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监控系统方案范文【优秀7篇】

发布时间: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高质量高水平开展,时常需要预先开展方案准备工作,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方面进行安排的书面计划。那么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差异网为您精心收集了7篇《网络监控系统方案范文》,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网络监控系统方案 篇一

关键词:IP网络 视频监控 分析

中图分类号:TP39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08-0024-01

近些年来,随着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视频监控系统和视频会议系统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且视频监控系统和视频会议系统已经成为视频通信应用当中分布比较广泛的两个很重要的分支点。和传统的数据以及语音等通信模式比较,视频通信具有更加生动和形象的特点[1]。所以,使用视频通讯的方式进行传输的内容更加的直观和丰富,并且视频监控系统和视频会议系统能够兼容多媒体的复合型和计算机的交互性以及电视的真实性和通信的分布性等等特点,它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1、IP网络的视频监控技术综述

1.1 IP网络的视频监控概念

IP网络的视频监控技术的一大特点是可以把获取到的视频信息转换为数字的形式,并且通过无线IP或者是有线IP进行传输。这样的传输方式可以把当时获取到的录像信息以及录像功能扩展到只要有网络连接的地方,并且还可以方便的和其他一些网络设备进行连接。IP网络视频监控可以由全部的摄像机构成,也可以由视频服务器和模拟摄像机组成,还有另外一种就是可以由这两种混合在一起构成。然而,不管采用哪一种方式进行监控,IP监控都已经被充分的证明不管是在哪一个行业都有最佳的解决方式。所以,目前在诸多行业当中这种IP网络的视频监控技术已经完全取代了传统的监控系统,用来提高企业的安全性和降低成本。IP监控系统有明显的可扩展性,并且它还巩固了现有的远程监控的应用领域,加速了在其他行业的应用。

1.2 IP网络监控系统的发展趋势

未来的网络监控会出现两种发展趋势,分别是:智能化后台应用和集中监控。这两种IP网络监控系统将逐渐代替过去传统的孤立监控和分散式监控技术。但是,IP网络的网络技术正是实现这个转变的最佳途径。过去,大量的视频数据不能够得到及时和充分的利用,导致数据信息的丢失,而且又诸多信息很难完成及时的保存和提取。而IP网络监控系统的数字化的优势在于:能够随着多媒体数据库和视频分析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自动的从获取的视频当中流露出大量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又可以不断的保存和检索和驱动,能够轻松的对艰难的任务加以完成。

2、基于IP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特点分析以及设计方案

(1)在IP网络视频监控当中,传输协议和传输信道的选择会直接对音频信号以及视频信号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传输信道的选择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当监控局限相对较小的时候要选择能够有一定承受能力的以太网;当监控不同地域的时候,要根据带宽和数据流量来选择通信网络,如:N—ISDN以及PSTN等等[2]。其中,监控系统的的传输协议是能够保证网络顺畅通信的基础保障。

TCP/IP协议是IP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主要通信协议,它是为计算机和异构网之间的通信提供数据而产生的。IP是网络层协议,负责的是各个主机之间的数据传输。数据传输层是主要是负责纠错以及检错。在IP网络监控系统当中使用了两种协议,是用户数据协议和传输控制协议。

UDP用户数据协议指的是一种无连接的数据包投递服务协议,每个分组都有完整的目的地址,并且在各个系统当中能够独立的运行和传送。UDP传输和TCP(传输控制协议)相比,要低于它。音频流和视频流在时间轴上的连续性,要求网络的实时传输要具有一定的带宽,UDP能够和视频流以及音频流之间有很好的匹配,是可以选择的传输协议。

TCP是面向连接的协议,在通信的时候需要首先建立连接,并且提供可靠有序的服务来进行虚电路服务。它的重传机制和检错机制以及拥塞控制机制虽然能够保证数据有效的传输,但是也会耗用网络的带宽资源,比较难以适应音频和视频的传输实时性要求。尤其是当网络状况不好和丢包率较高的情况下,接收方不得不重传数据,造成延迟,从而严重影响了媒体流的通信质量。

(2)系统联动,建立管理平台。把网络视频监控所产生的一些音频和视频以及报警这些机制进行结合,特别是对门禁要进行特别的集成和管理建设,对原先的110报警系统进行整合,建立一种能够统一进行管理的管理网络平台。把所有的机构组织和系统等都组合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可以对是由多种门禁信息以及报警系统进行视频确认的,并且能够对误报问题进行解决。

(3)管理权限重心后移。在过去传统的视频监控当中,安保管理人员指具备管理员的权限和职责,也就是说可以进行独立的监控操作[3]。然而,当网络视频监控综合管理系统建立好了以后,前端的安保人员只有录像回放产看和实施监控的权限,并且还可以把所有的网络视频监控系统进行修改权限,如:录像资料更改,录像机系统设置以及报警系统设置等等。

