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心得范文精选8篇

发布时间:

茶的韵味,是由心的味道决定的,所以佛家常讲“茶禅一味”。禅意太深,但弄茶时,专注于安处自在的深处,常常带我走入青灯古寺的宁静。差异网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8篇《品茶心得范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品茶心得 篇一

文/林清玄

清朝的梁章钜非常喜欢喝茶,常和别人在一起切磋茶艺,他最喜欢到武夷山的天游观,因为观中有一位静参道士,是善品茶又好品茶的人。

梁章钜每回和道士喝茶,都会把他品茶的心得记录下来,后来收在他的著作《帝田琐记》里。

像静参道士把茶名和茶品分成四等。

茶名的四等分别是“花香、小种、名种、奇种”四等,其中以奇种的品最高,喝起来有梅花或木瓜的清香,但这种清香不是人工加制的,而是种在梅花近旁的茶树,久而久之就熏习了梅花的清香,木瓜亦然。

由于奇种茶的数量很少,每株茶树的味道不同,静参说:“三十六峰中,不过数峰有之。各寺观所藏,每种不能满一斤,用极小锡瓶贮之,装在各种大瓶中,遇贵客名流到山,始出少许,郑重瀹之。”

我们可以想象那种贵客名流到寺观的情景,法师、道士郑重泡茶,茶只有一点点,先装在锡瓶,再装在大瓶,想想都要醉茶了。古人把好的茶称为“绿色黄金”,茶岂止是黄金,黄金有价,吸取天地精华的茶是无价之宝呀!

静参道士把茶的品等分为香、清、甘、活四等:

“茶品之四等,一曰香,等而上之则曰清,香而不清,犹凡品也;再等而上,则曰甘,香而不甘,则苦茗也;再等而上之,则曰活,甘而不活,亦不过好茶而已。活之一字,须从舌本辨之。微乎!微乎!然亦必瀹以山中之水,方能悟此消息。”

这段话现在看起来,仍然是品茶很好的标准,茶的最高境界是“活”,“活”这个字正好是“水在舌头上”或“舌头上有水”,是无法以语言文字来说明的,只能用舌头来悟得好茶的消息。

也可以说,好舌头比好茶更重要,好的情趣与修养是品茶不可缺少的。明朝的屠隆在《考余事》里说:“使佳茗而饮非其人,犹汲泉以灌蒿莱,罪莫大焉;有其人而未识其趣,一吸而尽,不暇辨味,俗莫甚焉。”

如果用好茶来招待不会喝茶的人,就像汲取甘泉灌溉无用的树木,罪过是很大的。有一些不识茶趣的人,一口就喝光你的好茶,根本不会分辨茶味,这世间再也没有比这更俗气的了!

“活”这个字用得真好,这也是好茶与好禅相通的地方。

唐朝有一位投子大同禅师,道风很盛,一位章和尚投在他门下修行。

有一天,章和尚做完寺里的劳动回来,投子禅师倒一杯茶给他,并说:“森罗万象皆在此。”

章和尚接过茶,即将茶水泼洒于地,反问投子禅师说:

“现在,森罗万象又在何处?”

投子禅师说:“可惜一杯好茶!”然后就缄默了。

读这个公案令人扼腕,真的是“清净之水,游鱼自迷”,可惜一杯好茶被无知地泼在地上了。

禅宗祖师常告诫学人“参活句,莫参死句”,“死中得活”,“觅一条活路”,都是在说禅是活活泼泼,明明白白的,一旦成为形式主义,成为意识形态,成为僵化的认知,那就变成死禅。

什么是活?只有水在舌头上,才能悟此消息。

踢毽子 永不过时的健身术

文/于 鸣

品茶心得 篇二

【关键词】中国茶文化;中日茶道精神;茶文化差异;两国关系

在日语中,“道”作为“汉语造语成分”用法很是广泛,除表示道路(国道、轨道、铁道、隧道……)、准则、道理(王道、佛道、邪道、正道、常道……)等外,更多地是表示专门的技艺、学问。如日本茶道、剑道、柔道、书道、花道、艺道、香道、歌道、武道等,都是作为日本人的一种素养而专门学习的技艺。在我们中国,一般说来人们是不会轻易称"道"的,因为对于中国人来说,“道”是一种政治主张或思想体系,带有崇高性。而日常可以称之为"道"的,恐怕只有茶道了。喝茶,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日常行为,但是它已经形成了中国人自己的一种文化,一种意境。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中国茶业的发展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茶道兴于唐代,盛于宋、明。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汉以前的巴蜀,当时的巴蜀,以茶作为一种贡品,在茶业史上已有突出的地位。两晋三国时期,巴蜀增强了与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长江中游地区茶业开始发展壮大,随后波及到了长江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到了唐朝,茶业传播到了长江中下游地区,而且当时的制茶技术也发展到了一个高水平,使得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当时的茶叶成产技术中心,带动了全国各茶区的生产和发展,而“茶道”一词也在当时产生。

中日文化交流始于7千年前,但中日茶文化的交流是随着遣唐使的出现才开始的。日本开始学习引入中国古老文化,奈良时期,中国朝廷赐茶给日本,日本从此开始接触到茶。公元805、806年,日本日本最澄、海空禅师来中国留学,回国时带回了茶籽,开始建立茶园,开始了日本的茶业的发展。但是中国的茶叶开始传入日本时,只作为“药”来饮用。但中途由于宇多天皇下令终止与中国的交流后,中日茶文化的交流也因此中断,直到宋代的荣西禅师又从我国传入茶籽种植。十六世纪末,千利休继承、汲取了历代茶道精神,创立了日本茶道。

中国茶道融入了儒家,道家和佛教思想,三者相互结合,体现了“礼义仁德” 等道德观念。自古以来,各寺庙历代都有种植自己的茶园,来满足僧人对茶的需求。因为僧人们都把茶作为修身养性时的伴侣。高僧们竞相以茶为题,吟诗作对,把佛教中的哲学思想和理念运用在茶上,深化了茶道的思想内涵,丰富了茶文化的内容,给茶文化更增添了一种神韵。而日本茶道则主要讲究中国的“茶禅一味”的思想,吸收了部分中国茶文化的思想,表现了中国的传统思想与美德。它告诫人们要修身养性,平等待人,和平共处。

中国茶道,很大程度上是在树立茶德的基础上创立的。茶道讲求的是精神内涵。中国茶文化继承了儒、佛、道的精神理念,把饮茶等茶事活动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茶的品饮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品味人生,达到精神和人格上的洗礼,这就是饮茶的最高境界――茶道。

