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会计基础知识【最新5篇】

发布时间:

会计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会计工作,二是指会计工作人员,这次差异网为您整理了5篇《农村会计基础知识》,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会计学基础知识 篇一

第一章总论

一、会计概述

(一)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进行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两个方面。

会计核算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记录、计算、报告等环节,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

会计监督职能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

(三)会计的对象

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也就是会计的对象。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又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

二、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项。

(一)会计主体

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它界定了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

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并非是对等的概念,法人可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

(二)持续经营

(三)会计分期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

(四)货币计量

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

单位的会计核算应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单位也可以选择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三、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一)会计要素

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统称为企业的六大会计要素。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会计要素表现资金运动的相对静止状态,即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会计要素表现资金运动的显著变动状态,即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二)企业会计等式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企业的资产来源于所有者的投入资本和债权人的借入资金及其在生产经营中所产生的效益,分别归属于所有者和债权人。归属于所有者的部分形成所有者权益;归属于债权人的部分形成债权人权益(即企业的负债)。资产来源于权益(包括所有者权益和债权人权益),资产与权益必然相等。

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企业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经济业务的四种情况:

资产权益同增

资产权益同减

第二章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与一般要求

一、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一)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款项是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资金,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以及其他视同现金和银行存款的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存款等。有价证券是指表示一定财产拥有权或支配权的证券,如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

(二)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财物是财产、物资的简称,企业的财物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且具有实物形态的经济资源,一般包括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库存商品等流动资产,以及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设施、运输工具等固定资产。

(三)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债权是企业收取款项的权利,一般包括各种应收和预付款项等。债务则是指由于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企业需要以资产或劳务等偿付的现时义务,一般包括各项借款、应付和预收款项,以及应交款项等。

(四)资本的增减

资本是投资者为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而投入的资金。

(五)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

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支出是指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以及在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以外的支出和损失。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

收入、费用、成本、支出都是计算和判断企业经营成果及盘亏状况的主要依据。

(六)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第三章会计科目和账户

一、会计科目

是指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二)会计科目的分类

会计科目按其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不同,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前者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提供总括信息的会计科目;后者是对总分类科目作进一步分类、提供更详细更具体会计信息的科目。对于明细科目较多的总账科目,可在总分类科目与明细科目之间设置二级或多级科目。

会计科目按其所归属的会计要素不同,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五大类。

(三)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

(1)合法性原则,

(2)相关性原则,

(3)实用性原则。

二、账户

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设置账户是会计核算的重要方法之一。

(二)账户的分类

同会计科目的分类相对应,账户也分为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

总分类账户是指根据总分类科目设置的、用于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核算的账户,简称总账账户或总账。根据账户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可将其分为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成本类账户、损益类账户五类。

明细分类账户是根据明细分类科目设置的、用来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明细分类核算的账户,简称明细账。总账账户称为一级账户,总账以下的账户称为明细账户。

(三)账户的基本结构

账户分为左方、右方两个方向,一方登记增加,另一方登记减少。至于哪一方登记增加、哪一方登记减少,取决于所记录经济业务和账户的性质。登记本期增加的金额称为本期增加发生额;登记本期减少的金额,称为本期减少发生额;增减相抵后的差额,称为余额。余额按照表示的时间不同,分为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其基本关系如下:

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账户的基本结构具体包括账户名称(会计科目)、记录经济业务的日期、所依据记账凭证编号、经济业务摘要、增减金额、余额等。

第四章复式记账

一、复式记账法

以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作为记账基础,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系统地反映资金运动变化结果的一种记账方法。

复式记账法主要是借贷记账法。

二、借贷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是指以“借”、“贷”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二)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

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为记账符号,分别作为账户的左方和右方。至于“借”表示增加还是“贷”表示增加,则取决于账户的性质及结构。

(三)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

资产类账户的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期初期末余额均在借方;权益类账户的贷方表示增加、借方表示减少,期初期末余额均在贷方。

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权益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费用(成本)类账户结构与资产类账户相同,收入类账户结构与权益类账户相同。

(四)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五)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来源:

(1)发生额试算平衡法。

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2)余额试算平衡法。

全部账户的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初余额合计

全部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

三、会计分录

指对某项经济业务事项标明其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简称分录。

(二)会计分录的分类

按照所涉及账户的多少,会计分录分为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简单会计分录指只涉及一个账户借方和另一个账户贷方的会计分录,即一借一贷的会计分录;复合会计分录指由两个以上(不含两个)对应账户所组成的会计分录,即一借多贷、一贷多借或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三)会计分录的编制步骤

(1)确定经济业涉及的科目及性质

(2)确定是增加,还是减少;

(3)确定账户的方向

(4)确定借贷方金额

四、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

(一)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关系来源:

总分类账户对明细分类账户具有统驭控制作用;明细分类账户对总分类账户具有补充说明作用。总分类账户与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在总金额上应当相等。

第五章会计凭证

一、会计凭证的概念、意义和种类

(一)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事项发生或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也是登记账簿的依据。

(二)会计凭证的意义

(1)记录经济业务,提供记账依据;

(2)明确经济责任,强化内部控制;

(3)监督经济活动,控制经济运行。

(三)会计凭证的种类

会计凭证按照编制的程序和用途不同,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二、原始凭证

(一)原始凭证又称单据,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或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的文字凭据。(购销合同、各种申请单、银行对账单、债权债务对单等不能作为原始凭证)

(二)原始凭证的种类

1、按照来源不同分类

(1)外来原始凭证。外来原始凭证指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从其他单位或个人直接取得的原始凭证。

(2)自制原始凭证。自制原始凭证指由本单位内部经办业务的部门和人员,在执行或完成某项经济业务时填制的、仅供本单位内部使用的原始凭证。

2、按照填制手续及内容不同分类

(1)一次凭证。一次凭证指一次填制完成、只记录一笔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一次凭证是一次有效的凭证。

(2)累计凭证。累计凭证指在一定时期内多次记录发生的同类型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

(3)汇总凭证。汇总凭证指对一定时期内反映经济业务内容相同的若干张原始凭证,按照一定标准综合填制的原始凭证。

3、按照格式不同分类

(1)通用凭证。通用凭证指由有关部门统一印制、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的具有统一格式和使用方法的原始凭证。

(2)专用凭证。专用凭证指由单位自行印制、仅在本单位内部使用的原始凭证。

(三)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

(1)原始凭证名称;

(2)填制原始凭证的日期;

(3)接受原始凭证的单位名称;

(4)经济业务内容(含数量、单价、金额等);

(5)填制单位签章;

(6)有关人员签章;

(7)凭证附件。

(四)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

(1)记录要真实。

(2)内容要完整。

(3)手续要完备。

(4)书写要清楚。

(5)编号要连续。如果原始凭证已预先印定编号,在写坏作废时,应加盖“作废”戳记,妥善保管,不得撕毁。

(6)不得涂改、刮擦、挖补。原始凭证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或更正,更正处应当加盖出具单位印章。原始凭证金额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不得在原始凭证上更正。

(7)填制要及时。

(五)原始凭证的审核内容

原始凭证的审核内容主要包括: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完整性、正确性和及时性。

经审核的原始凭证应根据不同情况处理:

(1)对于完全符合要求的原始凭证,应及时据以编制记账凭证入账;

(2)对于真实、合法、合理但内容不够完整、填写有错误的原始凭证,应退回给有关经办人员,由其负责将有关凭证补充完整、更正错误或重开后,再办理正式会计手续;

