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运行分析报告【优秀8篇】

发布时间:

经济运行分析报告范文 篇一

一、基本情况

1、今年一至五月份接待国内旅游者74.27万人次,与去年同期68.28万人次相比增加5.99万人次,增长了12.51%,完成县委政府年初计划目标的45.56%,其中过夜旅游者29.32万人次,与去年同期26.31万人次相比增长了11.44%,一日游游客44.95万人次,与去年同期41.97万人次相比增长了7.1%。

2、一至五月份实现旅游总收入24850.62万元,与去年同期

22240.01万元相比增>,!

3、一至五月份接待海外旅游者6人次,与去年同期接待海外旅游者52人次,同比减少了88.64%,实现旅游外汇收入0.74万美元,与去年同期1.29万美元减少了91.47%。

4、一至五月份接待团队329个,15446人次,23532人天,与去年同期301个,12__人次,19424人天相比分别增加了9.3%、27.51%,21.15%。

二、星级宾馆接待经营情况

纳入统计的八家星级宾馆共接待50459人次,与去年同期接待54137人次相比减少了6.79%,营业收入总额为845.03万元,与去年营业收入758.48万元相比增加了11.41%,平均出租率为33.14%,同比降低了2个百分点。累计平均房价为__.99元/间人与去年同期95.32元/间人,同比提高20.64%。

三、景区接待情况

一至五月份新河口、立昌、禄充、帽天山等景区共接待59.9万人次,与去年同期48.86万人次相比增长了22.6%。其中门票收入为101.36万元,与去年同期98.46万元相比增加了43.44%。

四、主要成因

1、五月持续高温天气刺激广大游客的出游欲望。

2、第21届立夏节和第二届云南户外运动联盟大会等活动的成功举办,大力提升了旅游人气。

3、完成在昆石高速路旁-阳宗境内建设两块大型旅游宣传广告牌,融合了对澄江的全方位宣传。

六、存在的问题

1、景区景点旅游市场秩序需进一步加强,尤其是禄充景区管理较为混乱,游客投诉上升。

2、宣传促销经费紧张,形式不多,收效不明显。

3、旅游项目推进缓慢,区域内短期难以形成新的旅游卖点和亮点,难以吸引高端客人进入,旅游业转型升级困难。

三、建议和意见

1、尽快制定出台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实施意见,从政策上进一步理清全县旅游业的发展,将旅游富县战略从政策保证到资金保障落到实处。

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篇二

一、总体运行情况 1、以工业企业先期投入和建设工业原料基地为切入点,带动工农业共同发展。

今年旗政府积极鼓励金马油脂、奈伦淀粉、阿大复混肥、兴农专用肥等企业以订单农业先期投入和赊销种子、化肥等方式为农民解决种粮资金5000多万元,这样即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又解决了工业企业原料基地建设和原料的供应问题。目前我旗大豆、马铃薯、乳业等原料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农畜产品基地建设不仅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也带动以农畜产品加工的工业企业迅速发展壮大起来。从目前看我旗今年自然条件好于上年,没有出现大的灾情,国家又出台了农业减税、种粮补贴等一系列优惠政策,还有工业企业的加入,大大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业生产走势看好。

2、第二产业快速发展,带动了整体经济的增长。 今年以来我旗不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工业企业改造、移动通信基站及光缆改造、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进度顺利。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28632万元,同比增长85.4%;建筑业增加值完成7018万元,同比增长88.5%。 二、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消费需求趋旺。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3289.7元,同比增长9.1%;人均消费支出2242元,同比增长1.3%。农民人均现金收入732元,同比下降45.0%。 三、市场物价继续上扬。 四、财政、金融平稳发展。 金融形势较为平稳,银行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为9.03亿元和10.2亿元,同比略有下降,分别为0.5%和3.5%,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7.7亿元,同比下降1.9%。

五、存在问题和采取的措施

从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看,总体形势是好的,正朝着预期方向发展,但经济运行中一些突出问题仍不容忽视。

一是我旗经济总量的增长主要依赖于第一产业,上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3.4%,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为26.4%和13.5%。从二、三产业所占比重看,对地区生产总值的拉动作用远远低于第一产业,显示出三次产业不能均衡发展,而我旗农业又是不能稳定发展的产业,首先是生产方式落后,劳动力素质较低,基础设施薄弱;其次是农业基本上还是靠天吃饭,主要是依赖于自然条件,并且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十分脆弱,这些因素严重影响着我旗农业生产健康稳定发展。因此要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第二、三产业的贡献率。

二是工业企业开工不足,原料短缺,产销衔接矛盾仍然很突出,重点工业项目进展缓慢等直接影响着工业生产。由于原料不足,今年全旗油脂行业生产进程比较缓慢,农业生产资料大幅度涨价,造成工业生产成本提高,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扩大。

今后应采取的措施

1、要继续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发展大豆、马铃薯、白瓜籽、葵花等我旗有比较优势的农作物。扶持农民发展特色产业,扩大无公害蔬菜和中草药种植面积,加快发展绿色大豆,增加甜瓜、小米、元葱等特色农产品,营造品牌优势,提高农产品竞争力,转变原始的种植方式。

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篇三

一、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

(一)农业生产稳步推进

3.加强大春作物中耕管理。一是对6800亩水稻做好稻飞虱防治工作。二是对生姜、绿谷、玉米做好合理施肥、锄草等工作,切实做到沟无杂草、株无病虫害。

(二)小集镇建设进一步加快

一是设里老寨小集镇开发目前正在建盖具有民族特色的商品房40套,共8253m2,现框架已建起,8月底将全部完成屋面装修。二是投入3万元购买垃圾车对设里等集市进行清淤、疏浚、保洁、集镇环境整治等工作,通过整治,集镇环境得到明显改观。

(三)固定资产投资成效突出

(四)财税金融平稳运行

二、存在问题和困难

一是受金融危机影响,农副产品价格下滑,农业增效难、农民增收难、农村发展难。

二是气候变化导致××境内降雨量偏低,水稻栽培没有全部完成,明年扶贫救济工作量加大。

三是木材采伐指标满足不了林农的需求,林业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四是道路交通、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群众行路难、就医难、上学难、饮水难等问题还没有得到全面解决。

五是财政收入低影响经济发展。××乡没有工矿企业,税源单一,地方财政收入低,制约了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

三、下步经济运行和指标完成情况预测分析

(一)第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预测分析

一是做好大春作物中耕管理及收割工作。积极发动群众做好大春作物中耕管理工作,使大春作物:生姜、玉米、绿谷、优质稻“沟无杂草,株无病虫害”,使农作物优质、高产。二是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改在11个村委会全面开展,尽快完成录证与发证等后续工作。三是开发林下资源养殖户和肉牛养殖示范村,顺利推进“三百”工程建设。四是发展林下养殖1000只以上的养鸡大户6户。

(二)全年各项经济指标实施情况分析

在全乡各项经济指标分解的基础上,大春作物的播种任务已按下达数基本完成播种,当前面临做好大春作物中耕管理的任务,力保农业增产增收。

四、后两季度工作打算

一是抓好农作物中耕管理及收割任务。生姜、水稻、玉米、绿谷等支柱产业播种后,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和适时收割、入仓、销售。

二是抓好“千村扶贫、百村整体推进”工作。做好第二批5个建设村“866”工程建设工作。

三是抓好林权制度改革后续工作,尽快让农民得实惠,确保尽早还山于民、还权于民、让利于民。

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篇四

一、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一)国民经济平稳增长,实现v字曲线发展

经市统计局核定,一季度,全县县内生产总值完成57878万元,现价同比增长9.4%,可比价增长5.7%,完成年度计划31.4亿元的18.4%,全县经济增长从一季度以来,走出了一条v字型反转曲线(如图一所示)。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3313万元,现价同比下降10.3%,可比价下降11.6%,现价拉动县内生产总值增长-2.9个百分点,完成年度计划8.9亿元的15%;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6945万元,现价同比增长18.4%,可比价增长7.5%,现价拉动县内生产总值增长4.9个百分点,完成年度计划9.94亿元的17%;第三产业增加值27620万元,现价同比增长16.4%,可比价增长13.9%,现价拉动县内生产总值增长7.4个百分点,完成年度计划12.56亿元的22%。非公经济增加值31776万元,占县内生产总值的54.9%,同比增长14.0%。三次产业经济结构为23:29.28:47.72。

(二)百年不遇连旱持续,农业经济损失较大

从秋季以来百年不遇的秋冬春连旱持续和动物疫病影响,小春受灾严重,生猪养殖规模下降,种植业经济下滑。截至今年3月25日,全县小春农作物受灾167676亩,占播种面积的98.1%;成灾147853亩,占播种面积的86.5%;绝收103457亩,占播种面积的60.5%。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价)21278万元,同比下降8.6%,完成年度计划12.9亿元的16.5%,其中,种植业(一季已收获的产品,按产值计算产品法的规定,只有收获入库的产品才能算产值)产值3496万元,同比下降35.3%;林业产值280万元,同比下降9.7%;牧业产值16412万元,同比下降0.4%;渔业产值540万元,同比下降10%;服务业产值550万元,同比增长10%。