台湾中华茶艺协会表示,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讲究的是“清、敬、怡、真”。“清”指“清洁、清廉、清静、清寂”。不仅要讲究事物外表的清,更重要的是讲究内心的宁静、明廉、知耻。中国茶文化最初由饮茶上升为精神活动,与道、教的追求静清无为有着渊源关系。 “敬”是万物之根本,是指对人尊敬,宽以待人严于律己。要诚恳待人不能带有轻视虚伪之意,谨慎行事。“怡”则带有愉悦之感,是指茶道中人的一种身心的享受。消除人与人之间的纷争,培养自身的宽阔胸襟,远大目光。“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要以科学的方法求取饮茶的真谛,求得一切事物的至诚。总而言之,就是感悟人生的真谛,用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待人,尊重别人,更要尊重自己。

日本茶道的茶道虽然起源于中国,但远不及中国的历史悠久,但是发展至今,它也拥有了自己独特的名族色彩。日本人把茶道视为日本文化的结晶,也是日本文化的代表。它将日常生活与宗教、哲学、伦理、美学融为一体,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文化艺术活动。日本的茶道不是个人的茶,而是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陶冶人们的情操,培养人们的道德观和审美观。通过茶道使人们摆脱现实社会的制约,从内心得到共鸣。

日本的茶道要求严格,步骤繁琐,而且,根据来宾身份,地位的不同或是季节的不同,室内装饰摆设也要有所改变。同时,主持人的动作要规范流畅到位,并且与音乐相融合,伴有节奏感,这样才能表示对来宾的尊重。体现了“和、敬”的精神。而日本某些有地位的家庭有专为品茶或举行茶会而建的茶室。大小以“榻榻米”四叠半为标准,面积大于四叠半的称做“广间”,面积小于四叠半则称作“小间”。一般在茶室旁有一个“水屋”,用来准备和清洗茶具。茶具要保持清洁,同时品茶之人的心情也要清净。泡茶时,茶室要求气氛怡静,茶人表情庄重。体现了“清、寂”的精神。总之,“和、敬、清、寂”就是希望我们在品茶之时扫除心中杂念,去享受茶室的宁静,好好地去喝一杯茶。

日本茶道中,客人入座后,茶师就按规定点炭火、煮开水、冲茶或沏“抹茶”。泡茶过程中,有时会使用一种圆形竹刷的茶具,搅和茶叶末起泡方可饮茶。客人在品茶时,要将茶碗放在胸前顺时针转两次,每次约30度,然后开始品茶,每次一小口,不能一次喝完。品茶完了,右手指在品茶处稍稍擦拭,再逆时针转两次以还原。日本茶道在服装方面,也很有讲究。必须穿黑色的带有白色纹饰的和服。

日本茶道讲究之典雅,礼仪,使用茶具之精,恐怕与茶道元祖中国相比也有过之而无不及。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很难想象日本的茶道的严谨,复杂。它已经超出了品茶的范围,可以说是精神上的享受。

然而,中日茶道也存在着相同之处,那就是茶道都体现着生命的生生不息,体现着生存的喜悦之意。因此,在茶室可以安放一些小生物,譬如:插花或养鱼,养鸟之类的。但不宜多放,以免破坏了茶室原有的纯朴之味。品茶时可以相约几个茶友,边品茶,边体味这些小生物的美好。但这些小生命即将凋谢之即,大家也可以相互交流,感悟生命的凄凉与衰败。通过友人之间互通心得,进一步培养对生命的无畏。

同样是品味生命的枯竭,日本茶道重在欣赏其死亡,而中国茶道则重在使我们更加珍惜生命,欣赏生命。这就是中华文化高于日本文化之处,更是中国茶道胜于日本茶道之处。

中国的茶文化可谓在各个阶层都很普及。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茶文化甚至深入到了市民阶层,茶成为友人之间交流的媒介,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而日本的茶文化尚未到达全民化程度。但是日本的茶道却具有典型性,具有相当程度的民族特色,相比中国茶道,由于太过普及,无仪式性,所以一说到茶道,往往首先会想到日本。

中日茶文化的交流经历了一千多年,也可谓历史悠久。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社会的发展主流,中日两国在多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中,关系由紧张慢慢发展到和平友好往来,中国的茶文化在其中也有着一定的带动作用。中国的茶文化现在正一步步走向世界,走入各国文化中。中国茶文化一定程度上缓解中日两国紧张的局势,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友谊。

喝茶能缓解心情,舒缓压力。独自倚在窗边,静静地品上一杯茶,回忆过去的时光,构思美好的未来,甚是惬意,让人陶醉。“萦萦茶香,伴我一世;悠悠岁月,与茶共度。与细品慢啜中体会茶之神韵,追求人生的泰

然!”

【参考文献】

[1]漫谈儒家思想与中国茶道精神--《茶叶通讯》2004年03期

[2]中华茶艺的基本精神--《农业考古》1993年02期

[3]罗国中《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道》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7年第1期

[4]姜天喜 邓秀梅 吴铁 《日本茶道文化精神》

品茶心得 篇三

鲁迅指的会喝好茶,就是品茶。

品茶,是一种闲静的态度,是一种淡雅的心境。

泡上一壶清淡的或浓郁的无论是廉价的或是昂贵的,只要是适合自己口味的茶,亲自煎煮,目睹水沸如珠,用整个身心慢慢地享受整个煮茶时的过程,然后静静的尝,细细的品,同时可看上一本修身养性的好书,享受一种精神上的高雅与心灵上的宁静,是何等的遐逸。

品茶,能品出泡茶者的心绪和个性。急进躁进者,茶淡而无味;迟疑不定者,茶浓而苦涩;唯有从容而平静的人,才能让茶叶完全舒张,进而泡得一壶好茶。

品茶,一人忧,二人盛,三四趣。而他们三人,共同来赴一场宁静淡泊的茶香之约。

人物

上海春艺茶庄茶师:范鹏鹏

大众派

上海春艺茶庄茶师--范鹏鹏(除了经营茶庄,广泛开设茶艺讲堂。试图让大众都能体会茶的独特养生效果,以无私普及茶知识茶文化为己任。)

入了茶迷,就再也不想出来。与大多数女孩子一样,范鹏鹏的茶路也是从花茶开始的。茶香是茶的一大要素,闻茶也是品茶的一个步骤。而范鹏鹏,从旅游行业开始做起,一路走来,接触到了茶,从花茶到绿茶,再到如今的普洱,对范鹏鹏来说,都是如数家珍。如今她已是春艺茶庄的合伙人,是茶文化的宣传者。她会在自己的茶庄里,每周举办不同的讲座,来讲授茶文化,品茶的方法心得,也会各地的茶市场看茶品茶。慢慢地,人们开始叫她作,茶师傅。面对这个称谓,她满心欢喜,这样收到尊敬,也是因茶带来的乐趣。

