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发展方案(通用8篇)

发布时间:

农业发展方案 篇一

一全面开展支农资金安全检查工作的重大意义

全面开展“安全和效益年”活动是省财政厅针对审计反映的问题和贯彻落实财政部的要求和省政府领导批示精神而做出的决定。全面开展支农资金安全检查工作将进一步强化我县支农资金项目的管理、监督,确保支农资金有效使用的重要举措,也是改进我们林业系统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加快林业生态建设,促进林业产业发展,助农增收的重要措施。

全面开展支农资金安全检查工作,目的是通过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巩固和完善目前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加大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管理中薄弱环节的监管力度,逐步建立起管理规范、运转有序的支农资金管理运行机制,使违规违纪使用支农资金的现象明显减少,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使用的整体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明显提高。

二检查的主要内容

检查的内容具体为:

(一)支农资金管理制度建设情况。一是现行支农资金管理制度进行梳理;二是检查资金安排使用是否规范;三是检查是否建立资金使用、公告公示制度、项目竣工验收总结制度和绩效评价制度等。

(二)支农资金管理制度办法执行情况。

(三)审计反映出的问题整改情况。

(四)支农资金监管责任制落实情况。

(五)支农资金管理的机构及人员落实检查。

三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

按照省财政厅的要求,我局林业资金安全检查工作分为动员布置、全面自查、重点检查、建章立制4个阶段,时间安排为7月20日起,至10底完成。

(一)动员布置阶段。7月20日至7月30日。主要工作为成立*县林业局检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搞好宣传动员、制定检查方案,认真组织开展财政支农资金安且检查工作。

(三)重点检查阶段。时间安排为9月初至9月底,迎接市财政局、市林业局的检查。

(四)建章立制阶段。10月底完成。一是对财政支农林业资金管理中的好做法、好经验予以归纳,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查找原因,及时整改。二是针对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加强,完善制度,创新监督机制。

四工作要点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按照省财政厅、市财政局的部署,结合我局实际,精心组织,制定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重点,要以局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全面抓好这项工作,要统筹安排,确保检查工作有组织,有步骤、分阶段地进行、抓出实效。

(二)完善制度,依规办事。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农林业资金的各项基础工作,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做好项目论证、储备和申报工作;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完善预算管理、绩效评价、资金监管等项规章制度;认真执行财政支农林业资金规章制度,严格资金管理和项目执行,不得变通,不得越轨。

农业发展方案 篇二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坚持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科技需求导向,以“科技进村入户、促进增产增收”为主题,深入实施农业科技创新计划、农业重大技术推广计划、农业农村人才培养计划,推进科技创新大联合、农技推广大协作、农业科技大培训、乡站条件大建设,全面掀起农业科技与人才兴农强农热潮,推进农业创新创业,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充分发挥科技在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引领支撑作用。

二、工作原则

(一)坚持全县联动的原则。整合各方资源,组织和动员县镇两级农业教学、推广部门和涉农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多方力量参与,形成全县联动、协同推进的良好氛围,大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引导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积极投身现代农业农村经济建设主战场,深入基层、开展服务,掀起农民“学科技、用科技、促双增”的热潮,凸显农业科技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的作用。

(三)坚持突出重点的原则。科研攻关突出品种创新、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防灾减灾技术集成;成果转化突出重大关键技术产业化;科技服务突出春耕春管、三夏、秋冬种等关键季节。组织形式上,与三解三促、创先争优、争创群众满意的窗口服务单位等活动相结合,求真务实,让农民得益、让农民满意。

(四)坚持机制创新的原则。完善“产业导向、稳定支持、联合协作、科学评价”的农业科技运行机制;构建“首席专家+推广单位+科技示范户”的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机制;实行“专家定点联系到镇、农技人员包村联户、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科技服务机制;建立“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分工协作、高效运转”的技术培训机制。通过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探索新模式,完善新机制,形成推动农业科技发展的长效机制,努力促进农业科技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目标任务

(一)着力提升为农科技服务能力。加强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健全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强化地方政府建设主体责任,在全县全面建成“有先进服务手段、有优良专业人员、有规模示范基地、有严格责任制度、有稳定财政保障”的“五有”乡镇农技推广综合服务中心。实现在岗人员工资收入与基层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收入平均水平相衔接、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全覆盖。把“五有”建设与争创“群众满意的窗口服务单位”紧密结合,强化为农服务,推动农业科技进村入户。

(二)着力提升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能力。以农业科技为支撑,大力推进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新兴产业,逐步构建适应现代市场要求、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升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水平。着力发展优质粮油、设施园艺、规模畜牧、生物农业、休闲观光农业,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品牌农业,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

