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的心得体会(优秀4篇)

发布时间: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这样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想法。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差异网为您精心整理了4篇《三下乡的心得体会》,如果能帮助到您,差异网将不胜荣幸。

下乡心得体会 篇一

6天前,我们终于到达我们此次三下乡的目的地——登楼村。对于我们调研组来说,我们的责任不在教书育人,而在调查民情,仅有5个人的队伍要每天出门去和村民做交流沟通和问卷调查,也使我们得到很多。

这几天来,从一开始吃了很多闭门羹,一天只做了10张,到现在已经可以一天20张,这都是我们队员5个人集体的努力成果。很多次很多村民都以为我们是政府派下来调查村民的生活,不怎么敢与我们交流,到现在村民知道我们整支三下乡队伍,知道我们有同伴是老师,知道我们是普普通通的大学生,我们也逐渐可以和他们做访谈交流,自然也使得每天的进程快了很多。

这些天的努力,我们在登楼村走街串户,我们与登楼的基层干部做交流,会很小心很累。一是村民对我们有所了解,但也对我们有所顾忌,很少有村民能坦荡大方的与我们侃侃而谈。更多的村民是内敛怕生的,以至于出于问卷和访谈的质量考虑,我们没有拍照录音,只是单纯的用笔和纸写下我们每天访谈的内容,记录下我们收集到的数据资料。二是这条村很大,有8个小的下辖村,以至于村内的领导层之间存在些许的矛盾。但我们夹在这两者之间更需要小心翼翼,凡是需要到当地干部帮忙的我们都会三思而后行。

在这些天的努力下,队员们都很累了,每天访谈的内容和问卷所堆砌成的模型也开始成型。有的队员开始想要去教书,他们希望难得一次三下乡能够得到提高自己教师基础技能的机会。这我也是能理解的,所以作为队长的我逐渐放松对他们的要求,放他们点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希望他们能在大学可能只有一次的三下乡中获得金秋般的收获。

说到教学,本来以为万事备齐的队友可以面面俱到,但每次回来都会听到又有学生不听话,又有课堂控制不了,又有学生被赶出校门,我就会很心疼。于是昨晚我特地看了一下老师们备课的教案,看完之后觉得到现在,虽然我高中只教过短短的十几天小学和初中,但觉得老师们的备课远远不够。身为半个老师,连一半的教案都没能完成,已经可以看出在课堂上已经是看着知识点来说问题。短短十天,拿着没有关于自己班级学生的心理层次分析,没有教学方法和过程,没有课堂应对方法的教案,只是单单的在几张薄薄的纸上写下浅浅的知识点和题目,怎么承受得住课堂上孩子的好奇和顽皮。

但这几天,从同伴们的脸上虽然看到疲倦,但还是看到了他们对孩子的感情。尽管教课我们只是大一的新生,但起码我们的感情是真的在负责任;尽管没有完备的教案,但我相信真心的他们总可以弥补。

三下乡也快接近尾声,调研也开始转入确定论文框架的阶段,希望在余下几天里,像今天的天气一样,豁然开朗,任凭翱翔。

下乡实践心得体会 篇二

听前辈们说,三下乡是很艰难的,走山路、过丛林,还要背着重重的行囊,晚上还要小心被蚊子抬走。早上6点就得起床,带上药品和维修工具还有捐赠的货物,赶几个小时的山路,来到需要服务的农村,晚上还要走回大本营,写好一天的总结,预备好翌日的行程,这一天才算这么简单的度过。

这次,我终于能够亲身去体验这种“疯狂的三下乡”,很是兴奋,也做好了别让自己轻松的预备。14日,我们背上重重的装备动身了。

我们这次的目的地是湖南省吉首市己略乡,那是一具比较贫困的苗乡,经过几十分钟颠簸的山路,我们走进了己略乡学校,己略乡书记和乡长前来迎接我们,表示热烈的欢迎,他们热情的款待让我们觉得无比亲切,也让我们感觉到苗乡人的纯朴和热情,这为我们接下来十天的工作开了个好头,也极大的鼓励了我们团队的战斗意识。

