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我心中演讲稿(优秀10篇)

发布时间:

《登飞来峰》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阔情怀,可看作实行新法的前奏。下面是差异网为大伙儿带来的10篇《家在我心中演讲稿》,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差异网给您的好友哦。

登飞来峰 篇一

爱冒险的企业家绝对是这个灵魂最好的代言人,他们不是赌徒式的搏击,他们喜欢主动出击,不愿被动接受挑战。对周围发生的一切有永无止境的好奇心,有征服世界、超越他人的强烈欲望。

梦想和欲望

“我就是要颠覆一切。”Tesla掌门人埃隆・马斯克正在将有些科幻色彩的个人梦想变为可操作的实体事业,让人们隐约可以体会到百年来,爱迪生、卡尔・奔驰、冯・布劳恩等工程先驱的精神延续,那些昔日创想家情绪在21世纪被重筑。

他在计划设计一种新型飞机,“波音用10年时间,花了200亿美元,才把飞机的效率提高了10%,这可真够差劲的。我已在头脑中设计了一种垂直起飞的超音速飞机,这将成为一个真正的重大进步。”而当马斯克投资的Space X这家承担国际空间站运输任务的私人航天公司发射火箭成功后,他的宇航野心及对未知领域的探索迷恋则越来越显露无疑。似乎Space X冒着多次发射失败的技术风险,并非是为了商业获利,获利只是为了Space X能够顺利研发下一代的未来宇航工具,星际旅行才是他对Space X持续投资孤注一掷的终极目标。

星际旅行?“登陆火星,一张往返票,只要50万美元,这绝对有可能。”马斯克说他正在推进这一计划,他的雄心是打算在未来10―15年内建成火星航天器,把10万人送上火星,进行星际移民。甚至他还说:“我希望死在火星上。”

诚然,这种企业家不但充满梦想和欲望,还有一种为实现梦想、满足欲望而拼命奋斗的执著精神和内在推动力。这种精神和推力就像一支激光枪,让他们能够集中毕生精力追逐并实践他们的梦想。

如果张朝阳和马斯克相提并论,似乎没有什么可比性,不过马斯克那种敢说敢做、敢想敢为的欲望在他身上绝对一览无余。

“虚荣一直是人类无法克服的东西,这是动物的本能,你根本无法回避它。就如同这艘船,如果它不是中国最豪华的,那对我来说意义可能就失去了很多。我承认这里有炫耀的成分,但更重要的是,我可以凭着它获得一种更好的生活方式。它能让我感到被肯定、被接受。”所以,“我比较像美国历史上弗兰克・辛纳屈那样的人,有点顽固,又不是贫民社会没受过教育的,是有独立想法的,但又摆脱了一些儒家的东西,吸收了一些西方自由主义精神。”

正是这种霸气的欲望,使得张朝阳成为了中国企业家群落中唯一拥有私人游艇的人,他的游艇取名“快乐号”,长22米,是中国最大的私人游艇,是仅次于意大利Riva和WALLY的全球第三大奢侈豪华游艇品牌。

尝试与坚持

“珠峰对我来说是一个很高的目标,我能够上去看一眼这个女神,就心满意足了。”2010年,当王石珠峰登顶归来时,万科总裁郁亮第一次萌生了攀登喜马拉雅的念头。于是他很快组建了一支名为“中城联盟菜鸟”的登山队,彼时郁亮还是一位体态微胖、略显双下巴的企业家。但随后就是这只“运动菜鸟”,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珠穆朗玛的顶峰实现了达人的华丽变身。

“刚到8400米的3号营地。我祈求珠峰女神明天能让我到顶峰看看,并让我平安下撤,我将向第三女神敬献一路带上山的哈达。如果手机有电,如果有网络信号,我将在地球最高处用微信向各位朋友问好。”这是在登顶冲刺前,郁亮发的一段微信。

在外界看来,郁亮登顶珠峰是对万科勇于挑战精神的一种传承:不但要登顶,还要保证安全回来,而且是带领一个团队安全回来。对此,郁亮则说,只有怕死才会去做充分的准备工作,以保证不死,登顶不是目的,平安回来才是目的。这是因为,“做企业、登山,其实都挺容易的,就是不同阶段关注不同的事情,用不同的方法,去实现不同的目标。我的目标是珠峰,要先从5000米的四姑娘山大峰开始,然后是6200米的启孜峰,然后是7546米的慕士塔格峰,然后是8201米的卓奥友峰,直到最后冲顶,要一步步来,每到一个新高度,都意味着距离总目标更近。而登顶后,我对生命有了不同的认识、升华,比如在面对生死的时候你没有选择的,大家都选择生不会选择死,这时变得很简单。但是在平地上的时候能够做很多选择。”

是的,对于一个企业家来说,从敢于打拼、勇于开拓,变得瞻前顾后、患得患失,不敢冒险才是最大的风险 。只有历经无数风吹浪打的洗礼,才会换来继续冒险的保险。就像维珍航空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一样,每次总能化险为夷,活着出来,并继续对冒险乐此不疲。

他曾试图驾驶摩托艇穿越大西洋,尝试乘热气球飞越太平洋,还飞到空气稀薄的高空进行极限跳伞。后来,摩托艇在大海中沉没了,热气球在空中着火了,而在高空自由落体跳伞中,布兰森甚至按错了释放的按钮,结果把主降落伞给抛弃了;他曾经驾驶坦克驶入纽约的“时代广场”;他曾经在海湾战争时驾驶自己的飞机进入巴格达解救人质;他曾驾驶水陆两栖车以1小时40分06秒横渡了英吉利海峡……这些天马行空、看似毫无瓜葛的因素奠定了他成为全球商业“冒险王”的资本。

所有这些在布兰森眼中却是这样的:“好玩对我来说具有特殊含义,它是我基本的商业准则之一。我从未仅仅为了赚钱去从事某项商业活动,做商业必须饶有兴趣,才能激发你的创造力。而我内心有股力量让我尝试新的冒险,想要挑战极限,看到我们能力的极限是什么,要做一些别人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

由此不难发现,企业家也好普通人也罢,古今中外他们的冒险革新性的改变不是单纯由勇气推动的。它由一系列累积实践和经验的事件激发,而实践和经验催生了不确定的风险。在此过程中,优势因素被加固,劣势因素被缓解。最终,飞跃水到渠成。比如从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到美国内战结束,一批又一批的移民从欧亚大陆移民美国,开拓冒险,寻求商机,充分体现了美国民族的冒险精神。而美国的历史也是企业家不断冒险、不断创新的历史,洛克菲勒、摩根、福特等巨人财团的出现就是最好的例证。

