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社会工作事业推动和谐社会建设5篇

发布时间:

社会工作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遵循专业伦理规范。下面是差异网为大伙儿带来的5篇《大力发展社会工作事业推动和谐社会建设》,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社工工作心得体会 篇一

金秋的9月,是我作为医务社工加入新安国际医院“天使社工室”工作的第九个月了。曾经特别害怕医院里那股消毒水味道的我,现在已经习惯了一早跟随着护士长以及管床医生去病房查房的工作;看着病房里的病人情况日益好转,让我觉得医务工作真的很是神圣,它不仅缓减了病人生理上的疼痛,更让病人的明天充满了希望。遇到有需要帮助的病患,我则会选择另外单独的时间与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向他们详细介绍我们医务社工可以提供的服务和帮助。作为一名医务社工,我越来越觉得自己的工作是十分有意义的。

2010年底,医务社工正式进驻新安国际医院,开展医务社工服务。作为嘉兴首个医务社会工作机构,我们在各级相关部门及上海督导老师的重视、关心、支持下,较好的起步,取得初步成效。从我自身出发,通过这一年的学习、分享将我的成长总结如下:

一、 助人的价值理念不断深入

随着时间的推移,医务社会工作的深入,我开始高度认同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及其实践价值,急切渴望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巧帮助病人和家属马上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如发现服务对象有需求是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满足他们的需求,而当自身感觉资源缺乏时也会出现无助感。

二、学会耐心的倾听

倾听是社工的第一个技巧,倾听服务对象的诉说能够让社工了解服务对象的信息,聚焦服务对象的问题,同时也有可能从服务对象的诉说中找到合适的介入点。在不断的学习、磨合中我学会了如何运用倾听的技巧,也与同伴分享了各自的倾听的方法和技巧。

三、学会仔细入微的观察

社工在服务过程中也是充分发挥各个器官功能的过程,不光用耳朵耐心倾听,同时还需要用敏锐双眼去发观察服务对象表现出来的各种状况和变化,特别是一些表露比较明显的非语言肢体动作。在学习、分享中我开始关注社工第一次向服务对象介绍自己时他们的表情反映,并由此判断服务对象对社工的接纳程度如何。在访谈过程中也会用心观察服务对象表情的变化及其出现的肢体动作,判断这些肢体动作传达的信息,从而更好地与服务对象进行沟通和交流,聚焦他们的问题和需要。

四、肢体动作的恰当使用

社工在工作过程中恰当地运用肢体动作能够打开服务对象的心扉,拉近和服务对象的关系,从而使服务对象接纳自己。当我看到服务对象的手比较僵硬,需要有人按摩时,主动伸出自己的双手帮助服务对象按摩。这一个肢体动作的运用不仅能够让服务对象心里感到温暖,也使服务对象从心里慢慢开始接纳社工,真正敞开心扉把心里的想法跟社工倾诉。

五、逐步运用社工技巧

在督导老师的不断指点、教导下我开始关注很多社工技巧的运用,包括同理心、对问题的聚焦、适当时候的自我暴露、支持技巧等等。某次当我面对患骨结核的服务对象对自己的病情灰心丧气时,我揉着患者的肩膀说“熬过去,你就成功了”。这就是从正面给服务对象回应,让她感受到有人和她一起面对目前的困境,能够增强她战胜困难得信心。还有一次我在第三次探访中通过观察后说道:“我看你不太舒服,对吧”,这是对服务对象此时状况表达社工内心的感受,让服务对象感受到社工关注,正是通过这些同理心的表达,服务对象开始逐渐接纳社工的服务。

六、在查房中不断发现需求

在查房过程中,我顺利的寻找到了一个需要提供出院计划服务的案主,在了解到她的需求之后,我同护士长一起为这个即将离开医院的病人提供了详细的出院宣教,并认真向其嘱咐了出院后对于疾病治疗和预防所需要注意的地方。这些工作或许琐碎,但是我相信,只有在这些细微之处,才能更有效的提升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让病人感受到关爱。

另外,我还在查房的过程中发现,有时候会遇到初入医院的病患因为不熟悉医院的救治流程和住院环境而抱怨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作为医务社工以第三方的独立身份调节医患关系,并帮助病患了解医院的救治流程以及住院环境,从客观的角度帮助医护人员澄清病患对医院产生的误解,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作为一名医务社会工作者,可以主动和患者及其家属沟通,敏锐地察觉患者及其家属的情绪并且了解他们的需求,并将这些情况及时反映给医护人员,同时,传达医护人员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希望和要求,做三方的桥梁和中介,这样也有利于医护人员救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坚持医务社会工作的经历中,我不仅能够了解到病患在住院期间的需求,也能够更加清楚的了解医护人员的工作范围和职责,这样的经历使我能够从医院和患者需要的角度出发,更好的定位自己的工作,从而和医护人员一起,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早日实现医院内的“全人治疗模式”,不仅仅是解除病人生理上的病痛,也在精神上和心理上给与病患积极的关注和关心。

