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工作方案【精选8篇】

发布时间: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以下内容是差异网为您带来的8篇《预算工作方案》,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预算工作方案 篇一

高校预算控制存在的问题

1项目设置不完整,预算编制方案粗略

由于有些学校各类事务支出内容复杂、种类繁多,预算项目不能涵盖学校事务的所有内容,进而导致部分串项目支出经费行为发生。

2预算执行不够规范,随意性较大

由于预算编制过程中,部分预算项目缺乏相应的预见性和计划性,预算下达后,对预算执行情况和执行进度不能做出具体的跟踪、分析、并编制预算调节表。预算调整时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审批人为性较大。

3预算编制方法有待提高,编制手段较落后

有些高校在预算编制上过分依赖基期数据,编制方法缺乏科学性。从编制手段来看,没有完整的预算管理软件系统,学校预算的指标测≤www.chayi5.com≥算、预算钩稽关系审核、预算方案编制、执行及预算结果的分析主要还是采用人工手段,降低了年度预算的效率性和准确性。

4高校预算控制缺乏激励机制

高校领导随意性大,审批资金时缺乏全局意识,只重视个别部门。这增加了部门之间的矛盾,也挫伤了部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预算控制业务流程及关键控制措施

1预算编审阶段

业务流程。预算管理的编审应由财务部门根据财政/上级部门预算要求,部署预算单位各个业务部门的预算编报工作。业务部门预算涉及归口管理的,由相应归口部门统一组织预算编制或预算审核工作。各业务部门按照预算编报要求,根据下一年度的实际情况,提出预算建议数,并提交申报基础数据等材料,报送财务部门,其中需要归口部门统一管理的上报归口部门。归口部门对业务部门上报的预算数进行审核和汇总。财务部门对各业务部门和归口部门提交的预算建议数及申报材料进行预审,汇总形成预算单位预算建议数。财政/上级部门审核提交的预算建议数,依据财政/上级资金安排,及时下达资金控制数。单位领导审定单位预算建议数,再由财务部门负责人对预算建议数进行审核,确保无误后上报单位领导审议。

控制措施。预算编制要科学,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要以工作计划为依据,注意单位内部各部门间沟通协调;预算编制与资产配置相结合;预算指标能与具体工作一一对应。

2预算批复阶段

业务流程。在预算预下达阶段,财务部门以下达的控制数作为批复工作起点。在预算正式批复前,为保证各业务部门的正常运转,预算管理岗结合各业务部门实际情况,编制预下达方案。财务部门负责人对预算管理岗拟定的预下达方案进行审核。单位领导对预下达方案,要进行审核、批准。经批准后将预下达方案提交预算拨付的机构进行审批,再根据预算预拨结果进行预下达方案审批,批准后下达财务部门预算管理岗。财务部门预算管理岗收到经财政/上级部门批准后的预下达方案,下达各业务单位,作为正式年度预算批复前的预算执行依据。在正式预算批复下达前,业务部门依据预下达方案进行资金使用计划的编报,进入预算执行阶段。

预算批复环节阶段,以财政/上级部门下达控制数作为批复工作起点。预算管理岗在控制数基础上,分解、细化预算控制数,形成对各业务单位控制数,上报财务部门负责人审核。财务部门负责人要对预算管理岗拟定的控制数分解方案进行审核,同时,单位领导对下达各业务单位的控制数方案进行审核、批准。预算管理岗收到各业务部门或归口部门预算草案后,进行综合平衡,形成预算单位预算草案,报财务部门负责人审核。财务部门负责人审核预算管理岗汇总形成的预算单位预算草案,然后由单位领导审批预算单位预算草案。财政部门依据规定程序审批上报的各单位预算草案,通过后下达各单位执行。预算管理岗根据财政/上级部门批复结果,进一步细化批复至各业务部门或归口部门,同时将预算执行的规则一并下达。业务部门或归口部门依据下达的正式预算批复,进行资金使用计划的编报,进入预算执行环节。

控制措施。预算控制的重点是在内部预算批复。财务部门在收到年度财政预算批复之后,应在本单位年度预算总额的控制范围内,来统筹考虑自有和结余的资金,并及时细化并分解本年度的内部预算指标。

3预算执行阶段

业务流程。在预算执行申请环节,业务部门直接执行已经明确预算支出事项并进入借款报销环节,其余需要进入预算执行申请环节,业务负责人(业务部门预算分管领导)对业务可行性进行审批。财务负责人对预算合规性进行审核,超过权限需要由单位领导进行审批。单位领导按照不同金额对预算指标申请进行决议,按规定需要履行政府采购程序的,进入相关采购流程。完成单位内部预算执行审批程序的事项,依据预算批复和相关经费支出规则,进入资金支付流程。

在资金支付流程中,业务部门申请按照预算执行申请结果执行,对于按规定需要办理借款的,对于需要办理借款的,部门经办人依据经费支出事项的批复,填写《借款审批单》或《领用支票审批单》,并按《经费支出管理办法》的规定,附上与借款事项相关的审批单据,提出借款申请。借款审批岗或授权会计对《借款审批单》或《支票领用单》进行复核,无误后交出纳办理借款。业务部门经办人严格按批复结果执行,完毕后整理票据,填写《费用报销审批单》,提出报销申请,报销审批岗或授权会计依据支出细则对《费用报销审批单》及相关附件进行审核,并指定资金账户。单位出纳对报销单据进行审核,单位出纳按照审核结果进行付款,会计人员对单据进行会计核算处理。

控制措施。在预算执行环节中应保持单位财务核算和业务工作的一致性,建立财务核算工作对预算批复和执行工作的信息反馈与验证机制。

4决算与考评阶段

业务流程。在决策与考评阶段,财务部门对年度会计核算数据和预算批复数据进行准备,编制预算决算情况,并作为预算绩效考评的基础信息。业务部门对本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统计,形成相关报告。归口管理部门进行审核。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分管领导进行审核。领导班子上会讨论并审核后公布预算绩效考评结果,由财务部门根据结果制定下年度预算编制基础,并根据预算决算情况分析和人力资源相关政策进行预算绩效考评。

控制措施。单位在决算之后要依据决算的结果对执行情况进行考评,对立项审核、批复及执行的信息要进行综合评判,重点考评预算的业务目标与实际执行过程及结果是否一致。进行绩效考评时需要建立考评参数的权重。

1.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2.高校加强财务管理的对策

3.浅谈高校教育财政补救研究

财务预算方案范文 篇二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监督机制;信息化

预算管理是财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组成内容,但是在实际工作开展中,却经常存在预算方案不合理、预算执行不到位等问题,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价值。构建财务预算管理体系,既顺应了改革趋势,同时又符合利益需求,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事业单位一方面要明确预算管理体系框架的具体组成,另一方面还要从制度层面、人员方面,提供必要的保障措施,让财务预算管理体系尽快建立起来并发挥实际作用。

1事业单位构建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的价值分析

1.1提高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控能力

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缺乏资金管控意识,没有详细的资金使用计划。开展一项工作时,经常会出现超预算的情况,给事业单位增加了财政负担,也间接地影响到其他工作的顺利开展。建立财务预算管理体系,其作用之一就是要实现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控的“一条龙”,真正帮助财务人员从各个环节、各种细节上,实现精细化管理,不浪费一分钱,在预算范围之内,将既定的工作高质量地完成,从而严格防控财务风险的发生。

1.2确保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近年来在事业单位的工作任务加重,并且对工作完成要求也更加严格。为了将上级安排的各项任务高质量地完成,需要进一步提升对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通过合理分配资金、严格管控资金,真正把钱花在“刀刃”上。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还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发挥监督作用,通过反映预算执行情况,增强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形成一种无形的约束力,督促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能够严格按照预算方案花费资金,避免了资金挪用、浪费、贪污等问题的发生,对事业单位廉政建设也有促进作用。

2现阶段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2.1对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需要提升