这些似乎都验证了凯恩斯所说的,企业家具有动物的本能,对商机和市场利润有着超人的敏感。动物的本能使企业家身上充满了一种冒险的精神,标新立异,逆向思维,敢做常人不做的事情。在企业家的眼中,四处都是金矿,危机中充满商机。

登飞来峰范文 篇二

1、原文: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2、译文: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可看到旭日初升。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

3、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临川盐阜岭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来源:文章屋网 )

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原文赏析 篇三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登飞来峰》赏析

王安石是封建社会的大***,也是大诗人和散文大师。他在北宋文坛上有杰出的地位。他的诗继承了杜甫、韩愈的传统,善于翻新出奇,它有独创性,无论是思想内容或是艺术手法都有很高的成就。

飞来峰在杭州西湖灵隐寺附近。公元1050年夏天,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现在的浙江宁波)做知县,任满以后回江西临川故乡,路过杭州的时候,写了这首诗。这一年王安石三十岁。

第一句“飞来峰上千寻塔”,八尺是一寻,千寻塔是极言塔高。第二句“闻说鸡鸣见日升”的“闻说”,就是“听说”。作者说:我登上飞来峰顶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在这儿可以看见太阳升起。第三、四句写自己身在塔的最高层,站得高自然看得远,眼底的景物可以一览无余,不怕浮云把视线遮住。“自缘身在最高层”的“缘”,当“因为”、“由于”讲。我们不要小看这首登高游览的小诗,它体现了诗人的理想和抱负。

鸡鸣看日出是很壮丽的景致。今天我们还把太阳比****,把阳光普照大地象征**的辉煌胜利。在北宋仁宗时候,国家表面上**无事,实际上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一天比一天尖锐起来了。王安石作为封建**阶级内部的一个进步的知识分子,他怀着要求变革现实的雄心壮志,希望有一天能施展他***天下的才能。所以他一登到山岭塔顶,就联想到鸡鸣日出时光明灿烂的奇景,通过对这种景物的憧憬表示了对自己前途的展望。“不畏浮云遮望眼”这句看去很浅近,其实是用了典故。西汉的人曾把浮云遮蔽日月比喻奸邪小人在**面前对贤臣进行****,让**受到蒙蔽(陆贾;《新语·慎微篇》:“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唐朝的李白就写过两句诗:“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见《登金陵凤凰台》)意思说自己离开长安是由于**听信了小人的谗言。王安石把这个典故反过来用,他说:我不怕浮云遮住我远望的视线,那就是因为我站得最高。这是多么有气魄的豪迈声音!后来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时候做了**,任凭旧*怎么反对,他始终坚持贯彻执行新法。

他这种坚决果断的意志,早在这首诗里就流露出来了。我们认为,这首诗和唐朝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狱中题壁》

1999年4月2日《人民日报》第十二版发表赵金九先生《“去留肝胆两昆仑”新解》一文,认为该诗“去留肝胆两昆仑”一句意指1898年**变法失败的事件中“去”之康有为、梁启超与“留”之谭嗣同自己无论去留与否,其行为皆肝胆昆仑云云。本人认为赵金九先生的观点及其文中所引述的其他人的观点,都是值得进一步商榷的。

首先,赵文的解释使谭诗的第四句和第三句含义有所重复,这在绝句中是不大可能的。其次,这样解使得整首诗尤其诗的后两句的诗意表达总是不那么畅快淋漓,不仅不甚吻合诗人写作该诗时的悲壮慷慨之心情,而且也有异于先对象性描述后自我性抒说的绝句表达方式。再者,赵文似乎文字互有抵触。他一下子说“去留”是指代生死之行为,一下子又说“去留”是指代出走与留下之行为的行为者,究竟指代什么,文中含混不定。

本人明确地认为:其一,“昆仑”不是指人,而是指横空出世、莽然浩壮的昆仑山;其二,“去留”不是指“一去”和“一留”,在诗人的该诗句中,“去留”不是一个字义相对或相反的并列式动词词组,而是一个字义相近或相同的并列式动词词组;其三,“肝胆”所引申的不是指英勇之人,而是指浩然之气;其四,“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总体诗义是:去留下自己那如莽莽昆仑一样的浩然之气吧!也即是“留得肝胆若昆仑”的意思。——此诗颇近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味道。

我为什么这样解?因为本人认为,解诗不能仅着手于词字,更要着手于诗的总体寓意,并且要尤其着手于诗人写作该诗的特定历史背景和特定心理状态。特别是对这样一种反映重大历史事件,表达正义呼声和抒说自我胸怀的作品,更要从作者当时所处的背景、环境和心情、心境出发去仔细揣摩。

大家知道,该诗是谭嗣同就义前题在狱中壁上的绝命诗。1898年6月11日,光绪**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1898年9月21日,**太后就发动*,囚禁光绪**并开始大肆搜捕和**维新派人物。谭嗣同当时拒绝了别人请他逃走的劝告(康有为经上海逃往**,梁启超经天津逃往**),决心一死,愿以身殉法来唤醒和警策国人。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诗的前两句,表达的恰恰是:一些人“望门投止”地匆忙避难出走,使人想起高风亮节的张俭;一些人“忍死须臾”地自愿留下,并不畏一死,为的是能有更多的人能如一样高风亮节的杜根那样,出来坚贞不屈地效命于朝廷的兴亡大业。诗的后两句,则意为:而我呢,自赴一死,慷慨激扬;仰笑苍天,凛然刑场!而留下的,将是那如莽莽昆仑一样的浩然肝胆之气!

“去留”的“去”字,这里是指一种行为趋向,意为“去留下”,“去留得”,没有很实在的意义。谭嗣同是湖南浏阳人。据我所知,南方方言和现在的普通话一样,下面这种用法是常有的:用“去”去辅助另一个动词构成一个动词词组或动词短语,而这个动词词组或动词短语的含义大致就是后一个动词的含义,如“去想一下”,“**吧”,“明天去做什么”等等。这里的“去”字,并不表示空间上的去这里去那里,而是表示时间上的行为、事态之趋势和倾向。也就是说,“去”可表空间意义上的位移,也可表时间意义上的发生。从整首诗的意思来看,“去留肝胆两昆仑”中的“去”,应是时间意义上的“去”,而不是空间意义上的“去”。很多人的理解,包括赵金九先生,恰恰是把它当作空间意义上“去”。而我们所流行的各种解释,都是这样思维定势。我想,那时的官话或北方话也应有这种用法吧?“去”字的这种重要语义,《现代汉语词典》、《辞海》都有记载。

当然,“去留肝胆两昆仑”这样写,是诗句表达的需要——包括*仄,全部的含义在于指代自己如莽莽昆仑一样的浩然肝胆之气。实际上,直接从字面上去解,去留下如昆仑一样的“肝”(一昆仑)和如昆仑一样的“胆”(一昆仑),这不也一样表达了诗人的视死如归、浩气凛然和慷慨悲壮吗?正是那种强烈的崇高感和悲壮感,激励着诗人不畏一死、凛然刑场。而这句所表达的,正是那种震憾人心灵的、自赴一死的强烈崇高感和强烈悲壮感。

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康广仁、杨深秀等六人惨害于**菜市口。谭嗣同临刑前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而这,是一首绝命诗,是一首表达作者全部所有的绝命诗,是一首在狱中为自己写就的祭死之诗!诗的后两句所写,都是指诗人自己,而不是指他人。“昆仑”当然不是指人,“昆仑”也没有自比自赋、自狂自傲之义。而“去留”,我认为不是有些人说的,是指一去一留或一生一死。试想想,“我自横刀,肝胆昆仑”,这所表达的是何等的慷慨和悲壮!而这,不恰是诗人那时的真实心理写照吗?

