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证券公司发展的几点建议(精)【5篇】

发布时间:

关于推进证券公司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思路及措施 篇一

关于推进证券公司改革开放、创新

发展的思路与措施

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精神,围绕促进资本市场功能发挥、推动行业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在认真研究并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证券业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相关意见。

一、行业现状

(一)发展阶段。证券业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起源于银行、信托公司下属的证券营业网点。1987年,证券行业进入初创阶段,之后陆续设立了近90家证券公司。1998年,实施银证脱钩,审计署对88家证券公司同步进行了全面审计。审计表明,证券行业当时挪用保证金、违规理财等行为比较普遍,资产质量较低,隐藏巨大的历史遗留风险。1998年后,持续进行了信证分业、财政证券转制、清理非法网点和风险处置工作,证券行业开始进入清理整顿和综合治理阶段。特别是2001年后股市持续低迷,至2003年底证券公司各种违规和风险问题开始集中暴露,资金链面临断裂,行业技术上破产,社会信誉跌至冰点。国务院果断决策,从2004年开始对风险较大的证券公司实施关闭,并进行了为期三年的综合治理,最终关闭了31家证券公司,彻底化解了历史遗留风险,建立健全了一批基础性制度。2008年后,证券公司风险处置开始收尾,综合治理顺利结 束,证券市场基础性制度进一步完善,证券公司合规管理和风险控制的意识和能力显著增强,规范运作的水平明显提高,证券行业开始进入规范发展阶段。

(二)制度建设。证券公司风险处置过程中,本着化解历史遗留风险、查找并堵塞制度漏洞的要求,探索实施了证券公司账户清理、客户资产管理和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等制度。综合治理及随后的规范发展阶段,又陆续推出了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监管、以有效性评估和信息隔离墙制度为特点的合规管理、证券公司信息公开披露、投资者适当性、证券公司分类监管等基础性制度。同时,审核“三公开”机制、严格从业人员管理、客户资金监测分析系统、证券公司后台集中管理等措施也相继付诸实施。这些制度和措施的有效运行,使监管的有效性、权威性、透明度和公信力明显增强,为证券公司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创新实践。证监会一贯支持、推动证券公司创新发展,2004年8月第一次正式发文(证监机构字[ 2004]96号),明确了证券公司开展业务与产品创新的机制、路径和支持证券公司创新的政策措施。之后,陆续推出了集合理财、资产证券化、直接投资、融资融券等新业务,并以证券业协会、证券交易所等自律组织为平台,采取专业评价等手段,相继推出了报价回购、约定购回、现金管理等新业务。2011年,证监会出台了《证券公司业务(产品)创新指引(试行)》,在实践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支持证券公司 创新活动的监管安排。在产品与业务创新上,遵循市场有需求、公司有能力、法律无障碍、风险可控制、监管有措施、客户权益有保障、发生事故能妥善处理的原则,先试点、后推开,成熟一个推出一个,为进一步推动行业创新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四)开放进程。20多年来,我国证券业对外开放有序推进。从境外证券类机构设立驻华代表处到设立合资证券公司,再到境内证券公司到境外设立分支机构;从实施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制度到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制度,再到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试点;从内地与港澳《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到《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再到CEPA补充协议和ECFA后续商谈;从认真履行WTO对外开放承诺到主动实施证券业自主开放的政策措施,我国证券业走过了一条渐进式的开放道路,国际化水平逐步提高,初步形成了兼顾多边最惠国待遇和双边互惠安排的对外开放格局。目前,境外证券类机构在华设立代表处124家,合资证券公司13家,合资证券投资咨询公司1家;同时,有20家境内证券公司在香港设立了子公司。我国证券业对外开放政策取得积极成效,并经受了国际金融危机的考验,维护了资本市场平稳运行和国家金融安全。

(五)经营状况。综合治理和规范发展阶段,行业深刻吸取经验教训,集中精为和资源,健全内控机制,加强信息技术系统建设,显著提升内部管理和风险防控能力,经受住了股市大幅度波动和国 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传统业务持续发展,创新业务陆续平稳推出,市场中介功能和作用逐步扩大,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总体良好。截至201 1年底,行业整体连续6年盈利,109家公司总资产1.65万亿元,净资产6240亿元,净资本4643亿元,分别是综合治理初 期的5.45倍,8.81倍和10.98倍。证券营业部5000余家,从业人员 26万人,分别是综合治理前的1,7倍和6倍。

(六)突出问题。当前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证券公司在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满足企业和居民多元化的投融资需求等方面的专业服务能力不足,与银行、信托等金融同业和国际先进投行相比,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尚未完全形成0 2011年以来市场低迷,证券公司传统业务盈利水平大幅下滑,而银行、信托公司的业务快速增长,证券公司专业服务能力不足、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及时有效推出新产品新服务的问题逐渐突出。造成证券公司专业服务能力不足的原因主要有四方面:

一是受国际国内大形势的影响,各方面对证券公司业务和产品创新很谨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上对金融创新过度的问题进行深入反思,并系统推进强化金融监管制度的改革。国内股票市场大幅波动,证券公司将主要精力放在了风险控制上。在此情况下,对已经研究论证多年的新业务新产品都放慢了推出速度,更难以顾及其他业务和产品创新。

一是受行业发展阶段所限,证券公司经营机制不活、创新能力 有限、创新动力不足,综合治理之后行政监管主要任务是推动证券公司强化管理、夯实基础,迸行内部管理创新,当时缺乏全面加快业务与产品创新的基础。

三是证券行业身处公开市场,直接面对投资者,行业敏感度强,矛盾易发多发,社会关注度高,对证券公司经营管理和创新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容忍度低,解央过程中市场化、法治化程度高,可选择余地小,客观上对行业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要求较高。

四是受市场深度、广度制约,证券公司业务与产品创新的空间有限。证券公司与证券市场相生相伴、相互依赖,许多新业务新产品的推出需要市场的结构、层次、交易品种和交易规模与之相匹配,证券公司难以单兵突进。

(七)基本判断。目前是证券行业有史以来运作最规范、财务最稳健、基础最厚实的时期,但也是证券公司面临压力和挑战最大的时期之一。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加快推进和新股发行、信用债券、金融期货等方面的改革创新深入开展,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正在拓展。综合判断,进一步推进证券公司改革开放与创新发展的时机已经基本成熟,行业进入创新发展为主导阶段的相关条件已经初步具备。

二、基本目标

(一)主要依据。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坚持市场配置资源的改革导向,坚持创新与监

管相协调的发展理念,坚持把防范化解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生命线,坚持自主渐进安全共赢的开放方针。围绕“五个坚持”,证监会党委提出要研究资本市场面临的若干根本性问题,包括如何以资本市场的科学发展来促进国民经济的科学发展,如何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服务于中小企业、三农和创新创业活动,如佴在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中体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五个坚持”和“三个如何’’为确立证券公司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基本目标指明了方向。

(二)基本目标。证券公司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基本目标是:以防范化解风险为基础,以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为出发点,以提高 证券公司服务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能力为目的,以提升行业核心 竞争力为手段,坚持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的改革方向,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和证券公司对内对外开放进程,不断增强证券公司的资本市场中介功能和服务水平,实现证券行业与经济社会和谐共进及可持续发展。

