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清华大学校训(优秀3篇)

发布时间:

清华大学校训 篇一

清华大学(顶尖高校):建筑、土木工程,经济管理,机械,力学,计算机、电子信息,核能,协和医科。

北京大学(顶尖高校):哲学,经济管理,数学,物理

复旦大学(顶尖高校):国际金融政治,经济管理,新闻,数学、生物、微

电子

上海交通大学(顶尖高校):船舶海洋,核科学,电气,经济管理

南京大学(顶尖高校):天文,物理,化学、地学、大气科学

浙江大学(顶尖高校):化工、控制、流体传动、计算机、工业心理学、茶

学,特种动物

中国科技大学(顶尖高校):数学,物理,化学,西安交通大学(顶尖高校):电气,机械,电子,材料,法医

哈尔滨工业大学(顶尖高校):航天、机械、机电、材料、土木工程、建筑、市政环境、计算机、力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全国第一)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公共管理,法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复合材料、空气动力学、计算机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化学化工

同济大学:建筑,土木,桥梁隧道,汽车,德语

南开大学:文、史,数学,有机化学

天津大学:化工、制药、精密仪器、建筑

大连理工大学:水工结构,船舶海洋近海工程、化工、物理

东北大学:自动化软件、材料、矿山冶金

吉林大学:化学、法学,汽车工程,畜牧地质

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海洋,核科学,水下技术

东南大学:建筑,土木,道路工程,电子通信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

厦门大学:金融,历史,会计,化学,近海环境

山东大学:文、史,微生物,哲学材料

武汉大学:测绘,病毒科学,计算机软件工程,水利工程

华中科技大学:光电,电机,模具、新闻,同济的医学

清华大学校训 篇二

优越的育人环境

清华大学校本部——清华园,地处北京西北郊名胜风景区。明朝时为一私家花园,清朝康熙年间成为圆明园的一部分,咸丰年间改为清华园。其周围高等学府和名园古迹林立,其园内苍松翠柏、水清木华,清澈的万泉河从腹地蜿蜒而过,勾连成一处处湖泊、小溪,同时也滋养着清华学子特有的志趣和气质。

清华园内不仅有图书馆、科学馆、大礼堂、体育馆、工字厅等“有历史”的建筑,有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施的六教、符合国际标准的游泳馆、设施先进的综合体育中心等“高水平”的基础设施,更有国内较大的万人饮食广尝紫荆园、桃李园餐厅,北方地区最好的紫荆学生公寓区、畅通快速的校园网等全面的学生生活、学习条件。

清华还为学生提供优质高效的学术支撑体系。清华大学图书馆由校图书馆及人文、经管、法律、建筑、美术和医学等专业图书馆组成,馆藏总量已经达到400多万册(件);清华大学的实验室也为学生提供了国内最优越的培养科学精神和科研能力的条件。目前,清华大学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2个,教育部和科技部重点实验室15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4个。

综合性的学科布局

目前,清华大学设有建筑学院、理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美术学院等13个学院共56个系,成为当代中国一所著名的拥有理、工、文、法、医、经济、管理、艺术和医学等学科的综合性大学。

在工科专业继续保持明显优势的同时,理科专业迅速发展,在物理、数学、生物等方面形成一批具有优势的学科方向。清华的文科发展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聘请世界各地最优秀的教师,以最新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理工交叉、文理渗透的学科设置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和发展方向。

一流的师资力量

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先生有句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一流大学的建设必须要有一流的师资队伍。截至目前,学校共有诺贝尔奖获得者1名,图灵奖获得者1名,中国科学院院士36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2人,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0人,110人受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115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数目均居国内高校首位。学校通过推动名师上本科讲台,使一大批学术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知名教授活跃在本科教学的讲台上,不仅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而且使得本科生能够亲耳聆听教授的治学之道,亲身感受他们的魅力风范,潜移默化中感悟为人为学之真谛。