肢解“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语词和语义,并去寻找两个相应的对应者,这种思路我认为是背逆诗人的原意的。这首诗的重心不是事况叙说,而是心态叙说;诗的结构,也恰是句句递进,直至末句叹然收尾,荡气回肠!因而,梁启超、符逸公、赵金九以及其他人的解释,本人都不敢苟同。而所有他们的解释,我认为关键的都在于误解了“去留”一词。

另外要指出的是,“仑”和“根”韵母发音的差异(现代),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诗吟咏时(现代)的艺术效果,虽然其仍合格律诗的用韵要求(古代);倘若都同押“en”韵或“un”韵,那其诗意表达将更是一气呵成,畅快淋漓。

【注释】

对该诗句的解释,赵文引述的观点有:

⑴梁启超认为“两昆仑”指康有为和大刀王五;

⑵符逸公认为“两昆仑”指谭嗣同自言生也昆仑,死也昆仑;

⑶有人认为“两昆仑”指谭嗣同的两个仆人,古人亦谓仆人为昆仑奴;

⑷有人认为“两昆仑”指大刀王五和拳士胡七,俩人都曾教过谭嗣同学习昆仑派武术;

⑸有人干脆认为不可解(——榛案:这应当不可能无解,谭写此句诗时一定有他的语义)。

登飞来峰 篇四

川西堪称“中国旅游的天堂”,这里既有峻峭的雪山、湍急的大河与庄严的寺庙,也有郁郁葱葱的森林、鲜花盛开的草甸和风格独特的村寨。正因为如此,大批驴友才集结川西,或徒步登山,或结草露营,用心灵去感受这里的一切,并将自己的经历分享给亲朋好友。

五一期间,我们一行6人分别从合肥、西安、苏州三地飞赴成都,结伴去攀登四姑娘山二峰。在登峰和下撤途中发生的故事,让人久久难以忘怀。虽然从内心来讲,我并不想把队友受伤的消息公之于众,但因为我们的登山经历对后来者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斟酌再三之后,还是写成了这篇手记。

1、成都巴郎山垭口猫鼻梁日隆

海拔4487米的巴郎山垭口已在雪线以上,放眼看去,细长弯曲的山路像蛇一样盘在雪山的腰部,这个画面很有冲击力。

4月26日中午,我和队友在成都双流机场集合。6人中,我和3个女队友来自安徽淮南,另外2名男队友――非凡来自西安,青椒来自苏州,都是我在网上召集的。经过简短交谈,我们乘坐事先联系好的越野车前往日隆镇。

在出发的几天前,我把这次登山所需要的装备发到了讨论组。但集合的这天检查装备,却发现20岁的小伙子青椒没带羽绒衣、魔术头巾和防晒霜,26岁的姑娘小陆新买的登山鞋不防滑。这两位都是初次登山的菜驴,对装备没有深刻的认识,热情有余,经验不足。于是我匀给青椒一件上衣,把自己的冰爪给了小陆,权作弥补。

四姑娘山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与汶川县的交界处,离成都市245公里。在这里,四座山峰一字排开,耸立在长坪沟和海子沟旁,海拔分别为6250米(幺妹峰)、5355米(三峰)、5279米(二峰)、5038米(大峰)。四姑娘山雄峻挺拔、山体陡峭、冰雪覆盖,山麓森林茂密、绿草如茵,清澈的溪流潺潺不绝,被誉为“东方的阿尔卑斯”。

我们这次冲顶二峰,是从日隆镇海子沟口起步,全程大约24公里,上升高度为2100米。一上一下,总共需要两天时间:第一天晚上到大本营宿营,第二天凌晨冲顶,并在当天返回日隆。大本营到峰顶的路段,需要重点注意的是预防滑坠,防冻伤或晒伤。冲顶要求队员无高反,有较强的体能。就登山难度来讲,二峰线路属于强驴攀登雪山的训练线路,但对一般驴友来说,难度确实很大。

从成都到日隆,一般需要5个小时,但由于汶川地震后,附近的部分公路尚未恢复,致使我们足足走了7个小时。到达巴郎山垭口时,藏族司机纳瓦停车让我们下来照相。或许是因为海拔上升过快,非凡、海天和Y等队友都有一点高反,太阳穴出现疼痛症状,恹恹地不想动弹。海拔4487米的巴郎山垭口已在雪线以上,放眼看去,细长弯曲的山路像蛇一样盘在雪山的腰部,这个画面很有冲击力。看到几个队员无精打采的样子,我们不敢多停留,拍个合影就上车了。

猫鼻梁可以远眺四姑娘山全貌,但我们经过时并没有下车,一路抵达日隆镇。

2、日隆海子沟口锅庄坪保护站大本营

我们一行人顺利到达二峰大本营,住在那座著名的简易房子里。房子里有一溜木板床,床上简单地铺了一层防潮垫,就着我们自带的睡袋,就成了休憩场所。

从日隆到二峰大本营,可徒步也可骑马。为节省体力,我们最终选择了骑马。马匹是向导小胡给我们安排好的,6匹坐骑供队员乘坐,2匹驮马搭载装备。第二天上午,在景区管理处每人交纳了150元的资源费,办好进山手续后,我们便跨鞍上马,“踢踏、踢踏”地进入了海子沟。

进了沟口不久,上到一个平台,平台上有几个藏族小孩推销喂马的炒蚕豆,10元钱能买一小袋。队伍中的马匹见到炒蚕豆都大口享用,只有Y的坐骑不屑一顾。这家伙看起来心情不好,这也给后面将要发生的事故埋下了隐患。

这个时候,我们每个人的心情都还是轻松愉快的,对登顶二峰充满了信心。途中,我们还轮流唱起了拿手歌曲,藏族马夫五阿哥兴之所至,也给我们献上了一首高亢嘹亮的藏族民歌。在锅庄坪、保护站等地,我们数次下马,摆弄姿势照相。

