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射线衍射仪结构与工作原理优秀5篇

发布时间:

X射线衍射仪 篇一

EMPYREAN(锐影)X射线衍射仪投入使用

时间:2013-4-22 15:55:32 阅读:

566 标签: 材料学院

EMPYREAN(锐影)X射线衍射仪技术指标与功能

设备名称:X射线衍射仪

型号:Empyrean锐影 生产厂家:荷兰Panalytical公司

投入使用日期:2013.04 安放地点:材料楼204-1室(结构分析室)

设备价值:41.5万美元 操作人员:崔喜平博士,曾岗高工

联系电话:86418834 86403936 主要性能指标:

1、陶瓷X光管: 最大功率:2.2kW(Cu靶)

2、测角仪重现性:0.0001度

3、可控最小步进:0.0001度

4、PIXcel3D超能探测器:最大计数率>109cps

5、五轴样品台:实现五个方向校正样品 主要配置及附件:

入射光路:固定发散狭缝(FDS)、平行光路(Mirror镜)和双十字狭缝(DCS)模块 衍射光路:PIXcel模块、平板准直器(PPC)模块 样品台:平板样品台、五轴样品台

其它附件:CCD数字成像系统与激光定位系统

特色及用途:Empyrean锐影具备满足当前4大类X射线分析要求的平台,即衍射、散射、反射和CT影像X射线分析平台,样品可以是粉末、薄膜、纳米材料和块状材料。

PreFIX预校准光路全模块化,不同光路系统及独特的五轴样品台3D检测器系统PIXcel3D探测器接收效率、灵敏度、稳定性高。配备相应软件及PDF-2国际粉末衍射数据库。主要功能如下:等附件均可在几分钟内实现高精度更换。 Ø 广角测角仪

适合于物相定性定量分析、晶型鉴别、结晶度测定以及晶胞参数精确测定等 Ø 薄膜分析附件

主要针对于薄膜材料的物相鉴定和膜厚测量 Ø 小角散射附件

测定起始角≤0.05o,适合于纳米材料粒径尺寸及分布分析 Ø 微区测量附件

主要针对微小区域(0.02-10mm区域,步长0.02mm)的物相鉴定以及实现二维(2D)衍射功能,得到直接可视化的德拜环 Ø 织构附件

适合于块体材料取向测定以及铸造织构研究 Ø 应力附件

适合于块体材料、涂层与薄膜的残余应力分析

应用领域: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物理、化学、地质诸多研究领域。

X射线衍射仪的结构与使用 篇二

X射线衍射仪的结构与使用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衍射仪的结构与原理。 2.掌握衍射样品的制备方法。

3.熟悉实验参量的选择和仪器操作,并通过实验得到一个XRD图谱。

二、实验原理

(一) 衍射仪的结构及原理

1、衍射仪是进行X射线分析的重要设备,主要由X射线发生器、测角仪、记录仪和水冷却系统组成。新型的衍射仪还带有条件输入和数据处理系统。图1给出了X射线衍射仪框图。

2、 X射线发生器主要由高压控制系统和X光管组成,它是产生X射线的装置,由X光管发射出的X射线包括连续X射线光谱和特征X射线光谱,连续X射线光谱主要用于判断晶体的对称性和进行晶体定向的劳埃法,特征X射线用于进行晶体结构研究的旋转单体法和进行物相鉴定的粉末法。测角仪是衍射仪的重要部分,其光路图如图2。X射线源焦点与计数管窗口分别位于测角仪圆周上,样品位于测角仪圆的正中心。在入射光路上有固定式梭拉狭缝和可调式发射狭缝,在反射光路上也有固定式梭拉狭缝和可调式防散射狭缝与接收狭 缝。有的衍射仪还在计数管前装有单色器。当给X光管加以高压,产生的X 射线图1. X射线衍射仪框图 经由发射狭缝射到样品上时,晶体中与样品表面平行的面网,在符合布拉格条件时即可产生衍射而被计数管接收。当计数管在测角仪圆所在平面内扫射时,样品与计数管以1:2速度连动。 因此,在某些角位置能满足布拉格条件的面网所产生的衍射线将被计数管依次记录并转换成电脉冲信号,经放大处理后通过记录仪描绘成衍射图。

(二) 衍射实验方法

X射线衍射实验方法包括样品制备、实验参数选择和样品测试。

1、样品制备 在衍射仪法中,样品制作上的差异对衍射结

图2. 测角仪光路示意图

果所产生的影响,要比照相法中大得多。因此,1、测角仪圆,

2、试样,

3、滤波片,S光源, 制备符合要求的样品,是衍射仪实验技术中的重

S1、S2梭拉狭缝,K 发散狭缝,L防散射狭缝,

要的一环,通常制成平板状样品。衍射仪均附有

F 接收狭缝,C 计数管。 表面平整光滑的玻璃或铝质的样品板,板上开有窗孔或不穿透的凹槽,样品放入其中进行测定。

1)。 粉晶样品的制备

(1) 将被测试样在玛瑙研钵中研成5μm左右的细粉;

(2) 将适量研磨好的细粉填入凹槽,并用平整光滑的玻璃板将其压紧;

(3) 将槽外或高出样品板面多余粉末刮去,重新将样品压平,使样品表面与样品板面一样平齐光滑。

2)。 特殊样品的制备 对于金属、陶瓷、玻璃等一些不易研成粉末的样品,可先将其锯成窗孔大小,磨平一面,再用橡皮泥或石蜡将其固定在窗孔内。对于片状、纤维状或薄膜样品也可取窗孔大小直接嵌固在窗孔内。但固定在窗孔内的样品其平整表面必须与样品板平齐,并对着入射X射线。

2、测量方式和实验参数选择 1)。 测量方式

衍射测量方式有连续扫描和步进扫描法。

连续扫描法是由脉冲平均电路混合成电流起伏,而后用长图记录仪描绘成相对强度随2θ变化的分布曲线。

步进扫描法是由定标器定时或定数测量,并由数据处理系统显示或打印,或由绘图仪描绘成强度随2θ变化的分布曲线。

不论是哪一种测量方式,快速扫描的情况下都能相当迅速地给出全部衍射花样,它适合于物质的预检,特别适用于对物质进行鉴定或定性估计。对衍射花样局部做非常慢的扫描,适合于精细区分衍射花样的细节和进行定量的测量。例如,混合物相的定量分析,精确的晶面间距测定、晶粒尺寸和点阵畸变的研究等。

2)。 实验参数选择

(1) 狭缝:狭缝的大小对衍射强度和分辨率都有影响。大狭缝可得较大的衍射强度。但降低分辨率,小狭缝提高分辨率但损失强度,一般如需要提高强度时宜选取大些狭缝,需要高分辨率时宜选小些狭缝,尤其是接收狭缝对分辨率影响更大。每台衍射仪都配有各种狭缝以供选用。

