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的心得体会实用 道德与法治感悟优秀4篇

发布时间:

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差异网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4篇《道德与法治的心得体会实用 道德与法治感悟》,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 篇一

刚步入中学的我们,接触了一门新学科——《道德与法治》。《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有利于促进我们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我们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就像一棵树,不能长歪,一旦长歪就很难扶起。只有认真学习《道德与法治》,我们明辨是非的能力、自我防范的意识和能力才会不断增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才会不受或少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我们自身的权利和利益才得以实现和维护。

通过一年的学习,我认识到了我国是一个法治的国家,那什么是法治呢?法治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法治非常重要,它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同时我也明白了道德与法治的关系:在法治时代,并不否认道德的重要性。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人们增强遵法守法的意识和自觉性,有助于社会主义国家法治文化环境的形成。

作为青少年的我们,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我们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和推动者,同时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道德与法治教师随笔 篇二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上课、做练习题,发现大部分的学生的理解、总结归纳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也存在很多问题。

一)在某些课的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一些如“情景剧”“辩论课”“讨论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既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又锻炼了他们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在课堂上真正实施时,发现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但是效果不太理想,究其原因,学生只把它当做娱乐了,没有严肃对待这些小活动,这与课前没有准备工作有很大关系,临场发挥对他们而言还有点困难。今后再设计这些活动,课前一定组织好人,准备一下。让学生们在开怀大笑之后,有所思考,有所感悟,从而指导他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心理品格等方面的问题。

二)讲习题,我原来采用的方式就是抽一列学生来回答,有错误的同学用手指出示他们错误的答案(选择题),然后我再给他们讲解。原来讲习题方式学生还是处于被动地位,不是现在所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这样学生的能力依然得不到提高,所以对于一些适宜学生解说的题目,让学生自己去琢磨着讲出来,这样既能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又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同时,也能使学生体验和同学一起分享的快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当即我就说,好吧,你们说!虽然刚开始他们说得磕磕巴巴,甚至说不出来,但几次讲解之后,他们也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了。

我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和改进:

一,利用情境创设法教学尝试中,注意引用有针对性和新颖性的案例和故事,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小组的合作探究做好准备。

二,在合作探究式教学活动的尝试中,利用“感性认识能力”到“深层领悟能力”的过程与发展,以座位相邻的几位同学为合作学习小组,让他们成为协同共事协同研究的团体,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三,将探究的问题,策略条件开放,使学生开阔了探究,设计的空间,并采用多种教学活动形式,如资料分析、演讲、讨论、谈生命价值的体现感受,写箴言、诗歌欣赏等,调动了学生全感官的参与,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获得了亲身体验和感悟,真正达到了好的教学效果。

关于道德与法治的心得体会实用 篇三

尊敬的教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同学们,记得意大利诗人但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知识不健全的人能够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健全的人却难于用知识去弥补”。这句话让我深深体会到了道德的重要性。道德,就好似一个人的灵魂,一个没有灵魂的人就无生命可言。道德其实无处不在,它就在我们身边,近得触手可得!道德是最美丽的花朵,最圣洁的心灵,它让人问心无愧,心胸坦荡。

在家里帮父母干点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是有道德的表现,因为这是一片孝心;帮忙同学理解一道题目是有道德的表现,因为那是一份真诚的友谊;捡起地上的一张纸是有道德的表现,因为那是一颗环保之心;为四川地震灾区贡献一份力量是有道德的表现,因为那是一片爱心;在公交车上为年迈的老人让座是有道德的表现,因为那是一份敬老之心;劝阻同学不要欺负别人是有道德的表现,因为那是一份仁义之心……

一滴水蕴藏着大海的本质,一束光反射了太阳的光辉,一件小事也能折射出一个人的修养。“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要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学会尊重自我,尊重他人,懂得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提高分辨是非、区分善恶的本事,才能有正确的道德选择与正确的道德行为,成为真正有道德的人。

道德,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财富,更是一种智慧;道德是最美的花儿,隐藏在人们的心底散发出它那迷人的清香;道德是一种爱心,当别人在需要帮忙时,给予最真诚的帮忙!道德有时是渺小的,多做一个动作,多说一句话,你就已经获得了道德。

我们播下一个动作,便会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便会收获一个品格。每个人的举手投足之间都会传递着丰富的道德信息,让我们从此刻做起,从自我做起,从举手投足的事做起,养成礼貌的习惯。这样我们的道德水平就会一次次地得到升华,积跬步,以至千里;汇小溪,以成江湖。

同学们,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吧!向着人生的前方大步流星!

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 篇四

围绕教研员王瑶主任提出的教研主题“提升学生思辨力的议题式德法课”和二年级研修主题“后疫情时代的环保教育”,本次片区研修采用同课异构的形式,由三位教师出示了《我的苦与乐》这一框题。经过三所学校的德法教研团队的精心准备和三位教师的精巧构思,呈现了三节风格迥异的课堂,让我这名新教师真切的感受到了同课异构的魅力。

在教研主题“提升学生思辨力的议题式德法课”的呈现上,莲池学校的巩革老师在课堂上巧妙的抛出思辨点,以纸精灵的身份,对“学生折纸飞机”令我很矛盾,开启学生对是否可以折纸飞机这一问题的思考与辨析。一面是孩子们日常玩耍的折纸飞机,一面是节约用纸。从学生日常生活情境中进行精准的设问,学生们很快进行了有效交流、讨论,得出了“在不浪费的前提下可以折纸飞机玩”的结论。而针对学生提出的路上飞洒的广告宣传单也是一种极大的浪费现象时,巩革老师又一次精准抓住矛盾点引导学生思辨,“街上传单这种浪费是印传单的人造成的吗”?学生们各抒己见,最终得出了印传单是正常的宣传活动,并不是浪费行为,而收到传单的人的随手乱扔才是浪费现象。

巩革老师这节课上的两个精准的思辨点的抓取也令我豁然开朗,原来开启德法课堂上学生思辨力的钥匙,就在老师们的话语中,是教师备课时的完全准备,也是教师对课堂上学生分享交流的细节的抓取和智慧生成。有了教师的精准抓取和引导,孩子们在课堂上频出金点子,课堂氛围也越发热烈,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更是得到了极大地提升。

这一次的片区研修,不仅在备课、磨课、上课环节注意扣准“思辨力”这一主题,评课环节,从青年教师到学科委员会教师,再到王瑶主任,更是紧抓教师课堂上抓准的思辨力生成点进行深入分析。引导我们新教师在以后的德法课堂上,不仅要对可能出现的思辨点进行有效预设,还要学会聆听学生的声音,精准出击,抓准学生分享交流过程中产生的极具思辨力的点,并智慧地进行课堂生成。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4篇《道德与法治的心得体会实用 道德与法治感悟》,能够帮助到您,是差异网最开心的事情。

362 6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