小春粮经作物减产。干旱致使全县小春农作物大面积受灾,损失较大。预计小春总播种面积170889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65453亩,比去年减少10363亩,下降13.7%;非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05436亩,比去年增加亩,增长1.9%,粮食作物与非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由去年的42:58调整为今年的38:62。预计小春粮食总产205万公斤,比去年下降81.8%,造成经济损失1800万元;油料总产163万公斤,比去年下降57.5%,造成经济损失990万元;蔬菜总产6450万公斤,比去年下降26.8%,造成经济损失4000万元。

畜牧业生产趋缓。连旱持续和动物疫病影响,养殖户信心不足,以生猪养殖为主的畜牧业生产存栏不足,短期内会影响全县畜牧业生产。3月末,大牲畜存栏50083头,同比增长1.0%;累计出售和自宰的肉牛8200头,同比增长0.8%。生猪存栏136061头,同比下降8.2%;累计出栏103986头,同比下降5.7%。羊存栏57252只,同比增长0.5%;累计出售和自宰12772只,同比下降1.2%。累计出售和自宰的家禽56.7万只,同比下降2.9%。

(三)工业经济止跌回升,重点企业限电停产

工业经济止跌回升。受连旱持续,电力供给不足的影响,全县磷化工支柱产业除振欣化工有限公司外,今年以来,盘溪磷化工片区4户企业全部停产,使全县工业经济增长对县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降低。工业口,一方面抓重点建设项目的建设进度,建成项目开工率;另一方面抓住市场回暖,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同比增速大幅上升的时机,千方百计增产促销,全县工业经济实现了从2月份以来止跌回升的势头(如图二所示)。一季度,全县现价工业增加值完成13525万元,同比现价增长16.7%,可比价增长4.3%,完成年度计划7.57亿元的17.9%。全部工业总产值完成50239万元,同比现价增加3974万元,增长8.6%,完成年度计划30亿元的16.7%,其中,国有工业2346万元,同比增长21.6%;集体工业234万元,同比下降44.2%;合资、股份制工业9356万元,同比下降15.2%;私营及个体工业38303万元,同比增长16.5%。在全部工业总产值中,矿电、建材产业产值完成23729万元,同比下降13.1%。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对经济的贡献较低。全县纳入统计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7户,完成现价工业增加值3808万元,同比现价增长3.1%,可比价下降7.9%;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12741万元,同比现价下降6.9%。亏损企业达15户,亏损面56%,亏损额1515万元,比去年减亏399万元,其中,云南马龙产业磷化工公司减少亏损625万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192万元,同比减少1722万元,下降11.5%。实现利税-233万元,同比减少221万元,其中:利润总额-835万元,同比增加335万元;应交增值税514万元,同比减少540万元,下降51.2%。

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对经济的贡献提高。全县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完成现价工业增加值9717万元,同比现价增长23.1%,可比价增长10%。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37498万元,同比现价增长15.1%。

企业开工率不足。一季度,全县生产水泥16.62万吨,同比增长56.8%;生产拖拉机178台,同比增长2.9%;石墨及碳素制品155吨,同比上升64.9%;生产黄磷362吨,同比下降90%;生产原煤5.6万吨,同比下降15%;生产多色印刷品4.5万对开色令,同比下降20.1%;发电量308万千瓦小时,同比下降83.3%;砖956万块,同比下降4.6%。

(四)投资持续平稳增加,工业项目投资下降

一季度,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789万元,同比增长24.5%,完成年度计划21.45亿元的12%,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631万元,同比增长26.4%;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198万元,同比下降20.7%;农村非农户投资完成1160万元,同比增长20.2%;农村私人投资完成5800万元,同比增长101.5%。

从三次产业投资来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827万元,同比增长419.7%,占投资总额的11%;第二产业完成投资4700万元,同比减少32.7%,占投资总额的18.2%,工业项目较去年4749万元减少49万元,同比下降1%,建筑业投资下降100%;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8262万元,同比增长38.5%,占投资总额的70.8%。

重点类工程投资增加。一季度,农林牧渔业完成投资2827万元,占投资总额的11%;采矿业完成投资1010万元,占投资总额的3.9%;制造业完成投资1180万元,占投资总额的4.6%;电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投资2510万元,占投资总额的9.7%;交通运输完成投资1986万元,占投资总额的7.7%;批发和零售业完成投资880万元,占投资总额的3.4%;房地产业完成投资6775万元(含农村私人建房投资),占投资总额的26.3%;水利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完成投资5340万元,占投资总额的20.7%;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完成投资2635万元,占投资总额的10.2%。

农村投资增长较快。城镇投资完成18829万元,同比增长11.6%,其中,城镇5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14631万元,同比增长26.4%。农村投资完成6960万元,同比增长81.1%,其中:农村非农户完成投资1160万元,同比增长20.2%;农村私人完成投资5800万元,同比增长101.5%。

(五)财税收入平衡增长,金融贷款增长较快

一季度,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9178万元,同比增加1415万元,增长18.2%。地方财政预算收入5617万元,同比增加512万元,增长10%,完成年度计划22580万元的24.9%,其中,一般预算收入4788万元,同比增加119万元,增长2.5%。地方财政支出12571万元,同比增加2421万元,增长23.9%。

3月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61157万元,同比增长55.1%,比年初增长7.5%。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45017万元,同比增长17.6%,比年初增长4.2%。金融机构存贷差为83860万元,存贷比为1:0.66。城乡居民储蓄余额163807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8264万元,增长20.9%,比年初增加11119万元,增长7.3%。人均储蓄7828元,同比增加1328元,增长20.4%。

(六)招商引资力度不够,利用县外资金下降

一季度,实际利用县外资金5191万元,同比下降55.5%,完成年度计划11亿元的4.7%。其中:实际利用市外国内资金3741万元,同比下降57.9%,完成年度计划9亿元的4.2%;实际利用县外市内资金1450万元,同比下降47.7%,完成年度计划2亿元的7.3%。出口88万美元,同比增长46.7%,完成年度计划450万美元的19.6%。

(七)消费品市场活跃,城乡居民收入增加

一季度,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797万元,同比增长17.7%,完成年度计划7.6亿元的20.8%。人均实现购买力755元,同比增加112元,增长17.4%。主要价格指数回升(以上年同期累计为10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106.88,商品零售价格指数106.1,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100.5。

受教师实施绩效工资、其他事业单位发放临时补贴、部份企业发放奖金等因素拉动,职工工资大幅增加。一季度,全县职工工资总额7705万元,同比增长35.8%。职工平均工资7132元,同比增加1728元,增长32.0%。

县城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受职工工资收入及财产性收入增加拉动,县城居民收入增长较快。据县城居民住户抽样调查,县城居民人均总收入4931元,同比增加768元,增长18.4%。县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43元,同比增加619元,增长17.6%。

农民人均纯收入略有增加。受干旱影响,加之畜牧业生产下滑,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大幅下降,增收难度进一步加大。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农民人均总收入1384元,同比增加37元,增长2.7%;农民人均纯收入851元,同比增加24元,增长2.9%。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工资性收入372元,同比增加101元,增长37.3%;家庭经营收入359元,同比减少96元,下降21.1%;转移性收入83元,同比增加18元,增长27.7%。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经济总量较小,增幅不大

一季度,全县现价生产总值完成57878万元,仅占全市总量1758004万元的3.3%,总量处于全市第8位,同比增长5.7%,增幅处于全市第7位。在全市增幅处于第8位的江川县和第9位的峨山县,其总量都比我县大,发展差距继续扩大。

第一产业经济总量,我县仅次于通海县和江川县,处于全市第3位,一季度同比下降11.6%,下降幅度较大,处于全市第7位,在可比因素条件下,属于旱灾减收正常中的不正常现象。第二产业经济总量较小,处于全市第8位,一季度增幅处于全市第7位。第三产业经济总量处于全市第7位,一季度增幅处于全市第2位。

从我县县内生产总值增长趋势(图一)来看,今年一季度虽然保持去年第四季度以来的回升势头,但增幅有明显减缓放慢的趋势,主要是第一产业旱灾减收下降幅度太大,第二产业的磷化工限电停产的影响。

(二)连旱现象持续,备耕较难

据气象部门资料显示:从9月1日至今年3月7日,全县平均降水量82.6毫米,比1960年以来(头年9月1日至次年3月7日)平均降水量258.4毫米减少175.8毫米,下降68%,平均气温高达15℃,是1960年以来最高。虽然近期降下几场小雨,但由于地面温度较高,空气相对湿度较小,蒸发量较大,土壤失水严重,水库、坝塘和大多数水源点基本干涸,给农业生产和人畜饮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据水利局提供资料:截至4月13日止,全县52个村委会150个村民小组38951人、61262头大牲畜出现饮水困难,全县34个村民小组7316人仍在靠拉水解决人畜引水问题。全县水库、坝塘共201座,总库容3945万立方米,末蓄水量3129万立米,蓄水率79.3%,目前蓄水量1610.5万立方米,比上年末减少1518.5万立方米,下降48.5%,蓄水率仅为40.8%,全县拥有小坝塘177座,已干涸81座,占45.8%。

