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最新6篇

发布时间:

为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就需要我们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阐明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书面计划。那要怎么制定科学的方案呢?差异网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6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篇一

为进一步深化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整体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持续创新人才培养过程,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切实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竞争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根据学校工作部署,学校拟实施新一轮税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工作。现对调整20XX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改革目标与工作重点

(一)指导思想

主动适应社会需求,自觉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将科学发展观内化为学校的办学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按照入主流、定好位、办特色的要求,整体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持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实施国际化、信息化、一体化三大发展战略不动摇,坚持规范与创新相统一,坚持以育人为核心,进一步夯实基础,明确导向,拓宽选择,强化实践,在新的起点上不断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二)改革目标

培养具有较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三)工作重点

围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改革目标,本次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拟总体解决以下四个问题:

1、 坚持宽厚的基础与明确的就业导向有机结合。

2、 坚持“三商并举”、“五能并重”,把能力训练系统化落到实处。

3、 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走交叉复合的路子。

4、 建立学生毕业后以基本薪酬为主导的就业层次与就业率评价体系。

具体实施以下五项改革:

1、 进一步深化通识教育课程改革。

2、 大力推进职业发展教育、创业教育、第二课堂活动的一体化建设。

3、 切实加大公共基础课程改革力度。

4、 着力实施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改革。

5、 进一步完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

二、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

学校本科各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定位是:在坚持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重应用的前提下,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优化,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各专业应根据学校总体人才培养目标,针对社会需求、学科领域、职业指向以及学生面对的就业层次等,在综合考虑、严格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各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尤其要认真研究并明确各专业的培养规格,充分体现专业的核心竞争力;按照宽厚的基础与明确的就业导向有机结合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学生将来就业的领域、岗位和行业,并在培养目标中进行准确描述,既与学校的总体要求相统一,又彰显专业特色,突出比较优势。原则上不在现有专业中设置专业方向。

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充分体现学校倡导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内涵,进一步完善“2+2”分流培养的原则、要求、路径与举措,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课堂讲授与自主学习、集中讨论与相互交流相结合,实施通识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切实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课堂讨论、实验实践、科研训练等培养环节,着力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复合知识结构、综合素质以及实践能力。

三、具体要求

(一)主要内容

各www.chayi5.com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包括: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就业导向、主要课程设置、实践性教学环节设计、第二课堂活动安排、修业年限、授予学位、课程结构分析表、教学计划进程表、必要的说明等主要内容。

(二)学分分配

四年制本科各专业总学分一般控制在175学分左右。其中课程教学160学分左右(必修课程118学分左右,选修课程42学分左右);实践性教学环节、第二课堂活动等15学分左右。

(三)课程设置

1、 通识教育课程

按照“通、宽、厚、透”的要求,依据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综合类知识等四大模块分类设置,由教务处统筹,从第二学期到第七学期开设,要求学生修满12学分。

具体实施办法参见《南京财经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及教学改革方案》。

2、 职业发展教育类课程

(1)必修课:《职业发展与就业基础》,2学分,第二学期、第七学期开设。

(2)选修课:《职业探索与职业化素质》,1学分;《创新思维与素养》,1学分;《KAB创业基础》,2学分;《创新与创业》,1学分;要求学生修满2学分。

具体实施办法参见《南京财经大学关于推进职业发展教育、创业教育、第二课堂活动一体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3、 公共基础课程

(1)“两课”:保持现有基本框架不变,开设4门,计12学分。

(2)大学英语课:继续实施“平台+模块”的教学改革,其中“平台”课程第一、二学期开设,计8学分;“模块”课程第三、四学期开设,计4学分。

(3)数学公共基础课:按照不同要求,实施分层分类教学,第一、二、三、四学期开设,计16学分(法、工、文、理类各专业结合专业实际,设置数学课程)。

(4)计算机公共基础课:实行统一目标下的多维度考核,重点进行教学内容改革,强化应用,计10学分(其中1学分计算机基础模块课程学生需通过“自学+辅导+机试”的方式获得;其他课程,各专业与信息工程学院相互协商,取得共识后由信息工程学院负责开设)。

