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介绍藏族文化最新8篇

发布时间:

藏族非常讲究礼仪,日常生活中见到长者、平辈都有不同的鞠躬致礼方式。见到长者或尊敬的人,要脱帽,弯腰45度,帽子拿在手上,接近于地面。见到平辈,头稍稍低下即可,帽子可以拿在胸前,这时的鞠躬只表示一种礼貌。差异网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8篇《最新介绍藏族文化》,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介绍藏族文化 篇一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各具特色的节日习俗,就拿藏族来说。藏族的民风民俗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吸引着我们。

藏族最具特色的节日是雪顿节是每年藏历六月底七月初,是西藏传统的节日。

在藏语中,“雪”是酸的意思,“顿”是“吃”、“宴”的意思,雪顿节按藏语解释就是吃酸的`意思,因此又叫“酸奶节”。

虽然酸奶我们都吃过,但藏族人民却还是把这个加入了民俗的行列中。

“雪顿节”是藏族人民最快乐的一个日子,在这天人们都在吃酸奶,还在一起比赛呢。

瞧,这摆放酸奶的桌子一眼望不到头,人们都争先恐后地来到桌子前,每个人都有三十个碗,碗里盛满了酸奶,看谁在最短的时间里喝完这么多酸奶。

来参赛的人有老人、中年人、青年人、小孩,各色各样的人都有。人们来参加比赛并不是为了吃的,而是为了使场景更热闹点,让别人更开心一点。

藏族的民风民俗有吃有喝有玩,真是有趣极了。

介绍藏族文化 篇二

今天,我们从西宁到拉萨坐了一天的火车。

在车上,我们看到了昆仑山上千年不化的雪,在可可西里看到了可爱的藏羚羊,在路上,我们看到了满地的梭梭。最后还看到了牦牛、羊和马过马路呢!

今天,我去了两个地方(雅鲁藏布大峡谷和南伊沟)。

先说雅鲁藏布大峡谷吧,雪山有好多啊!最高的就是南迦巴瓦峰了,它高7782米,是世界最高山排名第十五的一座大雪峰。他还有两个名字:^v^木桌巴尔山^v^ ^v^羞女山^v^,还是世界上最美的山呢!

南伊沟的湖水很蓝很清。但小鱼可不少,不过水草很少,它们找不到吃的,好多鱼一年才长一斤,虽然小,但很好吃。山上的树上挂着龙须草,它是一种会飞的植物,靠风把自己吹走,然后吸掉树的养分,他还能做枕头和药呢!

明天就要回家了,要早点睡了,不然明天就起不来了。

有些天的日记没写是因为只有8天时间,又是11点睡觉6点起的。

介绍藏族文化 篇三

我想去西藏,日日思,夜夜想。不知是哪股神奇的力量促使我定要去那里,去感受那里的天,那里的地,那里的建筑,那里的人。

睡梦中我总能闻到那神圣的味道,悠远而豁达,缺氧又洁净。我想我已经恋上了着空气,时刻惦念着这味儿,竟然脱离不了了。

只有在西藏,我才能与天空近距离接触。虽然蓝天还是那样的遥不可及〖www.chayi5.com〗——但至少我可以感受到她的心跳,她躯体里的血液流动,洪涛一般急

只有在西藏,我才能遇到单纯如白纸的人们。无论老少,他们眉宇间散发出的都是纯净,都是淳朴,没有一丁点儿杂质。那才是我所认识的人类——一种高等动物。老人们黝黑的肤色,布满沧桑的脸庞,头上闪动的银丝带给我的是亲切,是友善,是慈祥,是一种不可形容的美。

只有在西藏,我的灵魂才会回归安宁。往日的喧嚣与烦恼,痛苦和无奈,全被驱散。躯壳里的浑浊血液得到净化,疲劳大脑得到放松,空虚灵魂得到重生。在那儿,我不用想任何事,任何人,一切都是那么简单,那么明朗,那么自由的。

西藏的雪山、大湖、牦牛、古寺等我啊,我定会来看望你们的!