(3)对于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有权不予接受,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

三、记账凭证

(一)记账凭证又称记账凭单,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按照经济业务事项的内容加以归类,并据以确定会计分录后所填制的会计凭证。它是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

(二)记账凭证的种类

1、按内容分类

(1)收款凭证。收款凭证是指用于记录现金和银行存款收款业务的会计凭证。

(2)付款凭证。付款凭证是指用于记录现金和银行存款付款业务的会计凭证。

(3)转账凭证。转账凭证是指用于记录不涉及现金和银行存款业务的会计凭证。

2、按照填列方式分类

(1)复式凭证。复式凭证是指将每一笔经济业务事项所涉及的全部会计科目及其发生额均在同一张记账凭证中反映的一种凭证。

(2)单式凭证。单式凭证是指每一张记账凭证只填列经济业务事项所涉及的一个会计科目及其金额的记账凭证。填列借方科目的称为借项凭证,填列贷方科目的称为贷项凭证。

(三)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

(1)记账凭证的名称;

(2)填制记账凭证的日期;

(3)记账凭证的编号;

(4)经济业务事项的内容摘要;

(5)经济业务事项所涉及的会计科目及其记账方向;

(6)经济业务事项的金额;

(7)记账标记;

(8)所附原始凭证张数;

(9)会计主管、记账、审核、出纳、制单等有关人员签章。

(四)记账凭证的编制要求

1、基本要求

(1)记账凭证各项内容必须完整。来源:(2)记账凭证应连续编号。一笔经济业务需要填制两张以上记账凭证的,可以采用分数编号法编号。

(3)记账凭证可以根据每一张原始凭证填制,或根据若干张同类原始凭证汇总编制,也可以根据原始凭证汇总表填制;但不得将不同内容和类别的原始凭证汇总填制在一张记账凭证上。

(4)除结账和更正错误的记账凭证可以不附原始凭证外,其他记账凭证必须附有原始凭证。

(5)填制记账凭证时若发生错误,应当重新填制。已登记入账的记账凭证在当年内发现填写错误时,可以用红字填写一张与原内容相同的记账凭证,在摘要栏注明“注销某月某日某号凭证”字样,同时再用蓝字重新填制一张正确的记账凭证,注明“订正某月某日某号凭证”字样。如果会计科目没有错误,只是金额错误,也可将正确数字与错误数字之间的差额另编一张调整的记账凭证,调增金额用蓝字,调减金额用红字。发现以前年度记账凭证有错误的,应当用蓝字填制一张更正的记账凭证。

(6)如有空行,应当自金额栏最后一笔金额数字下的空行处至合计数上的空行处划线注销。

2、收款凭证的编制要求

收款凭证左上角的“借方科目”按收款的性质填写“现金”或“银行存款”;

3、付款凭证的编制要求

付款凭证左上角由“贷方科目”按收款的性质填写“现金”或“银行存款”。

对于涉及“现金”和“银行存款”之间的经济业务,一般只编制付款凭证,不编收款凭证。

4、转账凭证的编制要求

(五)记账凭证的审核内容

记账凭证的审核内容主要包括:内容是否真实;项目是否齐全;科目是否正确;金额是否正确;书写是否正确。

出纳人员在办理收款或付款业务后,应在凭证上加盖“收讫”或“付讫”的戳记,以避免重收重付。

四、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

(一)会计凭证的传递

会计凭证的传递是指从会计凭证的取得或填制时起至归档保管过程中,在单位内部有关部门和人员之间的传送程序。

会计凭证的传递要能够满足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使传递程序合理有效,同时尽量节约传递时间,减少传递的工作量。

(二)会计凭证的保管来源:中国财考网-会计证考试第六章会计账簿

一、会计账簿的概念和种类

(一)会计账簿是指由一定格式账页组成的,以经过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全面、系统、连续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和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账簿。

设置和登记账簿是编制会计报表的基础,是连接会计凭证与会计报表的中间环节,在会计核算中具有重要意义。

(二)会计账簿与账户的关系

账户存在于账簿之中,账簿中的每一账页就是账户的存在形式和载体,没有账簿,账户就无法存在;账簿序时、分类地记载经济业务,是在个别账户中完成的。因此,账簿只是一个外在形式,账户才是它的真实内容。账簿与账户的关系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三)会计账簿的分类

1、按用途分类

(1)序时账簿。

序时账簿又称日记账,是按照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间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进行登记的账簿。在我国,大多数单位一般只设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2)分类账簿。

总账、明细账。分类账簿提供的核算信息是编制会计报表的主要依据。

(3)备查账簿。备查账簿简称备查簿

2、按账页格式分类

(1)两栏式账簿。两栏式账簿是指只有借方和贷方两个基本金额栏目的账簿。

(2)三栏式账簿。三栏式账簿是设有借方、贷方和余额三个基本栏目的账簿。

(3)多栏式账簿

(4)数量金额式账簿。数量金额式账簿的借方、贷方和余额三个栏目内,都分设数量、单价和金额三小栏,借以反映财产物资的实物数量和价值量。原材料、库存商品、产成品等明细账一般都采用数量金额式账簿。

3、按外型特征分类

(1)订本账。适用于总分类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

(2)活页账。各种明细分类账一般采用活页账形式。

(3)卡片账。对固定资产的核算采用卡片账形式。

二、会计账簿的内容、启用与记账规则

(一)会计账簿的基本内容

(1)封面,主要标明账簿的名称。

(2)扉页,主要列明科目索引、账簿启用和经管人员一览表。

(3)账页,是账簿用来记录经济业务事项的载体,包括账户的名称、登记账户的日期栏、凭证种类和号数栏、摘要栏、金额栏、总页次、分户页次等基本内容。

(二)会计账簿的记账规则

(1)账簿中书写的文字和数字上面要留有适当空格,不要写满格,一般应占格距的1/2.

(2)登记账簿要用蓝黑墨水或者碳素墨水书写,不得使用圆珠笔(银行的复写账簿除外)或者铅笔书写。

(3)下列情况,可以用红色墨水记账:

①按照红字冲账的记账凭证,冲销错误记录;

②在不设借贷等栏的多栏式账页中,登记减少数;

③在三栏式账户的余额栏前,如未印明余额方向的,在余额栏内登记负数余额;

④根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可以用红字登记的其他会计记录。

(4)各种账簿应按页次顺序连续登记,不得跳行、隔页。如果发生跳行、隔页,应当将空行、空页划线注销,或者注明“此行空白”、“此页空白”字样,并由记账人员签名或者盖章。

(5)凡需要结出余额的账户,结出余额后,应当在“借或贷”等栏内写明“借”或者“贷”等字样。没有余额的账户,应在“借或贷”栏内写“平”字,并在“余额”栏用“”表示。

(6)每一账页登记完毕结转下页时,应当结出本页合计数及余额,写在本页最后一行和下页第一行有关栏内,并在摘要栏内注明“过次页”和“承前页”字样;也可以将本页合计数及金额只写在下页第一行有关栏内,并在摘要栏内注明“承前页”字样。

对需要结计本月发生额的账户,结计“过次页”的本页合计数应当为自本月初起至本页末止的发生额合计数;对需要结计本年累计发生额的账户,结计“过次页”的本页合计数应当为自年初起至本页末止的累计数;对既不需要结计本月发生额,也不需要结计本年累计发生额的账户,可以只将每页末的余额结转次页。