由于经费来源的特殊性,长期以来事业单位对于预算编制与管理的重视程度不高。例如在岗位设置上,财务部门内没有专职负责预算管理、监督的人员,编制预算时由于缺乏明确的规范,或是业务能力不强,导致预算方案不够合理,后期执行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还有的则是预算管理的各个模块之间没有形成密切的衔接,预算方案在执行过程中,没有根据事业单位工作变动、形势发展,灵活地进行调整,预算管理工作缺乏灵活性,这些问题的存在也极大地制约了财务预算管控的成效。

2.2预算编制的方式方法不科学

编制预算方案是做好预算管理的基础环节,也是决定后期工作开展质量的重要因素。预算编制具有复杂性、专业性的特点,对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但是在具体落实预算方案的编制任务时,由于没有提前展开调研,或是没有掌握科学的方法,导致预算方案的实用性不强。另外,预算方案中没有充分考虑一些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在后期预算执行时一旦遇到突发状况,导致预算变得十分紧张,也不利于事业单位工作的顺利开展。

2.3缺乏配套的监督机制

如上文所说,既定的预算方案可能会在执行过程中因为遇到意外情况而导致实用性、参考性受到影响。除了要求财务人员能够密切关注各项工作动态,加强预算管理,灵活调整方案外,更为重要的是引进监督机制,确保能够做到第一时间响应,提出针对性解决对策,保证预算管理工作的平稳推进。现阶段面临的问题是,很多事业单位并没有设立专门的监督机制,也没有安排独立的监督人员。因为缺少了监督,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难以及时发现。

2.4财务预算的后期执行效果不理想

预算执行不到位,控制不严格,除了会影响到事业单位后续其他工作的开展外,还容易损害单位的形象,导致社会公信力降低。导致事业单位预算执行不理想的原因有多种,例如,财务人员的规划、控制能力不足,不能结合工作需要实现资金合理分配。有些工作上预算不足,导致工作无法保质保量开展;而另外一些工作,则预算过多,造成了资金浪费。预算管理人员的思维过于固化,缺乏灵活性,不能根据形势发展及时进行调控,也会影响预算执行效果。

3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的组成

3.1预算编制模块

首先,制定活动项目中的经济指标,尤其是项目管理库的建立和资金使用的细则,只有这样才能遏制一些收入与支出不相符的状况,同时,对事业单位中每一笔开销都进行核对,最好每天、每个月、每个季度进行一次对账,对出现问题的资金进行核对,确保财政支出处于平衡的状态。其次,要增大财务预算编制的弹性,通过适当增加预算,以便于应对后期事业单位工作开展中可能存在的突发事情或应急工作,保证事业单位工作的连续性开展。这样不会使事业单位财务面临较大压力,也可有效避免年终财务预算的频繁追加。

3.2预算调控模块

该模块主要分为三个流程,按照流程顺序可以依次完成调控任务:首先,财务人员要进行预算分析,综合对比既定的预算方案,以及事业单位当前或下一步的工作计划,观察预算是否充足,以及预算方案与实际情况之间的差异。如果预算不足,或是两者差异较大,就需要进行调整。其次,重新编制预算调整方案,然后由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小组进行集中讨论,一致同意后将拟调整方案提交给上一级的财政主管部门。申请通过后,调整并实施新的预算方案。最后,事业单位将执行最新的预算方案,确保当前及下一阶段工作顺利开展。

3.3预算监督模块

根据监督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种模式。为了体现公开性,在内部监督的基础上,要重点引进外部力量做好财务预算监督工作。内部监督就是要在事业单位内部,成立专门的机构或小组,负责定期检查或不定期地抽查各部门的预算管理开展情况。内部监督是一项长效性、连续性的工作。而外部监督则是通过对外公示预算信息,或是接受相关部门监督的方式,避免“灯下黑”的情况。事业单位首先要将批准的预算进行细分,落实到各部门和个人,并严格按照预算目标进行执行。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由客观因素造成的必须要增加支出或减少收入的情况,应及时进行调整。对资金的用途与效益要进行详细的考评,确保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能够具备较强的执行力度。

3.4预算考评模块

预算考评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量化反映预算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例如预算执行不力、预算监督缺位等;其二是发挥一定的督促作用,明确下一步整改和优化的方向,推动财务预算管理的持续向更好地方向发展。预算考评模块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建立预算考核制度和实施预算激励两项。完善预算考核机制,推动财务预算管理考核的规范化、公正化;实施预算激励机制,将考核结果与个人工作绩效相结合,进一步深化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的运用成效。要真正将考核与激励工作落实下去,才能让财务人员从思想及行动上都重视财务预算管理。

4事业单位构建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的保障措施

4.1完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

当前事业单位深化改革对财务预算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以往的工作经验表明,预算管理经常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出现预算超支、资金浪费的情况并不少见。为了降低甚至是杜绝此类情况,要求事业单位必须将完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摆在优先位置,以制度规范指导预算管理工作落实,以及预算管理体系建设。例如,在新的制度中,应重点强调关于预算管理责任的问题,一旦出现预算执行不力、预算超支等情况,需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这样就可以真正重视起预算工作,在持续深化预算管理价值发挥的前提下,为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提供了制度保障。

4.2重视财务队伍在职培训

无论是前期的预算编制,中期的预算调控,还是后期的预算考评,最终都需要由一支专业的财务队伍来负责。考虑到工作要求、标准都发生了变化,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方法也必须与时俱进。事业单位应当基于新形势下的工作开展需求,以及本单位在职财务人员在工作上存在的欠缺,制订针对性的培训方案,通过定期做好培训、教育,让财务人员从思想上提升对预算管理的重视,从行动上增强预算管理的胜任力。只有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得到全面提升,才能在构建预算管理体系中提出自己的意见、发挥自己的价值,让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真正为本单位预算严格控制、资金高效利用提供保障。

4.3提升财务预算信息化水平

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程度上推进了财务预算工作效率与质量的提升。例如,近年来事业单位不断增加投入建立起了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无论是在办公还是财务管理上,都发挥了巨大优势。因此,通过搭建信息化平台,支持预算管理体系的运行,既具有可行性,同时有存在必要性。建立与财务预算管理相适应的信息化系统,加强事业单位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财务人员只需要通过计算机,就可以动态地掌握各部门、各工作的预算落实情况。一旦发现有资金异常变动,信息系统就会自动提示,这样就方便财务人员及时分析问题,对照预算方案调整资金分配,既可以预防超预算的情况,同时即便是存在预算超支,也可以及时发现、及时控制。

5结语

近年来事业单位在财务预算管控上加强了重视,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让事业单位各项公共服务工作都能够按部就班地开展,就必须顺应形势积极构建预算管理体系。该体系中包含了预算编制、执行、调控等多项内容,财务人员可以借助于该体系,实现本单位有限财务资金的最大化利用,为各项工作开展提供物质保障。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员,一方面要高瞻远瞩,正确认识构建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又要给予支持,尽快将这一体系建立起来,并做好人员培训、制度建设等一系列保障措施,在推进事业单位持续改革中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李清双。浅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农机,2017(12).

[2]李翠萍。浅议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6(15).

[3]王明龙。优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建议[J].中国商论,2016(29).

[4]裴桂英。如何构建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体系[J].现代经济信息,2018(16).

[5]张翀,王海东。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体系构建研究[J].北方经贸,2015(4).

