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个人实践报告(最新6篇)

发布时间:

中国近现代史实践报告 篇一

追寻“红色之源”

——参观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

在一个烟雨濛濛的秋日,我来到了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参观。南湖革命纪念馆座落于嘉兴南湖旁,与烟雨楼隔湖相望。唐代杜牧有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本来就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来到纪念馆,再加上灰蒙蒙的天色和凉凉的雨丝,更给我的旅途笼罩上了一种肃穆的气氛。

1921年,由李达夫人王会悟牵头,中国共产党一大从上海搬移到江南小城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在那里,中国共产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纲》、《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选举了党的领导机构,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由此,南湖成为了光荣的革命纪念地,载入了革命史册。

1959年10月1日,南湖革命纪念馆成立,以湖中烟雨楼作为馆址,按照当年中共“一大”代表乘坐的游船样式仿制的革命纪念船,陈列在烟雨楼下万福桥旁,从那以后,每年有数十万游客前来瞻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1991年七一前夕,由三百多万南湖儿女出资,一座新的以中国共产党党徽为造型的革命纪念馆在南湖东岸拔地而起。南湖革命纪念馆新馆占地面3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980平方米。

来到纪念馆大门前,就看到高高的台阶上矗立着镰刀斧头式样的牌坊,镰刀的两翼像像两只张开的手臂,迎接着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学习。虽然是雨天,牌坊上,一代伟人邓小平题写的“南湖革命纪念馆”几个金色的大字仍然熠熠生辉。正门的西侧有一个宣誓台,墙面上是一面巨大的党旗,威严肃穆,许多党员都曾在这里对着党旗庄严宣誓。沿着脚下的红地毯,我走进纪念馆,同时也走进了中国共产党光辉灿烂的历史。

进入纪念馆二楼大厅,大厅中间是一艘南湖红船模型,这是根据南湖红船按比例精心制作的,背面有“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史料陈列”18个金色的大字。整个大厅在鲜花簇拥下显得庄严稳重。 进入史料陈列大厅,昏黄的灯光下,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个久远的年代。整个陈列分为两个部分共五个单元,记述了中国共产党创立时艰辛又伟大的过程。

第一个展厅,其主题是“苦难的中国,不屈的中国”。

1840年,英帝国主义的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人们从此置身于水深火热之中。英国用武力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从此,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上没有独立的主权,经济上沦为了资本主义世界的附庸。此后,其他列强相继入侵。尤其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掠走大量珍宝后焚烧圆明园,中华文明瑰丽的历史遗产、劳动人民的伟大结晶因此付诸一炬,令人扼腕。看到此处,我顿生愤怒之情。几个月前,我曾到过圆明园,那里荒草丛生,废墟满地。二百年前它还是豪华壮丽的皇家园林,如今却只剩下一道道裂痕还在讲述着它曾经遭遇的暴行。我还清楚得记得,圆明园中游客的神情是何等的严肃,他们眼神中满是对侵略者的责问和对历史的无奈。有的游客甚至深情地抚摸着脚下的石块,声声叹息。英法联军的罪恶行径伤害的不仅仅是中国人民,他们掳走焚毁了大量艺术珍品,在世界文化史上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损失。这一单元的展览中还有日军在甲午战争中屠杀中国人民的场面,其残暴程度令人发指。我们的封建统治者,落后腐朽,甚至还无耻地提出“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方针。这样的封建制度还怎能对抗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中国人民又怎能允许国土的继续沦丧?!

