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简历【优秀5篇】

发布时间:

普京 篇一

执政八年带领俄罗斯重归强国之列

2000年,当普京登上总统宝座时,没有多少人熟悉这个小个子的前克格勃官员,更不要说对他拯救俄罗斯抱太大的希望了。然而,当他两任届满的八年后,当面对抖擞精神、意欲重振雄风的俄罗斯,人们不能不发出感慨。普京在八年执政期间,以“非常的手段”带领俄罗斯重新崛起、“回归世界强国之列”。这是美国《时代》杂志在解释把普京评为2007人物时对他的评价。

八年凌厉的组合拳

普京的成绩单应该可以罗列更多,但都可以归纳为简单的一点:他让俄罗斯人恢复了对国家的信任,让国民找到了自信和对未来的希望,振奋了他们委靡多日的精神。 众所周知,普京上台时面对的是一个“烂摊子”。稳定和秩序!这不仅是当时普通民众的渴望,也是那些在财产分割中、在政治乱局中损失严重的各种利益集团的心声。因此,建立秩序、维护稳定就必然成为普京上任伊始高举的大旗。而这也一直是他执政的“第一要务”,还是其能够在其他领域取得显著成绩的先决条件,更是他能赢得居高不下的支持率和临近卸任一片挽留声的“法宝”。俄罗斯著名学者罗伊·麦德维杰夫说:“普京是在需要的时候、出现在需要的位置上的有用之人。”

政权:从“国家机器失灵”到“可控民主”

前总统叶利钦曾承认:“在俄罗斯有庞大的国家机构、有强大的军队和警察,却存在着如此的无政府状态„„这意味着整个国家机器失灵了。”

到2008年普京卸任之时,俄罗斯形成了在多元民主框架下,把议会、政府、司法、主要政党和媒体掌握在手中,政权基本控制各个局面、精英团队相对团结的总统集权体制,或称“可控民主”体制。

在1992年后的八年里,俄罗斯政治长期陷入混乱局面,政府的行为能力遭到极大削弱。由于民主政治本身仍不完善,加上经济转轨造成的社会动荡,弱化了的政府缺乏足够的能力维持社会稳定和法律秩序。在这种情况下,普京意识到,强大而理智的政权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主要保障,加强国家权威是解决迫切问题的最好方法。保证政局稳定、政令畅通、政权正常运转成为其第一要务,也是振兴经济的前提。

调整中央与联邦主体关系。2000年,普京首先决定在89个联邦主体基础上成立七大联邦区,由他亲自任命总统代表管理,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掌控;2004年,修改地方领导选举产生办法,将“诸侯”任免权收归中央;确立中央裁决地方领导违法行为的权力,形成了中央约束地方的法律干预机制;从2005年起开始合并联邦主体,到2008年1月,原来的89个联邦主体已被压缩为84个。上述“削藩”几大板斧抡过之后,过去那种地方变相“割据”、中央讨好地方、“四肢管理大脑”的局面被彻底改变,新的中央垂直管理体系得以形成。

整肃寡头。寡头干政是上世纪90年代俄罗斯政治的一大“怪胎”,这些金融工业集团或直接出面,或通过代理人操纵社会舆论、影响国家政策,呼风唤雨、神通广大。普京上台后,首先清理寡头控制的媒体王国、夺取舆论阵地。接着对“不听招呼”的寡头进行司法调查,迫使古辛斯基、别列佐夫斯基等一度叱咤政坛的寡头流亡国外。2003年,又以经济犯罪为名,将仍然企图活跃于政治舞台的霍多尔科夫斯基投入大狱。在普京一套凌厉组合拳的痛击下,试图挑战政权的寡头们的气焰被彻底打压下去。国家不仅终结了寡头政治,而且通过法律、经济渠道进一步控制了更多的资产。

完善政党政治制度。针对叶利钦时期政党活动混乱、政权与主要政党相互对立,并影响到政府与议会矛盾频发的情况,以2001年通过的《政党法》为依据、以议会为平台,普京开始落实其计划,其中着力打造“政权党”是实现这一蓝图的关键。2001年~2002年,在克里姆林宫的全力推动下,三大亲政府的党派联合成“统一俄罗斯”党,成为杜马中第一大党。而政权的支持和鼓励,促使各级政府官员、大企业家和政治活动人物更加积极地参加到“统俄”党中,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政权党”。2007年产生的第五届杜马,不仅是“政权党”的又一次完胜,更体现出普京心目中政党政治的雏形——以“统一俄罗斯”和“公正俄罗斯”两个亲政权党为核心的,政权依靠政党、政党配合政权的局面。

解决车臣问题。长期闹分裂的车臣对俄罗斯一直是心中无可名状的痛。1999年夏秋时节,非法武装频繁发动恐怖袭击,初出茅庐的普京借此发动了第二次车臣战争。他乘坐战机亲临前线和那句“话糙理不糙”的誓言——把恐怖分子赶到茅厕里溺死,更是让长时间在危机中挣扎的俄罗斯人精神一振。这位数月前还名不见经传的前情报官迅速被国民视为拯救国家出苦海的救星,其支持率从刚走上前台的1%一下飚升至70%。应该说,成功处理车臣危机奠定了普京的社会基础,也促使那些一直在寻找领袖的政治力量迅速集结在其周围。此后数年,普京政权交替使用军事围剿和政治重建,使长期动荡不宁的车臣开始启稳,反恐斗争取得阶段性胜利。

到2008年普京卸任之时,俄罗斯政治领域的各种消极因素受到抑制,政治混乱局面彻底扭转,政治局势实现了稳定。形成了在多元民主框架下,把议会、政府、司法、主要政党和媒体掌握在手中,政权基本控制各个层面、精英团队相对团结的总统集权体制,或称“可控民主”体制。同时,普京还将民族—爱国主义整合为以“爱国主义、强国意识、国家作用和社会团结”为核心的新“俄罗斯思想”,希望强国思想能够动员全体人民的力量复兴俄罗斯和恢复它曾有过的辉煌。