社工工作心得体会 篇二

一、呈现方式

培训的老师都深耕于每个人社工作的领域,带来了独到的工作经历、感悟和知识,每个人呈现的方式也各不相同。有的老师以PPT为载体,抓住思路脉络逐条和我们分享,有的老师以自身的工作经历为我们展现鲜活的工作场景,以及一些案件办理的细节,还有老师以《劳动法》为蓝本,为我们普法,让我们明白法律知识作为武器的重要意义。

每个老师的呈现方式不同,带给我们的感受和体验也不同。这引发了我的思考,我在想“什么样的呈现方式才是一个好的方式呢?”首先,呈现方式最好是直观的,有可视化的辅助材料,不管是以PPT还是发放一些文件资料,都更加有助于注意力的持续集中。其次,带有互动环节会让听众更易关注在授课程,当有的老师询问我们对于社保在生活中有没有疑问点的时候,这种交互方式使大家的集中力都更强了,而且开启了大家主动思考的按钮。比这个更好的是医保局的曾局长,他把工伤的情境描述给我们,让我们判断是否属于工伤情况,每种细节的差异化,每个情况都需要重新研读培训所说的工伤定义,这个过程既有输入又有输出,是我整个培训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一个环节。再次是案例说明,劳动保障监察局和调解仲裁科的领导以实际的案例和工作情况。让我对这个部门的运转以及他的职业精神和工作技巧都有了更加深刻的记忆。最后是要有重点,如果整个讲演都只是读的话,很容易让听众走神。所以如果内容多的话,以受众和讲演目的设置重点,就更容易达到活动真正加深印象的目标。

在培训这件事上,很多领导都是临时接到通知的,所以我会想到自己在这种情况下该如何准备。相同的条件下我该如何做,来保证工作顺利的进行下去呢?我想做事情一定要分轻重缓急,在实在繁忙的情况下,就要善于学会资源调配、统筹,及时与同事进行协调沟通,确保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业务

人社的服务品牌是“服务无边界,优质无止境”,人社的工作关乎民生,业务复杂,牵扯的事项细节众多,而且责任十分重大。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无不是民众重点关注的方面。从众位老师的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为业务需要的素养。

1、态度

人才交流中心的汪主任,为我们放了名为“牛人占天义”的视频,从视频中我们无不对占主任那种兢兢业业的职业精神所打动。经常走访,有空就去钻研业务、文件等,这些优良的习惯无不是职业精神和态度的体现。作为服务性的部门,我们每个人都要以更和善的态度做好群众工作,让群众愿意与我们反馈痛点,也应该更积极的去向一些对政策法规认识比较薄弱的群众进行普法宣传,让他们能够知道更多与其切身利益相关的知识。这样群众在遇到签署劳动合同、医保报销、维权等问题时,就能更好的维护自身的利益!

2、懂法

政策法规科的唐科长告诉我们“不懂法律,人社无从谈起”。法律是我们人身后的影子,帮助我们维护自由、维持秩序、匡扶正义。为了了解权利、维护权利,每个人社人都应该学习法律。

3、文件

不止一个领导强调我们这些新同事应该多读文件、多研究文件,并且最好我们要知道文件的具体信息,比如是哪个单位哪一号文件,我们应该把这些文件的原件拿出来好好看看。这些就是我们工作的指导和方针,是我们向群众解释的专业性依据。

所以由以上我在想,是否可以借助青年读书班的平台,引导大家一起学习这些文件,又或者设立一个电子资源库,把一些文件扫描在网上,方便大家学习,还有我们的推广是否可以借助大数据的技术、数据中心的设施基础,向特定的群众推送他们最需要的政策解读。比如,如果有的大学毕业生收到了,我们关于最低工资、合同签订、不允许有押金的这样一些知识普及,受骗的概率会不会小很多。很多事我们不仅要帮助群众处理,还要提升群众的意识,让他们在事前就具备了这些能力,能够避免这些事情。