第一天,我们打扫卫生,宿舍、浴室、厕所全部打扫清洗一遍,每个人都忙的别亦乐乎。宿舍里床板上就一张凉席作为我们的床铺,有的还有一具枕头。教室里没有书桌,基本上我们的兄弟姐妹顶着烈日一张一张的把桌子搬到教室去,一具下午我们搬了近百张桌椅,而我们的向志文老师也从未歇息过,从头搬到尾。下午还有一批人下村宣传,由王永强老师带队。晚餐我们八点才吃,每个人都饿得枯萎了,第一餐饭晚饭我吃的有点别是味道,等到有人说:如何没饭了。我们才发觉,后面还有几个同学都没乘到饭,更别用说有谁吃饱了,王老师执意将别人乘给他的一碗饭倒给了没乘饭的同学,而自己光吃菜。看看自己的碗里,还有一大半碗饭,忽然觉得这饭吃得我羞愧。

翌日,在零降的蛙声和鸟叫声中我们睁开眼,六点多一刻,我们排完合唱,开始了一天的行程。支教组开始上课,调研组开始下村,医疗组开始服务,科技组开始维修家电。我们招到了一百多个学生,基本上八年级以下的,最小的惟独五岁半,他们95%的是留守儿童,最大的有84岁。调研组下村到每家每户,挨家挨户的咨询事情,做调研报告,平均每份调研报告的花上至少半个小时。医疗组守在大本营,陆陆续续有病人前来看病。科技组也守在大本营,送来维修的家电越来越多,起初惟独电扇,后来多了vcd、电饭煲、电冰箱……然后科技组的连擦汗的机会也没了。晚上开会,大伙儿写心得,总结、汇报当天的事情,为翌日的行程做预备。会后,听到一句:今天早上我们在宿舍的窗帘上寻到五十多只吃饱飞别动的蚊子。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的行程安排已经,但是多去了几个苗寨,记得我们步行去了求产村,那儿的村民很是热情,不少老人那痛这痛的,经过我们刘亮晶大夫的针灸治疗,都竖起了大拇指。我带着几份调研报告下村了,回来时只完成了3份!因为我们调查的对象是能与我们进行沟通的,寨子里除了老人算是孩子,年轻的有能力的都出去打工了,儿童留在家中没谁管,人均稻田别脚0.5亩,山上别能种植果树及其他经济树种,泥土基本上砂石土,也很容易造成泥石流。寨子里没有公路,别是没有修,而是要修就要占用部分稻田面积,这就很妨碍村民的生计了。有个村民对我说:我们几乎与世隔绝了的。下午时分,当我们离开求产村时,村民恋恋不舍,特别是村长,想留我们吃饭,但是拿别出米,就用碗乘着开水,里面稀疏的放着一些米粒来欢送我们……

我们去了两次夯沙村,原因是惟独那儿赶集!我们走过集市看到一些很让我觉得亲切的东西,那些东西我有些差不多十几年没见过了,那些草鞋,那些针线,那些挂饰基本上我奶奶往常赶集时最喜欢的东西,如今在这个地方却是那么流行。村民把我们的服务点围得水泄别通,没到几分钟,科技组的桌子上摆了十几把电扇,医疗组那边更是看别到大夫了。

“三下乡”很苦吗?我没那么认为,反而觉得我们是那么的幸福。

这不过我们工作的一部分,我们其他的时刻也色彩缤纷。基本每天下午我们都要同意乡里各村的篮球赛挑战,总的来说我们赢了,因为我们拥有一支团结的篮球队,在战术上拥有统一的意见,几个队员在竞赛中受伤,而且我们也有别赖的拉拉队,以我们的欢欢同学为首,打出了“吉大加油,再进一球”的品牌效应,得到大伙儿的一致认可。

我是机动组的,我的任务算是哪里需要往哪里“搬”,每个组的情况我都做过,每一份感动我也曾参与过,84岁的老人,由我们的专职教师石泽婷负责,每天教他认识不少汉字,老人每天八点来上课,中午走半个小时路赶回家吃饭,下午2点又来上课,他的眼镜是用易拉罐底挖空,放着一块凸透镜做的,常一具人坐在黑板下读《毛主席语录》之类的书,别认识的字就用其他认识的相同读音的字代替,听说我们24号要走了,23号晚上在我们的大本营别肯回家,生怕我们清早离开而他没有送别的机会,他对我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你们是接班人。