经济:从“面临沦为二三流国家的危险”到跨入世界十强的行列

普京入主克里姆林宫前夕,“俄罗斯近200年~300年来首次真正面临沦为世界二流国家,抑或三流国家的危险。”

如今,他上台时提出的“GDP翻番”、“消除贫困”两大任务初步结出了果实,俄罗斯已经成为世界上具有活力和前途的新兴市场之一,成为世界“金砖四国”之一。 入主克里姆林宫前夕,普京在《千年之交的俄罗斯》一文中坦承了对俄经济形势和问题的担忧:“俄罗斯近200年~300年来首次真正面临沦为世界二流国家,抑或三流国家的危险。”为扭转经济颓势、走出危机,普京明确表达了新政府的执政理念:以经济发展为中心,振兴经济是政府关键性的目标。他特别强调,国家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职责是确保市场秩序、为发展创造条件,实现“有秩序、可控制的市场经济”。

速度是普京经济政策的“纲”。上台之初,普京认为,要保证俄罗斯经济不被甩在世界经济增长的后排,起码需要5%的增长率,最好能够达到10%。到2003年,他把这个目标进一步提高,即在十年内使GDP翻一番,年均增长率要达到7.2%。与此同时,居民实际货币收入的增长则要超前,即超过GDP增长近3个百分点,在十年时间内增长1.2倍,并使贫困线下人口从1999年的40%减少到2010年的10%。 为落实这些目标,强化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指导作用,出台了一系列发展纲要、规划、方针和预算法案。在这些国家规划指导下,普京政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扩大投资规模,增加内需拉动能力;调整产业结构和增长方式,加大对出口型高科技产业的扶持力度,提高能源和原料生产部门的出口能力;取缔影子经济,严厉打击经济领域中的有组织犯罪;积极发展对外经济联系;并配以财政体制、金融体制和税收体制改革。加上国际能源价格不断攀升的良机,俄罗斯经济在八年时间里不仅摆脱了危机,而且实现了快速增长。2007年年底普京宣布,今天的俄罗斯已经重返世界十大经济强国行列,国内生产总值八年来增长了70%,俄罗斯公司资本估值超过30倍。

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2000年~2006年,俄罗斯GDP平均增长率接近7%,2007年约为7.3%,是同一时期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到2005年底,俄罗斯的国民经济总量重新恢复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水平。2000年,俄罗斯GDP只有2597亿美元,到2006年已达11206亿美元,跨入世界十大经济大国的行列。

金融、财政形势显著改善。2006年8月,俄罗斯政府向巴黎俱乐部成员国提前偿还了230多亿美元的外债,彻底还清了苏联时代遗留的债务,由此俄罗斯外债总额减少了2/3。截至2007年6月末,俄罗斯外债余额减少到488亿美元。黄金外汇储备持续大幅增加,彻底扭转了外汇短缺的窘境,成为仅次于中国和日本的世界第三大外汇储备国。进入21世纪,卢布汇率一改往昔的颓势,连续多年保持稳定,并且对世界主要货币略有升值。石油源源不断出口带来了大量的财政税收,改变了往日俄罗斯政府捉襟见肘的财政状况,并且出现大量盈余,俄政府为此专门设立了联邦稳定基金。

金融、财政形势的改善,一方面消除了潜在经济隐患,增强了俄罗斯政府抵御金融、财政危机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优化了投资环境,改善了企业的经营环境,同时还大大降低了外商的投资风险。

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宏观经济形势的根本好转最终惠及百姓。由于普京政府实行居民收入超前增长的政策,因而俄罗斯民众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连年高于经济增长速度。1999年,俄罗斯人均GDP只有1700多美元,2007年已接近9500美元。

贸易总额、贸易顺差双增长。对外贸易持续多年保持增长,贸易总额不断扩大,贸易顺差也不断扩大,实现了贸易总额和贸易顺差的长期双增长。对外贸易总额由2000年的1499亿美元增长为2006年的4684亿美元,外贸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0%。可以说,在俄罗斯近年来的经济增长中,对外贸易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功不可没。

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均实现大幅增长。随着投资环境的改善,俄罗斯对外资的吸引力逐年提高。截至2007年9月底,俄罗斯吸纳的外国投资累计已达1980亿美元。而近年来俄罗斯外汇储备的增加也为其扩大对外投资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普京上台时提出的“GDP翻番”、“消除贫困”两大任务初步结出了果实,俄罗斯已经成为世界上具有活力和前途的新兴市场之一,成为世界“金砖四国”之一。正是有了这个增长的基础,普京在卸任之时可以信心满怀地确定,俄罗斯完全有能力在十年内步入世界五大经济强国行列。

军事:从车臣战争和“库尔斯克”号阴影到恢复军事大国形象和地位

面对风起云涌的世界新军事变革、特别是车臣战争和“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事件,普京执政后加快了军事改革步伐、加大了军队建设的力度。 从2006年起,军队将在提升指挥效率、改革编制结构、加快武器换装等几方面追赶世界军事变革步伐,恢复俄罗斯军事大国的形象和地位。

沙皇说过,俄罗斯最可信的力量是军队。普京对此颇以为然。强军建设成为其振兴俄罗斯国策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他提出的三大任务之一。

