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及防范策略(优秀9篇)

发布时间: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开题报告 风险管理是指如何在项目或者企业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这次漂亮的小编为亲带来了9篇《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及防范策略》,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企业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 篇一

引言

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外部市场以及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各种不确定因素所造成的企业实际财务收益与目标预期之间出现了较大的偏差。企业参与到市场环境中,财务风险就是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在发生时间、风险结果等方面都存在不确定性,而且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如果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管理不当,出现财务风险问题,极易影响企业的经济活动安全性,甚至造成企业严重的财务危机。

一、新时期企业的财务风险问题主要表现

当前经济环境下,特别是今年以来,外部宏观经济波动对企业的影响较大,中国经济增长趋势短期内放缓,对企业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仍将比较明显,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问题更加突出,特别是与以往相比,财务风险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企业筹资困难问题加剧

企业在筹资的具体运作过程中,如果筹资方式不当,负债比例控制不合理,权益收益无法达到预期,很有可能造成企业的财务风险问题。特别是当前经济环境下,银行信贷政策进一步收缩,企业融资通过贷款门槛限制不断提高,贷款难度越来越大,而证券市场波动较为剧烈,上市融资更是难上加难,加剧了企业的融资风险问题。

(二)应收账款坏账风险问题加剧

一些企业在经营策略上注重信用销售,因而应收账款比例较高,特别是一些交易结算周期较长的企业,由于应收账款基数大、回款时间相对较长,因此占用了企业非常多的营运资金,如果企业内部出现发生大额呆坏账,将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营风险,造成企业出现严重的财务状况恶化。

(三)投资过程中净资产收益率下降风险

企业的一些长期投资项目,像证券、固定资产、项目建设等,虽然投资回报率比短期投资要高一些,但是存在着不确定性较大、资本投入较高的风险,管理不善极易造成严重财务亏损。尤其是当前外部金融市场频繁调整,经济环境整体不容乐观,如果企业的利润的增长在短期内不能与公司净资产增长保持同步,将会直接造成企业净资产收益率下降;同时,对于企业的一些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如果不能很快产生效益以弥补新增固定资产折旧,同样会影响公司的净利润和净资产收益率。

(四)资金运作过程中存货规模控制引起的风险问题

企业资金运作过程中会涉及到较多的环节问题,例如货币资金管理、存货控制以及应收账款管理等一系列的内容。特别是在存货管理方面,一些企业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销量有所降低,造成了企业的原材料及产品存货规模增加,如果出现存货跌价的因素,出现存货损失风险。

(五)利润收益分配过程中的风险问题

在企业内部完成了利润核算以后,利润收益的具体分配对企业的内部管理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如何确定盈余公积用于企业发展的资本保障,如何确定股利分配确保股东预期收益等,都是需要企业慎重考虑决定的,如果利润收益分配管理不善,容易成为影响企业长远发展的财务危机问题。

二、企业财务风险应对管理创新措施

(一)准确界定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标准

新时期加强企业的财务风险应对管理,首先应该对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标准进行准确的界定,当下对企业的财务风险标准确定主要是基于企业的资产负债以及企业的实际收益情况等。具体而言,在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上分析判断财务风险,主要是将企业的资产按照流动负债与长期负债等划分为保守、风险以及中庸等资产类型,并重点分析企业利润科目余额以及应收应付账款往来科目等,通过全面分析资本结构状况,初步界定财务风险隐患情况。在企业收益状况上分析财务风险,主要是分析企业的盈利利润并与企业的经营目标进行对照,分析企业的利润总额来衡量企业的经营状况,同时确定企业的净利润以及留存收益等,整体把握企业的收益状况,进而对财务风险进行全面准确的分析与判定。

(二)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的具体应对管理

在企业的财务风险应对方面,首先应该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在内部构建较为完善的风险预警管理系统,按照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实际情况,综合选择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偿债能力、财务弹性以及经济效率等作为风险预警指标,明确风险预警阈值。其次,加强对企业财务风险的预测,重点以企业的现金流量作为监控的重点,合理均衡流动资产、现金流量,避免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严重的资金缺口,严防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第三,应该加强对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管理的基础保障,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特别是建立基于风险导向的企业内部审计体系,强化财务风险意识,提高企业财务决策的科学性,并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保持稳定合理的资本结构,贺礼控制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以便于有效地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问题。此外,在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管理中,应该重点加强财务管理体系的优化,特别是将有助于防范财务风险问题发生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内部会计控制、财务管理岗位职责管理等制度健全完善,夯实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管理基础。

(三)加强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应对管理

现阶段很多企业对于财务风险问题往往还是停留在事后处理上,而对于发生的财务风险缺少及时有效的应对处理,这也是新时期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需要重点强化的内容。首先,企业应该未雨绸缪,在内部建立风险预备资金制度,当在企业内部发生财务风险问题时,及时以预备金作为后备补充确保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其次,系统的完善企业的风险规避措施,尤其是针对企业的筹资、投资、资金管理以及收益分配等,全面的制定财务风险回避管理措施,降低财务风险问题对企业整体经营管理的影响。第三,应该改变企业的经营管理策略,特别是通过多元化经营的手段,优化企业的各种投资组合,尽可能以集团化经营的模式,分散企业的财务风险问题;同时,注重财务风险的保险转移以及非保险转移等风险转移管理措施的应用,降低财务风险发生可能造成的企业损失。

结语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经营发展所面临的财务风险问题既有共性,同时又因为企业经营行业领域、企业规模、内部管理等因素存在着独特性。在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管理中,财务管理部门应该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在强化风险管理基础、加强财务风险预警管理以及风险应对管理等几方面,全面提高新时期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水平。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探析 篇二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探析

【摘 要】 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不仅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而且还面临着市场化竞争带来的运营风险。本文从电力企业的角度出发,对存在于电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财务风险进行论述,并提出了应对、防范和控制的措施。

【关键词】 电力企业; 财务风险; 风险控制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财务收益与目标财务收益发生背离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例如由负债引起的,因为借入资金而增加的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电力企业作为特大型中央企业,以建设运营电网为核心业务,承担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电力保障的基本使命,属于资金密集型企业。但是电力企业长期处于国家垄断经营,依靠国家计划和优惠政策来配置生产要素,发展靠国家、效益靠政策的机制,缺乏应对市场经济中财务风险的能力。随着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化,电力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遇到的财务风险管理的挑战也越来越严峻。加强和完善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是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提升企业自身竞争力的前提。

一、电力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

(一)政策性风险

政策性风险是指政府出台的与企业经营相关的各项财政和金融政策。电力企业作为特大型中央企业,其经营发展形势和国家政策的制定有密切关系。由于电力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放在第一位的,它必须以满足国民经济整体利益为出发点,这样必然面临政策性层面的财务风险。例如电价政策风险。在电网企业当中,有“电价是电网企业的生命线”一说。电网企业作为资金密集型企业,每年要投入巨大的资金进行电网的建设与改造,但是作为企业,效益始终是第一位的,电价政策就是电网企业的效益源头。只有投入,没有产出,任何企业都不能可持续地发展,财务指标也面临恶化的风险。

(二)投融资风险

1、投资风险。电力作为投资规模最大的行业,一直保持着高速的增长状态,目前投资规模都在千亿以上。其中电力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基础,在政策的要求下进行大规模基建投资,但是作为企业经营,对于有些投资项目的审批要充分考虑投资的合理收益、融资的及时稳定回收以及投资风险的合理控制。如果没有制定整体投资战略和行业规划,也没有明确的产业政策和行业导向,投资随意性很大,一些投资存在短期行为,对企业带来的影响将是不可估量的。

