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医疗合作方案(最新3篇)

发布时间:

远程医疗合作方案 篇一

关键词:疾病预警;远程医疗;健康保障系统

为解决当前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建立面向社区医疗的数字化城乡居民的健康档案数据中心,构建社区医院、乡镇医院与大中型医院间的健康绿色通道,完成疾病监控、居民健康档案共享、疾病诊断、医疗信息化和远程医疗服务体系的新模式。并在开放式软件平台的基础上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医疗健康集成系统。

1 采用的技术

采用块/页式存储组织作为基本存储组织方式,数据文件以堆的形式组织,索引文件以B+树、HASH组织,并且采用HASH技术组织的高效的全局缓冲池、局部缓冲区等技术减少磁盘访问的次数加快存取效率。医学数据检索:可以根据数据字典统计数据进行存取路径选择的自动优化,即可进行某种程度上的查询优化。在优化过程中要考虑选择度因子、表引用状况、统计信息与字段信息、是否存在索引、是否关心次序五个因素,进行无索引读取:根据某个索引读取,并确定相应的索引;连接执行的次序;产生一个代价树,并根据该代价树产生优化的存取路径。从而达到对医学图形图像(心电、CT、MRI)信息在窄带条件下的快速解析。

2 系统的结构

该系统硬件平台将使用疾病监控及预警系统平台,是建立在互联网平台上的多功能会诊/培训/监控系统平台,整套系统由多台服务器和系统软件组成,架设在网通数据中心,系统总的出口带宽为200M,可允许200个会诊中心同时进行实时的具有音视频功能的远程会诊或培训。整个会诊平台上可以开设1000家远程会诊中心,容纳10万家会诊会员用户,会诊中心采取分级管理,即部级、省级、市级、县级会诊中心,每个会诊中心可以独立开展远程会诊服务,且具有完善的会诊管理功能。

(1)建立全民健康信息采集、分析、预警卫生服务电子网络。包括个体和群体疾病监控及预警系统,建立真正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局域群体医疗卫生服务为目的,集健康档案、监控、预警、救护、远程医疗全方位于一体的全民健康保障新型系统。

(2)腕带式生理数据采集系统。本系统是一套能够进行血压、心率、体温测量实时显示和存储的腕带式多参数人体健康数据采集系统。此系统采用锂电供电,并具有功耗低、体积小、便于携带、使用方便等特点,可以满足当今多元化、信息化、个性化的医疗监护需求。

3 实现

本系统基于互联网技术,采用B/S结构模式建立完善的健康档案数据库系统和个性化健康服务系统,包括个人信息、家庭档案、健康档案、体检档案、病史档案、诊疗记录、慢病管理、家庭随访日志等基础信息,同时具备基本的监控、预警、远程诊疗和实时救护功能。涉及到的医学资料主要有:病人完整的病历;会诊专家的初步诊断结果、会诊意见或咨询结论等;医疗专家与病人间远程会诊实况音视频信息。这些资料都应采取有效的方式存储在会诊数据服务器,以有效鼓励优秀的远程医疗服务、提高乡镇远程医疗服务的质量以及排解可能产生的医疗纠纷。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⑴远程会诊系统。通过可视化远程医疗会诊,帮助群众选择就医,使农民不出乡镇,居民不出社区就得到省城大医院医疗专家的诊治,经过可视化会诊后,根据会诊结果,如果当地医院可以进行治疗的就在当地治疗,如果需要进一步检查的,在当地无法检查,可以直接预约到大医院进行检查,如果当地治疗不了的,可以直接预约到大医院住院治疗,不用再为挂号排队、住院排队、找专家看病而愁,缓解了广大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让农民看得起病、吃得起药、住得起院,缓解了患者的经济压力,省城大医院先进的医疗水平转换到县级医院、乡镇医院、社区医院、村级卫生室,提高了我省整体医疗技术水平,解决了医疗资源分布不合理问题。