造价预算 篇三

【关键词】造价预算;建筑工程;控制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及不断进步,建筑行业在我国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的指导下,管理单位要想提升单位综合实力就要做好建筑工程项目预算,这样才能有效的控制建筑工程的成本,使工程项目能够在预期的成本范围之内顺利完成。

一、具体分析建筑工程造价超出预期预算的几种原因

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是有效控制造价预算的重要部分,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预算,能让工程成本得到合理的控制,从而增加建筑企业的投资收益。所以说,工程造价管理单位要求工程预算人员必须要深入了解预算控制的相关问题,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进而讨论预算控制的相关问题,在工作实践中寻找有关预算控制的新方法以及有效途径,从根本上解决工程项目在其实施阶段发现的各类造价问题,以此推动工程造价管理长期稳定的发展,保证建筑工程设计人员能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顺利完成建筑工程的建设目标。

(一)不合理的工程预算编制

简单的说,建筑工程预算编制是一种核算工作,这种工作不仅复杂,而且还需要我们仔细、全面的把经济与技术完美结合。有些预算编制人员没有对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致使他们在进行编制预算时,所编制出来的工程预算价格与预期预算价格相比,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错及漏洞。因此,这种工程预算价格不能全面的反应和正确的预测出建筑工程实际需要的费用支出状况。所以,不合理的工程预算发挥不出其在建筑实施阶段的重要意义及作用,工程建设人员为了保证工程的各方面进度及质量,必然会造成建筑工程最终造价远远超出工程预算[1]。

(二)忽视工程建设前期实施阶段的预算造价控制

工程建设前期实施阶段的预算造价控制主要包括工程项目的设计阶段预算造价控制和招投标阶段预算造价控制,想要控制好工程项目造价,必须从工程建设前期实施阶段的预算造价控制做起。而在实际工程建设中,建设单位往往只重视工程结算阶段造价控制,忽视设计阶段和招投标阶段的预算造价控制,什么事情都放在工程结算时再解决,造成一些图纸设计问题、招标文件及工程量清单不完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及解决,造成造价纠纷,结算时被动补充,导致不必要的工程结算造价增加。

(三)施工过程中工程变更在工程造价预算中的影响

建筑工程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市场、环境等外界因素的一些影响,可能会使建筑工程有所变动,这对造价预算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工程进度在一定程度上受工程变动的影响,因此,也会相应的改变工程的设计内容,这就使造价预算出现不同程度的误差,所以说,建设单位要进行适当的控制工程变更管理。而且,现在还有一些建设及施工单位不注意管理工程变更情况,不能及时严格的控制工程变更情况的发生,致使工程造价预算不符合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情况,甚至一些不合理的施工设计变更,使实际建设费用大大超出了预算。

二、具体阐述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的有效控制措施

(一)造价预算编制的制定既要科学又要合理

预算编制人员应该通过了解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根据施工的组织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编制工程预算。首先收集各种同类设计报告和图纸,做好编制前的准备工作,再经过调查研究现场施工环境及讨论施工方案,了解目前的工程计算规则及材料预算价格,最后通过仔细阅读设计图纸来了解设计目标及意图,编制准确的工程量清单分部分项子目,算出对应的清单工程量,套用相应消耗量及费用定额。

建筑工程用到的材料和设备,所需费用在造价中的比重一般达到60%,所以预算编制人员需要熟知各种材料、设备的规格、作用,对于主要材料、设备价格更要熟悉掌握,由于主要材料、设备价格一般都是根据市场价格制定,所以要及时调整主要材料、设备差价,对不稳定的主要材料、设备价格进行动态管理[2]。

(二)工程建设前期实施阶段的预算造价控制措施

经研究,工程造价控制在工程前期实施阶段的影响最大,也最有效。很多工程都是因为工程前期实施过程中的项目造价预算控制不重视,比如编制预算人员与设计图纸脱节、编制预算人员与招标文件或施工承包合同脱节,导致工程预算内容与实际施工内容脱节,不必要的返工和工程造价纠纷不断,使工程造价失去控制。故此,在工程建设前期实施阶段,预算编制人员应仔细阅读设计图纸,如发现设计图纸问题及时与设计人员沟通,理解其设计目的及意图,减少应设计图纸问题带来的工程预算造价纠纷;另外预算编制人员应仔细阅读招标文件或施工承包合同,或预先参与招标文件的编制工作,或预先参与施工承包合同的签订工作,使工程预算内容在招标文件或施工承包合同中就预先得到充分重视,减少施工合同造价纠纷,让施工过程中的各种联系单或现场签证工作顺利进行,使工程结算造价及工程工期得到有效控制。

(三)严格控制工程变更,减少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工程变更常常会出现在建筑工程施工实施过程中,例如,不完整的建筑设计引发的变化、不断变化的客观条件引起的变更等等。我们都清楚,项目变化一般都预示着我们需要增加工程造价,所以,控制造价预算的工作人员要以降低项目变更对工程造价的影响为己任,通过技术分析和经济论证确认变更是否可行、有无必要,最大限度的减少由于设计的变化造成的造价超出预算。与此同时,由于工程变更影响着其他方面的造价,将工程变更引向能有效节约造价的方面,还要严格控制工程造价,通过事前得到批准、监督控制过程和审查最后结果,严格控制工程的变更审批程序,最大限度的降低工程变更对工程造价的影响[3]。

(四)培养并提高造价预算控制人员素质

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管理是利用多门学科知识,通过归纳总结而形成的集知识、政策于一体的综合性较强的一项工作。其对预算管理人员的要求相对较高,它不仅要求预算管理人员要全面掌握工程预算的相关知识,还要求预算管理人员熟知相关的预算管理政策和现行的法律法规。另外,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管理工作艰苦不说,还要求工作人员仔细认真,预算管理人员往往要深入工程前线,收集资料。所以,工程造价预算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还需要有优良的职业道德以及能为工作奉献的爱岗敬业精神。所以,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进行与预算管理人员较高的素质息息相关。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中不断增加的建筑产业比重,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建筑工程管理,其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有效的工程造价控制和科学合理的造价管理,如何做好“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的有效控制”是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一环,最终对控制工程造价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姜跃强。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有效控制措施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2,9:161.

预算工作方案 篇四

【关键词】 地质调查; 预算执行率; 实施方案; 绩效考核

【中图分类号】 F062.1;F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7)14-0013-04

一、引言

公益性地质调查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工作,在支撑能源资源安全保障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直受到国家高度重视。众所周知,经费是实现项目任务目标的重要保障,经费预算执行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单位完成实际工作的质量和工作进度[ 1-2 ]。但由于地质专业的特殊性,野外地质调查和施工等受外在因素影响较大,一直存在项目预算执行缓慢、部分环节不顺畅等问题,成为困扰项目主管部门和实施单位的难点。

本文试图通过地质调查项目实施过程及预算绦邢肿捶治觯查找当前影响预算执行进度的相关因素和预算执行不力的原因,探索推进地质调查项目工作和预算执行的措施,为确保项目资金使用有效和安全提供参考。

二、地质调查项目的立项和实施过程

为适应新形势下财政预算改革的要求,近年来公益性地质调查项目布局进行了相应的战略结构调整,按照地质矿产调查、海洋地质调查、油气地质调查、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评价、水工环地质调查、地质资料信息化与社会化服务六大任务进行部署实施,每项任务下设二级项目作为地质调查工作部署和管理的基本单元。目前,新的地质调查项目推进机制已经形成,项目管理过程一般包括:立项论证、实施方案与预算编制、项目实施与监督检查、野外验收、成果报告评审、资料和成果汇交等。其中,项目立项过程中的技术方案编制和项目实施过程是制约预算执行最重要的环节。

(一)立项过程

在项目通过立项论证并下达后,须编制详细的项目实施方案(含技术方案和经费预算),其中,项目技术方案是科学编制和有效使用财政资金的前提。项目预算编制必须在合理确定技术路线、细化各项工作量投入及人员安排等相关数据的基础上,按照规定的开支范围、开支标准进行测算。每项费用在技术方案中需要有相应的任务、工作内容和工作量做支撑,应杜绝脱离实际、虚编项目预算等行为。

(二)项目实施过程

地质调查项目实行总体部署、分年度实施的工作机制,实物工作量以野外图幅调查为主,除了资料收集和遥感解译外,还要开展大量的野外地面调查、钻探、物探、化探及岩矿测试分析等工作,因此必须充分估计野外工作实际困难,提前落实各项保障措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任务分解和技术路线是否合理、业务推进措施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项目预算能否有效执行。

三、预算执行率相关因素分析

(一)影响预算执行率的主要因素

项目实施的过程就是预算执行的过程[ 3-4 ]。根据近年来地质调查项目实施过程分析,影响预算执行率的主要因素有:技术方案是否切合实际、预算与技术方案是否吻合、工作推动是否有力、管理服务是否到位等。