2、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因筹资活动而引起的收益不确定性以及到期不能偿付本息的风险。电力企业属于高投入的技术密集型企业,电网建设投资规模大,设备更新较快,解决资金来源主要依靠银行贷款。由于电网投资等因素导致的电力企业普遍存在的高负债率,给企业带来了巨额的债务风险。这虽然与国家宏观政策密切相关,但最终偿还债务是要落实在电力企业。为此电力企业要在争取政策支持的基础上,加强经营管理,堵塞漏洞,力争将因偿还债务导致的不容乐观的财务状况可能产生的风险降至最低程度。

(三)内部控制风险

内部控制风险是指企业内部控制措施不到位使得控制机制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而造成的风险。具体表述为在对有效管理的内部牵制制度、合法的财务收支活动、资金和材料的充分效能发挥以及最大利益回报。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的管理机制,设计合理有效的组织机构和职务分工,以及明晰的标准化业务处理程序,将为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性等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

(四)信息化风险

随着电力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经济市场的不断发展,国网推出了“SG186”信息化战略,其中实施ERP系统是核心的组成部分,企业财务管理的方式和理念将迎来全新的改变。ERP系统即企业资源管理计划信息系统,将整个公司的生产、运营和管理以业务流程为导向,以财务管理为主线,建设统一的信息技术平台,覆盖公司各个方面的大型专业数据库,形成集中、高效、统一的管理机制。整个系统的规划、建设和实施的好坏,对财务风险的影响是巨大的。

(五)自然风险

自然风险是因自然力的不规则变化产生的现象所导致危害经济活动,物质生产或生命安全的风险。如地震,水灾,火灾,风灾,雹灾,冻灾,旱灾,虫灾以及各种瘟疫等自然现象。电力企业作为一项高危行业,自然风险的影响巨大。例如今年年初的南方冰灾就导致整个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域共有37个地市的545个县(区)、2 706万用户受到影响;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杆塔损毁1 505基;10千伏~110千伏输电线路杆塔损毁14.1万多基;低压电杆倒塌51.7万多根,损毁线路15.3万千米;停运线路7 917条、变电站707座。直接经济损失就达到了1 110多亿元人民币。

二、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应对和建议

(一)政策性风险的应对

电力企业作为国家骨干企业,承担着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在贯彻国家方针政策方面责无旁贷。对于政策性风险电力企业虽然无法左右,但可以积极应对,争取享受有利政策。

1、分析企业自身发展状况,争取有利政策。如电价政策,从2003年6月《电价改革方案》出台,到《上网电价管理暂行办法》、《输配电价管理暂行办法》和《销 www.chayi5.com 售电价管理暂行办法》的相继颁布,建立了独立规范的输配电价机制。输配电价承担了整个电网企业建设、发展的全部成本和费用,这就要求电力企业要充分了解自我发展状况,找出有待完善的方面和环节,积极向国家争取有利政策;同时要着力改变自身的成本结构,降低成本和消耗,优化电价结构,抵消政策带来的风险。

2、充分享用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如财税发[1999]90号,“国产设备投资抵免所得税”政策。电力企业作为投资的重点行业,每年的设备投资在100亿以上,如果能充分利用上述政策,将为企业带来税后几十亿的利润。

(二)投融资风险的应对

1、建立项目投资风险监督机制,完善投资效益评价制度,确保电网发展规划与投资紧密结合。具体做法就是将电网建设规划与投资规划紧密结合,建立投资管理的长效机制,在投资效益分析和电网规划的基础上确立企业的长期投资规划。即在进行电网前期规划时,除了考虑市场、负荷增加、未来经济发展等因素外,更要考虑市场是否优良,未来用户的电价结构如何,以及未来经济发展是否符合国家宏观政策引导的方向,并根据上述因素对投资项目进行详细的测算,结合未来用户的生产经营周期、产品性质、市场情况对投资资金的回收期进行详尽测算,保证投入的资金能够收回,规避投资风险。同时重视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评价,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增加投资回收内容。投资项目的收益率超过资本成本时,企业的价值将增加;投资项目的收益率小于资本成本时,企业的价值将减少。同时也要考虑投入货币的时间价值,即要增加净现值、现值指数、内含报酬率等指标并进行评价。

2、建立科学的融资方案,减少融资成本,避免企业的融资风险。在公司内部可通过电力财务公司,集中所属单位的分散资金,形成规模优势,实现内部资金调剂,将部分沉淀资金用于电网建设,减少对银行贷款的依赖。电网集团企业还可运用发放委托贷款、提前归还借款、用存量资金垫付工程款、融资租赁、发行债券等多种运作手段,调整资金配置结构以降低存量、增加流转、提高资金收益。

对外融资,可采用银团贷款,引入银行竞标制度,加强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以争取获得最优惠贷款,降低融资成本;电网企业还可充分利用资金信托这一融资方式,即信托投资公司根据电网企业的资金需求,通过向社会推介资金信托计划,集合社会闲散资金,为电网建设项目提供借贷资金。电网企业可以根据项目的建设期与回报期,通过与信托投资公司协商,设立各种组合计划,在利率、还款方式、期限等方面灵活掌握,最大幅度地降低融资成本,减少资金风险。

(三)内部控制风险的应对

1、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即五种职务相分离制度:授权批准职务与执行业务职务相分离;业务经办职务与审核监督职务相分离;业务经办职务与会计记录相分离;财产保管职务与会计记录相分离;业务经办职务与财产保管职务相分离。

2、树立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意识。为防范规避内部控制风险,企业应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在企业全员中树立风险意识。它包括:风险辨识,是指查找企业各业务单元、各项重要经营活动及其重要业务流程中有无风险,有哪些风险;风险分析,对辨识出的风险及其特征进行明确的定义描述,分析和描述风险发生可能性的高低、风险发生的条件;风险评价,评估风险对企业实现目标的影响程度、风险的价值等。同时企业应对风险管理信息实行动态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实施风险辨识、分析、评价,以便对新的风险和原有风险的变化重新评估。

3、加强人员素质的培养,更好地适应企业内部控制的要求。现代化企业的内部控制对人员的素质有了高的要求,只掌握单一的会计核算技能,远不能满足财务管理的要求。财务部门是企业的核心管理部门,同各个部门的管理密不可分,同时也承担着对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实施有效监控的任务。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大大突破了财务会计的工作范畴,不仅仅局限于财务会计的知识领域,同时也是市场营销、法律咨询、规划发展、信息管理、设备采购、安全生产等多方面知识的融合,没有相应的知识支持,内部控制不可能完全到位。培养和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使之能更好地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履行本质工作,减少内部控制风险。

(四)信息化风险的应对

随着ERP系统的实施,建立标准化业务流程,统一财务标准,建设会计核算、预算管理、资金管理、资产管理、分析与评价等核心应用模块,实现公司业务与财务信息实时共享,提升财务的主动控制和决策支持能力,为实现财务管理现代化提供支撑。对信息化风险的应对措施如下。

1、建立安全防护体系。网络与信息安全全面纳入安全生产体系。落实安全评估制度和等级保护制度。建设网络信任体系和应急机制。建立多层次的网络与信息安全防御系统,建设从设备安全到用户安全的整体安全防护体系,实现网络与信息安全的可控、能控、在控。

2、建立标准规范体系。完成信息系统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运行维护、安全、评价等方面的标准,为实现信息系统的标准化设计、开发、运维与管理奠定基础。建立公司信息化标准体系库,实现标准的动态维护、管理与查询。