接着,展览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告诉我们,农民运动、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都挽救不了中国,中国农民和资产阶级无法担起反帝反封建的历史重任。

再走进去,我到了第二个展厅“中国共产党的酝酿和筹建”。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商人相继在中国设置船坞,船厂,开办轻工业工厂,于是诞生了中国第一批无产阶级。19世纪60年代起,在洋务派举办的军工和民用企业里,又产生了一批产业工人。70年代后,中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产业工人队伍逐渐壮大。同时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十月革命的胜利,给我们送来马列主义。1919年1月至6月,第一次世界大战27个战胜国在巴黎开会,悍然将战前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此消息传到国内,全国人民群情激奋,北京的学生首先站了出来。他们放下手中的书本,举着横幅,怀揣着一腔的爱国情,走上了北京的街头。“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的标语都在警醒着人们。运动逐渐扩展到上海和全国各大城市,工人阶级、商人和手工业者也开始罢工罢市。北洋政府最终抵挡不住全民的运动,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合约上签字。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中国工人阶级从此登上了政治舞台,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进一步觉醒。

工人阶级的壮大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此后,共产主义小组在全国发展起来。走入第三个展厅“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一进展厅,就看到墙上悬挂着当时参加中国一大的十三位代表的照片,下面配以文字详尽地介绍了他们的生平,其中不乏张国焘、陈公博这样后来的“叛党”人士。展览还告诉我们,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会议的第三天晚上,突然有一陌生男子闯进了会场,当询问他时,他答称走错了地方。幸好当时代表们警觉性高,反应敏捷,即时撤离会场,十几分钟后法国巡捕包围会场搜查,一无所获。当晚,代表们商量改换会议地点。在李达夫人王会悟的提议下,大家决定到嘉兴

南湖来召开剩下的会议。

最后一个展厅是“一大南湖会议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展出了一大纪念船的照片、一大南湖会议议程、中共一大南湖会议上选举产生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局名单、中国共产党党章等时务。在嘉兴南湖,中国共产党正式宣告成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伟人毛泽东的一番话,让我这个嘉兴人倍感荣耀。因为这样一个伟大的、能够拯救中国命运的党就诞生在我可爱的家乡。我为家乡感到自豪,也为中国感到庆幸。

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走出展厅,随后又来到了一楼的辅助陈列厅“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南湖的关怀”。展厅展出了四十多位副总理级以上的中央领导同志视察南湖的照片或为纪念馆题字手迹,其中包括胡锦涛、江泽民、杨尚昆、宋平、姚依林、彭真等。

走出展馆,我在参观留言簿上写下祝福:“祝愿祖国能在共产党的带领下越走越好。”

花了半天的时间参观革命纪念馆,体会了一把共产党人的辛酸史。在如此破败不堪的旧社会中,在如此千疮百孔的国家里,我们伟大的党能够在夹缝中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它拯救了人民与水火之中,带领着人们迈向新社会,给与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在这里,我不仅看到了中国近代以来的屈辱历史,看到了中国共产党的成长,还看到了一代共产党创始人不畏艰险、永不言弃的精神。这种精神不正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吗?少年强则中国强。前人为我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那么接下来党的建设、国家的强大就需要靠我们青年一代的不断奋斗了。

近代史作业实践报告论文 篇二

中国近代史纲要 实践考察报告

目:

走进大美临沂

------参观《华东革命烈士陵园》有感

走进大美临沂

------参观《华东革命烈士陵园》有感

一、 考察目的

通过对华东革命烈士陵园的参观,重温红色道路,探寻沂蒙精神,对沂蒙老区的革命精神有了更深、更透、更清晰的了解。亲身感受华东革命烈士陵园的庄严肃穆,心中充满莫名的感动和感慨,它就是一座无形的丰碑永远屹立的在人民的心中,是代表那个战火纷飞年代的鲜明标志,英雄长眠于此,而后人们在此寄托的不仅仅是哀思还汲取着不断前进奋发向上的力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烈士为了祖国奋不顾身,英勇抗敌,视死如归的精神和品质依然需要发扬光大,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 简介