⑵标准化健康档案系统。医院的信息化系统往往是由多家产品逐步构建而成的。不同时期、不同科学技术水平的系统彼此结构差异性很大,各系统之间的医疗信息难以共享,为了解决不同系统之间的医疗数据共享,健康档案系统采用国际卫生信息交换标准(Health Level 7)作为各种不同信息系统之间进行医疗卫生数据传递的标准,提高医院医疗信息系统之间信息共享的程度。在数据通讯方面,系统采用有两种层次的医疗数据交换应用。第一层次医疗数据交换应用,是对现有医疗信息进行处理,只是“交换”现有的系统中存在的医疗信息数据。第二种层次的是基于不同系统之间进行整合的医疗数据通讯,其目的达到不同系统之间的无缝连接而进行的医疗数据通讯和医疗数据交换应用。

总之,远程健康保障系统是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重要的平台,通过医疗数据共享,减少广大城乡居民不必要的重复性花费,减轻个人和国家的医疗负担,解决看病贵的问题。并且通过医学数据共享,为政府卫生监管决策服务,从而达到全面提升我国全民健康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晔。基于。NET的社区医疗健康档案系统设计与实现[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9(06).

远程医疗合作方案 篇二

(一)医共体组织架构

(二)医共体建设成效

阜南县从2015年就开始试点建设医共体,并于2016年成立医共体管委会和相关实施方案及配套文件,属于起步早、发展快、运营效果在全国医共体建设中相对领先的典型案例。

阜南县部分乡镇卫生院转诊控制达90%,基层首诊率达80%、医保基金结余,部分村医平均月劳务收入5000元以上,且每年转诊给村医带来额外收入基本在5000元以上,县域临床医生平均月劳务收入在6000元以上。

(三)建设亮点

政策方面。早在2015年,阜南县卫健委就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及《安徽省医改办等五部门关于开展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试点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开始试点县域医共体建设。并于2016年编制《阜南县医疗服务共同体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文件。配套内容包括医保基金支付办法、药品带量采购实施方案、多点执业试点方案、城乡医疗对口支援、服务收入结算与分配、临床路径管理和医疗质量管理、医共体转诊工作、按病种付费管理、个性化签约服务等19个政策来保障和支撑医共体的建设发展。

管理创新方面。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进行高位推动,联合多部门相关政策,通过深化指导,降低了医共体建设各医疗机构、各部门之间协调推进的难度。一系列的配套政策支撑,为推动医共体组织架构、人事、医药、业务协同等管理层改革,加快医共体推进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将分级诊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作为医共体建设重点内容,通过建立合理、完善的转诊及公共卫生服务补贴、鼓励政策,有效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成为惠及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举措,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总体目标。

信息化建设方面。建立区域心电、区域影像、区域检验中心,实现了基层采集、拍片,县医院专家出具诊断结论,让患者在住家临近的乡镇卫生院就可以享受县级医院专家服务和先进设备资源支持,区域业务协同,大大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以居民健康档案为中心,全县使用一套统一的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系统,公共卫生服务数据统一入口上报、使用,不同角色的公卫人员根据相应的权限分配不同的功能模块,方便基层医生完成各自的业务工作,解决了公共卫生各条线业务数据不能共享的问题。

二、考察学习要点

考察组出发前制定了详细的考察学习目标和人员分工,在地过程中,对阜南县卫健委、牵头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多地进行了全面的考察了解和学习理解,深入了解到阜南县医共体建设过程及运营成效,从试点摸索到全面建设,再到走向成熟,陪同单位及相关人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不仅倾囊相授,也不厌其烦的解答了考察小组各种细致问题,具有参考价值的案例汇总说明如下:

(一)阜南县卫健委

在卫健委一楼会议室,阜南县卫健委主任李主任、中医院医共体负责人、信息处石主任等相关人员详细介绍了阜南县医共体的建设和发展的过程,并给予了医共体建设过程中相关文件资料。阜南县域医共体目前虽然没有建设统一的人、财、物管理系统,但是医共体管委会从管理入手,通过系统化的激励考核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例如:牵头医院抽调医生到乡镇卫生院帮扶,既加强了乡镇卫生院医疗力量,又同时起到传、帮、带的作用,帮扶医生的收入也得到了提高,上级单位发平均绩效工资,乡镇卫生院发业务绩效工资。

