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游活动方案【精选3篇】

发布时间: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效开展,时常需要预先开展方案准备工作,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方面进行安排的书面计划。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差异网的小编为您带来的3篇《郊游活动方案》,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郊游活动方案 篇一

关键词:假期改革;旅游风景区;居民收入;农家院

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草案)》。这标志着存在多年的黄金周被废除已成定局。该草案对国家法定节假日时间安排进行调整:元旦放假一天不变;国庆节放假三天不变;春节放假三天不变,但放假起始时间由农历年正月初一调整为除夕;“五一”国际劳动节由三天调整为一天;清明、端午、中秋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各放假一天(农历节日如遇闰月,以第一个月为休假日)。允许周末上移下错,与法定节假日形成连休。改革后,国家法定节假日总天数增加至11天。

国家法定节假日的变更使人们有更多的机会外出旅游度假。过去实施“黄金周”政策时,人们大都选择远距离的旅游路线,甚至出国旅游。新政策出台后,由于时间上的不允许,许多市民都偏好到近郊的地方旅游,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北京郊区的旅游发展。在2008年“清明小长假”和“五一小长假”期间,北京近郊的旅游业就呈现出了显著的发展趋势,较去年同一时期的客流量增长了数倍,这一变化对京郊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的影响不容小觑。因此,我们通过对北京市房山区十渡风景区,进行调查,了解节假日改革对京郊旅游带来的影响并提出合理建议,希望有利于京郊旅游的发展。

一、调查背景简介

2007年5月至2008年5月,我们曾三次到十渡旅游 www.shancaoxiang.com 风景区进行调查走访,深入了解当地的旅游经济发展情况以及节假日政策改革对当地居民收入的影响。根据收集到的有关数据,分析比较了十渡旅游风景区在政策改革前后的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状况,研究了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若干问题,并在此基础了提出了一些建议,力求客观可行。

在此次调查过程中,主要以调查问卷形式展开,兼具对当地居民的采访。调查人员深入到人员相对较为集中的十渡旅游风景区内以及大学校园,对旅游者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所居住的农家院附近,对当地部分居民进行了面对面的采访。整个调查过程中,先后发放问卷1 000份,收回有效问卷856份,其中,包括各种身份的人,具有普遍性。

调查结束后,调查人员通过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并制作成相关表格,便于分析。最后将所有有价值的资料整理,形成书面报告。

二、十渡旅游风景区基本情况

十渡镇位于北京西南部,距市区90公里,全镇总面积193平方公里,是北京市唯一的旅游专业镇。它被评为市级文明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并且是以旅游为主的国家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示范区。

十渡旅游风景区远离城市,这里气候宜人,环境污染程度小,空气、水源质量均良好,有“天然氧仓、自然空调”之美称。其文化底蕴丰厚,历史上诸多名人都曾游览十渡。十渡旅游风景区生物资源也相对丰富,本身拥有多种部级保护动植物。来此地观光的游客可享受骑马、滑索、飞人、蹦极、放竹排、索道、攀岩等活动带来的乐趣,夜间还可以燃放烟花、烤全羊、举行篝火晚会、参与少数民族舞蹈。可谓旅游形式丰富多彩,是游客们修身养性、放松心情的理想之地。

近年来,十渡旅游风景区充分发挥其自然优势,坚持以旅游为龙头,加快景区建设和发展,大力发展以“吃农家饭、住农家院、享农家乐、体验民俗风情”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民俗旅游,使十渡的知名度不断提升,推动了乡村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交通情况

十渡风景名胜区隶属于北京市房山区十渡镇,距市区约90公里。如今去十渡旅游,交通十分便利。京原铁路穿境而过,十渡站已有足够的规模来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平展宽阔的柏油路直通首都北京,公交车917路(天桥—十渡),每天十趟车对开,巴士旅游公司“游10路”也可以方便到达十渡景区内。十渡便捷的交通也是人们选择的重要意愿之一。