(5)大学语文课:按照提高学生的文学艺术鉴赏能力、沟通能力、写作能力的要求进行改革,3学分。

(6)体育课:第一、二、三、四学期开设,每学期34学时1学分,计4学分。

4、 专业课程

(1)按照专业基础入主流、专业主干显优势、专业复合呈特色的要求设置专业课程。

(2)专业基础课:经管类专业按照基本维持“2+2”培养模式总体框架不变,前两年相对统一,坚持打通培养的原则,设置14门左右,42学分左右;法、工、文、理学类专业参照经管类专业的模式设置,要求在各自学院内基本打通培养。原《学科导论》的相关内容纳入《职业发展与就业基础》课和相关专业课程中,不再单独设置。

(3)专业主干课:按照“主、精、特、复”的要求,设置反映本专业领域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的课程6—8门,21学分左右,时间可以提前至第四学期起开设。应进一步拓宽基础,扩大专业适应面,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减少重复,体现专业的核心问题,避免课程越开越细。

(4)专业选修课:按照交叉复合、体现特色的思路设置选修课程。紧密型复合对应专业限定选修课,以体现专业要求;非紧密复合对应专业任意选修课,目的在扩大选择。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要求学生修满24学分左右。为满足学生的选择要求,应提供数量充裕的选修课程;为避免选修课程类别过多,跨学科类选修课程暂不单独设置,纳入任意选修课程,希望各学院、各专业在任意选修课程中尽可能设置部分跨学科类选修课程。

(5)每个专业至少开设2门双语课程,主要从通用性较强的课程中选择设置。

5、 实验课程

(1)基础实验纳入正常教学,不另行单独计算学分。

(2)课程实验由各专业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设置:经管类各专业至少开设2—3门实验课程;理工类各专业应进一步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重;文法类专业应结合专业特色,设置相应的实验课程。

(3)综合性实验应立足于国民经济信息化的要求及学生就业领域所需综合知识的需要设置,循序渐进,逐步完善,保证各专业设置1个,2学分;名称可以暂定为“某某专业综合实验”。

(4)有条件的也可以设置跨学科的综合性创新实验课程,提供学生选修,进行网上实验,并给予创新学分或奖励学分。

6.实践性教学环节

(1)认知性实践:第三学期前暑期设置,1学分。

(2)文献综述:1学分。

(3)毕业实习:2学分。

(4)毕业论文(设计):3学分。

7.第二课堂活动

按照“三商并举”、“五能并重”的要求,设置社会实践、社会工作与社团活动、演讲沟通、综合写作、参加讲座、读书活动、科技文化活动等7个模块,要求学生修满6学分。

具体实施办法参见《南京财经大学关于推进职业发展教育、创业教育、第二课堂活动一体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8、 创新学分

各专业总学分是学生毕业的最低学分或毕业资格学分。学校鼓励学生多修学分,特别是鼓励通过各类创新活动获取学分,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三)有关说明

1.工商管理(环境商务,中加合作)专业和会计学(中英合作)专业的培养计划应按照加拿大和英国合作学校的要求设置相关课程,重点是确保英语教学有的放矢,满足需要。

2.相关专业要为“专转本”学生专门设置第五至第八学期的课程,基本要求是夯实基础,加强专业,注重训练,适当降低毕业论文要求。

3、 进一步明确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分流培养的方案及实施细则,应具备针对性、可行性和操作性。

四、组织实施

(一)按照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总体安排,教务处提出调整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意见。

(二)专业负责人(系主任)作为专业建设第一责任人,直接负责各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修订工作;在本院领导下,统一认识,集思广益,讨论研究,充分论证,必要时应组织校外专家咨询审核。

(三)各学院负责指导本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修订,并加强与相关学院之间的交流、沟通和合作;教务处具体负责组织、协调、统筹工作以及人才培养方案的整理、汇编工作;学校教学委员会审定后由教务处组织实施。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篇二