介绍藏族文化 篇四

藏族文化:

1、语言:藏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分为藏、康、安多三种方言,并且是有文字的,而嘉绒藏族很少见是没有文字的方言。

2、藏文:

藏文作为藏族人民的书面交际工具,历史之悠久在国内仅次于汉文。它是一种拼音文字,属辅音文字型,分辅音字母、元音符号和标点符号3个部分。其中有30个辅音字母,4个元音符号,以及5个反写字母 。

3、文学:

藏族文学丰富多彩,包括作家文学和民间文学,在数量上居中国少数民族前列。《格萨尔王传》是民间说唱体英雄史诗,它是已知世界上最长的说唱史诗

4、服饰:

藏族服饰无论男女至今保留完整。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服饰。男装雄健豪放;女装典雅潇洒,尤以珠宝金玉作为佩饰,形成高原妇女特有的风格。

藏族服饰的基本特征是长袖、宽腰、长裙、长靴。这较大程度上取决于藏族人民所处生态环境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产、生活方式。

穿用这种结构肥大的服装夜间和衣而眠可以当作棉被抵御风寒;袍袖宽敞,臂膀伸缩自如,白天气温上升更可脱出一个臂膀,方便散热,调节体温。所以,脱掉一只袖子的装束便形成了藏族服装特有的风格。

5、姓名:

松赞干布建立吐蕃王朝后,分封有功之臣以领地和封号,人们便把领地名冠在自己名字之前,以显示自己是有地位的世家。

一般平民的名字没有姓,只有名,名是四个字,如多吉次旦、单增曲扎等。为了称呼方便,人们只用两个字来简称。

如多吉次旦简称单增曲扎简称单曲,用一、三两字或前两字、或后两字作简称的较常见,但没有见用二、四两字作简称的。

介绍藏族文化 篇五

小时候,我十分安静,不爱跟同学打闹,可长大后的我,却变了一个样。

我是一个文静、幽默的女生以我为豪的是我的幽默,为啥呢就来让我们读读下面的文章吧!

这是一个下雨天发生的事情,那天…

我正在和妈妈散步那个时候天阴沉沉我与妈妈打着伞一边聊天一边散步,一会儿下起了雨这雨很小是毛毛雨我觉得这种雨根本没有打伞的价值便把伞收了起来,我走着走着便哼起了歌不知不觉身体感觉被谁控制了一样自己动了起来我并不知道自己可以在雨中还这么开心平时我是最讨厌湿湿的不知情的我变幻想了起来我是一朵娇艳的花在这毛毛细雨中微微起舞;我又幻想自己是蒲公英在细雨中自由的飞翔;越下越大,我觉得自己如似一根小草在与风雨拼命的挣扎着当我回过神来了的时候妈妈满脸疑问:”你怎么了?”我悠悠的回答“我可能在一顺间投胎转世了好几次吧!”“你这孩子真是的怪里怪气的。”妈妈笑着说。

我就是我,一个活泼开朗的我。如果与我长久相处,你就会看到我整天都笑嘻嘻的,一会儿逗你玩儿,一会给你笑话……虽然也有些不愉快的事,当时生一会儿气,别说一天,一个小时就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依旧笑嘻嘻的。

我就是我,一会慢性的我,我做事沉着,从不着着急急,但也不是拖拖拉拉,上次,我和李浩一起背社会。他只浏览地过了一次就背过了,结果他妈妈检查时,却坑坑巴巴,半天才坑出了几个字。而我,虽然背的时间比他长了一些,可检查时背得却很流利。我开始背下一课时,他还在那一课背着。看来我虽然是慢性,但用的时间也并非比别人多。

我就是我,一个浓眉大眼的我,长的高高的鼻梁,大大的嘴巴。爱扎两个散无的小辫儿,爱穿件蓝上衣,一条深蓝色的牛仔裤,一双咖啡色的靴子。

我就是我,一个活泼开朗,讨人喜欢的我。

那势起丈高的波浪一涛接一涛,连绵不断,直到黄昏了,有点儿累了,这才平静下来,但却仍滞不住那份冲劲,就像腾开的水,蹦着、跳着,这似乎只是省略号,永远没有终点……

黄昏的夜幕迎来了黎明的光辉。大海也像刚从梦中醒来,迷迷糊糊地、有些害羞的奔着,但也算得上来势汹汹了。

当我正入神地观看这个并不大的小娃娃时,我感到了他那种的执着是风雨无阻的、他的那份快乐是天真无邪的,而我伸起我的左手,看着有些怜檩的小指,我发现我的堕落,我的无能,有时我既厌烦自己也有种自责的惋惜,这种冲动触使我多少次的拼搏努力,却又使我面临多少次失败的冷漠。

我叫张一鸣,今年九岁了,在洪武北路小学上三年级,我既不胖又不瘦,很健康,个头不高不矮,爱穿红色衣服,蓝色裤子,妈以老说我长的胖,我却觉得我身体正常,一点都不胖,再说胖了也没有不好。