(三)着力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能力。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大联合、大协作,凝聚全县农业教学、推广与相关企业科技资源,以产业发展为主线,以科技项目为载体,以人才建设为根本,充分发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农业产业技术创新团队科技资源优势,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科技需求,坚持基础性、前瞻性、公益性科技研究与集成应用研究相结合,着力提升农业科技源头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坚持以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为主导,引导我国农业教学单位、农业科技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农技推广,通过实施农业重大技术推广计划、农业三新工程、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等科技项目,建立农业科技推广新机制,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步伐。

(四)着力提升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科技应用能力。以农民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等现代农业生产经营各类主体为对象,以现代农业发展科技需求为导向,以科技素质和应用能力建设为核心,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大培训,快速提高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科技素质,提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能力。

(五)着力提升农业科技与人才战略地位。全面实施科技兴农、人才兴农战略,坚持把农业科技与人才建设作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战略任务来抓,认真贯彻落实《省中长期农业农村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和《2012年全县人才工作要点》,创新人才工作机制,营造人才发展环境,着力培养一批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农村服务型人才、农村管理型人才,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智力支持。认真总结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农业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做法,宣传推广农技战线先进典型,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业科技与人才事业发展的浓厚氛围,着力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环境,提升农业科技与人才战略地位。

四、活动内容

(二)开展春季农业生产科技服务百日行动。在春耕备耕关键时期,组织全县农业系统广大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春季农业生产科技服务百日行动,深入推进“三解三促”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对基层干部、种养大户、合作组织成员和广大农民开展实用农业技术培训,加快推进先进实用技术落地生根。深入农户开展调研指导工作,坚持做给农民看、指导农民干,重点指导农民做好小麦、油菜、蔬菜等在田作物各项田管措施落实,打好水稻等春夏播作物生产基础,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发展高效设施园艺,及时增养补栏发展畜禽规模养殖,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三)参与建设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创新团队。贯彻落实省现代农业“双百双十”人才工程,与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相衔接,积极申报参与省、市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创新团队,启动建设3-5个县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创新团队。配合县人才办实施好“双创人才引进计划”,引进一批农业高层次人才。

(四)实施现代种业强县攻坚计划。加快推进种业科技创新,引育一批高产、优质、高抗的粮食作物品种,加快蔬菜等高效设施农业、种畜禽品种创新选育工作。建设开发区、掘港、马塘、曹埠、新店等高标准、规模化农作物种子繁育基地,试点建设种苗、畜禽苗工厂化繁育中心,提升种子种苗规模繁育科技含量与优新品种推广覆盖面。促进种业优化组合,加强科企合作,建立种业科研成果转化平台,培育科技型种子企业。

(五)组织申报一批生物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加强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等农业新兴产业科技自主创新,组织申报争取获得认定一个科技含量高、示范引领能力强、研发实力雄厚的省级生物农业产业示范基地,提升农业生物制品研发水平。

(六)实施农业重大技术推广计划。深度对接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实施,组织实施2012年全省农业重大技术推广计划,重点推广10项农业重大技术。推进项目集聚,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综合展示基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作用,提高技术推广的组织化程度和技术集成创新能力、示范推广能力,形成技术推广合力,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七)实施挂县强农富民工程。按照“扩大规模、量质并举、强化激励”原则,创新管理和运行方式,着力提高驻村专家和服务时间的“量”,努力提高技术集成和推广的“质”,培育一批“一村一品”特色专业村、农业科技示范村、镇,壮大县域优势主导产业。

(八)深化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内涵。在国家、省支持基础上,按照“规模稳定、布局调优,指导到位、农民满意”的原则,强化服务效果,突出科技进村、入户入棚、入社入企,提高农业“三新”技术推广普及率和到位率,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应用步伐。

(九)全面推进“五有”乡镇农技推广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以条件建设为重点,强化能力和制度建设,确保全县“五有”乡镇农技推广综合服务中心建设11月底前全面建成并通过验收。把“五有”建设与争创“群众满意的窗口服务单位”有机衔接,树立基层农技推广机构良好形象,争创群众满意的窗口服务单位。申报开展“五有”乡镇畜牧兽医站建设试点。申报开展村级规范化农业科技服务站建设试点,实行“五统一”,即统一名称、统一标识、统一服务规范、统一评价标准、统一运作模式,推进每个行政村至少有1名专职人员从事农业科技服务。

(十)实施农业科技大培训行动。依托现有各类公益性农民教育培训项目资源,广泛发动教育培训、技术推广、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多方力量,围绕强农惠农政策、防灾减灾知识、种养业关键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加工与营销管理、农耕文化等内容,多渠道、多形式,因地制宜地对基层农技人员、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人员开展培训。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4万人,职业农民培训0.327万人,农技人员培训100名,力争0.105万人获得国家农业职业资格证书。