面对风起云涌的世界新军事变革、特别是车臣战争和“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事件,普京执政后加快了军事改革步伐、加大了军队建设的力度。他亲自参与军队现代化计划制订、拍板解决各种困难、督促改革计划的落实。在2003年10月前,改革的基本内容是理顺关系、确立法律基础和继续前一阶段未完成的任务。而以2003年10月国防部高级军官会议为起点,军事建设转向新的方向,即普京所说,俄罗斯武装力量建设已经从急剧性的改革转向着眼未来的发展,目的是要通过深化改革,提高武装力量执行任务的能力、根本改变俄军的面貌。 强军建设最突出、最重要的步骤是不断增加军事建设投入,大幅度提高军费开支。从2000年起,俄罗斯的军费开支都在以每年平均30%的速度上涨,已由2000年的1917亿卢布增加到2007年的8200亿卢布,增加了300%多。

财政投入的增加使军队的改革和发展由“维持型”转变为“发展型”,加快了武器装备更新换代、提升现代化水平的步伐。其中,战略核威慑力量的发展最为引人注目。“白杨-M”机动战略导弹、“北风之神”级战略核潜艇和“布拉瓦”潜射导弹均已开始装备部队,战略轰炸机的值班巡逻也已恢复。军费增加的另一收获是兵役制度改革取得突破、军人待遇得到提高、军人社会地位受到尊重。军队的稳定、军人素质的改善、军队战斗力的提高也随之取得较大进步。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俄军现代化建设也进一步加快。从2006年起,新的改革和发展计划已经出台,军队将在提升指挥效率、改革编制结构、加快武器换装等几个方面追赶世界军事变革步伐,恢复军事大国的形象和地位。

外交:从“保持克制、减少麻烦”到“重新获得独立性”

执政初期,突出强调国家要集中精力于国内的转轨和发展,把关注点首先集中在俄罗斯的周边地区,表现出了“保持克制、减少麻烦”的态势,为国内建设赢得时间。 如今,恢复了实力的俄罗斯在战略上不再退让,在政策上不再取悦于人,在行动上更加积极主动。

普京执政以来,依据富民强国战略的要求,外交被赋予了两个核心任务:第一,为国家发展塑造和维护有利的外部环境、特别是周边环境,努力在俄罗斯周边建立睦邻带,并防止出现新的紧张和冲突;第二,在推动建立多边国际控制结构的进程中,确立俄罗斯的权威身份,维护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地位。

普京外交改变了叶利钦时期“做秀式”的“积极参与”,转而实施收缩战线、构筑防御的战略。其核心就是突出强调国家要集中精力于国内的转轨和发展,把关注点首先集中在俄罗斯的周边地区,表现出了“保持克制、减少麻烦”的态势,为国内建设赢得时间。 同时,俄罗斯并没有彻底放弃成为世界大国的雄心。在积蓄力量的阶段,也竭力避免发生对其利益和国际地位造成严重损害的变化,努力在国际社会中确立自己的地位,使之在最大程度上符合俄罗斯作为一个大国、当今世界的一个势力中心的利益。 确保在独联体的主导地位,维持地缘政治空间优势是俄罗斯外交的主要任务。在独联体内部,俄罗斯视各国的亲疏程度,推行分层次、分时间进度的一体化政策。同时,在其他临近地区,俄罗斯积极建立“战略关系”、“伙伴关系”和“特殊关系”,努力扩大经济、科技和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恢复大国地位则表现在扩大国际联系,积极参与地区事务。这包括:保障联合国体制下的集体安全结构,建立多极化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利用伊拉克、伊朗、朝鲜等国与美国的矛盾,显示俄罗斯在解决世界热点问题中的存在价值;积极恢复和拓展俄罗斯在世界各地的联系,开拓外部市场,如印度、伊朗等国在俄罗斯的对外经济联系中均占有重要位置。 积极开展经济外交也是普京外交的一个新方向。在欧洲方向上,致力于加深同欧盟的经济关系;在亚洲方向上,积极推动能源和其他资源的输出,密切与亚太国家的经济联系。其主要任务是:力争在有利的条件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破除美欧发达国家对俄罗斯的技术限制和市场限制,消除对俄罗斯企业出口产品的不公正待遇。

2007年出台的《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概论》指出:“俄罗斯重新获得外交上的独立性是最近几年来的主要成果。”恢复了实力的俄罗斯在战略上不再退让,在政策上不再取悦于人,在行动上更加积极主动。近年来,俄罗斯与西方在一系列问题上不断碰撞的关键,就是俄罗斯要求西方承认俄罗斯的平等地位,改变冷战后形成的对俄罗斯不利的欧洲军事政治发展趋势。

普京的成绩单应该还可以罗列更多,但所有这些都可以归纳为简单的一点,这就是在这八年里,普京让俄罗斯人恢复了对国家的信任,让国民找到了自信和对未来的希望,振奋了他们委靡多日的精神。

辉煌下潜藏的暗流与荆棘

普京身后留下的除了前述众多的成就,也有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看似辉煌的下面依然潜藏着暗流,强国道路依然布满荆棘。

两大疑问

5月,普京就将离开克里姆林宫。其下一个工作地点也基本明确——莫斯科河畔的政府大楼。坊间也就此有了两个最为关切的问题。

第一个疑问是普京后的俄罗斯还能否走普京道路。为了平息这些担忧,普京近来反复强调保持政策延续性的意义和态度,梅德韦杰夫在2月14日的讲话中更是明确地把自己的施政纲领称为是普京计划的延续,提出将充分保证当前政策和路线的连续性。