我有一个圆圆的大脑袋,像足球一样,上面长满了又黑又密的头发,旁边是一对大耳朵,奶奶常说有“福”,下面有一双浓眉大眼,还有下面的低鼻梁对戴眼镜的我有些不便。下面的嘴巴小小的,但嘴巴里的牙到了换牙期还不掉一颗牙。我最喜欢上学校的体育课和信息课,还喜欢上数学课和英语课。我还是一个小书虫,看过一百多本课外书,其中爱看的书有《漂来的狗儿》、《山羊不吃天堂草》、《郑渊洁童话》、《蜗牛的森林》。

那个长着水灵灵的大眼睛,一对双眼皮的女孩是谁?这就是我了,我就是这样一个女孩——李晓玉。

我的兴趣爱好非常广泛,阅读、画画、做手工都是我的最爱,但在其中,我最喜欢看书了。

三 年级了,作业非常多,没有时间满足我看书的欲望。记得有一次,我的作业在学校没有做完,于是,我就在家里一心一意地写作业。可突然,我的小脑袋瓜里冒出了 一个坏主意:把一本书放在抽屉里,一边做作业一边看书,妈妈一来就不看!“哈哈!真是天衣无缝!”我心中喜悦着,情不自禁地叫出声来,不过运气真好,妈妈 没有发现。我拿了一本《花香小镇》放进我的抽屉,津津有味地读着。忽然,一阵脚步声慢慢传来。我心想:天啊!不好!是妈妈呀!我马上装做一本正经写作业的 样子。这时,我得意地想:哈——我可真聪明!但是纸包不住火,第二次的时候,我阅读得太投入了,结果妈妈发现了,我的“狐狸尾巴”露出来了。我只好使出最 后的“杀手锏”,我把书露出来,装作一幅楚楚可怜的模样,起到了一定作用。妈妈生气地警告我道:“以后做作业不能看书,要不然我以后再也不借书给你看 了!”我听了,心惊胆战,非常害怕。

奶奶,我是您一手带大的,您把我当成心肝宝贝、绝世珍宝……我一直觉得您很高大,强壮直到有一天我看到……

一天,我考试得了一百分,高兴的手舞足蹈,一路狂奔,就在我到了我家楼梯口,我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满头银发,弓着腰,拄着拐杖,颤巍巍地,好像每走一步就要花费她全身的力气。我再也看不下去了,我三步并作两步跑到奶奶跟前,扶着奶奶的胳膊说:“奶奶,我扶您。以后,我就是您的拐杖。”奶奶吃了一惊,但她没有说话,而是用独特和蔼的方式亲切的摸了摸我的头,摸得不轻不重,好像春风在飘拂在我的头上令我感觉到一阵阵的舒适!我投入奶奶的怀抱中,顿时我的鼻子酸了起来,立刻流出了似小溪般的泪水。奶奶摸着我的头,说:“飞飞,你终于长大了!”

他用一颗闪亮的爱心,为特困学生送去求学成长的希望;他用一腔滚烫的热血,为无数患者带来生命的守护与滋养;他用一股坚韧的干劲,为完成好本职工作而日夜奔忙。他,郭明义,就是我心中的活雷锋。

虽然雷锋牺牲已近50年,但他的美德如陈酿历久依然散发着沁人心脾的幽香,吸引人、陶冶人,他的精神代代相传。郭明义就是雷锋的传人,他堪称时代的道德模范。他将省下的每一分钱都用在希望工程上,累计捐资助学7万余元;他是鞍山市的“献血大户”,献血总量达5万多毫升;他捐献造血干细胞,还号召身边同事也加入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行列中。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还带动整个社会风气。他就是新时代的“活雷锋”。他用自己的爱心和付出扛起了雷锋精神的大旗,他平凡又非凡的人生历程,就像是一本散发着墨香的教科书,教我们如何做人、做事。在祖国大地,像郭明义一样无私奉献、关爱他人的人少吗?英雄杨阳,感动世人!青海玉树发生地震,江津区青年农民工杨阳在灾难来临时,不顾个人安危,奋不顾身,冲在救援第一线,勇救7名藏族同胞。他被喻为“见义勇为的英雄”。人间处处有真情,生活时时有雷锋: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的是充满朝气的红领巾;抗洪救灾顾不上家庭的是武警战士;为舟曲受灾人民捐款排着长队的是社会的公民……