目前阜南县域医共体信息化方面的建设重点是资源共享中心和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两大部分,总体依托安徽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进行数据交换和共享,电子病历、健康档案均通过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进行了共享调阅。

(二)县人民医院

在县人民医院,卫健委李主任、县人民医院主管副院长全程接待了考察组,先后参观了县人民医院会诊中心、远程心电中心、远程影像中心、区域检验中心等业务科室,实际了解县人民医院医共体建设现状,现场咨询几大区域医疗资源共享中心的工作模式及信息化建设情况。其中资源共享中心核心是远程影像中心、远程心电中心、区域检验中心,县人民医院通过医共体平台接收基层单位上传的影像图、心电数据,并由排班医生在线实时出具诊断报告,审核后再将报告回传给基层单位,切实共享县医院优势医疗资源,缓解了基层医疗资源薄弱的问题。

(三)地城镇卫生院

地城镇卫生院院长针对院区门诊、住院临床医疗及公共卫生两个方面情况做了详细介绍,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该乡镇卫生院(差异网☆www.chayi5.com)首诊率达90%左右。基层医疗服务方面,针对基层临床医生和公共卫生人员,各乡镇卫生院统一部署了《阜南县乡村医疗一体化管理系统》和《阜南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平台》两套信息化系统,实现了数据统一、信息共享,具有业务系统互通性好,业务融合度高等特点。如院内医疗系统与公共卫生融合,院内系统与区域系统的无缝融合,基层医生移动终端与公共卫生业务的融合,使得各业务系统互联互通,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基层医生的工作负担。

(四)杨郢村卫生室

杨郢村卫生室属于阜南县龙王乡卫生院管理的其中一个村卫生室,杨郢村现有9个自然庄,23个村民组,总人口3千余人,村卫生室配备4名村医。该村卫生室医生介绍了医共体在村卫生室的建设情况,目前该村已经形成了人、财、物、药品等由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的成熟模式。村卫生室配备一体化终端,入户随访时方便携带,包括血压、血糖、心电等数据通过一体化终端直接上传公卫系统,不能修改,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随访服务的真实性和数据的可靠性。

通过卫健委陪同人员的现场描述,村卫生室严格规范执行医疗行为,尤其是村医方面,坚决查处无证行医、超学科行医行为。有相关执业资格的由卫生院聘用,安排在村卫生室行医,也可自愿参加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三、学习心得

通过对阜南县域医共体建设的考察学习及经验总结,阜南县医共体成功的核心关键点有八个方面,具体如下:

政府高度重视,是一个真正意义的“一把手”工程。阜南县近几年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就是医疗卫生改革工作,对于县域医共体建设,县委书记以及到县卫健委相关领导都高度重视,特定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对医共体建设进行全权把控,负责医共体规划建设、投入保障、人事安排和考核监管等重大事项,除此之外县委领导定期组织医共体专题会议,定期总结医共体遇到问题,进行专项解决,以推动医共体健康发展。

医共体配套政策完善,衔接紧密。阜南县为鼓励县级医疗机构、基层医疗机构能够积极参与医共体建设,专门出台了《关于医疗服务共同体合作医疗基金保障措施》、《医共体医师多点执业试点实施方案》、《医疗服务共同体转诊工作实施方案》、《医疗服务共同体医疗服务收入结算与分配的意见》等10余项涉及医共体核心发展的指导文件,这些政策衔接紧密,环环相扣,从根本上解决医共体利益平衡难、资源共享难、统一管理难等核心痛点,以《医疗服务共同体转诊工作实施方案》为例,为鼓励基层医疗机构积极推动患者上转,专门建立转诊补贴政策,村医每转诊一次,县医院给村医单独补助100元,就诊完毕后,基层医生还可以拿到100盈利收入。上级医院康复患者向下转,给县级医疗机构临床医生单独补助50元,且在乡镇和县级医院建立不同收费标准,患者在基层就诊费用远远低于县级医疗机构,提升患者转诊积极性。