(十一)推进粮棉油高产增效创建。完善粮棉油作物高产增效创建推进工作机制,促进关键技术措施普及到位,实现更大规模平衡增产。全县粮棉油万亩示范片达到15个以上,争创“亩产吨粮县”,强化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技术集成推广、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纵深推进高产创建,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抓好超级稻示范推广项目建设,开展超级稻主体培训,推广超级稻品种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强化农业防灾减灾,与气象部门密切协作,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制定分区域、分品种、分季节的防灾减灾技术指导意见,开展农业生产全程服务指导。

(十二)实施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推进重大病虫害的数字化监测预警,提高预测预报准确率。大力推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扶持1-2个规范化、规模化的病虫害防治组织,建立1个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集成推广农业、物理、生物等措施相协调的绿色防控技术,提高水稻病毒病、“两迁”害虫、蔬菜烟粉虱等重大病虫防控水平,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创新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提高防治效果、效率和效益,确保重大病虫不暴发成灾、植物疫情不恶性蔓延、飞蝗不起飞危害,小麦、水稻、玉米等主要作物总体损失率控制在3%以内。加大生物农药推广力度,力争园艺作物生物农药应用比例提高2-3个百分点,重要生产基地提高5-6个百分点。

(十三)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科技对接。按照省农委统一部署,组织、支持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与农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大力推广现代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深入开展技术培训与指导工作,提升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科技应用水平。

(十四)开展现代农业信息进农家服务。办好农业信息网、“12316”农业服务热线、惠农短信等现代农业信息服务平台,丰富农业信息资源,提升信息采编质量。加强农产品网上营销,扩大农业物联网信息技术示范应用,促进农业监测预警、农产品和生产资料市场监管、农村市场与科技信息服务等信息进村入户,指导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满足农业生产、经营个性化信息需求。

(十五)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科技示范。大力推进合作社推广应用良种良法、良机良艺,努力提升合作社产品科技含量,实现质量安全可追溯的目标;推广应用信息科技,启动实施合作社信息化建设工程,提升合作社市场信息获取和农产品市场均衡供给能力与水平;组织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培养“农二代”,造就新型职业农民。结合第六届省农民专业合作社产品展销会,展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科技成果,彰显合作社在农业科技推广应用中的载体地位。

(十六)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技行动。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实现镇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和检测室全覆盖,县级农产品质检站提升综合性检测中心的检测能力。组织农产品质量安全专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检测机构、农技推广人员,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种养大户和农业园区、农业龙头企业为依托,研究制定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示范创建,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宣传贯彻力度,在关键农时季节,深入田间地头,根据实际生产条件,有针对性地进行标准化安全生产技术指导,确保生产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品质有保证。大力推广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业生产技术,在种植业和养殖业上分别建设一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示范基地。全年新增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30个,“三品”基地认定面积5万亩。

(十七)实施耕地质量建设推进行动。认真贯彻、落实《省耕地质量管理条例》,切实履行耕地质量管理职能。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地力培肥,按期完成1万亩高标准粮田建设任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加大商品有机肥推广应用力度,实施规模0.55万吨。实行机械化秸秆还田与生物技术相结合。加快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巩固粮食作物,拓展经济园艺作物,狠抓整建制推进。制定区域配方,引导企业按方生产,农民施用配方肥,探索建立专业化统测统配服务模式,扩大配方肥推广应用。全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88万亩次以上,为25万农户提供测土配施肥技术服务。因地制宜推广农田节水措施,建立农田节水综合示范区,集成推广主导技术模式,示范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努力提高水分和肥料利用效率。

(十八)实施园艺作物标准园与高效创建活动。深入推进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活动,建立2-3个园艺作物标准园,提升园艺产品质量和效益。实施设施园艺科技提升行动,加快推广苏式日光温室和标准钢架大棚,提高智能温室、连栋大棚等高档设施生产比重,强化集约化育苗、田头预处理等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园艺产品供应能力。实施设施蔬菜“十吨工程”,加强技术集成创新,推广设施装备建设与生产高效创建“1+1”模式,培植1-2个设施蔬菜、果品高产高效栽培典型。创新园艺标准园技术模式和管理经验,推进标准园由“园”到“区”拓展,带动实现园艺作物在更大范围的提质增效、增产增效。

(十九)实施畜牧业六项创建活动。全力推进我县畜牧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现代畜牧业。在前几年开展畜牧生态健康养殖、畜禽良种化、动物防疫规范达标三项示范创建的基础上,2012年起新启动三项示范创建:畜牧新型合作经营模式、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创建活动。通过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加快培育建设一批生产规模化、畜禽良种化、防疫规范化、粪污无害化、产品优质化的现代畜牧业企业。开展兽医科技推广行动,推广种畜禽场疫病检测控制进化技术,提高猪瘟、高致病性蓝耳病、伪狂犬病、经典猪蓝耳病、牲畜布氏杆菌病、结核病、禽白血病等重点动物疫病的防控水平。开展乡村兽医培训,提高基层兽医的疾病诊断能力和医疗技术水平。全年新增畜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6家,畜禽良种化示范场2家,动物防疫规范达标示范场15家,力争20%的大中型规模养殖场畜禽粪便综合利用达标,市级以上生猪规模养殖比重达27%,确保全年肉、蛋产量增长4%。