1、增强证券公司中介功能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按照证券公司资本市场中介的属性,确立证券公司作为市场主体的应有地位和功能。在加强公司治理,建设现代金融企业进程中,不断强化证券公司的自治权利,放开证券公司设立内部组织架构的限制,允许证券公司根据各自业务发展战略和客户服务的需要自主确定内部组织体系及其组织类型,允许证券公司依法自行决定分支机构的业务范围、经营方式,提供金融服务。支持证券公司集团化经营,允许证 券公司全资拥有或控股基金管理公司,进一步放宽设立基金公司的限制,整合公募和私募平台,统筹规划和开拓客户理财业务。支持证券公司积极探索和完善境内外母子公司的管理体制,整合内外联动的业务运作和产品创新平台,发挥协同效应。持续培育证券公司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支持不同规模、不同条件的证券公词有序竞争、差异化发展,鼓励有条件的证券公司发展成为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投行。在巩固提升证券公司传统业务功能的基础上,培育和加强证券公司的市场组织功能,放开中介、代理业务限制,充分发挥证券公司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落实创新型国家战略和为投资者进行财富管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2、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证券公司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必须立足于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对改革开放、创新发展过程中采取的各种措施、方法,都必须以是否能有效增进和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为判断和检验标准。证券公司投资者保护工作的好坏不仅关系投资者的切身利益,也直接影响证券公司诚信、行业形象和市场及社会稳定。证券公司及其从业人员应牢牢树立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服务理念,监管安排和公司内部合规制度、考核机制都要与投资者保护相一致,以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为导向。要坚持投资者适当性制度,证券公司及其从业人员为投资者提供产品或服务时应遵循分类分级管理原则,将合适的产品或服务以合适的方式提供给合适 的投资者,培育投资者价值投资、长期投资和理性投资理念。要支持证券公司增强产品创设和营销功能,切实为投资者提供诚信专业的、个性化的财富管理产品和风险管理工具,把投资者保护工作落到实处。2.培育投资者价值投资、长期投资和理性投资理念。要支持证券公司增强产品创设和营销功能,切实为投资者提供诚信专业的、个性化的财富管理产品和风险管理工具,把投资者保护工作落到实处。

3.形成自主渐进、安全共赢的开放格局。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欧美主要金融机构侧重予应对危机和调整业务模式,监管压力上升,市场信誉和竞争力受到一定影响,我国证券业国际化面临新的机遇。但是,我国证券业对外开放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是证券业对外开放水平偏低,“引进来”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成效低于预期,“走出去”开展跨境业务尚处在起步阶段,不能满足我国融入全球经贸体系、企业境外投资和经营对金融服务的需求;

二是我国本土证券公司发展历史短,总体规模小,管理精细化程度不高,经营机制不灵活,创新能力不足,综合竞争力与国际大 型投资银行相比差距很大;

三是我国银行、证券、保险业对外开放的起点格局、空间范围和实施进程存在差异,大型跨国金融机构同时进入我国不同金融领域,对“分业经营’’的本土金融机构造成不公平竞争,对我国“分业监管”体制下金融监管机构实施有效监管带来挑战。

我国银行业等其他行业对外开放的经验证明,越是主动开放和高度竞争的行业,越有可能培育和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证券业对外开放有利于促进证券公司更新经营理念,引进先进管理、产品开发研究和风险控制等技术,推动金融创新和行业竞争,提高证券业服务效率和水平,更好地发挥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功能。因此,应继续坚持“以我为主、循序渐进、安全可控、竞争合作、互利共赢”的原则,保持对外开放政策的渐进性、连续性、前瞻性,根据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总体规划和安排,持续提高证券业对外开放水平。在缩短合资证券公司申请扩大业务范围经营年限要求的基础上,择机放开合资证券公司与投行业务直接相关、服务于个人高端客户和机构客户的研发、销售等业务范围,逐步提高外资参殷证券公司的持股比例,稳妥开展对外扩大开放的探索和试,最工作。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应允许对本土证券公司自圭、稳健地“走出去”,协调推进“引进来”与“走出去”,支持鼓励证券公司稳步开展跨境业务和国际化经营。

同时,综合考虑对外开放进程和安排,协调有序地推进证券公司对内开放。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鼓励民营经济的方针,进一步支持民营资本进入证券、投资咨询等领域。同时要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对待国内其他金融机构与证券公司开展相互持股的试点。在目前“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总体格局下,允许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与国内其他金融机构以控股、参股方式探索综合经 营,逐步形成内外资公司公平竞争的局面。

4.树立创新与监管相协调的发展理念,为证券公司创新发展留足制度空间。监管必须能包容、推动行业创新,但创新活动不能侵蚀、损害监管的有效性。监管制度安排事关行业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总体架构,应在坚持风控、合规两项基本监管制度有效性的基础上,按市场化方向改革现行监管制度,实现行政监管、行业自律和公司自治的归位尽责,有机互动。按照减少事前审批、强化事中检查和事后问责的原则,对法定审批项目进行动态评估,凡是公司自治、行业自律和事后监管能够解决问题的,均适时予以取消;一时不能取消的,尽量采取简易程序审批。规范事前报备项目的管理机制,清理取消不利于创新发展的“软措施”、“窗口指导”,为行业自律和证券公司自主创新腾出足够空间。监管手段改革应确保监管部门在必要环节能及时、充分掌握证券公司信息,监测证券公司风险。同时,应减少对证券公司业务过细的监管规定,对适宜证券公司自主决策的事项尽量不纳入行政蓝管和自律管理范围,对适宜行业统一规范的事项尽可能由自律组织制定自律规则和业务指引,以提高证券公司自主自治、市场应变和创新能力。

5.加强行业社会责任建设,提升行业社会形象。证券行业社会责任建设关系社会和谐,也影响行业可持续发展。应着力增强证券行业的社会责任感,引导行业牢固树立诚实守信、依法合规、关心国家、热爱人民、扶贫济困、绿色环保的正确理念,摈弃脱离社会、推卸责任、急功近利、虚荣炫耀的观念和行为,充分发挥行业在促进社会和谐、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经济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应督导行业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和相关部署,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应加强证券行业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和从业人员思想建设、文化建设、职业道德建设,进一步提高行业整体素质,充分发挥专业精神和专业优势,服务人民,回馈社会。应培育行业担当精神,改善行业社会形象,实现证券行业与社会的共同协调发展。

三、近期措施

(一)提高证券公司理财类产品创新能力。支持证券公司以维护和强化资本市场中介属性为基点,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展理财产品创新活动。在严格坚持信息真实披露、风险充分揭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等基本要求的同时,扩大投资范围、允许产品分级、拓宽销售渠道、减少相关限制。对大集合产品,投资范围放松到短融、中票、本金保证型理财产品以及正回购等。对小集合产品,投资范围放松到证券期货交易所交易的产品、银行间市场交易的产品、经金融监管部门或授权机构审批或备案的金融产品等。对定向和专项理财,允许投资者与证券公司自愿协商,合同约宠投资范围;允许资产管理将其持有的股票作为融券标的证券借给证券金融公司。将现金管理产品的投资范围从银行存款放宽到各类风险较低、流动性较强的债券。同时,动态评估各类产品的投资者适当性安排,合理设计投资门槛,引导证券公司高度重视和积极 挖掘个人高端客户和机构客户的投资理财需求。