我,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历史责任,那么我又做了些什么呢?放学路上看到饥饿的残疾人我拿出了零花钱;公交车上看到老人我主动地站了起来;看到朋友生病了,我扶他去医院看病……在当今社会,就应当有越来越多的郭明义,多献出一点爱心,多奉献一些公德,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做好服务,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和谐。

介绍藏族文化 篇六

西藏民俗文化-简介

民俗是一种悠久的历史文化继承现象。它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各个民族的历史传统、心理素质、道德和价值观念,是民族特点和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民俗文化是西藏文化极有特色的组成部分。它在远古中诞生,具有悠久的历史轨迹。

在民俗文化的分类中,人们习惯把各种表现形式大体上分为物质民俗文化和精神民俗文化两大类。西藏物质民俗文化主要包括西藏的风光、建筑、服饰、饮食、交通、生产等;精神民俗文化,主要包括文学、艺术、宗教、节日、婚礼、丧葬等方面。

藏族是居住在青藏高原上的主体民族。西藏最古老的宗教苯教和主导了西藏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藏传佛教,其影响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而形成了不同于别的民族的民俗风情和审美情趣。西藏民俗文化的内容包含丰富,民俗文物多姿多彩,举凡服饰、饮食、居室、婚丧、节日娱乐等等,都为我们演绎出藏族丰厚的历史文化的变迁与升华的过程。下面就西藏民俗文化的主要内容作一简要介绍。

西藏民俗文化-服饰

藏族服饰是青藏高原一道绵延流长的亮丽文化景观,而蕴涵其间的工艺技术、生活情趣、审美观念、道德伦理、宗教信仰都可成为研究西藏文化的活化石。由于地理气候和物产的不尽相同,在藏区内可以说是^v^百里不同俗,千里不同风^v^,不同的区域在穿着打扮方面各不雷同,呈现出五彩缤纷的风貌。藏袍是藏族的主要衣着,它大襟广袖,用氆氇、呢料、动物皮毛等面料缝制,宽体长身,用带束于腰间。

西藏民俗文化

藏东康巴服饰大气而粗犷,在头、颈、耳、手等处佩戴金、银、象牙、珊瑚、玛瑙、玉石等首饰,腰间挂藏刀、火镰、钱包、鼻烟壶、针线盒等生活用具,既方便实用,又富有装饰效果,整套装束豪气凛然,尽显康巴人桀骜不驯的民族性格。

藏北是广阔的草原和砾^v^壁,那里盛产的羊皮是制作藏袍的主要原料。这种羊皮袍宽大厚重,白日作衣,夜晚当被,就是凭借这种藏袍,人们抵御了藏北高原上严酷的高寒气候。羊皮袍大多是光皮的,有的在袖口、衣襟、下摆等处缝制黑平绒的镶边。夏季牧民们戴着红缨毡帽,腰间佩挂制作精美的火镰、鼻烟壶和腰刀、火枪、扩身符等。这些物品既是他们赖以生存的用具,也是他们的装饰和财富的体现。

羊皮袍也是藏北牧女们的主要服装。她们的羊皮袍上还缝制红、蓝、绿三色绒条作为装饰,平时腰间挂满奶桶钩、针线盒和牧鞭之类的物件,遇到节日喜庆的时候,还挂起串串项链和金银饰品,头发梳理成多股小辫,戴上缀满绿松石、贝壳、银币等的呢绒或氆氇长披。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之下,整套服饰色彩鲜艳动人,极富民族特色。

拉萨地区气候宜人,长期以来是西藏地区政治、宗教、经济、文化的中心。该地区的装束以严整规范著称。拉萨民间女子以毛料或布帛制作短袖夏装,里面穿藏式衬衫,已婚妇女腰间围各色毛线或丝线织成的彩色帮典。冬季穿羔皮长袖藏装,头戴^v^杨夏帽^v^。装饰品有珍珠、珊瑚、绿松石等制成的^v^巴珠^v^冠及各种耳坠、项链、戒指。世袭贵族夫人头戴^v^人^v^字形的珍珠巴珠和珍珠冠,一般的贵夫人只能戴珊瑚巴珠,至于绿松石的大耳坠、胸饰和各种质地的项链是按自家的财力而佩带的。拉萨地区的贵夫人,装扮珠光宝气,饰物细腻而小巧。男子夏季穿毛料或布帛制成的袍子,里面穿藏式衬衫,头戴礼帽,脚蹬皮靴。贵族服装从样式看,与普通藏袍没有大的区别,但质地和花纹都有严格的等级规定,从服饰上可以看出其社会地位的高低。西藏僧人因其^v^不同,装束也有所不同,但服饰颜色大致相同,除噶举派穿白裙外,其余^v^均着黄色及红色僧服。