1.技术方案是否切合实际

技术方案是项目执行的基础,也是预算编制的依据。有些技术方案在编制过程中,缺乏前人成果或资料的分析研究,缺少野外踏勘环节,对工作区的地质情况和工作条件缺乏了解,很容易造成技术方案不落地,工作部署纸上谈兵,导致无法按照所编制的技术方案开展工作。因此,编制切合实际的技术方案是项目工作实施和预算执行的首要因素。

2.预算与技术方案是否吻合

预算和技术是有机结合的整体,预算编制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项目工作的关键环节、投入的实物工作量、野外工作时间和人员分配等,结合地区工作条件(地区调整系数),采用合理的预算标准进行经费测算,从而保证预算数据与技术方案一一契合,否则,就会导致经费预算与技术方案脱节,在项目实施期间需要不断调整预算,必然实施不顺畅。

3.工作推动是否有力

地质调查工作兼具生产性和科研性特点,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组应结合地质工作特点,落实责任传导机制,建立单位分管领导―项目负责人―野外技术人员的联动机制,明确责任和关键时间节点,共同促进工作。特别是在野外工作黄金期,应积极推动地面调查和施工类工作量的实施,这些实物工作量能否按计划完成,直接影响年度工作进展和预算执行率。

4.管理服务是否到位

“重管理、轻服务”是项目管理中存在多年的顽疾,主要表现在项目论证、检查环节过多,真正能起到技术指导作用的内容偏少。由于责任落实不到位,又片面强调经费使用安全,导致报账程序过于繁琐,有的单位按照业务类型和授权额度进行分级审批管理,审批环节多,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

5.其他原因

地质调查工作以项目为单元进行管理,还受到一些不可控因素的影响。例如,项目所需进口设备要逐级审批,从提出申请到批复下达需要数月时间,给项目预算执行带来难度。再如,受南方雨季或西北冬季冻土期的影响,野外工作时间一般只有几个月,一旦遇到极端气候,势必影响野外工作实施。另外,预算批复时间较晚等也是影响地质调查项目顺利开展和预算执行的因素。

(二)典型案例剖析

鉴于制约地质调查工作的因素较多,必须充分考虑哪些因素可能影响预算执行,做到宏观把控,保证项目实施与预算执行二者互相促进。现以正在实施的执行情况较好的地质调查项目为例,对其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剖析。

某地质矿产调查评价项目工作区位于西南三江地区,2015年度经费为1 200万元,考核要求执行率和实际预算执行情况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在预算经费中,野外施工费(含钻探、物探、槽探和试验测试等)、人员费、差旅费是本项目的主要费用,占总经费的71%,若再加上设备购置和其他交通费,则占到总经费的84%,这些项目是制约预算执行率的关键。如果不考虑各种因素影响,按照考核要求,预算经费分月支出额度如图1 a所示。鉴于地质调查工作的专业特点和野外工作条件,按照理想化的分月执行基本是不现实的,然而如果抓住重点工作内容,按照总体计划执行,则可以较好地执行预算,如图1 b。

将该地调项目计划和实际执行预算对比(图1)可以看出,该项目基本按照时间节点完成预算执行,并且年终执行率超过了92%的考核要求。虽然在执行过程中受到项目设计论证、经费下达、工作区气候等方面的影响,三项关键科目的执行与理想化的分月计划有一定偏离,但由于扎实推进了野外工作进度(包括委托业务的招投标),把握了关键时间节点,且预算经费与实际工作量的安排比较吻合,因此保证了项目经费预算的有效执行。

(三)综合分析

预算执行率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和实例剖析表明,尽管地质工作具有特殊性,但是只要做到尽量把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考虑周全,把项目技术方案做实,经费预算与技术方案紧密结合,项目实施进程与经费使用联动,落实责任传导机制,把握重要时间节点,做好组织协调等,就能确保项目经费预算的有效执行。在地质调查项目实施情况调研中还发现,工作推进有力、预算执行顺畅的项目,在项目成果和人才培养方面同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推M项目预算执行的对策建议

(一)从技术层面做实项目实施方案

自2014年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强调将“五问”标准(一问需求、二问成果与服务、三问科技创新、四问人才与团队建设、五问预算合不合理)贯穿于项目可行性论证和技术方案编写的全过程,这一举措对促进地质调查项目工作方案落地和出成果、出人才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在技术层面,每个项目都要围绕年度目标对各任务逐项分解,合理设置工作量,选择合适的工作技术路线和方法手段,明确工作进度。项目承担单位要发挥单位科技委和指导专家的作用,充分研讨和优化全年工作部署,统筹协调管理、技术、装备、人才等方面的资源,为项目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二)从预算层面做好标准测算并预判可能出现的不可控因素

预算编制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项目工作的关键环节,将预算和技术融为一体,这样才能保证预算执行进度与工作进度、支出计划相符[ 5-6 ]。对于项目实施中出现的不可控因素,项目组要与管理部门及时沟通协调,在最短时间内完成预算调整建议和审批流程,避免不可控因素导致预算执行受阻。

在项目经费管理过程中,可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经费管理效率和便利程度[ 7 ]。有些单位正在运行的办公自动化系统(OA系统)高效集合了项目经费管理功能,建立了单位领导、项目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和项目负责人共享的信息平台。项目负责人可随时就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请示,信息平台及时分发至各相关管理部门负责人和单位领导进行会签,项目人员可通过VPN远程登录OA系统,实时查询相关经费使用变更请示的审批进展,大大缩短了管理环节占用的时间。

(三)积极探索项目运行与管理新思路

构建项目管理与业务推进体系,建立承担单位―承担部门―项目组三级管理体系和逐级传导的项目业务推进体系,形成以项目任务为龙头的业务管理与技术推进新机制。管理服务部门要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项目组成员要树立严格就是爱护的观念,互相协调、形成合力,确保项目经费使用合法合规。

落实各方主体责任,合理简化报账程序。在规范的前提下简化程序,其关键在于审批者、报账者要责任落实,谁签字谁负责,避免出现都签字都不负责任的情况。在经费使用过程中的每个人都对其真实性、合法性、票据的有效性负有直接责任,职能部门或管理者对审批行为负责。按经费管理的链条细化审核把关责任,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和风险防控网络,以使预算资金安全高效使用。

(四)用责任传导机制推动业务进展和预算执行

强化项目预算执行的责任传导机制,将单位法人负责制贯穿到项目预算编制、政府采购、绩效管理、预算执行等全过程,强化项目负责人对预算编制、业务推进、预算执行的直接责任。按照层级管理的思路,建立单位领导―管理部门―项目承担部门协调运行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推行预算执行管理问责制,强化预算执行主体责任,有效促进预算执行。

以业务工作促进预算执行。加强项目计划管理,制定年度项目成果验收计划、地质调查野外工作计划、质量检查计划等,实现项目有序推进。明确项目负责人在技术业务、经费使用等方面的职责,单位负责人要与项目负责人签订项目目标责任书,通过推进业务工作来促进预算执行。

(五)加强项目经费支出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是将项目实际完成情况(包括预算执行和成果效益)与最初设计的目标或实施方案进行比较,评判工作效果优劣的过程。在新形势下,应重视经费预算支出绩效考核工作,实施全过程项目支出绩效管理。在项目实施方案编制过程中要明确总体绩效目标,包括总体目标任务、用户及用户需求、预期成果及效益等,绩效考核指标要能充分体现预算指标的效益。

实施项目支出绩效管理,还要开展绩效监控,实施绩效评价,强化评价结果的应用。因此,建立以绩效目标为导向、以绩效评价为手段、以结果应用为保障的绩效管理体系,是出成果、出人才、审计不出大问题的必然要求。

五、结语

推进项目预算执行是地质事业单位推进业务建设、完成国家计划工作任务、服务国家经济建设成效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推进地质调查项目预算有效执行,不仅要从技术层面做实项目实施方案,还要从预算层面做好标准测算并预判执行中可能出现的不可控因素,提高项目负责人的责任意识,形成有效的责任传导机制;同时,还要切实发挥项目支出绩效考核的作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落实各环节的主体责任,及时发现和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以确保按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从而有效推进项目预算执行,实现出成果、出人才的双赢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平。高校支出预算执行进度缓慢原因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19):166-167.