3、结语

总而言之,IP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了。IP网络监控作为IP网络的视频监控系统的主要载体,IP宽带的完善和发展会极大的提高用户对IP网络监控信心。IP网络视频监控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趋向于视频以及安防和自动控制市场当中,它的技术焦点也越来越多的集中到一体化方案当中。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以安防监控领域为载体的远程监控必将占取主导地位[4]。网络集成一体化必将会有独特的设计方案,然而随着网络的不断完善,IP网络监控技术必将日趋完善。

参考文献

[1]姚玉坤,刘会峰,沈鑫丽,张明德,林华蓉。基于P2P的视频会议系统节点选择机制的改进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0,27(12):1024-1026.

[2]苏兆勇,杨鹏升,张军,乔建安,赵则珍。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在大型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有色设备,2010,07(05):1734-1736.

[3]ITU-t.Vide0 codiIlg for Iow bit fate communication.ITU.T Rec.H.263,version 1:Nov.2010,vefsion 2:JAN.Version 3:N0v.2000(l0):11l l-1113.

网络监控系统方案范文 篇二

1.1移动终端与服务器数据交互

目前,业界涉及到移动终端与服务器频繁交互数据的应用时,都要考虑到如何传输数据至移动终端的问题。因此,当前主流的技术路线有:基于移动终端结合WebKit。服务端只是一个数据提供者,首选使用JSON与XML。移动终端接到JSON后,将JSON反序列化成对象,进行逻辑处理,再在View层进行展示。移动终端与服务器数据交互示意图如图1所示。服务器角色:在这种方式中,WebServer所扮演的是数据提供者的角色,它处理手机客户端的请求,并将请求通过业务逻辑层的处理生成客户端要求的JSON回发到移动终端。移动终端角色:解析JSON,充分利用平台API将数据展现给用户。

1.2服务端系统解决方案

首先是服务端的总体解决方案,需要设计的模块有:

(1)用于存储用户数据信息的数据库MYSQL;

(2)用于提供Socket连接的服务端AppServ-er;

(3)用于提供服务端总设置(比如权限设置、用户设置、系统配置等)以及http连接的WebServer;

(4)用于桥接具体设备与服务器的本地通信接口JNI。

(5)将本地服务提供至网络的路由转发。

1.3数据库解决方案

数据库主要对用户资料、用户权限、用户操作记录进行数据存储,使用的是MySQL。MySQL是一个完全网络化的跨平台关系型数据库系统,同时是具有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的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功能强大,运行速度快,安全可靠性强、具有丰富的应用编程接口。部署MySQL,首先获取GPL许可证、MySQL分发、ODBC/JDBC驱动程序,其次根据项目需要建立关系型数据库。

1.4服务器网络构架

国内目前的无线网络设备有很多局限性。所谓的局限性就是:移动、联通的服务套餐参差不齐,市区、郊区、山区网络信号强弱不均。因此,需要考虑用户当前的通信环境。比如,一些套餐不支持www,只支持wap,这时移动终端的设计将会切换至web服务器的访问,反之连接APPServer。另外,用户的权限设置,操作记录查询也需要通过web服务器。服务器网络构架

2结束语

网络监控系统方案范文 篇三

关键词:视频监控;模拟摄像机;视频服务器;IP摄像机

中图分类号:TP27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随着油田的生产建设,对生产管理的自动化要求也日益提高,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加快,不但要求井场的生产数据能够上传至中控室,而且要求能在相应的转油站站控室和作业区的中控室监控油田井场的生产动态,这样油田的生产管理者、决策者都能实时了解到生产的最新信息,并且方便了日常的井场巡检及对生产突发事件的处理,因此有必要建设油田井场的视频监控系统。

二、油田井场的视频监控需求分析

目前油田井场的视频监控根据生产管理的特点自然分为了三级,即多个井场-所属转油站站控室-作业区的中控室,在中控制能监控所有井场的视频图像,在转油站站控室能监控所辖井场的视频图像,下面对油田井场的几个视频监控系统方案的特点逐一比较。

三、视频监控系统方案的实现及比较

1、视频监控系统的总体构成

一个典型的视频监控系统由图像采集前端、视频传输和视频控制存储设备组成。图像采集前端即摄像机有传统的模拟摄像机和新型的IP数字摄像机2种,视频传输可分为压缩式和非压缩式2种,视频控制存储设备主要有模拟式、数字式2类,因此可衍生出多种视频监控系统方案,各种方案各有特点及适用场合,针对油田井场的视频监控,主要有模拟式、半数字式、全数字式3类。