(二十)实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技提升行动。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引导农业龙头企业从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的发展模式向主要依靠科技驱动方式转变,力争省级以上龙头企业每年拿出销售收入的1%用于科技投入。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科技人才的引进培养力度,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积极为龙头企业营造创新发展的政策环境,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参加科技创新高研班等科技培训班,引导企业树立科技强企理念。组织农业龙头企业与金融机构开展银企对接,解决企业在发展中的融资难问题。

(二十一)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科技促进活动。贯彻环保优先方针,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以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为重点,大力推广生物发酵床养殖、干清粪、沼气工程等治理模式,以“三沼”(沼渣、沼液、沼气)的综合利用为抓手,积极探索和推广生态循环农业技术。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搞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和利用效益,严禁露天焚烧秸秆,严禁在沟渠边弃置秸秆。在有条件的地区,配合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一体化的农村面源氮磷生态拦截示范工程,逐步构建多层次生态机构体系,鼓励开展生态湿地修复,加强生态林(草)带建设,构建生态走廊,达到“恢复生态、综合控污、养分平衡、美化环境”的目标。

(二十二)开展农业科技推广表彰活动。组织农业系统内广大农业科技推广人员深入一线创新创业、积极投身推进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以实际行动争创全省农林系统农业科技推广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

以上活动由县农委统筹安排,相关科室(单位)组织实施。各镇农业服务中心、各直属事业单位、各驻镇畜牧兽医站结合全县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方案,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分别组织开展1-2项标志性活动。

五、进度安排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2年2月,县农委制订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方案,各镇区制定相应措施,明确目标任务。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前期宣传,层层动员,部署落实相关措施。

(二)全面实施阶段。2012年3月—11月,组织开展全县性和各镇区重点活动;相关科室要抓好重点工作落实,及时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及时汇总相关情况并上报。

(三)总结表彰阶段。2012年12月初,各单位对2012农业科技促进年工作进行全面总结。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农委成立全县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领导小组,由委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委有关科室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主要负责方案制订、组织协调、工作督导等工作,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由委科教科牵头落实。各单位要切实加强对活动的组织领导,制定实施方案,量化目标任务,创新推进举措,建立高效运转的工作机制,推进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顺利开展。

(二)加强机制创新。创新农业科技管理和组织动员机制,结合绩效管理考核工作,从科技立项、科技评价、科技协作等方面入手,实行农业科技管理绩效考评,提高管理效率。推进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作;通过政策引导、项目带动和表彰奖励等,进一步激励和引导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科技服务;引导涉农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

农业发展范文 篇三

【关键词】都市农业 发展研究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道路建设的不断完善,我国农村区域的耕种面积在不断减少。但是,我国却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基数的不断上升和我国依靠农业为主要出口方式的形式,不断对我国农业耕种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升农业耕种的农作物产量,提升农业耕种的农作物的品质和质量,已经成为我国农业产品需求居民和世界贸易当中其他国家农业产品需求居民的要求。因此,在结合时代背景的今天,学术界已经开始针对都市农业的发展展开了热门的研究,其希望能够通过对现代城市农业发展的思考,不断提出完善我国都市农业发展的重要策略,从而不断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转型,提升我国农业产品的质量和农业产品的种类,将我国农业大国的名号持续的保存下去。

二、我国都市农业发展的些许对策

(一)提升政府对都市农业的重视程度

都市农业是当今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应当被政府考虑的重要问题。民以食为天。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可以发现,人们最根本的需求依旧是温饱的需求,这一需求与其所处的环境、所处的时代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也就是说不断是当前飞速发展社会主义社会,还是原始人在山洞居住的年代,人们最根本的需求都是满足温饱的需求。因此,对于现代社会而言,不管其科学技术如何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怎么提高,温饱问题依旧是人们关注的头等大事。因此,我国政府应当对农业给予高度的重视,将农业行业的发展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不断加强对农业行业的重视,将能够提升我国农业在我国整个社会的发展过程当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并且,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被我国大多数地区解决了,人们开始对生活质量有着更好的追去,其希望能够在一年四季吃到更多的反季节水果和蔬菜,希望能够吃到品种不一的水果和蔬菜。因此,其也是对现代农业提出了新的要求。而都市农业恰恰解决了这一问题。由于都市农业的存在一方面是由于城市化道路中农村耕种区域的大幅度减少,另一方面产生和应当给于重视的原因,是由于城市农业存在于城市之中,依赖城市的发展,其将会为城市提供大量的农作物资源。

