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汉字的研究报告(7篇)

发布时间:

在生活中,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内容是差异网为您带来的7篇《关于汉字的研究报告》,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写一份关于汉字的研究报告 篇一

我爱你,中国字——柯

柯景之

中国汉字落笔成画,写下千年历史,让世界都认识。中国汉字,一笔一画皆故事,让世界都向往。中国汉字底蕴深厚,如无数珍宝般闪闪发光熠熠生辉,每一个中国字都是那么美观大方,讨人喜爱,我最喜欢的是“柯”字。

“柯”字惹我喜爱的地方并非是我的姓氏,字形美是一个关键。甲骨文的“柯”字,左边是一块木头,表示木字旁,丁则是用一把斧子表示,丁字下面是“口”,也就用一张简单的嘴表示。每每看得入神时,便觉得这不止是甲骨文,不只是一个简简单单,普普通通的字了,而是一幅神奇的,充满了中国汉字独有魅力的画卷。

你再看“柯”的楷书,哪一笔不是刚劲有力,方方正正?绝不拖泥带水,似写非写。干脆利落,也许这就是“柯”字楷书的魂脉吧。

你且看“柯”字的草书,——最具欣赏价值的字体,一笔一画,有圆亦有方,可谓刚柔相济。哪一个字又有这般相称呢?果如所言:篆书如圆,隶书如蚕,行书如走,草书如奔。

“柯”字之所以得我所喜,形是其次,重要在于义。有人说,“柯”是斧柄的意思,将来会被别人使唤,不吉利,可是斧柄在古时是不可缺的利器,不是预示着会成为祖国的标梁之材,岂能不吉利?

“柯”还指植物的根茎,有规矩之说,难道长大后规规矩矩的,不好吗?或许,爸爸妈妈正希望我规矩矩地做事,堂堂正正,清清白白地做人。

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就写好每一个方方正正的中国字,每一个中国字的演变史都是一个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扬,它刻进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名字里,写进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中,融进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脉里。

汉字的研究报告 篇二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华夏儿女都自称是龙的传人。作为龙的传人,关于“龙”这个字,我的心中充满了疑问和好奇。“中国人为什么喜欢自称龙的传人?“龙”这个字是怎样演变而来的?“龙”这个字的背后有什么历史文化渊源呢?带着这些疑问,我对“龙”这个字的演变历史做了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2、访谈法

三、资料整理

1、起源

“龙”字在古代是一个象形字。这个形主要来自于一种神异动物,《说文解字》说龙是鳞虫之长,它和“麟、凤、龟”并称为礼记四灵之一。能大能小,会飞会游泳,能吞云吐雾“雏形期,也称夔龙期。主要是夏、商、周时期,距今已由5000多年的历史。它的特点是:抽象、神秘,但也具有现代龙的雏形,其用途主要是,作为青铜器上的装饰花纹。

2、演变

商朝时期龙形构成期,也称飞龙期。主要是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距今4000多年左右。它的特点是:粗狂、雄健,其用途是用于贵族墓葬品和其他工艺品的装饰图案。

隋唐的龙,丰满雄健、气势逼人,其用途是除青铜器以外,还有建筑物和工艺品的装饰图案。隋唐时期是“龙”构成期。

最初在商周时期的甲骨文里,“龙”字还是很形象的,就是一个“龙”的形象。甲骨文中“龙”字为兽首蛇身之状,头顶着一个表示刀状器的“辛”字符号。

甲[www.chayi5.com]骨文、金文、篆体、繁体龙字虽多有异形体,但演化却有一条明显的规律,主体是龙的头部,为巨口有牙,头上方有“辛”字头,右旁是弯曲之身。

四、研究结论

1、“龙”字在古代是一个象形字。这个形主要来自于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异动物。

2、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和象征,已经有8000多年的历史了,我们中国人都自称是龙的传人。封建时代用龙作为帝王的象征。

3、龙字的演变过程:

4、此刻很多“书法大师”喜欢写这个龙字,写起来龙飞凤舞,很有表现力。对“龙”字虽经多种艺术性处理,但主体形态没有实质性变化,传承脉络清晰。

汉字调查报告 篇三

调查时间:

20xx年11月18日

调查目的:

调查了解现在街头汉字使用规范情况

调查人:

万若澜

一、调查原因:

中华汉字不但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而且语言文字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同音字,形近字混用、写错别字、写字潦草不规范以及滥改成语等情况屡见不鲜。所以我介于社会用字情况,展开实地调查。