由于国家“法定节假日”的调整,使得以前的黄金周变成了三天的小假期,因此,更多人选择短距离的景区度假。目前为止,公交车仍为十渡游客的主要交通方式,火车其次,同时,也有近1/5的游客选择了私家车自驾旅游。笔者可以预知政策调整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假期旅游的人越来越多,进出近郊景区的私家车也会逐渐增加,这些都会给交通带来不小的压力。

除此之外,在十渡景区附近还有很多当地载客的面包车等,当地有关部门只有对此进行有效合法的管理,才能保证景区交通的有序和畅通。

(二)居民收入状况

旅游业属劳动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同时,旅游业也是一个综合型产业,有着很强的辐射、带动和连锁作用。所以,十渡旅游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当地商品经济及酒店服务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除此之外,十渡镇围绕旅游业,还启动了五渡露营地、六渡、八渡生态园建设工程。积极培育富民产业,发展了养鸡、养蜂,蘑菇等特色种养业,新建果园2 400亩。这些产业都为十渡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也成为他们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

从图1(内环为十渡2003年当地居民的收入来源;外环为2008年当地居民的收入来源)可以看出,由旅游所带来的相关产业如今已经成为十渡居民经济来源的支柱,也成为当地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在这次调查中,当地一位小卖部的老板告诉笔者,在清明假期几天内,他仅销售烧烤需要的木炭量就比去年同一时段增加了近两倍,而农家院的住房在假期的第一天下午就已经客满。“法定节假日”的调整给十渡带来了更多的客流量,同时,也给十渡镇带来了多于以往同时期几倍的经济收入。

在国家法定节假日政策改革之前,由于时间的限制市民大多会选择如故宫、颐和园、北海以及附近的公园等市内的景区度周末。政策修改之后,人们有了进行较远距离旅游的机会,所以,更多人会舍弃市区拥挤的各大名胜古迹而选择游客相对较少的近郊景区。对于整日生活在繁华城市的人们来说,去郊区享受优美自然风光,体验淳朴的农家风情是度过小长假非常不错的选择。

(三)农家院

十渡农家院小型经营模式并没有普及到每家每户。官方资料显示,2007年,采用这种经营模式的农户数量占十渡镇居民总数的76%,这是由农户的自身条件所决定的。并不是所有农户都能将自己的房屋改建成农家院用来接待游客,原因有三点:一是资金缺乏;二是房屋面积有限;三是地理位置不佳。

如今,十渡的农家院最大接待能力可同时接待100余人,但是,因为更多的农家院都是由当地居民将自己的住房改建而成的,加之资金和土地资源有限,所以,农家院的规模都是比较小的。当地农家院的平均接待力在20—30人/次左右,能同时入住50人/次以上的农家院相对较少。在节假日没有调整之前,人们会在黄金周里选择距离较远的景区旅游,而近郊的景区人们大多会选择周末的时间光顾,这样游客不会很集中,游客的数量也不会很多。

在这次调查中我们发现,由于今年是清明和“五一”实行小长假的第一个年头,无论是第一次选择近郊旅游的人们还是农家院经营者,都没有意识到十渡会有那么大的客流量。如果游客没有提前预订房间的话,在假期第一天的晚上到达十渡就基本没有空房了。在调查过程中,笔者还发现很多来自北京各大高校的大学生将班级集体聚会选在风景优美、价格合适的十渡,并对农家院十分青睐。但是,由于能同时接待四五十人的大型农家院很少,所以,同学们不得不分住在几个农家院,不利于班级集体活动。随着节假日的调整,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距离近、价格适宜的京郊景区,而农家院作为主要的接待场所显然是供不应求的,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