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

清华大学始终把培养人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在本科生培养方面尽量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更好的条件,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矗不仅在本科生阶段实行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积极推行学分制,使得学生可在培养方案框架之内为自己定做“个人学习计划”,提前修满学分可提前毕业。同时,学校还在教学方面不断改革、创新,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自1998年以来,学校先后举办“数学—物理基础科学班”、“化学—生物基础科学班”,本科阶段主要依托理学院,执行独立的培养方案,强化基础科学功底和独立研究能力训练,研究生阶段面向高等研究中心、理学院、信息学院、经管学院等校内外各个学科专业;人文社科学院在举办“中外文化综合班”及 “文科试验班”的基础上,2005年按“人文科学实验班”、“社会科学实验班”大文科、宽口径的两大类招生,前两年注重基础教育,强调经典研读和基础训练,后两年专业分流,重视学术研究能力培养;2006年,计算机图灵奖获得者、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教授姚期智先生倡导创办“软件科学实验班”,与微软亚洲研究院合作,以注重基础科学、注重国际学术交流和实践环节为特色,探索培养世界顶尖计算机科学人才的模式;2007年经管学院开设经济与金融国际班,以全英语讲授大部分课程,并与国外一流大学开展本科生交换。

“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tudents research training,简称srt计划),面向一至三年级的本科生,力使学生在本科阶段就可以进入科研领域,进行科研能力的培养;2003年开始设置的由院士或知名教授主持、面向一年级学生的“新生研讨课”(freshman seminar)采用师生互动、小组探讨、探索研究的学习方式,为大一新生提供与名师、教授面对面探讨科学研究问题和方法的机会;为大一新生精心设计的“英语夏令营”活动,为学生们创造了外语实践的氛围和环境;“名师上本科讲台”则是清华人才培养的又一特色。目前有一大批各学科领域的知名教授活跃在本科教学的讲台上。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先生亲自为大一新生讲授普通物理课程;校长顾秉林等多位院士、教学名师奖获得者、特聘教授、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知名教授均开设新生研讨课;此外还有“百门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实验室科研探究”课程等等。

完善的奖励和资助体系

清华大学郑重承诺:决不让一个勤奋而有才华的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多年来,清华大学始终把经济资助体系建设作为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和办学过程中的一件大事。目前,学校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助、勤、奖、贷、补”体系。2006年,在学校主要领导的直接指导下,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与校友会、基金会、财务处等部门合作,在各院系的大力支持下,出台了新的“家庭经济困难本科学生资助体系”。新经济资助体系明确提出“两个全部、两个增加” 的目标,“两个全部”指:一是覆盖家庭经济困难的全部学生,并惠及家庭经济一般困难的低收入家庭学生;二是资助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解决全部学费、住宿费和基本生活费。“两个增加”指:一是学校通过加强在校友、社会各界当中筹集捐款的工作力度和加大学校的直接投入,来增加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强度;二是大幅度增加校内勤工助学岗位,让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的本科学生都能够有机会获得长期的勤工助学岗位,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收入,并在劳动中得到锻炼,达到育人的目标。两年来,新资助体系已在2006年和2007年入校的新生中全面推行,并顺利实现了“两个全部、两个增加” 的目标。

广阔的发展前景

多年来,清华大学秉承着培育“为国家社会服务之健全品格”人才的教育理念,为国家培养和造就了大批的科学家、学术大师、文坛泰斗、兴业之士和治国之才。一代代校友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杰出贡献使清华大学这所高等学府蜚声中外。

近年来,清华大学毕业生们以其深厚的专业知识、扎实的数理基础和较强的计算机能力、外语能力、自学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面对未来,他们可以选择:读研、就业、出国、创业……,清华学子的发展前景可谓广阔。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7年9月1日,我校2007年3110名应届本科毕业生中,一半左右的同学免试推荐或报考攻读研究生,其余的同学选择了出国留学深造、参加就业和创业。从就业地区看,毕业生大多分布在北京、上海、广东等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录取清华毕业生的用人单位不仅数量多,而且层次高。其中包括中央各大部委在内的党政机关,如中组部、中宣部、国资委、财政部差异网www.chayi5.com差异网、公安部、最高人民法院等;名列世界500强企业的微软、ibm、斯伦贝谢、壳牌、通用电气等;作为国内高科技企业领军代表的联想、华为等;以银行证券机构为代表的国内外金融单位,如交通银行、工商银行、汇丰银行、高盛投资银行等;国有大型骨干企业,如中石油、中石化、航天科技、东风汽车等;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广州报业集团等为代表的全国各大主流媒体;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在内的各高校和科研院所;还有一批毕业生志愿投身到国防、军工企业等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清华大学校训 篇三

