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记者好故事演讲稿优秀3篇

发布时间:

演讲稿特别注重结构清楚,层次简明。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我们都可能会用到演讲稿,相信写演讲稿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差异网为朋友们整理了3篇《好记者好故事演讲稿》,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 篇一

站在新年,回望去年,总有一种感动让我泪流满面。

我想起新闻界“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的数个感人瞬间,想起举办中的艰难曲折与欣喜快乐,想起去年冬天在全国新闻单位和高校的巡讲,恰如冬天里的一把火,再次点燃学子的新闻理想,恰如春天里的一股暖流,重新激发出记者的崇高企盼——不忘初心从哪里出发,本来为何出发,现在如何再次出发。

对记者来说,讲故事是本职,讲好故事是本事。把好故事讲好需要水平,好故事是有味道的。听好记者讲好故事,从演讲比赛到全国巡讲,有些故事,我都听了十多遍了,每次都流眼泪。有些故事,听了多次终于有一次忍不住流下眼泪,因为讲故事的人水平不断提高,把内心的真情尽情绽放、深情释放。做成一件事,收获一份感动,同时培育一个讲故事的人,把他讲故事的潜能发挥出来,这于我,也是一种欣喜。

有人说,好的讲述应该有“三声”,掌声、笑声、哭声,是效果也是标准。听着他们的故事,回味这些掌声、笑声、哭声,我想到了许多。我是一个服务者,参与者,但首先是一个倾听者。

掌声来自哪里?在广西师范大学,解放军报驻西藏记者站的郭丰宽讲了不到七分钟,掌声响起十三次,老郭没想到,我们没想到,大学生来之前也没想到。

四个人,四个故事,真实再现了西藏的苦、战士的爱、生活的难、人民的情。讲到一些细节,讲到起承转合,掌声从千人现场的各个角落响起,汇成一条人心激荡的河流。这掌声,让老郭都有点懵了。其实,他刚下高原不久,来到平原还有些醉氧,上台前还头疼得要命。你献出这份真情,人家就回报这份真情,你奉献这份赤诚,人家就回报这份真诚。老郭说:“讲完这场,我就要重新回到高原,回到驻守边关的战士中间,迎接新年。”掌声再次响起。

地理的高原不是所有人都能抵达,人生的高峰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到达,但情感的高峰只要真心付出,每个人都能真实体验。

笑声来自哪里?对于湖北人民广播电台的简然来说,各个时代的大学生有各个时代的笑声。

她讲的题目是“今夜不寂寞”。大学生一听就笑了,而且是哄堂大笑。她读到的是:虽然有一种难以跨越的沟叫“代沟”,虽然有一种差别叫“阶层”,但也有一种沟通方式叫“共情”。她理解这就是今天的年轻人,她也轻松地笑了。她讲二十一年前寂寞还是寂寞的意思,而菊花也还只是一种花,她说坚持了二十一年做这个响彻湖北夜空的栏目,讲其中遇到的人,讲做过的事,讲到残疾姑娘找到爱情、农家孩子走入大学。听她讲着学生曾经拥有的故事,大学生们的表情由轻笑到庄重到会心一笑。当听完夜幕下的故事,简然爱心基金启航,大学生的笑声和掌声交融一起,经久不息。

简然说:“是的,我们必须懂得俯下身去,怀着恭敬的心情仔细倾听比你更微弱的声音,我们的故事不在于多华丽,而在于多少人能听得明白,能说进多少人的心里。”敬畏高尚就从尊重他人开始,讲述故事首先从学会倾听开始。

讲故事必须眼中有人、心中有情。尊重听众的心理首先必须关注听众的表情。年轻的记者在这方面走得更远。

做特别报道的吴喆华讲的故事题目是“可以没有爱情,但不能没有真相”。看到演讲题目播放出来时现场有笑声,他上场郑重强调“本次演讲不是来征婚的”,立刻又有笑声。他讲如何去暗访,借工牌混进工厂、把U盘含到嘴里、见到有人来追赶躺在平板车上溜出来……这些生动的细节,引来阵阵笑声。笑声背后是会心,是共鸣,是对新闻事业执着追求的共享。笑声背后雷鸣般的掌声,何尝不是对舆论监督的肯定,对坚守职业精神的赞许,对新闻使命的敬礼。