3、建立评价考核体系。按照公司创一流同业对标工作的总体要求,积极开展信息化同业对标,丰富对标内容和形式,完善评价指标库,推广信息化最佳业务实践,将信息化工作逐步纳入公司的业绩考核体系,形成激励机制,实现信息化水平持续提升。

4、建立人才队伍体系。按照公司“十一五”教育培训规划的总体要求,结合公司“1551”人才培养计划,建设信息化管理、建设、运行维护和应用四支队伍,培养专家和管理咨询人才;加强信息技术及应用交流,建立在岗信息技术人员培训制度,培养复合型高级人才。

(五)自然风险的应对

电力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而电网又是多层次大范围布局,这些因素决定了电网企业属于风险密集型行业。如由冰雪、地震、洪水和暴风等自然灾害引发的电网崩溃、大面积停电等事故也屡见不鲜。应对自然风险的举措有:

1、基于自然风险防范,确定全面预防目标。“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电力生产和建设的基本方针,这一方针贯穿于各级电力企业的生产过程。其特点是以经验总结为依据,制定可能发生自然灾害的事前预防、事中处理、事后恢复等措施,确保电力生产的安全稳定运行。其中风险管理重点在于超前预防,即在自然灾害发生之前就对工作环境和场所中可能产生的事故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检查预测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力争将可能的事故消除在产生之前。

2、超前规划,合理转移自然风险损失。自然灾害的发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将风险降至最低水平,可寻求转移自然风险损失的办法。例如,为电网资产投保,合理规划资产投保范围和条款,尽可能以最小的成本,转移部分风险损失。保险不仅能够帮助受灾企业及时恢复生产,而且能够促进电网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保险公司和保险经纪人拥有为大量类似企业服务的经验,掌握了大量的同质标的风险数据资料,在风险识别、评估、制定风险管理方案等各个方面,保险业的介入都对电网风险管理不无裨益。特别是在电网的防灾防损过程中,保险公司和保险经纪人可以凭借其掌握的历史经验数据和与社会其他机构建立起来的良好合作关系,为企业提供大灾预警、防灾防损建议和企业投保方案建议,从而促使企业的风险管理措施更加完善和有效。

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开题报告 篇三

一、选题的来源、目的、理论意义及应用价值和基本内容 来源:题目来源于学生自拟

目的: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在进行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难以控制的不确定因素影响,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有蒙受损失无法达到预期报酬的可能性。本文在理论中对财务风险不同的认识观点来探讨财务风险,通过比较明确企业财务风险的真正涵义,从而如何有效的规避和防范财务风险。因此企业经营者需做好投资风险的成因分析,制定出能够防范、控制、管理投资风险的具体措施,以达到降低风险、改善经营管理和提高企业效益的目的。

理论意义及应用价值:风险从财务角度看,即企业财务风险,又分狭义的财务风险和广义的财务风险。狭义的财务风险,是指由于企业举债筹资而给股东收益带来不确定性,甚至导致企业破产的可能性。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价值增加或减少的可能性,从而使各利益相关者的财务收益与期望收益发生偏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要完全消除财务风险及其影响是不现实的。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经济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在重重风险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重视风险管理,而企业的技术管理、营销等方面的风险最终都表现在了财务风险上。因此,经济活动的高风险迫使企业必须识别日常经济活动中面临的财务风险,及时了解风险的性质以及风险事故发生可能造成的损失后果,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与实施对自己最有效的风险管理技术,尽量避免可能出现的不利后果,减少可能的损失,维持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由于财务风险管理理论本身具有可研究性和较强的可操作性,所以在对企业管理实践时也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基本内容:

一、企业财务风险及防范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状况

二、 企业财务风险基本理论

(一)企业财务风险概念

(二)企业财务风险类型

(三)企业财务风险特征

(四)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原则

(五)财务风险控制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

三、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及分析

(一)财务风险现状分析

(二)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四、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对策

五、结束语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1、 国外财务风险管理研究概况

国外风险理论和风险管理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在五六十年代得到推广和普遍重视,七十年代得到迅速发展,并开始进行风险动态研究,形成了系统化的管理学科,九十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开始建立风险管理职能。19世纪工业革命时期,法国管理学家亨瑞。约尔在《一般管理和工业管理》一书中把风险管理思想正式引入企业经营领域,但长期以来并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和制度,直到上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莫布雷A.H.Mowbray等首次提出并使用“风险管理”一词,人们才开始系统地展开对企业风险管理的研究,并逐步形成一门学科。在企业财务风险研究方面,美国著名经济学家H.M.马可威茨、W.F夏普、M.H米勒等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他们先后针对企业财务风险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证券组合的效率边界风险理论,股票预期收益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公司价值与资本结构关系的MM理论等,为以后开展企业财务风险研究奠定了基础。在实践方面,国外有关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的技术应用起步较早,而且也较为成熟。如西方国家创建的一些多元线性判定模型和多元回归模型在各国都有比较广泛的应用。目前,企业财务风险在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德国和法国等国家,普遍得到学者和企业管理人员的重视,并取得了有关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组织、程序和方法等方面的大量研究成果。

2、 国内财务风险管理研究概况

西方的风险理论和风险管理研究是从上世纪初开始的,许多经济学、管理学者在其产生、发展、成熟的过程中做出了贡献。而我国的风险理论和风险管理研究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1987年清华大学郭仲伟教授编写的《风险分析与决策》一书,全面系统的研究了风险分析与决策的方法,主要是借鉴国外风险理论,指导人们如何对风险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1999年北京大学于川等著的《风险经济学导论》,对经济风险尤其是我国所特有的经济风险,做了全面深刻的剖析。1989年北京商学院的刘思录、汤谷良发表的“论财务风险管理”一文,第一次全面论述了财务风险的定义、特征及财务风险进行管理的步骤和方法;财政部的向德伟博士在1994年发表了“论财务风险”一文,全面细致的分析了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存在的基础,他认为“财务风险是一种微观风险,是企业经营风险的集中体现”,明确指出了财务风险的重要性,为财务风险理论向更深一层推进奠定了基础。之后往爱卿2001年出版了《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企业财务预警研究前沿》一书,在介绍国内优秀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的财务实践去分析财务问题和构建财务模型,包括预警概念、预警机制、预警方法、预警模型、国内外最前沿的预警成果,涵盖了财务预警领域的核心和重大相关问题。胡华2004年出版了《现代企业财务风险成因与防范》,杜波2003年出版了《企业集团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等财务风险管理著作,为我国财务风险控制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其理论大致可以归纳为两类:一类是单纯从企业财务管理职能及其影响环境方面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的角度,探讨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控制与防范。另一类是从企业全部管理职能及其影响环境方面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的角度,探讨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控制与防范。在改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方面,国内的专家们又提出了单方面的风险风险防范和控制策略,如控制筹资风险应着眼于资本结构的合理化,控制企业投资风险应着眼于投资方向选择和投资组合的确定等;在财务风险辨识、估计和评价方面,提出了一些主观或客观的分析方法,其中以“Z记分法”最具有代表性。但从总体上看,国内的研究成果中对企业财务风险综合效应的分析还不够深入。

三、必须的实验初步计划、及论文工作进度的初步安排:

2014年月日~2014年月日 学生进入毕业设计选题系统进行选题 2014年月日~2014年月日 与指导教师研讨题目内涵,对所选题目 进行确认或提出修改、调整意见