(二)加快新业务新产品创新进程。严格区分公募和私募,改进公募产品和业务管理,进一步放开私募产品和业务限制。取消私募类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审批项目,审批取消后改为备案制,过渡期内采取简易审批程序。鼓励和支持产品创新,对简单业务和产品不搞评审和试点;对比较复杂、风险较高的业务和产品,必须进行评审和试点的,尽量缩短评审和试点期限。适当加快试点扩大周期,试点成功的及时转入常规;已转入常规的业务、产品,尽量依靠自律、内控机制,依法必须审批的,简化手续,提高审批效率。加大对有利于提高证券公司服务能力、在行业内具有较大推广价值的业务和产品创新的激励力度:,(三)放宽业务范围和投资方式限制。在科学调控杠杆率的前提下,逐步扩大证券自营投资品种范围,直至允许投资所有场内场外证券类金融产品。支持证券公司开展市值管理等各类中介服务。放宽报价回购、约定购回和融资融券业务限制,扩大三项业务的市场覆盖面。允许具备条件的证券公司依法投资金融期货、商品期货、黄金现货及其他非证券类金融产品。在完善净资本规则和落实“隔离墙”制度的基础上,对证券公司依法设立直投子公司、并购基金管理子公司、另类投资子公司等非证券业务子公司及其开晨相关业务进一步放开限制。

(四)扩大证券公司代销金融产品范围。充分发挥证券公司柜 台销售功能,允许证券公司代销经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授权机构批准、备案发行的各类金融产品,为证券公司拓展客户财富管理等业务创造条件。

(五)支持跨境业务发展。支持我国证券公司及其境外子公司、境内合资证券公司为中国企业跨境发行上市、并购重组提供中介服务。支持证券公司为中外投资者跨境投资提供中介服务。研究制定境外公司到境内发行股票和人民币债券的有关办法,依法明确由境内证券公司从事保荐和承销业务。增加QFII、RQFIJ和QDII的额度,允许证券公司以适当形式开展相关业务。在CEPA和ECFA框架内,积极支持跨境业务在两岸三地资本市场先行先试,为行业进一步开放积累经验。研究制定相关业务规则,形成有利于跨境业务平稳可持续发展的政策规则体系。

(六)推动分支机构组织创新。允许证券公司自主决定营业部的组织形式和业务范围,逐步放开设立营业网点的主体资格限制(取消经营业绩要求)和地域限制(取消“饱和区”、“非饱和区”等区域划分,由公司自主选点),以风险资本准备调控营业网点设立的规模和速度。逐步放宽客户开户方式限制,在符合基本开户流程、保证适当性要求和投资者教育到位、客户资料真实完整、客户回访制度落实的前提下,允许证券公司探索网上开户。允许证券公司在符合规定的最低标准基础上自主决定IT技术配置和营业部技术框架。鼓励网点经营模式和组织方武创新。允许证券公司依法自主决定分 公司的组织形式和业务范围,允许分公司在管理区域营业部基础上,经营证券业务。

(七)鼓励证券公司发行上市和并购重组。鼓励证券公司上市,允许符合法定上市条件的证券公司自主确定境内外上市安排。积极推动证券公司市场化并购重组,创新并购重组支付手段,对以行业整合为目的的收购,将解决“同业竞争”的期限由2年放宽至5年。取消证券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上市审慎性监管标准(借壳上市的仍坚持审慎监管)。

(八)拓展证券公司基础功能,发展证券公司柜台业务。在场外市场发展过程中,培育证券公司柜台交易业务,拓展证券公司托管、结算、估值等证券服务和市场组织功能,鼓励证券公司开展资产托管、结算、代理等业务,支持证券公司为专业投资机构提供专业化后台管理增值服务。创新托管体系,探索建立二级托管并存模式,提升证券公司在资本市场中的中介服务地位。结合场外市场发展和中小微企业私募债券试点。探索做市商制度。允许证券公司探索面向自己客户的柜台交易(OTC)市场,允许证券公司将个性化产品通过OTC;市场销售给合格投资者,允许在监管部门或授权机构备案的产品在OTC市场转让流通。允许证券公司规范参与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的建设口

(九)改革完善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体系。借鉴国际金融改革经验,从我国市场和行业的实际出发,调整完善净资本构成和计 算标准。增加风险覆盖率和杠杆比率等指标,完善逆周期调节机制,适时灵活地调整有关风控指标和风险准备计算比例,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合理放大行韭业务规模空间、提高公司自有资金使用效率。根据证券公司具体情况及实际条件,采用差别风险控制指标,对于业务开展稳健、合规风控能力强的证券公司给予更多更大的业务操作空间。

(十)探索长效激励机制。为支持证券公司吸引和留住高端人 才,增强创新发展的动力和能力,应对行业对内对外开放压力,在 《证券法》相关条款修改之前,允许证券公司探索合法合规、长期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十一)加强证券行业社会责任建设。通过监管导向和着力发挥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加强从业人员管理,完善证券公司及从业人员从事业务的适当性管理要求,强化证券公司及其从业人员的社会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加强行业诚信建设,树立行业“三公”形象;支持行业设立公益性质基金,推动行业开展投资者教育、证券纠纷调解、杜会扶贫济困等公益活动和形象宣传。

四、实施原则

(一)统筹兼顾、稳中求进。证券公司改革开放与创新发展的措施多、涉及面广,有些还比较敏感。在推进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要特别重视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统筹安排、有机衔接好监管退、自律进与弱事前、强事后等各项工作,兼顾创新发展 与合规风控,先易后难、先急后缓、分步实施,循序渐进,成熟一项推出一项。在行业普遍关心、条件相对成熟、环境限制相对较少、有利于增强证券公司中介服务功能且证监会能自主办理的领域,率先予以突破。要兼顾大中小证券公司的不同情况,支持“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东中西部证券公司共同发展。

(二)协调配合、分工落实。证券公司改革开放与创新发展的各项措施,涉及系统内很多单位和部门的职责,需要各有关单位和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共同抓好落实。其中一些措施,还涉及到其他政府部门、监管机构以及立法机关,需要加强沟通,寻求理解支持,取得协作配合。

(三)尊重企业、鼓励首创。证券公司发展战略、业务范围、创新能力和创新需求不尽相同,应支持行业差异化发展,尊重证券公司的自主定位。要保护行业的创新积极性,以积极开放的姿态对待行业的各类创意和新思路,鼓励并帮助公司将创新愿望转化为配套可行的创新方案,允许有可操作性的产品或业务创新方案先行先试。证券公司产品或业务创新涉及商业机密的,应予保护。但对不涉及商业机密、对行业有普遍意义的新业务新产品,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及时放开。

(四)及时评估、务实推进。证券公司改革开放与创新发展的各项措施实施条件和需要做的准备工作不尽相同,即使准备工作完成后,也要统筹兼顾,区别情况,择机推出。我国资本市场还是以 散户为主的市场,因此各项改革创新措施的推出应高度重视其可能给广大散户投资者带来的影响,必须周密论证、持续跟踪、及时研判,出现问题时应快速应对;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客观评估和全面分析,实事求是地发现不足并及时加以改进完善;必要时,应适时暂缓或叫停。对于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或对行业竞争格局有较大影响的措施,要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审慎推进。

五、几个关系

(一)要妥善处理行业发展与外部环境的关系o要协调相关部门,在融资渠道、市场准入、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予证券公司支持,为证券公司创造更多的业务发展机会。比如,允许证券公司正常进入银行间市场开展相关业务,发挥应有作用;允许证券公司进入外 汇市场和黄金市场;拓宽证券公司融资渠道,给予证券公司一般借 款人地位,允许证券公司从事支付业务;减轻证券公司的税收负担。推动《证券法》、《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修订工 作,修改相关法规中不适应创新发展的相关条款。