2、模拟式视频监控系统方案

模拟式视频监控系统方案的井场前端为模拟摄像机,视频图像采用同轴电缆或视频光端机进行传输,并由控制主机进行模拟处理。视频监控系统中应用的所有设备,从图像采集、视频传输、视频分配和视频控制以及视频图像的存储,均为模拟设备。此方案的特点是监控系统设备之间需要连很多的连线,用于视频传输、视频分配、视频控制和视频存储,系统的扩容需要增加更多的设备,更多的线缆,更多的机房空间。由于视频图像采用同轴电缆或视频光端机进行传输,传输信道的带宽利用率不高,视频图像容易受到干扰,后台的视频图像的共享和查询不灵活,因此此方案仅适用于系统规模不大,图像质量要求一般,查询功能要求不高的场合,但系统设备投资较低。

3、半数字式视频监控系统方案

半数字式视频监控系统方案的井场前端为模拟摄像机,井场至转油站视频传输采用同轴电缆或视频光端机,转油站站控室采用数字视频服务器,转油站至作业区控制室视频传输采用以太网,作业区控制室采用多媒体计算机,视频图像的存储、控制及其他处理均由数字视频服务器完成。此方案的特点是视频监控系统前端与模拟式相同,仍然需要连很多的连线,用于视频传输、视频控制和视频存储,系统的扩容需要增加更多的线缆,但后台的数字视频服务器完成了模拟式系统中视频控制矩阵的功能,简化了局端设备,节省了更多的机房空间,并根据用户权限提供网络视频的查询服务。由于视频图像采用同轴电缆或视频光端机进行传输,传输信道的带宽利用率仍然不高,视频图像容易受到干扰,但用户可以根据需求做到对视频图像进行灵活的共享和查询,因此此方案适用于系统规模不大,图像质量要求一般,而需要灵活查询的场合,系统设备投资较模拟式高。

4、全数字式视频监控系统方案

全数字式视频监控系统方案井场前端采用IP数字摄像机或模拟摄像机+网络视频编码器,将模拟视频经过数字化、压缩、打包等过程转变成基于网络协议的视频流,在视频监控的前端完成网络化、数字化,视频流传输采用千兆光纤以太网,转油站站控和作业区中控室采用多媒体控制主机,采用软件进行解码和显示控制,利用分布在网络上的服务器或其他类型的网络存储设备根据需要进行视频存储,由于扁平化的网络结构,任何授权的用户都可根据权限进行视频监控、调用以及查看录像。

此方案的特点是视频监控系统不再需要连很多的连线,每一台IP摄像机等于计算机+视频捕捉卡+CCD普通摄像机+网卡+操作系统+软件,即在前端,只需要一台IP摄像机就可以将视频送上网络,视频监控网络已经不再大量需要同轴电缆,全网构建在千兆的IP网络上,在系统内任一网络接口都可以访问全部视频前端,在用户端只需要1台安装有视频监控系统控制管理软件的计算机即可实现视频的控制和视频的存储,并根据用户权限提供网络视频的查询服务,局端设备大大简化,可以不设置专用机房。由于视频图像不再大量采用同轴电缆进行传输,图像可以避免受到干扰,图像质量很高;由于采用了压缩编码技术,传输信道的带宽利用率很高;由于不再需要局端的视频服务器等中心节点设备,消除了视频服务器故障引起的监控、存储不到图像的隐患,增加了系统的可靠性;用户完全可以根据需求做到对视频图像进行灵活的共享和查询;系统扩容方便,只需要将增加的前端设备就近连接入IP网络即可,而前两种方案都需要由前端至局端重新布线,因此此方案适用于系统规模大,图像质量要求高,系统可靠性高、可扩展性好并需要灵活查询的场合,相应的系统前端设备投资较模拟式高,但用户端设备简单。

结束语

模拟式、半数字式、全数字式这三类视频监控系统目前在油田井场的视频监控中均有应用,需要根据工业站场的分布特点及视频监控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视频监控方案,真正做到方案经济合理,可靠适用。

参考文献

[1] GB50115-2009.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S].

网络监控系统方案 篇四

【关键词】web服务;网络监控系统;设计;实现

随着社会需求的增加,网络监控系统的作用越来越大,做好对网络监控系统的设计以及促进其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基于web服务的网络监控系统,能够促进工业生产的自动化,对于实现高效的网络业务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能够提高业务交流的安全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业务环境也有了相应的改变,因此要对网络监控系统进行更新,通过合理的设计促进监控系统的有效运用。

一、网络监控系统的概念

监控系统是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中产生的一种高新技术产品,包含了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以及网络技术。控制功能较强,操作简便以及可靠性高是监控系统的主要特点,对进行工业生产控制和产品的经营管理具有重要作用[1]。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监控系统由最初的集散系统发展到集中监控系统,并实现了远程管理,促进了网络化管理的实现。