(二)加强都市农业的科学技术含量

在上个部分当中,作者提到都市农业依存于城市,其生产产品需要城市消费者给予消化和购买。与此同时,城市的发展也依赖于都市农业,城市是人类居住最为密集的地区。因此,为了维持一个城市的有效、高效、正常的运转,就要为这个城市提供大量的物质资源。都市农业的产品将会为一个企业的正常运转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资源。因此,可以发现,都市农业与我国城市的发展拥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并且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统一的。都市农业与我国以往农业的种植方式有很大的区别。这是由于大多数的都市农业其拥有的耕种面积十分小,并且其土地养分、自然气候通常也并不是非常适合于耕种。因此,对于现代农业的发展就应当考虑到以上几个因素,并对其进行不断的改变。俗话说,没有环境创造环境。都市农业就是在走这样一条道路。但是这条路十分艰难,其需要我国农业自身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农业行业本身的不断创新。因此,加强我国都市农业的科学技术含量变得十分关键和必要了。为了更好的提升我国都市农业当中的科学技术含量,一方面需要政府的支持,通过政府预算的增加,和政府斥资打造大量的研究机构,能够大大的有益于我国农业技术的提升,另一方面也需要我国农业种植个体工商户或者是企业的重视,应当将农业种植中技术含量的提升作为促进企业发展关键因素,并且对其进行大力的发展,从而不断提升我国都市农业整体技术的含量,为我国居民提供更加优质和多样化的产品,带来我国居民现代消费内容和方向的极大满足,最终为我国都市农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民基础。

农业发展范文 篇四

一、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

1.农村市场信息闭塞,农产品增产不增收

市场决定生产,农产品也离不开市场,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只有通过市场机制来调配,才能得以持续健康地发展。

2.农业标准化建设不容乐观

大力发展农业标准化生产经营方式、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加快推进农产品标准化已成为农业经济发展迫在眉睫的问题。据了解,我国现行颁布的2万多项国家标准中,农业方面的标准只占10%左右,严重影响了农产品质量,也为与国际接轨带来极大困难,使农产品失去了国际竞争优势。

二、农业经济发展建议

1.建立品牌声誉信任实施机制

现代社会中声誉信任的取得非常重要,品牌声誉靠质量,必须以农产品质量为根基,品牌才有竞争力。应通过优质产品、诚信交易,将维护品牌形象形成自觉意识,并通过质量追溯系统,深化顾客与农业品牌之间的联系,建立起顾客对品牌的持久信任度,提高品牌的美誉度。

建立农民广泛参与的各种合作组织,有利于提高品质量、巩固品牌形象。当农产品市场价格和农民组织的声誉相关,而声誉又取决于他所提品的质量时,农民为获得较高的收益会参与组织合作,并可通过农民组织形式来约束农民的生产行为,减少农民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提高农产品质量。

2.以农产品特性为基础

任何一个区域的农业产业总是和其过去的历史传统有着必然的联系,自然条件、生活习惯和人文精神等都会作为遗传因子影响到现代人的思想观念与活动方式。农业产业可以充分汲取当地的历史文化养分,利用所在这种历史形成的优势,通过文化积淀塑造品牌,形成具有一方特色的个性化品牌产品,从而获得市场和顾客的青睐。 品牌赋予农产品一种与众不同的内涵,反映农产品的特性或功能,融入着农业文化情感,实现着与消费者的沟通,最终成为消费者最愿意接受、最可信赖的东西。农业产业品牌要根据农产品特性、消费者的心理及各种社会因素如价值观、文化传统等,塑造一个与目标市场有关的品牌形象。

3.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体制,做好农业技术推广

农业科技机构应当通过转换机制、调整结构,建立社会公益及基础型科研机构,从事遗传育种、病虫害灾变规律及防治机制、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综合增产技术及规律、农业资源、生态环境等研究,建立起高效、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建立农业知识、技术转化的新体制,成立以“县为中心、乡为骨干、村为基础、专群结合”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进行试验示范和二次开发及转化工作,促进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完善技术咨询中介服务型科研机构,全面落实其研究、开发、经营、服务等各项职能,积极开拓第三产业,重点发展农业科技咨询业、信息业和技术服务业。农业部门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制度化的农民成人教育体系,组织农民学习社会科学理论、现代科技知识和市场经营本领,向农民传授科技知识,农业信息,指导结构调整,研究市场营销等,培养具有现代素质的新型农民。

4.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农业发展方案 篇五

(一)立足当地优势,确立产业化发展道路

1、调整种植结构,优化农业布局。根据农业资源分布特点,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的原则,*市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前提下,本着宜粮则粮、宜菜则菜的原则,先后四次大规模调整作物布局,发展特色农业。目前,*市培植了粮食、蔬菜、果品、水产、畜牧等五大主导产业,粮经作物比例达到4:6。