201年月日~2014年月日 阅读书籍、搜集资料、实地调研,根据 掌握的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2014年月日~2014年月日 参加学院统一组织的开题报告 2014年月日~2014年月日 撰写毕业论文论文初稿,准备中期检查 工作

2014年月日~2014年月日 按计划进行毕业论文中期检查工作 2014年月日~2014年月日 撰写论文初稿 2014年月日~2014年月日 修改论文,定稿

2014年月日~2014年月日 年月日~2014年月日 论文进行打印、装订,上交 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2014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防范 篇四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防范

摘 要:本文主要围绕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表现、产生原因、防范措施等展开。事业单位财务风险表现为核算风险、支付风险、投资风险、管理风险、道德风险。事业单位出现财务风险的原因包括缺乏正确的风险意识、管理力度不足和管理不全面、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决策体系不科学等内部原因,也包括经济环境不断变化、国家预算制度存在缺陷等外部原因,可从建立和完善风险监测机制、健全和完善财务管理体系、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等方面进行防范。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风险;表现;原因;防范

前言:财务风险是企事业单位因内部财务结构不合理、筹资不当等因素导致自身偿债能力被削弱、预期投资效益下降的风险[1]。在事业单位中,经营和投资策略的改变均可产生财务风险,且这种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具有客观必然性、可变化性、不确定性、可预测性等特点[2]。本文主要围绕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表现、产生原因、防范措施等展开,具体如下。

一、事业单位财务风险表现

(1)核算风险。为了更好地与国际接轨,我国财务会计准则逐渐向国际准则靠拢,财会人员要适应现代财会管理要求就必须不断更新自身知识体系,不断学习先进财会核算、管理知识,但我国事业单位中仍有部分财会人员的财会核算和管理水平未能跟上时代步伐,再加上工作量的不断增加,财务处理过程中难免出现差错,而差错势必会带来相应的风险。(2)支付风险。事业单位中,财务预算仍存在一定制度性缺陷,这使得预算指标的设置缺乏科学性和可靠性;再加上项目经费结构松散等情况,事业单位在采用财务预算支付时势必面临一定风险。(3)投资风险。事业单位对内对外投资时,如果过度增加内部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致使流动性资金锐减,影响资金正常周转,或者对项目的预期效益、回报率、风险估算错误,投资盲目,就会给自身带来财务上的风险。(4)管理风险。如果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不健全、不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未能落实到位,财务管理技术、手段未及时更新、升级,其管理效率和质量将会大打折扣,最终会影响财务信息的收集、传递、审核,影响财会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而影响单位的财务决策,容易导致决策失误。(5)道德风险。财会人员的道德素质影响着财务管理的效果。如果财会人员道德素质低下,法律观念和自制力不强,就容易做出损公肥私、损人利己、弄虚作假等违法乱纪之事。因此,财务人员的道德素质是财务管理不力潜在的危险因子。

二、事业单位出现财务风险的原因

(一)内部原因。(1)缺乏正确的风险意识。事业单位的主要业务是公共服务,且不以盈利为经营目的,因此事业单位的管理层缺乏财务风险意识或对风险管理认识不足甚至存在偏差,或者单纯进行资金管理而缺乏风险管理,或者进行财务决策、从事某一经济活动时未全面考虑甚至未考虑可能存在的经济风险,导致财务风险长期存在,影响了自身的发展。(2)管理力度不足、管理不全面。上文中提到,财务风险包括核算风险、支付风险、投资风险、管理风险、道德风险等几类,但部分事业单位在进行风险管理时管理力度不足、管理不全面。(3)管理体制不健全。随着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现阶段的事业单位经济活动越发活跃、多元,对财务管理效率和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却未随着事业单位自身的发展和深化改革的需要不断调整、完善,致使现有体制在执行过程中漏洞百出,增加了财务风险。而预算管理作为财务管理中的一环,由于缺乏成熟的管理方法,也无法科学、有效地指导事业单位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4)决策体系不科学。财务决策需依据详实的财务信息,但由于现阶段许多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管理由于技术落后、人员素质低下等原因,以及财务管理体制尤其是预算管理体制不健全等原因,财务决策管理并不科学,极易出现财务资源配置不合理、资金浪费等问题,财务风险也“应运而生”。

(二)外部原因。(1)经济环境不断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使得事业单位外在的经济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事业单位要适应环境的变化持续发展,就不得不调整、创新财务管理模式。(2)国家预算制度存在缺陷。国家财政预算的扶持是事业单位得以正常运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一旦国家财政出现问题,事业单位势必受到影响,而事业单位财政发生状况也会间接影响国家财政。

三、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1)建立和完善风险监测机制。虽然,财务风险具有可变化性和不确定性,但却是可预测的。通过预测风险,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规避风险或降低风险的不良影响,可减少单位损失,增加效益。因此,建立和完善风险监测机制是必要的。完善的风险监测机制必须可涵盖单位财务管理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必须能同时、准确地监测单位内部情况和外部宏观环境,必须具备一定灵活性,可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必须能全面、详实地收集风险信息,必须能准确完成风险的识别、归类、分析工作,必须能依据风险信息、风险等级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风险监测的科学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才能最大程度地规避风险,减少损失。(2)健全和完善财务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和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有助于提高财务管理的质量,对减少财政风险也有一定裨益。健全和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需具备囊括财务预算、核算、审核、申报、审批等方面在内的管理流程,需具备明确的管理条例和操作标准,且其管理条例和操作标准不与国家经济法律、法规、条例、政策、制度等相悖,以确保管理的迅速、高质、准确、合法。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事业单位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手段,因此,预算管理体系的建立、是否健全和完善极大影响着事业单位风险防范效果。事业单位在建立、健全、完善预算管理体系时,需结合自身的业务特点、发展情况和计划、既往财政收支情况、综合实力以及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当前的国家财政政策等因素,编制科学、合理、灵活的管理办法,尽量缩小预算和实际支出的差距,降低财务风险。一旦出现财政风险,则对主要负责人进行问责,以此形成威慑力,促使相关负责人谨慎决策,避免主观决策。(3)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如果财务人员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则财务中的核算风险、投资风险、管理风险、道德风险等必将得到有效控制,因此,事业单位需加大对财会人员的职业培训,促使财会人员更新财会知识,掌握先进的财会知识、财务处理和管理先进技术和财务风险识别方法,以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以及规避风险能力;此外,加强财会人员的风险意识、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促使财会人员树立风险意识,激发财会人员的责任感,促使财会人员自觉按章操作,自觉规避财务风险。

结束语:事业单位是直接或间接参与国家经济活动的具有公益性质的职能部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事业单位内部体制的不断改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面临更多的挑战。为了使用社会和自身发展需要,为了提高自身财务管理水平,避免形形色色的财务风险,事业单位逐渐重视财务风险的防范和规避,但此过程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如管理力度不足和管理不全面、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决策体系不科学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首先从建立和完善风险监测机制、健全和完善财务管理体系、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等方面入手。

参考文献:

[1] 刘一范,王辰光。浅谈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J]。财经界,2011,(12):171.