(四)休闲娱乐

游客在十渡不但能欣赏到优美的自然风光,还可以在景区选择划船、快艇、蹦极等娱乐项目,同时,部分农家院经营者还提供了划竹排、骑马等休闲方式。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十渡游客的来源广泛,包括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甚至不同国家的人(如图2所示),这就要求十渡在现有娱乐项目的基础上,使项目种类更加多样化,以满足各类游客的需求,促进当地娱乐项目行业更好的发展。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还发现,农家院附近的娱乐项目大多由当地农户经营,并没有统一部门管理,使得游客的安全不能得到保障。如划竹排的地方,只有两三名未成年人负责给游客发放竹排,附近并没有救生人员。而且当十渡客流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农家院附近的娱乐设施并没有足够的承受能力。笔者在清明节调查时就遇到了游客划竹排排长队的场景,并出现少数游客的争抢现象。虽然这些问题并不能在短期内得到解决,但是,针对节假日调整所导致京郊景区旅客数量增加的现象,当地的政府部门必须对娱乐设施加强管理,才能避免不必要的事故发生。

(五)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对于旅游区的发展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旅游资源的开发如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是得不偿失的。十渡以自然风光著名,所以环保也显得非常重要。在这次调查中笔者发现,在景区内,有关部门对环境保护采取的措施还是比较有效的,如每隔一百米处会设置一个垃圾桶。但是,在农家院附近环境卫生情况却不尽人意。由于垃圾的统一回收处设置较少,居民的生活垃圾以及游客随手丢弃的垃圾随处可见。农家院作为十渡旅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良好的居住环境和街道环境是极其重要的。

除此之外,随着客流量的增加,十渡景区的大气环境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例如,越来越多的车辆所排出的尾气,人们烧烤时产生的浓烟对空气的污染等。这些都需要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以及加强游客的环保意识。

四、几点建议

近几年来,十渡经济随着旅游景区的开发得到很大的发展,当地优美的自然景观、丰富的娱乐设施、新型的农家院模式吸引了很多游客慕名而来。随着国家法定节假日政策的调整,越来越多的游客弃远求近选择近郊旅游,这种趋势虽然增加了当地居民的收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经营者管理能力不适应发展等一系列的问题。因此,笔者根据实地调查结果进行全面透彻的分析,并从十渡旅游长远发展的角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大硬件建设力度,完善基础设施

良好的硬件设施是景区发展的基础,十渡镇政府作为十渡旅游业的主管部门,一方面,可以通过无偿拨款、低息贷款、以及公开招标投资等方式,增加对十渡景区、娱乐项目和大型农家院的投资,增强十渡景区硬件设施的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十渡旅游的管理,不但要加大行政部门的监督检查力度,而且要提高当地居民的法律、环保意识。

(二)加强内外景区管理

首先,十渡自然景区内的安全防范以及应急能力应该加强。在十渡景区不仅有怡人的自然风光,同时,很多地方也有铁索桥、蹦极等惊险刺激的景点,这些是需要相关部门着重管理的。例如,在景区内通过铁索桥的游客数量是有限的,而且不能在铁索桥上长时间的停留。铁索桥如今的承重能力,能否在以后的旅游高峰期仍然处于安全范围之内,需要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其次,景区外的娱乐项目应该更加规范化和多样化。在十渡景区外(特别是农家院附近)的娱乐项目应有相关部门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并制定统一的管理规则。使当地的农户经营者所经营的娱乐项目合法化、规范化、安全化。随着社会的进步,景区应开发新的娱乐项目,使项目种类趋于多样化以适合老、中、青不同年龄层次的游客。

(三)改善农家院环境,探索新型发展模式

毋庸置疑,农家院已经成为十渡旅游的亮丽风景线,游客从中可以真实体验到淳朴的“乡土”生活。因此,当地的大多数农家院已不仅是农户们日常生活的场所,也是大多数旅客安排住宿时的第一选择。然而,面对由于法定节假日政策的调整所带来越来越多游客的情形,农户经营者应该在经营中注重以下几方面,从而使农家院经营得更好。与时俱进,在热情、亲切的服务态度的基础上提高自身文化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保持室内的整洁干净以及食品的卫生状况,同时,保障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逐步扩大农家院规模;十渡农家院经营者应该通过互联网等先进媒介,提高其知名度,并为旅客提供预定房间的有效途径;增强环保意识。