一、培养目标

1、物流管理方向(Logistics Management)

在工商管理学科的基础上,培养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特别是珠三角经济发展的,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文化素质,掌握物流系统化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以及基本的应用工具和技能,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国际化运作能力,能够从事企业物流管理、物流企业经营以及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2、采购与供应链管理方向(Purchasing and Supply)

在工商管理学科的基础上,培养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特别是珠三角经济发展的,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文化素质,系统化掌握采购与供应链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国际化运作能力的,能够从事企业采购与供应链管理、政府采购管理以及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3、国际物流方向(International Logistics)

在工商管理学科的基础上,培养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特别是珠三角经济发展的,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文化素质,系统化掌握国际物流管理和经营理论和方法,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国际化运作能力的,能够从事国际物流管理、物流业务以及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二、基本业务规格

1、具有良好的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了解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身心健康;

2、有较全面的计算机科学、经济学、管理学的理论基础,掌握物流管理专业的基础知识,掌握分析设计物流管理系统的基本方法,能对各种企业物流方案进行经济分析,对物流活动进行管理;

3、了解我国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和企业政策,熟悉国际物流发展的最新动态,能适应物流企业管理工作的需要;

4、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5、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三、基准学制

基准学制为4年,实行弹性学习制为3-8年。

四、授予学位

管理学学士学位

五、主干学科

工商管理学科

六、专业主干课程

运筹学、物流学、生产运作管理、供应链管理、仓储管理与库存控制、运输与配送、物流设施设备、港口物流等。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篇三

本着该原则,基于中高职衔接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思路如下:

一、科学定位,明确培养目标

本方案立足黑龙江省,人才培养目标充分适应黑龙江省旅游业发展的需要。黑龙江省在未来五年将继续大力发展旅游业,加快实现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大省的跨越。我省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必然需要大量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本方案结合我省旅游资人才需求现状,定位于培养基础扎实、适用面宽、实践和创新能力强、以社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面向基层,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综合素质高的技能型人才。

二、立足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优化课程体系设置

中高职课程体系设置首先要立足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即中高职阶段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认知水平,明确各阶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课程设置依据“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突出实践技能培养、注重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优化,兼顾教育部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学计划制定的规范性和统一性,在专业课程的安排上保持中高职阶段课程的连续性,中职阶段注重基础性教育,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开设语文、中国历史常识、音乐等公共课,以及旅游概论、管理学、服务礼仪等专业基础课,此外,为了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教育,开设职业素养课程,让学生对自己学习的专业和未来所从事的行业和岗位有所了解,帮助其形成良好的职业观念和职业态度。

三、以“岗位能力”要求确定课程体系及内容

要培养以社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面向基层,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综合素质高的技能型人才就必须将人才培养与旅游企业人才市场需求相接轨。因此,只有通过到旅游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和行业的需求才能确定学生未来从事的岗位及所需要的具体能力,从而在课程体系设置上,以岗位能力要求为核心,结合行业特点,形成知识、技能、应用一体的职业课程体系;首先坚持以旅游管理职业岗位对知识和技能的需求来设置课程,加强课程设置的职业功能性;其次,充分考虑中高职学生的特点,在中职阶段注重学生技能的训练,而在高职阶段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

四、“2+3”培养方式+“旺工淡学、工学交替”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2+3”培养方式即前2年进行高职学习,后三年进行高职学习的培养方式。后三年的高职学习实行“旺工淡学、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是指根据我省旅游市场自身的淡旺季的特点,安排学生在旅游旺季到旅游企业见习和顶岗实习,旅游淡季时回到学校继续学习的模式。第一阶段从第一学期9月起至第六学期6月,学生主要完成从业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任务:一是礼仪技能训练(形体训练、服务礼仪训练);二是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三是岗位的初步体验,即由旅行社和学校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参观考察酒店和各主要景区景点,打破原有的先理论再实践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一入学就直接与未来所从事职业的环境接触。第二阶段是第六学期6月至第七学期10月,正值我省旅游旺季。由学院联系、企业、学生双向选择,学生带着实践课题进入旅游企业见习,帮助学生确立为岗位服务意识和过硬职业技能意识。