[2] 王晶晶。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J]。商场现代化,2012,(19):127.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探讨 篇五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探讨

史晓燕

(彩虹显示器件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咸阳712021) 【摘要】本文探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内容,财务风险对企业的影响。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首先就要从总体上安排好企业的资本结构;其次,处理好资产流动性、风险性和盈利性的关系;再次,要实施多角化经营和多角化投资。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一、财务风险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因种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给财务状况造成的不确定性,进而使财务产生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对于管理者来讲,进行风险管理,就是要认识财务风险的内容、特性及其产生的原因;正确衡量、判断和预测风险程度及其概率,进而进行有效的防范和控制,将可能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根据来源的不同,又将财务风险划分为五个方面:

1、筹资风险

指资金供需市场、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或筹资来源结构、期限结构等等因素而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不确定性。这方面的风险主要表现在筹资成本费用过大、利率过高;债务期限结构不合理而造成财务危机;债务规模不合理而造成过度负债,既造成资金浪费,又增加了财务费用等等。

2、投资风险

指企业因投资活动而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表现为:投资项目在工艺技术上的不可行或尚不成熟或过于陈旧,已属淘汰之列;市场调研有误,产品上市后滞销、落后;投资项目规划过小过大、行业过多、扩张过度而无力控制管理;负债经营但负债率过高、造成沉重债务负担;技术、市场等各方面情况发生变化,导致实际投资收益与预期相比相差甚远。

3、现金流量风险

指企业在收益不错的情况下,由于实行的是现行的权责发生制原则,故不错的收益并不能表明和保证现金流入的实现。此时,企业因债务规模过大或债务期限结构不合理,很可能会造成偿债能力急剧下降、现金支出压力陡升,进而陷入财务困镜,使企业的形象和声誉遭受严重损害,甚至导致破产。

4、连带财务风险

指因为种种原因,一个企业为其它单位到金融机构贷款而用本企业的财产进行担保,这本是一种正常的商业信用,但由于借款单位到期无法或不能还本付息时,该担保企业则必须依法履行对金融机构的正常付息责任。外汇风险,即由于汇率变动引起的企业财务成本的不确定性也是一种财务风险,包括交易风险、经济风险。

二、财务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负债经营既可能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在经济运行比较好的情况下,资金盈利率高于利息率,企业盈利率增加,使企业发展壮大;也可能给企业带来不利影响,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资金盈利率低于利息率时,使企业自有资金盈利降低以至亏损,甚至造成企业不能偿还到期债务而破产。我国的国有企业在改革中将过去的拨款改为银行贷款后,许多企业负债较重,资产负债率很高,在前几年高速增长时期能够不断发展,但近两年经济不景气,市场约束加大,企业盈利率降低,沉重的债务负担压得企业喘不过气,财务风险使许多企业濒临破产边缘。这充分说明负债是双刃剑,作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应该充分利用债务筹资为企业带来的好处,千方百计增加企业的盈利,同时又要注重防止财务风险,把财务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使企业在顺境中发展更快,在逆境中也能够生存和盈利。

三、加强对财务风险的防范与管理

1、从总体上安排好企业的资本结构

财务风险向经济管理者揭示了企业可以通过负债经营增加盈利,但在经营不利时也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损失。因此,企业经营者应当合理安排资本结构,使企业在各种条件下都能生存和发展。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长期资金筹资来源的构成和比例关系,也就是长期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各占多大比例。要通过对盈利能力和风险进行权衡和选择,以确定出既能使风险最小,又能使企业盈利能力最大化的资本结构。

判断资本结构是否合理的标准是看该资本结构是否提高每股收益,能提高每股收益的资本结构是合理的,否则就是不合理的。而每股收益要受到资本结构和销售额的共同影响,分析的具体方法是通过每股收益无差别点进行的。当销售额低于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时权益筹资比较有利;当销售额高于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时负债筹资比较有利。再考虑到风险因素,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公司价值最大化或股价最大化,这只有在风险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每股收益,或者使每股收益的增长高于风险的增长,才能使企业的价值最高,资本成本最低,此时的资本结构就是最佳资本结构。

2、处理好资产流动性、风险性和盈利性的关系

流动性是指企业随时满足当时现金需要的能力。风险性是指企业经营中不确定因素导致经营损失的可能性。盈利性是指企业获得利润的能力。流动性、风险性、盈利性三者之间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统一性表现在较强的流动性,是提高盈利性的条件,盈利能力的高低又决定着企业流动性的强弱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三者之间的矛盾表现在过分追求流动性,会使企业的盈利能力下降,过分强调降低风险,又会削弱盈利性。企业理财就在于使“三性”得到最佳统一,达到资金总效用的最大化,既在保持适当的流动性、承担既定风险的条件下,争取收益最大化;或在满足流动性,收益一定的情况下,实现风险最小化。

要使“三性”协调,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应制定适合的营运资金融资政策,注意保持资产负债规模、期限和结构的协调。企业的资产按周转时间的长短可分为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企业的负债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流动负债的特点是成本低、风险大。在正常的情况下,资产和权益的协调应遵循流动资产由短期资金来融通,长期资产由长期资金来融通的原则。流动资产中的永久性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等会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而逐步增加,这些资产应当依靠权益资本、长期负债和自发性负债来解决,临时性的流动资产,由于它呈现周期性波动,应当用流动负债来解决。

如果企业不是采用流动资产由短期资金来融通,长期资产由长期资金来融通的原则,就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是采用激进型的融资政策,临时性负债不但融通临时性资金需要,还要解决部分长期资产的资金需要。这虽然会降低资金成本,减少利息支出,增加企业的收益,但却增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二是采用稳健型的融资政策,企业将部门临时性流动资产用临时负债融通,另一部分临时性流动资产和永久性资产用长期负债、自发性负债和权益资本来融通,这虽然降低了风险,但资金成本较高,会使利润减少。因此,权衡风险与报酬,就应遵循流动资产由短期资金来满足,长期资产由长期资金来满足的原则,使资产和权益对称协调。

3、多角化经营和多角化投资

企业进行多角化经营和多角化投资的理论依据是证券投资组合理论。该理论认为,金融资产投资组合可以由两种以上的金融证券构成。投资人可以通过持有多种不同证券的方式,将隐含在个别证券中的风险分散掉,这种风险叫可分散风险。但存在于证券与证券之间的共同风险则无法分散,这种风险叫不可分散风险。将证券投资组合理论应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中,就是企业的多元化经营。企业应首先经营好主营业务和发展具有竞争力的核心产品,在此基础上,企业根据自身的实力和市场情况,发展多种经营,生产多种产品,以降低企业的经营

风险。

企业在做好经营业务的同时,还应有相应的金融资产投资。由于金融资产投资具有可分割性、流动性和相容性的特点,根据证券组合理论,在投资时应当根据证券之间的相关性、风险、报酬及相互关系,并根据风险——报酬的选择,在确定风险水平后,通过选择证券种类、优化投资组合,在不提高风险水平的条件下使投资组合,在不提高风险水平的条件下使报酬率最高。或者在报酬率确定之后,优化证券组合,使风险水平降至最低。实现证券投资的优化选择,以达到企业降低风险,提高收益率。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篇六

【论文关键词】资金回收;财务风险;管理与防范

【论文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财务风险的定义,然后从四个方面论述了财务风险的具体表现形式,并提出了具体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措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什么是财务风险

近几年来,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践工作者都在探讨如何规避企业财务风险的问题,然而,对于什么是“财务风险”却没有统一的明确的界定。主要存在如下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造成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企业财务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过程中的某一方面和某个环节的问题,都可能促使这种风险转变为损失,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降低。第二种观点认为,财务风险是企业用货币资金偿还到期债务的不确定性。这种观点认为的财务风险与负债经营相关,财务风险是因偿还到期债务而引起的(即偿还到期的本金加利息),没有债务,企业经营的资本金靠投资人投入,则不存在财务风险。