Web服务是一种企业内部的在线服务,通过Internet度其他公司分享服务。是一项以网络为基础,分布式的模块化组件。在web服务的基础上设计网络监控系统有利于促进企业正常化的生产经营。

二、基于web服务的网络监控系统设计

利用web服务与网络监控系统各自的优点设计新的网络监控系统能够顺应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以及市场需求。整体性的把握是进行基于web服务网络监控系统的总体要求,同时需要从Internet层次、企业局域网层次和现场总线层次个方面入手,设计出良好的整体框架结构。

(一)现场总线层次上的网络制造监控系统

局域网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因素,是企业内各部门联系的主要渠道,也是企业实现现代化发展管理必不可少的因素。在进行局域网现场总线层次设计时,要对局域网下的工作站进行合理的布局。使企业的生产状况以及经营状况的数据得到有效的监控,一个现场总线网络由一个工作站进行控制,通过局域网与监控系统进行联系[2]。

监控系统现场信号主要是通过摄像头得来,同时利用传感器的重要作用,将现场状况转化为相应的数字信号、视频信号以及音频信号。集中式采集和分布式采集以及二者结合是进行现场采集的主要方式,通过对现场情况的智能化分析做出合理的决策。

(二)构建企业局域网层次上的网络制造监控系统

企业的信息服务平台是进行局域网文件服务以及EMAIL服务,FTP服务的重要平台,具有较多面向web服务和Internet的信息服务。在企业局域网上构建网络监控制造系统,对电子商务服务进行监控,以及虚拟设计服务和共享信息服务等。并将这些服务通过web服务提供给Internet上的用户。

(三)Internet层次上的网络制造监控系统

将网络监控制造系统在注册中心进行注册,是web用户在注册中心找到进行网络制造监控系统的信息,以及网络监控服务的相应接口。通过接口进行web服务的调用。

三、网络监控系统功能层设计

(一)Netspy网络监控web服务的动机和需求

为了在Internet上有效运用现场总线的网络监控系统,在进行监控系统设计时需要创建Netspy网络监控web服务,通过Internet对生产与经营过程进行远程的实时监控。要设计好调用Netspy web服务提供的接口方法,从而使网络监控通过Netspy服务进行,减少Netspy受所用机器的限制,同时将Netspy web与其它集成应用相结合,扩大网络监控的功能。HTTP对端口80和HTTPS端口443是web服务最常用的运行端口,方便客户与服务器建立有效的连接。

(二)积极运用软件支持系统

软件是进行操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操作系统的性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进行网络监控系统设计时需要积极运用合适的软件,使监控系统发挥其强大的功能。NET和Java技术是当前运用于web服务中的两种主要技术,因此在进行监控系统设计时将两种技术作为重要工具,运用到系统中。

四、促进基于web服务网络监控系统实现的措施

(一)开发网络监控web服务

促进web服务网络监控系统的实现需要积极开发网络监控web服务。网络监控web服务需要对状态数据进行反馈,因此要设计一个XML的数据结构,进行数据的反馈,由于监控数据往往较多,且较冗杂,因此要利用getState web对所反馈的数据进行合理的分组,将冗杂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使网络监控web服务更加有效[3]。另外要加强对Netspy状态的管理,在调用数据的过程中对数据进行相应的增加、删除以及更新,提高监控系统数据的有效性,

(二)积极开发用户管理服务

在网络监控系统中积极开发用户管理服务,在系统中不断增加新用户,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从而与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比较。对监控系统设置专业的管理员,管理员必须为已经注册的用户,并且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促进监控系统的正常运作。加强对监控系统的管理与维护,对系统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解决,制定详细的监控系统操作方案,使其在进行web服务的同时减少错误,有效提高网上商务的安全性。

(三)合理开设网络监控系统客户端

在web服务的基础上构建网络监控系统需要为用户提供有效的客户端,从而参与到网络监控系统之中。用户可以通过网络监控系统客户端利用web服务满足自己的需求。因此要结合具体的监控对象合理设计客户端系统,使其具备用户所需要的功能,对于企业的生产过程、设备状态、数据统计、产品检测以及产品经营的各个环节设置相应的操作系统,实现监控的具体化,让企业通过监控系统可以进行远程的详细监控。

结束语: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网络监控系统已经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加强对网络监控系统的更新具有重要意义。设计以web服务为基础的网络监控系统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网络监控系统的概念,并介绍了网络监控系统构建的整体结构设计和具体环节的设计,以及如何促进基于web服务网络监控系统的实现。希望能够使网络监控系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时代的发展中不断更新,提高生产生活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赵淑芬,赵彦敏。基于Web的嵌入式网络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0,38(8):67-69,73.