三、会计账簿的格式和登记方法

(一)日记账的格式和登记方法

1、现金日记账的格式和登记方法

2、银行存款日记账的格式和登记方法

(二)总分类账可以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也可以根据经过汇总的科目汇总表或汇总记账凭证等登记。

(三)明细分类账是根据二级账户或明细账户开设账页,格式有三栏式、多栏式、数量金额式

数量金额式:原材料、库存商品

多栏式:借方多栏式(物资采购、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

贷方多栏式(应交税金、主营业务收入)

借贷多栏式(本年利润)

四、对账

(一)账证核对

账证核对是指核对会计账簿记录与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之间的核对

(二)账账核对

账账核对是指核对不同会计账簿之间的账簿记录是否相符。

包括:

(1)总分类账簿有关账户的余额核对;(2)总分类账簿与所属明细分类账簿核对;

(3)总分类账簿与序时账簿核对;(4)明细分类账簿之间的核对。

(三)账实核对

账实核对是指各项财产物资、债权债务等账面余额与实有数额之间的核对。

包括:

(1)现金日记账账面余额与库存现金数额是否相符;

(2)银行存款日记账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的余额是否相符;

(3)各项财产物资明细账账面余额与财产物资的实有数额是否相符;

(4)有关债权债务明细账账面余额与对方单位的账面记录是否相符。

五、错账更正方法

账簿记录发生错误,不准涂改、挖补、刮擦或者用药水消除字迹,不准重新抄写,必须按下列方法更正:

(一)划线更正法

在结账前发现账簿记录有文字或数字错误,而记账凭证没有错误,采用划线更正法。更正时,可在错误的文字或数字上划一条红线,在红线的上方填写正确的文字或数字,并由记账及相关人员在更正处盖章。对于错误的数字,应全部划红线更正,不得只更正其中的错误数字。对于文字错误,可只划去错误的部分。

(二)红字更正法

记账后在当年内发现记账凭证所记的会计科目错误,或者会计科目无误而所记金额大于应记金额,从而引起记账错误,采用红字更正法。更正方法是:记账凭证会计科目错误时,用红字填写一张与原记账凭证完全相同的记账凭证,以示注销原记账凭证,然后用蓝字填写一张正确的记账凭证,并据以记账;记账凭证会计科目无误而所记金额大于应记金额时,按多记的金额用红字编制一张与原记账凭证应借、应贷科目完全相同的'记账凭证,以冲销多记的金额,并据以记账。

(三)补充登记法

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填写的会计科目无误,只是所记金额小于应记金额时,采用补充登记法。更正方法是:按少记的金额用蓝字编制一张与原记账凭证应借、应贷科目完全相同的记账凭证,以补充少记的金额,并据以记账。

六、结账

“本月合计”字样,在下面通栏划单红线。

自年初至11月末止的“本年累计”下通栏画单红线。只在12月末的“本年累计”下通栏划双红线。和“本年合计”下通栏划双红线。

第七章账务处理程序

一、常用的账务处理程序主要有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和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其主要区别,即各自的特点主要现在登记总账依据和方法不同

(一)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是直接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的一种账务处理程序。它是基本的账务处理程序。

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简单明了,易于理解,总分类账可以较详细地反映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其缺点是: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较大。该财务处理程序适用于规模较小、经济业务量较少的单位。

(二)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是根据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定期根据记账凭证分类编制汇总收款凭证、汇总付款凭证和汇总转账凭证,再根据汇总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的一种账务处理程序。

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减轻了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便于了解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其缺点是:按每一贷方科目编制汇总转账凭证,不利于会计核算的日常分工,当转账凭证较多时,编制汇总转账凭证的工作量较大。该财务处理程序适用于规模较大、经济业务较多的单位。

(三)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又称记账凭证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它是根据记账凭证定期编制科目汇总表,再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的一种账务处理程序。

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减轻了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并可做到试算平衡,简明易懂,方便易学。其缺点是:科目汇总表不能反映账户对应关系,不便于查对账目。它适用于经济业务较多的单位。

第八章财产清查

(一)、财产清查是指通过对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和往来款项的盘点或核对,确定其实存数,查明账存数与实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

(二)财产清查的种类

(1)按财产清查的范围分为全面清查和局部清查。

(2)按财产清查的时间分为定期清查和不定期清查。

企业在编制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前,应当全面清查财产、核实债务。

二、财产清查的方法

(一)货币资金的清查方法

(1)现金的清查。采用实地盘点的方法来确定库存现金的实存数,然后再与现金日记账的账面余额核对,以查明账实是否相符及盈亏情况。

(2)银行存款的清查。通过与开户银行转来的对账单进行核对,查明银行存款的实有数额。

(二)实物的清查方法

(1)实地盘点法,是指在财产物资存放现场逐一清点数量或用计量仪器确定其实存数的一种方法。

(2)技术推算法,是指利用技术方法推算财产物资实存数的方法。

(3)抽样盘点法。

(三)往来款项的清查方法

往来款项的清查一般采用发函询证的方法进行核对,即对账单法。

(二)财产清查结果处理的步骤

1、审批之前的处理

根据“清查结果报告表”、“盘点报告表”等已经查实的数据资料,编制记账凭证,记入有关账簿,使账簿记录与实际盘存数相符。2.审批之后的处理

1)现金:盘盈:营业外收入盘亏:由过人赔偿:其它应收款,其余管理费用

2)单位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与对账单的金额往往不一致原因:一是单位与开户双记或其中一方记账有错。二是存在未达账。

3)存货:盘盈:冲减管理费用盘亏:正常:管理费用非常:营业外支出由保险过失人赔偿:其它应收款

第九章财务会计报告

一、财务会计报告概述

(一)财务会计报告是指单位根据经过审核的会计账簿记录和有关资料编制并对外提供的反映单位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文件。

(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

会计报表:基本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附表(利润分配表、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

会计报表附注:文字、数字、图表、财务情况说明书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财务会计报告。

年度、半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相关附表;

(2)会计报表附注;

(3)财务情况说明书。

季度、月度财务会计报告通常仅指会计报表,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三)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要求

二、资产负债表

(一)资产负债表的概念和意义

1、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如月末、季末、年末等)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它是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等式编制而成的。

2、资产负债表的意义

通过编制资产负债表,可以反映企业资产的构成及其状况,可以反映企业某一日期的负债总额及其结构,可以反映企业所有者权益的情况,了解企业现有的投资者在企业资产总额中所占的份额。

(二)资产负债表的格式

资产负债表的格式主要有账户式和报告式两种。我国企业的资产负债表采用账户式结构。

账户式资产负债表分左右两方,左方为资产项目,按资产的流动性大小排列;右方为负债及所有者权益项目,一般按求偿权先后顺序排列。

三、利润表

(一)利润表的概念和意义

1、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

2、利润表的意义

通过利润表可以从总体上了解企业收入、成本和费用、净利润(或亏损)的实现及构成情况;可以分析企业的获利能力及利润的未来发展趋势,了解投资者投入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

(二)利润表的格式

利润表的格式主要有多步式利润表和单步式利润表两种。我国企业的利润表采用多步式。

四步式报表(主营业务利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

第十章会计档案

一、会计档案(1)会计凭证;(2)会计账簿;(3)财务会计报告;(4)其他会计资料

二、会计档案的归档

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了后,可暂由本单位会计机构保管1年。期满之后,应由会计机构编制移交清册,移交本单位的档案机构统一保管;未设立档案机构的,应当在会计机构内部指定专人保管。

三、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

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和定期两类。

定期保管期限分为3年、5年、10年、15年、25年5类。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为最低保管期限,从会计年度终了后的第一天算起。

月季度财务会计报告:3年银行对账单、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固定资产卡片(报废清理后):5年

会计凭证、总账、明细账、日记账、辅助账、会计移交清册:15年现金、银行日记账:25年

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决算)、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永久

四、会计档案的查阅和复制

各单位保存的会计档案不得借出。如有特殊需要,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可以提供查阅或者复制,并办理登记手续。查阅或者复制会计档案的人员,严禁在会计档案上涂画、拆封和抽换。

五、会计档案的销毁

销毁会计档案时,应由单位档案机构和会计机构共同派员监销。国家机关由同级财政部门、审计部门派员监销;财政部门的会计档案由同级审计部门派员监销。

对于保管期满但未结清的债权债务原始凭证和涉及到其他未了事项的原始凭证,不得销毁,应单独抽出立卷,由档案部门保管到未了事项完结时为止。

会计基础知识必背100题 篇二

1、什么是会计?

