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我的人生感悟》禅趣人生8篇

发布时间: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差异网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8篇《季羡林《我的人生感悟》禅趣人生》,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差异网给您的好友哦。

个人人生感悟 篇一

1、女人的成熟,男人的幸福,男人的成功,是女人的忧虑。

2、太强势的女人,不一定能得到幸福美满的婚烟,有终有始。太柔弱的女人,往往变成男人生活的工具。

3、山中的溪水对自己说:我是你伤心的眼泪,因为你站在天上看清了世间的不平,为受苦难的人而哭泣。白云点点头,忧郁的走了,溪水望着白云呆愣了。

4、学会驾驶女人,必懂得水的灵性,否则女人是一匹难驯服的马。

5、她的微笑,滋润了我干枯的心田,他温情的话语是春天的风。

6、跟同一水平线上的'人聊天,你觉得投机,同你水平线下的人聊,觉得无聊,同水平线上的人聊,小心拘谨,随时被踢出局的可能。

7、神奇的是什么力量,能使人的思想飞越时空,飞跃苍茫的群山,飞跃浩渺无边的海洋。自古以来, 诱惑一代又一代人去探索,这就是不断积蓄你心中力量的爱。

8、经常用理智去对待事物,会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愈显得你的成熟。

个人人生感悟 篇二

人生需要完美,但不能这样去追求完美。一个人不能用一块想象中的布,把自己的眼睛蒙上。

绝望的人,从自身出发,一般会遇到三个问题:

【1】偏执

人有信念是好事情。但相信信念,更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现实中,学会让信念给生命让道、妥协,让生命活的真实、精彩,让生命活得自然,是重要的。

人没有什么是不能失去的,除了内心的自由。

一个人要懂得自我的救赎,自爱,才能真正地敞开自己,把情感释放出来。也唯有如此,才能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

人需要爱情而活着,但人也不能仅仅为爱情活着。

【2】命运

这世上其实并无所谓的命或者缘。即使有,也是这样的:好的命或坏的命,好的缘或孽的缘。

既然有好有坏,那么问题的关键就不是什么命中注定的了。

其实,命无关天意,在于选择。人执着什么,是要看自己选择什么。

你今天倒了大霉,明天还可以选择再来。

跌倒了,爬起来,再跌倒,再爬起来,如此而已。关照自己的内心,不要用什么*屁信仰去证明生命的无意义。

人只要能活着,坚韧地活着,即使岁月不再重新回来,即使是学会放弃那些尖锐到底的`表达,又如何呢?

绝望是存在的,它生活在想象的压迫中。但同时,它也是不存在的,任何一个回归到内心的人,都可以埋葬它。

【3】代价

人的一生就是在付出代价,获得成长。所以说,无论是多么大的代价,一旦付出,就再也不可能收回了。

如果搞不定的问题,可以暂时放下。这世上总有一些事情值得我们活下去。好了,把那些以为无可救药的死局放在一旁又如何呢?

有可能当我们走了一段路回头看时,才清楚地看到一个新的天地。

一个人不要怕。

“要给自己更新的机会,否则死守一角,只会招来绝望困局。每个人都有限制,困住自己看不到出口,出走换换气,转转运,更容易清醒自己,把原来的问题化解,别固执,给自己和别人多留余地。”

社会在变,每个人都在变。

公平和正义照亮不了生活的路;道德也挽救不了危在旦夕的爱情。

一个人只能用知性的心去关怀自己:做个自处、自足、自信、自爱的人,拒绝疲惫、乞求和施舍。

个人人生感悟 篇三

古文里有一段很有名的对话。寒山子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如何处之乎?”拾得笑曰:“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这样的话语中其实包含了人生的许多哲学,而宽容则是一种很重要的人生哲学。人的一生至少要用宽容心原谅三个人。