(四)针对“传统节日”制定特色旅游方案

政策改革后,传统节日基本上都会伴随着“小假期”而到来,将旅游和过节结合在一起也会是更多人的选择。因此,十渡景区可以推出传统节日的特色旅游,使人们在游玩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浓厚的传统节日气氛。例如,端午节增设包粽子比赛等当地农户和游客的互动环节,中秋节举办篝火晚会并安排农户和游人共同赏月,以及推出与传统节日有关的特产或纪念品等。依笔者预测,传统节日的特色旅游一旦形成规模,就会成为十渡旅游的另一标志,促进十渡旅游业更好、持续的发展。

本报告针对节假日政策改革对北京十渡旅游经济的影响,比较并分析了交通、居民收入、农家院、休闲娱乐、环境保护等方面在改革前后的变化,得出十渡旅游经济发展应该以特色农家院为主,同时,加强休闲娱乐设施建设、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性,以及政府部门的管理力度。为取得更大的发展、开拓旅游市场的空间、吸引更多的游客,当地居民应该注重经营方式的多样化,提高服务质量,改善农家院的环境,探索新型发展模式,以此来增加农户的收入,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进一步促进十渡的经济发展,使国家政策的制定可以为人们带来切实的利益,共同构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李中广。旅游经济学[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

[2]王衍用,殷平。旅游规划与开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国家法定假日调整内容。中国新闻网,2008-04-25.

郊游活动方案 篇二

关键词:郊野公园;上海;政策;规划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7-0250-03

引言

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正处于加快推进“四个中心”建设的关键时期,在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资源紧束和生态侵蚀的压力。

在用地总量上,全市现状建设用地已接近《上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20年的规划目标,若按照以往的新增建设用地增长速度,将提前突破建设用地“天花板”;从土地利用大结构看,城乡建设用地占比已接近全市土地总面积的45%;从建设用地内部的小结构看,上海工业用地规模占比较高[1]。另一方面,新编制的《上海绿地系统实施远期方案》要求,直至2020年,上海绿地面积从10万hm2增加到28万hm2,目前在中心城区内大量、大规模地增加绿地难度很大,城市绿化与土地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从上海居民生活品质来看,城市化进程中人口的急速膨胀,带来了社会人群对生存环境条件、文化精神的强烈要求,休闲时代的到来给上海旅游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根据今年调整后的最新法定假日放假办法,市民长途旅游的选择意愿有所下降,受到“周末游”、“家庭游”等近距离出行活动规律的影响,市郊空间层次的游憩活动比例正大大增加[2]。

在上述背景下,需寻求有效手段来维护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增加城市绿地空间,并满足上海市居民日益增长的游憩需求,因此,2013年上海市开创性地提出“郊野单元规划”概念,在国内首先编制了《上海郊野公园总体规划》,共规划了21个郊野公园,面积400km2,其中5个公园总规划拟在“十二五”末基本建成。上海市郊野公园已成为满足市民游憩需求、保障城市发展生态需求的一项重要公共政策。

一、国内外郊野公园研究综述

“郊野公园”的概念最早由英国提出,旨在满足游人休闲渴望,以缓解国家公园的旅游压力,因此,当时郊野公园的定义仅强调宁静的乡村环境、最少的人工设施和机动车的可达等[3~5]。内地郊野公园的概念和模式主要来自香港,目前,国内对郊野公园尚无权威公认的确切定义,根据学术界丛艳国(2005)、林楚燕(2006)、高玉平(2007)等人的研究[6~8],结合上海市郊野公园的特殊意义与相关政策,本文将上海市郊野公园定义概括为:位于城市中心以外近郊或远郊,具有较好的可达性,有良好的自然景观、郊野植被及田园风貌,并以休闲娱乐、满足市民活动需求为目的的大型游憩空间。郊野单元规划则是根据所在街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对集中建设区外郊野地区的用地规模和结构布局、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所作的一定期限内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9]。