复旦大学一位教授说,应该让好记者进课堂,让好故事进课堂,几个好故事胜过半学期课。是的,讲故事里面的笑声,讲故事之前之后互动激发互相启发的会心笑声,表明我们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可以讲得更生动活泼一些,可以更丰富多彩一些。讲故事不是端着的,听故事不是坐着的,那是人与人的互动、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传递。在浙江大学巡讲,数百人无一退场,听说不少人听着听着就推迟或放弃了晚上的周末约会。

哭声来自哪里?因为讲的都是记者亲历、亲见,故事都是记者自采、自写,好记者讲起好故事,身段是柔和的、声音是平和的,但越是这种平和,越是映衬出故事的真切真实。

哈尔滨日报陈楠讲到在采访与救人之间抉择时,认为记者应该先救人,而准备救人前考虑到可能有去无回,把父亲多年前赠送自己的笔交给别人,这支笔的故事让人泪眼蒙眬。父亲盼子快快懂事的殷殷希望、记者社会责任要求必须暂时放下可能永远失去的父子亲情,这支笔的故事让人泪流满面。

光明日报郑晋鸣讲述小岛夫妻故事,讲到王继才升旗、王仕花敬礼,姿势并不标准,却美得让人掉泪,让听者也情不自禁掉泪。没人要求、也没人看她们升旗却坚持守岛二十八年,一万又二百二十天,用坏了一百七十多面国旗,听坏了十九台收音机。“为什么坚持不悔?因为岛就是家就是国,守岛就是守国家,如果当年日本鬼子侵略连云港时,我们有人在,敌人就上不来。”听着这话,多少人感慨良多、沉思不已。讲到大女儿结婚化了五次妆,父母迟迟没有来,因为遇上台风天,讲到 “我走得慢点,或许爸妈就能赶上了”,听着姑娘的心声让人泪流满面。亲情永远是拨动人最柔软心弦的拨片,真情永远是打湿人最温暖脸庞的泉眼。郑晋鸣讲别人也是讲自己,讲写了半辈子好人,还是有没写完的故事,每次讲到最后“我在岗位工作的时间还剩五年,做事的时间越来越少,但做人的时间越来越长”,场场都是掌声经久不息。

掌声源自感动着你的感动,激发一种喷薄而出的冲动和激动。笑声源自快乐着你的快乐,涌起一种自然而然的触动和会心。哭声源自情不自禁的伤感,流淌着一种无法隐瞒的情意和情怀。倾听台上故事,倾听台下“三声”,鼓舞我们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此次巡讲,走进新闻单位和高校,再次感动新闻记者,感动新闻学子。新闻记者正在路上,需要激励。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徘徊,需要选择崇高,也需要脚踏实地。在坚持与放弃之间犹豫,需要坚定信心,也需要不忘初心。对这些关切与思考,好记者的好故事应该说给了部分答案。新闻学子激情梦想,展望来时的路,热情满怀。新闻记者行进中国,抒写精彩故事,走得越深,写得越实,文风更加清新,故事激荡人心。

我们倾听这些故事,听着那人那事,听着掌声笑声哭声,三生有幸也。身处这个伟大时代,倍感幸运。有触摸温度的手,有体会真情的心,对人民有深情,对生活有热爱,就会有发现美的眼睛、倾听故事的心情、传递故事的冲动,这种处处留心,这种时空移位,这种角色换位,我想,不但应该是记者的职业历练,也应该是我们每个人体味别人、体会历史、体察时代的情感磨炼。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 篇二

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同样坚守在新闻战线上,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践行着新闻理想;

他们深入基层一线,用采访报道中亲历、亲见、亲闻、亲为的鲜活故事,弘扬主流价值,抒写爱国情怀……

今年下半年以来,中宣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记协四部门主办,面向全国新闻采编人员组织开展了第二届“好记者讲好故事·价值观的故事”演讲活动。全国上万名新闻工作者踊跃参加,用充满真情实感的讲述,分享自己在新闻实践中的感人故事,展现了当代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风采和责任担当。