华东革命烈士陵园位于临沂市城区金雀山脚下,沂河西岸。1949年4月,山东省人民政府为纪念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牺牲的华东地区革命烈士而建。是华东地区最大的革命烈士陵园。陵园南北长650米,东西宽300米,占地面积290亩。以45米高的五角灯塔式革命烈士纪念塔为中心,塔的东南方向有开国首席大将粟裕骨灰撒放处。当年,在沂蒙山区乃至华东解放区广泛流传这样一首歌谣,还把它作为对联到处张贴:“毛主席当家家家旺,粟司令打仗仗仗胜”。以及罗炳辉、国际共产主义战士汉斯·希伯和王麓水墓,此为东墓区;以革命烈士纪念塔为中轴线,与东墓区对称的西墓区有丁秋生骨灰撒放处和常恩多、刘炎和张元寿墓。塔后是宫殿式烈士纪念堂。堂内有表现烈士事迹的浮雕和镌刻着61,813位烈士英名的石碑。纪念堂前左右两侧分别是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和革命战史陈列馆。陵园内有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董必武、刘伯承、陈毅和罗荣恒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

三、 主要旅游景点

首先,我们来到了烈士陵园的大门,陵园大门为坊式建筑,面前并立4根朱漆明柱,横枋彩绘,蓝色斗拱疏密其间,顶覆黄色玻璃瓦。大门上中红色横额题“华东革命烈士陵园”,系著名书法家舒同手书。大门两侧,红墙灰瓦,古朴典雅。门前左为广场,右为桐树林,中一弧形单孔石桥跨青龙河与陵园前街相通,建筑风格很独特,气氛很压抑,给我的感觉很严肃、庄重,使得我的心情很沉重。

紧接着,我们内心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进入了陵园中,一眼就看到高高耸起的革命烈士纪念塔,它位于陵园中心,为五角灯塔式建筑,基部塔台为五面体石质平台,周围绕以石槛,供参观者走动。基台上为亭式塔墩,周围环接铜质栏杆,5角各立有2条花岗石柱,石柱顶端镶有表现战争年代工、农、青、妇、兵战斗、生产、放哨等内容的浮雅,上面写着发生的战争和事迹。亭内的每一塔壁上部各有一幅大型浅浮雕,题材均为反映军民英勇战斗、取得胜利的事迹。浮雕下部亭壁上分别为中共中央华东局、华东军政委员会的题词,山东省政府建塔碑文,鲁中南区党委、行署、军区、军区司令部和政治部题写的碑文,及刘少奇、朱德、刘伯承、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题词。塔身正面,镶有毛泽东亲笔题写的“革命烈士纪 念塔”7个鎏金大字,字体刚劲有力,清晰可辨。塔的顶端嵌有一立体巨型景泰蓝五角红星。走近纪念塔,当我们看到那一幕幕雕刻在石碑上,栩栩如生的再现了当年战士们保家卫国,浴血奋战,奋不顾身的战争场面时,战士们冒着敌人的船坚利炮,冲锋陷阵与敌人拼斗,其中有几个场面令我们万分的震撼和愤慨。

然后,我们又来到了革命烈士纪念堂,位于烈士塔北侧,为传统宫殿式建筑。两层飞檐,斗拱交错,顶覆青色玻璃甬瓦。正面廊檐下悬一巨匾,上题“革命烈士纪念堂”。堂四周,环以回廊,正面并立14根明柱。堂内以钢筋水泥和栋梁,穹窿顶棚饰以彩塑。堂内迎门为一石碑,上镌周恩来题词“人民革命的烈士们永垂不朽”,碑面为任弼时题词“你们的功绩永垂不朽”。碑前两侧,陈例子着王麓水、赵铺、刘炎、张元寿4位烈士的半身石质浮雕像。堂内东西两面正中陈着着两块巨在的联碑,直通堂顶。碑上镌刻着很多烈士的英名,他们为了战争奉献了自己的生命,是我们值得学习的模范和榜样。

革命战史陈列馆值得我们去参观,位于纪念堂东侧,馆为“回”字型平房建筑,外边两侧有一个废旧的坦克和一架战斗机。我们在附近纷纷合影留念。进入馆内,里面大多为大量的文字、图片、图表、照片、雕塑和实物,反映党和人民在鲁中南地区的革命斗争史,再现了1932年“日照武装暴动”、1943年蒙阴“岱崮阻击战”、1947年蒙阴“孟良崮战役”等重大革命历史事件和光辉战例,还有一些战争遗留下来的武器,如子弹壳,小米加步枪和缴获的武器等。烈士事迹陈列馆位于纪念堂西侧,与战史陈列馆对称布列。建筑形制亦同。馆内通过大量文字、图片、文物等资料,系统介绍了罗炳辉、赵铺、陈若克及国际共产主义战士汉斯·希伯等32位烈士的生平事迹。旁边还有讲解人员为我们讲述战役的详细内容,让我们更进一步的接触历史的回顾。