二、调查内容

1、错别字

这幅图是我在实地调查中,在电脑城一个比较大的电脑店里拍到的,“张扬个性”的“扬”写成了木字旁的杨树的“杨”另外,我还在CBD的中央大街与CBD商业城分别发现了这几个个错别字:一个包子摊的价格表上“烧麦”印成了“烧卖”,这是不规范的用法,并且稀饭的“稀”印成了“希望”的希,同一个价格表上竟出现两个错误,只能说这太不应该。

而我在商业城中发现的错误就更让人啼笑皆非了:一个卖十字绣的店铺中,招牌边闪烁的Led屏上有这样几个大字“十字绣专卖”,可绣字却打成了铁锈的锈,这样的十字绣,估计没人敢买。

2、因写字不规范而造成的错误

这个错误是我在气象台小区发现的因为是手写字,所以有很多地方不规范:“画”字中间的“田”一竖出头了、“美化”一词中,“美”少了一横,“化”的一撇没有出头。还有一个缺胳膊少腿的错字:“精神风貌”的貌少了一撇。这些虽然都是小错,但是这个布告栏是社区的窗口,我们可以从这里看出一个社区的好坏,出现错字只能说明写这个布告栏的人本身文化水平不算高。

三、结论

通过实地观察、走访,我认为,用字不规范的情况已经得到了改善,因为那些比较新的店铺基本上没有错别字,这说明人们的文化水平以及对用规范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不过那些老一些、小一些的店铺中仍存在着用错汉字的现象。

四、呼吁

我希望我们在生活中杜绝错别字,从我做起,从每一个汉字写起,使用正确、规范文字。

汉字调查报告 篇四

一、调查背景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中也提出,要求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强大势力及一些地方和学校在写字教学上重视的程度不够,写字教学的状况和效果有些不尽如人意,走进写字课堂,不难发现有许多学生脑袋歪着、本子斜着、手捏着笔尖、眼贴着桌面,姿势极不正确;翻开学生作业本,有的笔走龙蛇、龙飞凤舞,似秋风乍起,吹乱一地稻草;有的或大或小、参差不齐,如丘陵起伏、重山叠嶂;有的胡涂乱抹、错字连篇,像黑云翻墨,书写极不规范。而且,一直以来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思想观念上对写字教学重视不够,没有摆正写字在语文教学中的位置,应试教育现象的存在,使得写字教学被忽视,信息化社会的来临又使现在的小学生刚开始学习就步入了少纸、无纸时代。种种原因,使小学生在汉字书写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诸如:执笔方法不科学,坐姿不正确,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卷面不整洁等等。

二、调查内容:

1、调查我校八年级学生写字执笔姿势的现状。

2、家长对写字教育的认识。

3、教师对执笔方法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三、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法

(1)设计《药惠中学八年级学生写字教育》问卷调查表,对我校八年级32名家长进行调查

(2)设计《教师写字教学情况》问卷调查表,对我校54名教师展开调查

2、现场调查法

在我校7~9年级中,每年级随机抽取2个班进行调查:在学生写字的自然状态下,经过仔细观察,对学生各种错误的执笔姿势加以归纳分类,制定标准化的观察记录卡片,多次观察后加以记录,收集学生执笔姿势状况的第一手资料。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1、家长重视孩子的写字教育

问卷调查显示95.6%的家长认为在电脑日益普及的今天,孩子写一手好字还是十分必要的,64.7%的家长认为自己孩子的执笔姿势不好,只有24.9%的家长多次对孩子的写字姿势、方法进行指导。为什么意识到写字问题却缺少指导呢?因为只有11.3%的家长认为自己有能力指导好自己的孩子写好字。其他一些调查信息显示大部分家长自身对写字的一般常识了解不够,对正确的执笔姿势没有清晰的认识,对自己的书写水平不满意,导致他们没有信心和能力指导自己的孩子写好字。64.9%的家长认为学生写好字主要取决于学校老师的指导。

2、学生执笔姿势错误率很高

表2学生错误执笔姿势调查统计表

指标

人次

比例

手腕扭曲

49

7.69

手指抓抱笔杆

66

10.37

手指屈卷掌心

381

59.70

执笔太竖

36

5.69

执笔太低

262

40.96

抽查结果显年级学生执笔姿势错误率高打77.3%,学生错误执笔姿势的主要表现形式依次是手指屈卷掌心、执笔太低、手指抓抱笔杆、手腕扭曲、执笔太竖。学生执笔的错误姿势表现形式往往不是单一出现的,而是几种一起出现的。