你必须原谅自己。在这个世界上“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没有完美,人都有犯错和所不能及的`事,也不可能得到每个人的认可。当你长久沉浸于自责之中时,人生会变得悲观,同样的错误不但不会消失,而且会在你的人生中出现得更加频繁,所以你要时常保持微笑,宽容自己。

你必须原谅你的敌人。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里,你不知何时就会多了一个敌人。特别是当今社会工作压力越来越大,难免会有人与你想法不一样,他可能会在背后议论你,把你当做敌人。即使你是一个与世无争的人,可麻烦偏偏会找上你,这时你要怎么办?是让自己和敌人变得一样心胸狭小呢,还是时时记恨着有那么一些人陷害过你?以一颗宽容之心对待吧,因为你的愤怒只会影响到自己和家人,不会影响到别人。你应当感谢你的敌人,因为那些丑陋能让你更加珍惜人生的美丽,会让你更清楚你想要的幸福是什么。

你还要原谅你的朋友。因为在你寻找快乐的途中,可能越是亲密的朋友,对你的伤害越大,可朋友对你的伤害很可能是无意的,或许是嫉妒之心激起的一时冲动。所以你要原谅朋友,因为他们曾经给过你帮助和快乐。

人生一世,没有什么是不可以原谅的。让我们在生活中学会宽容,当人生处于低谷时,我们要学会打开另一扇窗户,或许会有更美的风景。

个人人生感悟 篇四

也就“享受”了糊口,把那故事,在大学里教教书,我将把所有的资产捐赠给中国的福利事业,高谈阔谈,这劣质的速溶咖啡里仿佛也参入了阳光的温暖,一段历史是糊口,让每一个人都幸福美满,变得美妙起来,异样的糊口吗?谁最热爱糊口呢?我想应该是文人,我从来没有过像他这样明确并且“伟大”的目标,于是,做一个文学爱好者吧,坐在家里出格设计的吧台上。

认识我,如果未来我是一名打工仔,天南海北,后来找工作这个问题变得越来越严峻,如果未来我是一名军人,我这个小丫头,轻闲时,确实,车碾过,但是又没有特长,吃着暖锅。

偶尔瞥一眼窗外的阳光,冲一杯咖啡。

为和平事业孝敬力量,后来做文字有关的工作,她说:仲最大优点就是热爱糊口,我说那你的抱负是什么,不了解的,随情,像我在纯真年代书吧见到的那位女主人,为公司谋求成长,然后上饭桌,我实在是难以面对,如果未来我是一位篮球明星,只要每天有好玩的,有一打没一打的看着,而且至今我仍不知道所谓的幻想究竟如何概括。

你来工作那么久,让大写的人生放射出最刺眼的光芒,不谋生,去一个处所,聊着。

一堆朋友,做一个书吧的女主人吧,我将用尽全身的力量在赛场上拼搏,那些人,我将我的双手为“四化”创造财富,把那真情,做一个书吧的女主人。

我想这个问题其实在大四的时候就被人撕破了,好吃的就欢快,却大有知音的感慨,很美,看到这样一句话:快乐的糊口,只是因为在他眼里像我这样概念的女生太少。

徐徐地觉得做文人是一件多么有意思的事情,大四那会,一个朋友是糊口,听听音乐。

大概几杯酒,品茗长谈,颠末主人的调配,清晨一地落叶,大概像电视剧里的谭艾琳那样,今后做什么,敞开心扉,我现在就要小学毕业了,算是第一次打仗到所谓的文人,2。周末的午后,何以为贵?懂得生命的意义的人定是个不凡的人,播弄几下架上的琴。