西藏民俗文化-饮食

藏族以麦、米、青稞等谷物为食粮,以适宜在高原生长的青稞为主要食物。藏族种植青稞的历史很长,早在距今3500年之前新石器时代晚期贡嘎昌果沟遗址就有古青稞碳化颗粒的出土。青稞炒熟后磨成粉和成面就称作糌粑。糌粑有脱麸的精质糌粑和未脱麸的粗质糌粑之分。糌粑里加入少量的酒、酪浆便可与肉、菜、酥油茶等一同食用。若糌粑内放入适量的酥油、糖、奶渣,味道更佳。酥油是藏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它从新鲜牛奶中提炼而成,为高蛋白、高热能食品,有增加热量、抗缺氧之功效。藏民族有饮茶之习俗,酥油茶为主要饮品。酥油茶的原料为酥油、茶和食盐,三样缺一不可。藏族的饮品还有清茶、甜茶、鲜奶和青稞酒。青稞酒是用青稞发酵后酿成的低度酒,其味甘甜爽口。

西藏民俗文化-民居

西藏民俗文化

民居是最大众化的一种建筑,它的形制受制于地理环境、建筑材料、建筑技术、民俗风情、生活习惯等因素。碉房是西藏比较有特点的民居建筑形式。碉房一般为两层结构,上层是人的起居场所,底层是牲畜和储藏房。碉房建筑中普遍采用小窗窄门,以利于挡风御寒。房屋的柱头、房梁上绘有色彩斑斓的装饰画。这种碉房,屋面基本为平顶,并用阿嘎土铺面。阿嘎土是一种自然形成的半石灰化了的石灰混合粘土,加水后经过长时间的捶打,然后涂抹酥油或榆树汁,干燥后坚硬如石,平滑同玻璃。藏族民居较为重视大门的装饰,一般门的两侧及门楣上均涂有一条约一尺宽的黑色条带,门梁上绘以各种民间图案,农村则普遍将太阳、月亮绘在门梁中间,大门两侧还有一些对称的动物辟邪画。房顶上一般都插蓝、白、红、黄、绿五色经幡,蓝色代表天,白色代表云,红色代表火,黄色代表土,绿色代表水,每年藏历新年更换一次,以此祈求来年祥和。牦牛帐篷是较为典型的牧区住房,这种帐篷用牛毛纺线织成的粗氆氇搭建,帐篷当中支撑木杆,周围用草饼或粪饼垒成墙垣。这种帐篷虽然简单,但牛绒织成的氆氇质地粗厚,不怕风雨大雪,也便于牧民随时搬迁。

西藏民俗文化-交通运输

辽阔的雪域高原,地广-人稀,交通尤为不便,长途跋涉只能以骡马、牦牛、骆驼为代步工具,或者就是步行。马是青藏高原上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忠实伴侣,藏族人对马有着特殊的感情,对马鞍也颇为讲究。牦牛被称为高原之舟,它虽然行动迟缓,但是特别有耐力,在高寒山区是最为理想的运输工具。毛驴的饲料容易解决,是农区家家都养殖的运输畜力。最为普遍的水上交通工具是牛皮船。牛皮船用坚韧木料做支骨,外蒙数张缝制的牛皮,牛皮经过水的浸泡变软,不怕河中礁石撞击,无论河道深浅都能划行。渡过江河之后,船夫可将牛皮船晒干,背于双肩,随时移动。

西藏民俗文化-器物用具

藏族具有历史悠久的金银玉器工艺技术。早在吐蕃时期已出现了金银玉器行业。在酒壶、酒杯、勺、筷、盘等日用生活器具中,有许多是用纯金、纯银制作的,有的是以金、银、玉石镶嵌或包裹而成。火炉、壶、盆之类的器具主要是铜制。西藏金属制品的规格不拘一式,做工细腻精致,表面多有富于立体感的吉祥纹饰。木质器物用具在西藏较为多见,木碗方便耐用,光滑美观,盛食物不改味、不烫嘴,便于携带,倍受藏族人民的钟爱。西藏木碗种类繁多,有揉糌粑用的大碗,有喝酥油茶用的小碗,还有储物品的盖碗。一般木碗用桦木、成巴树、杂木的节雕琢而成。杂木做的木碗质地结实,不易破裂,纹理清晰,较为美观,且有防毒的作用。皮具在牧区使用较频繁,人们用皮缝制茶盐袋及糌粑袋,尤其是皮碗套,美观且耐用。陶器生产在西藏历史远古,距今4600多年前的昌都卡若遗址就有陶器出土,其器形种类繁多,直到现在依然为藏族人民所喜好。