调查中还发现学生执笔的正确率并未随着年级的增高而提高。这说明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没有注重写字姿势的教育,没有一贯的要求去指导学生的执笔姿势。而学生由于要写大量的作业,为了追求速度,无暇顾及执笔姿势正确与否,以致有些正确的姿势也开始慢慢变型。据笔者的跟踪调查,小学生要养成正确的执笔姿势至少要两年以上的时间,且需老师、家长、学生共同的努力。

3、教师缺乏有效的指导方法和持之以恒的决心

对我校45位教师的问卷调查,以下是几个调查问题的比例:

对学生明确写好字重要性的83.6%,自己执笔姿势好的35.7%,写字好的占14.8%,有能力指导学生写好的67.9%。

经常指导写字姿势的28.4%,学生写字不好主要是缺乏指导造成的32.8%,太早学习造成的58.1%。

以上信息显示我校教师在观念上是重视写字教学的,但由于日常教育教学任务繁忙,大部分教师指导能力的不够,导致在日常教学中不会经常关注和纠正学生的执笔姿势。有的教师平时提醒学生的书写姿势只停留在:“三个一”上,即眼睛离纸面一尺,胸口离桌沿一拳,手指离笔尖一寸,对执笔的手型不做指导。学生的错误姿势很难纠正,且极易反复,教师缺乏持之以恒的决心。

五、应对策略:

1、重视正确执笔姿势的养成

在八年级的学生中,有一大部分已经形成了错误的执笔姿势和书写姿势,要纠正这一错误是很困难的。这时教师应强化这方面的训练,教给学生正确的执笔、写字的姿势,让学生记住顺口溜,头正,肩平,臂张,脚分开,“三个一”要求记心上。这里的“三个一”是指笔尖离手一寸,眼睛离书一尺,身子离桌一拳。利用教学挂图让学生对照检查自己的姿势,逐渐形成习惯。正确的姿势一旦形成,会使学生受益一生。我们还让学生牢记“执笔歌”,利用指托规范学生的执笔姿势。久而久之就养成了正确的执笔与书写姿势。同时,学生也做到了充分的心理准备,用认真的态度去练字,使学生能树立“提笔即是练字时”的意识。

2、提高教师的书写水平和教学能力

俗话说“字如其师”,勿庸质疑,教师的写字水平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一个写字好的老师也往往会更加注意学生正确写字姿势的培养。学校要请书法老师对其他教师进行定期培训,提高教师的书写水平。语文教研组可将正确的执笔姿势的养成作为一个课题进行研究,提高教师重要性的认识,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3、提高家长的重视程度,督促子女养成正确的执笔姿势

教师要利用家长会向家长讲明执笔姿势和写好字的关系,提高家长的重视程度。要让家长明白家庭教育一对一的优势,学生在家中要写作业时,家长要密切配合,时常提醒子女注意执笔姿势的正确性,手把手纠正其错误姿势。

4、营造良好的班级写字氛围,引导学生互帮互学

国外有研究表明,对儿童影响最大的人依次是父母、同伴、老师。教师可把班里写字好姿势又规范的学生作为榜样,让他们去当小老师,动员全班的力量对同学的执笔姿势进行监督。教师要经常进行“看谁写的好,看谁姿势正确,看谁进步快”的写字比赛,使学生人人争当上游。

汉字的研究报告 篇五

一、问题的提出

汉字有几千年的历史,由最开始形象复杂的甲骨文到今日简洁易懂的楷书,共经过五个主要阶段。由简单的一到一百七十二划的chao

字。有字如画,画如字的美称,但依然让很多人懵懂。所以有必要展开调查来研究一下汉字的来龙去脉。

主要研究问题如下:

1、汉字的由来。

2、汉字的发展。

3、汉字的使用。

二、研究方式

1、图书文献查阅。

2、网络搜索。

3、咨询父母。

三、研究结果

1、汉字的由来

(1)发明人仓颉,复姓侯刚,号史皇氏,负责管理粮食。

(2)发明汉字的原因:仓颉负责管理粮食,由于华夏民族的强大,牲口粮食的储藏日渐增多,光凭脑袋已经记不住了。最开始仓颉用堆石记事,再结绳记事,又用贝壳。他觉得贝壳挺好用,一连用了好几年,黄帝看他挺能干,于是将年年祭祀的次数、回回狩猎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减都交给仓颉负责。绳子和贝壳慢慢的也不够用了,受到三位老人的启发,仓颉创造了符号文字,又创造了甲骨文。汉字所以诞生了。

2、汉字的发展

甲骨文书写不方便,又不统一,于是金文代替了甲骨文。后又出现了大篆、小篆、隶书、行书、草书,才到此刻的楷书。汉字的数量并没有准确数字,大约将近十万个,日常所使用的汉字仅有几千字。