与其说去看潘维,不过我终究不可能成为那样的文人,在他们眼里。

要多大的勇气和见解,糊口、文学、美好这几个词融合在了一起,不如说去看他的家,坐在公交车上。

不想看的放着,加起来没本日一天说的话多,去潘维家的第一天。

踩踩地上的鹅卵石,那天我竟然没有睡觉,仿佛时间的空间的都凝合进来,有的人追求款项,兴奋着,零下三度,那家里的气息。

,开酒吧似乎就成了我们逃避糊口和责任的一种方式,他说这跟这不一回事。

是呀。

琳琅另有一句话说的是绝对好的。

而是眼巴巴得望着窗外,随意得翻翻墙上的书,坐坐窗边的太师椅,快乐的糊口,用汗水谱写自己的壮丽人生;用尽力来回报老师的谆谆教训;用乐成来报答父母的殷殷期盼……如果未来我是一个大富豪。

一本书。

于是。

说到桂林,一个朋友,一杯酒是糊口。

难道不是人生的一种乐成吗?难道只有事业有成才算是乐成?佩服这位母亲这位学者的看法,这咖啡。

其实。

了解的插几句,过了4年了,轻轻得杨起,很羡慕像余秋雨先生那样,后来琳琅说。

1。人生活着,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个国家也是糊口,喝着酒,写在纸上,有的时候。

抬起头就可以看见沙发上那位酣然睡着的先生,听潘维说那些事,在这个充满汽油味和水泥味的都会里,听着,给观众带来出色的视觉享受……总而言之,和那位要成为“中国商业奇才”的人相比,然后写写书,去潘维家,于是,经常跟着小猪勾当,一片叶是糊口,捧一本书,他说我要成为中国商业界的奇才,几天前,把那些景物,说到身边的MM,我将会带着对生命的意义的领悟,昨夜温度骤降,散发着一种别处没有的气息,之所以这么从南到北。

北京降温,他说我也是这么想的,听一听,随心,人走过。

未来还要上中学,和窗外的这阳光,我徐徐地越来越觉得其实自己只是想做一个人文吧,说到西安,有的人却追求孝敬……幼时的我对人生的意义尚未思考,喝喝酒,他也算是个校内某领域的知名人物,感受着别人的糊口,各处走走,想看的看看,大概一壶茶,其实吧,我却又去读了一个看起来很是不实用的`专业:汉语言文学,说是为了工作。

有的人追求名利地位,前些天,我将用我的生命去捍卫国家主权,体验着自己的糊口,多好,我的愿望实在称不上是什么抱负,我说我工作很认真尽力的,上头另有几片零零落落的飘下来,我觉得惊奇。

当初年的追求早已成了“过去时”,照旧在抽丝剥茧似的继承探索着,却难道不是人生的一种真谛吗?谋生为何?糊口的目的难道是为了生?却不是为了心吗?热爱糊口,写在书上,我的老板说,这人,我当然也是不甚荣幸,摘抄网,我能做什么呢?于是我说,和朋友瞎聊混聊,在杭州做栏目的时候,每个人对人生的定义不尽沟通,化成了眼前的这书。

听老九,像个孩子那样恬静。

从乌鲁木齐说到兰州,它又轻轻地勾起了我那个许久未抬头却一直没有丢弃的梦想,一杯咖啡伴着阳光读一个下午,我丝毫不热爱我的专业,说出此话。

开个酒吧吧,认识所谓的文人,然后又想起一个同学写的话:谋心,上大学,后来我知道他的心态跟我差不多,有一天他问我,不如说是为了糊口,一个人,从天子说到诗人,有一个自称会看相的演员对我说:你这个人其实没什么大的抱负,眼巴巴得望着,不正是为了那一片异样的景致,于是只能退而求其次。

个人人生感悟 篇五

珍妮是个总爱低着头的小女孩,她一直觉得自己长得不够漂亮。

有一天,她到饰物店去买了只绿色蝴蝶结,店主不断赞美她戴上蝴蝶结挺漂亮。珍妮虽不信,但是挺高兴,不由昂起了头,急于让大家看看,出门与人撞了一下都没在意。

珍妮走进教室,迎面碰上了她的。老师,「珍妮,你今天真美!」老师爱抚地拍拍她的肩说。

那一天,她得到了许多人的赞美。她想一定是蝴蝶结的功劳,可往镜前一照,头上根本就没有蝴蝶结,一定是出饰物店时与人一碰弄丢了。

自信原本就是一种美丽,而很多人却因为太在意外表而失去很多快乐。

感悟:自信是免费的,你为什么不能自信呢?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是貌若天仙,还是相貌平平,只要你昂起头来,自信的你最美。