清华大学校长给本科生上课,这就免了吧

标签: 杂谈

新任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在任命仪式结束后,对记者表示,希望以后还有机会能亲自给本科生上课。他2003年开始给本科生讲授“有机电子学”课程,直到2009年出任副校长后,还坚持给本科生上这门课。他在教学方法上作了很多新尝试,如摆脱以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注重传授知识形成的过程,激发学生对科研的兴趣。一位化学系大二学生说,他早就听说过邱勇校长,“听说他的课讲得很好,希望以后我也能听听他讲的课”。(《法制晚报》3月26日)

学生期待校长能给自己上课,这可以理解。社会舆论赞美邱勇担任校长后还想亲自给学生上课,在当下高校不太重视本科教学的情况下也很正常。但是,笔者想告诉清华新任校长的是,给学生上课这事儿,校长就免了吧。既然担任校长,就应该全力以赴地管好大学,还是把教学和科研任务先放一边吧。否则,校长可能当不好,课也上不好,有的课挂上校长的名,可能公务繁忙的校长就上一两次,剩下的课程都由其他老师或博士代教。你能想象,一名校长在开会时,突然说会不开了,我马上要去上课,会是怎样的场景吗?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社会对大学校长的评价,往往都不从管好一所大学的角度,而是从校长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角度进行评价。比如,一名校长如果在担任校长岗位期间,还继续从事教学,成为教学名师;或者继续从事学术研究,获得国家科技奖励,成为两院院士,通常会被认为校长“很牛”(时髦的说法是“男神”)。而他究竟把这所学校管得如何,却不被关注。

随着对校长岗位的认识加深,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用教学和科研来评价校长是不太妥当的。校长应该是专职校长,而不该是“兼职”。一方面,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既要管好学校,又要去做教学和科研,是很难“兼得”的,极可能顾此失彼;另一方面,鉴于校长拥有行政权,而且还可用行政权去影响教育决策和学术决策,以前“双肩挑”“身兼数职”被誉为奉献、多能,现在则被质疑为权力通吃——近年来,校长获得科技大奖、当选院士,获得的不再是喝彩,更多的是喝倒彩。

校长想继续给学生上课,这份对教学的感情是值得敬佩的。但如果要把学校的教学搞好,校长有更重要的职责,即推行学校考核、评价制度改革,让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同时,所有的校领导应该带头,不再参与任何教学奖的评选,而应该把奖项给第一线的教师。大学需要的不是一个教书教得好的校长,更不是在教书岗位上成为名师的校长,而是一名把学校管理得好,能服务好师生,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形成很好校园文化、氛围的校长。否则,要校长干什么呢?清华老校长梅贻琦就曾说:“校长不过是率领职工给教授搬搬椅子、凳子的。”

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已经明确校长必须走职业化、专业化的路线,因此,在校长的选任、考核、管理中,已经作出一定的转变,包括在选拔校长时,并不把候选者的教学贡献、学术能力作为首要因素,而是把其是否懂教育、懂管理视作首要因素(清华前任校长非院士出身就是很好的例子),同时要求校长能全身心投入学校管理工作。但是,对于校长的职业化,社会舆论还没有形成共识,同时也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

像这次清华大学新任校长是院士,舆论又拿其院士身份说事,说其学术研究能力如何了得。对于新任校长,舆论不该关注其是否是院士,而应该关注他在学校管理上的作为、经验,聚焦院士身份,会让大家对校长岗位的认识又发生偏离。对于校长继续从事教学和学术研究,多年前,舆论曾对几位刚上任就宣布不再带研究生、不再申请课题的校长点赞。可是,在另外一些时候,一些对校长的传统认识又会不自觉冒出来,觉得校长一边担任校长,一边教书,一边作研究,也是“美谈”。这就需要通过制度的构建来推进校长职业化,并巩固社会对校长职业的定位。以笔者之见,我国应该完善校长公选制度和管理制度,在选任校长时,应组成公选委员会,按校长岗位职责的要求选拔合适的人选。在选拔时,公选委员会就要对其提出一旦担任校长,不得再从事教学、科学研究,而必须一心一意投入管理的规定——如果一个人希望继续作教学、学术研究,那么他可以不担任校长,而把心思用到教学和学术研究中;在管理、考核校长时,应用管理业绩考核校长,而不再看校长的教学和学术贡献。注重校长的教学和学术贡献,只会分散校长的精力,还会诱导校长“与民争利”,用职权为自己谋求教育利益和学术利益,而不利于公平、公正地推行、执行教育和学术政策。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3篇《最新清华大学校训》,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44 11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