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纪念12.9爱国运动演讲稿优秀3篇

发布时间:

“129”运动是继五四运动之后的又一次爱国运动。学生们首先行动起来,并得到全国人民的积极响应。一起来看看12。差异网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3篇《关于纪念12.9爱国运动演讲稿》,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12防灾减灾日讲话稿 篇一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加强防灾减灾,创建和谐校园

光阴荏苒,岁月匆匆。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0级特大地震,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造成了7万人死亡,37万人受伤,1.7万多人失踪,5335名四川学生在地震中遇难。为了纪念这个死难同胞,国务院决定将5月12日确定为“防灾减灾日”,今年是第9个“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主题是:科学减灾,依法应对。

我们的身边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灾害隐患,如台风、暴雨、火灾、地震、雷电、交通事故等等。为了更好的应对突发灾害,减少对生命安全的损失,我们要认真学习防灾避险知识,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紧急疏散演习,提高逃生自救能力,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些地震、火灾发生时的安全自救小常识:

1.如果正在上课或在家中发生地震,要沉着冷静、快速躲在桌下、紧靠墙根,用书包枕头、脸盆等物保护头部,听从老师指挥,快速有序下楼到操场或空地避险。

2.如果被通知上空有毒云或可疑云团,在室外要沿侧上风方向避开烟幕快速离开;在家中应用湿毛巾和衣服护住头,用塑料袋挡住眼睛。

3、如遇到了火灾,要保持镇静,尽快找到所在场所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和楼梯方位等,以便关键时候能尽快逃离现场。为了防止火场浓烟呛人、中毒、窒息,可采用毛巾、口罩蒙鼻,匍匐撤离的办法,穿过烟火封锁区,可向头部、身上浇水再冲出去。

4、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要增强“防火灾、防触电、防侵害”意识。不吸烟、不玩火,不随意焚烧废弃物;不在班级寝室使用违禁电器。

同学们,在遇到自然灾害时要有冷静的头脑、科学的方法,以及机智和勇敢的态度去保护自己以及身边的人。让我们从现在做起,提高安全意识,改正不良行为,共同维护校园环境,共建平安和谐幸福校园,共享健康文明快乐生活。

关于纪念12.9爱国运动演讲稿 篇二

历史的车轮缓缓地向前转动着,在经历了无数次痛苦与磨难后,它依然不屈不绕滚滚向前!

生活在新中国新时代里的我,一位新世纪的大学生,今天站在这里,真是为了纪念这无数次爱国运动中的一次──纪念“12.9”青年运动,缅怀那些在运动中英勇献身的烈士们,弘扬先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励当代青年树爱国之心,立报国之志。

81年前,当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肆无忌惮地践踏中国的领土,而国民党反动政府无耻地采取不抵抗政策之时,我们的前辈用鲜血和身躯捍卫了祖国的尊严。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爆发了声势浩大的抗日运动,在中国青年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66年后的今天,我们站在这里,以青年人特有的激情颂出对祖国的骄傲和对革命先辈的崇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无论是古代的屈原,还是近代的秋瑾、鲁迅,只要是中华儿女、炎黄子孙都深深第懂得这个最简单的道理。爱恋自己重于斯、大于斯的故乡和祖国,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共同的感情。真是这种感情,激发了中华儿女酷爱自由,坚仍勇敢的个性,使他们为了救之图存,争取独立、自由、幸福而顽强地战斗,一次又一次地把自己从强权压迫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正是这种感情,赋予中华儿女巨大的精神力量和无穷的创造力,使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之林。

“12.9”运动告诉我们,一切爱国者都把祖国的利益看得重于一切。“12.9”运动告诉我们,个人的理想、前途与祖国的命运是紧密相连、休戚相关的。杰出的音乐家拉赫玛尼诺夫说国:“如果你失去了祖国,你便失去了自己。”“唇亡而齿寒”,作了亡国奴,连人格和自由都得不到,还谈什么个人利益与幸福呢?!“位卑未敢忘国忧”,前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的精神遗产,决不能在我们手中失去!