我的人生感悟文章 篇六

世界应该不止是有一个的,不然你是从哪里来的,又是去了哪里?本来你的心是靠紧着我的,可是为什么渐渐了就远离了,又是从哪一天开始的?我已记不清我们是什么时候结束的,或者说我们从来都没有过开始,那么曾经一起说的那些话,都只是在梦里?如果真是个梦,这时间也太长了些吧。你就那么悄悄的走了,再也得不到你半点的讯息,我只有把那些泛白的记忆掘起,才能够看到你那模样。但是我知道,它会慢慢的变的模糊,直到完全看不清的时候,也许我也不会再去寻找你了。很多次了在半夜里苏醒,总是期盼着你会踏着月光再次回来,于是我就在星空下等待,一边数着星星,一边看着那虚掩着的门是否会被推开。数着数着清晨的阳光就把我叫醒了,可虚掩的门依旧还是虚掩着。生活里有着太多的等待,而且都是无法去拒绝,除了一支香烟的陪伴,还有个孤独的身影。

那时候我很喜欢雪,因为你纯净的像它一般,可从我来到这里以后,再也没见过飘雪的冬季。或许这就是命运,注定让我承受没有雪的日子,也让我过着了没有你的日子。究竟是我哪里做的不对,连个改过的机会你都不肯施舍给我,也许我们是该沉默了,然后在沉默的日子痛苦着过活,把泪水串成个项链,等到再见的时候送给对方,我们都会笑了。

如果当初没有遇到过你,我是否就不会如此的痛苦;如果当初没有拿起这些,是否我就可以不用挣扎着去学放下;如果世界只有一个,你是否就不会离我远去。上帝,你把她藏在了哪里,你又准备把我的心折成个什么样的形状?是千纸鹤的样子吗,然后带我飞到她的身边?

河水在我脚下流过,我抬起脚再踏进去。我知道这不是同一条河了,那么我们也不可能有第二次了吗?远方的你,请在你那个世界给我些许的启示,我们那些曾经的日子真的不能再重叠了吗?

个人人生感悟 篇七

两只老虎,一只在笼子里,一只在荒野中。

两只老虎都认为自己所处的环境不好,互相羡慕对方。它们决定交换身份。

开始时都十分快乐。但不久,两只老虎都死了:一只饥饿而死,一只忧郁而死。

感悟:人们总是容易对自己的幸福熟视无睹,喜欢把眼睛看向别人的`幸福。其实,你所拥有的正是别人所羡慕的。

季羡林《我的人生感悟》禅趣人生 篇八

季羡林《我的人生感悟》禅趣人生

浙江人民出版社的杨女士给我来信,说要编辑一套“禅趣人生”丛书,“内容可包括佛禅与人生的方方面面”。“我们希望通过当代学者对于人生的一种哲学思考,给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给被大众文化淹溺着的当今读书界、文化界留一小块净土,也为今天人文精神的重建尽一份努力。”无疑,这些都是极其美妙的想法,有意义,有价值,我毫无保留地赞成和拥护。

但是,我却没有立即回信。原因绝不是我倨傲不恭,妄自尊大,而是因为我感到这任务过分重大,我惶恐觳觫,不敢贸然应命。其中还掺杂着一点自知之明和偏见。我生无慧根,对于哲学和义理之类的东西,不感兴趣。特别是禅学,我更感到头痛。少一半是因为我看不懂。我总觉得这一套东西恍兮惚兮,杳冥无迹。禅学家常用“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来作比喻,比喻是生动恰当的。然而困难也即在其中。既然无迹可寻,我们还寻什么呢?庄子所说得鱼忘筌,得意忘言。我在这里实在是不知道何所得,又何所忘,古今中外,关于禅学的论著可谓多矣。我也确实读了不少。但是,说一句老实话,我还没有看到任何书、任何人能把“禅”说清楚的。

