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变化优秀演讲稿【优秀5篇】

发布时间: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差异网为您精心整理了5篇《家乡的变化优秀演讲稿》,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家乡的变化精选 篇一

如果你走进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的大张村,你就会被村里的村容村貌、村民的精神状态和村里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所吸引。随便进入一户村民家中,就会发现屋内的墙上有许多奖状,桌子上有奖杯,相册里有太多的比赛照片,比如棋类、牌类、球类的比赛,吹拉弹唱、舞蹈大赛……有的村民家里的墙上奖状贴不下,桌子上奖杯摆不下,相册里照片放不下。谁家的这些东西多,谁家就越光荣。这些赛事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在这里找不到。村民干劲十足,文明程度高,邻里关系和谐,真正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说起这些,人们就会说起一个人——村支书张春青。

张春青虽然只是高中毕业,可脑子活,能干,会钻研。毕业后跟随父亲在外做生意,生意也是风生水起,业界有名。在外时间长了,张春青就想把村里带起来,一块富裕,咋带?从哪里入手?张春青就开始琢磨了。这时正赶上村里选举,他以全票当选村支书。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从村民的文化生活入手,先解决贫乏的村民文化生活,增加村民的凝聚力。村委通过认真研究,制定出适合本村的村民文化生活实施方案。张春青先自掏腰包搞了一个家庭拔河比赛,要求必须有男有女,拔河比的是团结,这样经过训练,比赛,就能促进家庭和睦,评委是村里威望比较高的村民担任,获胜的家庭不仅能获得物质奖励,还能由村民敲锣打鼓胸戴红花送回家,非常光荣。接着,又举办了媳妇背婆婆跑和婆媳相互配合认字比赛,融洽了婆媳关系。随后举办了邻里三户厨艺大赛,一家出两个拿手菜,六个菜为一个单元参加比赛,这样既和谐了邻里关系,又提高了厨艺……

比赛一个接一个,村民的精神风貌、邻里关系、家庭关系、干群关系等渐渐发生了变化。张春青经过认真研究及时把赛事转向了才艺方面,村民的文化生活也是越来越丰富多彩,一些不好的习俗逐渐没有了,村民空前团结,干劲十足。在村委的积极筹措下,功能齐全的文化大院拔地而起,人们的文化生活更加多姿多彩。一连六年,大张村被评为先进村、文明村、模范村,许多外地的村干部也来学习参观。

走在大张村宽敞的街道上,想起大张村这几年走过的路,一股敬佩之情在心底升起。我知道:大张村的文化生活会越来越丰富多彩,村民的生活也是越来越好。

家乡的变化精选 篇二

“假忙三十夜,真忙摘茶叶”,这是我此次茶乡之行听到的两句诗歌民谚。茶乡是诗乡,茶乡是歌乡,这引得我不得不时时入韵以诗话茶乡。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清明、谷雨期间正是春茶采制的黄金时段,因此许多名优高档茶都有“明前茶”、“雨前茶”的别称以示珍贵。“三月茶山绿汪汪,三月茶乡风也香”,“绿波荡漾”和“清香四溢”可谓春之茶乡的两大景观特色,难怪远道而来的茶商们不用撩开车窗窗帘、凭那扑鼻的缕缕清香就可准确判断出茶乡到了。

“茶乡人迎客不说话,唱起那茶歌敬香茶”,历史悠久的茶道表演在这茶乡成了迎宾礼仪,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屏风上斗大的“茶”字,茶几旁纯朴可爱的茶姑,茶杯里袅袅飘香的新茶,无不令人被茶文化熏陶得醉意绵绵。茶歌有“请茶歌”,也有“挑担茶叶上北京”,然而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那首《茶乡姑娘弹吉他》:白天把茶篓挎在肩,茶歌把太阳唱红了脸;夜晚把吉他挎在肩,情歌把月亮弹醉了眼……

