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得体会优秀7篇

发布时间:

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差异网为您精心整理了7篇《实验心得体会》,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实验心得体会 篇一

上个学期,我们学习了《化学工程基础》,但是对一些概念和理论还不是特别理解,然而这个学期我们进入了实验室,开始学习《化工原理实验》,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本学期我们一共做了7个实验,而且都是非常重要的实验,分别是雷诺实验、流体机械能转化实验、离心泵特性曲线测定实验、流体流动阻力测定实验、空气——蒸气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恒压过滤常数测定实验以及填料塔精馏实验。学习完这7个实验后,我加深了对《化学工程基础》课上一些理论的理解,也熟悉了实验的流程,操作步骤,并掌握了实验内容。现在我将对做这7个实验的心得描述一下。

刚开始进入实验室时,看到那些仪器和设备,让我感觉《化工原理实验》很高深,也很神秘,像是高科技的东西,让我感到既兴奋又茫然。老师把我们进行了分组,5个人一组。一开始老师就给我们来个下马威,跟我们说,如果没有做好充分的预习,就不能进实验室。不过换个角度想,老师的这种态度叫做负责,他只是希望我们在实验室能多学点东西。虽然每次实验前我都会做好充分的预习,但是在没有真正接触到实验装置之前,我还是云里雾里,不过,在课前,老师都会认真仔细地跟我们讲解一遍。可是,有的时候就算老师讲了一遍,如果自己不亲手操作,还是会一头雾水。例如,在恒压过滤常数测定实验中,实验要求我们测不同压力(低压、中压、高压)下的过滤常数K和滤布的虚拟当量滤液体积Ve,十几个实验控制开关,在交错的管路中,光是熟悉料的流动路径就得认真认识,而对于各个开关的操控就比其他实验显得更复杂。要动手做实验,就必须清楚装置的运作机理,我终于把管路和操作步骤熟悉透了,老师给我们分了工。我负责调节压力罐上的出口阀,使压力罐上压力表读数维持在一个常数。我觉得在这个实验里面,做这个工作最辛苦了,稍微动一下,误差就很大。为此我还享受了特别的待遇,老师给我按排了一条凳子。

通过这几个实验,让我感觉到做实验的过程是一个既快乐又充满理性知识的过程,不会像书本上的知识一样枯燥无味,通过自己的亲手操作和认真计算讲原理进行证明的过程我们仿佛能够体会以前科学家的智慧结晶,自己也可以感受学习化工原理的快乐。

化工原理实验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能深入了解化工原理知识、更锻炼自己动手能力、在学习上更加丰富的平台。我们可以通过实验锻炼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更能够把理论上的知识在实践中具体应用,增强了理论实际相结合。

最后就是实验过后的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这也是完成一个实验的最后一个阶段,是整个实验最终能够出结果的重要阶段,通过数据处理我们可以跟所学的的知识进行比较,进而提高到能应用实验误差和误差理论分析、解决化工原理实际问题,得出较正确的结论看是否能够验证实验原理。通过数据处理,使我们的思维变得更缜密,我们也学会了如何运用电脑作图,对我们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了基础。学习化工原理实验课程,可以在学习化学工程基础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一些比较典型的已被或将被广泛应用的化工过程与设备的原理和操作,巩固和深化化工原理的理论知识讲所学的化工原理等化学化工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验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同时学习在化工领域内如何通过实验获得新的知识和信息。

通过对化工原理实验的学习,培养了我们团结合作的精神,加深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另一方面丰富了我们的感性知识,活跃了科学思维,培养了我们队客观世界的观念与分析能力;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实验在科学理论进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大家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锻炼了我们集体协作、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坚忍不拔的工作作风。

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验让我们形象的认识所学的知识,也让我把在实验中所积累的经验应用到以后的学习中。最后,感谢老师的指导,我会继续努力学习。

物理实验心得体会 篇二

3月21日,我与张老师到临沂31中学多媒体教室听了多位省讲课比赛教师的讲课,领略了名师的风采,感受了他们对学生、对教育、对生活那深情的爱;感受到了他们身上所透露出来的无穷的知识力量;感受到他们对学生身心发展以及数学教育了解之广、钻研之深。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三位名师课后的经验交流。

