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心得体会【最新4篇】

发布时间: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差异网整理的4篇《劳动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劳动的征文 篇一

翻开日历本的又一页,跃然纸上的鲜红字体注明着今天是“五一”劳动节。这一天,劳动人民卸下身上的包袱,拥有一天的假日去放松身心。

顾名思义,劳动节是属于劳动人民的节日,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我们的生活才如此美好,他们通过各自的辛勤劳动换来祖国的繁荣进步。

俗话说:“劳动最光荣”,在劳动节这一伟大的日子里,不论是多么忙碌的人都会放下手头的工作,去放松自己,来获得更好的工作效率。他们是光荣的,我们应该为他们感到骄傲,感谢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点缀这个世界,他们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就。

走在大马路上,随处可见的便是穿着黄色背心的环卫工人,顶着烈日清扫着大街上的垃圾,园林工人拿着剪刀修建着枯枝树叶,他们所挥洒的每一滴汗水,都是为了能使我们身边的一切更加美好。

那样一些穿梭在劳动岗位上的人们,多少日日夜夜,他们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来为我们服务,医院里的那些白衣天使们,他们救死扶伤,舍弃自己的时间换来他人的生命健康。也许,“五一”节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普通的日子,为拯救别人的生命,在劳动节依旧守在他们的工作岗位上,换来别人的幸福快乐。他们无私奉献,任劳任怨,只为拯救更多人的生命,他们值得尊重,值得敬佩,他们用自己的双手为我们撑起一片天空。

许许多多的人都有这样一个称号——劳动者,他们都有属于他们自己共同的一个节日——劳动节,也许他们只是普通人,他们是那样伟岸高大,他们用自己的双手为我们创造出一片新天地。

劳动散文 篇二

一个谈笑风生的场合,有人话赶话地调侃托尔斯泰:你除去会写小说还能干什么?

当时在场的人都觉得这句玩笑话说得有点儿过分,而且也不是事实。大家都知道偌大一个雅司纳亚波良纳庄园里的每一项农活,托尔斯泰都能拿得起来,不然他怎么管理近百名农奴,并为他们指派活计?俄国绘画大师列宾曾画过一幅闻名世界的“托翁犁地”的油画,列宾为这幅画准备了3个月,每天躲在一条壕沟里,靠沟沿上的灌木遮挡着偷看托尔斯泰犁地。因为托翁不喜欢别人为他画像。

托尔斯泰一向都教导家人自己的生活自己打理,自己能干的都要自己动手。他每天早晨自己拖着雪橇为楼里送水,他家的桌布、沙发垫也是他同为贵族出身的妻子索菲娅安德烈耶芙娜亲手织的。托尔斯泰还曾经是一名出色的军官,指挥一个连队“英勇地参加了塞纳斯托尔保卫战,并获得了四级安娜勋章”,以及“1853~1856战争纪念奖章”……

可当时已年近花甲的托尔斯泰,并没有对朋友的嘲讽还嘴,未吭一声地回到家里,回到家就忙起来了。他的“车间”紧挨着他的书房,当中一张大木台子上摆放着榔头、钳子、钢锯、锉刀等工具,墙上挂着围裙……他为回应朋友的调侃,亲手制作了一双漂亮而结实的牛皮靴,郑重地送给了大女婿苏霍京。苏霍京哪舍得将老岳丈这么珍贵的礼物穿在脚上,便将皮靴摆上了书架。当时《托尔斯泰文集》已经出版了12卷,他给这双皮靴贴上标签:“第十三卷。”此举在文化圈里传为佳话,托翁知道后哈哈大笑,并说:“那是我自己最喜欢的一卷。”

托翁乘兴又做了一双牛皮靴,送给了好友、诗人费特。费特灵机一动,当即付给托尔斯泰6卢布,并开了一张收据:“《战争与和平》的作者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伯爵,按鄙人订货,制成皮靴一双,厚底,矮跟,圆。今年1月8日他将此靴送来我家,为此收到鄙人付费6卢布。从翌日起鄙人即开始穿用,足以说明此靴手工之佳。空口无凭,立字为证。1885年1月15日。”后面还有费特的亲笔签名,加盖了印章。

手艺是精神的标记,行为体现了一个人的思想面貌。现代年轻人厌恶体力劳动,拒绝学习和掌握一门手艺,不管喜欢不喜欢读书,读得好和读不好书的人,都一窝蜂地往上大学一条道上挤,正应了俄罗斯的另一位大作家契诃夫的话:“大学培养各种人才,包括蠢才在内。”