据统计,1000个常用字能覆盖约92%的书面资料,2000字可覆盖98%以上,3000字则已到99%,简体与繁体的统计结果相差不大。

3、汉字的使用

汉字在全世界有15亿人口使用。其中中国有14亿多人使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也有广泛使用。近年来,由于中国的影响力日渐升高,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

4、结论

汉字由仓颉发明,由开始的甲骨文到现代的楷书,经历了五个主要发展阶段。汉字总数有十万个左右,常用汉字有几千个。时至今日,全球有15亿人在使用汉字,并且随着中国影响力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也加入到使用汉字的人群里。

写一份关于汉字的研究报告 篇六

我爱你,中国字——众

颜丽郦

字海茫茫,最吸引我的,却只有一个字。它,如启明星一般闪亮,又如珍珠般耀眼;不像是一头踌躇的小鹿,而是一匹洒脱的野马;它的声音,似天籁回响,让我从幼时起,就对它有莫名的感动。它,就是“众”。

其实,在别人眼里,“众”,只不过是轻微一星而已,可我却跟它另有情缘。我自幼,爷爷就爱教我认字,什么“我”“他”“行”等一些常用的字,都教过了。一个闲暇的午后,他、奶奶和我在一起享受茶点,他眯着眼问我,“知道什么是字谜吗?”“知道,不就是猜字吗?”“那我考考你,现在我们仨在一起,打一字”我一下懵了,直摇头。爷爷神秘地拿出笔,“你是一个人”,然后在纸上写了一个“人”字,“奶奶是一个人”……末了,问我,这个字念什么,见我一脸的无知,他便说:“这个念众”。我就读啊读,念啊念,越读越越好听,读了几遍,跟那啾鸣的小鸟,嗡鸣的蜜蜂一样,很可爱,很特别。

它最特别,最令人着迷之处,就是它的字形和字意。它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它是画的,是一个太阳下很多人在劳作的意思,本意是劳作嘛,肯定要有字面意思:“底为三人,会多人之意,又加日符,突出了在烈日下劳作”。本意是在烈日下很多人劳作,怎么历史演着演着,就忘了演烈日和劳作了呢?简体“众”的字面,怎么就变为很多人了呢?

其实他最初来到中华大地的意义就是表达“很多人”。我还觉得,“众”是最能表现中国魂的!它带多人之意,我们中国,哪一个世纪,哪一个朝代,不是大国?众也为团结之意,不团结,哪儿来的新时代?哪儿来的复兴伟业?二人同心,尚且其利断金。三人一龙;三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三人齐心、三人同心!这哪儿只有三个人,是汉字之海中最为和谐,最为团结,最能体现中国魂的字啊!那一撇、一捺是多么生动!多么柔美!多么像国魂啊!

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写方方正正的中国字,众。

汉字的研究报告 篇七

一、研究的问题

历代书法家的字体各有不一样,字体到底有哪几类初学者最好先学哪一种字体各类字体都有什么特点?

二、研究途径

1、上网查询。

2、询问家长。

三、资料整理

1、书法的字体有哪几种?

如果按传统分类,能够分为五个大类:行书、草书、隶书、篆书和楷书五种。在每个大内中有细分若干个小类,篆书分为大篆和小篆,楷书分为魏碑和唐楷,草书分为章草、今草和狂草,行书分为行楷和行草,隶书分为秦隶和汉隶。

2、初学者最好先学哪一种字体?

初学者最好先学楷书和隶书这种比较规矩的字体。楷书中最适合初学者的是欧体和颜体,隶书能够先学张迁碑。因为楷书和隶书的字体工整,相对于草书、篆书和行书来说简单一些,先易后难,要先掌握最基础的字体,再学个难一些的。

3、各类字体都有什么特点?

(1)篆体特点

小篆:字体略长而整齐,笔画圆匀秀美。大篆:书法细劲挺直,笔画无顿挫轻重。

(2)隶书特点

隶书结体扁平、工整精巧,轻重顿挫富有变化。

(3)楷书特点

楷书笔画方正、横平竖直、规矩整齐,很适合初学者练习。

(4)行书特点

行书不及楷书工整,也没有草书草案,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字体。

(5)草书特点

按必须规律将字的点划连字,结构简省。章草:简易快写,字字独立不连写。今草:是楷书的快写法,点化飞动,上下之间笔画痕迹往往牵连。

四、研究结论

隶书和楷书较为工整,初学者能够先学这两种字体。而草书、行书和篆书,就比较复杂,最好先打好基础再学。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7篇《关于汉字的研究报告》,能够帮助到您,是差异网最开心的事情。

332 179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