泰安肥城张厚勇老师的新——新理念,他对每一节课的设计都有独到之处,不步人后尘,不因循守旧,不照搬别人的教案,不复制别人的思路,努力把课讲出新意,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能引起同行们产生学习仿效的欲望。他新的理念体现先进的教育教学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能较好地处理好大与小,远与近,动与静,快与慢,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启迪学生的思维,扩大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可以说,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的推广使用为教学方法的改革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沂南四中王中山老师的趣——趣——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至关重要的条件,也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根本措施。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愿学、越爱学。王老师创设了"龟兔赛跑"的故事,形象地把分针比喻成长腿的兔子,把分针时针比喻成短腿的乌龟.学生非常兴趣地、愉快地闯入认识时分的世界。

通过学习也使我更深刻的认识到,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用实验这一生动课堂将学生带入物理的殿堂。

实验心得体会 篇三

通过这个学期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我体会颇深。在这学期地物理实验课程中,我的收获与心得颇多:

一、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实验时,为了规定的时间内快速高效的完成实验,达到良好的实验效果,需要认真的预习,才能在课上更好的学习,收获的更多,掌握的更多。

二、上课时认真听老师做预习知道和讲解,把老师特别提醒会出错的地方写下来,做实验时切勿出错。

三、做实验时按步骤进行,切不可太心急,一步到位。一些小细节尤其要注意:课堂操作需要我们严格遵守实验的各项规则,要将仪器放置在合理的位置,以方便使用和确保安全。

经过这一学期,我学会了列表法、图解法、函数表示法等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大大提高了我的。实验能力和独立创造改进实验的能力。

下面是我对密立根油滴实验数据处理方法的一些改进:

密立根油滴实验数据处理方法的分析与改进。

1909年至1917年,密立根进行了电子电荷的测量实验。他对电油滴在襄樊重力场和静电场中的运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对数百颗小油滴进行测量。1913年,密立根发现,油滴所带电量存在一个最大处公约数,这就是基本电荷量,即一个电子电量e=【(1.591±0.003)×10*(-19)库伦】。从而证明了电荷量不是连续变化的,而是基本电荷的整数倍,即物理学上所称的“量子化”。这个实验当时所带来的影响所带来的影响就不细说了。

该实验的原理在这也不细说了。该实验随着实验仪器的更新也越来越精确。但实验指导书上提到的验证方法是,我们用e去除q,看q/e是否接近某个整数n,再用这个整数次n去除q,得到电子电量e。

我觉得以上的方法存在严重的因果关系混乱,纯粹是为了做实验而实验。我觉得在最后一步验证时可以采取作图法,详细操作步骤如下:

如图,以所测电荷q为纵坐标,整数n为横坐标作n-q方格图,自原点向测量值中最小电荷量的格点依次作射线,若有某一射线与图中所经格点均相交,则证明了电荷的不连续性,且将各格点的q除以所对应的n,并求一下平均值即可求出e。当然,这个方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我自己了两点:

1、取q点时不能靠得太近,否则影响精度。

2、这个方法需要佷高的精度,画图纸一定要用专业的,不可手画,必要时可用计算机辅助画图。

实验心得体会 篇四

上周六开始焊接设计好久的电路板,到今天基本已经完成了主要的焊接,剩下的就是为了以后测试用的扩展接口和几个光电耦合管。初步总结一下这几天的心得。

1、要区分开电源地和信号地,电源地主要是针对电源回路而言的,而信号地主要是指两块芯片或者模块之间的通信信号的回流所流过的路径,电源地可以理解为通过发电厂与大地相连接而信号地仅仅是电路板上所有接地信号的公共端。两者之间应该接在一起。但是由于电源地存在很多的高频污染,所以经常通过电感,电容,磁珠或者0欧姆电阻将二者相连。磁珠的等效电路相当于带阻限波器,只对某个频点的噪声有显著抑制作用,使用时需要预先估计噪点频率,以便选用适当型号。对于频率不确定或无法预知的情况,磁珠不合。电容隔直通交,造成浮地。

电感体积大,杂散参数多,不稳定。

0欧电阻相当于很窄的电流通路,能够有效地限制环路电流,使噪声得到抑制。电阻在所有频带上都有衰减作用(0欧电阻也有阻抗),这点比磁珠强。

设计电路的时候没有将电源模块一个100uf的滤波电容接地,变压后lm2576hv-5.0变压后的电压随着稳压电源的升降呈现奇怪的拟合关系,估计是电压两端存在压差,积累电荷,从而引起的。