2、探索集约经营,发展农业园区。近年来,*市大胆创新机制,扩大了农业生产规模,提高了农业经营效益。一是依托企业建园区。采取“公司加基地带农户”的模式,企业与农民签订合同,公司、基地、农户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二是依托农户办园区。支持农村中具备一定经济实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农户承租土地,鼓励农民以资金、土地、实物、技术等合股联办园区,大面积发展蔬菜水果、经济林木、海淡水养殖等家庭农业园区。三是依托特色办园区。把全市农业作为一个生态园区,对产业、产品、组织结构进行调整,充分挖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集种养、贸工、科研开发、观光旅游、餐饮服务为一体的集约经营,使生态农业、观光农业逐渐成为全市农业发展的增长点。

3、依托科技进步,走科技兴农之路。一是积极开展科研攻关和科技成果引进。组建3处科技开发中心、5处科研所,先后研制开发农业新技术60多项;与全国27所大学、46家省以上科研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引进推广科技成果110多项。二是建立市乡村三级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充分利用中国蔬菜网、报纸、电视等手段,及时为农民和传递国内外市场农产品供求及价格走向等信息。加大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力度,以市农技培训中心、乡镇农技服务中心、村科技综合服务大院为培训基地,定期对全市农民群众进行科技知识轮训。

4、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精细加工。以发展农产品精细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为重点,坚持改造与新建并举,鼓励国有、民营和外资企业等工商资本进入农产品加工贸易领域,重点向优势农产品倾斜,培植出一批骨干龙头企业,使农产品加工规模和加工增值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进一步完善了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经营格局。

(二)适应市场需求,推进标准化生产

1、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目前全市已建成5个部级农业放心菜生产基地、10个外资农业示范基地和500多个农业示范园区。对生产基地全部实行“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检测仪器、统一制度规范、统一注册商标、统一销售标识”管理,严格实行标准化生产一票否决制和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建立了生产档案和警示牌,实现了蔬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控。

2、严格质量检测。参照国际通行标准,制订了与国内外市场接轨的农产品质量标准。投资1200万元建立了*市农副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投资200多万元在15个种菜乡镇配置了速测室和农产品安全流动检测车,负责全市蔬菜产前环境质量、产中农资投入、产后加工处理及市场质量管理等全程质量检测,蔬菜品质显著提高。

3、抓好源头控制。投资4000多万元建立了专门的农资市场,将全市农药、化肥和种子经营户集中到市场内统一管理,较好地杜绝了高毒、高残留农药和假冒伪劣农资产品流入市场。下大力气搞好产地环境治理,对污染重的企业坚决关、停、并、转,使工业废水实现了达标排放,并投资5700万元建成污水处理厂,对城市污水进行密封改造,为农业生产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三)积极开拓市场,实施农业国际化战略

1、积极构筑国内外市场相融合的现代化市场体系。近年来,*市以蔬菜批发市场为核心,配套建设了“十大蔬菜专业市场”、“十大农资超市”,带动了蔬菜运销、经营、中介等产业和人才、信息、技术等要素市场的发展,形成了内外相通、遍布城乡的市场网络。积极推广新型销售方式,与全国50多个大中城市农产品市场及国家机关、大型企业开展了直供直销、连锁经营和配送业务。同时,主动走出国门,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市场、公司的合资合作,建立国外销售基地,开通面向国际市场的农产品海上“蓝色通道”、“空中走廊”、网上通道等,并在周边国家和地区设立“专营店”,产品出口到10多个国家和地区。

2、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巧借外力促发展。一是抓好新品种引进,使农产品结构与国际市场需求接轨。二是充分发挥龙头企业、高科技园区以及农产品博览会等招商载体的作用,使之成为全市农业对外开放的窗口。通过开展农业领域的招商引资,依靠外商的资金、技术、信息和销售渠道拓展国外市场。

*市农业发展的经验启示

(一)发展农业必须跳出“就农业论农业”的圈子,以工业化的经营方式推动农业发展。农业产业化需要以工业化为推动力量克服小生产的缺陷,通过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和引导作用,逐步实现农户与现代化技术对接,与大生产对接,与市场流通对接,将农户组织起来,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的大生产和大流通。

(二)发展农业必须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用标准化的操作规程保证农产品质量。消费者热衷于绿色环保优质产品的消费倾向和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决定了实行标准化生产、解决安全卫生问题成为农产品进入国内外市场的通行证。建设一批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立并严格执行与国内外市场接轨的农产品检验检测标准体系,同时,下大力气抓好农产品产地环境治理,从而确保农产品质量,是在市场竞争中求胜的必经之路。

(三)发展农业必须树立市场意识,以建市场、抓流通来推动农业发展。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把市场放在首位,加强交易市场体系建设,发展流通企业,开拓流通领域,实现生产与市场的有机结合。*市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推行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经营机制,建立起以专业化、规模化大生产培育农产品流通企业和大市场,以大市场、大流通进一步推动大生产的良性循环,实现生产和组织流通水平不断升级。