诚然,我们的祖国还不先进,还处于发展中。然而,爱国是不以祖国富裕为前提的。“穷目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今天正迈着坚实的步伐不断向发展。从20xx年奥运会申办成功,加入WTO组织,到中国足球冲出亚洲,这些都足以证明,我们的国门已经打开,我们的国家正在强大。祖国现代化的发展,正需要大批现代化的专业人才,祖国正期待着我们新一代的大学生,需要我们发扬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确立改变中国面貌的“青云之志”,掌握富国强国的现代化知识和技术。

“江山代有才人出”。我们的祖国过去哺育了多少杰出人物,如灿烂群星。今天,她仍将造就无数爱国英才层出不穷。

同学们,让我们以“12.9”运动的青年学生为榜样,“树爱国之心,立报国之志”。以钢一般的意志,火一样的热情,投身到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现代化建设的热嘲中来吧。

.9演讲稿1200字 篇三

人的伟大,不在于他为某件事壮烈死去,而在于他能够为某件事

一个作家

胡说:

人的伟大是价值的体现,而不是死与活。

活着,为了度乐,卑贱的活,死了,为了国家,轰烈的死。难道死了比活着伟大吗?

我不喜欢将屈原与司马迁相比较,就像不喜欢将群人们相比较谁群一样。屈原与司马迁都是悲剧的主角,比较他们就是比较他们的悲剧,是多么让人难过的。两人的成就与伟大,是表现在不同的层面,不同的方位,不同的时代。就像质量与深度的比较,时间与空间的比较。有一定联系,却不可相比。

可以说,在历史上两人都是浪花,影响到了浪花的方向。

司马迁身受宫刑,一生不得志,却有志。于是,作为一个有身份的人,他首先想到的不是自杀,而是不自杀的理由。他需要理由,因为他不仅要期满自己,更要期满别人。他不怕别人的指指点点,都怕做不到“不辱先”,于是,对世人,他需要一个合理的解释。“任庞书”给了他一个机会,让他得以说明。司马迁的伟大便从此得到体现。他卑贱活着,为了自己的理想,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它在一定程度上成功,人们不叫他公公,叫“太史公”。不论是《史记》,还是纪传体通史,都在历史上发挥极大作用。

忽然,又想起鲁迅先生的话“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便是说了他的成就与《史记》的地位。

看见了离骚,又想起了屈原,便想起了《离骚》。

屈原的生活,却也有自己的不幸,身怀报国之情,空有满腔热血,却不得发挥,在破败楚国城墙中,一次次试图修补,却无发完成,最后,却被这即将倒塌的城墙压在下面,流亡20xx年。20xx年的流亡与失望,,无情厮打屈原的信心。希望一次次燃烧和浇灭,榨干了他骨子中的理想,可以想象,屈原的命运有多凄惨,身怀济世报国之才,救国兴城之心,却被流放。地位的巨大落差屈原承受着,被误解的痛苦屈原承受着,一切一切都压在一个老人的身上。屈原的心早已被岁月侵蚀的破败不堪,只剩下最后的信念苟延残喘。如果他到泰国,一定十分的幸福。可他没有,如果说他的卑贱为理想活着,这便是体现。在《九歌》《天问》等作品中,都有他的理想折射。他听到楚国灭的信息,他的心思了他我们无法要求一个老人做什么。他的生命已尽,无法再做什么了。理想也完全变成不可能!

如果他年轻,他一定会去复国,可他老了。他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他写了传世的《离骚》,并将它传了出去—否则我们也不会知道。他自杀了。他是圣人,圣人的处境我们无法明白,他是悲剧,主角的理我们不会清楚。他为了让世上更多的人“清楚”,他自尽了。他成功了,它的价值在这一刻体现,世人为了纪念他,有了端午节死后,他暝目了,他死,为理想而死,依然伟大,并不是什么消极。司马迁本人对他十分推崇,屈原放逐,乃赋《离骚》是用屈原自比。

屈原与司马迁一死一生,皆尽是追求理想的两种不同方式,怎么能说谁伟大与不伟大呢?

屈原与司马迁都很伟大,不仅因为他们实现了理想,更多在于他们的追求与结果。

屈原为理想可以死,司马迁却可以卑贱的活,我们呢?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3篇《关于纪念12.9爱国运动演讲稿》,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349 27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