在卫健委层面,建立了转诊监督机制,对机构服务居民跑到县外就诊,对机构施行相应的惩罚机制,基层机构只有提升自身能力,才能将患者留在县域。通过此项措施,大大减少了县外就诊人次,大部分县域医保基金留在县域内,卫健委又将其中部分资金用于本县域基层医疗建设,一部分资金作为绩效考核资金。因此在转诊体系落实方面,卫健委主导下的一系列组合拳,平衡了卫健委、县级医疗机构、基层医疗机构、患者四方的利益关系,积极推动了双向转诊成功落地。

医疗卫生方面持续投入较大资金。阜南县医共体建设的第一核心任务是提升基层服务能力,阜南县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方面,分期投入30亿,提升基层软硬实力,包括基层医疗机构房屋标准设施、设备配置、人员配置等,保障基层医疗机构能力、服务、环境“三提升”;第二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建立公共卫生管理信息系统、配置健康一体机,全面提升基层信息化建设。基层医疗机构医生可通过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平台进行数据电子化,健康一体机用于公卫上门随访服务,随访数据实时与基层医疗机构公卫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互联互通,一体机采集到患者随访信息及时同步到公卫信息管理系统中,大大减少了基层医生及村医的工作量。

医共体医保基金实行总额预算管理,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机制。阜南县医共体为医保实行统筹管理,专门在医共体内建立单独的医保基金专用账户,医共体内机构医保基金全部划入到此专有账户,由卫健委和牵头医院共同管理、监督医保基金的使用,对与每年剩余医保基金,按照6:3:1分配到医共体机构内作为绩效发放,针对超支的部分资金进行合理分摊,由牵头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进行分摊补齐。

公卫资金由医共体统筹管理。阜南县医共体内各机构的公共卫生经费,统一划拨到医共体所属牵头医院,由牵头医院按照基层机构绩效考核情况进行拨付,从而实现了公卫资金的统一管理。

分级诊疗是医共体建设成功的核心所在。总结阜南县医共体成功关键,阜南县卫健委主任、阜南县人民副院长、阜南县中医院院长一致认为,建设分级诊疗机制是医共体机构间资源共享及协同发展的关键。针对分级诊疗,阜南县采用“两步走”建设思路,第一步;搭建远程影像、远程心电信息化资源中心,由牵头医院负责安排临床医生,免费为下级医疗机构上传的患者影像、心电片子进行阅片下诊断,同时成立奖励资金,作为上级医院阅片鼓励;搭建完善的转诊机制,明确各级收治范围及双向转诊的病种名录,以“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连续服务”为原则,严格格执,上下贯通。第二步技术帮扶,建立了一套完善、可实施落地的技术帮扶方案及奖励措施,上级医疗机构医生愿意主动申请到基层服务,去带动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水水平。

强化公共卫生服务及信息互联互通。阜南县公共卫生服务始终坚持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作为基层服务关键切入点,家庭医生团队真正成为居民健康管理者和服务者。针对这一块,阜南县成立了一支技术能力强、服务全面的家庭医生团队,由他们全权为患者健康服务,包括随访、体检、诊疗。对于基层医疗机构无法诊治病种,转诊发起必须由家庭医生发起,为避免患者自发选择到上级机构诊断情况,将对患者医保报销比例及报销程序进行限制。另外,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统一配备健康一体机、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统等设施,进而实现了软硬件设施的信息互联互通,利用信息化手段进一步提升基层工作人员工作效率。

配套完善绩效考核方案。阜南县医共体绩效考核完全遵从“多劳多、激励惩罚并进”绩效考核体系,从技术绑定、诊疗工作量、医保基金使用、药占比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核,且绩效考核制定方案全权由医共体管理办公室牵头制定及监管,综合性考核医疗机构及医生工作情况。