[2]房芳,马旭东。基于嵌入式Web技术的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2009,35(23):237-239.

网络监控系统方案 篇五

[关键词]网络监控,网络关键点,数据流

中图分类号:TP2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1-0241-01

1.概述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人类社会正进入一个信息社会,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在信息社会中,信息已成为人类宝贵的资源。近年来互联网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发展,互联网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社会各领域[1]。然而,由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而带来的网络系统的安全问题,正变得日益突出,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网络安全已成为关系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问题。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高速网络关键节点捕获,对网络数据进行分类监控、预警和备案的高速网络监控系统。该系统能够按照各种应用协议,根据网络安全管理员设定的特征信息,对具有特征信息的数据包进行分类解析、还原和预警,同时具有海量特征数据的储存、检索能力,有效地解决了目前网络监控系统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2.网络面临的主要威胁分析

一是黑客的攻击。黑客对于大家来说,不再是一个高深莫测的人物,黑客技术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掌握和发展。目前,世界上有 20 多万个黑客网站,这些站点都介绍一些攻击方法和攻击软件的使用以及系统的一些漏洞,因而系统、站点遭受攻击的可能性就变大了。

二是网络的缺陷。因特网的共享性和开放性使网上信息安全存在先天不足,因为其赖以生存的 TCP/IP 协议族,缺乏相应的安全机制,而且因特网最初的设计考虑是该网不会因局部故障而影响信息的传输,基本没有考虑安全问题,因此它在安全可靠、服务质量、带宽和方便性等方面存在着不适应性[2]。

三是软件的漏洞或“后门”。随着软件系统规模的不断增大,系统中的安全漏洞或“后门”也不可避免的存在,比如我们常用的操作系统,无论是 Windows 还是 UNIX几乎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安全漏洞,众多的各类服务器、浏览器、一些桌面软件等等都被发现过存在安全隐患。

当前,高等院校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信息化所依赖的基础网络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对于大中专院校的机房,里面运行着学院最重要的网络设备、服务器以及服务器上运行着学校重要的业务系统、数据库等。为了保障机房内网络设备和服务器不间断的稳定运行,与之配套的机房动力系统、环境系统、消防系统、保安系统必须时时刻刻稳定协调工作。

3.网络监控系统总体结构

网络监控系统采用多业务并行处理机制实现的。从某专用网络流分类设备下来的数据可按照不同的应用协议分类,分别输送到不同的特征信息监控子系统进行相应的处理,将符合匹配特征的信息存储到海量数据库中。然后,应用监控管理子系统可根据相应的索引规则对海量数据库中被还原的特征信息进行检索取证,或进行长期的跟踪和不良档案的备份等。

特征信息监控子系统可以根据网络安全管理员预先设置的特征信息监控和过滤其所辖系统的 TELNET、HTTP/HTTPS、EMAIL、FTP/TFTP 等协议的内容,并将其通过中心控制子系统统一建立相应规则索引存储在海量数据库中备份。同时,通过中心控制子系统按照网络安全管理员事先设定的预警动作、内容和方式向应用监控管理子系统进行预警等[3]。

中心控制子系统是整个网络监控系统的控制枢纽,实现对过滤规则、数据、报警审阅、进程及内存的统一管理,对系统的整体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网络监控系统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4.系统数据控制流程

网络监控系统的数据包捕获方式通常采用串联模式、并联模式和网内监听模式。其中串联模式是将网络监控系统部署在用户和网络之间的节点来实施网络监控,用户通过上网设备的数据包直接进入网络监控系统,这样网络监控系统就能完全监视和控制用户所有的上网行为,可以对用户所有的上网数据包进行侦听、丢弃和篡改。

这样的串联模式对网络监控系统有严格要求,希望系统运行要稳定、处理速度快,尽量让用户感觉不到网络监控系统的存在。 并联模式是将网络监控系统部署在同用户并级的网络节点来实施网络监控,用户通过上网设备连接网络时,通过网络监控系统的前端专用网络设备将链路上的用户报文拷贝一份到网络监控系统。网络监控系统根据预定策略过滤相关数据包并发送给特征信息监控子系统进行处理。这种连接方式多用于对公网系统的侦听监测,对于用户是透明的、不可见的。

网内监听模式是将网络监控系统与上网用户同处在一个局域网上,对用户收发的数据包进行侦听[4]。这种连接方式使用于单位或小团体的网络内容管理。针对系统中各个软件子系统的功能描述和软件子系统的具体使用模式,单个软件子系统往往无法满足大量数据包的庞大的处理要求,尤其是当把我们使用专用网络流分类设备后,进入特征信息监控子系统的数据量将会海量的增加,这就要求软件子系统具有分布式处理的功能,以均衡系统的处理负担。考虑到分布式处理,为了扩展整个系统的处理能力,各个子系统之间应该建立一种比较灵活的连接关系。