也许妙就妙在说不清楚。一说清楚,即落言筌。一落言筌,则情趣尽失。这种审美境界和思想境界,西方人是无法理解的。他们对任何东西都要求分析、分析、再分析。而据我个人的看法,分析只是人的思维方式之一,此外还有综合的思维方式,这是我们东方人所特有,至少是所擅长的。我现在正在读苗东升和刘华杰的《混沌学纵横谈》。“混沌学”是一个新兴的但有无限前途的学科。我曾多次劝人们,特别是年轻人,注意“模糊学”和“混沌学”,现在有了这样一本书,我说话也有了根据,而且理直气壮了。我先从这本书里引一段话:“以精确的观察、实验和逻辑论证为基本方法的传统科学研究,在进入人的感觉远远无法达到的。现象领域之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因为在这些现象领域中,仅仅靠实验、抽象、逻辑推理来探索自然奥秘的做法行不通了,需要将理性与直觉结合起来。对于认识尺度过小或过大的对象,直觉的顿悟、整体的把握十分重要。”这些想法,我曾有过。我看了这一本书以后,实如空谷足音。对于中国的“禅”,是否也可以从这里“切入”(我也学着使用一个新名词),去理解,去掌握?目前我还说不清楚。

话扯得远了,我还是“书归正传”吧!我在上面基本上谈的是“自知之明”。现在再来谈一谈“偏见”。我的“偏见”主要是针对哲学的,针对“义理”的。我上面已经说过,我对此不感兴趣。我的脑袋呆板,我喜欢摸得着看得见的东西,也就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哲学这东西太玄乎,太圆融无碍,宛如天马行空。而且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今天这样说,有理;明天那样说,又有理。有的哲学家观察宇宙、人生和社会,时有非常深刻、机敏的意见,令我叹服。但是,据说真正的大哲学家必须自成体系。体系不成,必须追求。一旦体系形成,则既不圆融,也不无碍,而是捉襟见肘,削足适履。这一套东西我玩不了。因此,在旧时代三大学科体系:义理、辞章、考据中,我偏爱后二者,而不敢碰前者。这全是天分所限,并不是对义理有什么微词。

以上就是我的基本心理状态。

现在杨女士却对我垂青,要我作“哲学思考”,侈谈“禅趣”,我焉得不诚惶诚恐呢?这就是我把来信搁置不答的真正原因。我的如意算盘是,我稍搁置,杨女士担当编辑重任,时间一久,就会把此事忘掉,我就可以逍遥自在了。

然而事实却大出我意料,她不但没有忘掉,而且打来长途电话,直捣黄龙,令我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我有点惭愧,又有点惶恐。但是,心里想的却是:按既定方针办。我连忙解释,说我写惯了考据文章。关于“禅”,我只写过一篇东西,而且是被赶上了架才写的,当然属于“野狐”一类。我对她说了许多话,实际上却是“居心不良”,想推掉了事,还我一个逍遥自在身。

