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主题活动方案(优秀4篇)

发布时间:

弘扬历史文化赓续红色基因征文 篇一

我最喜欢的颜色是蓝色,最讨厌的颜色是红色。因为我觉得红色太过于艳丽。但姥姥却说,那是革命的颜色!何为革命?年幼的我一无所知,但每见到红色,我就会大喊:革命的颜色!每当这时姥姥总会露出满意的笑容。

渐渐长大,我才明白红色是五星红旗的颜色,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染成的;红色是红领巾的颜色,它代表红旗的一角;红色是理想和信念的颜色,它在我们的血液里流淌……

从小到大红色精神就一直渗透在我们的灵魂里,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成长。战争虽远,但记忆犹新——山东菏泽的赵登宇在与日军血战六小时后,不幸被日军击中胸部,壮烈殉国,年仅三十九岁;河北高阳的佟麟阁投笔从戎,奋勇抗敌,与日军交战中,头部受重伤,因流血过多壮烈牺牲,年仅四十五岁……这些故事都记录在我们八年级的历史课本里。

这些英雄或许离我很遥远,但有一个英雄故事却离我很近很近。

听姥姥说,我的外曾祖母是一位和抗日英雄王二小一样的少年英雄,但她是幸运的,她活了下来。一九三八年七月二日,日军长野部队侵占山东单县,在单县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原本平静的单县城,炮火连天,四处狼藉,因为没有作战经验,村民们死的死,伤的伤,就连部队里也经常有人受伤、战死,活下来的人也会面临着一个大问题:没有粮食吃。外曾祖母那年才十三岁,但看到这样的场面也是和大人一样着急,于是就和她年龄相仿的孩子,把粮食都塞到袖子里,送到养伤的战士手中。

后来外曾祖母和村民就有了新的任务,守地道口。一天,外曾祖母和一个秘密联络站站长的老婆像往常一样一边纳鞋底,一边注意村口的动静。突然,他们发现正北方向尘土飞扬,一个骑着高头大马的日伪军,朝村庄飞奔而来。那个站长的老婆让外曾祖母去地道报信,而她则向反方向跑去。为了拖住敌人,她又朝鬼子的方向开了一枪,这时候敌人的马队冲到了她的面前,她从怀里掏出一枚手榴弹,敌人愣了一下,迅速扑过来抓住了她,原来她还没有学会使用手榴弹。外祖母把敌人来的消息报告给了地道里的同志们,他们迅速从地道跑出村外,顺着一条大沟奔向黄河故道那片无边无际的芦苇丛中,而站长的老婆却死在了敌人的刺刀之下,年仅二十三岁。

姥姥每当说到这里,都会老泪纵横,对日军更是恨得咬牙切齿。

后来,经过了全国人民的顽强抵抗,我们终于取得了抗战的胜利,当举国终于得以安宁的时候。谁也没有忘记那些英勇牺牲的战士和百姓。八路军把在战争中死去的同志的遗体和百姓的遗体,逐一找到,安葬在了一块空地上,一个上了年纪的同志悲痛地说道:“不管是生还是死都不能散,都要在一起!”

可是,在一起是那么的不容易啊!

一九六一年全国都在闹饥荒,村里的树皮被剥了下来,地下的树根被挖了出来。为了不被饿死,外曾祖母带着一家人开始了乞讨的生活,当时为了能让所有人都活下去,大家只好分开,没想到这一分开就是几十年。姥姥这几十年以来给妈妈和舅舅说的最多的就是:“无论你们想什么办法,都要找到你们的姥姥,不管是生还是死,我们一家人得在一起呀!”那些年他们都在寻找外曾祖母的路上奔波。

直到二零一八年我们才有了外曾祖母的消息,得知她还健在,姥姥激动得好几天都睡不好觉,妈妈拿着别人提供的地址到处询问,可那里已经拆迁了,到了公安局也没有查到具体的地址,没办法,妈妈只好到处打听,几经周折仍没有任何消息。就在妈妈心灰意冷的时候,遇到了一位老人。妈妈向老人说明了来意,老人忽然变得很激动,问了妈妈很多问题,老人听后紧紧地抱住了妈妈,哭着说:“找到了!找到了!我们一家人又可以在一起了!”

是的,一家人终于在一起了,在这和平年代里围坐在电视机旁观看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的庆典,让人泪目的不仅仅是惊心动魄的抗战纪录片,不仅仅是祖国今天的繁荣昌盛,不仅仅是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更是一位滞留在缅甸的中国老兵这数十年来唯一的政治愿望:我要回家,与祖国在一起!

远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四颗小星各有一尖正对着大星的中心代表着团结,它时刻提醒着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的身体里流淌着已经奔腾了五千年的热血,遗传着中国独有的红色基因,而这基因便是对祖国无条件的热爱,更是与祖国荣辱与共,永远在一起!

