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培训心得体会【通用4篇】

发布时间:

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差异网为大伙儿带来的4篇《师德培训心得体会》,可以帮助到您,就是差异网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师德培训心得体会 篇一

20xx年9月我有幸听了教师师德师风报告会,对于教师这个职业又有了新的认识,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的引路人。可以说,教师是除家长外,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最大的人。在学校视老师为最亲近、最信任、最崇敬的人,所以教师的道德、人品表现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其一生。所以,教师的师德不只是个人的问题,同时,一个教师只有有良好的师德,才能认真对待教学工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因此,师德是教师的立身之本。而良好的师德师风,则是一个学校的立身之本。

师德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教师经常与学生在一起,教师对工作的态度,对学生的态度、对社会的看法,甚至其举止等等,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所以,我们要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为人表率。如上课时要衣冠整洁,精神饱满,不可将个人丝毫的不良情绪表现在课堂上。更不可在课堂上发牢骚,抱怨学校或贬损其他老师。否则,不仅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同时也会影响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正人先正己,育人比教书更重要,知识的缺乏可以后天弥补,但一个人的道德观、世界观一旦形成,就很难再改变。所以,教师的责任绝不是仅仅是讲几节课。

师德也是认真对待工作的前提,没有良好的师德,就不会有对事业的责任心,就不可能对工作兢兢业业。只有视教书育人为自己的神圣职责,视学生为自己的子女,才能有端正的工作态度,饱满的工作热情,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我在改学生作业时,对每份作业对认真批改。这样虽然辛苦些,但可以准确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可以了解整体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教学是否存在什么问题,再有针对性的改进。学生见老师如此认真,自然也会认真学习,而不会随意糊弄,从而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要时刻想着学生,一切为了学生。对学生来说是极其宝贵的,所以我授课的原则是“向45分钟要效果”,尽力使课堂学习效果最大化。有的没学过,还有的学过一点,掌握程度相差很大。对于这种情况,就需要事先向学生进行了解,然后对没有学过的和掌握差的学生进行课外辅导补课,绝不能不分情况地一味灌输。正如一位老老师所说“工夫到了,教学效果自然就有了”。

教师就是要传道、解惑,对学生和同事在学术上不能有丝毫地保留。对于自己编写的教案、收集的资料等,都会毫无保留地提供给学生和同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也会赢得学生的尊重。同时别人的进步也是促进自己不断努力学习的动力。

树立良好的师风需要每个老师的努力,都要从自身做起,培养良好的师德。希望能借评估的东风,“立师德,正师风,强师能”,使自己的德能更上一层,使我们的学校办得更好。

师德师风培训心得体会1400字 篇二

本次师德培训的主题是中国传统文化与教师人格修养,结合学习身边好典型——张桂梅老师的事迹。作为新教师,就以上几个小点,结合自身的情况进行反思调整,以促进自己的师德提升。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变而汇集成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作为教师,本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更应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并将文化内涵灵巧融入到教学中。阅读经典,思考交流是最有效输入输出,自我提升的方式。

我想落实到自身,目前就是需要日复一日的积累。每天至少10分钟的纯阅读输入。此外,怀有仁者爱人和取下位之心,与师、生以及家长的交流都是内化所思所想后的有效输出。

教师人格修养

俞菊萍老师列出了四点启发我们的思考:1。求诸己2。仁者爱人3。推己及人4。取下位。

当下师德的提升,可以从学习身边好典型开始。师德模范,她们并不是高高在上的圣人,她们是生活在身边普通人,但却能用平凡诠释出伟大。

正是这些榜样的力量,从思想和信念上引领着我们,从行动和实践上指导着我们,他们的人格魅力感染着我们,以促进我们的师德可借鉴、有方向地提升。

榜样的引领

张桂梅老师十年如一日,坚韧执着。她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牢记党的使命和宗旨,贫苦的教学环境以及疾病并未磨灭她的教育热情,她扎根讲台,一生献身教育扶贫。

在我的身边,初为我教学引路人,让人如沐春风的林伟扬老师,气质优雅善于洞察的许军红老师,他们都对自身教育教学严格要求,不断学习进步,在师德上扛起模范带头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说“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张桂梅老师,就是这样的英雄,她的精神是我这位新教师前行道路上的大方向的标杆。身边的名师,是我前进道路上的向导。刚踏入社会,加入到实验集团教育大家庭中,校领导和老师们都是我学习的榜样。大到思想和信念的引领,小到每一个教学细节的落实,都需要以师为镜,内自省也。

俞菊萍老师所说第一点先“求诸己”,人的能动性总是很强的,不可低估自己,亦不可有优越感。榜样在前,以此求诸己,促进步是作为新教师该有的姿态。

张桂梅老师,劳模形象,她就像是一个不知疲倦的永动机,哪怕疾病产生,肿瘤压迫着她,她也依然坚守讲台,一颗赤诚之心只为了孩子的教育和发展。这种扎根和全身心投入的精神令人敬佩。

曾有人不解地问张桂梅老师,是什么力量使她这样坚强?