因连旱现象持续,预计小春种植业经济损失达7000万元,畜牧业直接经济损失4000多万元。受连旱持续和动物疫病影响,生猪提前出栏80000头,牛提前出栏1382头;猪死亡387头,牛死亡14头,羊死亡73只,家禽死亡3074只,仔猪死亡0头,家禽空栏100000只。也将给大春备耕和正常生产带来前所未有的困难。

(三)工业规模较小,贡献率低

一季度,全县现价全部工业总产值完成50239万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2593152万元的1.9%,总量处于全市第8位,增幅处于全市第8位;工业增加值完成13525万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1091327万元的1.2%,总量处于全市第8位,增幅处于全市第8位,总量差距有逐步扩大的趋势。主要是规模以上企业的经济规模太小。

规模以上企业数量相对不少,经济规模太小。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企业347户,我县占27户,处于全市第四位,与江川持平。全市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245739万元,扣除红塔集团后,平均每户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797万元(如图三所示),全县平均每户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71.89万元,平均每户企业完成的工业总产值仅为全市平均数的12.4%。规模以上企业的经济总量处于全市第9位,增幅处于全市第9位(如图四所示)。从图四可以看出,全市各县(区)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差距相当大,今年一季度,规模以上企业增长最快的是易门县,第二位的是新平县,第三位的是澄江县,第四位的是元江县,第五位是红塔区,第六位的是通海县,第七位的是江川县,第八位是峨山县,第九位的是县,发展差距有逐步扩大的趋势。

规模以下企业经济总量相对不小,差距逐步缩小。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下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47413万元,全县规模以下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7498万元,占全市的10.8%,处于全市第3位,排在通海县和红塔区之后,全市同比增长17.32%,全县规模以下企业同比增长15.1%,增幅处于全市第6位,发展差距逐步缩小(如图五所示)。从图五可以看出,全市各县(区)规模以下企业发展差距不是很大,今年一季度,规模以下企业增长最快的是澄江县和新平县,红塔区和通海县的增幅也较快,易门县和县差距不是很大。

从一季度全部工业企业的发展情况、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发展情况和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的发展情况来看,从纵向分析,我县磷化工产业因限电而停产,造成工业经济总量较小,拉动县内生产总值贡献较低;从横向分析,全市金属制造业、磷化工、水泥制造等高耗电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都在限电。一季度,全市生产黄磷10166吨,我县仅生产362吨,占全市的3.2%;全市生产水泥194.6万吨,我县生产16.62万吨,占全市的8.5%;全市完成累计供电量20.7亿度,我县完成累计供电量4690万度,占全市的2.3%。企业信心不足、规模经济小、开工率不足、固定成本较高,附加值较低、工业增加值率不高等问题,是我县当前规模以上企业的主要问题。

(四)项目开工不足,增速减缓

一季度,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9.6亿元,同比增长43.3%,我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789万元,同比增长24.5%,占全市的6.5%,总量处于全市第7位,增幅处于全市第7位(如图六所示)。在总投资中,房地产业完成投资6775万元,占投资总额的26.3%,房地产业投资所占比重较大,成为一季度投资的亮点。房地产增加值完成1550万元,占县内生产总值2.7%,远低于国际公认的5%的水平,说明我县房地产投资不会形成过热的现象。一季度,投资平缓的主要原因是,新开工项目不足,盘溪和青龙两个磷化工片区建设项目还没有开工建设,500kv宁州输变电工程南网公司已上报国家发改委审批,110kv恩永输变电工程正在开展项目前期工作,35kv新城输变电工程正在做项目前期工作,老独寨水电站还等待南盘江流域水资源规模调整的批复,玉珠公司日产3000吨水泥熟料项目正在做主体工程开工前准备工作,年产120万吨磷矿石浮选项目只进行了场地平整工程。这些项目预计要到今年五月份才能开工建设。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抓备耕,保小春损失大春补实现

由于连旱持续,全县小春作物大量减产,导致全县春耕生产整地难、育苗育秧难,按节令播种移栽难,经济作物生产恢复也难。面对严峻旱情,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各级干部和广大农户顺势应时调整种植业结构,依靠科技抗旱保春耕,努力确保小春损失大春补目标实现。要按照“市场引导、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因地制宜”的原则,着力抓好烟、畜、果、菜四大产业发展,全年计划农作物播种面积44.4万亩,其中,烤烟10.67万亩、蔬菜10万亩、油料3.3万亩、核桃2万亩、柿子5000亩、柑桔3300亩,粮经比例40:60。努力完成农业总产值12.9亿元,保小春损失大春补目标实现。

科学抗旱,确保完成烤烟指令性计划。今年全县计划烤烟种植面积106700亩,收购烟叶1600万公斤。为了完成全年烤烟指令性计划,县委、县政府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从育苗、移栽、管理、烘烤、收购等各环节,作了深入细致的安排部署。对田烟土地流转除原计划3500亩外,对新增土地流转50亩以上的,每亩补助100元的奖励措施。加强烟区水窖补水工作,全县计划水窖补水25000口,每补满一口水窖补助100元,确保烤烟按照节令移栽。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抓住全市今年建设4件中型水库、6件小(一)型水库和26件小型库坝除险加固工程的机遇,开工建设糯节河水库、白龙河水库径流区生态恢复、南盘江治理项目,加大小水库、小坝塘和水源点建设力度,加强分水岭水库预研工作,争取国家、省、市支持,建设一个大型水库,解决青龙镇片区和宁州镇北片区耕地灌溉水源问题,逐步提高抗旱、抗灾能力。

(二)抓工业,保“十一五”目标实现

《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预期的县内生产总值是在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32亿元以上。到县内生产总值完成283157万元,前四年年均增长15.3%,与规划预期的14.9%的年均发展速度,增速提高0.4个百分点,与“十一五”预期目标相差36843万元,只要县内生产总值增长13%,目标就能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为50684万元,“十一五”目标是73000万元,已完成增加值84958万元,提前一年超预期目标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为64421万元,“十一五”目标是106000万元,已完成增加值111133万元,提前一年超预期目标实现。预计县内生产总值达到321000万元,第一产业预计完成增加值89000万元,第三产业预计完成增加值125600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要增长22%以上,总量达到106400万元,才能完成县内生产总值翻番目标。

保“十一五”县内生产总值翻番目标的实现,工业增长是关键。今年工业增加值要完成83400万元,增长速度要达到25%以上,其中,规模以下企业增长要达到26%,总量达到6060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增长要达到24%以上,总量达到22800万元。抓住规模以上27户工业企业的发展,就抓住了保“十一五”目标实现的牛鼻子。

(三)抓龙头,保工业经济做大目标实现

对一个欠发达县域经济而言,经济发展的关键在工业,工业发展的关键在龙头企业。当前,我县还基本属于高耗能资源型工业,全县工业存在基础较差、规模较小、附加值低、积累不足、承载就业较少等困难,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现金性财务风险和收支性财务风险,企业资产结构不好,企业家长期战略规划的信心不足,不可能从面上形成较大突破,只能从相对具有某些优势的行业上进行突破,从培育龙头企业的点上进行突破。在一个欠发达县搞工业,龙头企业的培育最关键,龙头企业的带动最有效。要集中有限的资源和生产要素,培育龙头企业,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做大,才能做大全县工业经济的规模。

在抓好龙头企业培育的同时,要加强组织领导,做好生产企业的协调、引导等服务工作,加大对企业家队伍的学习培训力度,特别是经济知识、管理知识、会计知识等的培训工作。严格统计报表制度,建立信息对称制度,推行领导联系重点企业服务制度,逐步提升企业信用等级,培养企业家的长期战略眼光,合理收益思想。工业领域不像第一产业、第三产业有短、平、快行为,工业项目的投入普遍较大,任何产品在市场均等价格机制作用下,都有一个合理的收益率,附加值在高的产品也有一定的投资回收期。当企业实际产出大于或等于潜在产出时,企业盈利能力增加,投资的货币时间价值增加,竞争力增强,有做大的预期实现基础;当企业实际产出小于潜在产出时,企业可能亏损,存在被市场淘汰的预期可能。因此,培育龙头企业,树立企业家长期战略眼光,是发展县域工业经济的重点工作。

(四)抓项目,保固定资产投资目标实现

经济运行分析报告范文 篇五

今年上半年以来,面对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保增长、保民生,促发展、促进步”的各项政策措施,切实增加有效投入,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全力稳定工业生产和外贸出口,推动全市经济逆势上扬,经济运行止跌企稳、逐步回升,发展态势好于预期。

一、经济运行的基本面

1.“保增长”政策措施初见成效

主要经济指标逆势增长。上半年,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63.68亿元,同比增长19.8%;一般预算收入27.62亿元,同比增长15.8%,增幅位于苏州五县市之首,高于苏州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其中6月单月实现一般预算收入4.98亿元,同比增长52.2%。完成工业总产值700.54亿元,同比增长5.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539.56亿元,同比增长2.0%。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1.4亿元,同比增长12.7%,增幅高于苏州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预计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左右,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左右。

