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调研报告(优秀3篇)

发布时间:

在某些事情不明真相时,我们常常要开展全面的分析研究,并根据掌握到的材料,形成调查报告。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份好的调查报告,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3篇《市场调研报告》,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市场调研工作总结 篇一

此次关于大学生手机消费情况调研中,我负责的主要内容是对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分析与整理,当然还参与了调查目的、方式方法的确定以及调查报告的总结。

在调查目的及方式方法的讨论中,刚开始虽然每个成员都有各自不同的见解,但通过进一步的沟通和讨论后,我们确定此次调查的目的为:通过对湖北工程学院大学生手机消费状况调查,全面了解大学生手机消费的需求,消费偏好,购买方式及其结构,价格,品牌等内容,了解大学生手机费消费状况以及存在问题。为手机营销商和其他消费者提供购买参考和相关的市场信息。调查方式以网络问卷调查为主,调查方法以问卷调查为主。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小组组长给我们每个人都分配了任务,让我们在调研过程中都有各自明确的目标,在领导整个小组方面,我们组长功不可没。当然我也在这次调研中收获了很多

首要的也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团队的合作。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也遇到障碍,比如说网上问卷的实施,但是在我们团队的共同努力,我们解决了这一问题,使得网上的有效问卷超出了我们的预期。以前总想着自己一个人就能解决所有问题,但通过这次调研,我懂得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有时一个团队的力量会大于每个成员的力量之和。

其次是调查问卷的质量,这是整个调研数据分析的决定因素。由于在设计问卷方面,我们没有对设计的问卷进行审核就直接进行了调查,导致一些数据不具有代表性,甚至不符合实际,而需要被采集的数据反而没有在问卷中没有涉及到,这些都是在事后发现的。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一是没有根据调研目的设计问卷,二是我们都把调研过程所理想化了,等到实施后才发现了问题。所以我觉得在设计调查问卷时一定要科学严密并且要具有针对性,而且要在设计前做好充足的准备,这样才能保证调查问卷的质量。

最后是数据的量化分析,这是对调研的结果进行分析从而为手机生产和经营机构提供相关的有价值的数据。在本次数据分析过程中,刚开始我遇到了一些困难。因为是第一次做这种数据分析,不知道如何着手,所以我通过上网查询了一些有关数据分析的知识,了解到了不仅有单一的数据分析,还有交叉的数据分析,这些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把这些数据分析技巧用在了此次的数据分析中,最终在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这一任务。

总的来说,这次的调研收获颇丰,它不仅是我们的一次锻炼机会,更是一份细心、一份耐心、一份责任心的培养。特别是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我相信在我们以后的工作中,这种重要性将会越来越明显。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将会继续努力、不断积攒经验、不断磨砺自己,让自己做到更好!

市场调研报告 篇二

近年来人造石行业发展迅猛,为了对行业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促进人造石行业的规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协会将人造石行业调研作为了20xx年的重点工作。协会于20xx年8月、10月和11月,分别在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南召)、信阳市,广东省佛山市(三水)、云浮市,广西省贺州市,福建省南安市(水头)开展了人造石行业、企业调研工作,考察人造石企业并与地方政府、行业主管部门、企业代表座谈,了解人造石行业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及需要协会牵头解决的问题。

此外,我们还向南安市发改局、云浮市云城区工商联、贺州市石材总公司、水头(皇冠岗石)、内乡(英良石材)等地方主管部门、协会、企业发放行业调查表,向科达、飞宙以及慧谷等主要人造石装备企业发放企业调查表,了解人造石企业数量、生产能力及企业对行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在此特别感谢这些单位对协会工作的大力支持。

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协会根据所了解的情况和企业的意见、建议形成了这份调研报告二、人造石行业的基本情况

1、 企业数量和分布情况

根据协会调研的不完全统计,福建南安现有人造石企业40家,生产线60条;广东云浮现有人造石企业16家,生产线34条;广西贺州现有人造石企业4家,生产线13条,未来两年将达到34家,生产线将达到122条;河南内乡现有人造石企业5家,生产线11条。此外,上海、山东、四川、江苏、湖北等省市也有不少人造石企业。据此估算,目前,全国人造石石材企业数量大约在120家左右。人造石企业中,大部分为岗石生产企业,比例约占80%,主要集中在福建的南安,广东的佛山、肇庆和云浮;石英石生产企业约占20%,主要集中在广东省。