最后,我们来到了陵园的东侧,这里有一个很大的水池,但是里面的水不是很干净,这边还建有罗炳辉、王麓水、汉斯·希伯、张元寿、刘炎、常恩多及陈明、辛锐夫妇8位革命烈士的7座风格别异的烈士墓,又立有罗炳辉遗像亭1座。许多人为他们进献花圈,我们也折了松枝以此表达我们的崇敬的心情。

四、感悟

参观烈士陵园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和感触,让我深深体会到了革命烈士坚强不屈的意志力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也深刻认识到了革命老一辈为我们留下的沂蒙精神。在抗日战争时期,临沂是山东军区指挥地,陈毅,粟裕将军在此地指挥了一场有一场激烈的战争!可以说沂蒙山区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沂蒙山区的人民为新中国的成立也做出了重大的牺牲。在沂蒙山区无数的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投身战场,义无反顾地抛头颅,洒热血。

正如纪念碑上所刻:“不论革命高潮与低潮时期,在山东的革命战士配合全国的革命健儿,在毛主席、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艰苦奋斗,前仆后继。卒能以英雄的碧血,争取到今天人民大革命的全国胜利。此种伟大的高度的革命英雄主义,其丰功殊勋,铭印在我们千百万人民的脑海里,子孙万代,永世不忘。” 我们应该铭记历史,吸取前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知识和经验,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的学习、奋斗,树立无私奉献的精神和远大的理想,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做一个有文化、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年轻人。

近代史实践报告 篇三

《中国近代史》

实践报告

信管(1)班

小组成员

分工 : 照片拍摄 ++ 资料筛选 ++

报告正文 ++ 报告整理 ++

被敬畏浸染的下午

——走进梁启超故居

一个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牢固的治学根基,灵动的革命思想的人物故居,丝毫不会被烈日的炙热,人群的嘈杂,脚步的急促,环境的轻浮侵蚀,更不会被历史的车轮碾压,是的。

站在梁启超故居前,内心顿时涌上一种叫做敬畏的情感。院内正中是梁启超先生的铜像,虽然风雨已经使铜像的外层蒙上了绿色的铜锈,但是丝毫不能掩藏那睿智的双眸里涌现出的拯救国家的信念,那端坐的躯体更散射出近代中国救国者的雄威和不屈。铜像左后侧是浅色二层小洋楼,楼内正面有三个小拱厅,门前两侧是石台阶,这座带有浓浓的意式风格和沉厚的历史气息的建筑就是“饮冰室书斋”。书斋内,一楼正中为大厅,大厅周围5间房子,除1间为杂房外,其余为书房和图书室,轻轻地走进书房,唯恐打扰到这里的寂静,就是在这间书房里梁启超先生起草了著名的讨袁大计。来到立式书柜前,我们好似听见了梁公当年翻动书页的声音,这些现在看来已经泛黄的书籍里流动着的是一位近代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学术大师的治学思想和救国思想。二楼靠西北角也是1间大厅,靠东南角有几间主要卧室和图书资料室。卧房内最显眼的就是那张全家福了,这是梁氏家族的缩影,也是梁先生的精神慰藉。家族纪念室和餐厅也在二楼,纪念室里挂着梁先生的画像,让人肃然起敬。