(2) 时间常数和预置时间:连续扫描测量中采用时间常数,客观存在是指计数率仪中脉冲平均电路对脉冲响应的快慢程度。时间常数大,脉冲响应慢,对脉冲电流具有较大的平整作用,不易辨出电流随时间变化的细节,因而,强度线形相对光滑,峰形变宽,高度下降,峰形移向扫描方向;时间常数过大,还会引起线形不对称,使一条线形的后半部分拉宽。反之,时间常数小,能如实绘出计数脉冲到达速率的统计变化,易于分辨出电流时间变化的细节,使弱峰易于分辨,衍射线形和衍射强度更加真实。计数率仪均配有多种可供选择的时间常数。

步进扫描中采用预置时间来表示定标器一步之内的计数时间,起着与时间常数类似的作用,也有多种可供选择的方式。

(3) 扫描速度和步宽

连续扫描中采用的扫描速度是指计数器转动的角速度。慢速扫描可使计数器在某衍射角度范围内停留的时间更长,接收的脉冲数目更多,使衍射数据更加可靠。但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对于精细的测量应采用慢扫描,物相的预检或常规定性分析可采用快扫描,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测量需要选用不同的扫描速度。

步进扫描中用步宽来表示计数管每步扫描的角度,有多种方式表示扫描速度。 (4) 走纸速度和角放大

连续扫描中的走纸速度起着与扫描速度相反的作用,快走纸速度可使衍射峰分得更开,提高测量准确度。一般精细的分析工作可用较快速的走纸,常规的分析可使走纸速度适当放慢些。步进扫描中用角放大来代替纸速,大的角放大倍数可使衍射峰拉得更开。 (三) 样品测量

1、 开机

1) 打开总电源(配电箱内标注水冷,D8)和衍射仪稳压电源; 2) 启动冷却水循环机(机箱侧面总电源,面板上run); 3) 启动计算机;

4) 启动主机测角仪部分:按下主机右侧电源开关①(绿色),此时run(绿色)、Alarm(红色)、busy(黄色)三个指示灯全亮,系统自检。自检结束后,busy(黄色)灯灭。

5) 启动高压部分:

(1) 当超过三天未使用X光管时,必须进行光管的预热(老化),参见本规程第4部分; (2) 系统自检结束后,高压开关钥匙打至Ⅰ位。此时显示屏显示kV=0,mA=0; (3) 按下预热电流按钮○⋀至指示灯亮松开。此时显示屏显示kV:0,mA:0; (4) 按on按钮,指示灯亮,同时○⋀灯灭,Alarm(红色)灯灭。此时显示屏显示kV=20,mA=5;

(5) 检查仪器状态,按住mode,同时翻按↑、↓键,显示屏显示仪器当前状态,当冷却水流量(flow)必须大于3.6,方可继续操作。

2、 实验

1) 打开desktopDiffrac Plus Release 2000文件夹,双击D8 Immediate Measurement快捷方式,启动扫描程序D8Adjust.exe;

2) 进入程序界面后,打开菜单DiffractormeterInit All Drivers进行各驱动轴参数的初始化;

3) 设置扫描参数:

(1) 工作电压与电流:一般设为40kV,40mA;

(2) 扫描范围:start>5°,stop<130°自选(一般样品扫描范围在5°~100°以内); (3) 扫描步长Increment:自选; (4) 扫描速度Scanspeed:自选;

(4) 扫描类型Scantype:一般选locked coupled(两轴联动),continue(连续扫描)或stepscan(步进扫描)自选。

4) 点击Data collection按钮,开始采集数据,屏幕上实时显示XRD图谱;扫描过程中点击Stop按钮,结束扫描。

5) 选择菜单FileSave as…将原始数据存盘(*。raw格式)。

6) 打开desktopDIFFplus B_S 2000文件夹,双击Eva快捷方式,对图谱进行分析、打印。

3、 关机

1) 扫描结束后,首先将电流降至5mA,电压降至20kV; 2) 按下预热电流按钮○⋀至指示灯亮后松开; 3) 等待10分钟后,按off按钮,指示灯亮; 4) 钥匙打至○位; 5) 按主机右侧○o(红色)按钮,关闭主机电源; 6) 关闭电脑;

7) 继续等待30分钟后(X光管完全冷却),关闭冷却水循环机(面板上run,机箱侧面总电源);

8) 切断稳压电源,配电箱总电源。

4、 预热(老化) 1) 当超过三天未使用X光管时,必须进行光管的预热(老化)后方可进行实验; 2) 开机。步骤同第1部分(1)~(4)条;

3) 加高压。将高压钥匙直接打至Ⅱ位,后按第1部分第(5)条(c)~(d)步操作; 4) 按住mode,同时翻按↑、↓键,至显示屏显示automatic?时,按住edit的同时按↑键,屏幕显示automatic run,此时预热开始;当屏幕显示automatic end时预热完毕(大约1~2小时)。

5) 关机。步骤同第三部分;

6) 预热结束关机后,至少间隔30分钟以上方可再次开机进行实验。 (四) 注意事项

1、制样中应注意的问题

1) 样品粉末的粗细:样品的粗细对衍射峰的强度有很大的影响。要使样品晶粒的平均粒径在5μm左右,以保证有足够的晶粒参与衍射。并避免晶粒粗大、晶体的结晶完整,亚结构大,或镶嵌块相互平行,使其反射能力降低,造成衰减作用,从而影响衍射强度。

2) 样品的择优取向:具有片状或柱状完全解理的样品物质,其粉末一般都呈细片状或细律状,在制作样品过程中易于形成择优取向,形成定向排列,从而引起各衍射峰之间的相对强度发生明显变化,有的甚至是成倍地变化。对于此类物质,要想完全避免样品中粉末的择优取向,往往是难以做到的。不过,对粉末进行长时间(例如达半小时)的研磨,使之尽量细碎;制样时尽量轻压;必要时还可在样品粉末中掺和等体积的细粒硅胶:这些措施都能有助于减少择优取向。

2、实验参数的选择

根据研究工作的需要选用不同的测量方式和选择不同的实验参数,记录的衍射图谱不同,因此在衍射图谱上必须标明主要的实验参数条件。

三、仪器设备

德国布鲁克D8 ACVANCE 粉末衍射仪一台; 玛瑙研钵一个;

化学药品或实际样品若干。

四、实验内容

每组制备一个试验样品,选择适当的试验参数获得XRD图谱一张。

五、思考题

1、X射线衍射仪由哪几部分构成?

2、用X射线衍射仪进行测试,对样品有哪些要求?