国外对郊野公园研究的文献数量不多,且多为郊野公园选址或土壤方面的研究。布朗斯顿研究了郊野公园在自然保护和满足游憩者需求方面的积极推动作用,并探讨了如何防止现存的美丽景观恶化的问题[10]。兰伯特总结了郊野公园在英国的发展历史概况,认为经过兴起、发展、衰败后,郊野公园如今处于复兴阶段[11]。吉姆(C.Y.Jim)对香港郊野公园做了大量研究,他说明了香港郊野公园的缘起,并将公园分为高密度游憩区、低密度游憩区与保护区三类,并讨论了公园建设带来的各种问题及对长期管理方面的建议,吉姆还分析了香港郊野公园游憩模式的转变,认为游憩活动选址的创新设计与建设能增加公园的环境容量[12~14]。

从中国知网搜索以“郊野公园”为篇名,结果有306条,为主题的有836条,为关键词的有1 129条。可见国内对郊野公园的研究之多。屠玉麟(1994)最早引进香港郊野公园的概念,介绍了香港郊野公园及其自然环境的管理与保护,总结出法治、环境教育和全民参与三个方面的经验[15]。李信仕(2011)等比较了香港与深圳两地郊野公园的选址、规模、景观、管理等方面的共性与差异性[16]。张骁鸣(2004)介绍了香港郊野公园的发展概况,指出其日常管理主要有管理科与护理科两个机构完成[17]。罗秋萍(2007)分析了香港郊野公园法律、生态、康乐、教育、景观方面的特点,并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个方面评价公园的发展绩效[18]。高玉平(2007)在分析郊野公园特点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郊野公园的建设目标、功能定位以及规划设计技术要点,期望对郊野公园的建设和研究起到一定作用[19]。张婷(2009)等探讨了中国城郊森林型、生态林型、环城游憩带型、乡村田园型四种郊野公园模式的建设对策[20]。刘晓惠(2009)从开放空间和公共资源保护的角度探讨了郊野公园的土地获得模式,提出郊野公园选址与规划策略方面的建议,认为应协调好国家、集体和个体三方的利益关系,以充分发挥郊野公园连接城市与郊区一体化发展的作用[21]。尚凤忠(2009)以游憩者需求为切入点,明确了郊野公园的开发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郊野公园开发体系的六个要素,包括以人为本的开发理念,规划先行的开发原则,完善的法律体系和管理体制的制度保障,多样性和个性化的开发形态,人性化的服务观念,以及多元化的开发模式[22]。

二、上海市郊野公园相关政策分析

依据前文所述郊野公园的特征,结合《上海郊野公园总体规划》的建设情况,现今上海市共可筛选出13个郊野公园。其中,8个为现状大型郊野公园,包括东平森林公园、东滩湿地公园、滨江森林公园、共青森林公园、顾村公园、佘山森林公园、滨海森林公园、海湾森林公园;5个为上海市近期计划于2015年初步建成一期规划范围并开园的郊野公园,包括青西郊野公园、松南郊野公园、浦江郊野公园、长兴岛郊野公园、嘉北郊野公园。另外,尚有16座郊野公园最为远期计划建设,已完成初步选址,将根据近期5个试点郊野公园的规划与实施情况确定进一步方案。

针对郊野公园的特殊性与新兴性,上海市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指导郊野公园的规划与建设,如《郊野单元规划编制审批和管理若干意见(试行)》(沪规土资综[2013]406号)、《郊野单元(含郊野公园)实施推进政策要点(一)》(沪规土资综[2013]416号)和《郊野单元规划编制导则》,以及在此基础上制定的《上海市郊野公园建设的若干指导意见》。