(二)要妥善处理行业开放与保护的关系。开放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保护是阶段性的手段,不能过度,更不可能持久。适度保护有助于幼稚行业的培育和成长,但只有开放才能促进行业做优做强做大和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在对外开放时,应配合国家对外经贸谈判,根据行业承受力逐步提高外资持股比例,适时扩大其业务范围,持续提升对外开放度。同时,应允许境内证券公司在亚太 地区周边市场、欧美发达市场和主要新兴市场设点布局,量力而行,务求实效,逐步培育和形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资本市场规模相匹配、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投行。

(三)要妥善处理创新发展和风控合规的关系。风控合规与创新发展是伴随证券行业持续成长壮大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创新发展决不能产生普遍性违法违规,也决不能出现系统性风险。监管中一定要守住两条底线:一是证券公司行为要合法合规,不能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二是证券公司创新风险要可测、呵控、可承受,不外溢,不形成社会性、系统性风险。无论是证券公司还是整个行业,都要有充分的风险准备,考虑最坏的情景,制定应对预案,实行最审慎的财务会计制度。

(四)要妥善处理行政监管、行业自律和公司自治的关系。在市场机制能够发挥作用、自律组织能够自律管理或者事后监管能够解决问题的地方,监管机构“往后退’’,自律组织“向前进”。在此过程中,做好退进衔接,制定自律管理的标准和流程,提高透明度。监管机构做好事中监测分析、事后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或叫停。对授权派出机构的审核事项和事前备案事项,应统一监管标准,避免监管套利,条件具备的,也要及时予以取消口要强化证券公司法人责任,明确分支机构以法人管理为主线,妥善处理法人管理与属地监管的关系。

(中国证监会证券公司创新发展联合调研小组)

证券公司营销建议 篇二

户外营销建议

一、户外营销目的:

1、利用当前通胀严重的情况,以利率、国债、基金、理财产品等稳健型投资方式宣传,充分体现证券公司的专业性,树立企业的正面形象。使投资者更容易接受理财,活动更容易推广,积累更多的潜在客户。

2、对已经入市的投资者,介绍智通管家及特色服务。3.客服部个人资产累计的有效手段,调动工作积极性。4.面对面式的广告宣传效果。

二、户外营销方式:

高中档居民小区为主(定时),结合商业区、大型企业等(不定时)时间每天三点后,周六日全天。

三、户外营销条件:

1、印有企业标识的专业户外宣传桌椅(保险公司、电信公司专用每套180元现货见附图)

2、种类齐全的宣传图册,24小时热线电话。

3、笔记本电脑。

四、户外营销人员:

1、正规职业装、胸牌、条件允许挂带胸卡。

2、由于普及式理财推广,对银行利率、国债、基金等有所了解。3.客服部内部建议两人一组帮带搭配。4.专业素质、语气话素、注意合规。

五、容易产生问题:

1、进门制度,小区物业、商业区、企业需要动用当地人脉。2.防止其它证券模仿,周密策划,试点运行,效果好即全面铺开。3.合规问题。宣传折叠桌椅附图:

证券公司该如何发展 篇三

八年王者之路

-------------我与日信共成长

看着这个题目,我没有想歌功颂德,没有想什么诗歌,只想到了该如何履行一个日信人的义务——如何才能助力日信成就王者之路。对此,我有一些看法。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与国际全面接轨,券商的生存环境将更趋复杂,竞争也将更加激烈。所以我们证券公司要树立竞争性的战略观念和意识,拥抱变化、团结协作、统一行动、结果导向、共同富裕,要做到这些,关键还是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竞争力不仅仅是指专业技术能力,同时也不仅仅是只要它能创造出持久的竞争优势,例如承销能力,这些固然很重要,都有可能成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但是我们还需要将这些能力组织在一起,沿着一个明确的方向运动。这种方向是什幺呢?那就是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客户需求的能力!

我们公司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发展壮大,必须要让客户严重依赖我们的服务,资产管理部门就要适时的开发出适合不同投资群体的代客理财产品来迎合我们的客户。我们要实现个性化服务,资源共享,低成本的扩张。为此我认为应该有以下一些战略:

一.创建学习型营业部,提升每个从业人员的素质。八年时间打造一个全国最赚钱的营业部。

这个目标不仅要取决于公司的创利能力、创新能力、风险控制能力、资源配置效率等的提升程度;我觉得根本力量还是在于全体员工的素

质。

我们每个从业人员无论是内在努力还是外在的辅导,公司都应该鼓励每个从业人员与时俱进。一个好的从业人员应该熟练掌握开户,柜台委托,投资咨询,资本运作等各个环节的业务。作为战略阵地前沿的营业部,我们更应该提升自身素质,让客户为我们的专业还有全面服务所赞叹,让他们相信我们日信能够做到“天下没有不懂理财的客户。”当中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是:全员都应该可以做到投资咨询业务。这些咨询业务可以包括:

1、日常服务类信息的提供

2、对专业咨询产品的综合利用

(1)应帮助我们身边的投资者不断优化投资组合。

(2)要帮助投资者找准市场行情和股票价格的转折点,选择合适的买卖时机。

(3)对具有导向性的政策和舆论及时分析,使投资者把握大局。

3、针对客户自身特点进行咨询工作

如何成就我们这个学习型营业部呢?

具体的做法有:第一在公司内部组织培训;第二,组织内部学习交流平台,各小组经验分享。第三,组织竞赛,提升各小组以及整个营业部的团队意识。还有就是公司要鼓励个人自我学习的热情等等。

二.通过创新来推动经纪业务发展

在证券经纪业务走向买方市场,交易收费标准随时进一步下调的背景下,要保持整个公司经营收入不减少,关键在于经纪业务的创新。我认为,作为最接近客户的各个经纪人,可以在业务上开阔思路,勇于创新。以更加灵活的方式来拓展业务。通过精细化管理和特色化服务,进一步做精、做好、做深传统经纪业务。在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上,通过发挥证券公司主体中介职能,为非上市中小企业提供财务顾问服务,发掘新的客户群体和业务。

同时,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忽视那些小户,比如学生群体开户,这些人都是非常具有潜力的投资客户,现在他们也许只是开个户,但是一旦她们有了工作,她们投资肯定会第一个选择当初开户的公司,所以,我觉得,这部分的潜力客户也可以作为考核的标准之一。三.客户需求管理战略,深化个性化服务

它的基础就是对客户的充分认识和发掘,券商关注的焦点应从内部运作转移到客户关系上来,从“以自我为中心”的模式向“以客户为中心”的模式转移。

具体做法:

1整合客户资源,合理分类客户 2实施有针对性的服务提高客户忠诚度

第四.公司文化塑造和品牌推广。

公司文化的包容性、开放性、创新性、团队精神,是公司发展战略、核心业务和经营理念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公司在扩张过程中与并购公司的整合、与合资公司的合作、人才队伍的素质和稳定性、业务创新能力的高低等。塑造一种开放、进取、合作、创新、面向国际竞争、具有国际视野的公司文化,是我国证券公司国际化战

略实施的一部分。

在众多券商中,如何能够让投资者信赖本公司呢?我认为是品牌,简而言之就是有名气。咱们公司不必花大笔的广告费应用在各种媒体上,各高校就是个品牌传播点。公司可以与各高校社团合作,让这些社团帮助宣传日信。同时和就业部门合作进行人才培养计划,相信这一定能在北京校园有个很好的口碑,而且还会吸引更多的人才。