第三阶段从第七学期10月至第八学期6月,学生主要完成职业技能证书所必备知识和技能并进行导游证考试。在此期间,根据职业素养课程安排,学院会与合作企业联系,选派优秀工作人员或我院优秀毕业生来开展讲座或座谈,传递企业最新服务标准、服务理念,讲授企业文化、职业素质以及如何规划个人职业生涯等,使学生感受企业氛围,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变化情况。第四阶段从第八学期6月至第十学期,这段时间为学生顶岗实习阶段。学生全部进行校外顶岗实习,学生在实习结束后由校企双方对学生的表现及撰写的调查报告等对学生进行考核并评定成绩,企业学生进行双向选择。在该思路的基础上确定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就业方向与岗位分析,根据岗位能力确定教学任务和开始的课程,从而制定服务于我省旅游业发展的基于中高职衔接。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篇四

一、学制及招生对象

学制:学分制,基本学制三年,最长五年

招生对象:普高毕业生

二、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本专业培养熟练掌握仓储、配送、运输、采购、供应链管理等现代物流知识,具有仓储与配送业务处理、运输调度业务处理、采购与供应业务处理、国际货代业务处理、快递营运业务处理、物流信息处理等能力,拥有吃苦耐劳、诚实守信、沟通协调、团队合作等素质,面向广东省,特别是珠三角地区,适应现代物流行业采购与供应、国际货代操作、快递运营岗位需要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

1、 能力目标

(1)具备仓储业务处理、配送业务处理、国际货代操作、运输调度、采购业务处理、物流信息处理等专业能力;

(2)具有对物流市场进行调查、获取市场信息的能力;

(3)具备英语应用能力、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

(4)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现场应急管理能力。

2、 知识目标

(1)掌握现代物流的基本理论;

(2)掌握仓储与配送业务、国际货代操作、运输调度、采购业务等基本作业流程;

(3)了解条形码技术、POS系统、RF技术、EDI技术等先进物流信息技术相关知识;

(4)掌握市场营销和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

(5)掌握物流业务政策法规和国际惯例。

3、 素质目标

(1)具有团队合作精神,性格随和,乐意与人交往;

(2)具有责任心,敬业负责,积极主动,细心肯干;

(3)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吃苦耐劳;

(4)为人正直、诚信、踏实、忠诚;

(5)勇于创新、勇于挑战、乐观向上。

三、专业核心能力与就业岗位指向

xxxx

四、课程体系与课程设置

xxxx

五、专业核心课程简介

xxxxxx

六、毕业要求

学生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方可毕业。

1、 学分要求

毕业应修满126学分。

2、 证书要求

(1) 普通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水平考试证书。

(2) 普通高校英语应用能力A或B等级考试证书。

(3) 获得专业职业资格证书之一。

①助理物流师;

②国际商务单证员;

③国际货代职业资格证;

④报关员、报检员职业资格证;

⑤物流职业经理资格证书;

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员

七、专业教学团队基本要求

1、 本专业教学团队应满足以下要求

(1)具备本专业本科或研究生以上学历,并接受过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论的培训,具有独立开发职业课程的能力;

(2)从事实践教学的主讲教师应具备物流师资格证书(含高级工)或“双师型”教师;从事辅助教学的实训指导教师要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熟悉物流设备操作;

(3)本专业“双师型”教师(讲师以上教师系列职称,并具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职业资格或两年以上企业经历)的比例要达到80%以上;

(4)专业教师与学生比例不超过1:28,企业兼职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例不低于50%;

(5)师资梯队中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一般教师比例基本达到1:3:6。

2、 本专业目前教学团队的基本情况

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团队有专任教师12名,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8人,初级1人,双师素质12人,“双师”素质达100%,中青年教师占75%,职称结构及年龄结构均较合理,涵盖采购与供应、物流运输、仓储配送、国际货代、信息技术、物流系统规划、物流设施设备等专业方向。另有来自行业企业兼职教师40人。

