睁不开眼;如果后面有车赶上来,那么后面车上的灯光也会通过竖直安装的挡风玻璃形成明亮的虚像,妨碍司机的观察;车内开灯照明时,来自车内人、物的光线都会通过挡风玻璃反映到司机的视野里,使司机分辨不清前方的景物。可见,竖直安装的挡风玻璃,在晚间行车时会使反射光严重地干扰司机观察,以致酿成车祸。为此,汽车的设计师们运用光的反射定律,巧妙地将挡风玻璃倾斜安装,使各种反射光旁射,从而大大地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能。

五、实验综合题

23、⑴垂直于水平桌面;⑵两个等大的蜡烛;⑶没有,平面镜所成得像是虚像;⑷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等大;⑸不变;⑹A。

24、⑴影子的长度与点光源的高度的关系;⑵减小;⑶保持短木条的长度和点光源的高度不变,改变短木条的位置。

25、⑴B;⑵A;⑶居民区减少使用眩光;政府在城市建设中合理规划,减少光污染;尽量少到光照强烈的地方;玻璃幕墙不正对居民区。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5篇《光现象听课体会》,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62 47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