我有时候关注证券类网站,看到其他证券公司的分析预测等,我想咱们公司也可以和财经类网站多合作,在做出财经评论的同时,增加公司的知名度,相信这对于公司早日上市也是很有帮助的。第五.证券公司信息化

在竞争环境日益激烈的证券业中寻找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己经成为证券业关注的焦点。就证券公司的发展中策略来说,首先要建立集中交易平台,以客户为中心的新一代信息系统,整合公司的资源,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下,证券公司信息化整合不可避免,证券公司集中交易即实现数据的集成和应用系统的整合。证券公司集中交易系统其组成主要是由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通讯平台和集中经纪业务系统客户端等四部分组成,有利于降低证券公司交易代理成本和总部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更有利于创建信息化的基础平台,另外证券公司应在业务数据集中的基础上,建设数据仓库,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也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其次是进一步发展网上证券,着眼于充分发挥网上交易的低成本优势,我国互联网发展迅速,要进一步完善网上证券,侧重于服务的深度,着眼挖掘现有服务手段、业务内容及信息系统的潜力,强调个性化服务,通过对客户个体数据分析,有针对性地提供有效信息指导业务,基于因特网的自动服务与人工服务相结合为客户提供更加友好及时的交易服务,进一步完善数据挖掘和商业智能等技术,网上证券要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目标,形成网上服务为中心的综合业务平台,对证券客户提供电话、互联网、移动设备等渠道享用证券交易,信息查询等服务。

最后是进一步加强银证合作,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银行和证券业迫切需要实现规模经营,从而促使银证合作得以迅速发展。证券公司交易系统与银行储蓄系统相联接,客户通过证券公司或银行的证券交易系统进行委托买卖,并通过在银行完成资金清算。目前的银证合作模式分为总平台模式和分平台模式两大类。可以预见,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银行与证券业务融合的趋势已不可避免,证券与银行的代理业务还有更大的合作空间,双方以各自优势为基础联合拓展新业务,形成银证业务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新局面。还要注意构建适合未来发展的证券公司广域网,满足高可靠、高智能、高性能、高安全性和管理性的要求,为集中交易、网上交易、银证合作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的网络基础。

既然选择远方,就要风雨兼程。既然点燃星火,定要燎原之势。各位战友,为了共同富裕,我们一起快乐工作,快乐生活吧。

-------------实习生: 刘旭

推进证券公司发展的几点建议(精 篇四

推进证券公司发展的几点建议

在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中国证监会的大力推动下,我国证券公司的综合治理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证券业的系统性风险也得到有效控制;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制约证券业发展的诸多因素依然存在,使得我国证券公司综合竞争力低下、自主创新能力弱的痼疾并未得到根本改观,在证券市场日益规范化和国际化的背景之下,我国证券公司不但没有摆脱危机、反而有被进一步边缘化的趋势。若任由这种局面持续下去,不仅将使证券业加速衰败和消亡,而且将对资本市场的发展乃至于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都带来灾难性后果。因此,为证券公司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尽快使其摆脱困境,已成为证券市场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二选择。为此,我会广大会员单位呼吁,在证券公司自身加快改革发展的同时,管理层也应从推动我国证券市场的持续稳定发展出发,培育证券公司的自主创新能力、支持证券公司的创新发展,尽快使证券公司步入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良性轨道。

一、我国证券公司的现状

1、证券公司数量众多,但资产规模偏小、且资产规模缩水严重

近年来,为推动行业资源整合、降低行业整体风险,中国证监会加大了对高风险券商的处置步伐,到目前为止已有20余家券商被处置,行业竞争秩序得到极大改善,但证券公司数量仍多达100余家,资产规模偏小,难以适应证券业规模化、国际化发展的要求。2004年末,114家证券公司总资产、净资产分别为3293.73 1 亿元、669.08亿元,平均每家28.89亿元、5.87亿元。这一资产规模与美国的一流投行相比还相距甚远。如,我国证券公司平均总资产仅为摩根斯坦利的0.045%、美林的0.054%、高盛的0.066%;平均净资产仅为摩根斯坦利的0.252%、美林的0.226%、高盛的0.283%。

值得注意的是,受制于股指深幅调整的拖累、以及执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影响,在证券公司数量小幅减少的同时,证券公司的资产规模却大幅缩水。2004年末114家证券公司总资产、净资产同比分别减少32.72%、44.94%,平均总资产和净资产分别减少28.01%、41.06%。

2、证券公司资本实力不足,抗风险能力低下

从注册资本来看,2004年6月末,130家证券公司共1264.75亿元,平均每家9.73亿元;从净资本来看,2004年底,114家证券公司净资本合计453.41亿元,同比锐减42.70%;平均每家3.98亿元,同比减38.67%。与美国一流投行相比,我国证券公司资本规模的差距也十分明显。以2004年末的数据计,我国证券公司的平均资本规模仅及摩根斯坦利的0.043%和高盛的0.21%。资本规模明显偏小、资本实力十分单薄,直接制约着证券公司的生存和发展。

3、基础性业务萎缩,市场集中度下降

2005年,经纪和承销业务这两大证券公司传统的基础性业务大幅萎缩。经纪业务方面,2005年前11个月,沪深两市股票基金交易额3万亿元,同比降低26.11%。其中,沪市成交1.84万亿元,同比降低27.67%;深市1.17万亿元,同比降低 23.52%;债券现货、债券回购等业务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从承销业务来看,2005年由于股改使发行暂停,筹资额仅300.97亿元,较上年年锐减43.51%,尽管股改保荐和债券承销业务的开展带来增量收入,但难以补偿股票发行暂停带来的巨大损失。

在基本业务量大幅萎缩的同时,其市场集中度也在下降。2004年,股票基金交易额、股票主承销家数、股票主承销金额前8位的市场集中度分别为36.53%、33.57%和61.78%,较上年提高1.26、-4.89和-3.01个百分点。由于股票基金交易集中度升幅远小于股票主承销家数和金额集中度的降幅,总的来说,基础性业务的集中度还是下降了。这与发达国家投资银行业的集中趋势明显背离,我国证券业的这种业务集中度分散状况无疑大大削弱了证券公司的生存能力。

4、经营业绩下滑明显,盈利能力羸弱

基础性业务大幅萎缩、而创新业务难以开展,使得证券公司的经营业绩不断下滑,到2004年整个行业已连续3年亏损,若将整个行业看作一个上市公司的话,证券业早已退市!2004年行业的亏损额进一步加剧,当年114家证券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9.44亿元,同比减少27.54%,扣减资产减值损失后利润总额为-149.93亿元。来自银行间市场的数据同样表明,目前券商整体经营情况依然堪忧。经审计的2004年报显示,52家券商整体亏损总额高达60.66亿元,其中,28家券商实现盈利,盈利额10.93亿元,另24家券商亏损,亏损额71.59亿元;52家券商平均亏损1.17亿元。

反观美国证券业的盈利水平,尽管波动也较为明显,但总体呈稳定增长趋势,近 10年其复合增长率达到8.4%,2004年高盛、美林、摩根斯坦利的净利润更是达到45亿美元左右。很显然,境外同行的超强盈利能力与我国证券公司形成了鲜明对照。随着我国证券业开放步伐日益加快,高盛、美林等国际一流投资银行正蜂拥进入我国。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大部分证券公司将难以继续生存下去。