答: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什么?它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所作的合理设定。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等。

3、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进行会计核算的指导思想和衡量会计工作成败的标准。包括三个方面,即,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以及作为对以上原则加以修正的一般原则。

4、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具体包括哪些?

答:包括客观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可比性原则、一贯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

5、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具体包括哪些?

答:包括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6、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具体包括哪些?

答:包括谨慎原则、重要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7、什么是会计要素?它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会计要素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基本分类,是设定会计报表结构和内容的依据,也是进行确认和计量的依据。会计要素主要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

8、什么是资产?

答: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9、资产具有哪些特点?

答:资产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资产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第二,资产都是为企业所拥有的,或者即使不为企业所拥有,但也是企业所控制的;

第三,资产都是企业在过去发生的交易、事项中获得的。

10、什么是负债?

答: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11、负债具有哪些特点?

答:负债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负债是由于过去的交易、事项引起的、企业当前所承担的义务。

第二,负债将要由企业在未来某个时日加以清偿。

第三,为了清偿债务,企业往往需要在将来转移资产。

12、什么是所有者权益?

答: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又称之为净资产。

13、所有者权益具有哪些特点?

答:所有者权益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所有者权益不象负债那样需要偿还,除非发生减资、清算,企业不需要偿还其所有者。

第二,企业清算时,负债往往优先清偿,而所有者权益只有在清偿所有的负债之后才返还给所有者。

第三,所有者权益能够分享利润,而负债则不能参与利润的分配。

14、什么是收入?

答: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15、收入具有哪些特点?

答:收入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收入是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的,如工商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的收入。第二,收入可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也可能表现为企业负债的减少,也可能同时引起资产的增加和负债的减少。第三,收入将引起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16、什么是费用?

答: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17、费用具有哪些特点?

答:费用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费用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第二,费用可以表现为资产的减少,也可能引起负债的增加,或同时表现为资产的减少和负债的增加;第三,费用将引起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18、什么是利润?

答: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为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等三个项目的总额减去所有税费之后的余额。

19、银行结算方式包括哪几种?

答:

(1)银行汇票;

(2)银行本票;

(3)商业汇票;

(4)支票;

(5)信用卡;

(6)汇兑;

(7)委托收款;

(8)托收承付。

20、银行存款账户分为哪几种?

答:银行存款账户分为基本存款账户、一般存款账户、临时存款账户和专用存款账户。

21、应收账款指什么?

答:应收账款指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形成的债权。具体说来,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等原因,应向购货客户或接受劳务的客户收取的款项或代垫的运杂费等。

22、坏帐指的是什么?

答:坏账是指企业无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极小的应收账款。

23、坏账损失指的是什么?

答:由于发生坏账而产生的损失,称为坏账损失。

24、估计坏账损失有哪几种方法?

答:估计坏账损失主要有三种方法,即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和销货百分比法。

25、什么是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

答: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是根据会计期末应收账款的余额乘以估计坏账率即为当期应估计的坏账损失,据此提取坏账准备。

26、什么是账龄分析法?

答:账龄分析法是根据应收账款入账时间的长短来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

27、什么是销货百分比法?

答:销货百分比法是根据赊销金额的一定百分比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

28、什么是预付账款?

答:预付账款是指企业按照购货合同或劳务合同规定,预先支付给供货方或提供劳务方的账款。

29、什么是存货?

答: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以备出售,或者仍然处在生产过程,或者在生产或提供劳务过程中将消耗的材料或物料等,包括各类材料、商品、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等。

30、存货计价方法包括哪几种?

答:

1)个别计价法;

2)先进先出法;

3)加权平均法;

4)移动平均法;

5)后进后出法;

6)计划成本法;

7)毛利率法;

8)零售价法。

31、什么是先进先出法?

答:先进先出法是以先购入的存货先发出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转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

32、什么是加权平均法?

答:加权平均法亦称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指以本月全部收货数量加月初存货量作为权数,除以本月全部收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从而确定存货的发出和库存成本。

33、什么是移动平均法?

答:移动平均法亦称移动加权平均法,指本次收货的成本加原有库存的成本,除以本次收货数量加原有存货数量,据以计算加权单价,并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

34、常用的存货数量盘存方法主要有哪些?

答:常用的存货数量盘存方法主要有实地盘存制和永续盘存制两种。

35、什么是实地盘存制?

答:实地盘存制也称定期盘存制,指会计期末通过对全部存货进行实地盘点,以确定期末存货的结存数量,然后分别乘以各项存货的盘存单价,计算出期末存货的总金额,记入各有关存货科目,倒轧本期已耗用或已销售存货的成本。

36、什么是永续盘存制?

答:永续盘存制也称账面盘存制,指对存货项目设置经常性的库存记录,即分别品名规格设置存货明细账,逐笔或逐日地登记收入发出的存货,并随时记列结存数。

37、什么是短期投资?

答:短期投资是指能够随时变现并且持有时间不准备超过一年(含一年)的投资,包括股票、债券、基金等。

38、什么是长期股权投资?

答:长期股权投资通常为长期持有,不准备随时出售,投资企业作为被投资单位的股东,按所持股份比例享有权益并承担责任。

39、什么是长期投资的成本法?

答:成本法,是指投资后按实际成本确认账面金额,并且在持有期间一般不因被投资单位净资产的增减而变动投资账面余额的方法。通常下列情况下,应采用成本法核算:

1)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无控制、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

2)被投资单位在严格的限制条件下经营,其向投资企业转移资金的能力受到限制。

40、什么是长期股权投资的权益法?

答:长期股权投资的权益法是指投资最初以初始投资成本计价,以后根据投资企业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变动对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的方法。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时,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权益法核算。

41、什么是固定资产?

答: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较长,单位价值较高,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实物形态的资产。

42、固定资产有哪几种分类?

答:(一)按固定资产的经济用途分类,可分为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和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

(二)按固定资产使用情况分类,可分为使用中固定资产、未使用固定资产和不需用固定资产。

(三)按固定资产的所有权分类,可分为自有固定资产和租入固定资产。

(四)按固定资产的经济用途和使用情况综合分类可分为七大类:

(1)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

(2)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

(3)租出固定资产;

(4)不需用固定资产;

(5)未使用固定资产;

(6)土地;

(7)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43、什么是固定资产折旧?

答: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逐渐损耗而消失的那部分价值。

44、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有几种?