禅茶一味。这其中的精要,都是要我们品茶人自己去细细品味的。一叶茶香,会让性格急躁的范鹏鹏,脾气平缓下来,久而久之,竟也能影响到人的习性。

通过学习茶,她面对世界,面对自己都完全沉静下来,用一种淡雅真诚的态度处世。

范鹏鹏用自己的方式,独创一种茶酒,这就是观音醇。将38度白酒一斤铁观音15克加入冰糖适量,混合摇动数下后封存,十天后起封饮用。铁观音与浓香型的白酒混合酿出的香,被称为,香盖法云起,花灯会火明式的天香“暖香惹梦鸳鸯锦”浓郁而让人迷醉。也许这烈这醇,也让范鹏鹏品到了一个全新的自己呢?

当范鹏鹏遇到了茶,她就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叠名两个茶字,话为,茶茶。

贵族派

上海故园茶楼主人:郭甲信

上海故园茶楼主人--郭甲信(郭子仪53代孙,晋商的古董收集布置了故园茶楼。爱茶如命。信奉茶乃贵族生活精神所在。所以茶楼走高端路线,一盏茶动辄几百上千。)

几十年磨一剑。文化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晋商的古董留下所有的历史印记,都在茶楼里,成为一个个点衬,化作淡淡茶香。

因为茶已经上升到一种精神,是享受生活的方式。郭先生言,品茶,至少需要连续的五小时时间。否则,只能算尝茶,那和喝水没甚区别。

在古代,茶道是以修行道为宗旨的饮茶艺术,是饮茶之道和饮茶修道的统一。品茶一定要与“道”结合方为品。茶道包括茶艺、茶礼、茶境、修道四大要素。所谓茶艺是指备器、选水、取火、候汤、习茶的一套技艺;所谓茶礼,是指茶事活动中的礼仪、法则;所谓茶境,是指茶事活动的场所、环境、所谓修道,是指通过茶事活动来怡情修性、悟道体道。一般来说,茶道中所修之道为综合各家之道。修道的理想追求概括起来就是养生、怡情、修性、证道。

郭先生强调带有意义的茶道。源于佛教的禅宗茶艺之境界不仅仅是表面的枯石凝万象,而是隐藏在内部的石中蕴生机。因此,禅宗茶的理想是把宗教哲学观念,融入日常生活微小事物之中,宣扬茶道思想。道家隐士的茶道主张空虚之美、空灵之美。至于道家茶艺的意境则在大自然中,品泉煮茶,既寄情山水,又冥合万化。隐士茶在于超越现实,回归自然,深得幽雅之妙 ,因此也称之为茶艺。

到了现代,茶的保健功能被更多人的所广泛认识开来,现代医学认为人衰老的主要原因在于自由基的不断繁殖。而茶中所含有的茶碱可有效控制自由基的繁殖。

中国作为茶的发源地,茶种上千,形式万象。郭甲信独爱普洱。生长于云南的普洱茶,由于日照时间长,含茶多酚多。被称为茶中古董。并可用蒜、醋来解茶中铅。推崇顶级普洱,收藏物依年限长久而弥足珍贵。

古代道家精髓,老子所言,道可道,非常道。因此,好的东西,必须要靠自己来领悟。郭甲信就是这样形容茶道。

所以,喝茶、品茶更是只有亲尝的人才能感受到,并且越投入,越有收获,此中真意,无法言达。

闲达派

高级白领-“非专业”品茶人:杨海波

高级白领,“非专业”品茶人--杨海波(迷茶一族,不需要专业的约束,只要有感兴趣的茶种,就投入去研究了解。感触贴近生活。)

人生八十年,前四十年奋斗,后四十年品茶。

生活的品质,正是在细节中被不断地改善的。杨海波就是这样,慢慢发现了品茶的特别之处。作为一名高级白领,他与许多人一样,对生活有着自己独特的完美主义标准。他有个做岩茶生意的朋友,在朋友的感染下,他从喝纯净水开始,喝起了绿茶。看茶叶在热水中翻飞漂浮,渐渐长大,由一丝小叶,悠悠然变成阔叶,就像生活的节奏,从缓慢到充实,最后全然地放松平静。看着玻璃杯中,渐渐膨胀的茶叶,体会茶味的鲜爽、醇厚,把茶汤含在口中,像含着一朵鲜花一样慢慢咀嚼,细细品味,吞下去时感受茶汤过喉的爽滑。茶这样的香、清、甘、活,果真妙不可言。

不过多久,杨海波便爱上了茶,他会去专业的茶叶网站搜集更多的信息,也会在自己喜爱的定点茶庄喝茶。他平时不喜欢泡吧,也不爱上网,不乐于在外娱乐。但喝茶,却可以喝上一下午。

杨海波说,品茶需要先40年时间来累积,来作真正的准备,不管是物质上的累积,还是精神上的累积。然后再用40年的时间,去真正地,玩味茶叶的特质,泡茶的方法,品茶的乐趣。

就如这一个盛夏的午后,在仿古的楼宇间,同窗外阵阵和风相视。几味清茶入口,耳畔幽幽古乐飘散,与茶友品论茶事人情,仿似就能在此刻,念半尺轻空,随四处流溢的茶香,品读这两分舒适,三分随意,五分清闲……

也许正是因为这样悠远的情怀,茶文化才会无声地流传到今天。

品茶,试一试,谁又能阻挡它的魅力?