其实,从几个方面的因素看,这种继承在很大程度上、在一定时间内是有保证的。首先,经历过大动荡的民众,对普京道路带来的进步受惠良多,希望未来的发展能够沿着这条轨道前进。也是由于普京的成功,延续目前的政策对将居于权力中心的政治家来说,再创佳绩的把握也更大、预期也更稳定。因此,保持政策的连续性是社会共同的心愿和意志。 其次,如前所述,普京团队为普京后的“普京路线”早已精心布局,在组织、干部和法律等关键环节均已打下了保证基础。这包括:占据了新杜马2/3江山的两个“政权党”既能配合新政权落实既定方针,又在必要时能牵制行政权力机构的走向;活跃在中央地方各个层级和部门的“普京势力”很可能依然是政权的中坚,而梅德韦杰夫也是其中一分子;数个涵盖到2012年、2020年的发展纲要和预算法案已成为必须遵循的联邦法律。 更重要的是,虽然换了角色,普京也依然站在政权中心,克里姆林宫的意愿和政权的中心任务——发展——依然要通过他来落实。新总统也许与普京会在执政风格、政策松紧度上有程度上的差别,但这不是根本性和原则性的分歧。至少在未来四年内,“普京”仍然应该是俄罗斯政坛明显的符号。

第二个疑问是未来权力结构中总统与总理的位置。对此普京明确表示,不会破坏总统制的宪法体系。结合他保持稳定、包括宪法制度稳定的制国理念看,这并非虚言,否则2007年在一片“普京不能走”的声中修改宪法、延长总统任期岂不来得更痛快。再联想他在位时,一面高举宪法、民主旗帜,一面加强政权集权能力,在民主框架下突出效率的情况,就不难设想,俄罗斯政权有足够的智慧“摆平”常人“摆不平”的事情。

暗流与荆棘

普京身后留下的除了前述众多的成就,也有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看似辉煌的下面依然潜藏着暗流,强国道路依然布满荆棘。

首先当然还是经济发展的途径。总体说来,最近八年的增长还主要是长期危机后的“反弹”,增长的基础并非牢不可破。而核心问题就是经济结构调整尚未取得实质性的成果。应该说,过去八年的高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国际能源价格的持续走高,而这不仅使发展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且使这个大国经济结构和国际分工角色更加不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这包括:保持高速增长与改变发展方式的矛盾;工业制造业增长落后于GDP增速、而能源工业增长又出现乏力的矛盾;希望改善国际贸易结构与机电、高新技术产品缺乏竞争力的矛盾等。尽管俄罗斯政府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也做出了努力,但结构调整、新增长点的确立仍需时日,坦率地说,现在还看不到根本改善的迹象。

普京政权近年来实行了居民货币收入超前增长的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刺激经济的效果,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2007年通货膨胀率超过11%,就发出了危险信号。 第二个难点是社会改革问题。普京已经表示,未来政府的主要工作之一是努力改善关系民生的问题,加大社会改革力度。然而,诸如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医疗保险、教育和就业等问题收效不会很快。2005年进行的福利货币化改革就曾遭到社会普遍反对,引发全国性抗议浪潮。这也凸显了社会领域矛盾的深刻和稳定的脆弱。

第三个“老大难”问题是政府改革。建立高效廉洁政府一直是普京的政治改革口号,但历史上形成的人浮于事、官僚主义、文牍主义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转型时期普遍存在的腐败痼疾仍是俄罗斯社会主要的问题之一。根据“透明国际”组织评选出的“全球腐败指数排名”,2007年俄罗斯位居第143位,与一些非洲国家腐败程度不相上下。显然,将民主原则与实现国家振兴、社会公正的目标结合起来,在一个具有长期专制主义传统而且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国家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反腐法律、机制与文化,决不是短时间能够见效的。 最后,外部环境的挑战依然是没跳过去的“坎”。北约第二轮东扩、欧盟扩大,使得俄罗斯的战略空间被进一步压缩,一道安全、经济、政治等各方面有形无形的篱笆在其西部逐步树立起来。

俄罗斯与独联体一些国家的关系纠纷不断,合作并无实质性进展,依然没有找到能考虑各方利益、能为各方接受的一体化道路。不仅如此,最近两年的情况表明,俄罗斯在独联体面临的内部矛盾和外部压力已呈现恶化的趋势,独联体的生存问题近年来再次被提了出来。 处理与西方的关系一直是俄罗斯外交的重点。但两者的关系现在几乎又回到科索沃战争后的状态,再次跌入低谷。与2000年情况不同的是,由于俄罗斯坚持自己的政治发展模式,以及经济实力的增长,西方和周边小国的疑惧和不信任情绪明显趋强,西方联合一些小国对俄的防范和遏制步骤也将加快。

从国际地位看,俄罗斯的实际影响力也无明显改善。在欧洲,俄罗斯几乎被排斥在安全、政治和经济安排之外,西方集团的扩大和颜色革命还使其影响范围进一步缩小。俄罗斯与西方各种合作机制更像是双方表述不同看法的场所,而非原来宣称的实质合作的平台。在中近东政治进程、伊朗和朝核问题等国际热点上,俄罗斯也最多扮演着配角。

随着普京卸任时间的临近,一场新的造势活动伴随杜马和总统选举再次展开。此次活动的中心就是为普京路线能够延续提供组织、思想和权力架构的保障条件。“普京是胜利的象征”、“普京路线就是俄罗斯未来”这样的宣传不仅让“政权党”再次赢得杜马选举,也让以“接班人”形象出现的梅德维杰夫能够稳操总统选举的胜券,更让普京路线在其离任后依然成为俄罗斯发展的方向。

2月6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俄罗斯总理普京(右)与到访的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一同出席新闻发布会。

普京 篇二

普京

自救,还是等待救援?

有一次,他走进某空军基地的一个帐篷,面对在场的十几位高级指挥官,端起一杯伏特加酒,提议为俄军的战果干杯。指挥官们都一饮而尽,他却放下杯子说:“同志们,当战争彻底结束,这块土地上不再有恐怖分子的时候,我再喝下这杯酒。”这让久经沙场的军人们热血沸腾。

2000年元旦,他带着妻子在布满弹坑的路上颠簸了两个小时,子夜时分来到战士中间。战士们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普京则对他们说:“所有的新年我们都在一起过!”