XRD定性分析

一、实验目的

1.熟悉JCPDS卡片及其检索方法。

2.根据衍射图谱或数据,学会单物相鉴定方法。

3、 根据衍射图谱或数据,学会混合物相定性鉴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一) 定性分析的原理

根据晶体对X射线的衍射特征——衍射线的方向及强度来鉴定结晶物质的物相的方法,就是X射线物相分析法。

每一种结晶物质都有各自独特的化学组成和晶体结构。没有任何两种物质,它们的晶胞大小、质点种类及其在晶胞中的排列方式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当X射线被晶体衍射时,每一种结晶物质都有自己独特的衍射花样,它们的特征可以用各个反射面网的间距d和反射线的相对强度I/I0来表征。其中面网间距d与晶胞的形状和大小有关,相对强度则与质点的种类及其在晶胞中的位置有关。所以任何一种结晶物质的衍射数据d和I/I0是其晶体结构的必然反映,因而可以根据它们来鉴别结晶物质的物相。

1、JCPDS卡片

实验的条件不同(如所使用的X射线波长不同),衍射花样的形态也有所不同,难以进行比较。因此,通常国际上统一将这些衍射花样经过计算,换算成衍射线的面网间距d值和强度I,制成卡片进行保存。

目前这套卡片由“国际粉末衍射标准联合会” (Joint Committee on Powder Diffraction Standards)与美国材料试验协会(ASTM)、美国结晶学协会(ACA)、英国物理研究所(IP)、美国全国腐蚀工程师协会(NACE)等十个专业协会联合编纂。称JCPDS卡片。是目前上最为完备的X射线粉末衍射数据。至1985年出版了46000张卡片,并且在不断补充。

此外一些专门的部门或组织也出版一些用于特定领域的X射线粉末衍射数据集。如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所编的《矿物X射线粉晶鉴定手册》

JCPDS卡片的格式: ①卡片序号

②该物相三条最强衍射线的d和I值 ③可能测到的最大面间距 ④物相的化学式及英文名称。对一些合金及金属的氢化物、硼化物、碳化物、氮化物和氧化物等,还在化学式之后常有数字及大写字母,以表示不同的相,其中数字表示单胞中的原子数,英文字母表示布拉菲点阵类型。各个字母所代表的点阵类型是:C—简单立方;B—体心立方;F—面心立方;例如(Er6F23)116F表示该化合物属面心立方点阵,单胞中有116个原子。

有的不是物相的矿物学通用名称或有机结构式。矿物名称中加括号者为人造矿物,无括号者为天然矿物。

右上角标号表示数据可靠性: 无符号——者数据可靠程度一般; ★——表示数据可靠性高;

i ——表示质量比无标记者好但不及★号者可靠; O——表示可靠程度低 C——表示为计算的数据

⑤试验条件: 其中

Rad.为辐射种类;λ为辐射波长,单位为埃;Filter为滤波片;Dia.为相机直径;Cut off为所用仪器能测得的最大面间距;I/Il为测量线条相对强度的方法(衍射仪法、强度标法、目估法等);I/Icor最强衍射峰的强度与刚玉最强峰的比强度。Ref 在⑨栏中的数据的来源。

⑥晶体学数据:Sys.为晶系;S.G.为空间群符号;a。、b。、c。、α、β、γ为单胞点阵常数,Z为单位晶胞中相当于化学式的分子数目;Dx 为根据X射线测量的密度。

⑦物相的物理性质:其εα、nωβε和εγ为折射率;Sign为光性;2 V为光轴角;D为实测密度;mp为熔点;Color为颜色。

⑧备注栏:内容包括试样来源、制备方式及化学分析数据以及如分解温度(D.F)、转变点(T.P)、摄照温度、热处理等。

⑨ 衍射数据:d值(单位A)、相对强度I/Il(采用百分制)干涉指数(hkl)。

PDF衍射数据卡片分为有机和无机两类,常用的形式有三种,一是 卡片;二是微缩胶片;第三种是书,将所有的卡片印到书中,每页可以印3张卡片。

2、JCPDS卡片的索引

要从成千上万张卡片中查对物相是十分困难的,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的索引。JCPDS包括检索手册和卡片集两大部分。在检索手册中共有四种按不同方法编排的索引:。

1) 哈氏(Hanawalt)索引。是一种按d值编排的数字索引,是鉴定未知中相时主要使用的索引。

2) 芬克(Fink)索引:也是一种按d值编排的数字索引。它主要是为强度失真的衍射花样和具有择尤取向的衍射花样设计的,在鉴定未知的混合物相时,它比使用哈那瓦尔特索引来得方便。

3) 戴维(Davey-KWIC)索引;是以物质的单质或化合物的英文名称,按英文字母顺序排列而成的索引。

4) 矿物名称索引:按矿物英文名称的字母顺序排列。

在整个索引书中,无机化合物(包括单质)及有机化合物是分开编排的。 鉴定未知物相主要使用哈氏索引。 哈氏索引:

在哈氏索引中,第一种物相的数据占一行,成为一个项。由每个物质的八条最强线的d值和相对强度、化学式、卡片号、显微检索号组成。8条强线的构成是,首先在2θ<90°的线中选三条最强线, d1、d2、d3,下标1、2、3表示强度降低的顺序。然后在这三条最强线之外,再选出五条最强线,按相对强度由大而小的顺序其对应的d值依次为d4、d5、d6、d7、d8,它们按如下三种排列: d1、d2、d3、d4、d5、d6、d7、d8 d2、d3、d1、d4、d5、d6、d7、d8 d3、d1、d2、d4、d5、d6、d7、d8 即前三条轮番作循环置换,后五条线的d值之顺序始终不变。这样每种物相在索引中会出现三次以提高被检索的机会。

在索引中,每条线的相对强度写在其d值的右下角。在此,原来百分制的相对强度值用四舍五入的办法转换成十级制。其中10用“X”来代表。

各个项在索引中的编排次序,由列在每个项的第一、第二两个d值来决定。首先根据第一个d值的大小,把从用999.99到1.00A的d值分成51个区间,这就是所谓的哈氏组。各个项就按本身的第一个d值归入相应的组。属于同一个组的所有各个项的排列的先后则以第二个d值的大小为准,按d值由大而小的顺序排列。当有两个或若干个项它们的第二个d值彼此相同时,则按第一个d值由大而小排列。若第一个d值也相同时。则由第三个d值的大小来确定。

(二) 物相鉴定中应注意的问题

1、单相矿物鉴定

实验所得出的衍射数据,往往与标准卡片或表上所列的衍射数据并不完全一致,通常只能是基本一致或相对地符合。尽管两者所研究的样品确实是同一种物相,也会是这样。因而,在数据对比时注意下列几点,可以有助于作出正确的判断。

1) d的数据比I/Il数据重要。即实验数据与标准数据两者的d值必须很接近,一般要求其相对误差在上±1%以内。I/Il 值容许有较大的误差。这是因为面网间距d值是由晶体结构决定的,它是不会随实验条件的不同而改变的,只是在实验和测量过程中可能产生微小的误差。然而。I/Il值却会随实验条件(如靶的不同、制样方法的不同等)不同产生较大的变化。

2) 强线比弱线重要,特别要重视d值大的强线。这是因为强线稳定也较易测得精确;而弱线强度低而不易察觉,判断准确位置也困难,有时还容易缺失。

3) 若实测的衍射数据较卡片中的少几个弱线的衍射数据,不影响物相的鉴定。若实测的衍射数据较卡片中多几个弱线的衍射数据,说明有杂质混入,若多几个强线的衍射,说明该样品不同单物相,而是多晶混合物。