来之前我就对大家说,这次我们要把川西之旅变成文艺范儿的旅行,要拍出美照,羡煞留在家里的驴友,所以几个美驴都带上了花花绿绿的衣服和裙子。

下午4点,我们一行人顺利到达二峰大本营,住在那座著名的简易房子里。房子里有一溜木板床,床上简单地铺了一层防潮垫,加上我们自带的睡袋,就成了休憩场所。大本营四周一片积雪,放下行李,我们迫不及待去山岗上拍照。

此时,西安来的非凡高反已经比较严重了。大本营海拔4200米,在抵达大本营的最后一段路,大家一起下马步行的时候,他的脸色就不太好看,还出现了头痛和呕吐的症状。他躺在小屋里的木板床上,辗转反侧。

晚上,非凡数次呕吐。吃晚饭时我端了一点萝卜汤给他,他难过地摇摇头,说:“队长,我好难受,要死的感觉。”我摸了他的额头,没有发烧,就笑着说:“你死不了,下到低海拔你照样活蹦乱跳。”我对高反有些经验,只要没有感冒引起的各种肿胀,或者其他并发症,下到海拔3500米以下,就一点事都没有了,所以不必过分担心。

为了养精蓄锐,大家在晚上8点就开始睡觉,我强迫自己入睡,很快就睡着了。不过中间有几次被冻醒。最难受的是起来小解――在这里,夜里起来小解真是要命,冷得发抖,钻回睡袋后很久都捂不热。

3、大本营好汉坡平台垭口顶峰大本营

上午9点半,在起风之前,我们终于登顶了!当天登顶的共有8个人,大家在顶峰相聚,脸上都流露出疲惫而又自豪的神情,挤挤巴巴地坐在顶峰上。

凌晨2点起床,吃饭打尖,3:15分动身登山。非凡已经被折磨得没体力了,他躺在床上等我们。我们5个配好装备,跟着向导小胡和另一个向导,向四姑娘山出发。之所以请两个向导,就是为了防备中途有人下撤,能够兵分两路。

果然,走了不久,Y和海天就下撤了。Y有轻微的高反,出发时嘴唇是紫的,海天走了一段,她们俩似乎都坚持不了,但是海天不愿占用一个向导的名额而拖累能冲顶的人,就和Y一起下撤。剩下我、青椒和小陆继续攀登。

由此看来,用3个向导应该比较科学。如果有一个向导能跟着海天走一段再下撤,她就没有遗憾了。

我知道,对于一般驴友来说,登四姑娘山的二峰挺难,但我真没想到会这么难。开始时就是不停地走路,在头灯的引导下,顺着雪山小径慢慢往上爬,过程乏善可陈。等到大家都累得不行了,向导说才过了三分之一呢。我问,垭口快到了吗?向导说,平台还没到呢,垭口还早着呢。这让大家有一种丧失信心的感觉。关键是途中有几个危险路段,稍有不慎,就会滑坠到山坡下。劳累与艰险,就像一对孪生兄弟如影随形。不过,我是怀有信念的――我一定要登上二峰,拍到最精美的照片,所以即便有千难万苦,我也绝不下撤。

就这样走走停停,我们喘着粗气上到了平台。上平台之前的那一小段路最危险:坡度大约有75度,雪深路滑,能够支撑我们的,除了双脚,就只有一支细细的登山杖。在75度的雪地斜坡上,要保证双脚抓牢地面,还要提供充足的前进蹬力,是一件十分费劲的事。当我们终于攀登到平台上,大家一言不发,纷纷瘫倒。

能到达平台的驴友寥寥无几。出发时,来自四面八方的队伍熙熙攘攘,据说有四十多人,然而到达平台的只有十几个。其实很多人下撤不是因为体力,而是因为意志和决心不够。

到达平台后,天光大亮,太阳出来了,壮美的雪山风光呈现在我们面前。天是那么的蓝,云是那么的白,雪是那么的纯净,空气是那么的透明――眼前的一切,美得让人喘不过气来。这样的美景,让人感觉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怪不得前辈们说,绝美的风景往往出在绝境,真的一点儿也不假。

在平台稍事休息,我们继续前行。青椒一声不吭,始终走在最前边。我和小陆不时停下来喝水或者吃点巧克力什么的,却一直不见青椒补充能量。这孩子,牛一样耐受。但由于他没带魔术头巾,无法挡住直射在脸上的强烈的紫外线,他被晒伤了,但他自己还没有感觉。我提醒他抹一点我的防晒霜,他也没回应。接着,我让向导小胡重点照顾小陆,小胡很尽心,几乎是搀着她走完雪深的路段。

时间走到上午8:40,在我们体能接近极限的时候,垭口到了。

在垭口缓了口气,我们几人继续冲顶。这个垭口离顶峰只有300米了,但在这300米的距离里,完全找不到路,景区管理处架设的钢丝绳被雪掩埋了大半,我们只能摸索着前进。这里的氧气只有山下的三分之二,我们把冲锋衣、水壶、登山杖扔在雪地上,轻装前进。

此时,天气突变,顶峰云遮雾罩,能见度很低。刚上垭口时,我们还能看到挺拔峻峭的幺妹峰,现在什么也看不到了。我很后悔当时没有及时拍下照片。在垭口拍幺妹峰,角度不是很好,而现在连角度都没有了,更不要说追求一张美片了。

如果说在登上垭口之前是五步一歇,那么现在严重到一步一歇。幸运的是,上午9点半,在起风之前,我们终于登顶了!加上其他队伍的队员,当天登顶的共有8个人,5女3男,在顶峰相聚,大家的脸上都流露出疲惫而又自豪的神情。由于顶峰很小,8个人挤挤巴巴地坐着,刚好把峰顶坐满,向导们就只能站着。

在顶峰只待了10多分钟,我们就开始下撤。由于天气突变,大雪纷飞,风像刀子一样呼呼地刮着。据说,这样的风力能把体重100公斤的大汉吹下悬崖!