5、证券公司单靠自身摆脱困境、改变现状的难度很大

目前我国证券公司的业务种类还较为单一,收入主要来源于经纪、承销和自营等传统业务,并购、资产管理、资产证券化等创新业务才刚刚起步,业务结构同质化。统计显示,2004年银行间市场57家券商经纪(手续费+利息)业务收入占75%以上;同期自营证券余额占净资产的50%以上。单一的盈利模式使得券商无法摆脱“靠天吃饭”的窘境,难以拓展业务范围、分散经营风险,发展创新和做大做强也只是一种奢望。

二、影响我国证券公司发展的主要障碍分析

1、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滞后

在中国证监会的积极推动下,股权分置改革已顺利起航并成功地向纵深推进,股权分置是长期困扰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根本性制度缺陷,股改的顺利推进,无疑将掀开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崭新一页,证券市场将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但在总体向好的趋势下,作为新兴+转轨市场,我国上市公司质量不高、市场诚信缺失、监管效率低下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同时,市场层次结构单调、投资品种单一,证券公司生存空间十分狭小,成熟市场投资银行常规的融资融券、做市商和直接 投资等业务在国内还不能开展,投资业务也缺乏风险对冲机制,证券公司自主创新和做大做强缺乏市场条件。

2、在监管上缺乏对证券公司自主创新的有力支持

在及时处置高风险证券公司的同时,证监会也从组织创新、业务创新和融资渠道拓展等多个方面加大了对证券公司创新的扶持力度。然而,相比之下,这种对创新管制的放松已远远不能适应证券公司的创新需求以及金融业的竞争要求。这表现在:一方面,对证券公司创新业务的开展、融资渠道的拓宽等方面存在监管过度倾向,业务创新束缚较多、现有融资渠道远远不能满足正常业务需要。如对创新试点券商的业务创新活动仍进行逐项审批,不利于券商金融创新职能的发挥、对整个市场的创新也产生了负面影响;再如,券商不能获得一般融资者地位,使银行资金流向资本市场的传导机制发生梗阻。另一方面,对本应属券商专营的业务领域过度放开,极大打击了券商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如四大资产管理公司获得承销资格、保险公司直接获得A股席位,都对证券公司的专营权提出严重挑战。同时,证券公司却难以进入其他金融业务领域。

3、行业竞争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

就成熟市场的规律来看,随着证券业的发展,行业资源将逐步向优势企业集中,行业整体呈垄断竞争格局。比如,美国前十大投资银行的业务集中度从上世纪70年代初的1/3上升到目前的3/4。反观我国,尽管行业的综合治理已使竞争秩序大为好转、行业的退出机制也已基本建立,但公司数量众多、规模偏小、行业集中度低,10亿元以下规模的中小券商近80家,占总数的64%,难以形成稳定 的竞争格局。各券商之间为争夺客户资源不惜进行恶性竞争、竞争秩序有待进一步优化。国外券商通常的并购重组等手段也难以运用,行业资源配置难以优化,这无疑阻碍了证券业的产业结构升级步伐。

4、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公司法》和《证券法》的修订明确了未来证券公司的发展的法律框架,其放松金融管制以及规范行业发展的制度安排都将有利于证券公司加快发展步伐。但这两部法律毕竟是规范资本市场的基本法律,其相关政策措施的具体落实还需要出台配套的一系列规章制度,而原有的法律法规也要随之修改。

5、证券公司缺乏风险防范机制

在证券公司自身的发展理念上,存在急于求成的错误观念,片面追求证券行业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在高利润的驱使下,盲目开展高风险性的证券投资业务,风险意识淡薄,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造成证券公司的风险防控能力较为脆弱,其结果是券商挪用客户保证金、放大国债回购等违法违规行为频频发生、屡禁不止,使行业风险不断累积并最终集中爆发。这不仅恶化了券商的生存环境,而且也损害了券商这一中介服务机构的信誉和公众形象。

三、当前证券业自主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有利条件

1、政府决策层已做出“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战略决策 政府决策层在许多场合多次强调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重要意义,这意味着大力资本市场已成为我国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反映了政府决策层对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坚定信念和坚强决心,体现了政府决策层对资本市场发展的无比关心和精心呵护。并且证券监管部门始终将推动证券市场发展作为主要理念,充分认识到发展是硬道理,这两年以来对问题券商的处置为促进证券公司的平稳、健康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些为促进证券行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奠定了制度、理念上的扎实基础。

2、尽快培育证券公司的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各方共同愿望

证券公司是证券市场最主要的金融中介和机构投资者之一,券商利益与证券市场高度的相关性,使得长期以来券商在推动国企改革、引导投资理念、促进证券市场稳定发展等方面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但由于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使得券商的综合竞争实力受到很大制约,其作为机构投资者和证券市场稳定器的功能已大为弱化。当前,证券市场的变革发展、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权益的保护都要求证券公司加快自主创新步伐、不断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进而推动证券市场的发展和繁荣。

3、《公司法》和《证券法》的修订为促进证券行业的自主创新和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公司法》和《证券法》的修订既总结了近年来资本市场最新的发展成果和监管成就,规范了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的行为、修正了在上市交易等环节的制度缺陷,又充分放松了“现货交易”、“禁止融资融券”、“禁止国企炒股”、“禁止银行资金流入股市”等阻碍市场发展的种种管制措施,为证券市场的未来发展预留了空间,有利于促进证券市场的制度创新和产品创新、激发证券市场活力。在当前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战略部署的改革攻坚时期,两法的修订将给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推动资本市场的创新发展带来深远而积极的影响,证券行业也因此面临难得的创新发展机遇。

4、证券公司已具备了自主创新和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

近年来证券公司存在的问题集中暴露,风险集中爆发,给券商带来了惨痛的教训和深刻的启示,使券商充分认识到通过自身努力、走出行业困境的重要性。当前券商在走出困境方面的要求十分强烈,愿望十分迫切。这表明券商在纠正过去发展思想、发展理念的误区上已经有了较为冷静的自我认识,基本具备了走出行业低谷、重新振兴发展的重要条件。

5、金融机构业务经营综合化趋势为证券公司自主创新带来难得机遇

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混业化浪潮的推动下,金融业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已成为市场金融创新的主要推动力。新修订的《证券法》放松了对分业经营的限制、十一五规划也提出“稳步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随着混业经营管制的不断放松以及对外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各金融机构也将越来越多地通过组织创新、业务创新和产品创新来突破传统业务边界的限制,金融市场的金融创新也将日趋活跃,从 8 而将为证券公司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拓宽业务范围、提升综合竞争力奠定坚实基础。

四、推进证券公司发展的几点政策建议

1、借鉴其他监管机构经验,成立自主创新的专职监管部门,协调和推进证券公司金融创新步伐

实践表明,自主创新将成为未来我国金融改革的核心内容,换言之,金融改革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本土金融机构的自主创新能力是否得到实质性增强。目前银监会已专门组建了业务创新部,负责协调和推动银行业的金融创新活动;人民银行则直接调整了有关职能部门的发展方向,依托银行间市场,以相关司局为主导,协调金融产品创新业务。为达到提升证券公司自主创新的目的,证券监管部门也应借鉴相关部门的经验,尽快成立专事金融创新监管和研发的机构,负责整个行业金融创新的总体规划、组织和协调,对内主要负责组织、指导、研究证券业的发展路径、发展平台和发展品种,对外主要负责协调解决涉及证券业自主创新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该机构的成立将大大激发证券行业的自主创新动力,推动整个行业的金融创新。