[2] 肖小苏。关于加快项目预算执行进度的研究[J].会计之友,2012(4):83-86.

[3] 马红红,陈冬秀。加快高校科研经费预算执行进度对策浅析[J].商业会计,2013(10):80-82.

[4] 唐龙生。关于财政预算执行进度的几点思考[J].中国财政,2010(22):30-32.

[5] 石英华。完善预算管理的深层次思考[J].财贸经济,2012(10):41-47.

造价预算 篇五

工程造价预算控制对建筑工程的影响是重大的,建筑工程的造价超预算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现象,基于此,建筑企业必须掌握造价预算的控制要点。

1、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的概述

对于建筑工程造价来说,指的是项目工程建设所需的总金额,具体来说包括机械设备费用、预备费用、工程建设费用以及其他安装费用等。而对于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来说,即采取相应有效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在明确造价控制和管理目标、分配好管理任务的基础上,对工程造价进行的统一化控制和管理。进行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是为了提升项目建设效益,提升工程建设质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往往是以货币形式来反映工程建设所需总和的,属于一种货币体现。如果无法落实好建筑工程造价预算工作的话,不仅会导致预算管理超支,还会损害建设投资双方的利益。

2、建筑工程造价预算偏差原因

2.1造价预算人员水平

工程造价的预算比较复杂,这需要工程造价预算人员对整个工程项目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还要对工程项目进行调查,包括建筑材料使用和购买,这都是需要工程造价预算人员考虑的问题。在实际的工作中一些工程造价预算人员职业素质不高,在做工程造价预算的时候没有对工程进行深入的调查,只是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进行的估算。由于经济市场的波动,建筑工程使用的材料的价格不停的在发生着变动,如果工程造价预算人员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就会造成工程造价与工程预算出现偏差的现象。

2.2对图纸的理解程度

建筑图纸作为施工过程中的主要指导文件,它的作用不仅是对建筑工程意义重大,对于工程造价预算也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许多的工程造价预算人员往往忽略了建筑图纸的重要性,他们中有的工作人员片面的认为了解搞懂建筑工程图纸是建筑施工人员的事情,跟他们没有太大的关系,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也是片面的。

2.3市场不停发生变化

建筑工程项目一般都是大型的工程项目,一般工时都比较长,涉及到的范围也比较广泛,所以在建筑工程项目开发的过程中发生的事情都是难以预料的,所以工程造价预算可能会因为市场的波动降低了造价预算的合理性。而且市场的变化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所以难以控制,所以很难保证建筑工程在建设的整个过程中都按照工程造价预算的计划进行,有的时候出现工程造价与造价预算之间的偏差是在所难免的,这就需要工程造价预算人员在编制造价预算报表的时候自己把握中间的偏差。

3、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的要点

3.1做好工程资料完善

要想从根本上落实好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工作,必须首先落实好预算编制工作。在实际的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编制过程中,必须提前预测工程项目,且要进行科学性预测。在进行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编制之前,相关人员要全面了解现场施工的情况,还要从根本上掌握施工工艺,确保施工材料以及相关设备等充足,这样才能保证预算编制的可行性。

3.2全面了解施工图纸

对于建筑工程施工来说,是不离开施工图纸的,该图纸是主要的参考资料。要想从根本上控制好建筑工程造价预算,必须在进行预编控制之前,认真研究施工图纸,全面掌握施工图纸内容,了解图纸设计人员的设计理念,一旦发现错误的话,要及时提出并及时解决,从根本上避免设计变更问题出现,降低超预算问题产生率。

3.3准确计算工程量

在进行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的过程中,准确计算建筑工程量是非常重要的,在进行工程量计算的过程中,必须考虑相应的计算规格,还要落实好以下工作。第一,在落实工程造价预算工作前,必须明确工程量计算的顺序,且要保证顺序安排合理性。一般情况下,往往要按照从地下到地上、从内部到外部、从主体到装饰的顺序计算工程量,在计算分布工程量的时候,要按照先计算混凝土工程量,再计算砌体、屋面等工程量的顺序。第二,要提前确定计算项目,在相关部位注明最初数据的时候,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明确计算项目,必须保证所填名称的完整性,还要保证所填名称和定额名目名称一致。在具体的图纸设计过程中,必须在各部位标明对应信息的来源以及介绍,为后期工程量的有效核校奠定坚实基础。

3.4合理确定预算定额

在落实好工程量计算以及核校对工作之后,必须把分部工程对应的工程量应用到对应的评估表里,还要在明确定额基价的基础上做出计算,把其相乘、累加,分项工程也是如此。最后要把两者工程量的清单计价相加,得出相应的结果。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定额前,应当全面了解对于定额以及两大工程的说明以及规定。在明确定额编制的相应范围后应当使用,且必须有相应的依据。在这个基础上,必须全面了解定额项目和计量单位的知识点,还要掌握两者相换算的方法以及范围。

4、建筑工程造价预算加强措施

4.1加强预算人员素质

建筑工程造价预算工作需要很强的专业性,所以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该不停的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建筑企业也应该加强对工程造价预算人员的专业素养进行培养,对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集中的技术培训,多学习,多实践,多反思,对工作人员定期的进行专业知识和能力的考评,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

4.2加强图纸审核工作

建筑图纸关系着建筑的质量安全,也关系着施工企业与建筑企业之间的经济利益,所以施工图纸的质量一定要得到有效的保证。而且建筑图纸也关系到建筑施工期间的设计变更的概率和工程造价预算计划的参考价值工程造价预算不仅是对工程资金的运算,也包括工程施工的进度。如果建筑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造价预算是工程造价之间出现了严重的偏差,工程造价预算人员应该及时的对工程进行分析研究,找出问题所在,及时的调整解决。

4.3加强现场变更管理

在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当中,往往会出现现场变更问题和经济签证问题,这些问题是比较常见的,也是很正常的。但对于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和管理人员来说,必须提前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从根本上避免相关问题的出现。对于造价控制和管理人员来说,必须提前审核好施工图,避免施工图有漏洞,对于那些无法避免的设计变更来说,要尽力提前变更,把变更损失控制在最小程度上。

4.4加强市场变化控制

在建筑工程实际施工的过程中,经常会受到施工图纸存在不足、施工的质量不达标、以及建筑企业盲目的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等一些不稳定的因素的影响,结果导致了出现工程在施工阶段发生改变的情况。这些事情在实际生活中经常出现,所以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应该考虑到这些可能发生的或者是潜在的一些问题,对工程造价预算做出合理的调整,不然可能就会出现建筑企业与施工企业之间的经济纠纷。

财务预算方案范文 篇六

【关键词】 运营管控型;财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之风吹进企业管理应用领域,从20世纪70年代末会计电算化开始到今天,我国企业财务系统信息化建设已走过30年。30年间,从企业自主开发软件到采购专业软件,从核算型会计软件到管理型ERP系统,从单机版到网络版,我国企业财务管理领域紧跟信息技术步伐,快速发展起来。中金岭南公司作为一家由老国企整合而成的现代企业集团,在财务管理方面一直以信息化促进管理水平提升。回顾近10年的财务系统信息化建设历程,是公司急剧发展的10年,是财务管理水平急速提升的10年,也是财务系统信息化建设取得巨大成效的10年。

一、财务系统信息化建设历程

回顾近10年的财务信息化建设历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本世纪初至2008年,以统一软件平台和会计科目为主线,不断整合集团内各单位的会计信息标准。公司因主体单位使用金蝶K/3财务系统,逐步将所属各单位的会计软件转换为金蝶财务系统,在转换的过程中,为提高财务信息质量及信息处理效率,公司财务人员与院校研究机构一起合作,研究出一套基本统一规范的会计核算科目体系,为下一阶段深化财务系统应用打下基础。但此时存在信息孤岛、数据有限统一等问题。