三、标准

在文明单位的申请和建立中,领导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工作的各个方面,其实我们都应该对标更厉害的人,学习优秀的同事。对自己提出更高的标准,对人社的知识,不仅要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还要把视野打开,将格局拔高!哪里的业务有漏洞,我们就要投入精力去填补它。不仅要在制度下做好事不犯错,还要能够在刚性下,为老百姓谋福祉,为他们多争取一点,让政策法规因为我们的回执能够更加的完善!哪里的业务存在短板,我们就要集思广益,消除短板!因为这是我们共同的事业!一些诸如以支定收这样的动态知识,需要我们及时的跟进,补充完善我们的知识库。

虽然培训是暂时告一段落了,但是工作学习之路才刚刚开始。我们要发展建设我们的单位,钻研我们的业务。对知识的学习一定要追求全面性和深入性的平衡!先做好分内工作的持续精研,再以点带面拓展自己的知识广度。与同

社工工作心得体会 篇三

这一年多的时间。学到不少知识,做到真正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地扎根于基层为群众服好务。那么在新时期新形式下,怎样做好社区工作,怎样才能给居民带来便利,让群众更满意呢?

联系党、政府和群众的纽带。社区工作的开展,社区是整个社会的基础。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有着直接重大的影响。作为社区工作者,面对的众多的居民,接触的居民大大小小最琐碎的事,工作更有意义,也更重要。

无论是待人接物上,转眼到社区工作一年多了这段时间。还是处理紧急事件突发事件上,恒茂华城社区的前辈们做出了好的榜样,用自己的行动影响着我随着时间的推移,认识在改变,感受在加深,工作能也在增强。越来越清楚地看到社区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做好社区工作的不容易。

首先,我们应该把自己的位置摆正,我们只是为群众服务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所以我们对待每一位来办事的居民都应该热情地接待,耐心地讲解,要有奉献精神,真诚、耐心地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要把居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他们生气了,我们不能不耐烦,要耐心、仔细地向他们讲解直到他们明白为止,满意为止。即使是一件小事也要及时地去处理,要时刻把他们放在心上。

其次,要多下小区,深入群众,关心他们的方方面面,随时了解社区每一位居民的生活情况,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要多和居民交流,正确引导他们的思想,关心他们的点点滴滴。人民是国家的根本,就业和社会保障则是人民生存的根本,社会保障制度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息息相关,也是人民群众最为关注的。

只有人民的生活有了保障,社会才会 稳定的发展。就业、社会保障、 劳动关系事关人民群众的三最问题。在这方面, 在报告明确要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的目标。

在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中,劳动保障系统作为政府民生工作的职能部门,任务更加艰巨,责任也更为重大。而我作为直接和百姓接触,传达政府政策的最基层工作者也感到自己身上责任重大。

首先,要有良好的群众基础;毕竟群众是社区工作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工作脱群众都是错误的。不可取的。没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就无从谈社区文化,社区认同感,归属感。

第二,要有责任意识。社区工作系于全局,责任重大,社区工作者要树立干一行、爱一行、无私奉献精神,要有崇高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感,始终不能忘记自己的职责,始终不能忘记做好本职工作,从小事做起,增强自身责任。

第三,坚持以人为本,树立服务第一的观念,一心一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从中追求社区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社区的凝聚力。要深入居民家中了解居民所急、所需、所盼,及时解决居民的热点、疑点、难点问题,始终不渝地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居民的心坎上,当好居民的贴心人。

社工工作心得体会 篇四

20xx年5月份我参加了在松江区西林成校举办的社会工作者培训班,经过这次培训,我对社会工作、社会工作方法、社会工作价值观等都有了深刻的认识,下面我简单谈谈几点心得体会。

社会工作是一个性质明确又处于发展中的专业和社会服务,我对社会工作的多种理解科学的助人方法,是助人活动,是一种艺术,是一个专业。现代社会工作的本质特征:秉承利他助人的价值观,综合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方法,为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机构和社区提供专业社会服务,帮助其舒缓、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职业活动。

在学习过程中我感受最多的是老师将学习的内容进行了梳理,系统的将知识分块整理后传授给我们。例如根据介入方法分为小组和个案两个专题,又根据服务对象分专题讨论。这种专题式的授课模式让我们更专注于各个不同领域呈现出来的问题及针对的技巧,在归纳与分析中加深了对不同技巧的认识和运用,可谓是温故。同时,在课堂上通过分小组讨论让同学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观念,是让同学们积极投身到知识创新与分享上来的一种良好方式,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又增加了与老师的互动,可谓是知新、一举多得。我本人非常喜欢课堂上这种讨论的环节,觉得在讨论过程中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能听取其他人的观念和思想是互相促进与提升的一种良好方式,并且在展示小组成果时展示的是智慧也是分享的喜悦。