5.应用监控管理子系统

应用监控管理子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给网络安全管理员提供一个对本监控系统总体管理交互的平台[5]。和一般的处理方式不同的是,此处采用 B/S 模式进行开发,网络安全管理员不需要在监控点安装任何额外的客户端软件,而只需要通过WEB浏览器即可对整个监控系统进行配置管理。在设计中借鉴了J2EE的分层结构思想,支持并发用户的同时登录管理。如果网络安全管理员按照各自所监控的协议类型进行任务划分,该应用监控管理子系统将能满足多个管理员同时对各自监控的模块进行管理监控,极大地提高了管理员的工作效率。

应用监控管理子系统采用客户端层、中间层和存储层三层结构设计。客户端层通过统一的接口向业务层发送请求,业务层按照自己的逻辑规则对请求进行处理,然后再对数据库进行相关操作。最后,将数据库返回的数据封装成类的形式返回给客户端层。这样的好处是客户端层可以不知道数据库的结构,只要维护于业务层之间的接口即可,也增加了数据库的安全性。

6.结论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关键点捕获的网络监控系统解决方案,并加以实现。该系统能够在不影响主流业务开展的情况下,对高速超高速骨干网络上的网络内容进行监控。论文首先分析了网络面临的主要威胁,然后对网络监控系统的总体结构、系统数据控制流程以及应用管理子系统进行了设计。

参考文献

[1] 孙静, 曾红卫。 网络安全检测与预警。计算机工程, 2001, 27(7): 109~110

[2] 刘海宝, 蔡皖东,许俊杰等。分布式网络行为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2006, 23(3): 76~79

[3] 张卫东,王伟, 韩维恒。网络流量测量与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5, 32: 160~163

[4] 方娟,张书杰,邸瑞华等。网格资源监控关键技术的研究。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05, 22(12): 85~87

网络监控系统方案 篇六

【 关键词 】 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火灾报警系统 ;自动报警网络监控器

A Design of Remote Monitoring System for Urban Fire Protection

Zhou Rong-rong

(Fire Department of Shaanxi Province Shaanxi Xi'an 710016)

【 Abstract 】 This paper provides a solution to remote monitoring system for urban fire protection. In this solution, no major modifications of buildings’ current fire alarm system are needed, only an Automatic alarm network monitor is introduced. The automatic alarm network monitor changes the alarming signals from all types of fire alarm systems into a standard format, which solves the communication issue between different fire alarm systems, and enables the remote monitoring of the fire alarm information from the companies which are in network.

【 Keywords 】 remote monitoring system for urban fire protection; fire alarm system; automatic alarm network monitor

1 前言

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发展和拓展,系统依托公网和专网,通过远程监控中心对联网单位的火警信息和建筑消防设施的运行状态信息进行实施监控,实现了系统监控中心与社会消防重点单位联网,为消防部门和社会单位提供动态信息查询、火灾报警及其他的信息管理功能,提高了火灾报警的及时性和可靠性。

2 系统总体架构

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由用户信息传输装置(User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Device)、报警传输网络(Alarm Transmission Network)和监控中心(Monitoring Centre)构成。本文中用户信息传输装置指自动报警网络监控器,部署在用户单位。系统的工作流程是:用户单位的自动火灾报警系统与自动报警网络监控器相互连接,对火灾报警系统进行实时监控,接受报警系统各个监控点报警信息,和建筑消防设施的运行信息,并按照商定的协议进行处理,通过网络传输至监控中心;监控中心接受联网用信息,向城市119指挥中心或其他接警中心发送火灾报警信息。系统拓扑结构图如图1所示,系统逻辑结构图如图2所示。

3 自动报警网络监控器

自动报警网络监控器(NTE)是监控中心和火灾报警系统之间的桥梁,是火灾自动报警监控管理网络系统中最重要的终端适配器。

自动报警网络监控器软件设计 主要由信息代码识别与转换模块、信息代码接收模块、信息筛选模块、信息上传模块四个功能模块组成。

(1)信息代码识别与转换模块:鉴于各个火灾报警系统采用的数据格式与通信协议各不相同,监控中心无法识别解析这些协议。自动报警网络监控器对收到的报警信息进行识别,按照规定的协议进行解析后,并将其转换为统一的数据格式,再发送到监控中心。

(2)信息筛选模块:针对某些火灾报警系统一经报警,便不断地发送信息,从而大量占用带宽的情况,自动报警网络监控器只接收发送过来的第一次数据,将其后2分钟内的重复信息加以屏蔽,以确保网络通畅。