小胡告诉我们,通常情况下,在下午1点半还没有登顶的话,向导就不再往上带人了,因为二峰在下午的气象条件很差,不是大雪就是大风。而今天,大雪和大风都让我们赶上了。

下山用时4小时,由于体力耗尽,实在不想再走,我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坐在雪地上蜷缩着滑下来的,小陆不断地问向导:“怎么还没到?”问得我都急了。我说你不要问,只管往前走。虽然现在你看起来一步也走不动了,但是如果需要,你还能连续走几个小时!其实,人的潜力比你想象的要大得多。

这次登二峰,我有了重要的收获,或者更确切地说,可称为领悟――只要人的精神不垮,没有过不去的坎,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二峰我能上,火焰山我也能上。

但是,更严峻的考验还在后面。

4、大本营无名谷地日隆

我们骑了不到一个小时,快到一个无名谷地时,突然看见前面的Y和小陆骑的两匹马受惊了,飞快地往前跑,接着就听见Y“啊”地一声,从马上摔了下来。

我们回到大本营,看到人去屋空。其他队的驴友早就回镇上了,海天也陪高反严重的非凡回到了日隆,只留下Y在等我们。我把自己放倒在床板上,一点也不想动。

大本营的厨房里只有稀饭。Y给我们盛了饭,夹了榨菜,把筷子递到我们手里,我们虽然很累,但好歹喝了碗稀饭来补充能量。休息半小时后,便决定骑马返程。此时,我下半身是潮湿的,太渴望泡个温泉,然后美美地睡上一觉。

骑了不到一个小时,快到一个无名谷地时,我们突然看见前面的Y和小陆骑的两匹马受惊了,飞快地往前跑,接着就听见Y“啊”地一声,从马上摔了下来。而小陆尽管使劲儿勒住自己马缰,但根本就勒不住自己的坐骑,只得一路紧追马儿。只见那马飞身越过谷底,又跃上一座山梁,不见了踪影。

坏了,要出事!

我和青椒赶紧上前,只见Y躺在山坡上,一动不动,脸色惨白。问她哪儿疼,说是腰疼。我和青椒试着扶她坐起来,但是她疼得叫我们赶紧放手。雪在猛烈地下,这里是风口,气温极低。我赶紧脱下冲锋衣盖在Y身上。

马夫去追小陆了,他们回来之后,我发现小陆没事,才松了一口气。我对马夫说,Y的腰受伤了,你赶紧找人弄一副担架抬她下山。马夫说:“我们轮流背她下山不行吗?”我说:“她的腰可能伤到骨头了,不能背。”于是,马夫骑上马,飞快地向大本营方向奔去。

我意识到,这下麻烦大了。这个地方前不巴村后不巴店,手机也没有信号。最重要的是,下山找救援要3个小时,救援的人上山又需要3个小时。6个小时下来,冻也把人冻死了。Y躺在潮湿的地上,极易失温。我和青椒不断踏步都冷得受不了,更别说躺在地上的Y了。忽然间,我们感到死神像一块巨大的阴云,越逼越近。

小陆提醒驮马上有我们的睡袋,我便让其他马夫把睡袋解下来,给Y套了2床,我和青椒各裹了一床,才感觉稍微好一点。

此时,我突然想起了四姑娘山景区管理处――这就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进山交资源费的时候,我和他们签过协议,协议上有电话号码。

但不幸的是,电话打不出去。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天越来越暗。我想到了最坏的结果――无人救援,需要我们队员、马夫和向导自己扎担架,齐心协力抬伤员下山。我和青椒、小陆体力已快透支,但如果必须抬的话,我们也要坚持扛住,绝不能任由伤员在这儿失温。

好在马夫很快喊来了七、八个采药人。虽然下着大雪,仍有山民在深山里采虫草、菌菇。一听马夫招呼,大家二话不说,放下手里的活计就来帮忙。

大家迅速用两根粗一点的树棍做主杠,用几根登山杖做横杠,扎起一副简易担架。然后把Y连同睡袋绑在担架上,抬起来就往山下走。我们骑马跟在后面。后来我问马夫,这些出力的人给钱了没有,马夫说,给啥钱啊,都是乡亲。这让我很感动,这里的山民真是淳朴啊!

3个小时后,我们到达海子沟口,海天和非凡早已经租了一辆面包车在那儿等着,迅速将Y送到镇急救中心,但急救中心医疗设备不足,于是又用救护车把Y拉到县医院拍片。经检查,确认是第一节脊椎骨骨裂,需要卧床静养两个月。万幸的是,Y没伤到大脑和神经。

第二天早上7点半,我们开会决定:副队长海天带着非凡、青椒、小陆继续按预定的行程前进,去丹巴、牛背山、海螺沟。我留下来看护Y并等待Y的亲属飞过来;协调马夫对Y的赔偿;联系保险公司将Y送回家。

日隆镇长坪村白海螺客栈,我在这里多待了2天。Y的亲属很快飞过来,保险公司也定了伤员回家的飞机航班。困难的是协调马夫对Y的赔偿。马夫没牵好马,他是有责任的。可是他家里经济条件很差,挣几个辛苦钱很不容易,而且他及时地组织了救援,这两天又嘘寒问暖,没有任何逃避责任的意思。协调他的赔偿,是件困难的事,更是个良心活儿。Y的亲属是个非常善良的人,她也不忍心多要对方的钱,反而还给了马夫的老母亲几百块钱,老人家没要。最后,大家商定了一个双方都基本满意的赔偿数额。

家在我心中演讲稿 篇五

敬爱的老师,敬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讲的主题是:家在我心中。

可爱的小鸟离不开鸟妈**哺育,游荡的蒲公英离不开微风的相随,美丽的鲜花离不开土壤的滋养,遨游的小鱼离不开河水的围绕,就像我离不开我亲爱的家一样。

我的家在嘉善,它素有着“鱼米之乡”,“丝绸之路”,“文明之邦”的美称。那里水网交织,民风淳朴,物产资源更是十分丰富:姚庄的黄桃,杨庙的雪菜,汾湖的大闸蟹,更有“*番茄之乡”“*甜瓜之乡”“*蘑菇之乡”的三大美誉。这样得天独厚的的种植环境,也是嘉善人民幸福生活来源的一部分。

嘉善的历史文化也十分悠久:有意思的嘉善闲话;日渐兴旺的纺织业,谚称:“卖不完的松江布,收不完的魏塘纱”;文明*,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嘉善田歌;在嘉善产生的第一张*国产的平瓦;因古色古香而闻名中外的古镇西塘……可谓数不胜数。它们为嘉善增添了不少好口碑。

不仅特产,文化,嘉善更是人才辈出,从古代著《易经》,《孝经通释》的曹庭栋,到近代的电影艺术大师孙道临,再到当代人耳熟能详的歌手丁当……都是嘉善人。他们真是为嘉善锦上添花,为嘉善争光啊!

这就是我的家乡,嘉善,这里地嘉人善。我爱嘉善!