2、 生产能力和装备水平

根据调研的不完全统计,福建南安人造石企业年生产能力约为5000万平方米;广东云浮人造石企业年生产能力约为1100万平方米;广西贺州人造石企业年生产能力约为1000万平方米,未来两年内计划达到1.5亿平方米;河南内乡人造石企业年生产能力为1000万平方米。据此估算,我国人造石年生产能力约为1亿平方米。其中,人造石英石生产能力约为600万平方米。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人造石企业采用的'是国产设备,还有少数企业是自己组装的设备。极少数企业装备有国外进口设备。随着装备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现有人造石生产企业中的一些装备已属于生产工艺落后的装备。

为满足市场需求,人造石装备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国内部分设备生产商在生产花色纹理变化很大的板材方面,已经摸索出了一些可以推广的布料技术。

3、 产品质量和研发能力

少数企业的产品质量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并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但相当多的企业产品质量不高,一味依靠低价抢占市场。很多企业缺少完备的质量管理体系。

人造石生产企业中具备产品研发能力的企业寥寥可数,大部分企业不具备产品研发能力、缺少专业的科研技术人员,从业人员普遍素质不高。

4、 产品品牌及市场

很多企业都拥有自己的人造石品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很多企业由陶瓷行业转型,熟悉陶瓷企业的营销方式。

目前,人造石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国内的大型商业地产项目,企业研发中心、员工公寓,高端(奢侈)商品旗舰店,中端连锁酒店等等。

很多企业的产品出口国际市场。据海关资料显示,美国是中国人造石的最大出口市场,截止20xx年11月份,出口额达9300万美元,其次是泰国3400万美元;此外,巴西、英国,新加坡、伊朗和马来西亚,出口额也均超过1000万美元。深圳、广州、厦门和上海是人造石出口最多的四个关区,由此也可以判断出口企业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和上海;其中,广东占据了70%以上的人造石出口份额。

截止20xx年11月份,中国进口人造石已超过7000万美元,其中意大利和西班牙是对中国出口人造石最多的两个国家,出口额超过5500万美元,占中国进口人造石总额的79%。

市场市场调研报告 篇三

开启地热发展空间

作为一种可再生清洁能源,地热资源储量大、分布广,具有清洁环保、用途广泛、稳定性好、可循环利用等特点,与风能、太阳能等相比,不受季节、气候、昼夜变化等外界因素干扰,是一种现实且具竞争力的新能源。

“全球地热资源量约4900万亿吨标煤,中国约占全球资源量的1/6。 地热利用效率高,地热发电平均利用效率达73%,是太阳光伏发电的5.4倍,风力发电的3.6倍。”中科院院士、中国地源热泵产业联盟名誉理事长汪集暘表示。

我国地热能储量

尽管与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不可同日而语,但经过多年蓄力,我国地热直接利用连续多年位于世界首位,“中国地热直接利用是第二名美国的两倍多。如果加上地热发电折算成年产出热能,20xx年中国地热总体利用为48570 GWh,仍远大于美国的36328 GWh。”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地热中心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地源热泵产业联盟名誉理事长曹耀峰用数据说了这番话。

在地源热泵领域,中国不论是发展速度还是发展规模都已远超美国。国际地源热泵协会研究委员会主席刘小兵告诉记者,“美国地源热泵经过30—40年发展,才占市场份额的1%。美国40%的能源供应是天然气,当前页岩气也维持在20年前的低价,客观上制约了其他能源形式包括地热的发展。

尽管20xx年前,美国对地热供暖有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但经济萧条,并没有对产业形成大的影响,现在特朗普执政,对新能源态度并不积极。美国地热发展仍面临能源价格低、缺乏政府支持等压力。”