2000年3月,普京作为副驾驶,乘坐一架苏—27战斗机飞抵车臣,鼓舞士气。最终,俄军控制了车臣99%的土地,大获全胜。

2013年最后几天,车臣恐怖分子在伏尔加格勒制造了连环恐怖袭击,普京指示俄国家反恐委员会强化措施确保各地安全,并每天向他汇报落实情况。

普京大学毕业后,加入了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简称克格勃),随后被派到民主德国(东德)工作。1989年11月,柏林墙倒塌,民主德国的局势一片混乱,情绪高涨的东德居民看到类似政府部门的建筑就包围上去。一天,一群人拥向克格勃所在的两层小楼。由于存放着大量秘密文件,普京急忙给附近的苏联军事基地打电话,请求紧急援助。但听筒那边说:“没有莫斯科的命令,我们不能干预。”普京明白了,除了自救,别无他途。他来到人群前,用德语说:“请你们注意,这是苏联军事机构。”

东德人发现了破绽:“既然如此,为什么这里有德国牌照的车?你们在这里干什么?” 普京镇定地说:“根据协议,允许我们使用德国牌照。”

有人立即把矛头指向普京:“你是干什么的,怎么德语说得这么好?”

普京平静地回答:“我是翻译。”随即他脸色一沉,严肃地说:“我希望你们不要试图闯入这一地区。我们的人拥有武器,并已经得到许可,可以对外来闯入者开枪。”

人们将信将疑,没有闯入小楼,但也没有撤走。就这样僵持了两个多小时,直到苏军接到莫斯科的指令赶来,人群才散去。

普京的表现为他在克格勃内部赢得了正面评价。1998年,普京当上俄联邦安全局局长后,调阅自己的档案,才看到这些评价,其中一条很有意思——一位心理学家评估,此人缺乏恐惧感。

在普京当上总统后,俄罗斯心理学家进一步分析了他无所畏惧的性格特征,认为他符合“主人型”心理特质。具有这种心理特质的人,会在极端困境中果断做出决定,做事圆通灵活、有始有终,对正在发生的事情有种深深的责任感。这些分析,为认识普京的性格提供了最有效的路径。

从1975年到1990年,长达15年的克格勃生涯,已经初步练就普京“狮子”和“狐狸”的手段。 2000年当选总统时,他面对的是一个国家权力已经七零八落、国家元首对政权的控制几乎为零的局面,政令出不了克里姆林宫。普京抓住了一个要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他签署法令,把俄罗斯80多个联邦主体按地域原则联合成7个联邦区。他任命可信的军官,尤其是打过车臣战争的军官担任驻联邦区的总统代表或军区司令,实现了总统本人对各地区的垂直领导。

这是俄罗斯历史上罕见的中央集权,即使斯大林,当年都没能实现这个目标。

在俄罗斯这样一个有着悠久的联邦、分权传统的国家,普京的中央集权遭到了极大阻力,但普京以“狮子”的态度回应:“有阻力就不工作了吗?如果这样的话,我何必进入克里姆林宫?去干点别的什么不好!”

在中央,普京拿出了“狐狸”的狡猾,绕过了阳奉阴违的部级机构,在强力部门安插大批忠心耿耿的局级干部。俄罗斯的强力部门包括国防部、内务部、紧急情况部和联邦安全局等,它们掌管各种武装部队。对这些部长的任命,总统、总理、杜马往往互相扯皮。普京釜底抽薪,减少部级机构,增设“署”和“局”。这些“署”和“局”的领导,直接由普京“钦定”,总理和杜马无权过问。于是,俄罗斯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机制——部长制定“规定”,署长为总统服务,局长决定是否按“规定”办事,局长成了真正的核心。 也许,只有在俄罗斯,才会出现人人都为强硬叫好的情形。渴望强人,甚至依赖强人,是沉淀在俄罗斯民族性格里的传统。

“大自然是欧洲的亲妈,是俄罗斯的后妈”,这句谚语道出了俄罗斯天然的困境:人们必须在气候许可的短短四五个月里迅速完成耕种,然后无所事事地度过漫长的严寒。这使得俄罗斯民族既吃苦耐劳、极具爆发力,又容易在百无聊赖中酗酒无度、荒废光阴。

另一方面,当夜晚降临西边的圣彼得堡,东边的海参崴天已破晓,辽阔的国土赋予俄罗斯民族宽广的胸怀,正如俄罗斯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彼沃沃洛夫所言,他们不考虑自己的幸福,而考虑整个俄罗斯的幸福。

所以,俄罗斯的道路总是大起大落,迅速振兴又迅速衰败。在大衰败时,俄罗斯人需要一个英雄吼醒沉睡的大地、抽打喝醉的灵魂;在大振兴时,他们又需要一个英雄在世界上称雄,与其他大国争锋。“为了这个英雄,我们可以战斗到最后”,俄罗斯高尔基文学院院长谢·叶欣说。

这个英雄,过去是彼得一世、叶卡捷琳娜二世、列宁、斯大林。现在,这个英雄是普京。他们无一例外,都是在民族衰败之际,强硬地推行自上而下的变革。

普京的故乡圣彼得堡,名字就是从彼得一世而来。1703年5月27日,彼得一世经过与当时的欧洲强国瑞典的血战,终于抢到了波罗的海附近这块土地,他用刺刀指着脚下的沼泽说:“一座城市将在这里诞生。”他盖了一座简陋的小木屋,宣布迁都于此,用近乎野蛮的办法,在被讥讽为“欧洲农民”的俄国推行全面改革。