2、继续拓宽证券公司的融资渠道,培育证券公司的自主融资能力

两年来,为改变证券公司融资难的现状,监管部门采取了种种措施,包括通过允许发行企业债券和短期融资券、放宽股票质押贷款限制、提供专项周转贷款、乃 至直接注资等等,有效缓解了证券公司的融资瓶颈。但即便如此,目前的融资渠道仍难以满足证券公司自主创新的要求。以净资产40亿、净资本25亿的综合类证券公司为例,满足正常经营所需资金就达70亿左右;此外,政府能够投入的资金毕竟有限,与其从外部给券商输血,不如努力增强其自身的造血机能,扩大资本实力,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为此,我们建议,在继续给重点证券公司以直接资金支持的同时,监管部门应进一步完善现有融资渠道、并积极拓宽国外同行已十分成熟的其他融资渠道,政策的着眼点也应在于给予证券公司一般融资者地位、培育证券公司自主融资能力。这包括:

(1)适当延长券商在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拆借期限,对那些资产质量高、内控机制完善的优质券商可由7天延长至4个月;

(2)鼓励或直接参与券商的增资扩股;支持券商通过借壳等方式公开发行上市、发行企业债;

(3)制定证券公司收购兼并和证券承销业务贷款的审核标准,在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和完善内部控制机制的前提下,为证券公司使用贷款融资创造条件;(4)认真借鉴日本、台湾地区的成功经验,成立专门为券商提供融资服务的证券融资公司。

3、加快推动证券行业的并购整合,积极推动证券控股集团或金融控股集团的形成,提升证券业的总体竞争力

在“分类监管、扶优限劣”的监管思路指导下,未来国内券商的分化、裂变将进一 步加剧,走向并购、整合势在必然。应当充分利用当前证券业处于低谷的时期,加快推动证券公司之间的收购兼并,实现低成本的快速扩张。尤其是应以优惠政策积极支持优质证券公司并购中小证券公司。具体而言,可选择几家具有行业龙头地位的证券公司,支持其利用并购等方式整合行业资源,形成在国内具有垄断地位的几家国有控股金融集团,并对其业务开展、组织创新、资金筹集和税收进行的政策性倾斜,加速培育其国际竞争力,既可以彻底改变证券业竞争结构、降低行业的整体风险,又可为应对国际竞争奠定基础。

4、对于已具可行性的制度、业务和品种创新,应当尽快放宽制度限制,为鼓励、推动证券公司的自主创新扫清障碍

金融创新是促进证券公司发展的持续动力和源泉,监管部门应当大力支持和积极推动证券公司的金融创新,解除行政管制,清除政策藩篱。同时激发证券公司自身的创新动力,不断增强其创新能力,进一步拓宽业务范围,拓展业务空间,提高盈利水平。需要注意的是,在证券公司的发展理念和发展实践中,都应当始终把防范和控制风险摆在第一位,这是推动金融创新顺利实施的首要前提。这包括:

(1)通过设立融资融券公司等方式放开对融资融券的限制。在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允许券商开展融资融券业务,不仅有利于活跃股市交投,扩大市场交易量,而且有助于市场价格向真实价值回归,平抑股市的大幅波动,同时也可以为券商带来新的业务机会,有利于拓宽券商的业务范围,提高其盈利水平。新《证券法》已放松了融资融券以及银行资金入市的管制,使证券公司开展该项业务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应尽早制定并颁布相关实施细则,允许券商为客户买 11 卖证券提供融资融券服务。当然,为防范融资融券的风险,起步阶段应设置较高的准入门槛,只允许创新试点证券公司参与;待条件成熟后再逐步铺开。

(2)实行做市商制度,在活跃市场、稳定价格的同时为券商提供稳定收入来源。实践证明,做市商制度在稳定市场价格、提高流动性、引导价值投资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可以考虑建立以现有指令驱动型的交易制度为基础,以做市商制度为辅助的交易系统,以推动证券市场的交易机制变革,建立双向交易机制,培育和打造证券公司的估值、定价能力,有效发挥证券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

(3)加快证券市场产品创新步伐,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品种创新机制,加快发展金融衍生产品,满足不同层次投资者投资和避险要求,改变证券公司基本无货可销的窘境。这包括:研究开发与股票和债券相关的新品种及其衍生产品;加大风险较低的固定收益类证券产品的开发力度,为投资者提供储蓄替代型证券投资品种;积极开发设计资产证券化品种。可以考虑推出的证券衍生品种有股指期货、基于单只股票的期货、以标的股票为基础创设的权证、外汇期货、期权、互换、资产证券化等。

5、借鉴银行改革的经验,引入合格的境外战略投资者

目前开展单一业务的中外合资证券公司已经成立,但是在整个证券公司层面、能同时经营多项不同业务的合资证券公司尚未出现。建议监管机构选择一些治理机制健全、内控制度完善、资产质量较好、运作规范的证券公司先行试点,引入合格的境外战略投资者。不仅有利于调整和优化国内证券公司的股权结构,促使其 股权结构多元化,而且有利于健全国内证券公司的公司治理机制,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同时也有利于国内券商学习和借鉴外资金融机构先进的技术、成熟的经营理念和科学的管理模式,不断提高国内券商的营运质量和运作效率,迅速提升其国际竞争力,从而增强与国外大型投行相抗衡的能力。

6、积极推定证券公司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积极稳妥地推动金融机构综合经营

推动证券公司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可以使证券公司共享客户和网络资源,拓展业务空间、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从而增强证券公司的盈利能力。如果证券公司仍然局限于单一的证券业务,不能向其他金融业务领域渗透,实行跨行业经营,就很难规避和控制证券行业过大的系统性风险。而组建金融控股集团,实行多元化经营,就能充分利用各行业之间的互补性,有利于有效分散和降低经营风险,提高运营效率,构筑比较竞争优势,进而提升综合竞争力。如现阶段,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1)给券商以短期融资券、证券化产品等的主承销资格;(2)允许券商设立货币经纪公司,开展外汇交易、黄金交易以及商品期货交易,发挥券商的研发和服务优势。

关于进一步推进电子商务发展的建议 篇五

关于进一步推进电子商务发展的建议

电子商务是网络化的新型经济活动,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应用发展将有力地促进商品和各种生产要素的流通,能够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并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好地实现市场对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

一、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

近几年来,江东区以综合化、集成化和智能化为发展方向,深化实施“ERP推进工程”,积极推进以电子商务和管理信息化为重点的信息技术在流通行业和酒店、餐饮、外贸等传统服务业中的应用,涌现出了一批诸如韵升、东力、神化、华艺、向阳渔港等信息化示范企业,打造了一批诸如电镀产业材料创新与技术升级服务平台、全球再生资源电子交易平台、物流公共信息技术服务平台、宁波汽车零部件科技贸易公共服务平台等电子商务平台和以网络信息技术为依托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推动了产业集聚和传统产业经营模式创新。但是,目前我区电子商务发展仍存在不少问题,一是电子商务的应用广度和深度有待提高。许多企业并没有真正理解电子商务的本质,电子商务主要集中在广告宣传、寻找商业信息和机会等方面,实现网上交易的比例不高。二是企业网站的质量参差不齐,同性质网站数量众多,没有专门人才维护。三是电子商务服务业尚处成长期,商业模式、服务水平和服务范围有待拓展提高,技术和市场尚不成熟。四是缺少综合型管理人才。特别是既熟悉购销业务、又有电子商务信息技术、具有外语能力的高端人才缺乏。

