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会诊实施方案(优秀3篇)

发布时间:

远程会诊奖惩制度 篇一

远程会诊奖惩制度

自我院开通“远程会诊”这一投入小、效果好的诊疗方法,我院不断收治远程会诊患者,远程会诊充分得到患者及家属的认可,使患者不出长顺县就能接受到三甲医院专家的诊疗,切实方便了群众看病就医,同时也提高我院医疗服务水平和知名度,为了让更多患者少的经济投入享受高质量的诊疗,我院特为远程会诊的收治科室给予奖励,具体如下:

一、 对收治科室每成功一例远程会诊将奖励40元,此款由科室主任 合理分配;

二、 每远程会诊一例,将奖励远程会诊操作人员10元;

三、 将按月统计报送财务科。

关于远程会诊做的不好不按要求执行的给予相应的处罚,具体如下:

一、 对不按照或违反远程会诊管理规定,每次处罚50元;

二、 对不按照远程会诊流程使用远程会诊的,每次处罚50元;

三、 对不按照或违反远程会诊室管理规定,每次处罚50元;

四、 对不按照或违反远程会诊制度,每次处罚50元;

建设原则及目标 篇二

1、建设原则 顶层设计,统一标准:从全局出发,依照统一设计,推动基层与高端远程会诊系统建设。 立足当前,分步实施: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设备、人员等资源,根据基层医疗机构业务需求,分轻重缓急,逐步推进、完善远程会诊系统建设。 技术成熟,互联互通:充分考虑远程会诊发展需要,采用成熟可靠的先进技术,采取开放架构设计,支持互联互通,易于扩展升级。 保障安全,注重实用: 信息及系统安全是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远程会诊建设和应用,涉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和病人,系统必须方便实用、安全可靠、易于维护。

2、总体目标 建设以人民医院为省级远程会诊中心的的基层远程医疗会诊平台,逐步实现远程会诊、远程教育、远程数字资源共享、视频会议、双向转诊、远程预约、远程专科诊断等功能,促进我省优质医疗资源的共享和医疗服务的均等化,有效加强我省基层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提高疑难重症救治水平,缓解群众看病难。未来实现与部级远程会诊平台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远程会诊操作手册 篇三

远程会诊操作手册

一、认识系统

1.所需辅助设备

①高拍仪/扫描仪(有助于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档) ②打印机(打印会诊报告)

2.进入方式

双击桌面图标:

进入登陆界面:

打开桌面上“用户名、密码”文本文档

将其中的用户名和密码(各医院初始设置时,用户名和密码相同)输入到登陆界面中对应的文本框内,点击登陆即可。

3.操作界面

3.1县级医院

目前包含2个模块,“会诊中心”,“我的会诊”:

3.2省、市级医院

目前包含5个模块“会诊中心”,“质控管理”,“会诊管理”,“我的会诊”,“统计报表”:

二、会诊操作

1.申请会诊

1.1申请材料

准备会诊病例相关材料的电子文档,如会诊病例涉及放射科检查(CT、DR、MR等),请准备DICOM标准格式的影像文件,涉及医学检验的需准备纸质检验结果单。

1.2申请操作

在填写会诊申请前,应与希望会诊的省、市级医院先取得联系,确定可以开展会诊。

“会诊中心”中提供了4各类型的会诊,分别为“临床会诊”、“影像会诊”、“心电会诊”、“病理会诊”。

因“临床会诊”基本可以满足大部分会诊需求,且4各类型的会诊的申请操作界面基本相同,故以“临床会诊”的申请操作为例做讲解。点击“临床会诊”,右侧显示申请操作界面:

操作界面共分为会诊信息、患者信息、临床信息,共3个主要填写部分。

会诊信息部分需将下图中红框内信息进行选择和填写:

患者信息部分标有红星的为必填项,其他内容尽量填写完整:

临床信息部分需将下图中红框内信息进行完整填写,“病例附件”处上传DICOM标准格式的影像文件和医学检验结果单扫描件:

完成全部会诊信息填写后,点击页面最下方“提交信息”即可。

2.前质控

申请端医院提交会诊申请后,会诊端医院即可在“质控管理”—>“前质控”中,找到该条会诊申请:

进入页面后,需会诊端医院根据会诊申请信息,审核申请端医院给出的病例信息是否符合要求,合理则点击页面下方的“前质控完成”给予通过:

如不符合要求则点击“退回”:

并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填写详细的退回理由:

3.会诊分配

完成“前质控”环节后,会诊端医院还需要进行“会诊分配”,具体为“会诊管理”—>“会诊分配”中,找到该条会诊申请:

进入页面后,需会诊端医院根据会诊申请需要,选择添加参加会诊的具体会诊医生:

具体操作为,先选择会诊医生所属的科系、科室、专业,在下方自动出现的医生姓名中,选择所需医生姓名,当“会诊费用”列表中,出现该医生姓名即可。如该会诊申请涉及多科会诊,可按照上述操作反复添加多名医生。

完成会诊医生的添加后,点击页面下方的“分诊完成”即可。

4.会诊过程

4.1会诊端医院

会诊端医院在完成“会诊分配”后,需要电话通知申请端医院具体的会诊时间。

在会诊开始前,会诊端医院可在“我的会诊”->“会诊任务”中找到,该条会诊任务记录,点击查看:

进入会诊信息页面:

4.2申请端医院

申请端医院收到会诊端医院的会诊时间通知后,在会诊开始前,可在“我的会诊”->“会诊申请”中找到,该条会诊申请记录,点击查看:

进入会诊信息页面:

4.3视讯系统

完成上述操作后,会诊端医院和申请端医院均需开启华为视讯系统,通过遥控器呼叫对方视讯系统IP,确定可以视讯交互,自身视讯系统IP就显示在电视的左下方,可在前期的电话沟通中, m.shancaoxiang.com 告知对方。

5.诊断提交

完成会诊交流后,会诊端医院需将会诊医生给出的“诊断意见”和“治疗建议”手工录入到页面中对应的文本框内。

除此以外,亦可将会诊医生手写的纸质文档通过高拍仪或扫描仪转换成电子图片(JPG格式),并通过页面下方的“附件”上传选框,将“诊断意见”和“治疗建议”图片上传到会诊平台。

完成上述操作后,点击页面最下方的“提交报告”即可。

6.后质控

完成“报告提交”后,会诊端医院需到“质控管理”—>“后质控”中,找到该条病例,点击查看。

进入页面后,需会诊端医院根据病例信息,审核会诊医生给出的“诊断意见”和“治疗建议”是否合理,合理则点击页面下方的“后质控完成”给予通过,不合理则点击“退回”,要求会诊医生重新给出“诊断意见”和“治疗建议”。

7.诊断获取

在会诊端医院完成了“报告提交”和“后质控”环节后(一般情况下,会诊端医院需要30分钟完成以上两个环节),申请端医院就可以到“我的会诊”—>“会诊申请(完成)”中,找到该条病例,点击查看。

进入页面后,可在页面下方“会诊报告”处找到,会诊端医院给出“诊断意见”和“治疗建议”。

此处系统提供两种格式文档:

一是PDF文档(当会诊端医院不采取手工录入方式提交“诊断意见”和“治疗建议”时,系统生成的则是空文档);

二是下载附件(目前,会诊端医院普遍采取附件形式,上传 “诊断意见”和“治疗建议”扫描件)。 申请端医院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需要的文档。

三、统计报表

目前,系统已为省、市会诊端医院开通了统计功能,会诊端医院可在“统计报表”中对会诊工作量、前质控工作量、后质控工作量、分诊工作量做出统计。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3篇《远程会诊实施方案》,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336 74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