普希金说,彼得一世的某些诏令“是用鞭子写成的”。用暴力手段建立文明社会,还顺手攫取国家收益的办法,至今都是俄罗斯政治的一个重要特征。

1782年,叶卡捷琳娜二世在圣彼得堡市中心为彼得一世的雕像揭幕,这就是“青铜骑士”——彼得一世跨在马上,向前伸手,马的前蹄一跃悬空,后蹄踩在一条大蛇上,象征着将落后的俄罗斯永远踩在脚下;彼得一世的身体朝着大陆,眼睛望向黑海,意味着俄罗斯掌握海陆两个世界。这是叶卡捷琳娜二世献给彼得一世的礼物。在俄罗斯历史上,只尊称过两个人为“大帝”,那就是彼得大帝和叶卡捷琳娜大帝。

221年后的2003年5月31日,普京站在“青铜骑士”广场上。40多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冒着圣彼得堡的绵绵细雨,庆祝他的故乡建城300周年。俄罗斯媒体称,“那一天,彼得大帝和叶卡捷琳娜大帝只是普京身后的影子”。

普京说:永远做挑战者,而不是应战者。

据说,他的父亲曾指着他的照片骄傲地说:“看,我的儿子多像沙皇。”

在普通人的词典里,“权术”不是一个褒义词。但进入现代社会后,媒体兴盛,网络发达,政治家利用这些条件,把“权术”包装成普通选民喜爱的形象,比如,“狮子”的一面可以包装成强硬铁腕;“狐狸”的一面可以包装成温和开明,这就是“政治秀”。

毫无疑问,普京是世界上把“包装”功夫做得最好的政治家之一,媒体不停展现他的“硬汉”形象——酷爱柔道,常常把对手摔在身下;在不经意间,露出对年过半百的人来说相当不错的胸肌和粗壮的胳膊;裸露上半身,别的总统也干过,但逃不掉电脑修掉赘肉的嫌疑,唯独没人质疑普京;骑马,很多国家领导人都会,但是驾驶苏—27战斗机就不是谁都行了,何况还是去作战地区;坐潜艇下海,这种事在别的国家都是科研人员做的,普京也要尝试;在正式场合不苟言笑,总是板着面孔,严肃中带着一丝忧郁,庄重下流露着凛然;偶尔一次在电视镜头前流泪,也被他自己解释成“风吹了眼睛”。这样的普京,像明星一样吸引着世界的目光,撩动着人们的好奇心。

2008年出任总理后,普京干脆带着摄制组一同外出,让摄影师拍摄他在冰冷的西伯利亚河里游泳,在山区光着膀子骑马,在跑道上驾驶一级方程式赛车。这种明目张胆的“摆拍”,要是放在其他国家,早就遭到尖刻的嘲笑和讥讽了。然而只要是普京干的,俄罗斯老百姓和媒体照样买账,津津乐道。人们不得不承认:形象设计是每个政治家都会的,“秀”强硬是大国领袖都要做的,但普京做到了人人都为他叫好。

普京 篇三

浅谈普京

拉基米尔·普京 (Vladimir Putin)1952年10月7日生于列宁格勒市(现圣彼得堡市),1975年从国立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在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对外情报局工作。1985年至1990年他在前民主德国工作。1990年回国后,普京先后担任列宁格勒大学校长外事助理、列宁格勒市苏维埃主席顾问、圣彼得堡市对外联络委员会主席。1994年任圣彼得堡市第一副市长。1996年8月,普京开始担任俄联邦总统事务管理局副局长,1997年任总统办公厅副主任兼总统办公厅监察总局局长,1998年5月任总统办公厅第一副主任,同年7月起任俄联邦安全局局长。1999年3月任俄联邦安全会议秘书,同年8月被任命为俄联邦总理。1999年12月31日,叶利钦总统宣布辞去总统职务,普京出任代总统。2000年3月26日普京当选为俄联邦总统,并于5月7日正式宣誓就职。普京2000年至2008年任总统期间,使俄罗斯在军事与政治实力上均有相当的提升,但他在民主方面遭到很多争议,可说是一位名副其实的“铁腕总统”。然而,无可否认的是普京在俄罗斯国内获得了极高的支持率。2007年普京被美国《时代》周刊选为当年的风云人物。普京在当选总统前曾经短暂担任过俄罗斯总理(1999年—2000年),2008年普京卸任总统后马上被继任总统梅德韦杰夫提名,第二度出任总理。