弘扬历史文化赓续红色基因征文 篇二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我们站在两个一百年的交汇点,前有古人,后有来者。童心向党,听党话,跟党走。中国共产党这位伟大的母亲已培育了千千万万个子女,他们开辟了新中国,他们创造了新时代。其中,“常州三杰”——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领导人,他们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劳!

“我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上云梢。”瞿秋白自喻为“江南第一燕”,为了新中国的胜利,他用笔杆子开辟了一条光明的大道。1920年,瞿秋白作为一名旅俄特派记者,他兢兢业业,奔赴在工作岗位上,甚至连饭都吃不饱。1923年,瞿秋白回国后,担任了《新青年》的出版工作,并且在杂志上刊登了他翻译的《国际歌》。1935年2月,由于叛徒的出卖,瞿秋白在福建长汀被捕,被捕期间敌人多次劝他投降,但他宁死不屈,“人爱自己的历史,胜过鸟爱自己的羽毛,请不要撕毁我的历史。”

1935年6月18日,是一个令全中国悲痛的日子,瞿秋白一边高唱《国际歌》一边走向刑场,英勇就义,年仅36岁。他宁死不屈的精神就宛若一盏明灯,指引着后人前进的方向。在今年7月1日,瞿秋白的女儿瞿独伊也被授予了党内最高荣誉“七一勋章”。

张太雷,他愿化作震碎旧世界的惊雷,所以改名为“张太雷”。他以谋将来永远幸福为初心,带着自己的满腔热血干革命!1927年12月11日凌晨,张太雷带领众多人民群众,发动“广州起义”。可是却因敌众我寡,起义失败,张太雷也因此中弹身亡,年仅29岁。广州起义虽然失败了,可是它和张太雷必将载入史册,是因为其意义重大,张太雷也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而献出了年轻且宝贵的生命。

恽代英,曾在黄埔军校担任教务主任,但他却从未贪图名利。后来,又先后参加了“五四”运动和广州起义等,默默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党和国家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在1930年5月6日,他作为上海沪东区行动委员会书记,在怡和纱厂接头时被巡捕捕入狱中。在狱中,他写下了“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的不朽诗篇。由于蒋介石担心恽代英出现在刑场上会引起太大的影响,于是决定就地枪杀。面对刽子手的枪口,恽代英毫不畏惧,仍然痛骂蒋介石,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1931年4月29日,恽代英英勇牺牲,年仅36岁。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旧中国古老的大地上,爆发了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他们带着马克思主义的火种,奔赴到全国各地,将它们播撒在草原上,风儿吹不尽,雨儿打不灭。它们把旧中国的陋习全部烧成灰烬,把新世界的朝阳映的红彤彤的,“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新中国就如这太阳一般,又重新站起来了!他那血红色的光辉,不正是烈士们的一片赤胆忠心和滚烫鲜血染成的吗?

回望百年漫漫长路,人民英雄们前赴后继,守着我泱泱大国。他们高呼着的“中国共产党万岁”穿过时间虫洞,历经百年,却仍然在我们耳畔不断回荡;那些百年的经典“镜头”,和着灿烂光亮,在我们心中反复播放,也投影着下个百年!我认为我们当代学子应该像革命先烈们一样,有雨打灯难灭,风吹色更明的坚韧顽强;要有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的珍惜光阴;更要有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的博大胸襟。好好地去追“星”吧!追那些永远挂在空中不会陨落的“星”,追那些永远载入史册不会消失的“星”,追那些长江淘不尽,后人赞无穷的“星”!

弘扬历史文化赓续红色基因征文 篇三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思政金课的主题是《致敬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

本周我们即将迎来我国传统节日——清明节。清明既是节日也是节气之一,这是唯一一个与二十四节气重合的节日。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是中华民族传统隆重盛大的春祭节日,属于慎终追远、礼敬祖先、弘扬孝道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清明节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日子,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

清明节源自春秋时期。相传晋文公重耳在逃亡的路上,大臣介子推割肉奉君度饥饿,后来晋文公去绵山找介子推,而介子推不为功利,背着老母亲躲避。晋文公用火烧山逼介子推相见,谁料在老柳树下发现他们死了。发现一血书: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将这天定为寒食节,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所以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至今已有两千五百年的悠久历史了。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当这个特殊的时候,人们都会加倍思念已经逝去的亲人,心情难免伤感。而清明,我们也不禁回想起为祖国献身的无数先烈们,凝视着烈士鲜血染红的国旗,不觉思绪又回到那艰苦的岁月。在祖国危亡之时,无数英烈用他们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烈的爱国乐章。如江姐、刘胡兰、董存瑞等等,他们深深懂得:在祖国危亡之时,作为一个中国人,保卫祖国,拯救祖国是自己的责任,为了祖国的解放,战火中出生入死,监牢里坚贞不屈,刑场上大义凛然。他们用生命、热血换来了华夏民族的新生。正是因为他们,才有延续的生命,正是因为他们才有我们现在幸福的生活!