张桂梅老师总是笑着(www.chayi5.com)说:“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我有企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

张桂梅老师心中有理想信念,党、学生和事业是她视为最重要的,这是她不断迸发教育热情和创造力的源泉。

图片

反思自身,我感觉自己常常怕疼怕苦,尤其是闲暇的时候,容易多愁善感和把自身疼痛放大,矫情。但有时候顶着一股气也能有不一样的承受能力,这就是目标的力量,这就是内驱力的作用。

因此,我觉得成为新教师,思想上的认同,目标的确定,加上一颗坚定向上的心,就会创造不一样的风景。

具体落到细处,需要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好每一阶段的目标,从而落实到每一项任务上,将所有的“奇思妙想”通过不成熟的实际行动,努力实践。不要害怕犯错,所有的错误都将化作自己成长的养分。

新学期,新身份,新起点。先审视自己,定位自己,方能求诸己,知不足,补缺陷。师德修炼,我在路上,终在路上……

师德师风培训心得体会 篇三

本学期,我参加了对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培训活动。通过这次培训,我受益匪浅,学到了很多关于教学上的技巧与方法。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

1、作为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德服人。我们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学生,而不能只是口头上的话语。所谓身教重于言教。要做到身教,我认为最基本的要求,凡是要求学生去做的,我们教师一定要身体力行,做到言行一致,发挥表率作用。其次呢,我们还要高度自觉,自我监控。我们一定要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只有这样才会使自己在学生面前成为活生生的教材,成为学生做人的榜样。

2、在对待学生方面。我们平时要多注重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做到对待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学生的方方面面。

3、多鼓励孩子参加课外活动。我们也要在这方面为学生创造一些条件。比如可以多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多开展一系列的主题班会活动。我们平时还要及时了解孩子的课堂情况,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记得刚参加工作时,看到有的老师特别受学生欢迎,学生也特别听话。比如他的意见特别受学生重视:对他的劝告和教导,学生也乐于接受并执行:或者他的行为举止也被学生当做学习的榜样:他的人格和学问也深受学生敬佩。这点令我很是向往。我总是认为,教师就是教师,应该凌驾于学生之上,在学生中确立自己的威信。我们可以行使老师的权利,以权威者身份对待学生,以此达到让学生听话的目的。但是通过这些天来的学习,我明白了,这种做法是相当不可取的。教师威信是一种是学生感到尊敬和信服的精神力量。不应该以权利威信作为基础。我们应该从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培养起自己的威信。从第一次见面,就应该注意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比如前几节课要准备充分、态度沉着自然亲切、教学内容要丰富、教学方法也要注意精心设计。这些方面都有助于形成你的威信。同时,我们也要注重自己的仪表,仪表大方,衣着朴素整洁,也会引起学生的好感。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力争做学生的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老师。我们每个老师都要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意愿、情感、需求和价值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班级里形成感情融洽、气氛适宜的学习环境。我们要扮演朋友和知己的角色,成为学生的鼓励者、促进者,使学生觉得老师是他们真正的、可信赖的朋友和知己。

古人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作为教师,我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里,我有以下几点建议送给大家。一,把微笑送给每一位学生。每天给孩子一些灿烂的笑容,多去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及时表扬学生。

二,把关爱送给学生。我们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要关心孩子的生活情况,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向。

三,把创新送给学生。在教学上,要改变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大胆地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让孩子展现自己的能力,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

四,让每个孩子都成为班级的小主人。任何事都要本着公平公正的态度,多听取孩子的建议与意见。同时也要把平等送给家长,在课外注意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与交流。

非常有幸自己有机会参加这次培训学习,我对自己日后的工作也充满了信心!

师德学习心得体会 篇四

学习《新时期师德修养》,无疑是一股清风荡涤我心中一些阴暗斑点,使我更加看清前路,明确方向,坚定自己的信念。

这本书主要从四个方面阐述师德的内涵:一是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道德;二是教师对待受教育者的道德;三是教师对待同事和教师群体的道德;四是对待学生家长及其他社会人员的道德。我想这是根据教师工作的内容和接触的对象来划定的四个范围内的道德吧。我想做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对待教育事业:

忠诚并献身与教育事业。要求教师在社会主义道德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的指导下,在处理个人与教育事业发展的关系时候,应采取利他主义的价值取向,就是所谓的“甘为人梯”、“燃烧的蜡烛”精神。

二、对待受教育者:

热爱学生,诲人不倦。强调热爱学生是教师对学生情感的最高境界。要求教师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严格要求而又尊重信任学生。

三、对待同事及教师群体:

坚持教师集体和其他教师的利益和需要高于个人的利益和需要。在教育现实中要表现为理解、团结和谦让。

四、对待学生家长及其他社会人员:

真诚相待、主动参与。要求教师在与学生家长交往的时候,表现出一种对家长的坦诚的沟通愿望,以及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发起或者参教育有关的社会性活动。

经过学习,我思考自己,反思自己,“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今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

我想首先需要奉献。“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这是雨果先生曾经说过的话。其实教师这个行业就象那默默奉献的绿叶,学生就像那含苞欲放的花朵,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美丽。“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品行和素养是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也只有对“怎样做一名教师”这一问题有深刻的认识,才能提出对自己更高的要求。

其次,我应该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捧着一棵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良好的师德形象是教师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记得我上中学的时候,我曾想“平平淡淡的一生,倒不如轰轰烈烈的死。”正因如此,我羡慕那诗意的生存,羡慕那丰富多彩的人生,不甘于过平淡、庸常的生活。如今教师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传递者。因此,师德的形象,不是简单地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形象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共同携手撑起那片教育的蔚蓝天空吧!

上面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整理出来的4篇《师德培训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362 55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