乡政府礼堂黑板上,远道请来的茶叶专家讲授名茶采制新技术的板书还未擦去,他的助手和学生们正分散到各村各户服务到家。年轻的乡长告诉我:市场经济的春风吹绿了茶农们的心田。早些年这里的茶叶是皇帝女儿不愁嫁,尽管我们未雨绸缪办起茶业新技术培训班,结果是补贴听课者一个午餐也没有多少人来。这些年市场杠杆一撬动,没有新技术就没有名优茶就没有市场收益,一下子变成茶农主动来要求举办培训班,自己花学费、掏腰包都行。让人怦然心动之余,不禁想起那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诗句来。踏着朦胧月色,踩着石板村路,我看到一幅“家家炭火旺,户户筛盘响”的茶乡夜忙图,一位名叫国荣的茶农边忙乎边跟我拉谈,他说:“做农民最讲实惠,同样一斤茶草(鲜叶),按教授讲的方法去做,价格就要翻几番、十几番,谁不乐意干呢?培训班好!”

天刚破晓,茶市就熙攘起来,肩扛、手提、车载着新茶的茶农们,从条条村路上向茶市赶来,茶市一片芬芳。来自省内外的茶商们设点收购,当面论价,晨光熹微中是一张张喜笑颜开的脸庞。最让人兴奋的是那些通往外面世界的客车了,但见车厢两侧竟然贴上了大红的茶乡招徕广告,是“茶乡新茶誉满天下”和“茶乡茶农诚迎客商”。在此诗意盎然的茶乡,我差点也把它们读成了诗句。正是:三月茶乡诗意浓,茶乡三月无闲人,炭火映红皆笑脸,茶歌芬芳唱春风。

记得一位外国诗人曾经写下这样的诗句:“我从一杯中国绿茶里,看到了中国的春天。”如是,幸福的茶农就是最先拥抱春天的人了。

家乡的变化精选 篇三

从铜关坳口沿弯道下去,一片开阔的谷地里,一条小河流碧淌翠,任古榕婆娑着水面,弯弯曲曲朝西而去,一簇簇烟熏火燎的吊脚木楼静静地散落在河流两岸。宰拱侗寨就在这里诗意地栖居着。

一个秋天的上午,我们到这里的时候,几个妇女坐在店门口闲聊,有说有笑,把收割后的悠闲从容地晾在秋阳下。我们进路边的小卖铺买糖和水果,打听吴万麻后代的住处。

顺着店主手指的方向过去,陈旧的木楼里坐着一位老婆婆和她的孙女。孙女约八、九岁。我们用侗语向她表示问候,说明来意。她脸上的皱纹涟漪一样漾开来,闪耀慈祥、和善的光泽。

老人名叫乃建超,是宰拱的歌师,今年76岁。她说:“现在宰拱寨上有2个老歌师,4个年轻歌师,年轻的歌师都是她带出来的,这边寨2个,对门寨2个,平时教年轻人唱万麻公传下来的歌。万麻有一首《劝世歌》,寨上的一茬茬娃娃,唱这首歌长大。”她念罢歌词,抑扬顿挫一大串,然后悠悠地唱起来:

唱首劝歌劝大家, 不搞阴暗要磊落;

公共场所要老实, 随水走岸学鸭鹅。

劝那乖人莫乱来, 讲那呆人莫犟壳;

……

有钱还要读书好, 有书不读就空落;

油盐酒米由土变, 坐地不知哪里撮。

光坐不知哪里有, 好生种地财宝撮;

……

老人教歌几十年早已把自己定位在导师的位置,面对我们这样的陌生人到来,她一样的把我们当作学徒,一边唱,一边解释歌词的含义。我静静地聆听,觉得这些歌词句句都是至理箴言,那么,这些歌词是从《论语》来的么?是从《幼学琼林》来的么?是从《菜根谭》来的么?听那浓浓的土语乡音,似乎又不全是。总之,那是一道道叮咛,一声声嘱咐。这时,我感觉坐在面前的这位老人,俨然一座古塔,一座见证世道沧桑,洞察人间万象的森森古塔,古塔里传出来的歌声,穿越重重岁月,轻拂我们的面颊,从头到脚摩挲着我们的身体,用道德、伦理的净水一遍遍搽洗我们的身躯,直至浸入我们的肌肤,浸入我们的内心。