以上两种观点有其相同之处,即对风险的描述是一致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两种观点对“财务”的理解不同,两种观点所表述的财务风险的内涵和外延不同,第一种观点从财务本质角度出发来界定财务风险,第二种观点理解的财务是从财务的中心出发来界定财务风险。笔者比较赞成前一种观点,即符合人们对财务概念的理解,又便于人们站在更宽广的角度来研究财务风险,即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造成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

(一)资本结构不合理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长期资本构成及其比例关系。资本结构的不合理将使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由于很多企业自身资本有限,市场竞争激烈,要在严酷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实现快速发展,很多企业不得不通过银行贷款解决问题。从企业负债结构来看,长期负债较少,短期负债过多,企业对银行的依赖较大。企业过分依赖银行,当出现支付危机时,一方面使自己失去信用而加大其财务风险,另一方面又因逾期借款而使融资成本加大。可见,企业资本结构存在比较大的问题。

(二)投资缺乏科学性

企业投资包括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在对外投资上,很多企业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盲目投资,导致企业投资损失巨大,从而财务风险不断。企业对内投资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很多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使得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这也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

(三)资金回收策略不当

现代社会企业间广泛存在着商业信用。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从会计核算的角度看,这可以增加企业利润,但相当多的企业在信用销售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造成大量应收账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资产长期被债务人和存货占用,使得企业缺少足够的流动资金进行再投资或归还到期债务,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

(四)收益分配政策不规范

股利分配政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分配方法的选择会影响投资者对企业状况的判断和企业的声誉,从而影响企业资金的来源,也可能影响企业潜在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如果企业的利润分配政策缺乏控制制度,不结合企业的实现情况,不进行科学的分配决策,必将影响企业的财务结构,从而形成间接的财务风险。与国际上广泛采用的股利政策相比,我国企业较少分配现金股利,代之以配股或送红股的分配方法,这一方面有意无意间助长了证券市场上的投机气氛,另一方面无助于投资者形成正确的投资理念。不仅如此,我国企业股利政策的制定也往往无章可循,股利分配方案常常朝令夕改,令投资者无所适从

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措施

(一)提高财务决策水平,建立财务预警系统

1.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建立短期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任务是编制现金流量预算,而该预算的编制主要是通过现金流量分析来完成。通过现金流量分析,可以将企业动态的现金流动情况全面地反映出来。当企业经营性应收项目或存货大幅度减少时,则表明企业货款回笼情况较好,产品积压少,企业具有较强的经营能力;相反,当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小于净利润时,则应引起投资者的高度警惕,这种情况下,由于应收款项及存货的大幅度上升,将使企业经营能力下降,同时也易形成潜在损失。应收款项、应付款项及存货项目中的任何一项失衡,均会引起企业危机,可将这三个项目作为短期财务风险的警源。为能准确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企业应该将各具体目标加以汇总,并将预期未来收益、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及投资计划等,以数量化形式加以表达,建立企业全面预算,预测未来现金收支的状况,以周、月、季、半年及一年为期,建立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

2.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构建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从根本上讲,企业发生财务风险是由于举债等导致的,对企业而言,在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的同时,还要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从综合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即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等方面入手防范财务风险。从资产获利能力考察,监测的指标有: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资产平均总额),表示每元资本的获利水平,反映企业运用资产的获利能力;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成本费用总额),反映每耗费一元所得利润水平越高,企业获利能力越强。从偿债能力考察,监测的指标有: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该指标反映企业资产的流动性,该比率越高,偿债能力就越强;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一般为40%~60%,在投资报酬率大于借款利率时,借款越多,利越多,同时财务风险也越大。从经济效率考察,监测的指标有:反映资产运营指标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与产销平衡率。从发展潜力考察,监测的指标有:总资产净现率=(经营活动所产生现金净流量+分得股利或利润所收到现金+现金利息支出+所得税付现)平均总资产;销售净现率(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量销售收入净额);股东权益收益率(净利润平均股东权益)。

(三)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

面对财务风险通常采取回避风险、控制风险、接受风险和分散风险策略。控制风险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核心。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筹资风险控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筹资活动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管理措施失当会使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产生筹资风险。企业筹集资金渠道有两大类:一是所有者投资,如增资扩股,税后利润分配的再投资;二是借入资金。对于借入资金而言,企业在取得财务杠杆利益时,实行负债经营而借入资金,从而给企业带来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和收益不确定性。筹资风险产生的具体原因有几方面:由于利率波动而导致企业筹资成本加大的风险,或筹集了高于平利息水平的资金,此外,还有资金组织和调度风险,经营风险,外汇风险。因此,必须严格控制负债经营规模。 投资风险控制。企业通过筹资活动取得资金后,进行投资的类型有三种:一是投资生产项目上,二是投资证券市场,三是投资商贸活动。然而,投资项目并不都能产生预期收益,从而引起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降低的不确定性。如出现投资项目不能按期投产,无法取得收益,或虽投产不能盈利,反而出现亏损,导致企业整体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下降,虽没有出现亏损,但盈利水平很低,利润率低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或利润率虽高于银行存款利息率,但低于企业目前的资金利润率水平。在进行投资风险决策时,其重要原则是既要敢于进行风险投资,以获取超额利润,又要克服盲目乐观和冒险主义,尽可能避免或降低投资风险。在决策中要追求的是一种收益性、风险性、稳健性的最佳组合,或在收益和风险中间,让稳健性原则起一种平衡器的作用。

3.资金回收风险控制。财务活动的重要环节是资金回收。应收账款是造成资金回收风

险的重要方面,应收账款加速现金流出。它虽然使企业产生利润,但并未使企业的现金增加,反而还会使企业运用有限的流动资金垫付未实现的利税开支,加速现金流出。因此,对于应收账款管理应在以下几方面强化:一是建立稳定的信用政策;二是确定客户的资信等级,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三是确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比例;四是建立销售责任制。

4.收益分配风险控制。收益分配是企业财务循环的最后一个环节。收益分配包括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两方面。留存收益是扩大投资规模来源,分配股息是股东财产扩大的要求,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企业如果扩展速度快,销售与生产规模的高速发展,需要添置大量资产,税后利润大部分留用。但如果利润率很高,而股息分配低于相当水平,就可能影响企业股票价值,由此形成了企业收益分配上的风险。因此,必须注意两者之间的平衡,加强财务风险监测。

总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要完全消除风险及其影响是不现实的。所以,企业在确定财务风险控制目标时不能一味追求低风险甚至零风险,而应本着成本效益原则把财务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因此,要加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如何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化解财务风险,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

【参考文献】

[1]顾晓安.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构建[J].财经论丛,2000,(7).

朱望生.论企业财务风险[J].会计学会,2002,(10).

黄锦亮,白帆.论财务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J].财会研究,2004,(6).