而托尔斯泰,被誉为“全人类的骄傲”。他的全集出版了90卷,是“每一个作家必读的百科全书”、“文学艺术中的世界性学校”,其精神之丰富、深邃和博大,为世人所叹服。况且又是出身贵族,可以顺理成章地当个令现代人无比羡慕的“精神贵族”。

而最让托翁深恶痛绝的也正是这个。

列宁称“在这位伯爵以前的文学里,就没有一个真正的农民”。他比国家废除农奴制早4年就解放了自己庄园里的农奴,还一直想把属于自己的土地转赠给农民,让自己的作品自由地无报偿地任由想出版它们的人去出版,为此不惜跟家人一次次闹僵。到82岁时还离家出走,想去当个农民,过一种自食其力的生活,在普通的劳动者中间度过残年。他到临死都信奉:“劳动,只有在劳动中才包含着真正的幸福。”

有一次托翁路过码头,被一位贵妇人当做搬运工,叫过去扛箱子。他为贵妇人搬运完箱子还得到了5戈比的奖赏。这时码头上有人认出了托尔斯泰,许多人围过来向他问好,那位贵妇人无地自容,想讨回那让她含羞的5戈比,却被托尔斯泰拒绝了:“这是我的劳动所得,我很看重这个钱,不在乎有多少。”

伟大的精神导致伟大的劳动,强有力的劳作培养强有力的精神,正如钻石研磨钻石。本是伟大作家的托尔斯泰,却用自己的一生证实:体力劳动是高贵而有益的。轻视体力劳动和手艺,只说明精神贫弱,思想空虚。

托尔斯泰灯

最早这是一盏大号的煤油灯,吊挂在图拉州托尔斯泰故居的屋顶上。灯罩巨大,比灯罩更大的是下方一张直径近两米的圆桌,桌面上等距离地立着十几块隔板,隔板直接与灯罩连接,均匀地平分了灯光。

―这就是矗立在19世纪俄罗斯文学高峰上的巨人列夫托尔斯泰的发明。

孩子长到三四岁就要开始识字读书,怎样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并从阅读中发现快乐?当了父亲的托尔斯泰就构思这盏“连桌灯”,或者叫“桌连灯”。最初这张大桌子上只有3块隔板,宽宽敞敞地坐着他们夫妇和一个孩子。后来他的夫人陆续地为他生下了13个孩子,其中有两个夭折,到最后这张大桌子上均匀地分布了13块隔板。

每到晚上,全家人必须都坐到这同一盏灯下开始阅读,可以读《圣经》,读课文或其他自己喜欢的书,找不到书读的孩子就得读托尔斯泰的手稿。教育的意义不全在内容,而是教育的手段。这捎带着也是一种测试,看哪些孩子或哪个年龄段的孩子,喜欢或不喜欢他的手稿,他的哪部小说的手稿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或者相反。

这一习惯一直延续下来,煤油灯曾改成汽油灯,再后来有了电,灯就更亮了。即使托尔斯泰不在家的时候,孩子围着他们的母亲阅读,父母都不在的时候自己读,他们“常常是充满期待地等着晚上的全家共同阅读”。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盏灯,人不是由于决心才有毅力,应该是由于习惯而有毅力。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取决于他的阅读史。只有阅读能最有效地培养精神生活习惯,而好的习惯又培养性格,性格决定人生。教育孩子的目的就在于性格的培养。

这需要有“长性”。而托尔斯泰正好是个有“长性”的人,他从12岁开始写日记,直到82岁去世,没有一天中断过。他的后人因得益于他的教育,至今还兴旺发达地生活在俄罗斯和欧洲。

劳动的征文 篇三

大家好!此时站在这里,做班级管理经验交流,我内心既感到荣幸,又满是惭愧与紧张。作为一名年轻班主任,工作受到领导和同事的肯定,我感到欣慰,但在各位老师,班主任面前,谈所谓的经验,感觉有点惭愧。我深知暂时取得的这点儿成绩算不了什么,我会保持清醒的头脑。经验不谈了,下面仅就我平日的几点做法向领导和老师作一下汇报,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下面,我说一下我的一些小做法,可能对我们班级学习起到一些作用。

第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进入初二的第一天我就给我们班学生说了,初二是初中学习中最重要的一年,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全力以赴进入初二,记得校领导在课上巡视时。发现有学生个别学生抬头看,我便督促学生调整好状态,做到专心投入,达到一种沉浸在学习中的状态。