四、对南乐县医共体建设的建议

(一)组织机构建立。建立强有力的医共体管理办公室,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直管,医改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管理制度化,明确职责;

(二)政策保障体系建设。需紧密联合多方部门,共同为医共体财务管理、资源下沉建立配套鼓励政策及保障体系;

(三)开展医共体管理创新。理顺医共体人事、财务、资产等管理体系,科学界定医共体内部管理职能;

(四)解决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资金保障的问题。医保基金、公卫经费划拨给医共体配套使用,财政、医保局、卫健委对使用情况进行监管,可参考阜南县对医保基金使用的办法“总额控制、季度预拨、年终决算、超支原则不补、结余留用”的方式进行结算。

(六)推进分级诊疗开展。按照“基层首诊、急慢分治、双向转诊、连续服务”的原则,构建上下转诊绿色通道,实现一般常见病留在乡镇卫生院诊治;疑难复杂病上转到县级医院进行诊治;

(七)开展签约服务。进一步完善乡村卫生服务和管理一体化,优化村医队伍,提高村医待遇,改善村医服务手段,县卫生局和县乡医疗机构都必须加强对村医的政策、管理和技术培训,推广村医签约服务,通过签约服务和签约转诊,引导县域居民养成有序就医;

(八)严格考核监管。对县域医共体实行按人头总额预算管理,医保经办机构继续履行并加强相应职责,强化监管、确保基金安全。继续做好基金经办服务工作。转变部分职能和管理方式:按季度预拨部分资金至县域医共体;考核县域医共体临床路径执行率、病人实际补偿比、县外转诊率等,并与医保基金年终结算挂钩等一系列的完善监督监管方案;

(九)强化信息建设。加快推进县域医共体信息建设,全面优化整合区域医疗卫生资源。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促进县乡医疗机构的紧密合作,提升和优化效率。

(十)重点建设资源共享中心。为解决基层医疗机构设备不够、人员能力不足的问题,必须共享牵头医院的优势资源。牵头医院通过影像中心、心电中心、检验中心免费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远程阅片、诊断等服务。增加的人力成本通过医保基金的分配比例、转诊增加的营业收入进行补充。

(十一)分级诊疗系统重点建设。双向转诊、远程会诊系统作为分级诊疗的抓手和纽带必须重点建设好,为开展分级诊疗工作落实起到信息互通、共享的作用。

(十二)整合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目前南乐县公共卫生服务相关信息化系统相对较多,数据不能共享互通,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公卫服务工作的开展和绩效考核的准确性。本次项目必须解决公卫数据互通共享的问题。

远程医疗合作方案 篇三

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投资总额相比2009年的增幅有了显著上升,2011年中国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行业投入总额相对2010年将增长25.5%,由此可见国家对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投资将成为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的主要增长动力。

正因为有很好的市场前景,所以医疗相关产业公司受到了风险投资基金的追捧。就在2010年11月26日,深圳新元素医疗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新元素医疗)获得了蓝色大禹成长投资的8000万元注资。“公司正在筹备上市资料,计划2012年启动上市规划的程序。”新元素医疗董事长张欣表示。

慧眼识珠

2005年,张欣在深圳一举创办了新元素医疗,公司集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为一体,从事医疗设备生产与经营。经过数年的发展,新元素医疗已经成为一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专业从事医疗信息化系统集成、系统方案解决、医疗设备生产与经营、医疗相关技术开发与投资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另外在国内设有27个办事机构,形成了覆盖中国、东南亚地区的销售和医疗设备保养与维修服务网络。

“蓝色大禹成长投资眼光独到,在我们公司规模还没有做大的时候就已经介入了,这几年一直密切合作,双方都看好中国医疗信息行业未来的市场前景。”新元素医疗首席科技官张黔说。据业内分析人士表示,美国的医疗服务、医药生产、健康管理等健康行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5%,目前国内健康产业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5%,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随着新医改的推出,远程医疗成为医改的重点领域,中国远程医疗市场空间无限。