对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的几点建议

(一)创新农业经营方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中遇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比如在农业经营方面,遇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有效对接的问题,亟须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市立足本地优势,对农业优势产业和主导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产业链条。推行“龙头企业加基地带农户”的经营模式。通过合同、订单形式把农民同龙头企业、基地、协会连成一体,使广大农民手持订单开展生产。

(二)促进土地合理流转。在严格执行土地延包政策的前提下,积极推动土地合理流转,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按照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规范化、制度化,加快土地向农业园区集中,向龙头企业集中,向种植大户(能手)集中,鼓励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同时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渠道,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开发更多的就业岗位,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推进城镇化进程,消除户口、就业、子女上学等障碍,鼓励农民务工经商、发展第三产业。

农业发展方案 篇六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农业部关于实施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的通知》的精神和有关要求,以农业绿色发展农机化技术与装备的推广应用为牵引,汇聚各方力量,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整合多方资源,聚焦重点急需,做好成果转化和应用服务,推动地方农机化主管部门、相关单位和专家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促进绿色高效农机化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为实施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提供物质技术装备支撑。

二、主要任务

以政策支持推动、技术规范引领、项目示范带动和培训推广促进为抓手,推进农机化技术与装备有效应用,支撑服务秸秆还田离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农膜回收,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一)政策支持推动

突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绿色生态导向,支持引导绿色高效农机装备创新和推广应用。

一是从2017年起,对技术成熟的秸秆还田离田、保护性耕作、残膜回收、畜禽粪污处理、精准施肥及有机肥制备、高效施药等绿色高效机具全部实行敞开补贴,加大补贴支持力度。

二是选择10个省开展农机新产品补贴试点,重点围绕绿色发展急需的新产品开展补贴试点,充分引导支持产品和技术创新。开展无人植保飞机应用试点。

三是组织农机试验鉴定系统以绿色高效机具鉴定为重点,补短板、强能力,加快新产品试验鉴定,促进农机新产品的推广。

(二)技术规范引领

组织农业部农机推广总站和重点省农机推广机构、全国农机化专家团队,围绕重点技术,开展对比试验,总结一批主推技术模式;加强标准的制修订,一批急需急用行业标准;总结遴选,推出一批重点装备。

一是开展东北等重点地区秸秆还田条件下的机械化耕作技术模式应用调查和试验,一批不同作物的机械化耕作技术模式和主推机具。

二是组织林果业机械化专家,开展茶叶、苹果、葡萄等有机肥施用替代化肥机械化技术调研,总结制订1-2个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促进有机肥替代技术应用。

三是组织饲料与养殖工程专家,开展蛋鸡、奶牛、生猪等畜种粪污源头减排、清粪技术、场内收集运输、处理工艺和资源化利用等环节的专题调研,对现有机械化技术做出分析评价,针对不同畜禽种提出相应的粪污资源化利用方式、创新和推广重点。

四是在甘肃、宁夏、新疆等地开展以机械化捡拾为核心的农膜回收体系试验验证,围绕农膜质量控制、农膜机械化捡拾、农膜回收加工,提出配套整体解决方案。

五是组织梳理和制修订秸秆还田、残膜回收、畜禽粪便等机具应用和评价行业标准。

(三)项目示范带动

重点围绕《中国制造2025》农机装备发展行动方案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农机装备"项目、"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农业科技创新条件能力"农业机械科学试验基地建设"等项目,集成技术,试验示范,加快高效、智能、绿色农机装备的研发生产和农机化技术的推广应用。

一是加快智能农机装备专项秸秆收获、残膜清除、蔬菜智能化精细生产、现代果园智能化精细生产管理、设施畜禽养殖智能化精细生产管理技术装备研发项目的实施进度,强化产学研合作攻关,促进相关新产品的研发。

二是选择35个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开展秸秆还田技术集成示范推广,选择甘肃、新疆、青海等省区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建立2-3个残膜机械化捡拾试验点,开展机械化技术与配套机具对比试验,建立一批相关示范点,探索和完善技术模式。

三是在辽宁、吉林等六省区建立秸秆还田离田技术验证示范点,并联合科教司等在吉林、山东等地组织开展现场演示推进活动。在江苏、陕西等省建立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示范点,开展技术的示范推广。

四是加快茶叶、苹果两个全程机械化科研基地建设前期工作,力争尽早启动实施。

(四)培训交流促进

结合重要农时、选择重点地区、突出重点技术,广泛开展技术培训、演示展示、交流研讨、典型宣传等活动,提高工作的显示度、认可度和影响力,引导各方面积极投身"五大行动",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一是围绕动员部署,举办"全国春季农机化生产暨农业绿色发展机械化技术培训班"、"全国三秋农机化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培训班",召开"全国秸秆机械化还田离田现场推进会".