第二部分 优雅迷你茶经

季节茶类

1、春茶: 是指当年3月下旬到5月中旬之前采制的茶叶。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份,再加上茶树经过了半年冬季的修养生息,使得春季茶芽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特别是氨基酸。不但使春茶滋味鲜活且香气宜人富有保健作用。

2、夏茶: 是指5月初至7月初采制的茶叶夏季天气炎热,茶树新的梢芽叶生长迅速,使得能溶解茶汤的水浸出物含量相对减少,特别是氨基酸等的减少使得茶汤滋味、香气多不如春茶强烈,由于带苦涩味的花青素、咖啡因、茶多酚含量比春茶多,不但使紫色芽叶增加色泽不一,而且滋味较为苦涩。

3、秋季茶: 就是8月中旬以后采制的茶叶。秋季气候条件介于春夏之间,茶树经春夏二季生长、新梢芽内含物质相对,减少叶片大小不一,叶底发脆,叶色发黄,滋味和香气显得比较平和。

4、冬茶: 大约在10月下旬开始采制。冬茶是在秋茶采完后,气候逐渐转冷后生长的。因冬茶新梢芽生长缓慢,内含物质逐渐增加,所以滋味醇厚,香气浓烈。 除以上按茶色,四季划分外还可以其生长环境来分 一、平地茶: 茶芽叶较小,叶底坚薄,叶张平展,叶色黄绿欠光润。加工后的茶叶条索较细瘦,骨身轻,香气低,滋味淡。

茶的冲泡

一般需要备具、备茶、备水,经沸水冲泡饮用。

绿茶的冲泡

细嫩绿茶的冲泡,要求茶具洁净,通常用透明度好的玻璃杯(壶)、瓷杯或茶碗冲泡。杯、碗内瓷质洁白,便于衬托碧绿的茶汤和茶叶。水选用洁净的优质矿泉水,或经净化处理的自来水。水的酸碱度为中性或微酸性,煮水初沸即可。沏茶的水温在80℃左右为宜。茶与水的比例通常为1克茶叶用水50毫升~60毫升为宜,这样冲泡出来的茶汤口感鲜醇。冲泡的手法要求手持水壶往茶杯中注水,采用“凤凰三点头”的手势。冲泡时常先注入少量热水,使茶叶浸润,后再注水至离杯沿1厘米处即可。

红茶的冲泡

清饮法,将茶叶放人茶壶中,加沸水冲泡,后注入茶杯中细品,可冲泡2次左右。

调饮法,是将茶叶放入茶壶,加沸水冲泡后,倒出茶汤在茶杯中再加奶或糖、柠檬汁、蜂蜜、香摈酒等。调饮法用的红茶,多用红碎茶制的袋泡茶。品饮红茶,以咖啡茶具较为适宜。

近年流行的台式泡沫红茶,其制法是红茶经冲泡后将茶汤倒人调酒器中,加上蜂蜜等配料,摇动几十下,再倒入透明玻璃杯中品饮,茶汤会在透明杯中形成分明的层次。

乌龙茶的冲泡

茶叶的用量以装满紫砂壶容积的1/2为宜,约重10克。用水的水温为100度。可泡饮5次~6次。泡的时间由短到长,第一次冲泡约2分钟,以后每次相对延长。冲泡乌龙茶的茶具为“烹茶四宝”。潮汕烘炉是烧开水用的炭火炉;玉书为烧开水的扁形薄瓷壶,约能容水2O克 ;孟臣罐为紫砂壶;若深瓯是微型精制的白色小瓷杯。冲泡前先将茶具淋洗一遍。壶中置茶以后,沸水沿壶内壁缓缓冲入,在水漫过茶叶时,便立即将水倒出。洗茶后第二次冲入沸水,水量以溢出壶盖沿为宜,盖上壶盖。冲水的方法应由高到低,且在整个泡饮过程中需经常用沸水淋洗壶身。斟茶时是用拇、食、中指夹着壶的把手,并需低行。茶汤按顺序注入茶杯内,以每杯容积的1/2为宜,逐渐加至八成满。

花茶的冲泡

选用透明的玻璃杯冲泡。茶水用量之比为即1克茶叶用水50毫升。宜用85℃左右的沸水冲泡,时间3分钟~5分钟。冲泡次数2次左右。泡好后,先揭盖闻香,再尝其味。中、低档花茶,主要是闻香尝味,水温要求100℃,冲泡5分钟后即可斟饮。

紧压茶的冲泡

紧压茶冲泡至今仍沿用古老的传统方法。我国生产的紧压茶大多为砖茶,饮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先要将紧压茶打碎;二是不宜冲泡,要用烹煮方法才能使茶汁浸出;三是烹煮时,大多加上佐料,采用调饮方式饮茶。

TIPS

上海故园茶馆位于上海复兴中路汾阳路口,一处宁静的桃源乐土。台湾著名普洱茶研究专家邓世海称它为“中国第一茶楼”。

上海故园茶馆由郭子仪53代孙郭甲信以郭家先辈记忆口传为图重建,意在纳晋商文化会五湖四海之友。

品茶心得 篇四

古人喝茶有着很多的经验和心得,所谓“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喝茶数载,才略知妙处。平日里若得闲空,邀上三五好友,共赴茶宴,品茶论道,解惑叙谊,谈古说今,雅俗共赏,好个不亦乐乎。茶是饮中君子,清心提神,人是俗间雅士,言趣广闻,茶宴散去,慢慢回味,茶香妙语,荡然于胸。

喝茶场地很重要,营业性的茶楼固然讲究,我的朋友层中多是平民白领,由于计时计费反倒失去闲适与安然。有一次出差去外地,朋友请我去茶馆喝茶,我的脑子中充满了钟摆嘀嗒的计时声,以至于慌张地倾覆了茶碗,哪里顾得了茶中滋味?这样的营业场所,只去过那唯一的一次,从此与之绝缘。

朋友圈中多有爱茶之人,自然盛行尚茶之风,喝茶聊天,言情益智,少不了摆下茶宴。既然是茶宴,那首先是茶多,自己独处时我只泡普洱,茶宴上铁观音、龙井、大红袍、金骏梅、坦洋工夫、冻顶乌龙、凤凰单从、太平猴魁等等各色各味的茶几乎都喝过;其次是人不能太少,三五人适宜,人少了过于冷清,也浪费茶叶,人太多了又嫌吵闹,反而失去了喝茶的雅致;再者是喝茶人的品位,志同道合者坐片刻不分你我,话不投机的吃两盏各奔东西,留下来常常聚会的多是爱好文学的慕诗客、参禅唱咒的爱僧人、挥毫泼墨的书画家。

我参与的小城里的茶宴只有三个去处:清荷园,易香然,清心茶屋。

清荷园和易香然都是张松居士的茶店,虽然是收费的茶座,对我们这些朋友始终是敞开了免费的大门。但凡进了好茶,亦或是数日没有造访,他的电话就会打来,招呼大家同去,而那些上好的各色茶种,定会备好摆上了茶宴,若要得闲,他也必会亲自奉陪,烧水、洗茶、冲泡、分杯、品尝、闻香、回味,各个环节有条不紊,在气定神闲中娓娓道出很多人生哲理。若要有缘,还能有幸得到他这位易学大师解疑去惑指点迷津,免费听一堂大学客座教授的易经课,不得不说是意外收获了。很多时候我常常想,俗人之中唯有布施是最难突破的,张松居士一定是菩萨的化身或者是受了点化,用茶及茶文化把禅与茶水乳交融,耳濡目染中暗度我等俗人凡胎,在渐行渐进中领会禅意。而品茶是参禅的前奏,是通向彼岸的舟楫。在一路茶香中渐悟是品茗的目的,触摸到般若花是必然的因果。