主楼在梁公铜像右后侧为砖木结构,水泥罩面,塑有花纹,石砌高台阶,双槽门窗,一、二层各有 9 间居室。一层有一间大厅,大厅右侧是梁先生子女们的介绍,其中最惹世人注目的无疑是其长子梁思成,未来的中国现代建筑学奠基人在此受到了最精心的教育和栽培,直到成年后才离开这座老宅远渡重洋。而其他子女也在梁启超深厚的“齐家”之道的熏陶下各自成长为出色的学者、专家。顿时感悟到,梁公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维新派代表人,也是一位成功的父亲,子女们的成就证明了这是一个彻底的文化名门世家。 一层其余几间房间和二层的房间现在是展厅,里面陈列着梁先生生平的经历及相关照片。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光绪举人等。汉族,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者,深度参与了中国从旧社会向现代社会变革的伟大社会活动家,民初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教授之

一、著名新闻报刊活动家。在散文、诗歌、小说、戏曲及翻译文学方面均有作品行世,尤以散文影响最大。梁启超的文章风格,世称“新文体”。这种带有“策士文学”风格的“新文体”,成为五四以前最受欢迎、模仿者最多的文体,而且至今仍然值得学习和研究。梁启超自幼在家中接受传统教育,1889年中举。1890年赴京会试,未中。回粤路经上海,看到介绍世界地理的《瀛环志略》和上海机器局所译西书,眼界大开。同年结识康有为,投其门下,1890年就读于万木草堂,接受康有为的思想学说并由此走上改革维新的道路,世人合称“康梁”。1895年春再次赴京会试,协助康有为,发动在京应试举人联名请愿的“公车上书”。维新运动期间,梁启超表现活跃,曾主北京《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和上海《时务报》笔政,又赴澳门筹办《知新报》。他的许多政论在社会上有很大影响。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在湖南宣传变法思想。1898年,回京参加“百日维新”。7月,受光绪帝召见,奉命进呈所著《变法通议》,赏六品衔,负责办理京师大学堂译书局事务。同年9月,政变发生,梁启超逃亡日本,一度与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有过接触。在日期间,先后创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鼓吹改良,反对革命。同时也大量介绍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影响很大。1901~1902年,先后撰写了《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批判封建史学,发动“史学革命”。1905~1907年,改良派与革命派的论战达到高潮,梁启超作为改良派的主将,遭到革命派的反对。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梁启超立即表示支持。1907年10月,在东京建立“政闻社”,期望推动清政府实行君主立宪。由于清政府并不真心实行宪政,政闻社也因受到查禁而宣告解散。武昌起义爆发后,他一度宣扬“虚君共和”,企图使革命派与清政府妥协。民国初年又支持袁世凯,并承袁意,将民主党与共和党、统一党合并,改建进步党,与国民党争夺政治权力。1913年,进步党“人才内阁”成立,梁启超出任司法总长。袁世凯帝制自为的野心日益暴露,梁启超反对袁氏称帝,1915年8月,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进行猛烈抨击,旋与蔡锷策划武力反袁。1915年底,护国战争在云南爆发。1916年,梁启超赴两广地区,积极参加反袁斗争,为护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袁世凯死后,梁启超依附段祺瑞。他拉拢一些政客,组建宪政研究会,与支持黎元洪的宪政商榷会对抗。1917年7月,段祺瑞掌握北洋政府大权。梁启超拥段有功,出任财政总长兼盐务总署督办。9月,孙中山发动护法战争。11月,段内阁被迫下台,梁启超也随之辞职,从此退出政坛。1918年底,梁启超赴欧,亲身了解到西方社会的许多问题和弊端。回国之后,即宣扬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主张光大传统文化,用东方的“固有文明”来“拯救世界”。1920年梁启超回到中国后,以开始集中精力从事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该年《清代学术概论》脱稿。1921年梁启超在天津南开大学主讲中国文化史,在京、津多所学校先后七次讲演。1922年梁启超赴各地讲学;10月起,在南京国立东南大学(1928年更名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南京大学)讲授《先秦政治思想史》一学期;同年《中国历史研究法》出版。1923年梁启超在清华学校(1928年更名清华大学)讲学。1924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出版。1925年应聘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并担任京师图书馆馆长。1926年梁启超因病入院治疗,发现肾有问题。1929年1月19日梁启超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终年五十七岁。