下午,在卜朝刚家里与几位歌师聊,他们讲吴万麻的故事,唱吴万麻传下来的歌,我一首,你一首,歌声在屋檐下绕着,绕着,就把夜幕拉下来了。

秋天的夜晚,天空纯净如洗,朦胧的月光下,田野静得辽阔,山冈静得肃穆,山寨静得优雅。忽然,一缕晚风送来悠扬的歌声,我们循声而去,20来个中年男女,在唱侗族大歌。

歌声再起,男声高八度,女声低五度的旋律像一圈圈清凉的波纹向四面八方漾开,时而巨瀑訇訇,时而彩云悠悠。无论听者还是歌者,均可凭借第一个音节登高纵览,极目旷野,任心思载着阳光的碎片随起伏的冈峦逶迤而去,向天边逶迤而去;任心思扬起遐想的风帆随奔涌的江河恣意远航,驶向无涯的湛蓝;任心思饱蘸翠绿的音符携着松涛携着流泉在天地间徜徉。

一曲终了,歌声戛然而止,宛若浩浩荡荡的漫天雪花瞬间在大地凝结,万籁俱寂。歌声如水。每当一曲终了,就像一淙叮咚的山泉、一派哗哗的江流溶入一座水库,流淌的声音化作潜流,蕴蓄扬波的冲力,等待开闸。

他们就这样日复一日地唱着,唱得自信、张扬。他们深信祖先流传下来的滋润心田、滋养人们成长的东西总是好的。因而,这么多年,他们一直把歌唱当作生活的一部分,表白爱情的日子,思念亲人的日子,收割五谷的日子,只要一开口,便从胸腔喷发一阕婉约的相思、一抹飞动的彩云、一幅美丽的图画和一阵幸福与快乐。

不仅仅宰拱,都柳江和清水江分水岭上的侗寨都是这样,如水的歌声日日夜夜在时光的河床里流淌,直到永远。

家乡的变化精选 篇四

云南曲靖市麒麟区茨营乡撤乡设镇了!在设立新镇的喜讯中,我再次审视这个山区小镇,回忆在小镇生活二十多年的历史点滴,才发觉小镇真真切切的变化,眼前渐见小镇生动的新气象。

1988年我被分配到小镇最边远的一所山区小学教书。路过小镇,见到的是小镇的一条土街,土街两旁搭建着些临时的小馆子。土街无一草一木,没有一点绿色,有车过或风过,灰尘和着纸屑飞扬。如果没有那几幢火柴盒似的砖混楼房存在,没人认为它是个小镇,充其量只是个稍大点的村庄。

1991年我到小镇上工作,小镇依旧是原来的模样。工作之余,年轻人没有娱乐的地方,半支烟的功夫就走到土街尽头,稀疏的灯火更显小镇的寂寥。到了周末,大家都拼命地挤公共汽车,到城里看电影、逛大街,吸收新鲜的文化气息。

20xx年后,小镇面貌逐渐有了生机,土街修成了柏油路面大街,建起了绿化带,种植了花草,街道两边种上了成排的香樟树。穿上了绿装的小镇,崭露出活力,人们的生活内容日渐充实和丰富。茶余饭后,老年人聚在街边喝茶聊天,年轻人在树荫下打扑克、下象棋,其乐融融。

近年来,土街的面貌一年一个样,政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投资栽植了大型树木,更换补植了绿化带花木,整个小镇绿意盎然,郁郁葱葱,集镇与绿树相依相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生态的小镇,宜居的小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商客和环保企业入驻,创建了清新、恬淡的生活创业环境,打造了美丽的集镇景观。