二、关于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工作建议

(一)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电子商务企业。江东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经验表明,要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快速发展,除本土培育外,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是一条重要途径。宁波产业基础雄厚,外向型经济发达,拥有众多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普及度高,对电子商务企业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江东应抓住机遇,发挥中心城区的优势,重点鼓励知名电子商务企业在江东设立分支机构,从而带动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使电子商务成为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重要途径,进一步增强向外辐射能力。

(二)推进电子商务应用示范工程。立足于港口进出口的优势,面向国内外广阔市场,大力发展网络市场和电子商务。总结宁波神化、伟世信息等行业电子商务平台的成功经验加以推广,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积极推进神化镍电子交易平台建设,支持伟世信息进一步提升世界废料网的影响力,推动伟世信息发展电子交易和现货交易,搭建全球再生资源电子交易平台。积极发展集产品展示、信息发布、交易、支付于一体的综合电子商务企业和集大宗商品信息发布、价格指导于一体的网上专业交易平台企业。

(三)促进传统产业与电子商务融合。引导传统制造业和贸易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积极发展集产品展示、信息发布、交易、支付于一体的综合电子商务企业,行业电子商务应用网站企业,集大宗商品信息发布、价格指导于一体的网上专业交易平台企业;积极利用好宁波市推进“中国行业网站总部基地”建设的各项扶持政策,研究出台扶持行业网站建设的区级相关扶持政策,使我区成为宁波的行业网站建设和孵化重点中心,进一步推进电子商务在流通领域的普及和发展。

(四)重点鼓励发展电子商务服务业。鼓励电子商务交易服务平台、技术服务平台、中介服务平台的发展,培育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提供电子商务咨询、资讯、法律、信息技术、人力资源等专业服务的电子商务服务企业。支持已初具规模的、具有影响力并符合国内外市场需求导向的电子商务服务网站发展,积极推动高附加值的电子商务衍生品的开发与应用。鼓励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加快与国际电子商务市场接轨。

(五)完善电子商务政策支撑体系。结合江东区电子商务发展实际制订财政、税收政策,吸引电子商务企业聚集发展。制定相关财政扶持政策,支持电子商务企业做大做强;为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第三方平台服务提供入门资金补贴,降低应用电子商务门槛;为电子商务企业的创业项目提供基础营运平台支持或者财政补贴。对网络平台诚信体系、支付手段等方面予以支持和政策引导。

(六)加强电子商务宣传教育与人才培训。加大电子商务宣传力度,强化社会各界的电子商务应用意识、信用意识、信息安全意识。多层次、多渠道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政府、企业等各行业人员应用电子商务的能力。积极推动和完善电子商务人才服务机制,引导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向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集聚。探索建立电子商务研究与培训基地,加强电子商务理论研究与人才培训。

回复内容:

电子商务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大举措,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我区电子商务发展快速,应用初见成效,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着应用范围不广、水平不高等问题,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环境急需完善。

一、我区电子商务发展的产业基础

(一)产业基础初具规模。经过“十一五”的努力,作为电子商务的基础产业,全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特别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从萌芽到初步发展,形成了高速发展的良好态势,截止2011年底,全区已有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销售额48.8亿元,约占全市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销售额的3%,较2010年增长80.1%,软件业务收入8.6亿元,较2010年增长20%。

(二)优势企业逐年增长。通过近年来对信息产业培育,全区本土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服务业、系统集成服务业呈现较快发展,骨干企业数量逐年增长。目前已有韵升、能士、吉品、华英伦等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商,有神化、成功多媒体、完美信息等信息增值服务商,有畅想软件、远通软件、圣阳软件等纯软件产品开发商,有英特赛、易培特等嵌入式软件服务商,还有浙江信电、龙联智能等系统集成商。

(三)信息技术加快发展。随着“ERP”工程的深入推进,电子商务等为重点的信息化技术在流通行业和酒店、餐饮、外贸等服务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涌现了一批诸如韵升、东力、神化、华艺等信息化示范企业,打造了一批诸如神化镍金属网上商城、全球再生资源电子交易平台、达升物流EDI系统等电子商务应用平台,推动了产业集聚和经营模式创新。

(四)网络设施全市领先。目前我区信息化指数全市最高,光传输网络连通了区、街道和社区,基本建成了环行、格形的城区光缆网络,有线网络服务已全面覆盖,无限WiFi网络和3G网络基本实现了全覆盖,4G网络试点也已经展开。城区多媒体网络已具规模,具备了为多种业务分别提供线缆和带宽的能力,部分实现了光纤到户、到楼宇,可以向个人用户提供2M-10M不同速率的互联网接入。

二、我区加快推动电子商务发展的工作举措

针对江东现有的资源禀赋,并结合先进城区发展电子商务的成功经验,着力从以下方面推进全区电子商务产业发展:

(一)加强政策扶持。修订完善电子商务产业扶持政策,对规模电子商务企业在培育期内给予投入的30%补贴,重大项目按税收贡献给予奖励;加强对工业企业建设独立电子商务应用平台的扶持,对工业企业独立设置产品销售公司,开展电子商务交易并有积极税收贡献的,给予一次性财政资金补助;同时,积极鼓励招商主体加快引进电子商务企业。目前产业政策已经修订完善,待相关程序完成后下发实施。

(二)强化应用示范。全面总结现有行业电子商务平台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目前重点推进镍金属网上商城、达升物流EDI系统、金辉物流“船货网”等电子交易平台建设;鼓励和丰创意广场内贝发文具、维科家纺等知名工业企业,独立开展电子商务营销模式;加快华东城集团与中国诚通集团合作的宁波生产性服务中心项目建设进程,推进钢材网上交易平台的开发进度。

(三)打造集聚园区。加强对淘宝网等知名网商的跟踪衔接,突出政府在载体建设方面的主导、主控权,探索创新10%留用地开发、房租补贴、反购楼宇等形式,在重点楼宇或街区培育建设江东淘宝电子商务园区。近期将密切跟踪杭州淘宝园区(楼宇)的动向,充分调动街道打造淘宝园区(楼宇)的积极性,着力打造宁波市首个电子商务服务商圈,为宁波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起到示范效应。

(四)培育服务品牌。按支持电子商务优势服务企业、应用示范企业和个人创业模范网商加快发展。全面加强与宁波银联等第三方服务平台的合作,引导社会资本建立创投基金等风险投资平台,为园区内淘宝信用度皇冠以上的优质企业提供小额贷款,股权、产权交易乃至辅导上市等服务。积极支持个人开设网店,在办理工商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等事项方面给予优先照顾。

(五)建设人才队伍。全区进一步深化与浙江大学、宁波大学等高等院校的合作机制,畅通引才渠道,完善引才机制,加快吸纳一批电子商务类专业人才为我所用。同时,充分依托我区服务业人才培训机制,重点就当前电子商务类等新兴服务业产业开展专题培训。加快推进人力资源集聚园区建设,集聚一批全市龙头人力资源企业,为现代服务业发展做好人力资源保障。

推动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任重道远,区商务局将进一步发挥职能作用,协同区相关部门共同落实,努力为“两强两品”战略的深入实施作出积极贡献。

感谢您对全区服务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5篇《推进证券公司发展的几点建议(精)》,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61 51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