曹俊英是小城享有赞誉的教师和作家,也是联系小城文人雅士的纽带。她家客厅摆放了古木茶台,被喻为“清心茶屋”,字画、书香、茗茶是室内三宝,几乎没有人在她的茶室吸烟,尽管从没立什么规矩,大家很珍惜这一洁净的灵魂栖息地。很多人在她的“清心茶屋”得到心灵的滋养和人格的升华,有一种无形的力量使人萌生善念。她犹如明月一样宁静和温润,又似泉水般清纯和灵动,对人至善至诚至真。清心茶屋永远对爱茶的人敞开,只要有崇尚善美的真诚,你就能成为小屋的客人。教书育人,茶文会友,相夫教子,看似一个女人的平凡生活,却在平淡之中活出了一个极品女人的滋味。曹老师的茶宴和茶点往往很丰盛,烧水点茶时于无声处用净、清、和、怡的茶道根本浸润着喝茶人,把茶文化与儒释道融为一体,传递着本分事平常心的生活理念。在清心茶屋喝茶如沐甘霖,能够放下世俗的烦恼,坐忘功利之心,再拘谨的人也会陡增旷达与洒脱。

品茶心得 篇五

“要懂茶之韵,先得有品茗之情怀。”显利制衣厂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王振雄先生如是说。未曾入室,先闻其香,站在他居室的门首,一股淡淡的茶香扑鼻而来,不绝如缕;入其内,王振雄先生的热情,与茶香融为一体,让人如入茶肆。在王振雄先生的办公室里,各种茶叶,应有尽有;各式茶具,列坐其次,犹如一座茶文化的博物馆。

品味茶香畅言茶道

“我很早就喜欢品茶,饭后一杯淡茶,真是莫大的享受。”王振雄是一位真正爱茶之人,不但日常饮食起居茶不离口,更能在饮茶中感悟人生。“我喜欢收藏茶具,家里摆设的这些茶具,在喝茶时也许很多时候用不上,但是我每次欣赏它们,总有所心得。”

在人际交往中,王振雄先生也是以茶为渠道,结识了一批茶中的同道者。他说:“我们经常在一起品茶论道,有好的茶叶,大家都会相互赠送。”更让人羡慕的是,他还有一个与自己志同道合的妻子,而太太也是茶中益友。“她前些天还去过韩国,众所周知,如今茶道最盛行的地方就数中、日、韩三国了。这次旅游,她很有感触,还让她的学生钻研茶艺。我们都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具有深厚底蕴的中华茶文化,能够薪火相传,辐射世界。”

谈及品茶中的人生哲理,王振雄先生说:“饮茶有很多好处,但并不是饮越多就越好。古语说物极必反,饮茶也是如此,要适中,恰到好处,适可而止。”他还进一步介绍,讲述了目前茶的种类,以及分布情况。“茶分六大类:绿茶、红茶、黑茶、乌龙茶、黄茶和白茶。西湖龙井、碧螺春、信阳毛尖、竹叶青都是绿茶;普洱茶是黑茶;乌龙茶则是青茶,分为四类: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凤凰单丛、冻顶乌龙茶,而我们喝的主要是绿茶,红茶国外较多盛行。绿茶是不经发酵的,红茶是全发酵的,乌龙茶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是半发酵的。普洱茶是最贵的,慢慢泡,慢慢发酵,越泡时间长就越清香、茶色鲜亮。”

对于各种茶叶以及品种,王振雄先生如数家珍,而他却谦虚地表示:“我谈不上深研,只是自己喝,品出点味道来。所谓实践出真知,什么事情尝试多了,自己也就懂了个一二。”对于茶艺,他介绍说:“第一道工序,铁观音要泡洗,但是绿茶不用泡洗。绿茶泡三道就没味,但是铁观音可泡六七道。而且茶具更要讲究。其后,是观色闻香。要静看茶色、慢闻茶香。安溪的铁观音名气大,应该说台湾的乌龙茶就是从安溪移植去的。不过,台湾的茶,工艺精细,注重飘香,味道较淡,我自己觉得就是只有香没有味。”

拚搏立业商海精彩

王振雄先生就是这样一位爱茶、懂茶、惜茶的风雅之士,有着如此茶情怀的他,人生是不是也如茶一样,有着淡淡幽香引着淡淡的味道呢?

祖籍福建泉州的王振雄先生,11岁时随父亲来香港求学。1981年,创办了显利制衣厂,主要生产内衣。事业发展后,他开始向内地投资,投资有江西大余隆兴制衣有限公司和盈昌制衣有限公司。并在东莞设有办事处。据他介绍,公司的产品主要出口到西欧国家,诸如英国、意大利等,在国际市场上有着良好的口碑。同时,王振雄先生还积极与国际大品牌合作,并与国际市场接轨。

现如今,王振雄先生所有的工厂员工约有两千余人,在管理公司和任用人才上,他有着一套自己的理念。在内地的工厂管理,王振雄先生积极搜罗人才,聘请职业经理人来统筹兼顾。“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一位优秀的管理人才,确实能激活整个企业的原动力。由于受当前经济形势恶化的影响,工厂员工流失很大,企业生存环境困难,但是我们要适应这种经济环境,顺应国家经济改革的大潮流,循序渐进的变化发展,我相信企业一定能发展得很好。”

分析当前的市场形势,王振雄先生如品茗一般,娓娓道来,“以前做儿童产业的生意会很好,利润高,但是这一两年经济形势变化了,利润降低,虽然厂家变少了,竞争却变大了,买家要求高,但是价格又被降低,利润自然也就少了。”

奉献社会如茶韵味

品茶,得神韵,经营事业,得心顺手,而奉献社会,王振雄先生同样让人称道。多年来,他一直秉持着“取之社会,用之社会”的服务理念。“任何人,应该对社会有所回馈,不求奉献很大,但求量力而为,做实实在在的对社会有贡献的事。”

在 深圳福田区的政协委员的任期上,他建言献策,积极关心着深圳诸多港口的建设发展情况。在平时的工作中,他都会留心,只要有所收获,觉察到什么情况,他都会给政府提建设性意见。