登飞来峰 篇六

我们是在细雨蒙蒙中登临华山的,烟雨云雾中的峰峦山石之美,一路上由我们尽情地欣赏着。

峰回路转后,我们完成了登山征程的一半。此时,华山的峰之险,崖之绝,境界之幽峻深沉,才渐渐显现出来。过了浮苍点翠的青柯坪后,又一巨石挡住去路。到此,仰见悬岩峭壁,俯视如临深渊,挽索拾级而上,惊险之至,令人难免犹豫不前,故此石也有“回心”之称。有志敢登攀者是不会回心的。遇险而进,这是一种性格美。迎面而来的“千尺幢”,是严峻考验的开始,“幢”是指一条陡峭狭长、窄仅容身的石幢,凿石270多级的台阶,左右有铁索,挽索拾级而上,就像从万丈深渊中迎着一线天光,向上攀升,令人惊心动魄,气喘吁吁。征服了这一险道后,我们出峡登峰,顿觉心旷神怡。此时,雨过云开,放眼四望,别有一番天地。杜甫《望岳》诗云:“西岳峻逸竦处尊,诸峰罗列似儿孙。”到此望华山群峰翠黛叠列,惊险万状,确是天下的壮观奇景。

过了“千尺幢”,又逢“百尺峡”,这是更险的绝道。从高峡危岩中凿出的一条可供攀登的道路,陡峭如悬梯高空,在秋风萧瑟中,笼着肃杀之气。我们举步艰难,战战兢兢,大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之感。峡中高悬两块巨石,仿佛撑住风雨后摇摇欲坠的高峡,但这给人的并不是什么“安全感”,而是更加增添了“危机感”。古人对此二石命名,一曰“惊心石”,一曰“平心石”,再加上千尺幢前的那块“回心石”,三石联一心,真实地表现了自然景物在人的思想与心灵情感上的反映。法国美学家狄德罗谓“美在关系”,就是指美的客观与主观的统一。华山山石峥嵘,千姿百态,处处能激起人心灵的跃动,使人产生美妙的联想。北宋诗人王龄有“浪爱山高险自多”之句,古人以临危不惧作为一种美的情操,走险道、登险峰,便是这种情操的反映。

到达北峰以后,我们在喘息之余,登峰眺望,这时雾散云收视,野豁然开朗,纵横千里的关中平原尽收眼底。远望蜿蜒奔流的洛河和渭河,横空出世的黄河,像三条闪光的玉带,把巍峨的西岳围住。身在山之巅顶,似可与天公比高,于是顿觉天地广阔,宇宙永恒,大有乘风飞去,超然物外之感。我情不自禁地朗诵着刘禹锡《华山歌》中的佳句:“洪炉作高山,元气鼓其囊,俄然神功就,峻拔在寥廊,灵踪露指爪,杀气见棱角。”登临这种险峰,面对这种壮景,颇觉得自己的思想境界也高了,“一见换神骨”,心中涌起一种庄严的美感。

北峰以南有一险崖,其状如苍龙腾空,岭侧深谷不见底,陡峭的岩石像斧劈刀削一样,在这上面凿有石级,宛如凌空飞架的一条石梯,崖壁刻有“韩退之投书处”几个大字。传说韩愈曾经到此,惊其奇险,以至把手中的书都丢了。这更加说明,“人在苍龙背上行”的惊险状态。但是华山的许多险道、险崖、险峰,以及整个华山之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色,就是险峻而壮观。李白的诗句“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上来”,就突出了一个“壮”字。从华山之巅望黄河,这条腾空咆哮奔流万里的大河,只不过如一条天际飞来的游丝而已,华山的壮观由此可想而知。于险峻峭拔中见其崇高雄伟,这是华山之美的特殊境界。

华山险而壮,富有诗意美。经过苍龙岭,到达“五云峰”,人仿佛置身于五彩绚丽、灿烂夺目的艳阳云彩间。此峰之南,就是所谓“天外三峰”的咽喉――“通天门”。杜甫有句:“箭笠通天有一门”,就是对其险状的写照。华山三主峰――“落雁峰”“朝阳峰”“莲花峰”,鼎足雄峙,气象恢弘。诸峰起伏环横,就如群星朝坛坐,众仙聚天外一般。

登飞来峰 篇七

这一节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写的一首诗。这首诗反映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优点一:能反映作者的写作意图,教师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在课前通过查资料,了解王安石,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让学生在学习古诗的时候能和作者引起共鸣。这在教师提问学生时可以感受到学生们对这首诗的中心把握得比较好。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这首诗的中心。

优点二:在教学第二环节时读诗时,教师通过去感悟意境。

登飞来峰 篇八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注释

飞来峰:杭州西湖灵隐寺前灵鹫峰。传说东晋时印度高僧慧理以为它像天竺国的灵鹫山,并说“不知何时飞来”,故而得名。

千寻:古以八尺为一寻,形容高。

不畏:反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句意。

浮云:陆贾《新语・慎微》有“邪臣之蔽贤”句。

译文

飞来峰上耸立着高高的宝塔,我听见鸡叫便看太阳升起。

不怕会有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因为人已站在最高层的地方

赏析一

山是高耸的,塔是高耸的,山顶上的塔更是高高耸立的。飞来峰和它上面的宝塔总共多高?不知道。诗人只告诉我们,单是塔身就是八千多尺,这当然是夸张的说法。诗人还讲了一个传说:站在塔上,鸡鸣五更天就可以看见海上日出。请想想飞来峰那高耸云天的气势吧!

宝塔虽高,却不是高不可上。转眼间,诗人已登上塔顶,世界万物,尽收眼底,那游荡的云片再也挡不住视线了!“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乍听起来,是在谈论观赏风光的体会;可一寻味,便会从中领悟到一条人生哲理:在社会生活和思想修养方面,不也是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吗?在诗人,这是雄心勃勃的自勉;对读者,这是引人向上的启示。

赏析二

王安石是封建社会的大政治家,也是大诗人和散文大师。他在北宋文坛上有杰出的地位。他的诗继承了杜甫、韩愈的传统,善于翻新出奇。它有独创性,无论是思想内容或是艺术手法都有很高的成就。

飞来峰在杭州西湖灵隐寺附近。公元1050年夏天,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现在的浙江宁波)做知县,任满以后回江西临川故乡,路过杭州的时候,写了这首诗。这一年王安石三十岁。

第一句“飞来峰上千寻塔”,八尺是一寻,千寻塔是极言塔高。第二句“闻说鸡鸣见日升”的“闻说”,就是“听说”。作者说:我登上飞来峰顶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在这儿可以看见太阳升起。第三、四句写自己身在塔的最高层,站得高自然看得远,眼底的景物可以一览无余,不怕浮云把视线遮住。 “自缘身在最高层”的“缘”,当“因为”、“由于”讲。我们不要小看这首登高游览的小诗,它体现了诗人的理想和抱负。