八、其他必要的说明

1.20xx级《创业与职业通用能力》已开课。

2.综合实践课的上课时间根据场地情况灵活安排。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篇五

一、学制及招生对象

学制:学分制,基本学制三年,最长五年

招生对象:普高毕业生

二、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本专业培养熟练掌握仓储、配送、运输、采购、供应链管理等现代物流知识,具有仓储与配送业务处理、运输调度业务处理、采购与供应业务处理、国际货代业务处理、快递营运业务处理、物流信息处理等能力,拥有吃苦耐劳、诚实守信、沟通协调、团队合作等素质,面向广东省,特别是珠三角地区,适应现代物流行业采购与供应、国际货代操作、快递运营岗位需要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

1、 能力目标

(1)具备仓储业务处理、配送业务处理、国际货代操作、运输调度、采购业务处理、物流信息处理等专业能力;

(2)具有对物流市场进行调查、获取市场信息的能力;

(3)具备英语应用能力、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

(4)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现场应急管理能力。

2、 知识目标

(1)掌握现代物流的基本理论;

(2)掌握仓储与配送业务、国际货代操作、运输调度、采购业务等基本作业流程;

(3)了解条形码技术、POS系统、RF技术、EDI技术等先进物流信息技术相关知识;

(4)掌握市场营销和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

(5)掌握物流业务政策法规和国际惯例。

3、 素质目标

(1)具有团队合作精神,性格随和,乐意与人交往;

(2)具有责任心,敬业负责,积极主动,细心肯干;

(3)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吃苦耐劳;

(4)为人正直、诚信、踏实、忠诚;

(5)勇于创新、勇于挑战、乐观向上。

三、专业核心能力与就业岗位指向

xxxx

四、课程体系与课程设置

xxxx

五、专业核心课程简介

xxxxxx

六、毕业要求

学生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方可毕业。

1、 学分要求

毕业应修满126学分。

2、 证书要求

(1) 普通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水平考试证书。

(2) 普通高校英语应用能力A或B等级考试证书。

(3) 获得专业职业资格证书之一。

①助理物流师;

②国际商务单证员;

③国际货代职业资格证;

④报关员、报检员职业资格证;

⑤物流职业经理资格证书;

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员

七、专业教学团队基本要求

1、 本专业教学团队应满足以下要求

(1)具备本专业本科或研究生以上学历,并接受过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论的培训,具有独立开发职业课程的能力;

(2)从事实践教学的主讲教师应具备物流师资格证书(含高级工)或“双师型”教师;从事辅助教学的实训指导教师要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熟悉物流设备操作;

(3)本专业“双师型”教师(讲师以上教师系列职称,并具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职业资格或两年以上企业经历)的比例要达到80%以上;

(4)专业教师与学生比例不超过1:28,企业兼职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例不低于50%;

(5)师资梯队中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一般教师比例基本达到1:3:6。

2、 本专业目前教学团队的基本情况

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团队有专任教师12名,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8人,初级1人,双师素质12人,“双师”素质达100%,中青年教师占75%,职称结构及年龄结构均较合理,涵盖采购与供应、物流运输、仓储配送、国际货代、信息技术、物流系统规划、物流设施设备等专业方向。另有来自行业企业兼职教师40人。

八、其他必要的说明

1、20xx级《创业与职业通用能力》已开课。

2、综合实践课的上课时间根据场地情况灵活安排。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篇六

一、培养目标

1、总体目标

本专业培养熟悉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生产管理业务,能熟练操作城市轨道交通相关设备设施,掌握城市轨道交通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实际操作,具有较强的服务沟通能力、较强的服务他人意识和常用英语口语交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立足城市轨道交通服务,采取“订单班”培养模式,通过三年的专业课学习,使学生掌握轨道交通基本行车组织知识,客运组织与服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能力,取得相关岗位职业资格证书。