2、多相矿物鉴定

对于多晶混合物衍射图谱分析鉴定时应注意:

1) 低角度线的数据比高角度线的数据重要。这是因为,对于不同晶体来说,低角度线的d值相一致重叠的机会很少,而对于高角度线(即d值小的线),不同晶体间相互重叠机会增多,当使用波长较长的X射线时,将会使得一些d值较小的线不再出现,但低角度线总是存在。样品过细或结晶较差的,会导致高角度线的缺失,所以在对比衍射数据时,应较多地注重低角度线,即d 值大的线。

2) 强线比弱线重要,特别要重视d值大的强线。这是因为强线稳定也较易测得精确;而弱线强度低而不易察觉,判断准确位置也困难,有时还容易缺失。

3) 应重视矿物的特征线。矿物的特征线即不与其它物相重叠的固有衍射线,在衍射图谱中,这种特征线的出现就标志着混合物中存在着某种物相。有些结构相似的物相,例如某些粘土矿物,以及许多多型晶体,它们的粉晶衍射数据相互间往往大同小异,只有当某几根线同时存在时,才能肯定它是某个物相。这些线就是所谓的特征线。对于这些物相的鉴定,必须充分重视特征线。

4) 在前面所提到的鉴定过程,也就是查表的具体手续,仅仅是从原理上来讲述的,而在实际鉴定过程中往往并不完全遵循。通常总是尽可能地先利用其他分析、鉴定手段,初步确定出样品可能是什么物相,将它局限于一定的范围内。从而即可直接查名称索引,找出有关的可能物相的卡片或表格来进行对比鉴定,而不一定要查数据索引。这样可以简化手续,而且也减少了盲目性,使所得出的结果更为可靠。同时,在最后作出鉴定时,还必须考虑到样品的其他特征,如形态、物理性质以及有关化学成分的分析数据等等,以便作出正确的判断。

三、实验仪器

衍射图谱;

JCPDS卡片及索引;

计算机,装有XRD定性分析软件。

四、实验内容

(一) 单物相鉴定实验

1、获得衍射图后,测量衍射峰的2θ,计算出晶面间距d。并测量第条衍射线的峰高,以是最高的峰的强度作为100,计算出每条衍射峰的相对强度I/Il。

2、根据待测相的衍射数据,得出三强线的晶面间距值d1、d2、d3(最好还应当适当地估计它们的误差)。

3、根据d1值,在数值索引中检索适当d组。

4、在该组内,根据d2和d3找出与d1、d2、d3值符合较好的一些卡片。

5、若无适合的卡片,改变d1、d2、d3顺序,再按(2)-(4)方法进行查找。

6、把待测相的所有衍射线的 d值和I/Il与卡片的数据进行对比,最后获得与实验数据基本吻合的卡片,卡片上所示物质即为待测相。

(二) 多相混合分析方法

1、多相分析中若混合物是已知的,无非是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进行验证。在实际工作中也能经常遇到这种情况。

2、若多相混合物是未知且含量相近。则可从每个物相的3条强线考虑:

1) 从样品的衍射花样中选择5相对强度最大的线来,显然,在这五条线中至少有三条是肯定属于同一个物相的。因此,若在此五条线中取三条进行组合,则共可得出十组不同的组合。其中至少有一组,其三条线都是属于同一个物相的。当逐组地将每一组数据与哈氏索引中前3条线的数据进行对比,其中必可有一组数据与索引中的某一组数据基本相符。初步确定物相A。

2) 找到物相A的相应衍射数据表,如果鉴定无误,则表中所列的数据必定可为实验数据所包含。至此,便已经鉴定出了一个物相。

3) 将这部分能核对上的数据,也就是属于第一个物相的数据,从整个实验数据中扣除。 4) 对所剩下的数据中再找出3条相对强度较强的线,用哈氏索引进比较,找到相对应的物相B,并将剩余的衍射线与物相B的衍射数据进行对比,以最后确定物相B。

假若样品是三相混合物,那么,开始时应选出七条最强线,并在此七条线中取三条进行组合,则在其中总会存在有这样一组数据,它的三条线都是属于同一物相的。对该物相作出鉴定之后,把属于该物相的数据从整个实验数据中除开,其后的工作便变成为一个鉴定两相混合物的工作了。

假如样品是更多相的混合物时,鉴定方法的原理仍然不变,只是在最初需要选取更多的线以供进行组合之用。

5) 若多相混合物中各种物相的含量相差较大,就可按单相鉴定方法进行。因为物相的含量与其衍射强度成正比,这样占大量的那种物相,它的一组簿射线强度明显地强。那么,就可以根据三条强线定出量多的那种物相。并属于该物相的数据从整个数据中剔除。然后,再从剩余的数据中,找出在条强线定出含量较从的第二相。其他依次进行。这样鉴定必须是各种间含量相差大,否则,准确性也会有问题。

6) 若多相混合物的衍射花样中存在一些常见物相且具有特征衍射线,应重视特征线,可根据这些特征性强线把某些物相定出,剩余的衍射线就相对简单了。

五、思考题

1、X射线衍射物相定性分析的原理是什么?

2、X射线衍射花样中没有出现的某物相的峰能否肯定该物相不存在?

X射线衍射仪工作原理 篇三

一 X射线衍射仪工作原理 X射线是利用衍射原理,精确测定物质的晶体结构,织构及应力。对物质进行物相分析、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广泛应用于冶金、石油、化工、科研、航空航天、教学、材料生产等领域。

特征X射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约为20~0.06nm)的电磁波,能穿透一定厚度的物质,并能使荧光物质发光、照相乳胶感光、气体电离。在用电子束轰击金属“靶”产生的X射线中,包含与靶中各种元素对应的具有特定波长的X射线,称为特征(或标识)X射线。考虑到X射线的波长和晶体内部原子间的距离相近,1912年德国物理学家劳厄(M.von Laue)提出一个重要的科学预见:晶体可以作为X射线的空间衍射光,即当一束X射线通过晶体时将发生衍射,衍射波叠加的结果使射线的强度在某些方向上加强,在其他方向上减弱。分析在照相底片上得到的衍射花样,便可确定晶体结构。这一预见随即为实验所验证。1913年英国物理学家布拉格父子(W. H. Bragg, W. 。L Bragg)在劳厄发现的基础上,不仅成功地测定了NaCl、KCl等的晶体结构,并提出了作为晶体衍射基础的著名公式──布拉格定律:

2dsinn,

式中λ为X射线的波长,n为任何正整数。当X射线以掠角θ(入射角的余角,又称为布拉格角)入射到某一点阵晶格间距为d的晶面面上时,在符合上式的条件下,将在反射方向上得到因叠加而加强的衍射线。

二,X射线衍射的应用

1、当X射线波长λ已知时(选用固定波长的特征X射线),采用细粉末或细粒多晶体的线状样品,可从一堆任意取向的晶体中,从每一θ角符合布拉格条件的反射面得到反射。测出θ后,利用布拉格公式即可确定点阵平面间距d、晶胞大小和晶胞类型;