答:有4种,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

45、什么是双倍余额递减法?

答: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账面余额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

46、什么是年数总和法?

答:年数总和法又称合计年限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净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这个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逐年数字总和。

47、什么是无形资产?

答: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或者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无形资产分为可辨认无形资产和不可辨认无形资产。

48、无形资产的特征是什么?

答:无形资产的特征是:

(1)没有实物形态。

(2)能在较长的时期内使企业获得经济效益。

(3)持有的目的是使用而不是出售。

(4)无形资产能够给企业提供未来经济效益的大小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5)是企业有偿取得的。

49、无形资产包括哪几种?

答:无形资产一般包括专利权、商标权、土地使用权、著作权、特许权、非专利技术和商誉等。

50、什么是应付票据?

答:应付票据是由出票人出票,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51、什么是债务重组?

答:债务重组是指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决同意债务人修改债务条件的事项。

52、什么是长期债券?

答:长期债券是为企业筹集长期使用资金而发行的一种书面凭证。

53、什么是可转换公司债券?

答:可转换公司债券是按发行人依照法定程度发行、在一定期间内依据约定的条件可以转换成股份的公司债券。

54、什么是实收资本?

答:实收资本是指投资人作为资本投入到企业中的各种资产的价值。

55、什么是资本公积?

答:资本公积是指由投资者投入但不能构成实收资本,或从其他来源取得,由所有者享有的资金,它属于所有者权益的范畴。

56、什么是盈余公积?

答:盈余公积是指企业按照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各种积累资金。盈余公积根据其用途不同分为公益金和一般盈余公积两类。

57、什么是期间费用?

答:期间费用是企业当期发生的费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本期发生的、不能直接或间接归入某种产品成本的、直接计入损益的各项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和财务费用。

58、什么是管理费用?

答: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

59、什么是营业费用?

答:营业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产品、提供劳务等日常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专设销售机构的各项经费。

60、什么是财务费用?

答:财务费用是指企业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费用。

61、营业利润由哪两方面构成?

答:营业利润主要由主营业务利润和其他业务利润构成。

62、什么是主营业务利润?

答:主营业务利润是指,企业经营活动中主营业务所产生的利润。业务收入净额减去主营业务成本和主营业务应负担的流转税后的余额,通常称为毛利。

63、什么是其他业务利润?

答:其他业务利润指企业经营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业务活动所产生的利润。企业的其他业务收入减去其他业务支出后的差额,即为其他业务利润。

64、什么是营业外收支?

答:营业外收支是指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支。

65、什么是企业的利润总额或亏损总额?

答: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通过销售过程将商品卖给购买方,实现收入,收入扣除当初的投入成本以及其他一系列费用,再加减非经营性质的收支及投资收益,即为企业的利润总额或亏损总额。

66、什么是资产负债表?

答: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它是根据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之间的相互关系,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和一定的顺序,把企业一定日期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各项目予以适当排列,并对日常工作中形成的大量数据进行高度浓缩整理后编制而成的。

67、我国企业资产负债表各项目数据的来源主要通过哪几种形式取得?

答:我国企业资产负债表各项目数据的来源,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取得:

1)根据总账科目余额直接填列。

2)根据总账科目余额计算填列。

3)根据明细科目余额计算填列。

4)根据总账科目和明细科目余额分析计算填列。

5)根据科目余额减去其备抵项目后的净额填列。

68、什么是利润表?

答:利润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期间生产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利润表把一定期间的营业收入与其同一会计期间相关的营业费用进行配比,以计算出企业一定时期的净利润(或净亏损)。

69、利润表主要反映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答:利润表主要反映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构成主营业务利润的各项要素。

(2)构成营业利润的各项要素。

(3)构成利润总额(或亏损总额)的各项要素。

(4)构成净利润(或净亏损)的各项要素。

70、什么是会计报表附注?

答:会计报表附注是会计报表的补充,主要对会计报表不能包括的内容,或者披露不详尽的内容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以有助于会计报表使用者理解和使用会计信息。

71、会计报表附注包括哪些内容?

答:会计报表附注包括以下内容:

(1)基本会计假设。

(2)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说明。

(3)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的说明。

(4)或有事项的说明。

(5)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说明。

(6)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说明。

(7)重要资产转让及其出售的说明。

(8)企业合并、分立的说明。

(9)会计报表重要项目的说明。

(10)收入。

(11)有助于理解和分析会计报表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72、什么是会计政策?

答: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

73、会计政策具有哪些特点?

答:会计政策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会计政策包括不同层次,涉及具体会计原则和会计处理方法。第二、会计政策是在允许的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中作出的具体选择。第三、会计政策是企业会计核算的直接依据。

74、什么是会计政策变更?

答:会计政策变更,是指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会计政策的行为。

75、什么是会计估计?

答: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

76、会计估计有哪些特点?

答:会计估计具有以下特点:

(1)会计估计的存在是由于经济活动中内在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2)进行会计估计时,往往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或资料为基础。

(3)为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必须合理地进行会计估计。

77、什么是会计差错?

答:会计差错是指,在会计核算时,由于计量、确认、记录等方面出现的错误。

78、什么是所得税会计?

答:所得税会计就是研究如何处理按照会计制度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或亏损)与按照税法计算的应税所有(或亏损)之间差异的会计理论和方法。

79、会计制度和税法两者的目的不同会导致什么结果?

答:会计制度和税法两者的目的不同,对收益、费用、资产、负债等的确认时间和范围也不同,从而导致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产生差异,这一差异分为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两种类型。

80、什么是永久性差异?

答:永久性差异是指某一会计期间,由于会计制度和税法在计算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口径不同,所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在本期发生,不会在以后各期转回。

81、什么是时间性差异?

答:时间性差异,指税法与会计制度在确认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时间不同而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时间性差异发生于某一会计期间,但在以后一期或若干期内能够转回。

82、什么是应付税款法?

答:应付税款法是指企业不确认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按照当期计算的应交所得税确认为所得税费用的方法。在这种方法下,当期所得税费用等于当期应交的所得税。

83、什么是纳税影响会计法?

答:纳税影响会计法,是指企业确认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按照当期应交所得税和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影响金额的合计,确认为当期所得税费用的方法。在这种方法下,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

84、具体运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时,有哪两种可供选择的方法?

答:具体运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时,有两种可供选择的方法,即递延法和债务法。在所得税率不变的情况下,无论是采用递延法还是债务法核算,其结果相同;但在所得税率变动的情况下,则两种处理方法的结果不完全相同。

85、什么是递延法?

答:递延法是将本期时间性差异产生的影响所得税的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并同时转回原已确认的时间性差异对本期所得税的影响金额。

86、什么是债务法?

答:债务法是指本期由于时间性差异产生的影响所得税的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并同时转回已确认的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在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时,需要调整递延税款的账面金额。

87、什么是或有事项?常见的或有事项的例子有哪些?

答:或有事项,是指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一种状况,其结果须通过不完全由企业控制的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常见的或有事项的例子有:

(1)未决诉讼;

(2)未决仲裁;

(3)企业对售后商品提供担保;

(4)附追索权的票据贴现;

(5)企业为其他单位的债务提供担保;

(6)污染环境而可能发生治污费用或可能支付罚金;

(7)在发生税收争议时,有可能补交税款或获得税款返还;

88、从会计的角度看,或有事项有哪几个特征?