日子上,我们别白费,基本每次都可不能有剩饭。有时大伙儿吃完饭就走人了,但日子组的人于欢、谷莉娅等却默默的留下来,把碗洗了,桌子擦了,卫生打扫了。为了预备最后的晚会,我们辛苦排练,布置场地,井骞、刘子金熬了两个通宵才把最后的舞台布置搞定,这一切还有不少,都让我感动,我们的那个团队是多么的强大,每件细小的情况都体现了关爱、照应、爱护、体贴,我没有一一写下,因为我怕写三天三夜也写别完。

这是我这次“三下乡”的心得收获,一起流泪,一起欢笑,一起担当,一起在那片土地上挥洒过我们炙热的汗水。

下乡心得体会 篇三

机缘巧合,我在队长xxx的邀请下,参加了这次华南师范大学社会实践服务队的三下乡活动,活动的名称就叫做“怀岭归燕”顾名思义,就是怀集学子饮水思源,在暑假期间下乡支教,为家乡人民做一些微小的贡献。于是,在7月15日,来自华师,华农,华工,广工,广技师,广大,肇庆学院等不一样高校不一样届的怀集大学生聚集在一起,开始了为期一周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活动。

我们的活动是在怀集冷坑中学进行的。目的是针对当地农村初一学生开展一系)差异网○www.chayi5.com(列的“第二课堂”活动和授课,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以及关于学习,日常生活的知识,扩展学生们的视野。因此,我们的团队分成调研组,支教组,文娱组,后勤组等几个小组,分工合作,灵活协调,不仅仅开设了计算机,普通话,风土人情,实用地理知识,日常保健,英语,趣味数学等课时,还开展了跳舞,唱歌,军体拳,手语等兴趣班,队员们各展所长,竭尽自我所能用心传授,引起了学生们极大的兴趣去参加各种兴趣班,并始终持续着很高的学习劲头,甚至在兴趣班结束时还用心要求老师们留下继续这些活动的学习。看到学生们求知若渴的神情队员们都不忍心拒绝,我们的队员虽然辛苦了一点,内心却是很高兴,也乐意延长授课时光,去解答孩子们的疑问。

在七天的时光里,陆续和学生们开展了各种第二课堂,趣味运动会,手工剪纸制作,文艺汇演等活动,都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这些成功很大部分取决于学生们的用心参与和配合,也当然离不开队员们的深思熟虑,策划安排和亲自精心的准备,从拉赞助到布场工作,每一步都渗满了队员们的汗水和辛劳。但即使在炎热的天气里,我的同伴们没有叫一声苦一声累,任劳任怨,学会苦中作乐,才能把每项工作做好,从这次活动,我也深深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团队精神。

当然,这次三下乡的成功还要感谢华南师范大学以及当地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忙、我们才能心无旁骛地开展工作。

七天很快便过去了,在七天的时光里,感受到很多,也学习到很多。但是我们带给了这些孩子什么?知识?快乐?丰富的课外生活?新的思维理念?一切,都在我们最后的文艺汇演的主题里找到答案——萤火虫之光——用自我微小的光芒,点亮一盏心灯。即使是小小的萤光,假以时日,也能够燎原……

下乡日记 篇四

旭日东升,晨歌依旧……睁开眼一看外面,晴空万里,艳阳高照,我的心情也如这天气一样很灿烂。吃完早餐后便带着愉快的心情去办公室工作了。今天我们调研组决定要外出对村里的老人们进行采访,这也是我人生第一次外出调研和对陌生人进行采访,我心里有些紧张,但更多的是期待。在采访过程中,老爷爷和老奶奶们都非常的热情,激动和积极的配合,我们今天能有所收获,这不仅要归功于伙伴们的努力和付出,更要感谢老爷爷和老奶奶们的理解和积极的配合,没有他们的口述,我们根本不可能完成今天的任务。所以我对今天早上的工作是比较满意的。

下午让我感到非常高兴的一件事是在排练手语时,同学们都非常愿意积极配合我们的工作,虽然一开始的时候有点调皮,但经过一番努力后,最后他们还是被成功收服,乖乖听话了,而且他们还非常的聪明,今天下午一个半小时他们就已经学会了我们要教的手语的四分之三了,虽然还是有点不太熟练,但我觉得他们真的很棒,其实他们今天的表现已经超出了我的预料,我很为他们感到骄傲,我希望他们能继续坚持把手语练好,也希望他们能在文艺汇演中能表演好,这也是我最大的愿望了。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4篇《三下乡的心得体会》,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62 59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