2、利用X射线结构分析中的粉末法或德拜-谢乐(Debye—Scherrer)法的理论基础,测定衍射线的强度,就可进一步确定晶胞内原子的排布。

3、而在测定单晶取向的劳厄法中所用单晶样品保持固定不变动(即θ不变),以辐射线束的波长λ作为变量来保证晶体中一切晶面都满足布拉格条件,故选用连续X射线束。再把结构已知晶体(称为分析晶体)用来作测定,则在获得其衍射线方向θ后,便可计算X射线的波长λ,从而判定产生特征X射线的元素。这便是X射线谱术,可用于分析金属和合金的成分

4、X射线衍射在金属学中的应用: X射线衍射现象发现后,很快被用于研究金属和合金的晶体结构,已经成为研究晶体物质和某些非晶态物质微观结构的有效方法。

(1)物相分析 是X射线衍射在金属中用得最多的方面,又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是把对待测材料测得的点阵平面间距及衍射强度与标准物相的衍射数据进行比较,以确定材料中存在的物相;定量分析则根据衍射花样的强度,确定待测材料中各相的比例含量。

(2)精密测定点阵参数 常用于相图的固态溶解度曲线的绘制。溶解度的变化往往引起点阵常数的变化;当达到溶解限后,溶质的继续增加引起新相的析出,不再引起点阵常数的变化。这个转折点即为溶解限。另外点阵常数的精密测定可获得单位晶胞原子数,从而可确定固溶体类型;还可以计算出密度、膨胀系数等有用的物理常数。

(3)取向分析 包括测定单晶取向和多晶的结构(如择优取向)。测定硅钢片的取向就是一例。另外,为研究金属的范性形变过程,如孪生、滑移、滑移面的转动等,也与取向的测定有关。

(4)晶粒(嵌镶块)大小和微观应力的测定 由衍射花样的形状和强度可计算晶粒和微应力的大小。在形变和热处理过程中这两者有明显变化,它直接影响材料的性能。

(5)宏观应力的测定 宏观残留应力的方向和大小,直接影响机器零件的使用寿命。利用测定点阵平面在不同方向上的间距的改变,可计算出残留应力的大小和方向。

(6)对晶体结构不完整性的研究 包括对层错、位错、原子静态或动态地偏离平衡位置,短程有序,原子偏聚等方面的研究(见晶体缺陷)。

(7)合金相变 包括脱溶、有序无序转变、母相新相的晶体学关系,等等。

(8)结构分析 对新发现的合金相进行测定,确定点阵类型、点阵参数、对称性、原子位置等晶体学数据。

(9)液态金属和非晶态金属 研究非晶态金属和液态金属结构,如测定近程序参量、配位数等。

(10)特殊状态下的分析 在高温、低温和瞬时的动态分析。

x射线衍射仪原理 篇四

x射线衍射仪原理及应用

课程名称

材料分析测试技术 系 别

金属材料工程系

专 业

金属材料工程

班 级

材料**** 姓 名 ______ * *_ 学 号

********

化学工程与现代材料学院 制

x射线衍射仪原理及应用

基本原理:

x射线的波长和晶体内部原子面之间的间距相近,晶体可以作为X射线的空间衍射光栅,即一束X射线照射到物体上时,受到物体中原子的散射,每个原子都产生散射波,这些波互相干涉,结果就产生衍射。衍射波叠加的结果使射线的强度在某些方向上加强,在其他方向上减弱。分析衍射结果,便可获得晶体结构。以上是1912年德国物理学家劳厄提出的一个重要科学预见,随即被实验所证实。1913年,英国物理学家布拉格父子,在劳厄发现的基础上,不仅成功的测定了NaCl,KCl等晶体结构,还提出了作为晶体衍射基础的著名公式——布拉格方程:2dsinθ=nλ。

基本特征:

X射线及其衍射X射线是一种波长(0.06-20nm)很短的电磁波,能穿透一定厚度的物质,并能使荧光物质发光、照相机乳胶感光、气体电离。用高能电子束轰击金属靶产生X射线,它具有靶中元素相对应的特定波长,称为特征X射线。如铜靶对应的X射线波长为0.154056 nm。对于晶体材料,当待测晶体与入射束呈不同角度时,那些满足布拉格衍射的晶面就会被检测出来,体现在XRD图谱上就是具有不同的衍射强度的衍射峰。对于非晶体材料,由于其结构不存在晶体结构中原子排列的长程有序,只是在几个原子范围内存在着短程有序,故非晶体材料的XRD图谱为一些漫散射馒头峰

基本构成:

1,高稳定度X射线源 提供测量所需的X射线, 改变X射线管阳极靶材质可改变X射线的波长, 调节阳极电压可控制X射线源的强度。

X射线管利用高速电 子撞击金属靶面产生 X射线的真空电子器件,又称X光管。分为充气管和真空管两类。1895 年 W.K.伦琴在进行克鲁克斯管实验时发现了 X射线 。克鲁克斯管就是最早的充气X射线管 ,其功率小 、寿命短、控制困难,现已很少应用。1913年 W.D.库利吉发明了真空X射线管。管内真空度不低于10-4帕。阴极为直热式螺旋钨丝,阳极为铜块端面镶嵌的金属靶。阴极发射出的电子经数万至数十万伏高压加速后撞击靶面产生X射线。以后经过许多改进,至今仍在应用。现代出现一种在阳极靶面与阴极之间装有控制栅极的 X射线管,在控制栅上施加脉冲调制,以控制X射线的输出和调整定时重复曝光 。X射线管用于医学诊断、治疗、零件的无损检测 ,物质结构分析 、光谱分析、科学研究等方面。X射线对人体有害,使用时须采取防护措施。 简单的说,它包括四个部分:

(1)。产生电子的阴极,一般是螺旋形状的钨丝,加热后可以发射电子。

(2)。阳极靶,它用来吸收阴极电子,通过这些高速电子的撞击,产生X射线(X射线的产生原理~你应该知道吧?赘述),撞击会产生大量热(主要的能量消耗形式),故靶需要水冷。

(3)。阴极周围的聚焦罩,就是对电子起一个聚焦的作用,使靶上面产生聚焦斑,X射线从聚焦斑射出。

(4)。X射线管体,它是真空的,一般由玻璃或金属制成。窗口由钹密封。 2,样品及样品位置取向的调整机构系统 样品须是单晶、粉末、多晶或微晶的固体块。

金属样品如块状、板状、圆拄状要求磨成一个平面,面积不小于10x10mm,如果面积太小可以用几块粘贴一起。对于片状、圆拄状样品会存在严重的择优取向,衍射强度异常。因此要求测试时合理选择响应的方向平面。对于测量金属样品的微观应力(晶格畸变),测量残余奥氏体,要求样品不能简单粗磨,要求制备成金相样品,并进行普通抛光或电解抛光,消除表面应变层。粉末样品要求磨成320目的粒度,约40微米。粒度粗大衍射强度底,峰形不好,分辨率低。要了解样品的物理化学性质,如是否易燃,易潮解,易腐蚀、有毒、易挥发。粉末样品要求在3克左右,如果太少也需5毫克。 样品可以是金属、非金属、有机、