3、就业岗位

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使本专业学生可以胜任从事城市轨道交通企业一线服务与管理岗位的能力,同时还可以从事交通运输类的辅助性岗位工作。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是城市轨道交通集团和其他城市的交通运输企事业单位及下属企业。

对应的主要岗位有:客运员、站务员、值班员、票务员以及运营管理员等相关岗位。

二、招生对象、学制及毕业要求

1、招生对象:普通初中毕业生

2、学制:三年3、毕业要求

(1)、修完计划规定的所有课程和实习环节,完成教学规定考试(2)、通过学校规定的学生德育操行测评(3)、获得一项以上职业资格技能证书

三、知识结构要求

1。掌握语文、数学、外语、政治等本专业所需的文化基础知识。

2。了解交通服务、交通安全、交通法规方面的基本知识。

3。初步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安全、管理、调度、组织等方面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

四、能力结构要求

1。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办公操作能力。

2.具备一定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组织调度、票务管理、车务管理等专业能力。 3.具有较强的表达、沟通、协调能力。 4。具有一定的公共安全管理能力。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五、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

(一)文化基础课

1。德育

(1)职业生涯规划

中职毕业生的高就业率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但就业的稳定性、就业质量不高,主要是因为中职生在专业选择、就业定位和未来发展等方面普遍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很多学生对自己的未来职业缺少规划,不知道将来该做什么,要做什么。职业生涯设计这门课是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并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2)职业道德与法律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律基础知识辅导。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职业、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个性、职业选择、职业理想的基本知识与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掌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以及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陶冶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形成依法就业、竞争上岗等符合时代要求的观念。学习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中与学生关系密切相关法律基本知识,做到知法、懂法,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指导学生提高对有关法律问题的理解能力,对是与非的分析判断能力,以及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护权益、依法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的实践能力,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公民。

(3)政治经济与社会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济和政治学说的基本观点,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对学生进行经济和政治基础知识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常见的社会经济、政治现象,提高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活动的能力,为在今后的职业活动中,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打下基础。

(4)哲学与人生

学习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及基本观点的教育。其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自己的社会实践、人生实践和职业实践密切相关的哲学基本知识;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最常见的社会生活现象;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如何做人,为将来的社会实践打下基础。 2。语文

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阅读现代文和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加强文学作品鉴赏,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加强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应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用文写作能力和日常口语交际水平。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接受优秀文化熏陶,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 3。数学

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基本计算工具使用、空间想像、数形结合、思维和简单实际应用等能力,为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5。体育

学习体育与卫生保健的基础知识和运动技能,掌握科学锻炼和娱乐休闲的基本方法,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培养自主锻炼、自我保健、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意识,全面提高身心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终身锻炼、继续学习与创业立业奠定基础。

(二)专业基础课程训练

1。交通英语口语训练

在初中英语的基础上,巩固、扩展学生的基础词汇和基础语法;培养学生听、说的基本技能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熟悉交通专业英语常用的基础词汇和基本语句,注重相应的口语训练与实际应用能力。 2。普通话训练

注重实际交流能力培训,针对普通话水平测试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鼓励学生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

3。计算机应用基础

学习常用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网络等计算机基础知识,具有较强文字处理、数据处理能力。 4。形体训练

通过形体礼仪训练塑造学生职业素养,提升内涵和气质,为今后从事服务行业打下基础。 5。城市轨道交通服务礼仪

理解城市轨道交通服务礼仪基本要求,强化训练,采用应用案例分析教学法,帮助学生纠正平常不良习惯,通过职业化的服务理念与服务技能训练,让学生掌握服务知识,提升服务技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专业核心课程及基本要求

1。城市轨道交通概论

本学科主要学习城市轨道交通的历史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路网设计、线路与车站、车辆与供电、信号与通信、运行组织与经营管理、投资效益分析等内容,使学生初步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常识。