答:从会计的角度看,或有事项有以下几个特征:

(1)或有事项是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一种状况。

(2)或有事项具有不确定性。

(3)或有事项的结果只能由未来发生的事项证实。

(4)证实或有事项结果的不确定事项不能完全由企业控制。

89、什么是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包括哪两类?

答: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是指自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需要调整或说明的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包括两类,一类是对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的情况提供进一步证据的`事项;一类是资产负债表日后才发生的事项。前者称为调整事项;后者称为非调整事项。

90、什么是调整事项?

答:调整事项,是指由资产负债表日后获得新的或进一步的证据,以表明依据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状况编制的会计报表已不再具有有用性,应依据新发生的情况对资产负债表日所反映的收入、费用、资产、负债以及所有者权益进行调整。

91、什么是非调整事项?

答:非调整事项,是指在资产负债表日该状况并不存在,而是期后才发生或存在的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才发生或存在的事项,其事项不涉及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状况,但为了对外提供更有用的会计信息,必须以适当的方式披露这类事项,这类事项作为非调整事项。

92、什么是关联方关系?

答:关联方关系是指关联方之间的相互关系。

93、在我国会计准则中,关联方关系有几个主要形式?

答:在我国会计准则中,给出关联方关系存在的主要形式,包括:

(一)母子公司之间、同一母公司下的各个子公司之间;

(二)不存在投资关系,但存在控制和被控制关系的企业之间;

(三)合营企业;

(四)联营企业;

(五)主要投资者个人、关键管理人员或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

(六)受主要投资者个人、关键管理人员或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直接控制的其他企业。

94、什么是关联方交易?

答:关联方交易是指在关联方之间转移资源或义务的事项,而不论是否收取价款。

95、我国会计准则中列举的关联方交易主要有哪几种?

答:判断一项交易是否属于关联方交易,应以交易是否发生为依据,而不以是否收取价款为前提。我国会计准则中列举的交易类型主要有:

(一)购买或销售商品;

(二)购买或销售除商品以外的其他资产;

(三)提供或接受劳务;

(四)代理;

(五)租赁;

(六)提供资金;

(七)担保和抵押;

(八)管理方面的合同;

(九)研究与开发项目的转移;

(十)许可协议;

(十一)关键管理人员报酬。

96、什么是合并会计报表?

答:合并会计报表又称合并财务报表。它是以母公司和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为一会计主体,以母公司和子公司单独编制的个别会计报表为基础,由母公司编制的综合反映企业集团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的会计报表。

97、合并会计报表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合并会计报表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合并会计报表能够对外提供反映由母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整体经营情况的会计信息。其次,合并会计报表有利于避免一些企业集团利用内部控股关系,人为粉饰会计报表情况的发生。

98、合并会计报表与个别会计报表比较,它的特点是什么?

答:与个别会计报表比较,它具有如下特点:

(1)会计报表反映的是母公司和子公司所组成的企业集团整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反映的对象是由若干个法人组成的会计主体,是经济意义上的会计主体,而不是法律意义上的主体。

(2)合并会计报表由企业集团中对其他企业有控制权的控股公司或母公司编制。

(3)合并会计报表以个别会计报表为基础编制。

(4)合并会计报表编制有其独特的方法。

99、合并会计报表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合并会计报表主要包括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表、合并利润分配表和合并现金流量表,它们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企业集团的经营情况,构成一个完整的合并会计报表体系。

100、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除在遵循会计报表编制的一般原则和要求外,还应当遵循哪些原则和要求?

答: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除在遵循会计报表编制的一般原则和要求外,还应当遵循以下原则和要求:

(1)以个别会计报表为基础编制;

(2)一体性原则;

(3)重要性原则。

会计学基础知识 篇三

第一章 总论

1、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 会计按报告对象不同,分为财(国家)务会计(侧重于外部、过去信息)与管理会计(侧重于内部、未来信息)

3、 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基础)和监督(质保) 会计还有反映经济状况、监督经济活动、控制经济过程、分析经济效益、预测经济前景、参于经济决策的六大职能。

4、 会计的对象是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投入—运用—退出<偿债、交税、分配利润>)

5、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主体(空间范围,法人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持续经营(核算基础)、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必要手段)

6、 会计核算方法: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第二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1、 六大会计要素:

资产是指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收入是指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所有者权益是指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利润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时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

费用是指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2、 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和交纳、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

4、 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5、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基本分类,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

7、 会计等式是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

资产=权益(金额不变:资产一增一减、权益一增一减 金额变华:资产权益同增、资产权益同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一会计等式也是基本等式,静态要素,反映财务状况,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及编制资产负债表依据)

收入-费用=利润(第二会计等式,动态要素,反映经营成果,编制利润债表(损益表)依据)

取得收入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 发生费用表现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扩展的会计等式,)

第三章 会计核算基础

1、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

2、 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是合法性、相关性、实用性。

3、 账户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记录经济业务的。

4、 会计科目(账户)按反映业务详细程度分为总账和明细账。

按会计要素不同可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

5、 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及关系: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6、 账户的基本结构包括账户名称(会计科目)、记录业务的日期、凭证号数、经济业务摘要、增减金额、余额等。

7、 账户分为左右两方,哪方增加,哪方减少取决于账户性质和记录的经济业务,账户余额一般在增加方。

8、会计科目和账户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分类,两者口径一致、性质相同;会计科目是账户名称、开设依据;账户是会计科目载体和具体运用。无科目,账户无依据,无自由式户,科目无作用;科目无结构,账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实际工作中,科目和账户不加以严格区分,相互通用。

9、会计核算的对象是资金运动。会计主体,是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法律主体必然是会计主体,会计主体可以使企业、销售部门、分公司母公司。

10、会计信息质量特征(8个),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

11、责权发生制:凡是本期的收入或费用,不论款项是否实际收到或付出,都作为本期的,不是本期的收到或付出也不作为本期的帐。

12、收付实现制,是以款项实际收到或付出作为本期的收入或费用的标准。

第四章 账户与复式记账

账户即对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及其结果进行分类记录、反应的工具。核算经济业务、储存会计信息、

1、 账户的基本结构:账户名称、会计事项发生日期、摘要、凭证号数、金额。

2、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即会计要素进一步分类核算的项目,并以此为依据设置账户。其与账户的关系:共同点,反映经济内容相同;异同,结构,会计科目只表明经济内容,账户不仅有经济内容还有一定格式,反映增减。

3、 会计科目表 五大类

负债:预收账款

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成本类: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损益之收入类:。.。;费用类:主营(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管理财务费用、财产减值损失、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

4、 复式记账按照记账符号不同,分为借贷记账法、收付记账法、增减记账法。

5、 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为记账符号,借贷哪方登记增加与减少取决于账户性质及结构。

6、 资产 、成本、费用 增加为借,减少为贷,负债 、利润 (收入 )增加为贷,减少为借。

7、 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借方)+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权益类账户: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贷方)+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8、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9、 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余额试算平衡法试算不平衡,肯定有错;试算平衡,不一定正确(重记、漏记、借贷方向错误、科目错误)。

10、 会计分录指对某项经济业务事项标明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三要素:账户<科目>名称、金额、借贷方向)。会计分录分为简单分录(一借一贷)和复合分录(一借多贷、一贷多借、多借多贷)

11、 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要求:同依据、同方向、同期间、同金额

12、 总账(总括记录业务)对明细账具有统驭控制作用,明细账(详细记录业务)对总账具有补充说明作用

总分类账户金额=所属明细分类账户金额合计

13、 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

14、 应交所得税等于应纳税所得额乘以所得税率,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等于净利润