财务风险的分析及防范论文 篇七

财务风险是企业在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使得企业财务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不相符,因而导致企业蒙受经济损失的机会和可能。它具有客观性、全面性、不确定性、收益性与损失性共存的特点,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资金筹资、项目投资、资本运营和收益分配等财务活动的各个环节,是客观存在的和无法避免的,财务风险的存在与否以及风险程度的大小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控制的,需要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和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及时进行调整,其收益和风险往往是成正比的,收益越高,风险越高,收益越低,风险越低。企业财务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可能发生财务风险,企业财务活动一般可分为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运营和收益分配等方面,财务风险也相应地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本运营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筹资风险是企业在筹资活动过程中因宏观经济环境和资金供求状况发生变化,导致企业偿债能力下降,无法按期偿还债务而形成的风险;投资风险是企业在投资活动过程中,由于受到市场需求变化的影响,使得最终收益达不到预期目标而产生的风险;资本运营风险是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因材料供应、产品生产和销售等环节受到市场需求变化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资金回收的金额与时间具有不确定性,导致企业变现能力和偿付能力不足,影响企业资金正常运营产生的风险;收益分配风险是因收益分配政策不合理给企业日后的经营活动可能带来不利影响,而形成的财务风险,企业利益分配与财务风险控制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冲突,企业制定收益分配政策,应当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财务风险对企业自身、投资者以及债权人利益都会造成严重损害,必须充分认识到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性,以最小的损失获得最大的收益,确保企业财务活动的连续性、稳定性和效益性,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持续稳定地发展。

一、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企业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财务风险,存在着经营收益与财务风险并存的现象,应该按照风险与收益均衡原则,合理选择经营方案,尽量地规避财务风险,争取最大经营收益,将风险控制与企业经营活动结合起来,贯穿于整个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把财务风险控制和员工管理结合起来,强化企业管理者与员工的风险意识,提高企业管理者风险控制能力和员工应对风险的能力。企业管理者的意识直接影响员工对企业风险的认识与领悟,其既要以身作则,居安思危,又要加强对员工风险意识的教育与培训,营造风险防范的文化氛围,降低外界环境的变化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的可能性;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财务管理专业素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先进的理财手段,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树立风险管理意识,将风险管理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积极参加各种技能培训,不断扩大知识面,将风险意识渗透到日常的工作中,根据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识别各类潜在的风险,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及时发现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风险;企业全体员工也要树立风险意识,把风险管理的观念和行动落实到企业每个人身上,扎根于整个群体,将财务风险防范意识深入到员工内心深处,融入到每一个员工的内心,形成群体规范和自主意识,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自觉性与积极性。企业各部门和全体员工应相互支持和配合,在工作中发挥团队精神和维护集体荣誉,及时防范财务风险,将企业可控的风险坚决消灭在萌芽之中。

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财务管理制度是企业经营活动的必要保证,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基础,是开展财务管理活动的行动指南。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建设,能够提高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规范企业财务行为,为财务决策提供服务,最终实现财务管理目标。企业应当在遵循国家现行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制定岗位工作职责、资产与负债管理、收入与成本费用管理、报告与分析等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加强企业在职责分工、授权批准、会计记录、资产保管、预算管理、考核评价等环节的管理,制度设计应当涵盖企业内部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确保不同制度之间的有效衔接与动态调整,做到整体性、适应性与权威性相结合。贯彻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制度,明确规定涉及财务工作的批准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内容,财务人员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把企业具体财务管理活动与各个岗位工作职责结合起来,形成企业内部制衡机制。加强对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审计,增加财务管理工作的公开性与透明度,使得财务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得到程序化与规范化的监督和控制,有效地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保证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和资产的安全性。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能够保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保证财务数据真实准确,财务信息流通快捷,财产物资安全完整,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减少和避免企业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有效地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提升财务管理运行效率,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三、科学进行投资决策

企业投资决策是否科学可行,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还直接影响到企业是否产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企业投资决策过程中,应该保持谨慎的态度,充分调研、反复论证,采用各种科学方法,对多个可行性方案进行分析与评估,并从中选择最切合企业发展需要的科学方案,避免主观臆断、盲目决策,达到有效地防范和控制风险的目的。企业明确了投资目标之后,应进行科学化决策,充分考虑影响财务风险的各种因素,运用定量分析和计量模型进行分析,准确计算各投资方案的回收期、净现值及投资报酬率等指标,综合评价计算结果,选择最佳方案。企业必须强调稳健理财,分散投资,不仅要考虑所选投资项目的收益性,还要考虑到所选投资项目的风险性,通过不同形式的投资组合,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搞多元化经营,合理分散投资风险,俗话说“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面”,充分说明了分散风险的重要性,可以采取高风险产品与低风险产品搭配互补、短期投资与长期投资相结合的方式,合理控制资产和负债的比率,避免短期负债用于长期投资,将债务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保持企业正常的财务支付和债务偿还能力。企业资本结构是指所有者权益和债权人权益的比例关系,决定着企业的偿债和再融资能力,决定着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企业负债经营可以迅速筹集资金,弥补企业内部资金不足,有利于降低资金成本,获取更大的收益。企业经营旺季可以增加负债比重,适当调高负债比率,加快资金周转速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达到扩大销售、增加市场份额的目的。

四、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经营要想获得利益,就要面对一定的风险,建立财务预警机制是减少财务风险的有效手段,其能够准确地预测企业财务危机发生的可能性。企业财务预警机制是以企业的经济资料、经营计划和财务报表等为依据,运用市场营销、企业管理、财务会计等理论,利用比例分析和数学模型等方法对企业的财务指标进行综合分析与预测,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与财务状况变化,并对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提出预警,以帮助企业解决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发展决策依据的财务监控系统。建立财务预警机制,需要广泛地收集和市场竞争有关的信息,不仅需要财务部门的相关风险信息,还需要企业各个方面的信息,把这些信息整合成更加直观的统计图,运用数学模型、比例分析等技术手段,计算出企业的经营发展情况和可能会出现的危险情况,并向企业管理者示警。一旦出现财务危机,通过财务指标变化,可及时发现财务风险,找出导致财务风险的原因,找解决财务风险的办法,根据财务指标变化,企业管理者能够采取有效措施,制定应急预案,减少企业财务损失。科学合理地选取预警指标,不仅要考虑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资产管理能力等财务指标,更要考虑企业行业影响能力、人力资源状况、创新能力等非财务指标,非财务指标对反映企业未来发展前景和企业综合实力具有重要意义。建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可提高企业预测和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为企业提供一个安全的财务管理环境,促进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目标的实现。

五、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经营规模和经营范围也越来越大,彼此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产生导致企业财务风险无时不在,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企业管理者和全体员工必须加强宏观环境分析,理顺内部财务关系,融洽企业管理者与全体员工之间的关系,共同提高财务风险预防意识,充分认识到财务活动中存在的潜在风险,正确客观地认识和分析财务风险,加强事前、事中和事后的财务风险控制,针对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应对策略,找出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规避和控制财务风险,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及时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企业应当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科学进行投资决策,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努力把财务风险降到最低限度,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为企业赢得更好的发展空间,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 篇八

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面临的风险随着环境的变化向更广范围以及更深的层次发展。在企业发展的同时,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越来越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问题。在经营过程中,不少企业为了追求快速增长而进行高负债经营,忽视财务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从而导致了财务危机,如果控制不当,必然会导致企业破产倒闭。作为企业管理人员,特别是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应该增强风险意识,了解风险与企业收益的关系,把握时机,发挥风险对企业的有利作用,防范和控制风险对企业产生的不利效果。

关键词:财务风险;分析防范;对策研究

引言:财务风险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尤其在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的情况下更是不可避免,它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中,它的存在无疑会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企业除了要了解财务风险的特征和成因外,更重要的是要掌握财务风险的防范及对策,把财务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对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的财务风险。

一、财务风险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1、 财务风险的定义

财务风险有广义的定义和狭义的定义,决策理论学家把风险定义为损失的不确定性,这是风险的狭义定义。广义财务风险是企业一切风险的财务表现,是企业在各项经营活动中,因内外部环境及各种难以预计或无法控制的因素影响,导致财务和经营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主要包括偿债风险、投资风险和利润分配风险。