无机材料粉末。对于研究课题使用的、购买的各种原料一定要进行鉴定,如材料分子式,晶型,结晶度,粒度等。以免用错原料。对于不同基体的薄膜样品,要了解检验确定基片的取向,X射线测量的膜厚度约20个纳米。对于纤维样品的测试应该提出测试纤维的照射方向,是平行照射还是垂直照射,因为取向不同衍射强度也不相同。 对于焊接材料,如断口、焊缝表面的衍射分析,要求断口相对平整,提供断口所含元素。如果一个断口照射面积小则可用两个或三个断口拼起来。X射线衍射技术可以分析研究金属固溶体、合金相结构、氧化物相合成、材料结晶状态、金属合金化、金属合金薄膜与取向、焊接金属相、各种纤维结构与取相、结晶度、原料的晶型结构检验、金属的氧化、各种陶瓷与合金的相变、晶格参数测定、非晶态结构、纳米材料粒度、矿物原料结构、建筑材料相分析、水泥的物相分析等。 非金属材料的X射线衍射技术可以分析材料合成结构、氧化物固相相转变、电化学材料结构变化、纳米材料掺杂、催化剂材料掺杂、晶体材料结构、金属非金属氧化膜、高分子材料结晶度、各种沉积物、挥发物、化学产物、氧化膜相分析、化学镀电镀层相分析等。

3,射线检测器 检测衍射强度或同时检测衍射方向, 通过仪器测量记录系统或计算机处理系统可以得到多晶衍射图谱数据。

4,衍射图的处理分析系统 现代X射线衍射仪都附带安装有专用衍射图处理分析软件的计算机系统, 它们的特点是自动化和智能化。

扫描方式及其用法:

多晶体X射线衍射方法一般都是θ-2θ扫描。即样品转过θ角时,测角仪同

时转过2θ角。这个转动的过程称为扫描。例如,我们要对样品进行物相鉴定时,需要测量2θ=5°-80°范围内的衍射谱,这个测量过程就称为“扫描”。扫描的方式一般分为两种:连续扫描和步进扫描。

连续扫描:是指测角仪的连续转动方式,测角仪从起始的2θ到终止的2θ进行匀速扫描。其参数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数据点间隔,另一个是扫描速度。扫描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测角仪转过的角度,通常取2°/min,4°/min或8°/min或16°/min等。数据点间隔是指每隔多少度取一个数据点。一般来说,两个参数需要组合。若数据点间隔取0.02°,则步长可取4-8°/min。不当的组合会引起衍射峰强度的降低、衍射峰型不对称、或峰位向扫描方向一侧移动。连续扫描一

般用于做较大2θ范围内的全谱的扫描,适合于定性分析。例如:用连续扫描方式,从20°扫描到80°,数据点间隔为0.02°,扫描速度为4°/min。所需要的时间为:(80-20)/4=15min。从这个计算过程来看,实验时间与数据点间隔无关,连续扫描一般用时较少。 一般来说,如果X光管的功率较低或实际使用功率较低或光管使用时间较长,为了获得更加清晰的图谱和较高的强度,需要使用较慢的扫描速度,如2°/min。反之,使用高功率的光管,如18KW的转靶光管,当使用功率达到10KW时,扫描速度可以使用8°/min。有人做过实验,发现18KW的转靶衍射仪上,用扫描速度4,8和16°/min 来扫描同一个样品,图谱基本没有变化。对于硅酸盐之类的无机物、金属材料中的微量相或结晶状态不好的化合物相分析,建议使用较慢的扫描速度来获得较高的强度和清晰的图谱。扫描速度极慢时可以使用数据点间隔0.01°,但当扫描速度为4°/min或以上的速度时,建议使用0.02°或0.03°。否则,图谱的噪声很大,图谱上下波动很大,把一些可能的弱峰掩盖。描速度,如2°/min。反之,使用高功率的光管,如18KW的转靶光管,当使用功率达到10KW时,扫描速度可以使用8°/min。有人做过实验,发现18KW的转靶衍射仪上,用扫描速度4,8和16°/min 来扫描同一个样品,图谱基本没有变化。对于硅酸盐之类的无机物、金属材料中的微量相或结晶状态不好的化合物相分析,建议使用较慢的扫描速度来获得较高的强度和清晰的图谱。扫描速度极慢时可以使用数据点间隔0.01°,但当扫描速度为4°/min或以上的速度时,建议使用0.02°或0.03°。否则,图谱的噪声很大,图谱上下波动很大,把一些可能的弱峰掩盖。

步进扫描:步进扫描方式是将扫描范围按一定的步进宽度(0.01°或0.02°)分成若干步,在每一步停留若干秒(步进时间),并且将这若干秒内记录到的总光强度作为该数据点处的强度。例如,从20°扫描到80°,步进宽度为0.02°,步进时间为1sec。那么,扫描完成所需的时间为:{[(80-20)/0.02]*1}/60=50min。从结果来看,实验所需时间与两个参数都有关。不合适的参数组合,会让一个实验做上一天。由于步进扫描可以增加每个数据点的强度(不是某一时间的真实强度而是一段时间内的累积强度),因而可以降低记数时的统计误差,提高信噪比。步进扫描一般用于较窄2θ范围内的精细扫描,可用于定量分析、线形分析以及精确测定点阵常数、Retiveld全谱拟合等。

研究晶体材料,X射线衍射方法非常理想非常有效,而对于液体和非晶态物固体,这种方法也能提供许多基本的重要数据。所以X射线衍射法被认为是研究固体最有效的工具。在各种衍射实验方法中,基本方法有单晶法、多晶法和双晶法。

研究晶体材料,X射线衍射方法非常理想非常有效,而对于液体和非晶态物固体,这种方法也能提供许多基本的重要数据。所以X射线衍射法被认为是研究固体最有效的工具。在各种衍射实验方法中,基本方法有单晶法、多晶法和双晶法。

单晶衍射法:

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的基本方法为劳埃法与周转晶体法。

劳埃法以光源发出连续X射线照射置于样品台上静止的单晶体样品,用平板底片记录产生的衍射线。根据底片位置的不同,劳埃法可以分为透射劳埃法和背射劳埃法。背射劳埃法不受样品厚度和吸收的限制,是常用的方法。劳埃法的衍射花样由若干劳埃斑组成,每一个劳埃斑相应于晶面的1~n级反射,各劳埃斑的分布构成一条晶带曲线。

周转晶体法以单色X射线照射转动的单晶样品,用以样品转动轴为轴线的圆柱形底片记录产生的衍射线,在底片上形成分立的衍射斑。这样的衍射花样容易准确测定晶体的衍射方向和衍射强度,适用于未知晶体的结构分析。周转晶体法很容易分析对称性较低的晶体(如正交、单斜、三斜等晶系晶体)结构,但应较少。

