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打赢防汛抗洪这场硬仗心得体会精选4篇

发布时间: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差异网为您精心整理了4篇《全力打赢防汛抗洪这场硬仗心得体会》,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防洪抗汛的心得体会 篇一

“三年磨剑,一朝试锋。”“走过2020年的春天,你对‘中国面孔’又有什么新的思考和感悟?”是天津卷的作文主题。随着考试结束的钟声敲响,2020年高考落下帷幕,一张张不同的面孔从考场中奔涌而来……应试场上,莘莘学子在答卷上以自己的心路历程描绘了心中的“中国面孔”。放下笔头,回归生活,抗争在抗疫路上的“仁者面孔”、奋战在抗洪路上的“勇者面孔”、跋涉在脱贫攻坚路上的“亲和面孔”,依旧风雨无阻……

鏖战“疫魔”,白衣天使以“仁者之面”完美逆行,与死神抢人,为生命守候。“为医者,须绝驰骛利名之心,专博施救援之志。”医者仁心,悬壶济世,救死扶伤是医者的天责。新冠肺炎疫情无声无形袭来,在最艰难的时候,白衣天使们站了出来,放弃了回家过年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前赴后继,将生死置之度外,全力投身到抗疫一线中去。他们来自不同的城市、来自不同的医院,甚至瞒着亲人,穿着厚重的防护服、二十四小时不停息地工作。充血的眼眸、脸颊上深深的口罩压痕、疲惫的身躯……他们是中国抗疫战役中最勇敢的“战士”,是中国抗疫场上“最美逆行者”。他们不计名利,不重个人得失,以仁爱为心,只为救死扶伤,他们是中国最美“仁者之面”。

抗击洪峰,忠诚卫士以“勇者之面”劈波斩浪,与时间赛跑,为人民守夜。勇者无惧,勇者长胜。 2020年是极为不平凡的一年,“屋漏偏逢连夜雨,船破又遇打头风。”疫情的硝烟刚刚消散,暴雨又突然袭来,在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暴雨从东向西,席卷了大半个中国。当汛期到来的时候,人民子弟兵第一时间接到命令,背上行军包,义无反顾地冲在了抗洪防汛的第一线。他们不辞辛劳,勇往直前,用肩膀扛起一袋袋泥沙,筑起守护人民生命的“防洪提”。他们无所畏惧,视死如归,一次次冲进洪水之中,将受困的群众背到安全之地,将人民的财产转移出来。紧急驰援、镇守缺口……甚至没人知道他们的名字,只知道,有了他们,就有了依靠,有了他们,就有了希望。他们是抗洪防汛战中的勇士,是防汛救灾道路上“最可爱的人”。他们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以勇敢为面,他们是中国最美“勇者之面”。

较量贫困,党员干部以“亲和之面”驻守一线,与贫困较量,为小康奔跑。为者常成,行者常至。2020年是我国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各级党员干部自愿请命到基层中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力助推脱贫,攻坚克难。他们身处基层,时刻将人民的幸福念在嘴边、放在心头、干在实处,将脱贫攻坚战打到底、战到底、干到底,拒绝返贫,拒绝贫困,一代又一代地接续奋斗,脱贫攻坚战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他们以实干为先,把贫困群众当亲人,想其所想、急之所急,他们就是中国最美“亲和之面”。

全力打赢防汛抗洪这场硬仗心得体会 篇二

“四周沙袋要垫高一些,中间再垫一层鹅卵石,等到流出来的水变成清水,就代表这个泡泉被堵住了。”7月18日一大早,天渐渐放晴,但是高涨的河水还是让人心高悬。在江西进贤县信西联圩六0圩上,三里乡雷家村党支部书记雷慈生带着几名年轻党员,来到一个刚刚处理好的泡泉地点,开起了“板凳工作会”,手把手地传授防汛经验。

说起“板凳”工作,此前曾看过一篇关于“板凳文化”的文章,说的是基层干部进村入户与群众打交道的“艺术”。坐在老百姓端来的小板凳上,与群众拉拉家常,距离自然就近了,办起事情来也就顺了。而在抗洪救灾中,江西进贤县信西联圩三里乡雷家村党支部书记雷慈生的“板凳工作会”,不是进村入户打交道,而是一种抗洪一线的指导与坚守,一种最接地气但又最具实效的工作方法。要开展好抗洪一线的“板凳工作”,还必须积累经验、敢于担责、具有恒心,才能凝聚起抗洪防汛的磅礴力量。