工业经济在紧环境中逐月回升。单月规上工业产值稳步走高,1-6月分别实现单月产值54.69、73.66、96.14、102.22、106.73和113.26亿元,二月份起环比增幅分别为

34.7%、30.5%、6.3%、4.4%和6.1%,至4月份开始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6月份再创历史新高。部分主要行业保持较高增速带动工业经济回升,十大主要行业中,纺织、石油制品、化工医药、塑料制品、化纤加弹行业规上企业产值同比分别增长31.5%、25.8%、24.0%、17.4%和12.4%。综合效益指数回升较快,2-5月分别为145.2%、165.35%、180.42%和187.46%,5月份较去年同期提高了10.9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长较快,上半年实现产值84.04亿元,同比增长8.9%,占规模以上比重达15.6%,较去年同期提高了0.5个百分点。民营工业增势明显,上半年实现产值224.11亿元,同比增长17.5%,高于规上增幅15.5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降幅逐月收窄,

2月份以来累计工业用电降幅分别为12.4%、10.3%、9.4%、8.8%和7.6%。

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服务外包增势强劲。全市共有各类服务外包企业85家,其中3家通过cmmi3级认证,1家通过iso7001信息安全管理认证;上半年完成服务外包合同额5859.16万美元,同比增长101.0%,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2799.56万美元,同比增长55.99%。现代物流稳步发展。太仓物流园区建成12.3万平方米仓库和3.7万平方米商务监管大楼,保税物流中心封关运作,耐克物流中心启动建设,新增物流企业28家。港口运输保持增长。上半年新辟内贸航线1条;实现货物吞吐量2196.17万吨,同比增长25.5%;完成集装箱运量68.18万标箱,同比增长3%。休闲旅游加快发展。城厢镇电站村获批“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金仓湖一期建成投运,郑和公园推介运作,恩钿月季公园等一批农业休闲项目亮点凸现,成功举办系列大型活动。金融运行态势平稳,6月底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641.5亿元和506.9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42.3%和31.9%;中长期贷款增长明显,上半年新增98.3亿元,占新增贷款总量的80.2%,其中基本建设贷款新增74.1亿元;短期贷款新增3.94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快于上年。上半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为12.7%,增幅高于苏州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也高于去年同期5.3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快速增长,完成60.45亿元,同比增长31.2%,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9.09亿元,同比增长25.3%,房地产投资15.91亿元,同比增长46.5%。个私投资趋于活跃,完成投资50.22亿元,同比增长51.7%,占投资总量的38.2%,较上年同期提高了9.8个百分点。工业投资略有增长,部分行业快速扩张。2月份以来逐步扭转回落态势,上半年同比增长1.1%,食品饮料、纺织服装、橡塑制品和装备制造行业投资分别增长543.4%、148.3%、99.4%和55.1%。重点项目建设大力推进。上半年,我市6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7.5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43.4%,开工建设46个,开工率76.6%。苏州市18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8.1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59.0%,超序时进度9个百分点,其中万方码头和耐克物流中心项目投资大、进展快,分别完成投资3.7亿元和3.09亿元。省重点项目太仓港区三期工程进展顺利,完成投资11.13亿元,完成投资计划的87%。项目推进力度加大,四次举办开工开业仪式,其中开工奠基项目60个,总投资近100亿元。

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1-5月 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08亿元,同比增长17.7%,其中市以下同比增长17.2%。餐饮服务快速发展。娄东宾馆、陆渡宾馆被评为“中华餐饮名店”,“江海河三鲜美食节”活动成功举办;1-5月份,全市餐饮业实现营业收 www.fa55.net 入6.87亿元,同比增长25.9%。车辆保有量持续增长,1-5月新增各类车辆4111辆,同比增长13.3%。房地产市场止跌回升。上半年,全市累计销售商品房61.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2.4%,其中住宅47.4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3.2%;商品房均价4486.5元/平方米,同比增长9.4%,其中住宅均价4416.7元/平方米,同比增长11.6%。上半年个人消费贷款比年初增8.8亿元,其中中长期消费贷款比年初增7.5亿元,增长19.5%,其中,二季度个人消费贷款占上半年增量的66.6%。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至6月底,我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3%,仅高于去年年底0.1个百分点,低于苏州同期。上半年,全市市镇两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举办现场招聘会189期,招聘单位3764家次,较上年同期增加了11.2%,累计安置就业8742人,3月始新增就业渐趋正常;宾馆餐饮、商贸零售、物业管理、纺织服装业和电子装配业等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工业企业用工需求增长明显。

2.开放型经济攻坚克难

利用外资难中求进。1-5月,全市新批外资项目44个,完成注册外资5.73亿美元,同比增长6.6%,实际利用外资3.50亿美元,同比增长2.1%。超千万美元项目占据主导,21个项目新增注册4.34亿美元,同比增长3.4%,占全市总量的75.7%,其中超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3个,新增注册1.45亿美元。项目平均规模扩幅较大,达1301.7万美元,同比增长23.6%。1-5月太仓港经济开发区新批外资项目23个,新增注册3.18亿美元,占全市总量的55.5%,实际利用外资2.69亿美元,占全市总量的76.8%。

对外贸易低位徘徊。1-5月完成进出口总额19.8亿美元,同比下降36%,其中出口10.10亿美元,同比下降34%。一般贸易出口降幅小于加工贸易,实现出口额5.17亿美元,同比下降17%,低于加工贸易降幅28个百分点。内资企业影响小于外资企业,实现进出口总额3.85亿美元,同比下降12.7%,低于外资企业降幅27.3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影响较大,进出口额下降44.0%,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进出口额下降9%。

3.区域合作积极推进

接轨上海又增亮点。年初,我市与上海世博局签署《中国20xx年上海世博会太仓游客中心合作框架协议》,成为长三角(全国)首个世博游客中心;市政府签约首期世博门票团购;娄东宾馆餐饮成功签约进驻世博园区。和嘉定区签订区域合作行动计划框架协议。产业和项目接轨情况良好,引进上海项目69个,新增投资22.59亿元,新增注册9.94亿元,占全部内资项目的30.1%。

内资引进态势良好。上半年,全市共引进内资项目349个,新增投资总额81.37亿元,新增注册资金32.97亿元,同比增长12.2%,完成年度计划的78.5%,新增注册资金位居苏州五县市之首。二三产项目占比各半,119个工业项目注册资金16.56亿元,占全市总量的50.2%,228个服务业项目注册资金16.24亿元,占全市总量的49.3%。产业招商力度加大,引进钢材交易相关企业88家,其中钢材批发企业74家,注册资金3.67亿元,占全市服务业的22.6%。

4.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科技载体建设日趋完善,部级软件产业基地太仓软件园16栋软件楼和配套公寓楼竣工启用,安软等十家企业入驻;省级科技孵化器科技创业园新园即将开园,68家企业入驻运作;省高新技术企业服务中心江苏(太仓)loft工业设计园开园营运;科技服务中心建设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工作顺利开展,首批通过3家,另有8家已公示。与上海交大、华东理工、中科院上海分院3家部级技术转移中心共建国家技术转移联盟太仓工作站。1-5月,专利申请量达1161件,同比提高58.2%,专利授权量达540件。

节能减排大力推进。第一人民医院迁建工程等六个项目被确认为苏州市建筑节能示范项目,占苏州全市19个示范工程的近三分之一。积极做好节能技改项目的对上争取工作,上报部级节能技改项目4个,省级项目9个,已获批7个。加强节能宣传工作,14个部门联合举办了节能宣传周活动。认真开展重点行业的限期治理工作,共验收提标改造项目30个,关停并转项目9个。组织实施排污权有偿交易试点工作,已完成cod年排放量10吨以上的40家企业网上申购、核定和公示工作,总计申购5052.84吨,申购金额达1027.18万元。

现代农业创新发展。以工业园区思路建设的现代农业园区上半年投入2.85亿元,已入驻项目22个。恩钿月季公园正式开园,玫瑰庄园、蝴蝶兰花玻璃温室、生态餐厅、明珠观赏鱼休闲垂钓中心、百果园等一批农业生态旅游项目稳步推进。陆渡──浏河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区创新运作,现已形成多亩设施蔬菜生产核心区,蔬菜储存加工配送中心正式启用,组建蔬菜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四位一体的运作模式,有效带动农户增收。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升,上半年13家省市级龙头企业可实现利税、利润分别为4969万元、387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7.5%和37.6%,带动农户约6万户,同比增长20%,人均收益5100元,同比增长15.9%。农村改革不断深化,上半年新增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44个,累计已达459个。

二、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上半年,我市经济止滑回升,逆势上扬,但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和矛盾仍比较突出,主要是一些经济指标的增速明显回落,企业经营效益下滑,开放型经济遭遇更多挑战,经济向好的基础还不够稳固。

1.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今年一季度,我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3%,而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和全年的gdp增幅分别为16.8%、18.3%、14.5%和14.6%。从工业产值完成情况看,今年的1、2月份呈现负增长,累计同比分别下降20.3%和11.4%;3月份开始同比出现增长,但增长速度十分缓慢,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仍低于全部工业增速。工业用电量还未止跌回升。