2、主流的直流电变换芯片主要分为相控电源,线性电源,开关电源三类。其中线性电源输出的是线性直流电,电压较小,但由于是通过损耗电量来降压发热量比较大;开关电源是控制开关晶体管开通和关断的时间比率,维持稳定输出电压的一种电源,重量小,输出电流大。相控电原用在要求不高,电流特大的场合。设计中2576为开关电源,as1117为低压的线性电源。

3、焊接cup时,首先要检查cpu的各个管脚,保证没有弯曲或者错位,不然按照师兄的话说,焊上去之后就比较难搞了^_^。然后将cup各个管脚跟pcb板上的焊盘仔细的对其(一定要保证顺序,cup右上角o标记顺时针方向的第一个管脚为1),然后用电烙铁轻轻烫一下管脚,由于cpu管脚和焊盘上均有少量的残锡,可以将cpu固定住,然后用电烙铁依次将管脚压平。接下来最关键的步骤:补锡。先在cup管脚的一端点少量焊锡,然后将一排管脚涂满松香,快速而缓慢(自己体会吧~)的划过管脚。.。.。.

4、焊接电路要有分块化的思想,首先焊接电源模块,然后测试各个供电电压;然后焊接cpu模块、rs232和ttl电平转换模块,通电后通过串口isp测试cup是否启动能否烧写程序。然后是无线通讯某块和io串口某块,最后成功后焊接引出的管脚。

5、晶振(crystal)即为石英振荡器,是一种机电器件,是用电损耗很小的石英晶体经精密切割磨削并镀上电极焊上引线做成。这种晶体有一个很重要的特性,如果给他通电,他就会产生机械振荡,反之,如果给他机械力,他又会产生电,这种特性叫机电效应。他们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其振荡频率与他们的形状,材料,切割方向等密切相关。由于石英晶体化学性能非常稳定,热膨胀系数非常小,其振荡频率也非常稳定,由于控制几何尺寸可以做到很精密,因此,其谐振频率也很准确。根据石英晶体的机电效应,我们可以把它等效为一个电磁振荡回路,即谐振回路。他们的机电效应是机-电-机-电。.。.的不断转换,由电感和电容组成的谐振回路是电场-磁场的不断转换。在电路中的应用实际上是把它当作一个高q值的电磁谐振回路。由于石英晶体的损耗非常小,即q值非常高,做振荡器用时,可以产生非常稳定的振荡,作滤波器用,可以获得非常稳定和陡削的带通或带阻曲线。

晶振主要有无源晶体和有源晶振两种。

锁相环是指一种电路或者模块,它用于在通信的接收机中,其作用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并从其中提取某个时钟的相位信息。或者说,对于接收到的信号,仿制一个时钟信号,使得这两个信号从某种角度来看是同步的(或者说,相干的)。

6.pll锁相环的作用是将系统提供的实时时钟基频进行倍频。

锁相的意义是相位同步的自动控制,能够完成两个电信号相位同步的自动控制闭环系统叫做锁相环,简称pll。它广泛应用于广播通信、频率合成、自动控制及时钟同步等技术领域。

构成:锁相环主要由相位比较器(pc)、压控振荡器(vco)、低通滤波器三部分组成。作用:自动完成两个电信号的相位的同步。

由于锁定情形下(即完成捕捉后),该仿制的时钟信号相对于接收到的信号中的时钟信号具有一定的相差,所以很形象地称其为锁相器。

而一般情形下,这种锁相环的三个组成部分和相应的运作机理是:

1鉴相器:用于判断锁相器所输出的时钟信号和接收信号中的时钟的相差的幅度;

2可调相/调频的时钟发生器器:用于根据鉴相器所输出的信号来适当的调节锁相器,内部的时钟输出信号的频率或者相位,使得锁相器完成上述的固定相差功能;

3环路滤波器:用于对鉴相器的输出信号进行滤波和平滑,大多数情形下是一个低通滤波器,用于滤除由于数据的变化和其他不稳定因素对整个模块的影响。

实验室实验心得体会 篇五

xx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成立于XX年11月,是一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民营企业,公司注册资金100万元,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公司拥有各项试验检测仪器80余件(套),拥有齐全的各项试验检测技术标准、规范、规程。