每个展室里还保存着梁启超先生当年的一些手写书信,那些书信中除了有反袁,维新等的政治豪情,也有些给子女的柔情家书,字里行间流露出一位父亲对子女们的深沉的爱,浓浓的爱意里更深藏着对子女们学业的关心,也表现出了梁先生对教育、治学的重视。

走出梁启超故居,内心仍然被这里浓浓的历史气息浸染着,为了表达对伟人的敬仰,我们再一次伫立在铜像前,深深地鞠躬,接着默诵着“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也许风雨的侵蚀已经吞噬了故居当年的宏伟,但是它那不屈的灵魂却丝毫未被玷污过,因为几十载的历史积淀已经使它具有足够的力量屹立于时间的长河中。夜里,窗外一片寂静,回味着那历史的陈香,拿起颤抖的笔,轻轻地写下今天的感触。我们无需用世俗的“对”与“错”来断定梁先生当年的一些选择,也没有权利在这位伟人的身上束缚褒贬的枷锁 ,但是有一点却需要我们刻在心底—— 梁公的抉择大多是为了拯救近代中国。他的思想如风筝的线,有足够的力量将他的仰慕者牵引到他的方向;他的挣扎如锋利的剑,刺醒后人为民族存亡而奋斗。梁启超先生是救国者们的代表人物,也是中国近代革命者的缩影,他们用炙热的爱国心感化着每一位有良知的国民,用犀利的言辞表现对青年人的期望,我们铭记历史,铭记伟人,更要铭记自己的历史使命——建设强大辉煌的中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大纲 篇四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大纲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重要环节,也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在教学中开展并加强实践性活动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形式,也是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提高教学实效的重要环节。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为此,南京晓庄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特制订实践教学大纲,以规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实践教学。

一、实践教学目的和要求

二、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三、实践教学组织领导

四、实践教学设计(见附件)

五、实践教学考核

附件:《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一、实施形式: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社会实践教学周的时间,按照本组的选题展开社会调查;

2、教师于开学第四周将相关要求、参考选题予以布置,请学生自行分组和选题,并与第七周将分组情况及选题、调查大纲汇总上交;

3、教师对分组、选题进行适当协调,并对学生调查大纲进行修订,并与第九周将结果反馈给学生;

4、第十周至十三周为社会实践教学周,学生利用这四周时间,根据调查大纲开展社会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与十四周统一上交,并在调查报告中注明是否参与评优。

二、成果及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份关于相关主题的调研报告:

1、字数不少于3000字,以电子版的形式上交;

2、必须附相关图片,图文并茂,图片中必须出现小组成果的过程图片;

3、必须附原始调查资料(如调查问卷、访谈记录等)及分析结果;

4、杜绝抄袭,建议及提出的解决方案等要有新视角和建设性意见。

三、参考选题

(一)关于晓庄学院的历史调查

1、晓庄学院的发展变迁调查(学校的发展变迁、学生群体的发展变迁、教学群体的发展变迁);

2、晓庄学院早期革命斗争历史调查(如早期党员、党组织调查)

(二)“我身边的历史”调查

3、“我身边的历史变迁”调查——以一个家庭、一个村庄、一个小镇、一个企业发展为例;

4、“我身边的历史人物”调查

5、“我了解的历史事件”调查

(三)关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调查

6、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困境调查及解决路径;

7、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教育资源和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8、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受众群体的分布调查及原因分析;

9、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收费现状调查及存在的问题、建议;

10、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历史变迁

四、推荐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雨花台烈士陵园、中山陵、总统府、梅园新村(南京)、静海寺、渡江战役纪念馆、淮海战役纪念塔(徐州)、周恩来纪念馆(淮安)、中共一大会址(上海)、新四军纪念馆(盐城)等。

五、调查报告的写作格式

1、封面格式: 题目:

调查小组组长: 学号: 调查小组成员: 学号: 调查小组成员: 学号: 执笔者: 学号:

2、第一页格式:

