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精选3篇)

发布时间: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通常会被要求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差异网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3篇《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高校人才培养方案范文 篇一

摘要在“艺考热”持续升温以及民办高校普遍扩招的形势下,众多民办高校却连年招生遭遇“滑铁卢”。尤其是一些民办高校的艺术类教育,“艺考热”和扩招似乎并没有给它们带来新的契机,本来就挑剔的艺术类专业,招生空间变得更是越来越小。重新调整和定位民办高校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缓解这种形式最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民办高校;艺术;培养方案

民办高校,是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涌现出来的一种创新的办学模式。近几年,民办教育却出现了在夹缝中生存的局面,一方面招生生源不足,学生基础差,另一方面培养出的人才类型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需求,供大于求等,尤其是艺术类专业人才,其大学毕业后,还将面对就业较其他专业相对较难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民办高校尤其是艺术类专业要办出自身的特色,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一开始在培养方案上就应明确提出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实用型人才为主要办学目标,着力培养“一专多能”的应用型和实用型专门人才,真正做到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一、当前我国民办高校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当前我国民办高校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呈现两大态势,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急功近利”型。在“艺考热”持续升温以及在国家普遍扩招的形势下,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兴办艺术类专业,民办高校也不例外,一些民办高校无视自身条件,速办了各类艺术类专业,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师资力量和完善的培养方案,往往导致其大学毕业后,还将面对就业较其他专业相对较难的问题。

(二)“闭门造车”型。高等教育应适应社会需求。民办高校很多是单纯的按照公办院校的艺术人才培养人才模式制定自己的培养方案,忽略了民办高校办学起点比公办高校低的现实情况,盲目跟风,闭门造车,不注重实践教学,造成培养出来的人才跟不上社会需要,理论上与公办院校比又存在较大差距,实际操作也跟不上需要的现状,很多学生毕业后将面临的是待业更谈不上择业了。

二、民办高校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对策与思考

(一)加强专业基础教学。艺术作为一个综合体,影视艺术作品的创作者必须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特别是人文素质,才可能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作为艺术院校就必须加强专业基础教学。专业基础教学包括三个部分:一是艺术素质,二是心理素质,三是文化素质。艺术素质要求我们要有一定的艺术创造力,而心理素质则要求我们要具备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文化素质甚至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艺术作品。作为民办高校,如何更好的加强专业基础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手段来完善:

1.对学生正确引导,消除思想误区。务必使学生认清这样一个思想误区: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是完全不相关联的。这里所说的素质教育可以分为三种,一是心理素质,二是艺术素质,三是文化素质。

(二)调整办学思路,深化教育改革。我们可以看到,众多民办高校对艺术类人才的选择仍然是按照国家固有的招生模式――艺术考试+文化考试的人才招收模式,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公办院校办学师资、教学设施等都较民办院校强,艺术联考考试内容也是按照公办院校的人才需求出的题目,大量的专业优秀学生被公办院校抢先挖走,剩下的留给民办院校的生源质量相对就差了不少。文化考试这一关也让无数优秀艺术人才与大学失之交臂,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个矛盾,可以从以下两点来完善:

1.办特色教育,广纳人才。办出与公办院校不同的特色,也就是说要办出适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才,这才是我们民办院校之所求。试想,我们是否也可以改变下这样的招生模式,由国家统一招生考试改为招生院校自主命题,在自主命题中突出民办高校的特色教育理念,择优选择适合民办院校自身办学特色的学生。

(三)修订培养方案,明确培养目标

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培养目标不同,其一,公办院校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省、市一级的文化部门直属院团和有关媒体。而民办院校培养的目标则是县、区一级基层文化宣传部门、文化传媒公司等。其二,由于公办院校不承担国家的艺术普及教育,多培养的是专一型人才,因而知识和能力偏于单一,已经开始不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尽管在做相应的改变,也是局部改变。而民办院校则完全有能力通过修改目前的培养方案,改变这一局面,其实这恰恰就是民办高校的办学特色。可以归纳为:

1.引进“一专多能”的人才培养理念。什么是“一专多能”呢?“专”是指专业核心技能,“能”是指与专业技能相关或临近的复合职业技能。“一专多能”实际就是培养以专业核心技能为主,兼顾多种相关技能的复合型职业技能人才。

2.加强实践课程教学力度。民办高校艺术类专业教育除了重视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笔者认为还应做到课堂实践教学与课后实践教学相搭配,切实加强实践课程教学力度。为何要突出课后实践教学?民办高校艺术类学生存在着起点低,背景知识差的客观事实,对知识融会贯通能力差,艺术类教育本身也需要大量的实践课程,除了完成课堂内的教学实践环节,应尽可能想尽一切办法,在课外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习与实际操作的机会,适时、适量增加课外实践教学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课外实践教学包括两方面:其一是利用平时或者寒、暑假,安排学生进入与专业相关的单位参与实际工作,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其二是根据专业,利用平时课余时间安排学生参加实习管理,学会一些基本的管理和工作方法。