2.企业效益明显回落。受全球金融危机蔓延、外部需求减弱、企业成本上升、产品价格回落等因素影响,前五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销售、利润的同比增幅分别为-5.5%和-0.9%,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达31.8%,较上年同期上升4.7个百分点,亏损额较上年同期增长30.2%。

3.外贸形势依然严峻。多年来,开放型经济一直是我市保持较快增长的重要支撑,但今年1-5月进出口总额和出口额双双较大幅度全面下降。前五月单月出口额环比增幅分别为-8.6%、-40.7%、44.5%、-0.5%和-6.2%,环比仅3月份呈现增长。

4.内需拉动的可持续性尚不稳固。今年以来,我市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幅虽高于苏州大市的平均增幅,但从投资结构分析,工业投资增幅低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11.6个百分点,且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仅7.44亿元,同比下降15.8%;服务业投资虽有31.2%的高增长,但其中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分别占64.7%和26.3%,生产业投资明显不足。从新增就业人数来看,虽呈逐月上升趋势,但安置就业人数只占去年同期的50%左右。就业不足,企业利润的下滑等因素,必然导致可支配收入的下降,从而影响最终消费。

经济增长放缓的主要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外需减弱直接对外向型经济造成较大影响。,我市的外贸出口依存度达到50.3%,而且加工贸易比重较高。下半年以来,先是加工贸易进口同比跌幅明显高于出口跌幅、进口总额中进口设备和进口原材料大幅减少,直接导致了全市外贸的下行走势;其后外贸出口订单的锐减,使工业生产因此而明显下行。外向型经济是一把“双刃剑”,我市制造业的发展直接得益于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政策引导,但外部市场、国际环境变化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和潜在风险也在增加,在全球化市场风险日益增强的情况下,本土经济的抗风险能力也面临严峻考验。二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快。从我市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看,经济转型升级的任务十分繁重,几年来经济的高速增长一定程度上掩盖了诸如新型工业化推进不快、产业竞争力不强、自主创新能力明显不足、高新技术产值占比徘徊不前等矛盾,在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出现较大波动的情况下,这些矛盾和问题便凸显出来。三是发展后劲不足,大项目储备不足,优势产业优势企业的培育不够。四是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尚有缺憾,机关行政服务效率、企业经营环境营造等方面都有明显不足。

三、形势预判及下阶段工作重点建议

目前预期,今年经济运行将走出前低后高的“保增长”路线图。从国际环境看,全球制造业下滑速度已开始放缓,经济信心有所恢复。从国内情况看,内需增长良好,投资和消费均快速增长,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已连续4个月出现回升,中国经济在下半年率先见底回升的预期明显增强。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拉动下,我市经济回暖迹象也正在增多,企业对当前环境的适应能力、抗压能力也正在不断增强,预计全年先低后高是基本走势。工业经济在支柱产业的带动下将较快回升。从企业类型来看,内资企业好于外资企业,内需企业好于外贸企业。从具体行业来看,纺织服装等产业由于刚性需求以及国家出口退税政策刺激将领先增长;化工产业随着国际市场价格回升而持续反弹;医药等行业受国家扩大内需政策、以及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等的推动,仍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电力能源行业将随经济回暖而保持平稳增长;金属制品及加工、通用设备制造、电子设备制造等行业受金融风暴冲击影响较大,短期内恢复增长的难度较大。受工业生产及大宗商品和原材料价格不稳定影响,物流等生产业短期发展面临较大困难。外贸出口面临的总体环境较为严峻,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尤其是欧美等传统主要出口市场持续低迷,预计今年出口增幅将明显回落。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将更加突出。我市近些年来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资与出口两驾马车的拉动,随着出口对gdp的拉动作用趋弱,投资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预计投资不仅会在今年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度会进一步提高,并且投资的领域和范围、投资的质量与规模也将成为决定今后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方向标。保持消费稳定增长则更大程度上依赖于国家实施积极扩大消费需求政策。我们要抓住当前的良好机遇,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1.继续下大力气保增长、促发展。一是加大拓展外需力度。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完善出口信用保险政策、完善出口税收政策、大力解决外贸企业融资难问题、进一步减轻外贸企业负担、完善加工贸易政策、支持各类所有制企业“走出去”以带动出口等稳定外需的6项政策措施。相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通过加大财政、金融政策支持力度,支持外贸企业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调整出口结构,重点促进优势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自主知识产权商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努力保持我市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创新对外贸易预警机制,搭建政府部门、中介组织、出口企业三者之间的信息网络桥梁,提高企业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能力,扭转出口下滑过快态势。二是着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争取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金融机构当年新吸收的存款绝大部分用于当地发放贷款,其中绝大部分投向中小企业。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增资组建工作,做大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平台;加大财政投入,建立多种模式的信用担保体系;扩大融资担保覆盖面,提升担保规模;完善担保风险防控措施,研究财政反担保措施。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积极扶持小额贷款公司发展。三是加强经济运行监测。进一步加强经济运行分析制度与工作平台建设。坚持经济运行监测例会制度,完善部门沟通、协作、协调制度,实现跨部门信息快速交流、情况互通;健全与重点企业信息交流制度,加快上情下达和下情上传速度;建立与行业协会的信息交流制度,加强行业经济运行监测预测工作;探索建立全市联网的经济运行监测分析系统平台。进一步加强经济运行信息数据库建设,夯实经济运行监测预测基础。进一步加强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问题、突出问题以及热点问题的专题调研,提高经济运行监测预测水平。四是进一步提高行政服务效率。深化“四诊式”服务。进一步清理与压缩审批事项,梳理与简化审批程序,完善“一个窗口对外”的服务机制,扎实推进“两集中、两到位”工作,优化与提升服务水平。全面整合全市公共企事业单位便民服务的资源,建立“一个窗口、一个网站、一个号码”的便民服务机制。继续放大“一表制”便民服务系统的优势,实现更大更广范围的资源共享。五是全面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大就业援助力度,切实帮助城乡零就业家庭等困难群体解决就业难题,积极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着力促进大学生就业。

2.进一步增强内需动力。一是着力推进项目建设。加大争资争项力度,紧密跟踪国债、地方政府债券、中央预算内和部委专项资金安排方向争资争项;紧紧抓住国家、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的重要机遇,对投资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促进重大产业完善布局。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抓好项目开发,策划大项目,力争有项目进入省以上“十二五”规划;加强项目前期工作配合,积极协调解决项目的土地供应、信贷投放、环境准入、项目核准等关键性问题。加快重点项目建设,严格落实重点项目建设责任制,对今年确定的重点项目和政府实事工程,要加强跟踪促建,确保年度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优化重点项目建设环境,建立重点建设责任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及时通报情况,调度有关事宜。加强重点建设协调服务,建立部门联动快速反应机制。二是继续扩大消费。大力发展旅游业,落实鼓励旅游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对旅游招商项目给予优惠与奖励,实施旅游发展以奖政策,完善推进旅游区域协作的政策措施,搞活旅游人气,扩大旅游份额。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落实降低住房交易税率、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和首付比例、降低二手房交易税收负担、调整建设项目规费收取标准、合理调控房价等政策,稳定和培育住房消费增长点。刺激汽车消费,拓展电子信息、通信产品、教育培训、家政服务、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休闲旅游等消费。推动特色商业街建设,扶持“老字号”的创新发展。支持发展餐饮、住宿业,进一步降低餐饮、住宿业经营成本,采取分步实施办法,逐步实行规模型餐饮、住宿业与工业用电同价政策。加快城乡市场建设,推进农贸市场改造升级,积极支持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菜市场标准化改造。扩大农村商业服务网点覆盖面,提高统一配送能力和综合服务功能。

3.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一是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及实施品牌战略。加大技改奖励,对大额技改投入,按新增设备投资额的一定比例实行一次性奖励;推行技改项目贷款贴息,对设备投资额达到一定规模的技改项目,按照一定比例给予贷款贴息。推动实施名牌战略,加大政策激励力度,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使资源配置政策向名牌企业倾斜,鼓励更多的企业争创品牌。引导我市企业进一步增强品牌意识,把培育品牌、经营品牌、推介品牌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紧密联系起来,大力发展一批技术含量高、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大的知名产品,争创著名商标、驰名商标和国家、省级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二是推动民营企业改革。加大宣传的力度,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内部产权制度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为民营企业的产权制度创新提供资金支持。完善产权交易市场,加速产权流动;完善经理人市场,规范经理人行为;完善资本市场,鼓励和积极推动符合上市条件的民营企业上市融资。