多晶衍射法:

多晶X射线衍射方法包括照相法与衍射仪法。

照相法以光源发出的特征X射线照射多晶样品,并用底片记录衍射花样。根据样品与底片的相对位置,照相法可以分为德拜法、聚焦法和针孔法,其中德拜法应用最为普遍。

德拜法以一束准直的特征X射线照射到小块粉末样品上,用卷成圆柱状并与样品同轴安装的窄条底片记录衍射信息,获得的衍射花样是一些衍射弧。此方法的优点为:⑴ 所用试样量少(0.1毫克即可);⑵ 包含了试样产生的全部反射线;⑶ 装置和技术比较简单。

聚焦法的底片与样品处于同一圆周上,以具有较大发散度的单色X射线照射样品上较大区域。由于同一圆周上的同弧圆周角相等,使得多晶样品中的等同晶面的衍射线在底片上聚焦成一点或一条线。聚焦法曝光时间短,分辨率是德拜法的两倍,但在小θ 范围衍射线条较少且宽,不适于分析未知样品。

针孔法用三个针孔准直的单色X射线为光源,照射到平板样品上。根据底片不同的位置针孔法又分为穿透针孔法和背射针孔法。针孔法得到的衍射花样是衍射线的整个圆环,适于研究晶粒大小、晶体完整性、宏观残余应力及多晶试样中的择优取向等。但这种方法只能记录很少的几个衍射环,不适于其它应用。 衍射仪法:

X射线衍射仪以布拉格实验装置为原型,融合了机械与电子技术等多方面的成果。衍射仪由X射线发生器、X射线测角仪、辐射探测器和辐射探测电路4个基本部分组成,是以特征X射线照射多晶体样品,并以辐射探测器记录衍射信息的衍射实验装置。现代X射线衍射仪还配有控制操作和运行软件的计算机系统。X射线衍射仪的成像原理与聚集法相同,但记录方式及相应获得的衍射花样不同。衍射仪采用具有一定发散度的入射线,也用“同一圆周上的同弧圆周角相等”的原理聚焦,不同的是其聚焦圆半径随 2θ的变化而变化。衍射仪法以其方便、快捷、准确和可以自动进行数据处理等特点在许多领域中取代了照相法,现在已成为晶体结构分析等工作的主要方法。 双晶衍射法:

双晶衍射仪用一束X射线(通常用Ka1作为射线源)照射一个参考晶体的表面,使符合布拉格条件的某一波长的X射线在很小角度范围内被反射,这样便得到接

近单色并受到偏振化的窄反射线,再用适当的光阑作为限制,就得到近乎准值的X射线束。把此X射线作为第二晶体的入射线,第二晶体和计数管在衍射位置附近分别以Δθ 及Δ(2θ)角度摆动,就形成通常的双晶衍射仪。

在近完整晶体中,缺陷、畸变等体现在X射线谱中只有几十弧秒,而半导体材料进行外延生长要求晶格失配要达到10-4或更小。这样精细的要求使双晶X射线衍射技术成为近代光电子材料及器件研制的必备测量仪器,以双晶衍射技术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四晶及五晶衍射技术(亦称为双晶衍射),已成为近代X射线衍射技术取得突出成就的标志。但双晶衍射仪的第二晶体最好与第一晶体是同种晶体,否则会发生色散。所以在测量时,双晶衍射仪的参考晶体要与被测晶体相同,这个要求使双晶衍射仪的使用受到限制。

X射线衍射仪结构与工作原理 篇五

X射线衍射仪结构与工作原理

1、测角仪的工作原理

测角仪在工作时,X射线从射线管发出,经一系列狭缝后,照射在样品上产生衍射。计数器围绕测角仪的轴在测角仪圆上运动,记录衍射线,其旋转的角度即2θ,可以从刻度盘上读出。与此同时,样品台也围绕测角仪的轴旋转,转速为计数器转速的1/2。为什么?

为了能增大衍射强度,衍射仪法中采用的是平板式样品,以便使试样被X射线照射的面积较大。这里的关键是一方面试样要满足布拉格方程的反射条件。另一方面还要满足衍射线的聚焦条件,即使整个试样上产生的X衍射线均能被计数器所接收。

在理想的在理想情况下,X射线源、计数器和试样在一个聚焦圆上。且试样是弯曲的,曲率与聚焦圆相同。对于粉末多晶体试样,在任何方位上总会有一些(hkl)晶面满足布拉格方程产生反射,而且反射是向四面八方的,但是,那些平行于试样表面的晶面满足布拉格方程时,产生衍射,且满足入射角=反射角的条件。由平面几何可知,位于同一圆弧上的圆周角相等,所以,位于试样不同部位M,O,N处平行于试样表面的(hkl)晶面,可以把各自的反射线会聚到F点(由于S是线光源,所以厂点得到的也是线光源)。这样便达到了聚焦的目的。 在测角仪的实际工作中,通常X射线源是固定不动的。计数器并不沿聚焦圆移动,而是沿测角仪圆移动逐个地对衍射线进行测量。因此聚焦圆的半径一直随着2θ角的变化而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满足聚焦条件,即相对试样的表面,满足入射角=反射角的条件,必须使试样与计数器转动的角速度保持1:2的速度比。 不过,在实际工作中,这种聚焦不是十分精确的。因为,实际工作中所采用的样品不是弧形的而是平面的,并让其与聚焦圆相切,因此实际上只有一个点在聚焦圆上。这样,衍射线并非严格地聚集在F点上,而是有一定的发散。但这对于一般目的而言,尤其是2θ角不大的情况下(2θ角越小,聚焦圆的曲率半径越大,越接近于平面),是可以满足要求的。

2、X射线探测器

衍射仪的X射线探测器为计数管。它是根据X射线光子的计数来探测衍射线是存在与否以及它们的强度。它与检测记录装置一起代替了照相法中底片的作用。其主要作用是将X射线信号变成电信号。探测器的有不同的种类。有使用气体的正比计数器和盖革计数器和固体的闪烁计数器和硅探测器。目前最常用的是闪烁计数器,在要求定量关系较为准确的场合下一般使用正比计数器。盖革计数器现在已经很少用了。

1)正比计数器和盖革计数器

计数管有玻璃的外壳,内充填惰性气体(如氩、氪、氙等)。阴极为一金属圆筒,阳极为共轴的金属丝。为窗口,由云母或铁等低吸收系数材料制成。阴、阳极之间保持一个电位差,对正比计数管,这个电位差为600至900伏。

X射线光子能使气体电离,所产生的电子在电场作用下向阳极加速运动,这些高速的电子足以再使气体电离,而新产生的电子又可引起更多气体电离,于是出现电离过程的连锁反应。在极短时间内,所产生的大量电子便会涌向阳板金属丝,从而出现一个可以探测到的脉冲电流。这样,一个X射线光子的照射就有可能产生大量离子,这就是气体的放大作用。计数管在单位时间内产生的脉冲数称为计数率,它的大小与单位时间内进入计数管的X射线光子数成正比,亦即与X射线的强度成正比。