政策指出,郊野公园建设不同于城市公园,要多自然、少人工,应避免大拆大建和对现状地类进行大的调整,切实做到建设用地减量化,耕地面积有增加。为有序建设实施公园内各类项目,规划方案主要包括农用地整治、建设用地整治、专项规划整合三大部分。

农用地整治通过对田、水、路、林等农用地和未利用地开展综合整理,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优化农用地布局,提升农用地在生产、生态等方面的综合功能。建设用地整治旨在实施减量化工作,原则上将规划范围内的低效工业用地全部搬迁,并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保护本土自然和历史文化风貌的前提下,对布局零散、整体面貌差的宅基地实施搬迁;减量化工作主要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和土地整理复垦项目完成,实施后可获得减量化建设用地面积1/3以内的奖励空间(类集建区),类集建区建设以满足公园安全和配套的基本服务功能为主,可适当安排与公园相融的功能。按需编制的相关专项规划应遵循集约节约用地原则,结合公园特点和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引入“低碳生态”理念,示范性运用节能、节水、节地的技术和模式,并使相关建设与公园整体风貌和景观特色协调、统一。

三、郊野公园发展概况

上海市是中国超大型都市的先锋代表,创新性地探索郊野公园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国际经验显示,以生态保育、自然保护、休闲游乐、健身康体为主导功能的郊野公园,是提升城市生态和游憩功能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已日益成为满足市民活动需求、优化大都市空间结构的重要资源。

(一)郊野公园建设现状与意义

目前,上海市对郊野公园的初步选址优先选择毗邻新城和大型居住社区、交通条件较好的地区,聚焦自然资源较好、对生态功能有重要影响且具有一定规模的地区。

郊野公园的建设对上海市的生态环境、耕地保护、休闲旅游以及城乡统筹发展益处良多。首先,郊野公园对低效工业用地与零星宅基地实施减量化,并充分挖掘基地现状特色,保持湿地林网、河湖水系、自然村落的自然肌理,一方面减少了企业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宅基地内居住人口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形成了较大面积、成片的呈自然或近自然状态的绿色景观,修复原生态基底,保护绿地、生物与地下水资源,改善城市大气环境与小气候,为城市的扩张提供自然屏障。其次,土地整治作为规划建设的实施平台,是对郊野地区“田、水、路、林、村”等基本要素的统筹安排,完成新增耕地面积任务,建设形成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在推进公园建设的同时,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并以开展休闲、观光农业等方法,为农民的就业提供途径。其三,郊野公园与其他所有公园一样具有景观价值与旅游价值,并因其保留了传统村庄风貌及当地人文、农业特色,郊野公园充满野趣,对上海这类大都市的居民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各公园结合自身自然、人文特点,形成自然科普径、人文游览径、水上休闲径、森林徒步径、滨江漫步径、田园体验径等多元化的景观游憩组织线路,满足市民多样的游憩与活动需求。其四,对村集体而言,通过实施郊野公园规划,落实低效高耗工业企业及农民宅基地搬迁工作,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并通过建立“造血机制”,提高村集体及农民收益。

(二)郊野公园建设面临的主要矛盾

近期试点的五座郊野公园正在紧密地建设中,一些在规划设计中可能忽视的问题也在实施过程中陆续反映出来,值得设计者与实施者的关注。其一,由于自然条件和城市化程度的不同,并不是所有的街镇都适合郊野公园规划中的所有规划内容,例如一些街镇的城镇生活区非常大,拥有许多工业园区,因而其郊野区域非常有限,或是有一定的郊野区域,但并不适合发展农业、林业,使得郊野公园的建设受到阻碍。其二,为将郊野公园建设成为体现郊野特色又保障生态环境的区域空间,低效高耗的工业企业与零星宅基地减量化工作是重中之重,为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工人权益,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人力实施减量化工作,而作为正式开建郊野公园的前期工作,实施过程中的补偿、安置等问题可能会延缓郊野公园的建设进度。其三,郊野公园的建设可能带来营地的过度使用、垃圾、植被破坏等问题,未来游客的增多也可能导致景观的退化,这些都需要全面的长期管理加以解决。