二是围绕专题推动,举办畜禽粪污收集、处理加工、施用全过程现场观摩研讨会,设施农业固体有机肥机械化抛洒现场演示会;组织果园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培训及现场机械演示观摩、茶园机械化有机肥深施机械化技术现场演示培训,残膜机械化回收现场演示研讨活动。

三是围绕宣传推动,结合举办中国国际农机展,开展"畜禽粪污及农业废弃物机具设备展览展示";组织媒体开展"五大行动"农机化技术装备应用典型系列宣传活动。

《落实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工作方案》重点工作分工表见附件。

农业发展方案 篇七

一、目标任务

计划2009年全县蔬菜发展到3.6万亩,总产5.46万吨,总产值达到0.64亿元,在确保县内蔬菜有效供给的同时,朝着建设成为周边地区特别是向粤闽、港澳等蔬菜市场的重要蔬菜生产供应基地目标,迈出坚实的步伐,促进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农民增收。

二、工作措施

(二)加强土地流转,培育蔬菜大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原有的集中连片的土地进行了条块分割,一家一户集中连片的耕地面积不大,很难形成规模生产,因此,对于有志于发展蔬菜规模生产的种植大户,当地政府要积极配合,搞好用于发展蔬菜生产土地的流转工作,为蔬菜种植大户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对于在蔬菜种植规划区内,不愿意种植蔬菜又不愿意流转并且撂荒的的土地,建议取消其粮食直补并对其撂荒行为给予适当处罚。

(三)改变种植方式,发挥区位优势。充分发挥我县地处本市南部、冬春气候相当暖和、早春蔬菜提早上市的优势,在公路沿线重点发展大棚蔬菜为主,以提早或推迟上市时间,错开露地栽培蔬菜销售高峰,销售价格相对较高,经济效益较好;在海拔400米以上的山地以种植高山蔬菜为主;在我县食用菌种植区域,重点发展地栽香菇、加工灵芝和精稀食用菌品种工厂化生产。适宜我县种植的主要蔬菜品种有:1、春播蔬菜:辣椒、豆角、西红柿、茄子、苦瓜等,2、夏季渡淡蔬菜:苦瓜、白菜、紫茄等,3、秋季反季节蔬菜:荷兰豆、西红柿、辣椒、马铃薯等,4、冬季蔬菜:包菜、马铃薯、大蒜等。

农业发展方案 篇八

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加快科技进步为手段,以政策法规为保障,抢抓机遇,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全面整合文化体育资产和文化旅游资源,探索经营养“文”、招商兴“文”的有效途径,使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二、

发展目标和任务 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文化运行框架,使文化产业增加值每年以10%以上速度增长,把文化产业培养成为我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优化我场经济结构中发挥应有的作用,2004年全场文化产业创收达到2万元。 (一)积极搞好文化产业的战略规划、信息搜集和政策研究,通过制定和完善文化政策,对文化产业实施调控,保证文化产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二)优化国有文化资产的配置,推进多元化文化产业格局的形成,支持和鼓励私营、个体文化企业健康发展。 (三)完善文化市场体系管理,推进文化消费市场的发展。积极开展文艺演出活动,组织各种文化和艺术培训,规范和完善文化娱乐、文化旅游用品、艺术品市场。加强文化市场监督和管理,建立起公平竞争,信息畅通,内容健康,运行有序的文化市场。 (四)、促进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推进文化产业基地建设,发展有区域特色的文化产业,使文化产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的带动作用。 三、

具体措施 (一)统一规划,加强管理。将文化产业的发展作为我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我场围库经济的发展,开发旅游业;加快广播电视网络业的改革,使其发展成为文化产业;管理好音像影视业和网吧市场,使其按照规范的文化市场运作。 (二)重点扶持,加大投入。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和对大宗文化设施的资金投入力度。2004年要维修好文化,充分利用电影放映机和健身器材等设备进行创收,由工会组织实施,使其运行起来,逐步成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投资兴建文化广场,使其成为职工群众休闲健身娱乐活动场所。 (三)抓好试点,重点突破。要像抓种植业结构调整那样抓好文化产业的开发工作,积累经验,树立典型,以点带面。2004年重点把文化充分利用起来,采取委托经营或承包经营的方式搞好创收,另外要管理好电视网络和音像影视业,鼓励私人组织经营性文艺团体来场演出,丰富职工群众文化娱乐生活,使其成为我场文化产业的龙头。 (四)完善机制,培育市场。文化产业需有一定特长和经营头脑的人来经营,要采取多种渠道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发挥文体专业人才作用,采取集资、融资、入股的方式,扶持他们开发文化产业,要从资金启动,经营场所,经营政策,经营项目上予以扶持,为他们发展文化产业搭建发展平台。 (五)成立协会,带动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引导,农场有关部门要组织协调成立兵乓球协会、篮球协会、体工队、秧歌协会、民间曲艺协会等各种文体协会,带动文体活动的开展,引导文化产业的发展。 四、

上面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整理出来的8篇《农业发展方案》,能够帮助到您,是差异网最开心的事情。

336 244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