在香港,王振雄先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了关怀那些肾病患者,已参加狮子会三十多年的王振雄先生和一些仁人志士一起成立了港澳狮子会肾病教育中心及研究基金。“这是一个对肾病患者进行医疗教育和救助的服务机构,不讲政治,只讲社会公益。在这个中心里,主要是老人,也有少量的青年人。我们面向香港的肾病患者,用少量的金钱就能进行肾病医疗而不用去医院,也只是象征性收取医药和机构运转的费用,要比医院便宜很多。因为我们的基金是捐赠得来的,就应该服务这些病弱群体,填补政府关怀的不足。”

与此同时,他还积极促进香港观塘工业区的发展,组织参与成立香港观塘工商业联合会。“成立了现在这个工商业联合会,目标一是扶持观塘,参与观塘的重建发展;二是通过这个平台,让内地的厂商来观塘发展。总的宗旨是拥护两地发展,促进与内地联合会的交流合作。”除了这些之外,他还担任香港新界总商会理事、广东省国家华商会常务理事、安徽省海外联谊会常务理事等诸多社会公职,在服务社会上,一直尽心尽力。

后 记

一边热心服务社会,一边享受着品茗人生,王振雄先生自得其乐,他笑言:“我的大儿子现在已经长大,已经开始接手我的生意了。小儿子是学计算机的,书读得还算不错,我现在很放心了,可以有更多闲暇时间来品茶、服务社会,享受与子孙在一起的天伦之乐。”

“我年轻的时候,性情比较急躁,很多时候急于求成;在品茶中,我逐渐养成了乐观、平和、随意的心态。”茶之于王振雄先生,既是知己,也是良师。“其实,品茶和人生一样需要慢慢感悟,才能得出其中的真谛。同样的茶,同样的水,同样的人,心情不一样,冲出来的茶味道就迥然不同。

在二十多年的品茶生涯中,正如王振雄先生所说,茶味既有淡定,亦有浓烈,而品味过浓淡之后,才会得到真正的茶韵。而这亦如人生和事业,有高潮,亦有低谷,只有品尝个中滋味,才会得到一个真正淡定而又充盈的人生。

【人物简介】

品茶心得 篇六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茶文化历史悠久且文化底蕴深厚。虽然我对茶文化的知识知之甚少,但有一句话却是深印在我脑海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日常生活中有客人来访时必泡一壶好茶,以表对客人的诚心欢迎与尊敬。

" 茶艺师"在我的字典里是个新鲜的名词,在参加天晟茶业有限公司举办的茶艺师培训班之前,我想大部分同学也和我一样对这个高雅的称谓感觉陌生吧。

"茶艺"是个什么概念呢?通俗地说,茶艺是指泡茶与饮茶的技巧。泡茶的技巧包括识别茶叶、茶具的选择、泡茶用水的选择等;饮茶的技巧是对茶汤的品尝、鉴赏,对它的色、香、味、形、韵的体味。只有掌握了这两样技巧,才能真正地、深入地体会到茶艺的精髓。

在这短短的十多天培训中我们学习到很多茶艺的相关知识,比如茶艺师该具备的职业道德修养,茶文化的理论,各种茶的特质,各种泡茶器具以及泡茶方法等等。

品茶也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品茶增进友谊,修徳习礼,有助于陶冶情操。一片树叶,一壶好水,一杯清茶,一缕清香,用一生回味。茶艺学习于我而言,才刚刚开始!

一期茶艺培训优秀学员莫世春培训心得

茶艺培训心得体会(二)

抱着"活到老,学到老"的心态参加了由岑溪市天晟茶业有限公司创办的岑溪市首届"茶艺师"培训班,经过了两个星期的学习和积累,可以说是受益匪浅。了解了茶最早起源于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和丰厚的传统文化和沉淀。中国不仅是茶叶的故乡,还是最早种茶,制茶和饮茶的国家。

过去只知道绿茶、红茶、花茶、龙井茶、乌龙茶这几种茶,殊不知,茶的基本种类分为绿茶、红茶、青茶,白茶,黄茶,黑茶六大茶类,而龙井茶属于绿茶这一分类。除此之外,它们的加工方法和冲泡方法都各有差异。

何为茶艺?茶艺是指泡茶和饮茶的技艺。泡茶的技巧,实际上是包括茶叶的识别,茶具的选择,泡茶用水的选择等。比如,冲泡绿茶要用玻璃杯,因为玻璃杯是透明的,且不容易吸香,用其泡茶可使茶之清香,嫩香充分显露出来,也便于我们欣赏茶芽形态和茶汤的颜色。明代茶人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就有写到"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可见水质能直接影响到茶质,泡茶的水质好坏,对茶叶的色、香、味,特别是对茶汤的滋味影响很大。而饮茶的技巧则是茶汤的品尝,鉴赏,对它色、香、形、味、韵的体味。要泡好一杯茶,主要是要根据不同的茶类,加工方法,茶的特性,掌握好茶的用量,开水的温度,冲泡的时间。因此,可将茶水比例,开水温度,冲泡时间归纳为泡茶的三要素。

现如今,茶艺已经慢慢的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比如有客人来时都是以茶代礼,聚会时一起聊天喝茶,这些都与茶息息相关。其实,人生就像一杯茶,平淡是它的本色,苦涩是它的历程,清香是它的馈赠。但愿中国的茶文化越来越发扬光大。

最后非常感谢岑溪市天晟茶业有限公司给大家带来的这一次学习茶艺的机会,让爱茶的人相聚一堂谈天论地,也让我的心慢慢沉淀下来,变成一个优雅的女子,而这只是刚刚开始,希望我们都能成为爱茶,懂茶,惜茶的人。

一期茶艺培训优秀学员梁诗诗培训心得

茶艺培训心得体会(三)

没去岑溪天晟茶业公司学茶艺之前,我并未接触过太多关于茶相关的知识,仅仅认为泡茶是很麻烦的一件事情。但经过这十几天的专业学习,我从中感悟到:当一个人的心由原来的浮躁变为平静时,便可以看到生活中的很多美,这是一个人品质的升华。泡茶时的每一个动作,每一次心境,都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受益匪浅 .