第二阶段是从2008年至今,通过实施金蝶EAS系统,建立起运营管控型的财务管理平台。为落实公司管理信息化战略的部署,以财务系统信息化带动其他业务系统信息化,在两年时间里,先后在集团内各单位推行了EAS系统平台,以统一基础数据为基石,以预算管理为核心,以会计核算系统、合并报表系统及资金管理系统为财务业务应用系统的会计、资金、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平台建立起来。这套系统将预算管理与控制落实到会计核算与资金结算中去,将公司发展战略落实到日常运营中去,成为公司管理的有力帮手,极大地提高了财务管理水平。

二、财务系统信息化建设重难点及解决方案

在业务类型多样、组织架构复杂的集团公司中实施财务系统信息化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面临诸多挑战。为打造一个适应公司管理需求的财务管理系统,自2007年中期开始,就开始了方案设计与讨论,其中财务管理模式、基础数据统一、合并报表、预算管理方案与资金管理方案成为重难点,经过充分细致地讨论,最终得到较圆满解决。

(一)确定运营管控型的集团财务管控模式,以适应公司管理要求

财务管控模式是根据公司对所属单位的管理深度和广度确定的,也是公司管控模式在财务工作中的体现。为将公司财务信息系统建设成为加强公司管理的有效工具,公司管理层充分讨论,在对公司组织架构、总部职能、下属单位性质等进行全方位分析后,提出应根据与公司主业的关联性、投资的比例两大关键因素确定管控的深度:一是对与主业关联性强和投资比例大的所属单位的经营、管理和运作实行“一体化管控”;二是对与主业关联性不强的全资子公司/控股公司实行“深度管控”;三是对国外并购公司及非控股的参股公司,按适用法律实行“适度管控”。管控模型如图1。

应对公司管控要求,财务管理工作也必须将管控模式落实到信息系统建设中去。与公司管控模式相对应,财务管理工作的管控实现模式也有运营管控型、战略管控型及财务管控型。经过分析讨论,对公司主业相关的直属单位、控股及全资单位进行运营管控,对非主业的控股、全资公司也纳入到运营管控型的管理平台上,但在预算控制上加以区别,确定了信息系统建设的范围。管控模式如图2。

(二)基础数据规范与统一

基础数据规范与统一是建立集团统一财务管理平台的基石。为了保证集团公司各单位执行统一的数据标准,首先需要统一设置各种基础数据档案,为管理者提供一个规范管理的平台。

1.规范基础数据及其代码体系

无论是在会计核算、报表及合并报表、预算、资金、分析体系中,都有大量相互关联的基础数据及其代码,如会计科目、产品、客户、供应商、职员、报表项目、预算项目、资金计划项目等,这些基础数据在各子系统中相互引用。为避免数据重复及无序,必须事前进行分析,统一数据名称及代码。以会计科目为例,2002年,公司与院校研究机构共同研发出一整套适用中金岭南公司各行业,同时满足会计核算及合并报表取数要求的会计科目表。2006年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推出应用之际,公司集全体财务人员之智慧,上下多次讨论,形成一、二级科目统一,满足各单位灵活应用及合并报表取数要求的会计科目体系。为实施公司金蝶EAS项目,借鉴财政部的《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再一次统一会计核算体系,将会计科目从一级至最末级全部统一,代码参照《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同时,将原来各单位的个性化需求整合到核算项目中去,完成统一的会计核算体系建设,并固化进会计信息系统中。由集团系统管理人员集中管理,下属单位不得修改新增删除,实现了会计核算体系在集团内统一规范应用。

2.严格权限管理

权限设置是基础数据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系统安全运行。通过严格的权限设置,使各岗位人员顺利完成自己权限以内的工作,而不能够超权操作和越权获取信息。严密的权限管理体系,包括用户,用户岗位,用户单位,岗位角色权限集。在明确岗位职责、工作范围等管理要求后,建立权限管理体系,明细各岗位角色的权限,明确各用户的岗位,以此来达到功能权限、组织权限、数据权限等权限维度的分配管理,实现科学、合理、方便地对系统用户权限进行管理。

(三)报表及合并报表方案确定

报表管理是集团财务管理特别关注的问题之一,由于基础科目不统一、报表系统不统一等问题,造成报表手工编制工作量非常大,难以准确、及时上报报表,报表分析的难度也因此大大增加。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与处理效率,必须进行会计核算体系、报表与合并报表的一体化方案设计。

1.建立灵活、强大的报表系统

统一、灵活、实用的报表系统,将从报表生成、处理、汇总、查询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实用的报表系统关键在于报表方案是否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而作为一家上市的国有控股公司,公司的财务信息面临诸多方面的要求。各方面对财务信息的要求不尽相同,均各有侧重点。为此,需要将各方面的要求进行整合,统一于报表体系中。而为保证报表的数据能通过账务系统自动提取,会计核算体系的设立也必须考虑报表提取数据的要求。另一方面,报表体系也需要考虑预算管理方案的需求,脱离与预算方案的需求,财务系统的报表将无法与预算体系对接,进而会影响分析体系的建设。

会计核算体系与报表格式的统一是报表汇总和分析的基础。上级单位通过锁定报表格式及报表取数公式、加设报表勾稽关系检查,确保收集的报表格式完整,数据真实可靠。另一方面,下级单位也可以设置报表格式,满足自身的管理需要。报表系统与账务系统的联合使用,提供从账薄到报表数据自动生成,同时也提供溯源分析,提供从汇总报表向个别报表查询、报表到凭证的反向查询能力,充分展现了报表管理的灵活、强大的功能。

2.构建及时、准确的报表合并体系

构建合并报表体系的关键是设计一套集团统一格式的报表模板,该套模板提取的数据既能够满足合并报表时的信息需求,又能够从账务系统中自动取数。为实现报表合并功能,需要从集团公司的角度出发定义所有的内部交易数据,并在设置会计核算体系时予以考虑,使得在录入凭证时就对内部交易数据进行归集。

合并流程遵循“个别报表―汇总报表―抵销分录―工作底稿―合并报表”的过程。对于子公司,根据各自的财务数据生成财务报表和内部交易数据,并按集团要求的报表模板填列并上报集团。集团在收集各子公司上报的数据后,对内部交易、内部往来的数据进行自动对账,如出现差异,要求该单位核对并调整至一致,生成汇总报表。设置股权关系,自动生成内部交易、内部往来及股权关系抵销分录,将汇总数据和抵销数据归集到合并底稿中,生成合并数据,经报表数据之间的勾稽关系校验公式校验后,校验正确的合并数据即生成合并财务报表。

(四)预算编制及控制方案确定

预算管理是财务信息系统实现财务管控的重要手段,是将公司的意图落实到实际工作中的重要工具。在使用EAS系统进行预算管理之前,公司已实行预算管理多年,有一套成熟的预算管理方案,但主要缺点是手工编制,无法实现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实时控制,预算完成情况也无法进行及时准确的分析。实现预算控制是财务信息化的重要目标。而在预算管理系统实施过程中,重难点是预算编制方案和预算控制方案的设计。

公司原来的预算编制方案是按会计核算流程来做利润预算。但随着公司组织机构改革,集团核心单位从利润中心逐步转变为成本中心,特别是制造中心的生产工艺复杂,成本核算流程更复杂,原来思路下的预算方案,投入与产出关系不清晰,不能实现过程管理。在EAS平台上,不能将原来的预算方案原样搬过去,必须重新设计预算编制方案,抓住预算管理重点,结合资金管理需求,突出成本中心的投入产出比。

预算编制方案设计思路是:一是围绕利润设计预算总体框架;二是围绕现金流量表的生成,结合预算管理、资金管理及会计核算,设计现金流入流出项目;三是结合投入产出模型的应用,围绕生产过程,突现管理环节,突出投入产出关系;四是以单个预算组织为范围,封闭生产过程的实物流转,重点展现预算组织的生产经营效率。