鸡鸣看日出是很壮丽的景致。今天我们还把太阳比革命领袖,把阳光普照大地象征革命的辉煌胜利。在北宋仁宗时候,国家表面上平安无事,实际上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一天比一天尖锐起来了。王安石作为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一个进步的知识分子,他怀着要求变革现实的雄心壮志,希望有一天能施展他治国平天下的才能。所以他一登到山岭塔顶,就联想到鸡鸣日出时光明灿烂的奇景,通过对这种景物的憧憬表示了对自己前途的展望。“不畏浮云遮望眼”这句看去很浅近,其实是用了典故。西汉的人曾把浮云遮蔽日月比喻奸邪小人在皇帝面前对贤臣进行挑拨离间,让皇帝受到蒙蔽。陆贾《新语・慎微篇》:“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唐朝的李白就写过两句诗:“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见《登金陵凤凰台》)意思说自己离开长安是由于皇帝听信了小人的谗言。王安石把这个典故反过来用,他说:我不怕浮云遮住我远望的视线,那就是因为我站得最高。这是多么有气魄的豪迈声音!后来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时候做了宰相,任凭旧党怎么反对,他始终坚持贯彻执行新法。

他这种坚决果断的意志,早在这首诗里就流露出来了。我们认为,这首诗和唐朝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安石从小随父宦游南北,对北宋中期隐伏的社会危机有所认识。在他进入仕途地方官吏时,能够关心民生疾苦,多次上书建议兴利除弊,减轻人民负担。由于较长时期接触了解社会现实,“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嘉佑三年(1058年)《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系统地提出了变法主张,要求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抑帛大官僚地主的兼并和特权,推行富国强兵政策。在他任参知政事和宰相期间,取得神宗的支持,抓住“理财”和“整军”两大课题,积极推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方田均税、免役、市易、保甲、保马等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或“熙宁变法”。由于受到以司马光为代表的大官僚、大地主集团的坚决反对,神宗后来也动摇、妥协,革新派内部又产生裂痕等,新法终被全部废止。安石变法,虽然归根结底是为加强皇权,巩固封建地主统治地位,但在当时对生产力的发展和富国强兵,确曾起了推动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在历史上有其进步的意义。伟大革命导师列宁称誉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

写作手法

登飞来峰 篇九

晨曦洒在远处白皑皑的雪山上,五彩斑斓的霞光染红了山峦、冰川,照亮了帕米尔高原的村庄。白云、雪山、炊烟、羊群、少女、洁白的毡房,高原晨曲中一幅完美绝伦的画卷映入眼帘。车子在山路上行驶。一阵阵清新湿润的晨风扑面而来,令我们神清气爽,精力充沛。

雪山在呼唤,眷恋在燃烧,思绪和心情,早已飞向慕士塔格峰,飞向那圣洁的冰川。

车行至海拔4000多米处便无法行驶了。我们只好轻装上阵,徒步攀登。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道道陡峭的山梁和漫山遍野的乱石、沟壑,难以想象前面的路有多艰险!向导告诉我们:“从这里走最近,翻越七八道山坡,攀登四五个小时,就能到达慕士塔格峰,见到巍峨、险峻的冰峰和多姿多彩的冰川。”“但这条路十分艰险,充满挑战,大家一定要小心,千万别踩空,留神山上的石头滑落,还要提防狗熊、雪豹的袭击。”行走间,向导的话让我们不寒而栗,心惊胆战!很快,恐惧的心情又被登山的激动与渴望淹没了,大家仍然信心满怀地朝着慕士塔格峰的方向前进。

踩在各种各样不同颜色、不同形状、崎岖的岩石上,平生第一次领悟攀登的艰险。我们戴着军用防晒头套和墨镜,在生命,在强烈紫外线的照射下,翻越险象环生的山崖,跨过乱石林立的沟壑,攀登令无数探险者、旅行者向往的慕士塔格峰。

沿途,一股股由冰雪汇聚而成的山泉,破冰而出,穿过山崖,穿过冰川,潺潺流向山下的草地………

走向高原,走进慕士塔格,我把生命融入雪山,融入冰川,融入大自然,心灵随之净化,情感随之升华。我用灵魂、用微笑祈祷这次生命之旅能够平安顺利、如愿以偿。我想,人生不也是这样一次次地攀登而到达美好境界的吗?

高寒缺氧,山道险峻,每攀登十几分钟,我们就得小憩一会儿,以恢复体力,缓解因高山反应而带来的强烈身体不适。我们怀着神圣的敬仰之情,向“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靠近。路越来越陡峭,山峰越来越险峻。我们扶着峭壁,喘着粗气,一步一步向山顶移动。感觉头快要裂开了,呼吸快要停止了,腿迈不动了。大家咬着牙,相互搀扶着往前攀爬。毅力就是成功的保证,团结就是胜利的基石。大家坚持着向顶峰进发。

“加油!前面就是慕士塔格峰了。”正当大家头晕目眩、浑身乏力、气喘吁吁的时候,向导指着不远处银光闪耀、气势雄伟、耸入云端的巨大山口,鼓励着大家。只见一座云雾缭绕、冰清玉洁的山峰,巍然屹立在眼前,一条巨大的冰川,宛如一条洁白的丝带飘然而下。放眼望去,冰川上一座座冰塔、一排排雪岭、一根根冰柱,如白浪滔天,似玉龙腾空。忽然间,一阵凛冽的寒风,伴随着巨大的声响向我们滚滚袭来。顿时,天空乌云翻滚,地上飞沙走石,大有“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之意。

十几分钟,慕士塔格平静,似乎对刚才变幻莫测的天气早已司空见惯。我们从惊恐中回过神来,心有余悸、小心翼翼往前走。不一会,便上到冰川上了。

真是“无限风光在险峰”啊!冰川上千姿百态的冰洞、冰沟、冰林、冰湖,晶莹剔透,洁白如玉。我们置身在大自然造就的巨大水晶宫里,感受冰雪世界的无穷魅力。那栩栩如生、神态各异的冰雪造形,有的如雄狮怒吼,镇守山门,有的似灵猴上树,顽皮可爱,有的像情侣相拥,含情脉脉。我们心潮激荡,热血沸腾,纷纷扑进冰川的怀抱,感悟自然之母的神奇与伟大!我们一次次激动地按下相机的快门,将雪山、冰川的奇妙景色摄入镜头,在最精彩处留下欢乐的色调。我们感慨:这就是人间净土?这就是旅行者、探险者追求人生新意境的人间乐园?试曾想,红尘滚滚,步履匆匆,我们何曾有此番心意,何曾回望过往曾经精彩也好失意也罢的生活片段?此时,我们的身心、我们的灵魂,全都在洁净的、原始的冰雪中,接受风雪的洗礼,领悟自然的慷慨与恩赐!