新元素医疗目前有三个大的产品线,一是远程健康监护平台产品线,主打产品有远程无线排尿日记检测系统、无线实时心电监护系统,动态血压监护系统等,全国有200-300家医院在使用。目前新元素医疗已经在和一些城市合作,建立医疗信息化框架协议,如广东、内蒙古、吉林、安徽等城市,从整个大的框架上看有相当好的市场占有。二是医院内部信息化,侧重医疗物联网,利用RFID射频识别、传感器的技术,对院内管理、人员管理进行很好的控制,如广东南方医科大学、深圳人民医院、深圳滨海医院等都在使用这个系统。三是创新型医疗设备电磁式体外冲击波系列。

多方联盟

“此次对新元素医疗的投资是基于一系列市场调查和对新元素医疗的创新力、研发力及各项综合考评之后作出的决定。”蓝色大禹成长合伙人表示。就在2011年2月下旬,新元素医疗推出的远程健康监护产品和医疗物联网解决方案,顺利通过了IBM认证,从而正式获得IBM高级ISV成员资格及PWIN计划高级成员资格。很是令投资双方感到兴奋。这一认证的通过,表明新元素医疗不仅在国内传统医疗健康领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在远程医疗健康信息化应用和医疗物联网解决方案上也同样走在了前列。与此同时,与香港科技大学的结盟,帮助新元素医疗提升了竞争实力。“香港科技大学虽然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学校,但是对新元素医疗最大的帮助就是人才培养,给我们提供了不少有助于公司产品发展的建议,无论是香港科技大学的教师,还是科研人员等都对我们有很好的帮助。”张黔说。

在新元素医疗的产品中,有远程无线个性化健康监护平台、医疗物联网络平台、病人随访专家系统等产品。“今年我们将推出一些新产品,从技术上有几个看点,其中关于睡眠分析的监护是我们与深圳市人民医院合作开发的。张黔自豪地说,“如一个人的睡眠质量怎样,可能有打呼噜、睡眠终止等情况出现,这是由于枕头位置的影响。我们的产品通过对人的睡眠进行分析,选择适合你的枕头,并通过测量你的心率、血氧,以及监控枕头的情况,从而判断你的睡眠质量。目前在美国有一两家机构在研究这方面,而我们的这项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今年年中就会推出。”

除了不断研发新产品外,新元素医疗也在积极探索商业模式。新元素医疗的商业模式主要有两种,其一是医疗信息化模式,通过医疗信息化技术,把医院的运营成本下降,把解决中国医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作为主要市场目标;其二是远程监护模式,通过远程技术可以使大医院医生的信息、技术知识推广到农村和社区。“远程监护模式主要服务三个目标群,第一是大医院向外推广,如深圳市人民医院、北京首钢医院,帮助他们建立远程监护科室,通过这个科室把医生资源推广到数控、慢性病人;第二是大医院资源向院外延伸,也就是大医院资源向社区、县级医院拓展;第三是整个区域范围内医院与医院之间的资源共享。”张黔说。

北京启动电子病历建设,未来五年内完成全体居民电子病历和居民健康档案建设,而且电子病历建设也同步在全国推广。新元素医疗则在健康档案方面找到切入点,“我们的切入点是动态健康电子档案。以往的电子档案只是看病时有信息,体检时有信息,但是纵观全年,人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里,我们要对你在家里时的信息进行收集,建立动态电子档案。当你生病时,可以查到你的以往病史,从而达到对症下药。”张黔表示。

竞争砝码

让客户对产品放心使用,是每个企业需要做的功课,也是必须做好的事情。随着市场的逐渐成熟,用户的需求更加理性,这就需要企业做好客户服务工作,来满足客户的需求。“我们在客户服务方面非常看重服务质量,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其一是技术中心鼓励实行定制化服务,针对不同的用户,从技术源泉上进行服务;其二是有专门的技术支持部门,去现场实施方案,给用户做现场指导;其三是针对不同的用户,我们有专做市场模式的创新部门,创造一些新的市场模式、服务模式。”张欣表示。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3篇《远程医疗合作方案》,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336 245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