(3)信息上传模块:对处理过的故障信息、报警信息及其他管理数据进行打包,按统一规定的数据格式上传至监控中心的报警接收服务器。

为了解决不同类型的火灾报警系统通信协议不一致的问题,根据火灾报警系统的发送机制,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在自动报警网络监控器的信息接收模块中建立了一个数据帧缓冲池,自动报警网络监控器的信息代码识别与转换模块从缓冲池内取出数据帧,对其进行解析后,转换为统一信息帧。其工作流程图如图3所示。

在进行数据上传的过程中,当数据上传模块侦听到有数据输入时,根据巡检信号、火警信号、故障信号等不同类型数据而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当判断输入数据为巡检信号时,数据上传模块则反馈给报警器一个正常的巡检信号;否则,判断接收到的信号可能是火警或故障信号。数据上传模块将数据存入数组,对于火灾报警信号,信息中携有火警地址编号和时间信息,而对于故障报警信号,信息由故障地址编号和故障等级信息组成。数据上传模块自动向远程服务器发送该数组的内容,同时给报警器一个应答信号。工作流程图如图4所示。

4 系统建设注意要点

联网用户的容量:在系统建设过程中应注意自动报警网络监控器连接其他报警监控系统的接口和容量,以及监控中心对前端的监控数量要留有足够的扩展容量,便于系统扩展。单个消防远程监控系统的联网用户接入数量不宜大于5000个,以有效保证消防远程监控系统的运行和管理的可靠性。

传输网络:监控中心和用户传输装置之间通过报警传输网络进行信息的传输。传输网络可采用专用或公用网络。为了保障火灾报警信息和建筑物消防设施运行信息的可靠传输,应以专用网络为主,若经费有限,可考虑在公网上开辟隧道传输的方式。

系统安全性:由于火灾报警信息在火灾事故调查中具有法律意义,因此系统应采取高的安全措施,通过建立网管系统、防火墙、入侵检测等手段加大系统的安全性。为了防止修改火灾报警信息、建筑物消防设施准信状态信息等原始数据,应特别加强对资源访问设身份认证和授权。

5 结束语

本文在在保持现有建筑消防设施不改变的情况下,加入了自动报警网络监控器,与不同厂家的火灾报警控制器连接,使各种火灾报警控制系统的报警信号进行统一格式的转换,解决了输出信号协议不一致的问题。同向监控管理中心实时传输建筑物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消防设施的运行情况,对于消防设施使用的情况进行有效管理。遇到突发的火情信息,系统可以在最短时间内作出真伪判别,将确认无误后的火警,传输到119指挥中心接警系统,为灭火组织指挥提供宝贵的信息支持,具有很强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军,赵辉,马青波。城市远程消防监控系统建设的技术要点[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7,26(5):550-552.

[2] 消防联动控制系统[S].GB16806-2006.

[3] 陈伟男,胡文刚,彭橙康。城市火灾自动报警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5(8)1867-1872.

[4] 邹超群,李华章,李春华等。数字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建设实践[J].智能建筑,2008,6(1):53-56.

[5] 李波,卢文科,朱文超。基于3G和H.326的无线视频监控系统设计 [J].微计算机信息,2011年第5期。

作者简介:

网络监控系统方案 篇七

关键词:网络监控 网络设备 组网方案

中图分类号:TP2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3-0183-02

1引言

目前,随着各企事业的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网络结构也日趋复杂。可靠、稳定、高效的网络设备监控系统在整个网络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如果没有网络设备监控的管理和维护措施,设备一旦出现故障,那么,维护人员就可能在故障排查阶段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甚至是网络的维护成本也会成倍增加。因此,网络设备监控管理系统已经成为当前推动网络发展的一项关键技术。虽然目前已经有很多的设备监控软件,但它们一般都存在功能较为单一。数据信息不足、可提供给用户判断故障的信息不明确、用户操作繁琐等问题。本文以基线IT网络监控系统为对象进行深入研究,实时掌握企业内部网络设备的运行状态,并及时给管理者提供可靠的可供判断故障的信息数据,对于整个企业网络设备安全稳定可靠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基线IT网络监控系统基本原理

基线产品采用模块化、层次化、可扩展的体系结构,支持多用户角色。基线网络监控系统可分为网络监控管理、终端监控管理、服务器监控管理、机房环境监控管理、事件和日志管理、统计报表管理六大功能模块。其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监控单元的配置可以根据监控设备要求具体情况而定,配置一个或者多个监控模块。

3 基线IT网络监控系统方案

3.1 监控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

基线监控系统多依靠现有的网络传输网建设,无须安装,可通过交换机来直接监控终端。可以展示所有设备、线路的状态,也可以显示所有设备和线路的运行参数,实现了参数显示的全局化。集中监控网络设备、通讯线路的实时和历史性能,发现、定位故障问题的根源,为发现问题提供了对比手段。图2是其设备连接的网络拓扑示意图。