4.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明确招商引资主攻方向。利用世界经济大调整机遇,加大对欧美企业和台资企业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的招商力度;借国家规划产业振兴之机,加大对“中”字头企业的招商力度;抓住世博经济以及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复兴”之机,加大对上海、珠三角、浙江等重点地区的招商力度。整合招商资源,充分发挥我市区位优势,打响“中国制造业十佳投资城市和亚洲制造业示范基地”、“中国石化和化学工业最具投资价值园区”、“中德企业合作基地”、“省国际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等品牌。创新招商机制,强化产业链招商,加强服务业以及新兴产业领域招商。围绕启动盘活低效利用土地、闲置厂房和停滞项目资源,开展存量招商;围绕挖掘现有项目的增资扩股潜力,开展零地招商。积极探索股权并购和境外上市等方式,扩大利用外资规模。精心策划包装一批开发潜力大、发展空间大、市场前景好、支撑作用强、投资回报高的重大产业项目,吸引战略投资者。完善项目信息处理、重大项目论证、项目跟踪推进等机制,提高引进项目质量和洽谈成功率。加强与重点客户、重大项目以及有长期合作的客商之间的联系和沟通,使客商在时机成熟后把我方作为投资首选地。优化投资环境。进一步加大创业载体的投入力度和推进强度,搭建优质平台。积极应对形势变化,适时、适当调整招商政策,切实强化各项优惠政策的扶持力度。优化服务,促进以商招商,以企引企。

太仓市上半年度经济运行分析

今年以来,面对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保增长、保民生,促发展、促进步”的各项政策措施,切实增加有效投入,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全力稳定工业生产和外贸出口,推动全市经济逆势上扬,经济运行止跌企稳、逐步回升,发展态势好于预期。

一、经济运行的基本面

1.“保增长”政策措施初见成效

主要经济指标逆势增长。上半年,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63.68亿元,同比增长19.8%;一般预算收入27.62亿元,同比增长15.8%,增幅位于苏州五县市之首,高于苏州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其中6月单月实现一般预算收入4.98亿元,同比增长52.2%。完成工业总产值700.54亿元,同比增长5.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539.56亿元,同比增长2.0%。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1.4亿元,同比增长12.7%,增幅高于苏州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预计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左右,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左右。

工业经济在紧环境中逐月回升。单月规上工业产值稳步走高,1-6月分别实现单月产值54.69、73.66、96.14、102.22、106.73和113.26亿元,二月份起环比增幅分别为

34.7%、30.5%、6.3%、4.4%和6.1%,至4月份开始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6月份再创历史新高。部分主要行业保持较高增速带动工业经济回升,十大主要行业中,纺织、石油制品、化工医药、塑料制品、化纤加弹行业规上企业产值同比分别增长31.5%、25.8%、24.0%、17.4%和12.4%。综合效益指数回升较快(图二),2-5月分别为145.2%、165.35%、180.42%和187.46%,5月份较去年同期提高了10.9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长较快,上半年实现产值84.04亿元,同比增长8.9%,占规模以上比重达15.6%,较去年同期提高了0.5个百分点。民营工业增势明显,上半年实现产值224.11亿元,同比增长17.5%,高于规上增幅15.5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降幅逐月收窄,

2月份以来累计工业用电降幅分别为12.4%、10.3%、9.4%、8.8%和7.6%。

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服务外包增势强劲。全市共有各类服务外包企业85家,其中3家通过cmmi3级认证,1家通过iso7001信息安全管理认证;上半年完成服务外包合同额5859.16万美元,同比增长101.0%,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2799.56万美元,同比增长55.99%。现代物流稳步发展。太仓物流园区建成12.3万平方米仓库和3.7万平方米商务监管大楼,保税物流中心封关运作,耐克物流中心启动建设,新增物流企业28家。港口运输保持增长。上半年新辟内贸航线1条;实现货物吞吐量2196.17万吨,同比增长25.5%;完成集装箱运量68.18万标箱,同比增长3%。休闲旅游加快发展。城厢镇电站村获批“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金仓湖一期建成投运,郑和公园推介运作,恩钿月季公园等一批农业休闲项目亮点凸现,成功举办系列大型活动。金融运行态势平稳,6月底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641.5亿元和506.9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42.3%和31.9%;中长期贷款增长明显,上半年新增98.3亿元,占新增贷款总量的80.2%,其中基本建设贷款新增74.1亿元;短期贷款新增3.94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快于上年。上半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为12.7%,增幅高于苏州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也高于去年同期5.3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快速增长,完成60.45亿元,同比增长31.2%,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9.09亿元,同比增长25.3%,房地产投资15.91亿元,同比增长46.5%。个私投资趋于活跃,完成投资50.22亿元,同比增长51.7%,占投资总量的38.2%,较上年同期提高了9.8个百分点。工业投资略有增长,部分行业快速扩张。2月份以来逐步扭转回落态势,上半年同比增长1.1%,食品饮料、纺织服装、橡塑制品和装备制造行业投资分别增长543.4%、148.3%、99.4%和55.1%。重点项目建设大力推进。上半年,我市6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7.5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43.4%,开工建设46个,开工率76.6%。苏州市18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8.1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59.0%,超序时进度9个百分点,其中万方码头和耐克物流中心项目投资大、进展快,分别完成投资3.7亿元和3.09亿元。省重点项目太仓港区三期工程进展顺利,完成投资11.13亿元,完成投资计划的87%。项目推进力度加大,四次举办开工开业仪式,其中开工奠基项目60个,总投资近100亿元。

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1-5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08亿元,同比增长17.7%,其中市以下同比增长17.2%。餐饮服务快速发展。娄东宾馆、陆渡宾馆被评为“中华餐饮名店”,“江海河三鲜美食节”活动成功举办;1-5月份,全市餐饮业实现营业收入6.87亿元,同比增长25.9%。车辆保有量持续增长,1-5月新增各类车辆4111辆,同比增长13.3%。房地产市场止跌回升。上半年,全市累计销售商品房61.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2.4%,其中住宅47.4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3.2%;商品房均价4486.5元/平方米,同比增长9.4%,其中住宅均价4416.7元/平方米,同比增长11.6%。上半年个人消费贷款比年初增8.8亿元,其中中长期消费贷款比年初增7.5亿元,增长19.5%,其中,二季度个人消费贷款占上半年增量的66.6%。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至6月底,我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3%,仅高于去年年底0.1个百分点,低于苏州同期。上半年,全市市镇两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举办现场招聘会189期,招聘单位3764家次,较上年同期增加了11.2%,累计安置就业8742人,3月始新增就业渐趋正常;宾馆餐饮、商贸零售、物业管理、纺织服装业和电子装配业等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工业企业用工需求增长明显。

2.开放型经济攻坚克难

利用外资难中求进。1-5月,全市新批外资项目44个,完成注册外资5.73亿美元,同比增长6.6%,实际利用外资3.50亿美元,同比增长2.1%。超千万美元项目占据主导,21个项目新增注册4.34亿美元,同比增长3.4%,占全市总量的75.7%,其中超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3个,新增注册1.45亿美元。项目平均规模扩幅较大,达1301.7万美元,同比增长23.6%。1-5月太仓港经济开发区新批外资项目23个,新增注册3.18亿美元,占全市总量的55.5%,实际利用外资2.69亿美元,占全市总量的76.8%。

对外贸易低位徘徊。1-5月完成进出口总额19.8亿美元,同比下降36%,其中出口10.10亿美元,同比下降34%。一般贸易出口降幅小于加工贸易,实现出口额5.17亿美元,同比下降17%,低于加工贸易降幅28个百分点。内资企业影响小于外资企业,实现进出口总额3.85亿美元,同比下降12.7%,低于外资企业降幅27.3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影响较大,进出口额下降44.0%,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进出口额下降9%。

3.区域合作积极推进

接轨上海又增亮点。年初,我市与上海世博局签署《中国20xx年上海世博会太仓游客中心合作框架协议》,成为长三角(全国)首个世博游客中心;市政府签约首期世博门票团购;娄东宾馆餐饮成功签约进驻世博园区。和嘉定区签订区域合作行动计划框架协议。产业和项目接轨情况良好,引进上海项目69个,新增投资22.59亿元,新增注册9.94亿元,占全部内资项目的30.1%。

内资引进态势良好。上半年,全市共引进内资项目349个,新增投资总额81.37亿元,新增注册资金32.97亿元,同比增长12.2%,完成年度计划的78.5%,新增注册资金位居苏州五县市之首。二三产项目占比各半,119个工业项目注册资金16.56亿元,占全市总量的50.2%,228个服务业项目注册资金16.24亿元,占全市总量的49.3%。产业招商力度加大,引进钢材交易相关企业88家,其中钢材批发企业74家,注册资金3.67亿元,占全市服务业的22.6%。

4.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科技载体建设日趋完善,部级软件产业基地太仓软件园16栋软件楼和配套公寓楼竣工启用,安软等十家企业入驻;省级科技孵化器科技创业园新园即将开园,68家企业入驻运作;省高新技术企业服务中心江苏(太仓)loft工业设计园开园营运;科技服务中心建设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工作顺利开展,首批通过3家,另有8家已公示。与上海交大、华东理工、中科院上海分院3家部级技术转移中心共建国家技术转移联盟太仓工作站。1-5月,专利申请量达1161件,同比提高58.2%,专利授权量达540件。

节能减排大力推进。第一人民医院迁建工程等六个项目被确认为苏州市建筑节能示范项目,占苏州全市19个示范工程的近三分之一。积极做好节能技改项目的对上争取工作,上报部级节能技改项目4个,省级项目9个,已获批7个。加强节能宣传工作,14个部门联合举办了节能宣传周活动。认真开展重点行业的限期治理工作,共验收提标改造项目30个,关停并转项目9个。组织实施排污权有偿交易试点工作,已完成cod年排放量10吨以上的40家企业网上申购、核定和公示工作,总计申购5052.84吨,申购金额达1027.18万元。