(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教师队伍是实现办学理念的关键。由于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办学理念的不同,要彻底改变公办高校艺术类专业办单纯艺术和单纯技术的观念,那么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民办高校的艺术类专业,笔者认为,必须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什么是“双师”呢?即工程师和讲师,作为艺术类专业教师,符合这样的身份是必需的,民办高校面临着向社会输送应用型和实用型人才的任务,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和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高校人才培养方案范文 篇二

关键词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职业教育;终身学习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21-0006-02

1 人才培养方案的内涵与意义

人才培养方案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组织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文件,对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2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问题分析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一般是由学校自己制定的,但是,由于我国高职院校办学时间短、经验少,不少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只是以本科的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对课程体系进行简单的压缩,导致高职教育变成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另外,还有很多高职院校出身中职,其人才培养方案是在中职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对课程结构进行的简单的扩充。毫无疑问,由此产生的人才培养方案都不完全适合高职教育,而且在执行的过程中问题重重,人才培养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3 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思想

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岗位胜任力为目的的职业领域型教育。因此,根据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6号)以及《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精神要求,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一定要实现“五个对接”[1]。

3.1 深入调研,实现专业与职业岗位对接

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前,一定要进行广泛、深入的社会调研和企业调研,了解职业岗位的实际工作内容,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保障人才培养方案能接地气。

3.2 依托课程,实现教材与岗位能力标准对接

课程教学是人才培养的载体。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一定要明确职业岗位对知识、能力、素质的具体要求,据此构建课程体系,依托课程,实现教材与岗位能力标准的对接。

3.3 加强实践,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如何培养学生具备过硬的实践能力,以“零适应期”就业,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要结合职业岗位能力标准,制定科学、合理、可行的实践教学目标,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大力推进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加强教学实践,实现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对接。另外,把社会实践也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帮助学生了解和适应社会,运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建立服务意识。

3.4 拓展能力,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涵盖职业要求和岗位要求,让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还要能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例如:旅游管理专业应要求学生考取导游资格证;会计电算化专业应要求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等等。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把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中去,或加开选修课,为学生顺利就业做好职业资格准备,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因此,高职院校应全面推行“双证书”[2]制度,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对接。

3.5 强化意识,实现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职业教育是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3]。但是,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某种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学习能力才是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高职教育,一定注重职业教育和终身学习相对接。

4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过程

通过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的调研,结合安阳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笔者以迪克·凯里教学设计模式[4]为框架,总结出高职院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包括8个步骤。

4.1 进行需求分析[5],确定培养目的

需求分析是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第一个步骤,进行需求分析就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为什么要开设此专业?什么样的学生来学习此专业?学生从这个专业中可以学到哪些知识和技术,掌握哪些能力?学习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如何开展学习活动?这一系列问题的答案和推理过程,就是确定培养目的的过程。进行需求分析的方法有很多,如问卷调查法、测试法、调查访问法等。

4.2 岗位分析、学习者分析和环境分析

岗位分析就是对学生将来就业的职业岗位(群)和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根据岗位技术标准,分析岗位的能力结构,将其分解为知识、技能、素质要求,融入教学实践中。

学习者分析主要是对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学业能力水平、学习态度、学习动机以及学习偏好等进行分析。安阳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对象有高中毕业生、初中毕业生和中职对口生,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必须区别开来,因材施教。

环境分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学习环境分析和应用环境分析。学习环境是指学生进行学习时所处的环境,如教室、实训室、机房等;应用环境就是学生学习后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环境,如工作车间。学生的学习环境要尽可能模拟应用环境,促进知识和技能的迁移。

4.3 编写教学目标,确定课程体系

要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各种前期分析,列举出所有的教学目标,并根据这些教学目标的重要性进行排序,形成初步的教学目标清单,这就是课程结构的雏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分析和论证,以得出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4.4 设计评价方案

设计评价方案的依据就是教学目标清单。通过评价不仅可以验证学生是否进步,教学目标是否实现,还能把握教学的质量。评价的主体可以是教师、学生、家长,也可以是实习单位的指导教师;评价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笔试、面试、口试、情景测试、上机操作等。

4.5 设计教学策略

设计教学策略,就是明确教师如何开展和组织教学活动,包括教学的前期准备、教材的选择、教学场地的规划、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参与和反馈等。设计教学策略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需求、兴趣和经验。

4.6 开发课程材料

开发课程材料就是开发或选择教材。可以选择现有教材,也可以自编教材或者教学(实验)指导书。如果是自编教材,一定在相关领域专家、同行教师和学生反馈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审核和修正,以达到效果最优化。

4.7 实施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作为学校人才培养和组织教学的依据,具有严肃性和权威性。因此,人才培养方案一经制定,在一定时期内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强制执行性,不得随意修改,教学主管部门要严格把关,确保和努力推进人才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