积累“经验”,才有“板凳工作”的资本。著名作家谈歌在微型小说《桥》中成功塑造了一位在洪灾中镇定自若,有序指挥群众撤离而自己和儿子牺牲的老支书形象。这篇源于真实事例的小说告诉我们,抗洪抢险光靠“勇敢”是不行的,更要靠指挥有方,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新闻中的老支书雷慈生的“板凳工作”,把党支部搬到圩上作实打实的“指挥”,靠的是他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党支部的作用就是正确指挥、凝聚力量,“领头羊”经验足了,就有了“板凳工作”的资本,指挥起来的镇定自若、事半功倍。

担起“责任”,才有“板凳工作”的定力。这里所说的“板凳工作”,并非就是只坐在板凳上指挥别人,更重要的是担起那份“责任”,时刻关注灾情的动态。面临鄱阳湖发生倒灌的严峻形势,雷慈生每隔2个小时就会带着防汛队员一起巡堤查险;晚上,如果碰到突发险情,他总是第一个带着队员往前冲,常常一熬就是一个通宵。这种坚守抗洪抢险第一线、尽职尽责的行为,才是“板凳工作”应有的内涵。能够担起这份“责任”,才能具有“板凳工作”的定力,将洪灾中的支部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具备“恒心”,才有“板凳工作”的坚持。“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今年汛情发生后,雷慈生第一时间把党支部搬到了圩堤上,在驻点成立了临时党支部。这“临时党支部”就是开展“板凳工作”的最佳载体,必须具有“洪水不退,我们不撤”的“恒心”,才能有不知疲倦的“坚守”。在这一过程中,支书雷慈生除了亲自指挥外,还经常组织召开简短的“板凳工作会”,向队员们传授各种应对险情的窍门,有时还把石块当“板凳”,大家就着石块,席地而坐听经验传授。通过这样的坚持,抗洪防汛才一路向好。

基层干部进村入户,应当多学“板凳文化”,才能更好地沟通交流;而抗洪防汛中的“板凳工作”,其实就是阵地上的“党支部”,不仅是领导更接地气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便于躬亲指导,随时把握动态,传授防汛经验,激发党员和群众的抗洪斗志。像老支书雷慈生这样的“板凳工作会”,开得及时而极具含金量,为抗洪防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这样的“板凳工作”,是适时解决问题的样板,在其他工作中也能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全力打赢防汛抗洪这场硬仗心得体会 篇三

近期,南方连降大雨,防汛抗洪形势严峻,多地汛情牵动人心,做好防汛救灾工作,刻不容缓。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做好洪涝地质灾害防御和应急抢险救援,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切实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各地应该进一步落实防汛抗洪责任,保障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守护住群众美好家园,筑牢抗洪防汛的“铜墙铁壁”。

保障人民群众“手有粮”。灾难无情人有情,要全力做好受灾群众安置工作,保障人民群众“手有粮”,第一时间让受灾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与温暖。派驻工作专组,深入灾区一线,做好受灾群众安置转移、抢险救援、物质调配等救助工作。要根据受灾情况,科学设置安置点,紧急调拨发放救灾资金和物资,切实解决好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证他们有房住、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了解群众生活所需,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统筹协调各救灾成员单位按照分工密切合作、协同应对,确保自然灾害救助工作落细落实,维护好灾区生产生活秩序的稳定。

保障人民群众“心不慌”。洪水侵袭,房屋被毁、财产受损、人员被困、家人失联等由洪灾带来的问题始终让受灾群众心“悬着”。要做好受灾群众救助后的心理安抚,保障人民群众“心不慌”。要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及时回应社会和人民关切,及时发布防汛预警信息,提高预报精准度,保障群众通信畅通、供电安全。对投亲靠友、临时安置的群众,要加强联系,做到有效沟通,做好受灾群众心理疏导和死亡失踪人员家属安抚。加强社会治安工作,确保灾区生产生活秩序的稳定。做好灾后重建政策宣传,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让受灾群众放心、安心,坚定群众战胜困难的信心、鼓励群众重建家园。