四、郊野公园未来展望

郊野公园作为上海落实“生态文明”理念的重大民生项目,未来的建设应将重点放在低效建设用地减量、农业生产、休闲旅游与生态保护上,总的建设宗旨与基本要求保持不变,但规划内容和形式可以创新和提高。考虑到上海市既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市区总人口世界第一,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郊野公园的服务范围要扩散至整个上海市仍有相当大的难度,不仅在数量上应有所增加,还应逐步加大服务半径。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已初步确定在近期建设五个试点郊野公园后,远期还将规划建设16座或更多的郊野公园,有助于服务空缺区域对郊野公园可达性的改善,以供市民游憩娱乐之需。另一方面,上海市未来应尝试微调人口政策,适当均衡人口分布、调整人口结构,从而减少部分土地过重的负荷,进一步从公平性角度确保市民的郊野活动空间。随着未来土地制度的改革、上海市新型城镇化与美丽乡村理念的推进,郊野公园规划与建设可能面临的挑战还有很多,如何通过选址保证郊野公园公共服务的公平性,如何做到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并举,如何在开园后开展游憩活动等,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上海市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Z].2013-03-15.

[2] 陈敏,李婷婷。上海市郊野公园发展的几点思考[J].中国园林,2009,(6):10-13.

[3] David Lambert.The History of the Country Park,1966―2005:Towards a Renaissance[J].Landscape Research,2006,31(1):43-62.

[4] Country Parks for the 21st Century:Launching the Country Parks Network Accreditation Scheme[EB/OL].http://country .uk/

uploads/Country_Parks_Accreditation_Scheme_final.doc.

[5] 朱祥明,孙琴。英国郊野公园的特点和设计要则[J].中国园林,2009,(6):1-5.

[6] 丛艳国,魏立华,周素红。郊野公园对城市空间生长的作用机理研究[J].规划师,2005,(9):88-91.

[7] 林楚燕。郊野公园的地域性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6.

[8] 高玉平,王希华。郊野公园的规划设计初探[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7,(1):20-25.

[9] 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郊野单元规划编制审批和管理若干意见(试行)[Z].2013-06-07.

[10] D.I.Brother ton.The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of country parks in England and Wales [J].Biological Conservation,1975(3):171-184.

[11] David Lambert.The History of the Country Park,1966-2005:Towards a Renaissance[J].Landscape Research,2006(1):43-62.

[12] C.Y.Jim.The country parks programme and countryside conservation in Hong Kong[J].The Environmentalist,1986(4):259-270.

[13] C.Y.Jim.Camping impacts on vegetation and soil in a Hong Kong country park[ J].Applied Geography,1987(4):317-332.

[14] C.Y.Jim.Changing Patterns of Country-Park Recreation in Hong Kong [J].The Geographical Journal,1989(2):167-178.

[15] 屠玉麟,杨均平,肖进原。香港的自然保护[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3):54-66.

[16] 李信仕,于静,张志伟,等。基于港深郊野公园建设比较的城市郊野公园规划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1,(12):32-36.

[17] 张骁鸣。香港郊野公园的发展与管理[J].规划师,2004,(10):90-94.

[18] 罗秋萍。香港郊野公园的特点与效用[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7,(4):22-23.

[19] 高玉平,王希华。郊野公园的规划设计初探[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7,(1):20-25.

[20] 洪崇恩。对郊野激情的冷思考――从历史文化视野品评郊野公园建设之风[J].园林,2009,(8):12-14.