我们新一代的少年该怎样用行动来缅怀先烈呢?其实新时代早已给爱国主义注入了新的内涵,对我们小学生来说,爱国就是爱家庭、爱学校、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就是要在我们的金色校园里文明行为,文明学习,文明成长。在学校,你遵守学校规范,尊敬老师、主动帮助身边有困难的同学,为他们排忧解难;在家里,你尊敬长辈,孝敬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为父母分担家庭的责任;在上公共汽车,你主动让年长的爷爷奶奶先上车,当你站起身给抱孩子的阿姨让座的时候,你就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你就在文明的礼仪之邦中描绘了绚丽的一笔。

忆往昔,诉不尽我们对先烈无限的崇敬;看今朝,说不完我们对明天无限的憧憬!我们只有焕发我们的力量,去学习,去拼搏,去奋进,英烈们才会含笑九泉。同学们,我们不能只在“清明节”才想到革命先烈,而应该时时刻刻继承他们的遗志,让我们行动起来,以实际行动呼唤祖国美好的明天,告慰烈士的忠魂。刻苦学习,发愤图强,共同创造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明天!清明时节,也让我们亲近自然踏青,保护大自然吧,尽情享受美丽的春日吧!

弘扬历史文化赓续红色基因征文 篇四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回首过去那个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战场,多少战士用他们的鲜血染红了大地,为了我们民族的富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它像春潮般温暖着我的心。“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也成为了我的目标。

我们中国曾经有一段屈辱的历史,曾经外国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横行霸道,肆意妄为,犯下了不可饶恕的滔天罪行。南京大屠杀,三十万无辜百姓,成为了疯狂刺刀下的牺牲品;更早一些,北京圆明园,一个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被侵略者们洗劫一空,并付之一炬。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们走出困境,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怕牺牲,不怕困难,不怕苦、不怕累的付出,中国人民才会有现在美好幸福的生活。

中国共产党人的血脉中流淌着红色基因。深蕴着忠诚坚定、不畏牺牲、艰苦奋斗、服务人民的优良传统,凝练成为共产党人血脉中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无论是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还是艰苦创业的建设时期,直至今天波澜壮阔的改革大潮,红色基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向前。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寄语广大党员干部,“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使我们的党永远不变质、我们的红色江山永远不变色。”每一名共产党员,自面向党旗庄严宣誓的那一刻起,就应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焕发生机,润养精神源泉。

坚守忠诚刚毅的理想信念。“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回顾党领导的革命史,无论是大革命失败后的低潮,还是漫漫长征路,抑或是八年艰苦抗战,历经千难万险最终夺取革命胜利,靠的就是共产党人对党、对共产主义信念的忠诚坚定。有了崇高的理想和坚毅的信念,也就有了夺取胜利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对共产主义执着而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我们每一个共产党人都必须传承和坚守的,这是政治灵魂,更是不朽的精神支柱。

弘扬不畏牺牲的英雄气概。“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不怕苦、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是共产党人独有的标识。自建党伊始,无以数计的革命先烈为党、为新中国作出了巨大的奉献与牺牲,他们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甚至是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视死如归、牺牲拼搏的壮丽凯歌。如今,新中国行进在崛起复兴之路,更需要传承这种不怕牺牲、勇于胜利的情怀和气魄,继承革命先辈遗志的信念,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不畏困难,勇往直前。

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曾讲道:“艰苦朴素,艰苦奋斗,这既是党的作风,也是每个共产党员,每个革命者的作风。”在革命年代,缺吃少衣少药,武器落后,物质条件极为困难,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正是靠着艰苦奋斗精神和旺盛的革命斗志,克服各种困难艰险,赢得胜利。在新的建设时期,艰苦奋斗精神就是我们事业的原动力,更要传承和发扬,将其作为共产党人的精神品格,在工作、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去坚守奉行。

紧密血肉相连的党群关系。我们党在敌我力量悬殊的困境下坚持下来,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一步步走向胜利,所依赖的就是党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建立了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和血肉联系,赢得了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倾其所有的支持。直到今天,我们在新形势下完成新任务开创新局面实现新目标,制胜的法宝仍旧是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只有各项工作符合基层实际和党员群众意愿,我们的工作才能获得最大的支持,各项事业才能无往而不胜。

红色基因是共产党人的信仰根基、精神之源,党的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必须传承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焕发出战斗的精神、拼搏的劲头,夺取事业新的胜利。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4篇《红色主题活动方案》,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336 55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