保障人民群众“病能医”。严峻汛情又遇新冠疫情影响,防汛减灾难度更大、压力更重。全力保障灾区群众有病能及时就医,保障医疗救治卫生安全,要切实加强临时安置点的服务和管理,调集优质医疗资源,保障急救、抢救绿色安全通道,全力做好受伤人员救治和老人、儿童等重点人群健康保障,最大限度确保因灾受伤人员能及时得到医疗救治,切实维护受灾群众医疗保障权益。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及时组织开展卫生消杀和防疫工作,确保灾后卫生防疫到位,防止出现疫情风险。保障受灾群众安全卫生的生活环境,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确保受灾群众的身心安全。

保障汛情预警“有防范”。当前防汛进入关键期,各地各部门应以更强的责任感,绷紧弦、全力冲,严阵以待,全力做好防汛抗洪和抢险救援各项工作。要瞄准防汛风险点,下足救灾“绣花功”。各地区要根据江河湖库地理环境、水文监测和降水情况,精准施策,做好防御预案,克服侥幸心理,增加实地演练,做到心中有数。特别要在防汛准备、监测预报、水工程调度等方面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重点堤段应加强巡查防守,预报预警应及时发布。压实防汛责任人制度,确保预警到位,转移不落一人,确保险情抢早、抢小。细化工作、做足准备,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党和政府秉持对人民群众的高度负责的态度,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力做好“四保障”筑牢防汛救灾的“铜墙铁壁”,一定能维护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守护好群众的美好家园。

防洪抗汛的心得体会 篇四

近期,长江、淮河等流域,洞庭湖、鄱阳湖、太湖等湖泊处于超警戒水位,重庆、江西、安徽、湖北、湖南、江苏、浙江等地发生严重洪涝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防汛形势十分严峻。面对严峻的汛情灾情,基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火速行动,不畏艰难、不惧艰险,冲锋在前,吃苦在前,奋战在抢险救灾最前线,留下了许多动人瞬间。

干部带头“干”。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这是一种指向,更是一种示范引领。防汛救灾面前基层干部的言行至关重要,力系千斤。基层干部只有带头干,带着干,才能战胜来势汹汹的洪灾、倾泻而下的泥土岩石、电闪雷鸣的倾盆大雨;基层干部只有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冲锋在前,群众生命才有保障、财产才会安全;基层干部只有把矫健的身影、高大的身躯、厚实的身体浇筑成防汛救灾的铜墙铁壁,群众才放得下心、睡得踏实;基层干部只有在防洪抢险工作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才能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聚集救灾力量,带领群众打赢防汛防洪人民战争。

党员带着“干”。党员是基层组织的最小细胞,与群众朝夕相处、休戚与共。党员的率带、模范作用在防汛救灾一线可谓一针见血、一目了然。一线党员带着群众干,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是防汛救灾的'重要力量,不可忽视。党员在防汛救灾前沿的一举一动就是一面镜子、一面旗帜,一线党员带着群众冲在一线、顶在一线、守在一线、奋战在一线,做到闻令而动、向险而行,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发扬“互联互通、坚韧似竹、齐心协力”精神,筑牢生命防灾墙,织牢了思想境界库,就没有翻不过的山、迈不过的坎、解决不了的防汛救灾事,就能给百姓一个安宁祥和的生活空间。

群众主动“干”。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战胜艰难困苦的中坚力量。防汛救灾面前只有团结群众、依靠群众、紧跟群众,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挖掘群众聪明才智,用群众智慧的脑、勤劳的手、稳健的脚,深入防汛一线、“身入”救灾前沿,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细化工作、集中力量、科学布局、合理分配,强化风险意识、提升底线思维,充分相信群众、支持群众、带领群众,发挥群众对环境熟悉的优势,针对灾情科学施策,精心部署,才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筑牢生命堤坝、守护美好家园是基层党员干部的责任与担当。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救援人员生命安全,基层党员干部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4篇《全力打赢防汛抗洪这场硬仗心得体会》,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362 63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