现代农业创新发展。以工业园区思路建设的现代农业园区上半年投入2.85亿元,已入驻项目22个。恩钿月季公园正式开园,玫瑰庄园、蝴蝶兰花玻璃温室、生态餐厅、明珠观赏鱼休闲垂钓中心、百果园等一批农业生态旅游项目稳步推进。陆渡──浏河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区创新运作,现已形成多亩设施蔬菜生产核心区,蔬菜储存加工配送中心正式启用,组建蔬菜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四位一体的运作模式,有效带动农户增收。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升,上半年13家省市级龙头企业可实现利税、利润分别为4969万元、387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7.5%和37.6%,带动农户约6万户,同比增长20%,人均收益5100元,同比增长15.9%。农村改革不断深化,上半年新增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44个,累计已达459个。

二、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上半年,我市经济止滑回升,逆势上扬,但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和矛盾仍比较突出,主要是一些经济指标的增速明显回落,企业经营效益下滑,开放型经济遭遇更多挑战,经济向好的基础还不够稳固。

1.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今年一季度,我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3%,而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和全年的gdp增幅分别为16.8%、18.3%、14.5%和14.6%。从工业产值完成情况看,今年的1、2月份呈现负增长,累计同比分别下降20.3%和11.4%;3月份开始同比出现增长,但增长速度十分缓慢,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仍低于全部工业增速。工业用电量还未止跌回升。

2.企业效益明显回落。受全球金融危机蔓延、外部需求减弱、企业成本上升、产品价格回落等因素影响,前五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销售、利润的同比增幅分别为-5.5%和-0.9%,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达31.8%,较上年同期上升4.7个百分点,亏损额较上年同期增长30.2%。

3.外贸形势依然严峻。多年来,开放型经济一直是我市保持较快增长的重要支撑,但今年1-5月进出口总额和出口额双双较大幅度全面下降。前五月单月出口额环比增幅分别为-8.6%、-40.7%、44.5%、-0.5%和-6.2%,环比仅3月份呈现增长。

4.内需拉动的可持续性尚不稳固。今年以来,我市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幅虽高于苏州大市的平均增幅,但从投资结构分析,工业投资增幅低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11.6个百分点,且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仅7.44亿元,同比下降15.8%;服务业投资虽有31.2%的高增长,但其中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分别占64.7%和26.3%,生产业投资明显不足。从新增就业人数来看,虽呈逐月上升趋势,但安置就业人数只占去年同期的50%左右。就业不足,企业利润的下滑等因素,必然导致可支配收入的下降,从而影响最终消费。

经济增长放缓的主要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外需减弱直接对外向型经济造成较大影响。,我市的外贸出口依存度达到50.3%,而且加工贸易比重较高。下半年以来,先是加工贸易进口同比跌幅明显高于出口跌幅、进口总额中进口设备和进口原材料大幅减少,直接导致了全市外贸的下行走势;其后外贸出口订单的锐减,使工业生产因此而明显下行。外向型经济是一把“双刃剑”,我市制造业的发展直接得益于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政策引导,但外部市场、国际环境变化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和潜在风险也在增加,在全球化市场风险日益增强的情况下,本土经济的抗风险能力也面临严峻考验。二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快。从我市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看,经济转型升级的任务十分繁重,几年来经济的高速增长一定程度上掩盖了诸如新型工业化推进不快、产业竞争力不强、自主创新能力明显不足、高新技术产值占比徘徊不前等矛盾,在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出现较大波动的情况下,这些矛盾和问题便凸显出来。三是发展后劲不足,大项目储备不足,优势产业优势企业的培育不够。四是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尚有缺憾,机关行政服务效率、企业经营环境营造等方面都有明显不足。

三、形势预判及下阶段工作重点建议

目前预期,今年经济运行将走出前低后高的“保增长”路线图。从国际环境看,全球制造业下滑速度已开始放缓,经济信心有所恢复。从国内情况看,内需增长良好,投资和消费均快速增长,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已连续4个月出现回升,中国经济在下半年率先见底回升的预期明显增强。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拉动下,我市经济回暖迹象也正在增多,企业对当前环境的适应能力、抗压能力也正在不断增强,预计全年先低后高是基本走势。工业经济在支柱产业的带动下将较快回升。从企业类型来看,内资企业好于外资企业,内需企业好于外贸企业。从具体行业来看,纺织服装等产业由于刚性需求以及国家出口退税政策刺激将领先增长;化工产业随着国际市场价格回升而持续反弹;医药等行业受国家扩大内需政策、以及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等的推动,仍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电力能源行业将随经济回暖而保持平稳增长;金属制品及加工、通用设备制造、电子设备制造等行业受金融风暴冲击影响较大,短期内恢复增长的难度较大。受工业生产及大宗商品和原材料价格不稳定影响,物流等生产业短期发展面临较大困难。外贸出口面临的总体环境较为严峻,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尤其是欧美等传统主要出口市场持续低迷,预计今年出口增幅将明显回落。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将更加突出。我市近些年来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资与出口两驾马车的拉动,随着出口对gdp的拉动作用趋弱,投资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预计投资不仅会在今年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度会进一步提高,并且投资的领域和范围、投资的质量与规模也将成为决定今后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方向标。保持消费稳定增长则更大程度上依赖于国家实施积极扩大消费需求政策。我们要抓住当前的良好机遇,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1.继续下大力气保增长、促发展。一是加大拓展外需力度。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完善出口信用保险政策、完善出口税收政策、大力解决外贸企业融资难问题、进一步减轻外贸企业负担、完善加工贸易政策、支持各类所有制企业“走出去”以带动出口等稳定外需的6项政策措施。相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通过加大财政、金融政策支持力度,支持外贸企业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调整出口结构,重点促进优势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自主知识产权商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努力保持我市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创新对外贸易预警机制,搭建政府部门、中介组织、出口企业三者之间的信息网络桥梁,提高企业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能力,扭转出口下滑过快态势。二是着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争取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金融机构当年新吸收的存款绝大部分用于当地发放贷款,其中绝大部分投向中小企业。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增资组建工作,做大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平台;加大财政投入,建立多种模式的信用担保体系;扩大融资担保覆盖面,提升担保规模;完善担保风险防控措施,研究财政反担保措施。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积极扶持小额贷款公司发展。三是加强经济运行监测。进一步加强经济运行分析制度与工作平台建设。坚持经济运行监测例会制度,完善部门沟通、协作、协调制度,实现跨部门信息快速交流、情况互通;健全与重点企业信息交流制度,加快上情下达和下情上传速度;建立与行业协会的信息交流制度,加强行业经济运行监测预测工作;探索建立全市联网的经济运行监测分析系统平台。进一步加强经济运行信息数据库建设,夯实经济运行监测预测基础。进一步加强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问题、突出问题以及热点问题的专题调研,提高经济运行监测预测水平。四是进一步提高行政服务效率。深化“四诊式”服务。进一步清理与压缩审批事项,梳理与简化审批程序,完善“一个窗口对外”的服务机制,扎实推进“两集中、两到位”工作,优化与提升服务水平。全面整合全市公共企事业单位便民服务的资源,建立“一个窗口、一个网站、一个号码”的便民服务机制。继续放大“一表制”便民服务系统的优势,实现更大更广范围的资源共享。五是全面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大就业援助力度,切实帮助城乡零就业家庭等困难群体解决就业难题,积极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着力促进大学生就业。

2.进一步增强内需动力。一是着力推进项目建设。加大争资争项力度,紧密跟踪国债、地方政府债券、中央预算内和部委专项资金安排方向争资争项;紧紧抓住国家、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的重要机遇,对投资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促进重大产业完善布局。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抓好项目开发,策划大项目,力争有项目进入省以上“十二五”规划;加强项目前期工作配合,积极协调解决项目的土地供应、信贷投放、环境准入、项目核准等关键性问题。加快重点项目建设,严格落实重点项目建设责任制,对今年确定的重点项目和政府实事工程,要加强跟踪促建,确保年度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优化重点项目建设环境,建立重点建设责任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及时通报情况,调度有关事宜。加强重点建设协调服务,建立部门联动快速反应机制。二是继续扩大消费。大力发展旅游业,落实鼓励旅游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对旅游招商项目给予优惠与奖励,实施旅游发展以奖政策,完善推进旅游区域协作的政策措施,搞活旅游人气,扩大旅游份额。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落实降低住房交易税率、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和首付比例、降低二手房交易税收负担、调整建设项目规费收取标准、合理调控房价等政策,稳定和培育住房消费增长点。刺激汽车消费,拓展电子信息、通信产品、教育培训、家政服务、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休闲旅游等消费。推动特色商业街建设,扶持“老字号”的创新发展。支持发展餐饮、住宿业,进一步降低餐饮、住宿业经营成本,采取分步实施办法,逐步实行规模型餐饮、住宿业与工业用电同价政策。加快城乡市场建设,推进农贸市场改造升级,积极支持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菜市场标准化改造。扩大农村商业服务网点覆盖面,提高统一配送能力和综合服务功能。