公司现有专业技术检测人员12人。

公司具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和质量保证体系,公司下设财务室、各职能检测室、资料室、办公室,可独立承担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试验检测工作。

xx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在省、市相关单位的关心和支持下,公司于XX年6月通过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计量认证,取得计量认证证书,于XX年9月取得资质证书,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试验检测工作顺利取得一定的成绩,现就XX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XX年开展工作概况公司于XX年9月份取得资质证书后,开展了部分试验检测工作,截止年底共出具检测报告44份。

二、行业主管部门的变化情况自公司成立以来,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住建系统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顺利通过了计量认证和颁发的检测资质证书,在实验室运行过程中多次亲临指导实验室检测工作,我公司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质量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情况公司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加强内部管理。

实验的心得 篇六

本次活动,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与坚定的信念去参与。在实验结束后,我得到最大体会就是会计是一门严谨而有细致的学科,其中的任何一点疏漏都是不能放任的,所以,通过这次实验,使我们能亲手从事出凭证到编制会计报表全过程每一环节的工作,提高了动手能力,同时培养了我们的信心和恒心会计的确是这样一个过程,它既能使人思维活跃,也能锻炼人动手动脑的能力。本次实验中,我们亲手的操作与书中的知识融汇贯通,从真正意义上了解了会计这一门学科。

(一)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实验从20xx年12月份开始做起,首先要做的便是登记月初帐户余额,开设总分类账,明细帐户以及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将材料提供的月初的金额计入余额栏内,摘要栏填写“承前页”,此外,还要根据经济业务的发生,增设必要的`帐户。

准备工作完成之后就是账簿的填列,机构名称是立信股份有限公司,初次之外还有启用日期必须要明确填写。账簿前的目录在填列了具体科目之后有一个目录,方便以后查找。

(二)业务分析

作为一个会计最重要的是能够通过公司发生的业务,分析业务的发生借方贷方科目,并在会计初始凭证上表现出来。它一共有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交易分析。我觉得这一步是最重要的。如果连交易都没有分析正确,那么如何正确地进行下面的步骤呢?在老师的指引下,分清楚每笔业务的借贷方以及发生额,才能为下一个循环做好准备。在这其中,我遇见了几个新的会计科目,有时候不能自己独立解决的,老师都认真的给我们讲解,以便我们能够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熟练的解决类似问题。

比如材料成本差异是用于计划生产中,当计划生产成本和实际成本有偏差的时候,就用它进行调整。而固定资产清理则是在处理会计主体固定资产当中起着过渡作用。当一台机器提前报废的时候,就要把它的残值先转到固定资产清理中去。这个会计科目是虚账户,所以每次过账的时候都得结平。当借方有余额时,把余额结转到资产减值损失中;当贷方有余额时,把余额结转到营业外收入中。

第二步,编制分录。根据上一步已经分清的每笔业务的借贷方,把借贷方科目填入会计凭证中。会计凭证分为三种: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记账凭证。前面两种只有当所做业务涉及库存现金或银行存款时,才使用;而其他的则使用记账凭证。收款凭证是贷方多栏式的红色凭证;付款凭证是借方多栏式的蓝色凭证;记账凭证则是借贷双方均为多栏式的黑色凭证,并且在合计金额那一栏中,得用大写记录所做业务的总金额。为了防止别人修改会计凭证,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的合计栏中的金额的前一位得加一个“¥”的符号。而记账凭证必须在金额为拾、佰、仟开头的数前面加上数字。我就特别容易忘了在前面加“壹”这个数,不过经过这么多笔业务的“训练”,也基本上改掉了这个作为会计不应有的“毛病”。