普京上台面临的是一个**的俄罗斯,当时的俄罗斯大多数居民不满、国家面临分裂和解体、外资和寡头控制俄国,还有车臣战争。尽管国家现在被普京聚合在一起,俄罗斯的分裂还在继续,利特维年科被杀显然表明国家机器中有许多恶劣分子在为自己谋利。情况很糟糕,任何事都有可能发生,只是不大会在目前发生。显然,这个体制是反马克思和反工人阶级的,但是不像说的那样完全无所顾忌。 从工人阶级的角度看,普京政府代表急于想保证持续统治的那部分精英。许多工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压迫程度更大了。同时,政府多次尝试提高交通、住房和其他公用事业的价格,而这些在苏联时期都是免费或非常便宜的。领养老金的人、失业者和低工资的工人很难生存,这导致了2005年1月大规模的示威和当局部分的让步。众所周知,普京总统执政八年,俄罗斯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俄罗斯重新以大国的姿态回到了世界的舞台上,俄罗斯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每年以百分之十几的速度增长,俄罗斯民族正迈步走在大国崛起的道路上。这些发展成果的取得,普京总统功不可没,可以说,普京总统必将成为俄罗斯历史上最伟大的领导人之一。更为可贵的是,已不在总统位置上的普京先生,如今依然身在俄罗斯的决策高层核心,这对俄罗斯国家长远战略规划实施的连续性至关重要。一个落后的民族,在一位有凝聚力的领导人的带领下,在一个正确的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必然会在10到20年的时间实现历史性飞跃。如今的俄罗斯,虽然正遭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遭受挫折,但细心的战略家们会发现,俄罗斯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并不慌忙,危机爆发以来着手制定了多个重点领域的长远战略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安排认真执行,而没有像一些国家那样盲目应对。同时,俄罗斯在发展过程中高度重视民生,危机中在教育、医疗、养老、用水、用气等诸多领域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 普京是世纪之交的全球政坛的一枚新鲜货色,自然能在一堆迟暮而腐朽的政治家中脱颖而出。在那个特殊的时局里,是叶利钦选择了普京,还是历史选择了普京?不管怎么说,叶利钦在20世纪最后一天做出的让贤举动,让整个世界彻底明白了普京对于整个俄罗斯的意义。在镜头前,我们只能感受着普京那锐不可当的魄力和魅力,却看不到强者身后的那些故事。据叶利钦的女儿回忆说,普京当时曾恳求叶利钦不要那么着急地离开。我们可以尝试着去体谅,一个年轻政治家,要独自面对1707.55万平方公里的烂摊子时,心中可能出现的不安。但是,当他别无选择地接过这一重担时,不管这担子有多么沉重,他也义无反顾地挑了起来,然后昂首告诉全世界——给我二十年,我还你一个不一样的俄罗斯!每一个曾经辉煌的民族,都渴望着一个带领他们重振雄风的英雄。斯拉夫民族就是在最残败、困苦之际,迎来了一位从天而降的英雄——普京!这个崇拜着彼得大帝的硬汉政治家,用他的铁腕粉碎一个个威胁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毒瘤,然后拨云见日,让整个俄罗斯大地看到希望。。他就像上帝派到俄罗斯的天使,为俄罗斯民族的尊严和信心而生。他对自己的人民无限热爱,对对手或者敌人却从不手软。他也是性情中人,喜欢各种运动,也忍不住会在媒体前飙出脏话。有人憎恨他,但更多的人是无限迷恋地爱戴他。无论爱憎,整个世界却都无法忽略他的。 向普金学习,学习他什么呢?普金身上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比如他的果断。车臣问题一直是俄罗斯的心腹大患。1999年车臣非法武装分子入侵达吉斯坦共和国,妄图开辟新的恐怖活动基地,同年,又在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城市制造了一系列的爆炸、绑架事件。但是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对此采取了姑息态度。普京出任总理的第二天,便表示政府将采取有效的措施严厉打击车臣匪帮,并对指责俄罗斯政府的言论严词抗争,他还亲自指挥联邦军队,开始大规模的剿匪。由于政府军队措施得当,打击得力,已取得了节节胜利,先后消灭了数以万计的车臣土匪,有效的控制了整个形势,缓解了国内的治安局势。向普金学习,最重要的是学习他的无私。无私应是政治家必需具有的品质。由于无私,普金才敢严厉限制寡头;由于无私才会有“给我20年,我还给一个强大俄罗斯”的思想;由于无私,才不会为自己修改宪法,“只要能为国家服务,就是最大幸福”。

普京 篇四

我 看 普 京

建筑工程学院 工程管理092班 张 银 平

关键词:忠诚、铁血、极权、果断、亲民。

摘要:普京被视为俄罗斯的救世主,他把深陷泥潭的俄罗斯拯救出来,让俄罗斯由二三流国家重回一流大国行列,在俄罗斯很少有政治家会有普京那般的幸运和魅力,能够在和平时期享有仅仅在战争时期的国家元首才能够获得的民意普遍支持。意志力和坚决果断的品质这是叶利钦对普京的评价,很多人对普京的评价是果断、亲民、极具个人魅力,但也有铁血、极权,甚至是残忍,但笔者认为很多人忽视了他很重要的一个品质,那就是忠诚。

普京任上的功绩是有目共睹的,他也无愧于俄罗斯人民对他的如此高的支持,而许多独联体国家还有西方国家却多他没什么好感,那普京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下面笔者就为你解读一二。

一,普京的性格

有一个男人他会开战斗机、能驾潜艇、当过特工、柔道黑带六段、柔道与桑搏的“体育大师”(苏联体育头衔之一)、两次当选总理、任两届俄罗斯总统,任何个男人能取得上诉中的任一荣耀都是一辈子无上的光荣,而把这些都集于一身的正是现任俄罗斯总理——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 普京1952年10月7日生于列宁格勒市(现圣彼得堡市),普京是父母的第三个孩子,他的两个哥哥一个早夭,一个少年死于白喉,老普京夫妇中年得子。理所当然,小普京是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长大的,这样的关爱下长大所以小普京是很不安分的,这也许是他强势性格的由来。老普京是参加过二战的老军人,所以对小普京的管教是很严的,动辄就是皮带一顿抽,所以小普京性格上的强势并没放任发展成孤傲或不可一世。他的这种性格为他的魅力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笔者认为普京最重要的一个性格是忠诚,很多人说当初叶利钦选普京做自己的继承人是因为看到了普京的能力,笔者完全不同意这样不从事实出发的臆想。一来普京当初初出茅庐,没有人能想到他日后会如此能耐,而且就当初看来,比他能有力、有背景的人比比皆是;二来如果叶利钦真如此慧眼识珠的话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就不会持续恶化。一种很大的可能就是叶利钦看到了普京的忠诚,因为一来虽说苏联解体有其根本原因,但戈尔巴乔夫毕竟是叶利钦赶出去的,一旦下台如果出个像赫鲁晓夫一样的白眼狼那就晚节不保了;再来,叶利钦干得实在不行,光顾着搞政治斗争了,只有“休克”而无“疗法”的激进经济改革造就极少数暴富的寡头,而老百姓陷入更加贫困的境地,最后经济越来越差,政治也就不稳定了。而这样一个烂摊子给谁都使很棘手的,而收拾一下造成此局面的前任是一个立杆见影的收拢民心的方法。这样的情况下叶利钦是极其怕被清算的。普京的老师受贿而普京认为没有,克格勃出身的普京帮助老师逃往国外,这件事叶利钦是十分清楚地的,笔者认为在当时纷繁复杂的政治斗争背景下,这是普京很好的一个砝码。而后来事实也说明普京不是白眼狼,他没有清算叶利钦,还在2001年立法不能迫害总统。而普京的忠诚笔者认为是来源于他的军人身份,这就不用多言了,道理自明。