10月下旬,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5家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和5家全国性行业类媒体的131位演讲人,齐聚北京参加选拔赛。在第16个中国记者节到来之际,10名演讲人顺利通过层层选拔脱颖而出。

他们中,既有年富力强的资深记者、播音员和主持人,也有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编辑记者。在他们讲述一个个鲜活感人好故事的背后,是他们对党和人民的忠诚热爱,是他们对时代变迁的忠实记录,是他们对新闻理想的不渝坚守,是他们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

汤计,新华社高级记者,整整9年间,他从不放弃对真理和正义的追寻,先后用9篇报道,最终推动了呼格吉勒图案重审,让多年沉冤得以昭雪。汤计说:“作为一个记者,在追踪报道呼格案中,我看到了中国法制的进步,也亲身感受到了法治春天的来临!”这是对新闻职业的忠诚。

日报记者张建波,在埃博拉病毒如洪水猛兽般肆虐的非洲,以笔和相机为武器,马不停蹄地战斗,报道疫区最新情况。“我在非洲度过了1001个日夜,经历过战火洗礼,与疟疾、伤寒等疾病擦肩而过……我同样被称作兄弟、唤作朋友,见证友谊与合作,被奋斗的力量和发展的希望一次次感染!”这是对新闻职业的坚守。

辽宁省阜新广播电视台“90后”记者李楸,到黄沙漫天、寸草不生的科尔沁沙地,追踪采访一位乡村老支书整整两年,见证了老支书带领村民植树治沙,使北甸子村从沙坨变茂林的巨大变化。她收获了很多新闻背后的人生感悟,今年7月,她光荣入党。“因为这份信仰正在被我们更多的‘90后’继续传承!”这是对新闻职业的感悟。

中国记协党组副书记高善罡表示,这些演讲主题突出,涵盖广泛,既涉及“9·3”阅兵、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等重点活动,充分体现依法治国、深化改革等重点工作的新进展新成效;也不乏凡人善举,通过挖掘来自基层的鲜活案例,讲述普通人身边的感人事迹,生动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生动的故事,营造了见贤思齐、学习典型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激发了广大新闻工作者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追求。

各地各新闻单位编辑记者普遍表示,连续两年举办的这一演讲活动,是新闻界集体交流、教育和培训的好机会,通过新闻人讲述新闻背后的故事,加深了广大新闻工作者对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做好新时期新闻工作的思考和认识。安徽省蚌埠市报业集团记者顾恺表示,“好记者讲好故事”是当代新闻工作者奋发有为、锐意进取的一个缩影,体现了满满的正能量,对所有新闻工作者都是一种激励和教育。“通过这次比赛活动我汲取了不断前进的动力,这种力量让自己更加坚定了新闻理想。”广东省普宁广播电视台记者陈泳诚说。

国家网信办网络信息局副局长侯云灏认为,参加比赛的选手们认真敬业、值得敬佩,起到了为新闻界树立榜样、引领良好风尚的作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报刊司副司长赵秀玲表示,不少选手个人特色鲜明、采编经历丰富,讲述的故事能够抓住人心、富有感染力,展示了记者的社会责任和职业风采。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时统宇说,好记者们讲出了新闻人的血性和精髓,讲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

据悉,中国记协还将组织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对优秀演讲人事迹和演讲内容进行宣传报道,并将部分优秀演讲稿结集出版。今年11月8日记者节后,还将组织部分优秀演讲者赴各地新闻单位和新闻院校开展巡讲活动。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 篇三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我是固始电视台的新闻记者蔡兆科,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带着使命一路前行”。秋季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这个季节虽然不会春暖花开,但我依然想面朝大海,坚定的追寻我的记者梦。我一直坚信,天空之外的天空,山峦背后的山峦,总有一片土地,一片足以让我为之匍匐,为之欣喜的土地。这片土地就是我的新闻理想。因为这份理想,我一直干劲十足,勇敢前行。也是因为这份理想,使我决定踏上记者这个工作岗位。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根本指针。对于如何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从大学时期到现在的工作中。我一直在思考,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践行。