第三步,过帐。因为要把每个会计科目的借贷方总额填到汇总表中,所以要编制“丁”字型帐户,只要是会计凭证中涉及到的会计科目,均要开立账户。依照编制分录的顺序,逐步在对应的账户的借贷方填入所发生的金额。在把所有的当期发生额全部填入账户之后,分别对账户的借贷方进行合计,算出本期发生总额,并把所有账户的借方和贷方进行加总,看借方发生额和贷方发生额是否相等。如果相等,则把每个会计科目在汇总表中进行汇总,并把本期借方、贷方发生额写在最后一栏;如果不相等,则要认真查看每个账户是否填制正确或是计算是否正确。在这个步骤中,要求做账的人员必须仔细,否则很有可能借贷不平。在第一次对头15笔业务汇总时,我就在过账过程中出了错误,把应填入借方的金额填到了贷方,导致借贷发生额不相等,让我不得不从第一笔业务开始核对,这就自然增加了我的工作量,。所以做会计的必须有的一个优点就是仔细。

第四步,编制调整前试算平衡表。把上一步编制的汇总表的数额与期初余额进行加总,检验分类账中的各项借方余额和贷方余额是否相等,并将分类账中的这些数据资料用编制财务报表所需的适当方式汇总。其实这也是一个考察做账人员的细心程度,只有好好的一笔一笔地做,方能做到正确,因为数据是永远正确的,而出错的永远是我们做账的人,是我们把正确的东西给写错了。做一个优秀的会计,细心不论什么时候都是那么的重要。

第五步,编制期末调整分录并过账。我觉得这步其实挺烦的,因为要把前面100笔业务进行汇总,对于我们这种初次接触手工做账有一定的难度。首先要把调整分录全给找出来,并且分析其余额结转到哪个账户中去,然后要对这100笔业务的会计科目进行汇总。其实在把100笔业务分为2次做的时候对我们来说都有一点伤脑筋,现在100笔业务在一块了,难免会更困难。本来准备分3次做完,但是后面的又不知道怎么去分开,只好一起做了,会计要求的就是这样,只有在这一次次小的磨练当中积累经验,以后才能适应更巨大的挑战。

第六步,编制调整后试算平衡表。其实这个步骤和第四步差不多的,也是为下一步打一个“草稿”罢了。不过这一步也费了我不少时间,但是比在第四步做的时候要轻松一点了。其实,这也说明了是我的一个进步。在这种情形的激励下,我是有信心学好会计的。

第七步,编制正式财务报表。根据试算平衡表,可以编制出会计工作的最终产品——四表一注。这是我们经过这么长的时间准备所达到的目标,只有根据这

四表一注,才能让信息获取者得到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动情况。做到这里其实也差不多快结束了,我们做到这里就开始比较轻松了。

第八步,结账并过账。这是为了下一个会计期间作准备的。我们其实也没怎么做了,毕竟是实验,我们并不需要为下一期作准备了。等参加工作后,这个步骤将要成为我们工作的有一大重点,毕竟,公司聘请一个会计的目的主要是要获取公司的财务信息,以便为公司决策提供指

(三)具体心得感受整理如下:

周一,第一次让我们见识了各种各样的原始凭证,例如:进帐单,出库单,入库单,增值税发票等等。这些五花八门的凭证让我们的视觉焕然一新。再从组员中分配出扮演的角色后就更加感觉到身临其境。第一天最主要是让我们接触了各种凭证,这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上升过程,使我受益良多!

周二,老师给我们订的要求是在星期五早上就必须开具完所有的原始凭证和填列完所有的记帐凭证。所以,加班加点地出凭证就成了我们那天忙碌的缘由。在做的过程中,我们遇到无数的难题和琐碎的问题,但通过指导老师的认真指导,我们解决了很多实际的问题,把没弄懂的问题都一一解决。可以说周二那天是同学门与老师最为忙碌和辛苦的一天了。这其中的快乐是他人不能体会到的??

周三,我们如期完成了老师指定好的任务,接下来就是核对凭证这也是一个收获的过程,我们把做错的凭证更正过来,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们认为很难的题也迎刃而解了。接下来就是过总张帐和明细帐。这个过程是个繁琐的过程,虽然简单但不容忽视,因为任何一个疏漏都会导致后面更大的错误,会计的整个过程就像是下一局棋。每一步都必须慎之又慎。真可谓一步走错,全盘皆输啊!