如今,镇里还有了文化广场。篮球场、健身设配、活动场地、休闲地带一应俱全。每天清晨和黄昏,老幼妇孺,打篮球的,跳健身操的,娱乐健体的,聊天散步的,俨然就是城市公园的场景。小镇的人们无须再挤车进城赏花看热闹,出门就能娱乐散步、休闲健身、消遣纳凉,小镇成了城市的生活小区。

小镇新气象,现代都市生活的缩影,且少了城市的喧嚣,多了乡村特有的从容淡定、自然清秀,小镇的人们用自己的方式构建了小镇独特的文化风景。

家乡的变化精选 篇五

太阳峪,本名炭窑峪,位于河北省迁西县,是一条贫苦山民伐薪烧炭的深山沟。因取其谐音,改称太阳峪,寄托着今人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企望。

去太阳峪,走255省道至栗树湾,转承栗公路,漆棵岭村下道,行不久即见“太阳峪满族风情村”的牌楼。通过牌楼,平整的水泥山路,引领着我们在板栗园中穿行。我们此行正当满山遍野栗花绽放的时节,摇开车窗,满眼的绿,扑鼻的香,真是沁人心脾、醍醐灌顶。不由令人深深沉醉,如入世外桃源一般。

我们的车一路爬高走低,优哉游哉,渐渐看见山坡上错落的民居,原来家就在我们身边。那民居,或古朴,或新潮,青砖土瓦、红顶白墙都各有情韵。街边乘凉的老者,嬉闹的儿童,趴卧门前见怪不怪的看家老狗,一切都那么怡然自得。

太阳峪有一颗美丽而又纯净的心脏。那就是她的八旗广场。太阳峪人,满族居多,近年乡村旅游业热起来后,村人眼前豁然开朗,洞穿封闭多年的大山,看见了生态休闲的商机。于是,他们主打满族特色风情,修建了八旗广场,盖起小木屋,挖出月亮湖,推出“八大碗”的满族特色餐……世代耕种打柴的山民,一旦拿定主意,转身也是须臾的事情。就在前不久,太阳峪已跻身国家民委公布的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名录。

广场上空旗幡招展,壁画上的满族先民把历史翻开给我们看。身边的村人介绍说,晚上这里还举行篝火晚会,有烧烤,有歌舞。此刻,我们的耳边,还分明听到了旁边国学堂里琅琅的读书声!

广场相邻处是一弯新月的湖水,水清澈,倒映着夹岸的青山。岸边设有栈台,可供垂钓,此刻却都空闲着。村人介绍说,游客可多了,京津的,唐秦承的,没见人?有的玩累了在木屋休息呢,更多的到水库里的漂浮钓台了,乘船到水库里面的“水下长城”、“十里画廊”了!太阳峪村濒临潘家口水库库区。因已去过库区,我们此行只是沿月亮湖边,一路浏览着到水库边的码头看看。码头上果然停泊好多船只,有游客在船中稳坐待发。休闲垂钓和水上观光,也是太阳峪的重头戏。要不,仅靠山野里的板栗、核桃和几分薄田,是不能盖起“洋房”、开上小车的!

还是照顾一下肠胃吧,农家饭菜的香甜,早就勾得馋虫搅闹了。泡上一壶茶,打开一罐本地产的安梨饮料,防暑又解乏。大锅野生鱼、柴鸡炖蘑菇、韭菜花炒柴鸡蛋、生菜蘸酱,都是绿色天然的本地土菜!饭毕结账,主人主动打折,还是山里人实在!午间的天很热,干脆睡上一小觉。躺在整洁舒适的小屋里,有回家的感觉。窗外飘来轻柔的风儿,还有屋下暗渠里山溪的泠泠之音。这山溪可是纯正的山溪,村里的污水都有专门管道收集处理。睡梦中,又有山鸡和野鸽的鸣唱。哦,这美妙的天籁啊!

这是另一个世界。可以安顿我们疲惫的身心,可以洗濯我们放逐的灵魂。

太阳峪,你这深闺中娴静、纯净的处子,你的美丽淹没了俗艳的市井红尘。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5篇《家乡的变化优秀演讲稿》,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49 45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