第五章 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

1、企业经营过程中主要经济业务包括:资金筹集业务、供应过程业务、生产过程业务、销售过程业务,财务成果形成与分配业务。

2、所有者投入的资本包括: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

3、短期借款:一年内的借款,其应付利息记作公司的财务费用

4、长期借款:

5、资金在企业经营业务过程的不同阶段,其运动方式和表现形态是不同的。企业经营过程划分为:供应、生产、销售过程。

6、固定资产的特征:为经营管理而持有不为出售;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有形资产;单位价值较高2000以上。

7、固定资产实际成本:买价、运费、保险费、包装费、安装成本。

8、外购设备

9、实际采购成本:

10、采购原材料

11、计划成本核算

12、生产费用

13、职工薪酬

13、完工产品生产成本=期初产品成本+本期发生的生产费用-期末在产品成本

14、销售收入的确认条件5点:书p104

15、增值销项税额=销售货物不含税价x增值税税率

16、主营业务收入核算

17、主营业务成本核算

18、营业税金及附加的核算

19、其他业务收支的核算

20、其他业务成本核算:

21、所谓财务成果,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时间内所实现的最终经营成果,也就是企业所实现的利润或亏损总额。

22、利润或亏损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23、营业利润

25、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26、营业利润形成核算:

27、投资收益核算:

28、净利润形成过程核算书

29、利润分配业务核算:(顺序: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分配利润或股利)

会计学基础知识 篇四

1、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与监督;

会计的核算职能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核算是监督的前提;

核算和监督是相辅相成、密切相连、不可分割的。

现代会计职能除基本职能外还有预测、决策、控制、分析、和评价等职能

会计职能的发展也可以看成是会计发展的一个标志和里程碑

2、会计对象:指企业单位的资金运动,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3、会计的本质:是对一定单位的经济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并通过所提供的会计资料,作出预测,参与决策,实行监督。

4、我国会计四个基本假设: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国际会计准则只有两个基本假设:权责发生制假设、持续经营假设

5、企业会计静态等式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静态等式是最基本的等式

动态等式:收入-费用=利润

6、企业会计核算基础:权责发生制原则(两个凡是,是否属于本期为标准确定);收付实现制(是否支付或收到为标准)

7、会计计量的五种方法: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法,其他适度、谨慎、有条件的采用;会计核算方法体系是会计方法体系中最基本的体系

8、会计循环的工作过程:凭证—账簿—会计报表

9、会计核算方法口决(7种):会计核算方法七,设置科目属第一;复式记账最神秘,填审凭证不容易;登记账薄要仔细,成本计算讲效益;财产清查对账实,编制报表工作齐。

10、会计核算一般要求:12个;8+4;其他一般原则(4)是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会计信息质量原则(8)是客观性原则、相关性原则、明晰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重要性原则、谨慎性原则、及时性原则;

11、会计科目必须根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设置和使用,单位在不影响会计核算的要求和会计指标的汇总,以及对外提供统一的会计报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减少或合并某些会计科目。

12、会计科目与会计帐户的区别:会计科目没有结构,只有名字,会计帐户有自己的结构。

13、并不是所有资产类科目都是借方科目。成本类科目属于资产负债表科目;

14、盘存类账户肯定是资产类账户,但是资产类账户不一定是盘存类账户;

15、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是暂记类账户,一般在年末要进行强制性结转。待处理账户余额为:借记损失;贷记溢余。可设置“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和“待处理固定资产损益”两个明细科目。小企业不设置该科目。

16、材料成本差异账户是备抵附加调整账户,备抵时是节约差异,附加时是超支差异;

17、利润分配是本年利润的权益备抵账户;制造费用是集合分配类账户;

18、待摊费用、预提费用是跨期摊配类账户,记忆口决:

待摊预提都跨期,权责发生来摊提。先花货币是待摊,后掏腰包是预提。

支付待摊借方记,贷方资金来放弃。摊销需从贷方转,借走费用进损益。

预提费用贷方提,四费借方来对应。付费借方减预提,现金银行别忘记。

19、债权结算账户包括: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借方记增加,贷方记减少,余额一般在借方。

20、收入、费用结转的对方账户为本年利润账户。本年利润余额在借方为亏损,余额在贷方为盈余。年末转入利润分配账户;利润分配账户只有未分配利润明细有余额,其他明细无余额;

21、成本计算的账户包括:生产成本、物资采购、在建工程。

22、备抵调整账户的特点:抵减账户的余额方向与被调整账户的余额方向必定相反,

23、。账户的基本结构划分为:借方、贷方、余额;账户的余额一般在它的增加额方向

24、在借贷记账法下:借增贷减是资产,权益与它正相反;成本资产总相同,细细牢记莫忘记;损益账户要分辨,收入费有不一般;收入增加贷方记,减少借方来结转;费用增加借方记,减少贷方来结转;

25、。余额平衡法公式:全部账户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余额合计

(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为原理)

26、。编制余额试算表:余额部分,账内有错;余额相等,一般没错。

27、余额相等,也有错误的情况有:一项业务在有关账户全部重记,全部漏记,或多记、少记,且余额一致;某项业务记错帐户,而方向无错;某项业务借贷颠倒;记账某账户的错误金额一多一少,恰好相互抵消。

28、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会计分录包括三要素:借贷方向、会计科目、金额;

计入管理费用税金有:车船使用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车船房土印)

计入在建工程的税金有: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

不通过”应交税金“核算的税金有:印花税、耕地占用税

可能计入“主营业务税金及及附加”的税金有:营业税、资源税、消费税、土地增值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

计入管理费用的准备有: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存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支出的准备有: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入投资收益的准备有:短期投资跌价准备(总市价低与总成本差额)、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计提坏账准备金额=年末应收账款余额X计提比例-期初坏账准备贷方余额+期初坏账准备借方余额(结果大于0计提,小于0冲销);

企业因多交等原因收到增值税计入“营业外收入”,因多交等原因收到返还所得税冲“所得税”,因多交等原因返还的消费税、营业税冲减“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结转一般纳税人应交增值税项目,月末转入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

(转入借方转出多交增值税,转入贷方转出未交增值税)

本期应交增值税=本期销项税额-本期进项税额(冲减进项税额转出)

计提城建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X城建税率;计提教育费附加=(增+消+营)X教育费征收率

(主营业务收入的税费计入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收入的税费计入其他业务支出-配比原则)

计算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X25%(企业所得税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税法确认收入—税法确认扣除项目(直接法)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利润总额)+调增项目—调减项目(间接法)

企业所得税调增项目=税法规定不得扣除项目(比如税收滞纳金、罚款)

企业所得税调减项目=税法规定减免收入(比如国债利息收入)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29、总分类帐户是根据总分类科目设置的。用来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分类核算的账户,如:应收帐款、原材料、固定资产、预提费用等!会计科目代码4-2-2-2

30、总分类帐户与明细帐分类帐户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统驭控制、补充说明的关系!平行登记(依据相同、方向相同、期间相同、金额相等),明细账户发生额、余额之和等于总账发生额或余额之和;但是总账余额是借方,所属明细账余额不一定全部是借方;总分类核算只提供金额核算指标,但明细分类核算既要提供金额核算指标又要提供实物数量指标

31、会计凭证按其填制方法和用途不同,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业务量小的公司可以选择通用凭证。