4.8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虽然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经过大量的调研、分析和论证,但是,由于受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者知识、能力、经验的限制,不可避免地会存在问题与不足。另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职业岗位的要求也在与时俱进,因此,人才培养方案也需要修订。

一套完整的人才培养方案至少要执行完一届,才能充分暴露出问题,才能对其效果进行总结性评价。制定者要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认真进行讨论分析,并根据社会、岗位的要求以及毕业生的反馈,针对性地进行修订,使之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

5 结束语

以上是笔者对高职院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一些浅见,作为安阳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重点研究项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将在学院2013级旅游管理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进行试验,希望对两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有所帮助。作为一位高职教育人,笔者愿意与所有的高职教育工作者一起努力,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不断创新,为高职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李鹰,张喜春,樊晓帆。试论“项目化”课程改革在实现职业教育“五个对接”中的作用[J].教育与职业,2012(15):

102-104.

[2]陈粟宋,张斌,肖坤。高职院校实施“双证书”制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9):56-57.

[3]汪琼。教学系统化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校人才培养方案范文 篇三

关键词:金融工程;人才;职业导向;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1-0182-03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金融机构种类和数量的迅速增加,金融市场对金融工程人才的需求也快速上升,金融工程专业已渐渐成为高校开设的热门专业。高校要培养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却应考虑如何培养中国金融市场真正需要的金融工程人才。金融工程是一门新兴综合学科,它将工程思维引入金融领域,综合运用各种工程技术设计、开发和实施新的金融产品,创造性地解决各种金融问题[1]。自2002年以来,中国有几十所高校开设了金融工程专业,这其中金融工程专业,有的归于金融学院,有的归于管理学院,有的归于数学学院等等,专业课程设置不同,人才培养的理念和模式迥然不同。究其原因就在于金融工程本身就是一门交叉学科,没有明确的学科归属,因此不同的学校根据自身的特长和优势去把握方向,从而学校之间在金融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作为高等院校,应该结合自身的优势,构建发挥自身特色的金融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一、金融工程专业的特点和中国高校金融工程本科专业课程的设置

(一)金融工程专业的特点

20世纪90年代末期,金融工程思想传入中国,为中国还处于初级发展状态的金融市场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一般而言,金融工程包括新型金融工具和方法的设计、开发与实施以及创造性地解决金融难题的方法(Finnerty,1988)。金融工程融入了经济学、工程学、金融学、数学、管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等最新理论,并结合了现实经济运行体制中的会计、税收、法律体系[2]。金融工程专业偏重于实际运用,属于职业导向型教学模式,对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要求较低。高校定位于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实用型人才,并不要求学生掌握数学或统计学的高深知识,但他们有丰富的案例教学和实训经验,毕业后可以较好的适应金融机构的相关工作。

(二)中国高等院校金融工程人才培养特色与目标

1.金融工程人才培养特色。中国高等院校应该发挥自己的特长,强调职业导向型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在工作中的应用能力。从金融工程专业的发展历程来看,支持金融工程的理论基础首先是金融理论,再依托一门外语、现代经济学理论、数学理论、统计学理论、会计学理论、法学理论和税收理论等。因此金融经济学是金融工程的核心,高等院校打造自己特色的核心竞争力,培养具有较强的金融学、投资学、会计学和管理学理论功底的投资策划型高素质复合人才,把握现有金融工具的定价和运用,甚至拥有金融工具的开发能力,为客户提供风险管理服务。

2.金融工程人才培养目标。金融工程专业打造的人才是复合型人才。但结合中国等高等院校的现实情况,培养目标应该有明确的定位。对于金融工程人才,首先应该是具备扎实的经济金融基本基础,具有一定的数理知识背景,可以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和构建模型的技术人才。这个目标包括两重含义。首先,我们培养的是金融人才,主要把握金融工程中经常运用的数学方法,强调数理方法在金融领域的运用。其次,我们培养的是金融技术人才,金融工程专业拥有较高技术含金量,学生应该学习和领会建模技巧及金融数据分析能力。

二、中国高等院校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

(一)设置复合型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设置是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体现。高等院校金融工程课程体系设置要反映金融工程人才的培养模式,突出特色,围绕投资理财和风险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高等院校金融工程专业的建设应该以金融经济学为基础,信息技术、数学、统计为支持手段,为资本市场、金融中介和公司财务的发展提供创新服务。课程设置要体现高等院校的长处,既要开设金融经济学、国际金融、货币经济学等偏宏观的课程,更要重视会计学、财务管理、统计学、商业银行管理、投资学等课程的学习。同时由于金融工程专业的难度很大,很少有人同时成为多个领域的资深专家,应该在必修课的基础上,开设大量的相关选修课程,学生应该根据个人的特长和兴趣选择成为某个领域的佼佼者。高等院校可以在金融工程专业上聚集力量,在某一个领域做精做专,创建高等院校的自主品牌。

(二)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以上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提供的3篇《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36 236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