郊游活动方案 篇三

一、提高兴趣要突出活动内容的多样性

低年级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要远远高于中高年级,在高年级集队时总发现少几个学生,问明缘由,不是他们不喜欢体育课,是觉得现在的体育课很无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很大程度上是教学手段的单一,还有就是教学内容的死板,这些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我们有些体育老师为了省事,还在沿袭传统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法基本属于半封闭的,学生在课堂中很难有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生们对体育课也就可上可不上。

比如我在教学“水平一”单、双脚跳。传统的教法是让学生站在线上,一队一队的跳,没跳两次,学生就已经不耐烦了。要想突出活动的多样性,那么在备课上一定要做足功课,我动手做了几个青蛙、袋鼠的头饰,在课中,让每队的第一个小朋友戴着头饰,学着青蛙跳荷叶,荷叶是让学生用自己的短绳摆出荷叶的形状。青蛙跳之后可以让学生尝试着模仿袋鼠妈妈跳。这样有效地优化了本节课的活动内容,增强了跳跃练习的乐趣,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

二、提高兴趣要突出活动形式的合作性

作为一名小学体育老师,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一个个阳光活泼的小朋友,单一枯燥的体育教学只会束缚他们。因此,我们要优化教学组织形式,给孩子们一个能合团结合作的氛围,解放学生手脚,让孩子们自主探索,发挥想象,大胆创新。

我在执教“水平三”叠罗汉一课中这样设计:1.教师介绍学习内容,学生观看叠罗汉图解,教师讲解;2.学生6人一组,分组尝试练习,教师巡视指导;3.反馈练习情况,小组展示动作造型,并结合动作进行讨论;4.巩固深化练习,在注重动作造型稳定性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拓展性练习;5.展示学习成果,各组轮流展示动作造型,并进行评价。

三、提高兴趣要突出活动过程的体验性

由于体育学习的特殊性,体育教学中首先要关注学生身体的体验性,这决定着学生对动作技术的学习,都要经历自身感受,每一次自身感受都将会引起学生心理过程的变化,这种心理变化就是通过体验而达到的认识目的。其次要关注学生心理的体验,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理体验比较丰富,通过心理体验可以让学生感受生动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增长实践能力,从体验中认识世界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能从良好的心理体验中产生再次的学习需要,这使学生对新的学习产生强烈欲望,很大程度上也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我在执教“水平一”郊游一课,这样设计:

1.教师语言诱导,构思郊游活动情景,激发学生活动兴趣。

2.郊游行走途中进行队列练习,并用《郊游》歌曲音乐伴奏,然后引导学生想象,并模仿农民伯伯劳动的情景,以及小动物活动动作,进行准备活动的模仿操练习等;引导学生模仿小白兔、小青蛙跳,然后结合立定跳远动作进行教学。

3.郊游活动到达郊游活动地点后,结合帮助农民伯伯采蘑菇的情景,开展采蘑菇游戏接力活动。

4.郊游结束教师结合活动情况进行总结评价。

以上案例将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与学生郊游情景的有机结合,使体育课堂教学活动更接近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从体育教学活动中体验生活,从而使学生从活动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这对于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享受体育活动的快乐具有重要意义。

四、提高兴趣要突出活动评价的主体性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体在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往往取决于教学评价的合理性。因此,评价不是消极地对教学结果进行衡量和描述的活动,而应是积极地促进教学过程,使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和改进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

每学期开始我都在教一年级的广播体操,当一节广播操学完,学生都能基本掌握动作要领并能完整练习时,这时将学生分成四组轮流展示,一组展示,其他三组观看,做完后让其他各组的学生说说该组中哪个同学做得最好?并说出好在哪里?以及哪个同学动作还需要改进?并指出哪个动作需要改进?

以上案例进行分组展示评比,并且让学生相互评价,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主体的责任意识,同时也能够让主体通过评价体验到参与活动的乐趣。首先,能够促进学生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参与展示;其次让学生进行评价,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所学动作的理解,而且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主体参与的整体性。因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既要细心观察动作的正确与否,还要认真思考进行语言的组织和表达。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3篇《郊游活动方案》,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36 235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