茶艺并不只是单纯的泡茶、品茶如此简单。"酒满敬人,茶满欺人。"倒茶七分满是茶道的基本常识,同时也是寓意我们做人要学会保留和谦虚,做人做事,保留一份接纳别人对你批评和建议的空间,这会让我们时刻拥有一颗包容的心,也能让人感受到我们平和、与人为善的态度。  例如日本茶道有四个境界:清、和、敬、寂。"清"指的是泡茶的环境清净、幽雅,各种茶具的干净、整洁,会让人觉得舒服;"和"指的是泡茶和品茶的人都心平气和,气氛也和谐融洽;"敬"主要表现在对别人的尊敬,对茶具的尊敬;"寂"是茶道里最高的境界,它体现的是一个人泡茶的心境淡定、从容,是否可以抵住清寂。人就像茶一样,越泡越有味道,越泡越出其精华,耐人寻味。做人也应当像茶一样,当还没有被摘采的时候,要经得起风吹雨打;当被摘采下来之后,还需修剪加工;当被人品尝的时候,要经得起评价和回味。茶的一生如同人的一生,经过荆棘与曲折的考验才能达到人生的顶峰,才能把最浓郁的清香散发出来。

成长是一种蜕变,茶艺的学习过程对我而言就是个蜕变的过程。除了享受茶水带来的甘甜之外,还有待人接物淡定而平静的心境。茶道虽然在日本盛行,但却是源自于中国,这让我从中领悟到中国艺术的伟大和精致。茶艺的学习过程中,我不只感悟了人生,也有对中国历史和艺术的崇拜、尊敬和热爱。

天晟茶业有限公司的茶艺培训课程让我发现美丽,创造自信,感悟生活,感恩生命。无论将来是否从事茶艺师的工作,我都会永远热爱茶,热爱茶文化。我要用我之所学,倡导更多的人来喝茶,让更多的人来爱茶。

品茶心得 篇七

地万物,终有轮回,我们的世界仅此方圆,充满欲望,求知,贪婪,未知的世界神秘,真切,该有一种理念平衡彼此,阴阳轮回,超越生命个体的渴求,“禅”就是这座桥梁,是通向此 www.chayi5.com 岸与彼岸的轮渡,这是中国文化的体征,也是华夏文明的精髓,“禅”,并非宗教但精神尚存,像品茶一样,一盏茶,一道轮回,置身其中,以寻求禅茶一味。

中国自古讲求德意兼备,琴棋书画诗酒茶,某种领域中,它们共通互补,又不尽相同。余音绕梁中鉴赏风月,写意墨弈博群,文韬武略中杯酒人生,修身养性,灵魂终而蒸腾升华。《封氏闻见记》中说,“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唐朝是中国文化的鼎盛时期,佛教大兴,禅宗广传,禅茶一味由此而生。中国人爱茶,不在表面。朱熹作绝句“茗饮瀹甘寒,抖擞神气增。顿生尘虑空,豁然悦心目”,尘世烦恼化为虚空,身心得以自由。如此之事,皇权冠以其奢侈之感,文人颂其修身之道。茶本无奢,种茶之人更不求奢,品茶之人赋予茶千差万别的价值,茶也应运而生地演变出众多品种。

茶有气晕,西方文明很难找到这样的形容词,所以它更加独特,中国风。喝茶讲究气晕,懂得奢侈,文人墨客的血液赋之以德,贵族亲眷的血脉享乐娱生,茶的高贵如此传承。品茶,求意境,唐宋的兴衰成败饱含在茶汤之内,随心而显。中国文化在明朝之后陷入低谷,西方新鲜事物的破格出新,沉寂撂倒的后满清政府,以及之后一系列的文化打压和财富损失,都导致了传统文化形成断层,如今的几十年,文化复兴的大石砸在原本平静无波的大海,一时激起千层浪,大浪淘沙中,茶兴盛不衰,几千年的风雨拍打,茶在人云亦云中有了新的诠释。“独啜得神、对饮得趣、众饮得慧”,独饮清修自由,斗茶品得其趣,三人承欢,则悟出智慧之理。中国茶,讲求禅沏与蕴含,金刚经中曾说:“以智慧剑,破烦恼贼。“人生短暂,烦恼困苦,智慧破之,才是得道。沏象征智慧,禅沏则是超越宇宙普渡生灵的最高智慧。喝茶的意境很重要,一杯正山小种,岩骨松风,品着松香,感受松涛阵阵的意境,冥想空山新雨的干净透彻,仿佛灵魂出窍,游荡神州。

古人说,茶有六美,“人茶水,器境意”,一个美人给你泡茶,你能喝出她身上的香气,这是内在的风韵,高雅,茶好,水好,人好,三者皆备才能喝出这种味道。不久前在江西浮梁的时候,想起琵琶行里的一句词,“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浮梁产茶,浮瑶仙芝、浮红都是上等。山下饮,山上品,感觉并非如一而是。山上泉水,清澈甘冽,入口余香,满颊生津。古时讲究器具,茶具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品茶同时赏玩茶器,着实令人心情愉悦。中国瓷器如今泽华远逝,皇帝时代的确蕴育了不少华夏文化之精髓。汝、钧、官、哥、定五大名窑,得一款足矣,千百年前的味道,抿一口,熠然而灿。

人生的意味亦是如此,喝些上乘的陈年老茶,开始的味道衰老败退,苦涩难咽,几泡之后,清脆优雅,甘甜怡神,再过几泡,则索然无味,水汽四溢。这是茶的一道轮回,如尝尽人生百味。所以泡茶讲究“以入世之功,泡出尘之味”,带着禅意,冥想宇宙,在泡与被泡之间彼此前行。

品茶心得 篇八

致力推广当代茶文化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它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在宋代,当下更成为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饮茶嗜好遍及全球,全世界已有50余个国家种茶,寻根溯源,世界各国最初所饮的茶叶、引种的茶种以及饮茶方法、栽培技术、加工工艺、茶事礼俗等都是直接或间接地由中国传播去的。"谈到此处,妮娜眼中露出一种自豪。而现在不管从制茶工艺、茶叶在人们生活中被重视程度、茶叶市场的发展等方面比较,内地与台湾、日本等相比仍有差距,这也是妮娜所带领的那荣茶文化团队一直致力宣扬精品茶文化的主要原因。很多人还没有体会到可以"古士品茗"一般将茶作为文化体验的载体,"我们需要一个过程,让喝茶品茶的人借助对传统茶文化的不断深入了解,融以个人的生活体验,从喝茶的品位到品茶的意境,慢慢得以提升,喝出一种好的心态来",马妮娜说。

2008年6月1日,在多位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帮助和支持下,总面积2000平方米、风格独具的那荣精品茶区入驻马连道一商大厦茶城。合作的13家茶叶品牌各有特色,却都是新一代茶商的代表,都与妮娜志同道合,秉有"专作一种茶作好一种茶"的理念,几乎每家店铺都有自己拿手的好茶,几乎每天来这里品茶选茶的人多不胜数。细心的妮娜还在那荣精品区开设了许多独立的品茶室,伴着丝竹声,伴着水流潺潺声,让人的烦恼一扫而空。总之,与茶相关的一切,你都能在这里找到。