社会工作者并不是一开始头脑中假设的简单的助人行为,通过学习我了解到,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分为三部分:一是价值理念。与其他社会学科不同,社会工作是一个以价值为本的专业,价值是社会工作专业的灵魂。社会工作价值是指社会工作对社会工作者在专业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倾向的要求和规定。作为一个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应具备平等、尊重、民主、接纳、诚信、助人自助、自决等专业价值理念。二是知识体系。社会工作者除应具备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管理学、教育学、法学等多学科综合知识,应熟悉与社会工作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知识。三是实务能力。社会工作者应熟练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行政管理等社会工作方法,协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挖掘潜能,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社会工作者在从事社会服务过程中,应能够与各类服务建立专业关系,对服务对象的问题做出预估,制定服务计划和服务协议,能够独立接案、结案和提供跟进服务,能够对提供的专业服务质量和效果进行评估,能够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案和发展规划,整合、运用相关社会服务资源,拓展服务领域,影响社会政策。

时间过得很快,这次社会工作者培训已结束。在这次培训中,我认真听取了精彩而又有现实意义的课程,虽然培训中的课程并不一定与平日工作有直接关系,但社区工作分工不分家,掌握各个条块相关政策、情况是每位社会工作人员都应该做到的。

新世纪的社工应该以创新的理念在社区这个基层岗位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而作为年轻一代的社工,我们要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日常工作中脚踏实地,勇挑重担,努力提高服务对象的本领和水平,为基层建设做出贡献!

社工工作心得体会 篇五

我昨晚梦到小麦。这是在医院工作四年以来,唯一在听说病友去世后,梦到他们的。梦的场景是这样的,我在血液内科探访,正走入1604室,和门边的病友打招呼,回过头看见小麦妈妈坐床沿,爸爸站在床尾,看起来都很放松,挂着笑容。我很惊讶,听病友讲小麦,我和妈妈对视一笑,刚昨天入得院,探头看见小麦躺在妈妈身后,蜷着身子,像个婴儿,向我笑了笑。这时,我醒了,坐在床上就回忆自跟访小麦起的一些点滴的事情。早上坐公车时也在回忆,每个病友都不一样,我想通过此举记住他们。

去年7月,小麦化疗间隙休息回来医院,我去病房探访。他整个人黑了一圈,看到我就喊“飞哥”兴致很好,我问怎么这么黑,他笑着说晒黑的。这次休息回去老家,有同学去海边拍结婚照,就跟着去玩了,回来深圳就黑了。我问是不是,看着同学拍结婚照,你也有想法,妈妈在一旁笑。小麦的女朋友很漂亮,和小麦在一个工厂,来过医院几次。听妈妈讲,小麦回去休息时,小妹下工都会去找他玩,对小麦很好。小麦低着沉默不语。

九月初,小麦治疗失败,腋下淋巴瘤复发,来势汹汹,加之肺部感染严重,医生怕继续化疗,小麦承受不住,让家属决定继续上不上化疗。那天上午在病房,小麦妈妈叫来爸爸(已离异)在我的鼓励下,将事实告诉小麦,全家人在病房哭成了一团。妈妈背着床,小麦斜躺在床上,爸爸坐在床边,用手抚着小麦的胳膊。小麦的床挨着阳台,阳光毫无遮拦的冲进来。我坐下来,对着小麦:我从你发病一直跟到现在,快一年了,我知道你在这一年当中所受的苦与痛,包括爸爸、妈妈,这个结果对你打击很大。我们刚刚谈过,妈妈的意思不想告诉你,但是我认为你已经成人了,有些事你有权知道。他们刚做了决定,只要你愿意搏一次,他们千方百计也会想办法的。小麦泪珠子,顺着脸颊,叭叭滴落在枕头上小麦终于还是闯过了那一关。再一次,回来化疗,和妈妈都很放松,说缓解的很好,还是继续住在哪个上午充满阳光的病房,很多病友都喜欢住在这个病房,可能是阳光总会让人充满希望吧。

这一次,本来过年时,小麦的情况就不太好,医生让留在医院,小麦不听,让爸爸和妈妈带回老家过年。听病友说小麦爸爸电话里讲是初五去世的。这一天

是情人节,不知道小麦去世时,心里是否还惦念着给女朋友送花呢。

小麦病发是去年年底,殁时深圳的木棉正试试探探开花。我们主任讲,好像比往年早了。

我希望通过这样记住小麦。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5篇《大力发展社会工作事业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44 196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