对新闻而言,画面是证明新闻真实性的主要方式,这就要求我们新闻记者要做到实事求是,而要做到实事求是,就必须在每一个新闻报道中扛着沉重的摄像机亲临现场,用镜头记录新闻的全过程。无论雨雪风霜,还是艰难凶险,只要有新闻需求的地方,就有我们电视记者忙碌的身影。电视新闻播出时或许只有短短的一两分钟,可是在这一两分钟的背后,往往是我们电视记者付出的数十倍的时间和努力。 今年年6月,固始县南部山区发生几十年不遇的特大洪涝 chayi5.com 差异网…灾害,我和我的同事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采制现场抗洪救灾的新闻。我们在泥泞的道路上步行了三个多小时,满身泥浆的进入到各个受灾的村庄。大雨当中的山区,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泥石流的危险。当时很多村庄都被半淹在洪水当中,我们只能坐在临时找的两条小船进入到受灾群众的家中。狂风暴雨有好几次我们的船都差点被水浪掀翻。这其中的艰辛和危险,现在想来都有些后怕。但在当时的情况下,我们却丝毫没有退缩。因为我看到我们的领导干部都冲在救援的第一线、因为有很多受灾家庭等着我们去齐力解救和现场报道,因为有一种神圣的使命

和坚定的信念在支撑着我前行。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为了人民、服务人民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石;把这两点结合好,就是要把人民作为新闻报道的主体。

2019年8月,我在郭陆滩镇孙桥村村部采访时,看到两位年近70岁的村民找村书记寻求帮助。经过了解才知道。他们有一个4岁的孙女叫马若瑄,不幸得了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白血病的一种。小若瑄的爸爸妈妈在外地打工,爷爷奶奶在家务农,家里的收入非常有限。为了治病他们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可以说是倾家荡产。但病情还是没有太大的好转。身边能借钱的亲戚朋友都早已被他们借了一遍。此时若是再筹不到钱,孩子就要停止治疗,病情就有恶化的危险,病魔随时都有可能夺走到这个年仅四岁的生命。村支部书记李国强跟我说:他们的情况确实十分困难。我们也早已尽最大的力量去帮助他们。可是我们的力量毕竟有限,该做的,能做的我们也都已经做了。我们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来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村里的采访结束后,我去了小若萱的家里。将他们家的情况都记录了下来。当天下午回到县里,我便通过台里的领导找到了县义工协会,把我掌握的情况向他们做了说明,请求他们的帮助。他们听完后当即表示,一定尽力去帮助这个孩子。经过三天马不停蹄的商讨,最终我们和固始县龙饮台茶厂达成共识。以卖“爱心茶”的方式为小若瑄筹集善款。义工协会的人员和我们的记者都全体出动,到茶厂帮忙。我县各大媒体也都连续做了较大篇幅的宣传报道。最后经过五天的努力,我们共筹集善款4万多元。小若瑄得以立即转院到最近的安徽省省立医院治疗。可是,这时候离孩子治病的总体预算还差两万多元。情急之中,我决定用现场募捐的方式来试一试。我用一天的时间找好了县里的一个演艺公司,三个演艺团体。在县陈元光广场举办了三天的义演募捐,最终我们又筹集了

三万八千元零六百元的善款。我们又立即赶到合肥,把钱送到孩子父母手中。由于治疗及时,小若瑄最终得以完全康复了。当我看到孩子脸上绽放的笑容时。我的心里无比的欣喜和自豪。

这些年来,我始终坚持自己的新闻原则,深入到最基层的地方采访拍摄。田间地头、厂矿工地、郊区野外是经常出入的新闻现场。早出晚归,节假日加班自然是最平常不过的事情。在这些年的新闻工作中,采访对象那一张张真诚的笑脸让我感受到了被人信任的温暖;一个个获得领导和观众认可的新闻作品让我享受到了敬业的成果;酸甜苦辣品尝过,悲欢离合经历过,对于新闻事业,我也从来不曾后悔,更没有想过要放弃。因为我发现我生活当中的很多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事情,都源于“我是一名新闻记者”。因为我此生最引以为自豪的事情就是“我是一名新闻记者”! 谢谢大家!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3篇《好记者好故事演讲稿》,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49 2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