正比计数器所绘出的脉冲大小(脉冲的高度)和它所吸收的X射线光子能量成正比。因此,只要在正比计数器的输出电路上加上一个脉高分析器(脉冲幅度分析器),对所接收的脉冲按其高度进行甑别,就可获得只由某一波长X射线产生的脉冲。然后对其进行计数。从而排除其它波长的幅射(如白色X射线、样品的荧光幅射)的影响。正由于这一点,正比计数器测定衍射强度就比较可靠。

正比计数器反应极快,它对两个连续到来的脉冲的分辨时间只需10-6秒。光子计数效率很高,在理想的情况下没有计数损失。正比计数器性能稳定,能量分辨率高,背底脉冲极低。

正比计数器的缺点在于对温度比较敏感,计数管需要高度稳定的电压,又由于雪崩放电所引起电压的瞬时脱落只有几毫优,故需要强大的放大设备。

盖革计数器与正比计数器的结构与原理相似。但它的气体放大倍数很大,输出脉冲的大小与入射X射线的能量无关。对脉冲的分辨率较低,因此具有计数的损失。 2)闪烁计数管

闪烁计数管是利用X射线激发某此晶体的荧光效应来探测X射线的。它由首先将接收到的X射线光子转变为可见光光子,再转变为电子,然后形成电脉冲而进行计数的。

它主要由闪烁体和光电倍增管两部分组成。闪烁体是一种在受到X射线光子轰击时能够发出可见光荧光的晶体,最常用的是用铊活化的碘化钠Nal(TI)单晶体。 光电倍增管的作用则是将可见光转变为电脉冲。闪烁晶体位于光电倍增器的面上,其外侧用铍箔密封,以挡住外来的可见光,但可让X射线较顺利通过。当闪烁晶体吸收了X射线光子后,即发出闪光(可见的荧光光子),后者投射到光电信增器的光敏阴极上,使之迸出光电子。然后在电场的驱使下,这些电子被加速并轰击光电信增器的第一个倍增极(它相对于阴极具有高出约100V的正电位),并由于次级发射而产生附加电子。在光电信增器中通常有10或11个倍增级,每一个倍增极的正电位均较其前~个高出约100V。于是电子依次经过各个倍增极,、最后在阳板上便可收结到数量极其巨大的电子,从而产生一个电脉冲,其数量级可达几伏。产生的脉冲的数量与入射的X射线光子的数目有关,亦即与X射线的强度有关。因此它可以用来测量X射线的强度。同时,脉冲的大小与X射线的能量有关,因此,它也可象正比计数器那样,用一个脉高分析器,对所接收的脉冲按其高度进行甑别。

闪烁计数器的反应很快,其分辨时间达10-8秒。因而在计数率达到10-5次/秒以下时,不会有计数的损失。 闪烁计数器的缺点是背底脉冲高。这是因为即使在没有X射线光电子进入计数管时,仍会产生“无照电流”的脉冲。 其来源为光敏阴极因热离子发射而产生的电子。此外,闪烁计数器的价格较贵。晶体易于受潮解而失效。 除了气体探测器和闪烁探测器外,近年来一些高性能衍射仪采用固体探测器和阵列探测器。固体探测器,也称为半导体探测器,采用半导体原理与技术,研制的锂漂移硅Si(Li)或锂漂移锗Ge(Li)固体探测器,固体探测器能量分辨率好,X光子产生的电子数多。固体探测器是单点探测器,也就是说,在某一时候,它只能测定一个方向上的衍射强度。如果要测不止一个方向上的衍射强度,就要作扫描,即要一个点一个点地测,扫描法是比较费时间。现已发展出一些一维的(线型)和二维(面型)阵列探测器来满足此类快速、同时多点测量的实验要求。所谓阵列探测器就是将许多小尺寸(如50μm)的固体探测器规律排列在一条直线上或一个平面上,构成线型或平面型阵列式探测器。阵列探测器一般用硅二极管制作。这种一维的(线型)或二维的(面型)阵列探测器,既能同时分别记录到达不同位置上的X射线的能量和数量,又能按位置输出到达的X射线强度的探测器。阵列探测器不但能量分辨率好,灵敏度高,且大大提高探测器的扫描速度,特别适用于X射线衍射原位分析。

3、X射线检测记录装置

这一装置的作用是把从计数管输送来的脉冲信号进行适当的处理,并将结果加以显示或记录。它由一系列集成电路或晶体管电路组成。其典型的装置如图所示。

由计数管所产生的低压脉冲,首先在前置放大器中经过放大,然后传送到线性放大器和脉冲整形器中放大、整形,转变成其脉高与所吸收 X射线光子的能量成正比的矩形脉冲。输出的矩形脉冲波再通过脉高甄别器和脉高分析器,把脉高不符合于指定要求的脉冲甄别开,只让其脉高与所选用的单色X射级光子的能量相对应的脉冲信号通过。所通过的那些脉高均一的矩形脉冲波可以同时分别输往脉冲平均电路和计数电路。

脉冲平均电路的作用是使在时间间隔上无规则地输入的脉冲减为稳定的脉冲平均电流,后者的起伏大小与平均脉冲速率成正比,亦即与接收到的 X射线的强度成正比。脉冲平均电路具有一个可调的电容来调节时间常数RC的大小。RC大,脉冲电流的平波效应就强,电流随时间变化的细小差别相应减小。RC小,则可以提高对这些细节的分辨能力。由脉冲平均电路输出的平均电流,然后馈送给计数率仪和长图自动记录仪。从计数率仪的微安计上可以直接读得脉冲平均电流的大小。长图自动记录仪把电流的起伏转变为电位差的变化,并带动记录笔画出相应的曲线,而记录纸的走纸速度则与计数管绕测角计轴线转动的速度(扫描速度)成正比关系。所以长图自动记录仅能够以强度分布曲线的形式自动记录下X射线衍射强度随衍射角2θ的变化,提供直观而又可以永久保存的衍射图谱。

计数电路由定标器和定时器组成。定标器的作用是对输入的脉冲进行计数。定标器与定时器相配合,可以定时计数(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累计计数),也可以定标计时(计算达到预定计数数目时所需的时间。定标一定时电路的输出可有几种不同的方式来显示或记录。一是由数码管直接显示出数字,它允许显示一定位数以内的任何累计计数,二是由数字打印器把结果打印出来。 目前的衍射仪都用计算机将这些信号进行自动处理。如福州大学材料学院的日本岛津XD-5A型X射线粉末衍射仪经过改造,可由计算机控制和设定参数,以及图谱记录、处理。下图是计算机记录的图谱,横坐标为衍射峰位置2θ角,纵坐标为衍射峰强度的光子数量,以cps表示。

以上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提供的5篇《X射线衍射仪结构与工作原理》,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44 229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