品茶是一种生活态度

当下许多有钱人在追捧过名车名表后又开始追逐高价甚至天价的名茶,只求高价,不重内涵,对于茶叶的了解甚微,更谈不上如何借品茶之事解心中之烦忧,一味地附庸风雅。马妮娜说:"茶叶的价格由低到高价位不等,并非只有顶级的茶叶才能泡出好茶,不必刻意强求价高的名茶,品茶最重要的是追求的一种宁静平和的心态。我始终认为,品茶品的是一种宁静的心性,喝的是一种温和的生活态度。当下的都市人,工作压力普遍很大,难得坐下喝杯茶,有些人还会担心喝茶会否导致夜间睡眠不足的问题;却忽略了生活在很多时候,都需要放慢脚步,慢慢体会周围的变化。"

人人都可以做自己的品茶专家

让我们吃惊的是,接触茶道短短数年时间的她,已经是品茶的高手。她坦言,我国茶叶的种类繁多,浸淫其中可以体会不少美容养生的效果,每种茶都有不同的特性,只要是爱茶之人,每人都可以做自己的品茶专家。书籍网络的不断推广可以帮助我们对茶叶有基础概念性的了解。不断品评不断比较,就可以渐渐提高自己品茶的水平。以茶会友,与友交流,不仅可以增长品茶的水平,也可以在长久的试练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茶叶类型和饮茶方式。

马妮娜认为,不要用金钱来衡量,也不要过分苛求茶叶品质,自己觉得舒服,喝得开怀,就是最好的茶。如果你能在品茶、习茶道的同时使自己内心平和,去除些浮躁之气,那就是从茶道中最大的收获。

诠释茶韵悠然心会

但凡爱茶之人,都会聊到茶韵。不同的人,对于茶韵的诠释也不同。在马妮娜看来,茶树在生长的过程中吸收大地的灵气,日月的精华,从采摘到产出经过十几道工序都能够积蓄不同的韵味,而在冲泡的过程中,不同的器皿能够把不同茶叶的茶性激发出来,整个过程都能表现茶叶本身的韵味。

例如好的铁观音,冲泡7次仍有余香,从第一泡到最后一泡,每一泡茶水颜色、味道的浓淡都不尽相同,最初是齿间留香,两腮生津,继而于喉上舌根之处有丝丝甘甜,最后留下淡幽的兰花香。全部过程美好充满乐趣,独具韵味。简言之,茶韵即是一种可以感觉得到的和谐。

宋代是我国茶文化发展最好的阶段,从帝王到文人雅士,到平民百姓都爱茶,妮娜向我们介绍说道,大文豪欧阳修曾言饮茶五美,即茶新、水甘、器洁、天朗、客佳。千年前茶圣陆羽的一本《茶经》将佛家、儒家、道家的思想都融合在喝茶品茗之中,千年后人们通过喝茶,仍能感受到人生中种种智慧,种种奥妙。

不同的器皿也具不同的功能

精湛的茶艺必须具备"四要"条件:精茶、真水、活火、妙器,四者缺一不可。通过不断的研究比较,马妮娜自己也有了一套使用不同器皿的心得体会:紫砂壶有吸附茶气的特性,对于茶气较重较烈的茶,用紫砂壶沏泡会使它相对温润,一把紫砂壶最好只泡一种茶,但也不用太刻意;盖碗则能将茶最本质的特色激发出来,品茶和斗茶的时候往往会选用盖碗,因为它泡出的茶比较纯净;干净明亮的玻璃杯则用来泡绿茶或花茶,各色茶样非常动人,往往讲求视觉效果的人偏爱玻璃器皿。马妮娜比较偏爱的一套茶具是仿宋代汝窑瓷器,天青色的瓷器因为长期泡茶,茶汤渐渐渗入,渐渐出现了开片,常常带香。

对于器皿十分讲究的马妮娜,时常请景德镇的陶瓷大师专门定制一些青花小杯、小碗,有的内绘山水人物画,靛蓝色的青花色泽诱人,淡黄色的茶汤倒入其中,品茶时犹如观赏一幅幅山水画。

以茶会友乐在其中

从开始接触茶,马妮娜就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学习,更加深刻地进入到茶的世界,并带动朋友们一起关注茶文化。许多朋友在妮娜的带领下,都开始对茶道上瘾,有的闲时来找妮娜小饮闲聊,有的在妮娜的帮助下学着如何挑选和品饮好茶,对于所有喜欢茶叶的朋友,妮娜都会很高兴接触,与之品茶高低。有些朋友外出旅行,遇到山间农家自己制作的茶叶也会买回来,互相斗茶切磋,交流心得。就连法源寺的高僧也因为品茶与妮娜成为好友,时常到那荣精品区小坐,与她聊佛法,谈人生。妮娜笑言,大师们修为很高,故对茶的领悟力也很高,他们好品陈年的生普和岩茶,喜欢用汝窑和青花瓷器作为品饮茶具。

那荣精品区有很多自成一景的幽雅品茶室,专门为顾客和朋友提供。心平气和的喝茶聊天不但是减压的一种好方式,更是平静内心、陶冶情操的一种方法,也是人与人交流交往一种新颖的方式。

亲力亲为感受茶叶的制作

每年4月清明节前的绿茶最好,而阴雨天不能够采茶,只能在晴天采茶,晴天制作,要在烈日下采茶劳作十分辛苦,劳动强度大,看似文静柔弱的马妮娜,为了更加熟悉茶叶的生产制作,亲自参与采茶制茶的过程。分享经验时,她不但没提及到辛苦劳累,反倒认真地说:"古法要求清明在白天产绿茶,这样的茶才会好,今年清明按农历算具体到时辰是半夜子时,故今年雨水特别多,整体绿茶的茶质不是特别好。古人的历法还是非常精准的。不得不信服古人对植茶农事的精通。"

她的孜孜以求,她的亲历亲为,都源于她对茶的认识与热爱,其实是对生命本体和大自然的认识与热爱,同时也是对生命永恒的追求和对现实生活的达观。茶道本身仿佛是一位谦谦君子,一位从容恬淡的智者,不卑不亢,不骄不躁,不温不火,几乎包含着中国文化的全部精神与本质。因而茶的高尚,也是人的高尚;茶的淡泊,也是人的淡泊。人沉浸在茶中,也即沉浸在天人合一的境界中。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8篇《品茶心得范文》,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62 65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