普京是下层人民的儿子,深知人民的疾苦,所以这位平民总统是真正很关心民情的,而且总是会避过下层官员做的门面,直面真相,也就有了俄罗斯人民心中的亲民总统。

二,普京的功过

经济上,普京以“强国富民”为目标实施了一系列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改革政策,俄罗斯的经济不仅止住了下滑,而且从2000年开始全面复兴。在这过程中,受惠最大的就是俄罗斯百姓,如今贫困人口大为减少,由于工资和养老金的提高,居民的收入大幅度增长。政治上,普京以社会团结与和睦为目标,通过一系改革措施理顺了各种重大的政治关系,如总统与国家杜马、总统与总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彻底改变了叶利钦执政时代以“乱”为特征的政治局面;外交上,普京以重振俄罗斯的大国雄风为目标,采取多边务实的外交政策,以俄罗斯的利益筹码平衡与各大国的关系。总之,普京已将俄罗斯带入了新的历史时期,有的学者称之为“普京中兴”。普京最成功的地方是在于他给了俄罗斯一个相对稳定的局势,那就让我们来看看他的这些功绩。

普京上台以后就遇到车臣危机,库尔斯克沉没,人质危机,而这些他都从容的面对,事情解决得也还不错。他不像恐怖分子妥协的形象很想一个家长很像一个头,他是俄罗斯人民的依靠。但是苛刻的说他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俄罗斯的民族矛盾还是很突出,特别是和其他独联体国家之间摩擦不断。恐怖袭击还是时有发生,08年还爆发一场战争。最浅显的道理是暴力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

俄罗斯近几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为年均6%,超过欧盟和美国,俄罗斯人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特别是大城市居民更为明显,零售业活跃起来,2006年上半年零售业的营业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1.3%。但是俄罗斯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仍取决于国际能源和原材料市场的良好行情,以及原材料的出口。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特别是亚洲国家对原料的需求增加,国际石油市场价格近期一直保持在非常高的水平。过于单

一、层次过低的经济结构是俄罗斯经济的一大弊病,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绝大部分工业基础,但是缺乏政策,缺乏投资,这一现状改变不了势必制约经济的持续发展。而且俄罗斯的经济过于依赖出口,受国际市场的影响波动也会很大。

俄罗斯是世贸组织外围最大的经济体,入世是普京当前的主要任务,毫无疑问入世对俄罗斯的意义是重大的,对俄罗斯的发展将是一个历史的转折。

毫无疑问,无论俄罗斯政治、经济的发展还是国际局势的发展都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普京面前的路肯定不会一马平川,棘手的难题也一定很多,比如,车臣问题的久拖不决和由此产生的恐怖事件,人口持续减少和由此而造成的劳动力短缺,俄罗斯与独联体其它国家之间的摩擦等等。不过,在特殊的历史时期,这些原本非常麻烦的事件说不定会成为将普京造就成新的“彼得大帝”的契机,而非凡的人物就是非凡的时代造就的。

普京简历 篇五

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

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苏联列宁格勒(现俄罗斯圣彼得堡)人,前任俄罗斯总统。普京2000年至2008年任总统期间,使俄罗斯在军事与政治实力上均有相当的提升,但他在民主方面遭到很多争议,可说是一位名副其实的“铁腕总统”。然而,无可否认的是普京在俄罗斯国内获得了极高的支持率。2007年普京被美国《时代》周刊选为当年的年度风云人物。普京在当选总统前曾经短暂担任过俄罗斯总理(1999年—2000年),2008年普京卸任总统后马上被继任总统梅德韦杰夫提名,第二度出任总理。

中文名: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

外文名:Владимир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Путин别名: 瓦洛佳

国籍:俄罗斯民族:俄罗斯族政党:统一俄罗斯党

家庭:妻子柳德米拉、两个女儿卡佳和玛莎

出生地:苏联列宁格勒市出生日期:1952年10月7日 身高:174cm信仰:东正教

职业:前俄罗斯总统,现任俄罗斯总理

毕业院校:列宁格勒大学代表作品:《论国际法中的最惠国原则》(毕业论文)

1975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曾在苏联克格勃系统工作15年1985年至1990年在民主德国工作

1990年回国后,普京先后担任列宁格勒大学校长外事助理、圣彼得堡市市长顾问、市政府对外联络委员会主席和圣彼得堡市第一副市长。

1996年8月起任俄总统事务管理局副局长

1997年3月任俄总统办公厅副主任兼监察局局长

1998年5月任总统办公厅第一副主任,7月任俄联邦安全总局局长。

1999年3月任俄联邦安全会议秘书,8月9日被任命为第一副总理、代总理,8月16日就任总理。

1999年12月31日,普京出任代总统。

2000年3月26日,他当选总统,2004年3月14日再次赢得总统选举。2008年5月8日,普京出任政府总理。

2012年3月4日,他在大选中获胜。

普京曾于1994年作为圣彼得堡市第一副市长率团访华。2000年7月、2002年12月和2004年10月以总统身份访华。2006年3月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俄罗斯年”开幕式和中俄经济工商界高峰论坛开幕式。

现年60岁的普京2000年首次当选俄总统,2004年成功连任。2008年任统一俄罗斯党主席,同年5月8日出任政府总理至今。

俄罗斯宪法规定,每届总统最多连任一次。2008年,俄国家杜马通过宪法修正案,将总统任期由原来的4年延长至6年,2012年新当选总统开始适用。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5篇《普京简历》,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43 23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