内容摘要: 关键词: 正文

3、参考文献的格式:正文写完之后,要附上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陈金安。当前大学生 问题的思考[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0(3)。

( 按如上的格式来写参考文献 论文是J;专著是M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 篇五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教学作业

一、实践教学目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使学生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更需要学生在学习各种救国救民的先驱人物、思想与实践路径过程中,联系自己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努力去体验知与行合一的过程。因此,希望同学们充分利用北京市文化资源,探寻与我们近现代史教学相关联的“历史遗存”,了解近现代史中的重要人物、思想与事件,增强自己的历史情怀与人文关怀意识。

具体要求如下:

二、实践教学主题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一个有历史情怀与人文关怀的大学生。

三、实践教学要求

(1)结合专业特点和个人感受,选择与近现代历史相关的人物故居、历史发生地、纪念馆等地点,进行参观。

(2)参观或寻访历史遗存之前,一定要阅读背景资料。

(3)实践教学作业形式为艺术作品,提交一组漫画、插画、国画、油画等。要求切合主题,自拟题目并附上能够表达创作意图的文字说明,作品背面务必注明个人信息(班级学号、姓名、手机)。

(4)以小组为单位提交作品,以2人为一组,共同署名。

(5)遵守相关规定,文明参观,结伴而行,注意安全。

四、考核

实践作业满分为30分,直接纳入期末总成绩。创作作品由校内艺术专业教师与任课教师共同评定成绩。

五、时间安排

即日至4月26日为创作作品时间。第9周(4月27日)以班级为单位,统一提交作品。

附:相关场馆推荐 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宋庆龄故居、恭王府、卢沟桥抗日纪念馆、圆明园、军事博物馆、国家博物馆、故宫、陶然亭公园慈悲庵、八大胡同、北京长辛店二七纪念馆、香山双清别墅、国子监街、烟袋斜街、航空博物馆、南锣鼓巷、僧格林沁王府、齐白石故居、鲁迅博物馆、郭沫若纪念馆、李大钊烈士陵园、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鲁迅故居、毛泽东故居、李大钊故居、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地、朱彝尊故居(顺德会馆)、梅兰芳故居、程砚秋故居、老舍故居、茅盾故居、梁思成与林徽因故居、鹿钟麟故居、北京大学红楼、火烧赵家楼遗址、陈独秀旧居(《新青年》编辑部旧址)、“亢慕义斋”旧址、三一八惨案发生地、李大钊被捕处、王荷波等烈士牺牲地、中国铁路博物馆正阳门馆(前门东站)、军调部中共代表团驻地旧址、京报馆旧址、国立蒙藏学校旧址、国民会议促成大会全国代表大会会址、北师大旧址、高君宇石评梅墓、国立北平女子师范学院旧址(鲁迅中学)、刘公馆(纪晓岚故居)、长椿寺、中国大学旧址(郑王府)、辅仁大学旧址、北京国会议场旧址、马骏烈士墓、香山碧云寺孙中山纪念堂及衣冠冢、“一二•九”运动纪念亭、“保卫华北”石刻、佟麟阁墓园及纪念馆、埃德加•斯诺墓、清华大学朱自清雕像和纪念亭闻亭(为纪念闻一多先生)、清华园火车站、香山来青轩“四大书记”故居、清华英烈纪念碑、北京大学革命烈士纪念碑、刘和珍君雕塑、二七烈士墓、赵登禹将军墓、八宝山革命公墓(瞿秋白墓、王荷波墓、马云程墓、范鸿劼墓、闻一多墓)、北京植物园梁启超墓。在南城菜市口附近谭嗣同故居梁启超故居康有为故居、湖南会馆(毛主席等名人都在那里有过活动),在虎坊桥十字路口西北角,有个很旧的白色三层楼,过去是日伪日期的妓院。等等。