周四,比起前几天来说,是比较轻松的一天了。在这一天里,我们通过总帐的记录分别填列了科目汇总表资金余额试算平衡表。再据此,填写资产负责表和

损益表的时候就要认真细致了,一个步骤加错就有可能造成资产和负债不平衡。报表内容不真实等错误。

周五,在做完所有的报表之后,接下来便是粘贴和装订原始凭证,老师请来了学校计财处的专职人员向我们演示了具体的装订方法,这是我们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内容,刚开始我们都还苯手苯脚的,通过了几次的训练,我们也装订出像老师演示的一样标准的凭证了。

周六,同样地,我们今天最后一套工序就是装订总分类帐簿,装订完之后,老师和各位同学分别做了总结和汇报,将本周学到的内容一一作了一个回顾,看桌手中装订好的记帐凭证和总帐簿,心中万分激动,的确,通过这一周的实验使我们学到了许多东西,也批[培养了同学之间团结协作的精神,增加了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

总之,校里这次安排的模拟实验活动让所有同学都亲自动手动脑,通过这次实验活动的锻炼,使我们对会计这一门学科的学习和认识得到了提高,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认识到即使我们只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不是很难的东西,到了实际操作的时候,我们有时候很难去解决好它。同时,这也给了我一个警示:不能只是动脑筋琢磨书本上的东西,还得动手操作操作,才能真正掌握其本质,实践出真知。而且同学门的实习积极性很高,这种师生之间互动的成效是非常明显的,希望校里以后多多推出一些类似的实践性教学活动,给同学们尽可能多的提供学习机会,这无论从学习上,还是老师与同学间的相互沟通方面都是有益的。同时,还要感谢为本次活动所作出贡献的各位老师。没有老师们的精心策划,我们是无法进行这一次宝贵的实践经验的。谢谢老师们为我们提供了这么一次人生宝贵的经验,这次活动使我们终生难忘??

实验心得体会 篇七

为期两天的机构创新实验就这样在忙碌而又充实的过程中完成啦,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学到了很多,得到锻炼的不仅仅是我们的动手能力,也让我们对其他方面得到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

实验开始时,由段老师给我们讲了许多关于此实验的关键问题以及对我们的创新实验做了认真的分析,使我们了解到了此次实验的重要性和完成此实验的关键性理论,同时用视频的形式给我们展示了许多以前学长们的设计成果,这对我们的设计起了很大的帮助作用,除此之外,在理论讲解过程中,段老师也给我们讲了一些专业方面的知识,使我们也认识到了许多关于我们这个专业的一些问题以及对即将面临的大四的就业方面也有了更深的了解和对将来工作的充分认识,也为我们在今后的发展中明确了学习方向。

这次实践性的实验让我学习到了许多东西,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团队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三人的小团队,虽然人数不是很多,但是在实际动手过程中,每个人都产生了许多想法,因此有很多设计细节和组装过程中产生了血多的分歧。由于进入实验室前的准备不够充分,加上本学期学习任务繁重,所以没有足够的准备时间准备较理想的方案,因此在最开始确定方案以后在实际组装过程中又发生了许多的变化,使得最终的结构与在开始的方案有了一定的差别,但还是满足了基本的设计原理和工作过程,最终机构能正常运行,按时完成了实验。在这个过程中,由于预选方案的选择我们开始的时候进行的较快,然而在组装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地方在实际模型中是不被允许的,于是我们只好在组装到一半的过程中进行改进方案,使之能在模型中得到实际应用。这次我们的收获还是比较大的,看着自己完成的作品我们的心里松了口气,在紧张的实验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必要性,我们一起动手,一起思考,最终把我们的思路结合在一起。要是没有队友的合作我也许也可能完成工作,但是效率就根本没有团队一起动手的高,作品也不会有团队一起做出来的完美,在此我也要感谢我的队友,我争取在以后的学习中,学习更多的理论知识,为将来的发展做好更扎实的理论功底。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也看了许多学长学姐们的设计自动化机构照片,使我们收到许多的启发,学长们制作出来的产品都那么的有实际美观,在实际动手过程中,我也知道在他们制作出产品之前花了很多精力和时间,这更激发了我认真学习,希望能像他们一样设计出优秀的作品。这样的实验环境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让我们意识到自己的动手能力弱,以及对许多机械构件的不认识,这次实验让我们增强了对理论知识认识。

最后,不得不说的是由于时间有限和小组成员知识的不充分,因此可能设计的产品也存在许多缺陷,希望老师能够谅解。同时在此感谢段老师在实验中的指导和辅助,让我们的实验在该过程中能取得成功。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7篇《实验心得体会》,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344 9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