西藏民俗文化-文化特色

西藏民俗文化的特色首先是它的地域性。西藏地处世界屋脊,总面积占全国的八分之一,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横贯全境。它拥有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海拔8848.13米的珠穆朗玛峰,有世界上最高的大湖——纳木措湖,有世界上最高的大河——雅鲁藏布江和世界上最宽广的草原——羌塘草原。这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造就了独特的高原文化,因而在西藏的广大地区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牧区文化,或称作游牧文化。那古朴的黑白色帐篷、那长毛拖地的牦牛和山羊、那醇香的奶茶、酥油、那高吭的牧歌、豪放的锅庄舞,就成了这一文化的突出表象。

西藏众多的群山和巨石,为藏族的建筑特色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地方最高^v^机构和寺庙往往建筑在当地的高山之巅,无论是宫廷建筑,寺庙建筑,还是城乡民居,都以石头作为主要建筑材料,成为西藏建筑文化的一大特色。

西藏的民俗文化也具有一定的宗教色彩,如在传统的歌舞艺术中有一种舞蹈“羌姆”,即跳神舞,相传是佛教大师莲花生将西藏土风舞与佛教内容相结合而创造的一种驱鬼逐邪的寺庙舞蹈形式。在许多寺庙中还广泛使用着鼓号等乐器,演奏着古老的经院音乐。

参考资料

[1]

介绍藏族文化 篇七

藏族是居住在我国西部的少数民族之一,有着许多独特的风俗和习惯。

相信”酥油茶”这个名字大家应该并不陌生吧,它是藏族*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品,可是您了解隐含在”酥油茶”中的藏族文化吗?接下来,让我介绍介绍吧!

”酥油茶”是藏族*待客,礼仪,祭祀等活动当中所不可缺少的用品。比如说,刚进藏区的汉族干部,首先就要学会喝酥油茶。

顾名思义,酥油茶是由酥油,茶,食盐制成的。酥油是藏族*从牛奶,羊奶中提炼出来的一种奶油。提取酥油的方法很简单:把鲜奶加热,凉冷之后用一个圆盘用力撞击鲜奶,直到奶和油分离开来,这个过程就叫做“打酥油”,打完之后,有就会浮出来,把油乘到盘子里,冷却之后就是酥油了。

酥油茶不仅原料加工非常特别,而且喝酥油茶的时候也有一套规矩:有客人来访的时候,等客人坐好,主人取出茶碗端放在客人面前,拿起茶壶,轻轻地将茶壶摇晃两下,主要是要把茶壶里的酥油茶摇匀,这样风味更佳,然后恭敬地把酥油茶斟满,以表示礼貌和对客人的尊敬。客人喝茶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喝的时候不能太急,不能一口喝干,否则会被视为没礼貌;也不能发出声响,如果自己已经不想再喝了,就把茶碗摆着不要动,等告别时再一饮而尽,这样才符合当地的饮茶习俗。酥油茶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而且有营养,喝完能让人生津止渴。

藏族是一个风俗奇特的民族,从酥油茶文化上,就可见一斑。

介绍藏族文化 篇八

神秘的西藏,洁白的哈达,香香的酥油茶,多么令人向往啊!去年暑假,我和妈妈坐上飞机,来到了爸爸工作的地方——西藏的拉萨。

一下飞机,我看到这里的天空特别的蓝,天上的云朵有的像小狗,有的像绵羊。

走在街上,我看到这里的人们穿着五颜六色的藏服。脖子上戴着佛珠,有的人手上还拿着转经筒。这里的藏族人都喜欢喝酥油茶,他们的身上就有这种特别的味道。

我看到了雄伟的布达拉宫,山上到处都可以看到一条条写满了经文的经幡,风一吹来,“唰唰”直响,好像有人在念经。

我们还乘车去了林芝,那里的风景更美,空气更清新!一路上看到四周群山连绵起伏,全都披着一层绿绒衣,可奇怪的是远处的山上还有白白的雪呢!近处的山上还有一群群的牦牛、马、和羊,它们在明媚的阳光下懒懒地晒着太阳。

在林芝层层叠叠的原始森林里我看到了有2600多岁的世界柏树王、1660多年的核桃王,它们长得苍翠挺拔。

美丽神奇的西藏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上面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整理出来的8篇《最新介绍藏族文化》,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44 235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