中国近现代史实践报告 篇六

苏州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实践

2011-2012学年第1学期 学院(部)材化部 专业 化学类 引言

在这个周五下午,苏城略显闷热,我们一行人踏访了位于东北街的苏州博物馆,贝聿铭大师的封笔之作。新馆的风貌,让我们不得不赞叹贝聿铭,大师风华绝代,天才卓尔不群。

自1960年元旦,苏州博物馆五十余年的历史不可谓悠长,但已经值得我们仔细挖掘,品读。

2 苏州博物馆五十年发展历程

2.1 缘起(1960前)

1949年4月27日,苏州解放,鉴于苏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社会知名人士于1950年7月26日正式成立苏州文物保管委员会,开展苏州地区的文物收集、保护工作,修缮留园、怡园、沧浪亭等园林。

1960年“苏州解放十年展”举办,为苏州博物馆的创建奠定基础。之后不久,苏州博物馆成立。老文物工作者为当时的苏州地区文物保护征集倾注了大量心血,我们对他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2.2 起步(1960—1966)

这是苏州博物馆的事业发展的起步阶段,成立后,它贯彻了“全面规划,积极发展,重点建设,提高质量”的文化方针,坚持“开门办馆”的思想,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正是在这种精神、态度下,这一时期收集了万余件文物、作品,培养和锻炼了一批具有丰富经验的文博专业人才。

苏州博物馆的起步是兢兢业业,一步一步如履薄冰。这才为后期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才能安然渡过那十年浩劫。

2.3 转折(1966—1976)

众所周知,这十年是文革的十年,是动荡的十年,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浩劫。“文革”期间,由于极左路线的严重影响,破坏了大量珍贵文物。苏州博物馆力保文物不失并且抢救散落的文物。苏州博物馆的文物竟然没有丝毫损坏,这是工作人员拼命的结果,是在令人敬佩。

2.4 恢复(1976—1990)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地,苏州博物馆的各项工作逐步开展并向深层次退进。苏州博物馆在这一时期独自开始了古遗迹考古发掘活动。与此同时,苏州博物馆通过展出文物向人们介绍有关苏州文明的历史。

2.5 发展(1990—1999)

九十年代,中国开始腾飞,苏州博物馆也迎来了它的高速发展时期。在飞速发展的同时,苏州博物馆也开展了一系列改革,最终确立了“大文物(忠王府)配合大旅游,小文物(藏品)陈列求精品”的工作思想,搞好博物馆与旅游的关系。同时,将馆藏文物推出国门,让外国友人领略苏州的历史文化,引进各地文物精品,丰富苏州人民的文化生活。

2.6 跨越(1999—2009)

21世纪伊始,苏州博物馆的发展又登上一个新台阶。新馆的建设,为苏州博物馆的跨越式发展带来了契机与动力。同时对忠王府开始历时11个

月的大规模修复工程。

新馆更是得到贝聿铭大师的青睐,亲自动手设计,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皆出自他手。苏州博物馆新馆、忠王府、拙政园三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苏州博物馆再次焕发青春。

3贝聿铭与苏州博物馆新馆

在当代建筑设计领域中,贝聿铭是世界范围内最为公众熟知的建筑大师,是跻身于世界级建筑师行列的唯一华人,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艺术家之一。1983年,贝聿铭获得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利茨克奖”。

苏州博物馆新馆是国内唯一一座有贝聿铭亲自设计的博物馆,占地10700平方米,建筑面积19000余平方米,加上忠王府,总建筑面积达26500平方米,和毗邻的拙政园、狮子林等园林名胜形成一条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长廊。

新馆的色调以传统的粉墙黛瓦为基本元素,清新雅洁。园艺的创新,延续了一代名园拙政园。苏州博物馆新馆是当今苏州的标志性公共建筑,也是中国建筑文化从传统走向未来的一座桥梁,更为苏州博物馆的传承与创新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忠王府

忠王府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在1860年9月至1863年12月期间,利用拙政园花园部分及东西部宅第等改建而成。1996年,忠王府被确认为“中国现存的最完美的建筑”。忠王府还保存着太平天国44余方秀丽典雅的苏

式梁枋彩绘,其数量之多、艺术水平之高,全国罕见。 心得体会

上面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整理出来的6篇《近代史个人实践报告》,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32 229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