拓扑流量展示技术,不但全面监控流量的大小,更可以监控流量的方向和分类,基线监控系统的有向监控功能,可以追踪流量源头,可以发现网络中存在的更多问题。

3.2 监控系统组网方案

基线IT系统监控管理解决方案充分考虑不同运维角色的功能需求,既方便领导总览全局,又方便员工日常运维。基本模块可选用终端监控、服务器监控、网络设备配置、统计报表。

基本模块可以实现对主要的网络设备、服务器以及线路的监测,实时反映线路负载流量,管理者可以很清楚获悉每个设备的运行状态,并能及时发现快速处理将要及发生的网络问题,将网络中断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其他模块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定。

3.3 监控系统各模块介绍

终端监控管理。通过成熟的MAC地址端口定位技术和最小10分钟间隔的终端数据采集,基线监控系统可以及时、准确地将终端的入网情况记录到数据库中,自动发现新入网计算机,自动更新IP地址、交换机端口、VLAN和计算机名的变化。监控系统自动定位交换机端口下的所有终端,并以拓扑图的方式展示交换机端口和各终端之间的连接关系,实时显示终端的流量和状态,使终端和布线系统可视化,定位可直达网络末端。

服务器监控管理。集中监控服务器的通讯流量、操作系统、服务端口、数据库、中间件和URL,可以多视角洞察服务器及服务的运行情况并发现问题。通过独特的三位一体拓扑图,基线产品可以在一个视图中同时监控服务器的网络流量、操作系统和服务端口的运行情况,使监控更加全面。在网络层面,可以监控服务器的流量,并可以区分流量的方向和类型;在操作系统层面,可以监控软件安装、进程运行、TCP连接、系统配置、用户帐号等情况;在应用支持层面,可以监控数据库、中间件、URL;在服务层面,可以监控多个服务端口。

应用/URL监控。基线产品通过模拟用户访问对网页提供了专门的监控,不但可以监控一台服务器上的多个重要网页是否可用,更可以根据网页返回代码进行精准分析。

机房环境监控。基线产品使用标准网管协议监控机房中的UPS和存储设备,使用国际化的专业级硬件监控机房物理环境。该硬件可以耐恶劣机房条件,支持温度、湿度等多种传感器,以IP终端方式接入网络,可以远程访问。

事件、告警和日志管理。基线产品支持主动轮询和被动接收两种事件采集模式。主动轮询支持ICMP、SNMP和NETBIOS协议,被动接收支持SNMPTRAP和SYSLOG协议。基线产品支持控制台、声音、邮件、短信等多种报警方式,具有强大、灵活的报警策略设置功能,提供丰富的报警查询功能。基线产品提供管理员操作、终端接入、端口流量、ARP等多种日志,具有丰富方便的日志查询功能。

统计报表管理。基线产品的统计报表功能灵活、丰富,可以满足不同角色的需求,能够总括和个别展示性能趋势,具有突出的性能预警功能。不但支持单一设备性能报表,更支持多设备比对报表,轻松发现性能瓶颈。支持性能参数的分布统计,可以配置多个分布区间,区间可以不连续还可以大小不同。通过统计性能参数在各区间分布的百分比,可以实现统计意义上的性能预警。

网络设备配置管理。基线产品通过协议仿真技术实现了网络设备的自动配置管理,通过不同脚本的定义和分发,自动实现IP/MAC地址绑定、配置文件备份等多种设备自动管理功能。

流量/协议分析。基线产品通过网络嗅探(SNIFFER)和端口镜像技术,可以进行目标流量数据包的内容分析。通过连线图、流量表两种方式,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并分析网络中的异常流量。

无线网络监控。基线产品可以监控主流厂家的无线网络,能够监控AP、控制器、无线终端的连接关系和状态,并通过无线分区视图进行无线节点的集中监控。基线产品可以跟踪无线终端的移动轨迹。

4 结语

本文以基线IT网络设备监控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企业网络设备复杂,故障难以快速判断定位处理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给出合理的监控方案,并重点对各个监控模块功能进行介绍,以便于企业合理选择最优组合方案,为企业网络设备稳定可靠运行启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

参考文献

[1]崔北亮,陈家迁。网络管理从入门到精通(修订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12出版).

[2]安德森(Al Anderson),贝内德蒂(Ryan Benedetti).深入浅出网络管理(影印版).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01出版).

[3]利蒙切利(Thomas A.Limoncelli)、霍根(Christina J.Hogan)、查卢普(Strata R.Chalup),谢军英。系统管理与网络管理技术实践(第2版),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0-05出版).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7篇《网络监控系统方案范文》,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差异网的价值所在。

336 239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