为防意外,好友准备了全球卫星电话。在慕士塔格山上,我们每人打一个电话给自己最亲的人,让雪山见证我们的真情比山高比海深。

冰川底层是汹涌澎湃、奔腾而下的冰山雪水,咆哮着、轰鸣着向卡拉库里湖、向叶尔羌河、向塔克拉玛干沙漠注入,去滋润生命,滋润绿洲,滋润万物。据说,世上所有的水都会重逢,慕士塔格峰的水,你会重逢吗?你会化作潮湿的云朵再回到这里吗?

越往前走,山势越险,冰川越窄。但我们全然没有刚才上山时头晕目眩、嘴唇青紫、口喘粗气的感觉。

“啊!到了!”向导一声呼喊,把我的思绪从轻轻游走的云雾中拉回。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一座山体浑圆、威严肃穆、白雪皑皑的山峰,如莲花宝座,横空出世,傲视苍穹,直入云霄,欲与天公试比高!我凝望着这座雄伟的山峰思忖:这就是神奇的慕士塔格峰?这就是我顶礼膜拜的“冰山之父”?我赶紧面向冰峰,双手合在胸前,向这座自然之子、万山之父跪拜!平生第一次这么虔诚、这么敬仰、这么情不自禁地向一座冰山行大礼。这就是自然的伟力啊!

在海拔6000多米的高处,我站住脚远眺。北面是著名的公格尔九别山,九座排列整齐的雪峰绵延起伏,宛如九位冰心玉肌的白雪公主,静卧群山之中;山腰是十余条从天而降的冰川,将山体切割成一道道深深的裂隙,神奇的冰川景观,有如山舞银蛇,气势磅礴;山下是幽蓝的卡拉库里湖,在冰峰雪岭的环抱中,时而波光粼粼,时而平静如镜,时而风生水起,深邃的湖水神秘而充满诱惑;西面是绵延起伏、一望无垠的群山,银色的山峰与流动的白云交汇在一起,云雾缭绕,如临仙境。我不停地举起相机,将一幅幅奇妙景观摄入镜头,心中感慨无限:江山如此多娇!能不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位于塔什库尔干与阿克陶县交界处的慕士塔格峰,雄踞塔里木盆地西缘,东帕米尔高原东南部。大约在2.4亿年前,由于地壳板块的运动,昆仑山和可可西里地区隆生为陆地,形成帕米尔高原的地貌特征。而慕士塔格峰在地理构造上处于西昆仑中央结晶带,始终保持着高地的地位。而在它的南、北两侧,则是陷落的洼地,接受来自高地的沉积物,形成了一整套滨海相、浅海相的碎屑沉积。

17世纪以来,无数风流人物飘洋过海慕名而来,在此探究它的奥妙,领略它的风采。英国皇家学会的康韦、瑞典的探险之父斯文赫定,曾六次试图登上慕士塔格峰,都因遭遇狂风暴雪,寒潮侵袭,折腰此处,未能如愿。日本、俄罗斯的不少探秘者、旅行者,都曾在此折戟沉沙,梦断冰川。如今,随着交通和旅游设施的完善,更多国内外游客和攀登者纷纷问鼎慕士塔格。一到夏季,一顶顶五颜六色的帐篷像盛开的花团,在雪山和草地之间,与山坡上黄的、红的、紫的花朵,融汇成一片花的海洋,将帕米尔高原装点得生机勃勃,如生命般美丽动人,烂漫娇艳。

登飞来峰 篇十

金飞豹并不是一位职业马拉松运动员,早期,他当过工人、做过投资、办过电视台、开过旅行社,但他更为人所知的身份是探险家。成功穿越北极格陵兰大冰盖,80天穿越世界第一大沙漠撒哈拉沙漠,“7+2”( 仅用18个月零24天登顶七大洲最高峰并徒步到达南北极点)项目世界记录保持者……随便一件,都有着可以载入史册的光辉。

2006年5月14日,金飞豹与兄长金飞彪一起登顶珠穆朗玛峰,创造了中国首对兄弟同时登顶珠峰的历史。金飞豹讲起当时的一则“趣闻”:“那时候我哥哥金飞彪体力比较好,比我早一些登上了珠峰,就在山顶上等我,就这样,无意中创造了一个业余登山者在珠峰停留时间最长的记录。下山后,记者闻讯来采访他,问他是怎么做到的,他就坦诚地说了一句记者无法写到稿子里的话:‘我只是想拍张照片,照相机在我兄弟那里’。”调侃归调侃,登顶珠峰的经历着实成为了金飞豹生命中浓墨重彩的一笔。“珠穆朗玛峰对我来说不仅是一个高度,更是我衡量困难的尺子。登珠峰是要死人的,有很多困难要克服。在这之后,我碰到任何困难时,就想,这会不会像攀登珠峰那么苦那么难。因此也就有信心去面对和克服它。”

在一路的探险生涯中,金飞豹遇见过雪崩,体验过体力透支,但他始终在路上,不变初心。这一切的坚持和勇气,都来自于两个字:梦想。金飞豹说,和攀登探险类似,人生也是一个不断攀登的过程,而攀登的魅力就在于明知危险仍要充满信心勇敢面对。每个人的心里都藏着属于自己的梦想,在人生路上,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障碍,我希望用自己的经历,激励人们勇于面对困境,战胜人生中的各项挑战,最终实现人生理想。世界上没有比心更高的山峰,也没有比脚步更远的道路,我们都应该勇于坚持心中的梦想。

用最短时间完成了“7+2”的金飞豹并没有止步于此,又开始了他马拉松路上的自我挑战。他给自己制订了长远的计划,在他眼中,七大洲最高峰代表了他梦想的高度,而跑遍七大洲极限马拉松则展示了全民健身的精神。就这样,从最初一次只能跑2.5公里,到跑完42.195公里的“全马”,再到最后的330公里“超马”,金飞豹的脚步始终在向着远方延展。“生命的价值在于奔跑。”这是金飞豹对马拉松的理解,他就是带着这种信念,跑完了七大洲马拉松和极限马拉松2024.29公里。如今,知天命之年的他又制订了更远一步的计划:60岁之前跑完一百个马拉松,然后给自己颁发一个自己设计的奖牌,叫“百马王子”。

当然,金飞豹的生活并非只有单一的探险。他既是探险家,同时也热心公益。1996年6月5日策划并发起“清洁珠峰”环保大行动,成为联合国环境署授旗的第一位中国环保宣传使者;将多年收集的历届奥运会纪念邮票15183枚全部捐赠给国家博物馆,填补了中国国家博物馆奥运邮票馆藏的空白……如今,他进行着高校的巡回讲座,把他的梦想讲给大学生们。正如他自己所说:不管走得有多远,飞得有多高,我都愿意与所有的人分享我户外行走路途中的点点滴滴,让所有的人都能感受到户外行走的乐趣和喜悦,不管是否认识,不论你在何方。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10篇《家在我心中演讲稿》,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49 46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