2、 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

1) 客观性

财务风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的。也就是说,风险处处存在,时时存在,人们无法回避它、消除它,只能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应对风险,从而避免费用、损失的发生。

2) 全面性

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在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分配等财务活动中均会产生财务风险。

3) 不确定性。

财务风险具有一定的可变性,即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内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这就意味着企业的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时时都具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4) 收益与损失共存性

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即风险越大收益越高,风险越小收益越低。财务风险的存在促使企业改善管理,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因而可以说,收益性与损失性是共存的。在我国企业里,由于种种因素的作用和条件限制,财务风险也会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连续性、经济效益的稳定性和生存的安全性,最终可能会威胁企业的收益,也就会影响企业收益。

二、当前企业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

1、 投资风险

企业投入一定资金后,因市场需求变化而影响最终收益与预期收益偏离的风

险。企业对外投资主要有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两种形式。证券投资主要有股票投资和债券投资两种形式。股票投资是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投资形式;债券投资与被投资企业的财务活动没有直接关系,只是定期收取固定的利息,所面临的是被投资者无力偿还债务的风险。投资风险主要包括利率风险、再投资风险、汇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金融衍生工具风险、道德风险、违约风险等。

2、 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包括增加企业资金成本和降低企业偿债能力两类风险。企业可以通过权益融资和债务融资两种方式筹集资金,他们往往在控制资金成本和增强偿债能力方面是相对而行的。权益融资能够增加企业的偿债能力,但是往往股东需要较高的资金回报;而债务融资由于可以抵扣一部分税收而降低了融资成本,但是过多的债务可能使企业无法支付本息而濒临破产。如何有效管理企业资本结构,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权益融资还将面临政府监管风险和市场行情风险,而债务融资也将面临利率变动风险。

3、 资金营运风险

货币资金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备资源,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前提,也是最易出现问题的资源。对于集团公司来讲,货币资金的风险管理不仅体现在如何杜绝资源的流失、短缺、盗窃及挪用上,而且要考虑如何优化配置发挥资源优势。如果资金管理体制分散、监控失衡,母公司掌握不了子公司的资金状况、控制不了下属成员单位的资金运作行为,就不能对集团最有贡献的业务活动在集团层面给于资金分配的支持,最终造成投资不当,筹资失控,内部资金融通失调等风险,一个子公司出现的问题就可能把母公司拖到无休无止的债务、担保纠纷中。

4、 负债过度风险

财务风险,它是通过债务成本与全部资本的比率变化来体现的。并随着企业负债负担的加重而增加,负债负担越重,企业生存所受到的威胁就越大,过度而不合理的负债将危及企业的生存。在现阶段中国,在快速发展的行业面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即圈地为王,先把优势资源抢到手里再说,做大之后再做强。过分追求企业的高速发展,用发展来掩盖危机,是当前中国企业发展惯用的一种策略,这种策略往往会导致资金结构中负债资金比例过高,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导致偿付能力不足。

5、 与高负债形成的风险相比,或有负债形成的风险更具隐蔽性,对企业的潜在风险也更大

部分企业对外担保数额大,期限长,甚至未经同意和审批,管理人员擅自以公司名义为他人担保等,给企业带来较大的风险。大部分企业对担保疏于管理,也不按照制度规范在表外披露,如果担保对象一旦无法偿债,担保企业的或有负债就转化成负债,突如其来的债务负担很可能导致企业资金紧张甚至资不抵债,诱发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

1.获利能力低,经济效益差

具体表现为产品成本费用高,毛利率低;资产收益水平差,投资回报率低。从长期而言,获利能力是企业在未来经营中产生现金的能力,是衡量一个企业经营状况最重要也是最可靠的指标之一。实际上,企业偿还债务的资金来源于投资以后所获得的现金流入量,如果投资以后不能获得大于或等于现金流出量的现金流入,就无力清偿到期债务,也就意味着较高的财务风险。

2、 投资缺乏科学性

企业投资包括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在对外投资上,很多企业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盲目投资,导致企业投资损失巨大,从而财务风险不断。企业对内投资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很多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使得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这也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

3、 资金回收策略不当

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但在销售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造成大量应收账款,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

4.收益分配政策不规范

股利分配政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分配方法的选择会影响投资者对企业状况的判断和企业的声誉,从而影响企业资金的来源,也可能影响企业潜在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如果企业的利润分配政策缺乏控制制度,不结合企业的实现情况,不进行科学的分配决策,必将影响企业的财务结构,从而形成间接的财务风险。

四、引起财务风险的成因

1、 企业财务管理宏观环境的复杂性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

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如世界原油价格上涨导致成品油价格上涨,使运输企业增加了营运成本,减少了利润,无法实现预期的财务收益。财务管理系统如果不能适应复杂而多变的外部环境,必然会给企业理财带来困难。

2、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

实际工作中,企业财务人员缺乏风险意识,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忽视了对企业财务风险的预测和预警,导致企业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应变能力不足,容易带来财务风险。

3、 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

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实现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而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4、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不明

这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不力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这主要存在于一些上市公司的财务关系中,很多集团公司母公司与子公司的财务关系十分混乱,资金使用没有有效的监督与控制。

五、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1、 加强资本结构的分配管理

合理分配企业资金项目,掌握企业资金流向。一个企业的正常运营先要有足够的流动资金,因此加强流动资金的监管控制十分必要。速动资产能较好的反应流动负债偿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通过对企业资产负债率的分析得出了相关结论:如果该指标较大,说明利用较少的自有资本投资形成较多的生产经营用资产,不

仅扩大了生产经营规模,而且在经营状况良好的情况下,还可以利用财务杠杆原理,得到较多的投资利润;而资产负债率过大,则表明企业的债务负担重,企业资金实力不强,可能面临企业倒闭的危险。所以要及时分析偿债能力指标,及时有效的控制企业资金运转,有利于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

2、 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大量实例说明,企业陷入经营危机前是有征兆的,如果将经营方式采用数据化,即通过对企业内外部经营情况资料的分析,形成一定的财务数据指标,企业经营者就可以根据财务数据指标,预先得知企业将面临的潜在风险。

3、 完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

设置一些敏感性和可靠性高的财务指标,并构建指标体系,通过观察这些财务指标的变化,企业可以对将要面临的财务危机进行预测和预报。财务预警系统是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潜在的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并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预警系统依赖于对企业信息全面而精确的搜集,包括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相关财务资料,利用财会、企业管理、金融等理论,采用数学模型的方法,发现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并向经营者示警。

六、结语

从现代企业的诞生之日起,竞争与风险便如影随行。企业的财务风险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但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使自身内部环境处于最佳状态,并且适应外部环境,坚持用财务核心指标来衡量企业财务状况,明确自身的财务优势与财务劣势,扬长避短,以充分实现企业目标。

参考文献

1) 杨雄胜。财务管理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

2) 唐君。企业财务风险及防范方法[J]。活力,2010(5)。

3) 杨淑媛。张海红。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商业经济》第2009年第十期。

4) 李燕。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及其控制[J]。会计之友,2008(5)。

5) 翟存根.试论企业的财务风险及其防范.会计之友(中),2006.

6) 张磊。 论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 现代商业。2008(27)。

姓名:王泽南

学号:10043619

班级:项目内二班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分析 篇九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分析

作者:钟 鸣 周 卿 梁小东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年第03期

【摘 要】文章从财务危机的角度出发,对企业的经营进行了经常性的财务分析,并以此建立财务风险分析体系以加强对财务风险的管理。

【关键词】财务危机;财务风险;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9篇《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及防范策略》,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344 217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