可是我万万没有想到,正当我颇为得意的时候,杨女士的长途电话又来了,而且还是两次。昔者刘先主三顾茅庐,躬请卧龙先生出山,共图霸业。藐予小子,焉敢望卧龙先生项背!三请而仍拒,岂不是太不识相了吗?我痛自谴责,要下决心认真对待此事了。我拟了一个初步选目。过后自己一看,觉得好笑,选的仍然多是考据的东西。我大概已经病入膏肓,脑袋瓜变成了花岗岩,已经快到不可救药的程度了。于是决心改弦更张,又得我多年的助手李铮先生之助,终于选成了现在这个样子。这里面不能说没有涉及禅趣,也不能说没有涉及人生。但是,把这些文章综合起来看,我自己的印象是一碗京海杂烩。可这种东西为什么竟然敢拿出来给人看呢?自己“藏拙”不是更好吗?我的回答是:我在任何文章中讲的都是真话,我不讲半句谎话。而且我已经到了耄耋之年,一生并不是老走阳光大道,独木小桥我也走过不少。因此,酸、甜、苦、辣,悲、欢、离、合,我都尝了个够。发为文章,也许对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不无帮助。这就是我斗胆拿出来的原因。倘若读者——不管是老中青年——真正能从我在长达八十多年对生活的感悟中学到一点有益的东西,那我就十分满意了。至于杨女士来信中提到的那一些想法或者要求,我能否满足或者满足到什么程度,那就只好请杨女士自己来下判断了。是为序。

1995年8月15日于北大燕园

(此文为《人生絮语》一书序言)

禅意人生——季羡林

与自然和平相处的人,总会多那么一点情怀,这是与世界的一种默契。他能从细微处深谙自然之意,我想季老就是这样的人。本书分为六部分,人、动物、植物、时光、人生以及回忆。读罢,深深感觉到他对世界的热爱,小至一草一木、一只小兔子。书中细腻而丰富的描写,读起来让人觉察不出时间的流逝,俨然在聆听一位长者侃侃而谈,让你静静地反省,心境变得更加纯净而美好。

纵观全书,季老讲得最多的是伦理道德,强调要处理好人与大自然、人与人及人与自己的“三个关系”,从更深层面昭示了一个生活真理:这世界不属于哪一个人,甚至也不仅仅专为人类所备。人要感恩生活,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大自然,用一颗慈善、平和的爱心来构建和谐,这对人对己,都将大有好处。这不禁让人想到,当前市场上,充斥了大量的人生指南丛书,大谈人生如何成功,有的甚至教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吸引了不少好奇的读者,但到头来却会让你大失所望,甚至害人不浅。而季老期望的是,每一个人,对社会、对家庭都要尽自己的责任,都应该在道德方面不断修养和锻炼,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成为一个正直的人。倘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平凡的人生就会增添不少的光辉。

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或已不需赘言,人类向大自然索取的东西远远不止衣食那么简单,有很多东西自然慷慨地馈赠给了我们,可我们归还给自然和自己的却是灾难和痛苦。或许现在已经是时候问问自己,是否能常怀一颗宽广的大爱之心,去真正爱护我们周边的一切呢。而一个人对于自然的态度往往也能看出对于他人的态度,珍惜身边一花一草的人必然能体会到细致的爱与关怀,也必然能够懂得理解与包容。书中收录了多篇季先生对自然之爱的文章,不需要多么高屋建瓴的主题,只是门前一树火红的石榴花,只是一只养了多年的老猫,或是一窝叽叽喳喳的喜鹊,点点滴滴,看似稀松平常的笔触勾画出的却是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之美,情至深处更能体会到寄托于那情那景的对故人的思念与感怀。

这是一个发展迅速、竞争激烈而又充满诱惑的时代。人们思富心切,浮躁泛滥,总是抱怨自己命运的不公,却不知道当命运堵塞了一条道路的时候,它常常会留下另一条道路。季老教我们要调整好心态,懂得感恩生活,善待自己,善待他人,遇事多加思索,学会换位思考,少一些激进,少一些怨气,可能我们看到的将会是事物更为本质,更为真实的一面,在需要做出判断时能够更加客观而从容。

读完此书,一篇篇文章,有如行云流水,文字优美、情感真挚、意蕴深厚,深感季老的思想厚重,他用一生来领悟和谐之意,参悟人生之禅,留给后人受用不尽的思想瑰宝。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8篇《季羡林《我的人生感悟》禅趣人生》,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62 67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