2。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

主要学习城市轨道行车安全、设备安全、施工安全、消防安全以及交通应急管理等相关的法规和评价标准。

3。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

以票务员、乘务员职业资格鉴定考核为指导,学习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和客运组织工作、票务管理、乘务管理、市场营销分析等方面的知识。重点掌握轨道交通客运流程、任务、特点、原则、客运组织的管理系统及客运组织能力的技术措施。

4.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

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重点掌握轨道交通运营计划、运营模式、列车运行组织、及其工作岗位制度、车站组织、车站设备监控系统、防灾报警系统应用等内容,使之在今后工作中有一定的实践基础。 5.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设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轨道交通系统常用设备使用方面的专业技术知识,具备设备使用及管理的能力。

6.市场营销

本课程学习面广泛,主要要求学生结合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方面的关系,注重营销理念的培

养与学习,比如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营销及轨道交通沿线资源开发营销,如房地产、综合商业、广告、通信等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四)专业核心课程训练1、运输设备实训

主要任务是通过视频和网络展示轨道交通运营的设备设施,特别是车站的功能站设备与机车

车辆设备,通过相关设备各功能的模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完全掌握并能熟练运用该知识,从而增强就业竞争力。

2、公共关系实训

主要任务是通过模拟处理突发公共事故,帮助学生深刻体会公共关系的一般知识在工作中如何具体运用,从而增强学生面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3、职业资格考证实训

主要任务是针对学生的单项职业资格技能进行系统训练,帮助学生顺利通过职业资格考证活动。

4、专项实训

主要任务是围绕专业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将两门甚至三门课程的相关内容进行专项技能训练,例如票务管理课程的专项训练就是要提高学生售票能力。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5、顶岗实习

主要任务是全面接触社会,完全按照职业人士的标准和岗位职责要求完成由学生身份到职业人士的转变,期间需要完成毕业考试和相关就业实践鉴定。

六、实践教学实施

完善“基础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和拓展技能”的实践教学模式,实践课安排如下表。

专业实践课安排表

实践项目技能培养实践安排从第2学期起,根据培养目标要求及学生掌握职业技能的程度,在地铁、认识实习基础技能铁路、公交车等车站、控制中心、停车场、客运专线车站进行设备认识、岗位认识实习校内实训生产实习顶岗实习专项技能综合技能第2~4学期,每门专业课每学期不少于2周实训。(普通话、计算机、形体礼仪训练)“黄金周在客运公司、地铁、轻轨实习,铁路“春运”客运专线车站和列车乘务实习拓展技能预就业单位或校外基地实习每门专业课每学期均安排1—2周以上的校内综合实训。根据校内实训基地的设备,由指导教师模拟现场工作,下达工作任务,学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达到学习的目的。例如,在学习《城轨客运组织方法》时,安排“AFC设备操作训练”,模拟地铁某一车站,提出正常情况下闸机工作模式的设置、大客流情况下闸机模式的设置、事故应急情况下闸机模式的设置、闸机票箱已满的处理、闸机扇门故障等工作任务,结合课程内容重点讲授操作,并要求学生达到熟练操作的目的。

打破固有的学期与假期划分,实习安排兼顾企业生产实际。“十一”黄金周期间,是地铁、轻轨客流的高峰,地铁轻轨公司需要增加车站的站务人员,在城市地铁开通运营后,每年的“十一”黄金周由本专业二年级的学生参加车站的客流组织工作;每年的铁路春运客流高峰期,由本专业三年级的学生参加客运专线车站客流组织和列车乘务工作。因此,安排第三学期1周、第五学期4周实习,既完成了生产实习,也缓解了企业的压力,达到学校与企业双赢的目标。由此带来的假期安排、教师指导,均有相应配套措施。

第5学期,安排顶岗实习,利用学生预就业单位或校外实习基地,实习票务管理、列车运行指挥工作、调车工作。

1、双证书或多证书制度的实施

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学校明确双证书要求,要求学生在毕业前应至少获得一个个相应的技能证书。普通话、计算机等有社会认证体系的课程,用获证考试代替课程结业考试。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6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36 93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