相较之下,中国地热迎来发展的春天。

雾霾围城催生清洁供暖,地热发展由此推进。与此同时,在地热能利用领域,包括海利丰、永高股份等不断创新技术产品和商业模式,地热能应用在中国遍地开花。

就政策层面来看,尽管在地热供暖方面国家没有专门统一的补贴政策,“但是各地都有一些相关的政策,比如北京,深层地热供暖财政在热源部分直接补贴50%,对地源热泵补贴30%。其他地方的地热供暖,有的每平米补贴50元,有的是80元。”中国地质调查局浅层地温能研究推广中心常务副主任、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能源处处长李宁波告诉记者。

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及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地热能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中国将新增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11亿平方米,其中新增浅层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7亿平方米,新增水热型地热供暖面积4亿平方米,新增地热发电装机容量500MW。

“这是国家首个地热产业规划,是地热产业发展的里程碑,必将对我国地热产业快速、健康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曹耀峰表示。

“目前全国地热能供暖面积已达4.78亿平方米。随着地热‘十三五’规划的出台,到20xx年按照其10倍发展速度,就要达到50亿平方米,潜在市场规模可达万亿元。”李宁波说。

在北京市地质工程勘察院地热工程研究所所长杨亚军看来,“这将掀起地热供暖的热潮,地热供暖将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

地热发电滞后

就地热直接利用而言,中国是世界第一,但在地热发电领域,中国则远远落后于世界水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地热发电总装机容量约27.28MW,而美国装机容量超过了3000MW,菲律宾接近20xxMW。

“从20xx年12月,广东丰顺第一个地热发电站投产,中国成为世界第8个地热发电国,此后,7个中低温地热电站及西藏羊八井高温地热电站陆续投运。而现在全球25个地热发电国家中,中国地热发电装机排名第18位。”中国能源研究会地热专委会专家委员会主任郑克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记者了解,地热发电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迄今国家还没有明确的对地热发电补贴的执行文件。电价补贴缺失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地热发电速度和规模,因为“单纯利用地热发电,企业肯定是赔钱的。。”

地热利用示意图

对此,业内专家建议,按照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政策要求,借鉴风能、太阳能发展扶持方式,明确地热发电商业化运行项目电价补贴标准,可有效解决地热发电面临的资金瓶颈问题。

“《可再生能源法》《关于促进地热能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地热发电这一可再生能源可享有电价补贴政策,我们希望能进一步出台明确的实施办法。”郑克棪也建议。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地热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到20xx年地热发电装机达到500MW,在目前补贴缺位的情况下,或很难达成。”

打造雄安地热示范城

在此次会议上,积极发展地热支持雄安新区生态城市建设亦成为热点话题。

早在20xx年,华北地区首个地热供暖代替燃煤的无烟城雄县诞生,目前雄县地热供暖能力达到450万平方米,覆盖率超95%。今年4月“千年大计”雄安新区设立,其定位为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地热能成为雄安新区设立以来首个确认的具体投资领域。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目前,雄安新区分布有三个大中型地热田,地下热水资源分布广、埋藏浅、温度高、储量大、水质优、易回灌。雄安新区地下热水资源年均开采量折合标准煤逾200万吨,可满足近千万平方米的建筑群供暖需求。

据了解,中石化新星公司已在河北雄县召开现场会,研究为雄安新区提供“地热+”配套具体措施,计划20xx年在雄安新区新增清洁能源供暖面积1000万平方米,打造地热资源利用的“全球样板”。

据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地热研究室主任王贵玲介绍,雄安新区全区普遍适于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核心区均为地下水源热泵和地埋管热泵适宜性好区和适宜性中区。核心区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的总能量折合标准煤11.2万吨,按35%的利用效率,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排放量9.35万吨。雄安新区全区每年可开采量折合标准煤400万吨,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950万吨。

雄安新区将如何打造地热示范城?王贵玲进一步建议,“在开发利用模式上,区内公用建筑,可使用浅层地温能;居民区建筑物供暖,应以开发深部岩溶地下热水资源为主;乡村应积极推广应用浅层地温能供暖、制冷;城乡结合带宜开发浅部砂岩型地下热水资源,用于温泉疗养、种植养殖及供暖等。”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3篇《市场调研报告》,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332 173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