32、银行存款与现金之间的收付转换,只填制付款凭证。

33、收付凭证左上角只填:现金或银行存款。

34、记账凭证的审核内容:记帐凭证是否附有原始凭证,内容是否相等;记帐凭证中的项目是否填制完整,有关人员签章是否齐全;应借应贷的会计科目的名称及金额是否正确。

35、账户按用途分类:序时账、分类账、备查账;账户按外表分类:订本式、活页式、卡片式

备查账不是正式账簿,不是每个企业都要设置的;三栏式明细账格式,适用于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短期借款、实收资本、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等只对金额核算的科目。数量金额式适用于存货,如材料、库存商品。多栏式适用于制造费用、成本、财务费用、管理费用等横线登记式:适用于材料采购、备用金等

36、账簿登记簿不允许跳行、隔页,如果发生,不得涂改,应在空页、空行划对角红线,加盖作废字样,记账人员签章。订本账不许撕毁,不许抽换。

37、划线更正法适用于记账凭证正确,在记账或结账过程中发现账簿记录中文字或数字有错误。补充登记法适用于记账凭证中应借、应贷科目虽无错误,但所填金额小于应填金额。

38、账账核对,指总账与日记账,总账与明细账,会计账与实物保管账之间的核对。

38、月结划通栏单红线,年结划通栏双线,有余额要结转下年。

39、财产清查制度有实地盘存制(以存计销制),永续盘存制(账面盘存制)两种。

40、永续盘存制指通过设置存货明细分类账,根据会计凭证逐日逐笔连续反映各项存货的收入、发出和结存情况的一种核算方法。永续盘存制的优点:可以随时提供各项存货的增减变动和结存情况,加强对存货的管理。

41、技术推算法是利用技术方法,通过技术推算确定财产物资实存数量的一种方法适用于不能逐个清点的存货类实物资产,可以逐个清点的固定资产和存货适用于实地盘点法

42、银行对账—未达账项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两种方法:

补记式余额调节法(加收减付补对方)、剔除式余额调节法(加付减收剔自已);补记式余额调节法调节后的余额是企业可以动用的存款金额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是一种对帐记录的工作表,并不是调整账面记录的原始凭证;如果余额相等,则一般没错;否则一定有错。

43、财产清查:现金盘盈:查无原因计入营业外收入,现金盘亏:查无原因计入管理费用;

存货盘盈:按成本加进项税额转入部分,冲减管理费用;存货盘亏:有责任人计入其他应收款,余下由管理原因计入“管理费用”由自然灾害原因计入“营业外支出”;

固定资产盘亏按固定资产净值计入“营业外支出”,固定资产盘盈按市场价扣除暂估折旧后的净值计入“营业外收入”

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计入“营业外收入”,无法收回的坏账损失冲减“坏账准备”(备抵法下)

44、财务会计报告=财务报表+相关资料(比如财务情况说明书);

财务报表=会计报表+会计报表报注;

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会计报表附表(小企业可以不编报现金流量表)

会计报表附表=股东权益增加变动表+利润分配表+应交增值税明细表(等)

财务会计报表>财务报表>会计报表

44、资产负债表编制包括直接填列、计算填列、分析填列、净额填列

计算填列包括总账计算填列和明细账计算填列;总账计算填列有货币资产、存货、未分配利润;明细账计算填列有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预付账款四个具有双重性质账户;

口决为:两收合一收,两付一付,借贷分开走;

应收账款项目=应收借方+预收借方-坏账准备;应付账款项目=应付贷方+预付贷方;

预收账款项目=应收贷方+预收贷方;预付账款项目=应付借方+预付借方

45、利润表采用多步式利润表的结构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46、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会计报表。现金流量表是以现金、现金等价物和现金流量等概念为基础编制的。按收付实现制为标准编制

现金流量表包括经营活动、筹资活动、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现金流量表包括正表和补充资料两部分;正表按直接法编制(主营业务收入为起点),补充资料第一项按间接法编制(以净利润为起点);

具体编制方法有工作底稿法和T形账户法

47、会计档案分为四类:会计凭证类、会计账簿类、财务报告类、其他类(2个银行、3个清册)

48、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了后,可暂由会计机构保管1年,期满之后,应当由会计机构编制移交清册;会计档案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和定期两类;其中永久是年报、2个清册(档案保管、销毁清册)

49、定期会计档案分为5类(3、5、10、15、25)最短期限3年,最长25年;3年期限是月、季报;5年是2个银行加固定资产卡片;15年是凭证类、账本、加移交清册;25年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从会计年度终了后第一天算起。(X年1月1日)

50、各单位保存的会计档案不得借出。本单位查阅(会计主管批准),外单位查阅(单位负责人批准),保管期满但未结清的债权债务原始凭证不得销毁。

会计基础常背考点 篇五

考点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会计的基本特征有:

(1)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2)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3)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4)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5)会计采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

考点2:会计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得到完善。其中,会计的发展可划分为古代会计、近代会计和现代会计三个阶段。

考点3:会计目标也称会计目的,是要求会计工作完成的任务或达到的标准,即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考点4: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具有的功能,会计具有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两项基本职能和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等拓展职能。

会计的拓展职能主要有:

(1)预测经济前景;

(2)参与经济决策;

(3)评价经营业绩。

考点5:会计核算方法体系由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等专门方法构成。它们相互联系、紧密结合,确保会计工作有序进行。

考点6: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假定。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考点7:会计基础是指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包括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

考点8: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所提供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基本规范,是使财务会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

考点9:我国已颁布的会计准则有《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考点10: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类,其中,前三类属于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后三类属于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在利润表中列示。

考点11:会计计量属性是指会计要素的数量特征或外在表现形式,反映了会计要素金额的确定基础,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

考点12:财务状况等式,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经营成果等式,即:收入—费用=利润。

考点13:会计科目按其反映的经济内容不同,可分为资产类科目、负债类科目、共同类科目、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成本类科目和损益类科目。会计科目按其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可以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考点14:设置会计科目应遵循的原则有:

(1)合法性原则;

(2)相关性原则;

(3)实用性原则。

考点15: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账户根据核算的经济内容,账户分为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共同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成本类账户和损益类账户六类。账户根据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账户分为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

考点16:从理论上讲,会计科目与账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会计科目与账户都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分类,两者核算内容一致,性质相同。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也是设置账户的依据;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的结构和格式,并通过其结构反映某项经济内容的增减变动及其余额。

考点17:复式记账法是指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都必须用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全面系统地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化的一种记账方法,现代会计运用复式记账法。复式记账法的优点主要有:

(1)能够全面反映经济业务内容和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

(2)能够进行试算平衡,便于查账和对账。

考点18:复式记账法可分为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和收付记账法等。借贷记账法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记账方法,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

考点19: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左方称为借方,右方称为贷方。所有账户的借方和贷方按相反方向记录增加数和减少数,即一方登记增加额,另一方就登记减少额。至于“借”表示增加,还是“贷”表示增加,则取决于账户的性质与所记录经济内容的性质。通常而言,资产、成本和费用类账户的增加用“借”表示,减少用“贷”表示;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类账户的增加用“贷”表示,减少用”借“表示。备抵账户的结构与所调整账户的结构正好相反。

考点20: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考点21:按照所涉及账户的多少,会计分录分为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简单会计分录指只涉及一个账户借方和另一个账户贷方的会计分录,即一借一贷的会计分录。复合会计分录指由两个以上(不含两个)对应账户组成的会计分录,即一借多贷、多借一贷或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5篇《农村会计基础知识》,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44 97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