在考虑每个预算项目时,既要考虑会计科目的设定,也要考虑报表项目,还要考虑资金计划项目,以达到相关数据一致性,以有利于三大系统的综合应用与数据分析。

预算控制方案是实现预算意图的手段。在EAS系统平台上,预算控制是通过设置预算项目与会计核算项目之间的对应关系,以控制实际业务中不超过预算量。预算控制方案的设计,既要考虑预算项目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有会计核算项目与之对应,还要考虑哪些预算项目需要控制。所以基础数据规范的重要性又一次体现出来。根据集团财务管控模式,对成本中心的预算控制主要控制在成本、费用项目上,利润中心主要控制在费用项目上。

(五)资金管理及控制方案确定

在实施EAS系统资金管理模块之前,集团就采用了“收支两条线”的资金结算模式,有专门机构(财务公司及结算中心)进行管理运作。这些运用不错的资金管理模式却没有一个全集团共享的平台进行应用,无法对资金进行有效的预算管理和控制。资金管理系统的实施难度就是如何将预算管理深入应用到资金管理中去。

资金管理方案不是一个独立方案,它的核心就是预算方案中的资金方案。预算编制方案以权责发生制编制,资金方案以收付实现制编制,两者之间的差异必须打通,而打通的思路就是深入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通过预算项目贯穿起来。预算项目如果涉及现金收支即是资金计划项目,所以资金预算是全面预算的一个子集,只是在资金方面更加细化。图3描述了一般预算与资金预算的关系。

资金控制方案体现在两个层面。由于公司内设有结算中心,并采用“收支两条线”的办法,使得集团内单位的取得资金必须通过结算中心来划转,而每月的资金计划即限定了资金使用量,超过计划量将无法从结算中心获得资金;另一方面,通过资金计划项目与现金流量表项目之间的对应关系,很容易查得资金计划执行情况,超量支出将无法录入会计核算系统。

财务系统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既细致复杂又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的工作。财务管控模式统管财务系统信息化的广度与深度,也决定系统应用方案的粗细。公司依托金蝶EAS系统的灵活配置、上下一体的应用特性,从统一底层基础数据开始,以预算管理为核心,打造了从预算管理到会计核算和资金管理,从会计核算到合并报表的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相互关系可描述如图4。

三、财务系统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效及不足

历时两年的财务系统信息化建设,集团集成统一的财务管理平台搭建起来。通过实施金蝶EAS项目,推进了管理创新,将集团管控模式落实到财务管理工作中去,有效实现了对核心单位的运营管控,实现了物流、财务信息流与资金流的集成管控,在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促进业务流程重组,实现精细化管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是构建了集团统一的财务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有效解决了财务信息孤岛问题。由于所有上线单位的数据全部进入一个数据库中,集团总部可以随时随地查询任何单位的报表、账簿、凭证及单据,实现了以信息对所属单位的管控。

二是建成了以预算管理为核心的,集成财务核算、合并报表、资金管理及报表分析于一体的财务管理平台,有效实现预算管理落地。通过以统一基础数据为基石,打通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资金管理之间的信息共享壁垒,建立了三大系统互通的财务管理平台。

三是建立起高效的报表及合并报表管理平台,有效提高了财务信息处理能力。通过账务系统与报表之间的密切关系,使得个别报表自动生成,极大地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在统一合并报表模板的基础上,合并报表的工作更加有序且简便,极大地提高了数据处理效率。

财务系统信息化的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集团“财务先行、统一规划、逐步建设”的信息化建设步伐下,存在一定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一是由于有关业务系统没有上线,与业务系统信息整合不足;二是随着公司国际化进程的推进,财务信息系统跨国多语言及多准则应用未有推进。

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监管要求的日益提高及市场竞争环境的加剧,公司财务管理面临着更多挑战。为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未来财务系统信息化建设将对内面向资源整合、流程优化、信息共享,对外面向国际化及新技术的应用,以先进技术平台,灵活系统应用,严格内部管理来打造中金岭南财务管理信息平台。

【参考文献】

[1] 傅元略。企业信息化下的财务监控[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2] 金蝶软件公司。金蝶EAS集团财务管理解决方案。2007.

财务预算方案范文 篇七

关键词 :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问题对策

事业单位是我国国家机关的重要部门,代表着政府承担着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随着我国管理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推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在取得有效进展的同时,也逐渐显露出预算编制不科学、预算执行力度有待加强、缺乏完整的预算管理控制体制等问题。加强预算管理,有利于降低事业单位资金运行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保证事业单位日常经营活动的正常运作,进而更好的处理好社会公共事务。

一、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我国当前的预算管理体制由部门预算、构架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环节构成,因此,要提高预算管理体制改革成效,就必须依托于预算管理体系中每一个环节要素。事业的财务预算是我国国家预算体系的核心和关键,加强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深化我国预算管理体制的改革,有利于提高预算执行和管理的效果。事业单位是政府管理社会事务的基础性部门,因此,事业单位运营资金主要来源于公共财政资金,加强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能够避免私吞挪用、损失浪费等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的发生,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合规性和有效性。

二、目前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1.预算管理控制体系不健全

合理有效的监管机制是财务预算管理有序实施的重要保证,也是优化财务预算管理体制的必要途径。现阶段部分事业单位经费使用出现随意性、不规范性等乱象,财务预算方案得不到全面保障,财务预算管理控制存在很大的漏洞,究其原因除了事业单位过于看重社会效益,忽视了经济效益的本质原因之外,还有事业单位缺乏专业的预算管理监管机构,尚未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预算监管组织体系。支出预算分配管理还停留在粗放型的水平,造成了财务预算管理控制存在很大的主观性,需要下级各部门的自觉配合完成,容易导致预算监督执行的系统性和连续性不高

2.预算考核、绩效评估缺乏科学性

预算考核和评估即是要求各部门在预算执行结束后,要全面分析和考核本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并基于此对预算管理做出合理评价和总结,进而为下次的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等活动提供参考或者改进意见。然而现阶段事业单位的预算考核方法、评估体系亟需进一步改善。比如说,事业单位的日常经营活动涉及到的范围较广,项目收支具有数量大、种类多等特点,而预算考核往往只依靠财务部门,导致了预算考核进展举步不前,考核过程过于流程化、粗糙化。又比如说预算管理绩效评估手段较为单一,缺乏科学性。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考核中没有切实结合资金的使用效率、资产购置的科学性、资产配置和处置的合理性等等要素。

三、加强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策略

1.加强财务预算重要性的认识

我国部分事业单位缺乏对财务预算管理重要性的认知,片面的认为预算管理是一项形象工程,完全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从而导致了各部门预算管理积极性不高,不能够及时传递相关预算管理的政策和任务。预算编制方案没有按时上报,造成预算方案的准确性不高、缺乏科学性和可执行性。因此,优化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首当其冲的加强事业单位各部门对财务预算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全面意识到财务预算管理是本单位财务工作的一部分,对日常业务活动具有有效的控制和约束作用,有利于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运行效率,加快单位部门的办事效率。可以加强对单位领导者和员工的教育培训,加大财务预算管理的宣传力度等等。

2.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准确性

预算编制是财务预算管理活动的重要内容,预算编制是否科学、准确直接影响着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及其能否顺利完成。强化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做好预算编制工作,确保预算编制方案的科学性、准确性。编制人员在进行预算编制时必须仔细研读《预算法》及其相关文件,清楚了解到我国预算政策的要求和标准,确保预算编制的合法性。其次,全面的调查工作是预算编制方案的科学性、准确性的基础前提,预算编制人员应当有充足的时间对财务预算相关事项进行全面、系统的深入调查,确保事业单位的每项收支、每笔交易的真实性、可行性。另外,财务预算编制要根据于效率优先的原则,预算编制人员要拿捏好资金的轻重缓急、合理搭配,使预算方案具有长远性、前瞻性。