第二,正确的“安慰”“问题学生”。这个问题学生是加引号的,我们班有两个比较出名的学生,好多老师都告诉我,这两个学生不学习也能考的不错,聪明。在第一次月考中我的确震惊了,他俩的成绩是一塌糊涂啊,我觉得我不能再对他们放任不管,我在第一次月考后,一直督促他俩好好学,差不多每次上课,每个课间都教育他们两个,可是我在期中考试的时候发现他们不仅没有进步,而是是后退呀,都退到最后了,我想是不是我不能再吵他们了,需要换一种方法了知道他们不会。便课上、课下多关心他们两个,这一次终于有了成效,由于上两次退步的比较厉害,本次考试中分别进步26名和19名。

第三,让学生感受到对他们的爱,比如说来天气冷了,我会告诉学生添加衣物,多喝水,防止感冒。有同学生病了,我会时不时问其病情,以示关心。让他们感觉我是关心他们的,爱他们的。课间我会多去教室转转,发现情况及时解决,也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关心他们,让他们知道我是时刻关注他们的。

第四,重视各科的平衡发展。我知道木桶效应,一个木桶盛水的多少取决与最短的那根,在与各老师的交往中,我尊重他们的意见,多于老师协商,慎重处理学生与老师的关系,平时也多教育学生,让学生尊重老师的劳动,增进师生情谊。

最后我觉得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各位老师对我工作的帮助,一根筷子容易折断,一把筷子还可以承受重物。我们班的各学科教师也给了我工作上极大的支持和配合,各位老师发现我们班的问题都及时告诉我,有的时候还帮助我解决这些问题,我的成长离不开大家的帮助,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使班级成绩不断提高。这不是我的功劳,使我们全体任课教师的功劳,借此机会,我也衷心地向各位任课老师说声:谢谢。

班主任工作的确是一项平凡而繁琐的工作,我会在今后的实践中继续探索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使班级管理工作更上新台阶。以上是我班主任工作的几点小做法,有不妥之处,请老师们多提宝贵意见。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劳动散文 篇四

即使有和煦的阳光,清新的空气,如果没有土地,也不会有真正的人类;即使稻谷黄了,豆子熟了,如果没有劳动,也不会生出可口的美食。古语“地诚任,不患无财。”极为简短的七个字,却道出了土地的重要性!土地既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又是国家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如果人类通过劳动,充分开发并合理利用地上地下的一切资源,就会创造出无穷的财富。

不久前,去乡下办事,听到一位民间老人说:人类最大的悲哀是:我们忽视了劳动的重要性;忽视了土地对人类生存的伟大作用。今天,当我看到威廉。配第的“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名言时,我更为老人的智慧所信服,为他的言语而震动。

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早就告诉人类,要获得食物,必须用劳动去耕种土地!劳动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不可拒绝的责任和义务,尤其是当我们有了便利的交通,舒适的房屋,除了学习和科研以外,最重要的活动就是对土地的利用和改造,对食物链的开发,利用我们自己的劳动在土地上寻求生活物质,改善生活条件。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良田荒芜无人种,娇儿饥饿怨爹娘。有人悲怨地说到:如果我们不珍爱自己的土地,不热爱劳动,迟早都会遭受破坏自然环境的惩罚。因为,城市再好,都不可能为每个人留下小块自留地,让人们出门就可以采摘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城市再好,空气都没有农村新鲜。是啊,在城市,我看到了勤劳者没有土地的悲哀:他们去超市收集烂菜叶喂养鸡鸭,在没有围栏的楼顶种植蔬菜——还有无数的人加入到人力三轮车行列——也有胆大的,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

美德在劳动中产生,忧愁在劳动中消逝。人活着,追求幸福生活,就必须劳动,不管是体力的、还是脑力的,因为只有参加劳动,我们才可以获得物质财富,从而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条件。对于大多数农民而言,他们最好的劳动对象就是土地。如果食物链的开发有所突破,民众的劳动价值有所提高,我们的生活物质就不会存在那么多的危害。

金钱是有限的财富;而土地和劳动结合,就是最朴实的老农也可以创造出无穷的财富!热爱劳动,珍爱土地,合理利用土地,追求用劳动在土地上创造物质财富,永远是劳动人民的生存之道!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4篇《劳动心得体会》,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62 6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