3.加强对财务预算的监督执行

建立健全财务预算管理控制的监督机制,加强预算管理活动的监督执行力度,确保财务预算管理执行的系统性、联系性。这就要求实施“收支两条线”的预算管理战略。收支两条线是指事业单位各部门、各机构每年所实现的收入及其所需的经费花销都必须通过国家财政专户,实行专门的管理和分配,各单位部门不得单独设有过渡户及其它暂时性账户。另外,加大对各部门预算监督力度,强化预算方案的约束力。单位设有专业的预算执行监督小组,对各部门预算实施活动进行检查。加强预算监督执行,做好预算执行与预算决算的对比工作,进而优化预算方案,提高预算编制的有效性。

4.加强对预算考核和事后绩效评估

加强预算考核,做好事后绩效评估是强化预算管理,发挥预算对财务管理控制和监督效用的重要途径。

加强预算考核要从多角度、多方位的考核预算管理活动,对预算执行情况做出全面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要充分的考虑到预算资金的运行效率、资金使用收益等要素,进而确保预算考核的完整性、全面性。预算管理的绩效评价要采用多样化的评估手段,基于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活动内容的复杂性、多样性等特点,在实施事后绩效评估时在以财务部门为主要的评估主体时,还要让广大的工作人员参与到预算评估中来,确保评估的公开性、透明性,进而激发全体工作人员执行预算管理活动的积极性。另外,加强预算考核、绩效评估还应当建立健全的奖惩措施,做到褒奖分明,责任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于影。浅谈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的管理[J]. China’s ForeignTrade. 2011(06).

造价预算 篇八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造价;预算控制

中图分类号: 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建筑工程造价在工程建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其往往会受到市场经济规律作用与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建筑工程造价预算准确度较低,时常出现超预算现象。超预算现象的出现不单单给工程造价管理增加了难度,更为重要的是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建筑行业的发展。

一、预算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作用

1、通过预算管理,使得建筑企业经营决策更加科学、合理,提高建筑企业综合盈利能力。建筑企业经营管理者为了实现预期效益,他们会连接一切目标利润的经济活动,在管理过程中,使影响目标利润实现的所有因素均充分发挥最大潜能,全力促进预期效益的实现。在对各种预算进行编制的时候,必须着眼建筑企业全局,全面把握市场动向,对各个影响因素进行科学预测,努力实现科学合理地决策。

2、预算管理可以激励员工工作积极性、明确工作目标。通过预算,将目标利润有层次地、分门别类地分解到各职能部门,然后延伸到每一个员工的日常常规工作中,成为员工在特定期间的具体工作目标。各部门对整个建筑企业期望获得的利润与本部门经济活动的关系进行了解把握,员工在具体工作中,根据这个关系努力思考、想方设法来完成目标利润。

3、预算管理可以强化建筑企业管理中的控制工作。预算管理本身就带有一定的约束性,并且预算管理贯穿于整个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控制着建筑管理的进行。控制的内容主要有经济活动的状态计量、预算编制、制定经济活动的措施、实际与预算的比较、实际与预算差异的确定和分析、采取调整经济活动的措施等。通过制定预算以及预算实施,进一步强化了建筑企业的控制工作。

二、建筑工程造价的构成及预算编制难点

1、建筑工程造价的构成

根据工程造价构成的要求,建筑工程造价的主要构成部分有工程的直接费、综合间接费、计划利润和税金。工程直接费包括定额直接费和其他直接费,是指构成工程实体的费用和其它一些有助于工程建设的相关费用,如施工过程中生产工具的使用费、施工机械设备的使用费、人工费、建筑材料费用、检验试验费等等;综合间接费用是指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对管理施工生产、经济活动等所产生的费用,如员工薪资、差旅交通费用、劳动保险、固定资产使用费、一些业务活动经费用等等;计划利润是指按照国家的规定要计入建筑工程造价的费用;税金是指按照国家税法规定的要计人建筑工程造价的的税金。

2、进行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编制的难点

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控制是以编制合理科学的工程造价概预算为基础的,因此工程造价预算的编制工作相当重要。预算编制人员需要了解项目现场的详细情况,之后在对工程施工组织特点综合考虑的基础上进行预算编制。在编制前应该先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收集各类标准图集、施工设计图纸、地形测量图、工程勘查报告等相关资料,深入调查施工环境和现场勘察同时进行施工方案的研究,熟悉取费标准、现行建筑工程预算定额、材料预算价格及统一工程量计算规则。根据工程内容和项目管理要求明确工程、市场价格信息报价依据、计价类别,明确不可竞争项目的数量、类别,规定出调整合同价的细则和原则。

三、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

1、建设单位管理不够完善

建筑工程的项目存在建设周期长、工序多、场面也大等情况,致使有时候施工情况不能得到及时的反馈和调整,导致建筑工程造价不能得到及时的监控。再有一些人员弄虚作假,谎报、虚报、漏报真实的材料费用或其他费用支出。这些因素会造成建筑工程的资金浪费和工程造价的超预算。另外企业的综合管理模式导航也存在不足,给预算带来了很多的问题。

2、市场环境等因素影响

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时间长,所需的施工材料也多。因此要对市场的风险作出预测和建筑材料的价格进行合理的预算。但是市场风险、材料价格波动等不确定因素导致工程造价预算完全准确无误,还是很可能出现工程造价的超预算。

3、企业预算体系不够健全

企业预算体系中,各职能部门虽各有分工,但往往各部门的协调性不够好,不能很好的发挥动态监控作用建筑工程造价进行全面预算,致使企业很难实现全方位的综合管理和成本控制。

四、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的控制要点

1、加强工程施工阶段的预算控制

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部分是资金消耗最大的一个环节。其不单单是建筑招投标工作的延续,也是实现合同拟定内容的具体过程。据有关科学调查显示,在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较低,只有10%左右,因此在施工阶段是很难实现资金成本节约的。因此,大多数施工单位往往忽略了在工程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虽然很难在施工阶段节约投入资金,但是增加费用、提高生产成本的可能性较大。在工程实施阶段增加资金的投入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

1.1 外界因素

工程造价人员无法控制和预测的外界环境变动,例如自然灾害、社会不稳定等情况;

1.2 内部因素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管理人员或施工人员的失误、合同变更等。因此,造价预算工作人员要对合同造价内的预算内容切实实施。并且全方位的对施工过程中涉及合同价格的分项进行控制,严格按照结算程序结算,最大程度的保证施工中所消耗的成本与合同拟定处于同一水平。当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预算超支的现象,应该将超支情况及时向有关管理人员反应,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2、加强项目变更的造价预算

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时常会由于各种原因出现项目变更而项目设计的重大变更会影响工程的造价预算。其中包括设计图纸缺陷、业主要求、外界环境因素等等。从某个角度来说,项目变更就意味着工程造价的增加,多以造价预算控制人员应该尽快降低由项目变更带来的影响。造价预算人员应该在充分考虑项目变更带来其他影响的情况下,严格控制造价审批,强化批准、监督、审查环节,加强工程超量、超价部分的审核。

3、优化工程造价预算的管理咨询机制

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都有专门的建筑工程预算造价咨询机构,这些机构可以在工程预算造价编制和评估的过程中,为工程预算造价中的各个环节提供专业的参考意见,咨询机构随着运营时间的增加,对工程预算造价和市场行情之间的关系很好的了解,能够对材料的价格在工程工期之间的变化做出预测,但是,目前建筑工程造价咨询机构的基础较差,发展缓慢,咨询服务难以取得建筑单位的认可。

此外,造价咨询相关的法律法规仍然不够完善,监督力度不够,咨询服务中的问题较多。因此,必须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建立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造价咨询机构,为我国工程预算造价控制提供一些专业的咨询服务。

结束语

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的有效控制,在于对建筑项目做全面预算管理,提高工程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对实现工程建设的预期目标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不断的在建设工程中实践并探索,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改善,要求不断增强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使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健康的发展和工程建设目标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 赵会德,华成禹。论工程变更与造价控制[J].辽宁建材,2011(8):10-12.

[2] 王琴,张宏伟。如何控制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J].华章,2011(23):23-25.

[3] 朱成波。建设工程造价预算控制探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1.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8篇《预算工作方案》,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36 24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