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篇六

一、规模工业恢复性增长,但部分产品产量下滑。1-4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205.87亿元、增长15.6%,完成增加值60.22亿元、增长5.4%。其中,4月份规模工业完成增加值20.8亿元,同比增长24.9%,增幅较2月和3月分别提高41.5和20.5个百分点。7个县市中,除耒阳和常宁受冰灾影响较深、恢复较慢外,其余5个县都有较快增长,其中*县、祁东县规模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5.3%和32.6%,*县、衡*县、衡*县的增速也接近或超过20%。

1-4月,我市原煤、有色金属、原盐、电力电缆、钢材、发电量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43.6%、22.9%、16%、4.5%、4%、0.1%。十大规模企业中,耒阳阳光金属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水口山有色金属集团、衡钢集团等3家企业工业增加值较去年同期分别下滑30%、26.1%和1.9%。

二、城镇投资稳步回升,但投资增长后劲不足。1-4月,全市累计完成城镇投资27.82亿元,增长16.4%。从经济类型来看,国有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市两大投资主力,投资额占全市47%。房地产投资持续活跃,1-4月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8.04亿元,增长55.5%,其中4月份完成投资4.08亿元,占今年前4个月50.7%。今年以来,全市商品房竣工面积24.18万平方米,销售面积23.68万平方米,完成销售额45622万元,分别增长120.4%、33.8%和91.7%。

虽然今年1-4月全市城镇以上投资增长16.4%,但仍然低于年初计划目标3.6个百分点。截止4月底,全市城镇施工项目202个,仅增长1%,其中今年新开工项目85个,增长1.2%;本年投产项目10个,下降44.4%。全市拟实施的100个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0亿元,仅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4.3%,较2007年同期减少2.9亿元,下降12.7%。全市完成投资过5000万元的项目,只有湘衡盐矿盐硝环保工程、农村通畅工程和蒸湘南路延伸工程3个项目。

三、消费市场持续活跃,但物价仍然高位运行。1-4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2亿元、增长22%,其中市区52.05亿元、增长25.6%,县城13.14亿元、增长23.9%,县以下37亿元、增长16.7%。餐饮业持续火爆,批发零售贸易业稳定增长,全市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9.05亿元、增长23.5%,批发业零售额11.41亿元、增长21%,零售业零售额71.31亿元、增长21.8%。

受食品类商品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我市居民消费品价格水平仍然高位运行。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8.1%,低于全国0.4个百分点。在构成物价指数的8大类商品中,食品类、居住类、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商品分别上涨23.1%、9.1%、4.3%,烟酒及用品类、衣着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交通通讯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商品,分别下降1.3%、9.8%、2.4%、0.7%、0.7%。4月份,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7.6%,较上月提高2.8个百分点;工业品价格指数为112.9%,较上月提高3.9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指数为115.9%,较上月提高3.6个百分点。

四、财政金融运行稳健,但对外贸易发展趋缓。1-4月,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17.78亿元,增长8.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1亿元,增长17.6%;上划“两税”收入4.02亿元,增长1.8%;上划中央所得税2.66亿元,同比减少12.1%。在财政收入中,税收达到17.53亿元,占全部财政收入的98.6%。其中,国税收入9.75亿元,同比减少4.3%;地税收入7.78亿元,增长21.4%。金融方面,截止4月底,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52.15亿元,比年初增长8.3%;各项贷款余额356.41亿元,比年初增长6.8%。贷款对经济建设支持力度加大。工业短期贷款余额23.19亿元,比年初增长23%;农业短期贷款余额56.75亿元,比年初增长9.1%;技术改造中长期贷款7.07亿元,比年初增长34.6%。

受人民币升值、出口政策调整、企业开工不足和去年同期基数较大等因素影响,今年我市进出口贸易逐步放缓。1-3月,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21650万美元,增长5.23%,其中,出口额为17164万美元、增长28.74%,进口额为4486万美元、下降38.04%。进口和出口增幅分别低于去年同期21.36和268.2个百分点。

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篇七

今年以来,我乡认真贯彻落实县全委会和三干会精神,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奋力攻坚,扎实工作,前半年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主要指标如期完成。下面,简要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

按照“2311”发展战略,以龙头产业为引领,以园区规划为核心,以基地建设为载体,狠抓项目,发展生猪、肉兔、核桃产业、小米小杂粮加工,成效显著。

1、主要经济指标超额完成

截止目前,农村经济总收入预计完成3528万元,同比增长10.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49万元,增长18%;税收完成17.8万元,同比增长9.1%。乡镇企业增加值实现156万元,同比增长8.6%。实现了任务“过半”,预计全年主要经济指标可圆满完成。

2、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情况。

(1)产业发展方面:一是传统产业稳步发展。谷子种植面积8000亩,改造老梨树300亩,发展新品种梨树300亩,嫁接梅杏500亩;建成养羊小区、养猪小区各一个,猪、羊存栏、出栏数实现了新突破。二是兔养殖业和有机蔬菜种植实现新突破。武乡县檀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辐射带动作用凸显。檀原公司位于__乡斜道沟村,成立于2010年3月,是一家以养兔和大棚蔬菜种植、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武乡县村官创业示范基地。现已建成优质兔繁育养殖基地1200㎡;有机蔬菜大棚50座、15000㎡;有机小杂粮示范基地2000亩。公司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有效带动了全乡19个村养兔和种植产业的发展,每年可向社会提供种兔1万只、商品兔15万只、有机蔬菜80万斤、有机小杂粮180万斤,每年实现年人均增收300元。三是核桃经济林长足发展。截止目前,全乡核桃种植总面积达6000亩,实现了户均1.5亩的目标。乐家坪、圪针庄村核桃种植实现了集中连片,张庄、铺上的管护工作走在了全县前列。下一步将组建核桃经济林专业合作社,加强全乡核桃种植、管护、加工、销售等工作,到十二五末,力争核桃种植总面积达10000亩,实现人均1亩的目标,核桃加工销售一体化,使核桃产业成为促农增收的重要支柱。

(2)项目建设方面:一是王家垴万头生猪项目建设一期工程完成,二期建设全面启动。该项目位于__乡王家垴村,总投资1808.37万元。去年完成投资1250万元,截止5月底完成投资450余万元,已建成猪舍等生产区建筑面积8500平米,饲料生产及产品库建筑面积1039平米,办公区建筑面积600平米,职工宿舍等后勤区建筑面积350平米,检验检疫中心100平米,销售服务部100平米。考虑市场和发展效益,6月份与山西大同佳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约,引资1500万元,继续扩大建设规模,建设猪舍2000平米,饲料生产及产品库1000平米,职工宿舍200平方,绿化、硬化3000平米,购置空调、热风炉等配套设施,引进种猪500头,目前项目完成立项批复,办理了前期手续,主体工程已开始建设。建成后可年出栏商品猪10000头,年销售收入1698万元,年纯利润608万元。同时采用龙头企业带动养殖农户的发展方式,为社会提供100多个就业机会,可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饲草资源,降低养殖成本,极大推动我乡养猪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二是蒋家庄金谷子杂粮有限公司万吨小米精加工生产线建设项目。总投资1633万元,去年完成投资1260万元,截止5月底完成373万,项目建设全部完成。

3、美丽乡村建设情况。蒋家庄美丽乡村建设,总投资200万元,截止5月底完成投资120万元,完成健身广场、跃进门、凉亭、便民服务中心、洗浴中心主体设施建设,建成200平方光伏发电项目、完成旧村改造完成工程量的60%,村庄绿化、污水处理系统及附属配套工程将于8月底前全部完成。

二、经济运行态势分析:

总体来讲,上半年我乡主要经济指标均按计划完成,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一是种养业仍是我乡的主打产业,起着主导作用。二是近年来引进的个别企业今年将成为我乡经济发展新的增长亮点。三固定资产投资,主要集中于去年工程项目续建,新签约项目进展缓慢,投资侧重于种养殖业,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未能落实。四项目签约数量单一,储备项目落地尚有困难。五是一产较之去年同期有所上扬。其主要原因是农建设施作用不断壮大,部分设施农业发展较快,核桃经济林管护工作初见成效。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了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是企业自身力量有限,重点项目推进资金十分紧张。二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乏力,支撑经济发展的企业数量有限。三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缓慢,农民观念滞后。

四、下半年工作计划及措施:

(一)目标任务:

1、抓好业生产,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5000吨左右;

2、农村经济总量达7700 万元,绝对增加700万元,同比增长700万元;

3、固定资产完成200

0万元,全年完成3349万元,增长12%。4、招商引资完成3300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10%。

(二)、主要措施:

一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配合县完成村高架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提高粮食产量。

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篇八

一、总体运行情况 1、以工业企业先期投入和建设工业原料基地为切入点,带动工农业共同发展。

今年旗政府积极鼓励金马油脂、奈伦淀粉、阿大复混肥、兴农专用肥等企业以订单农业先期投入和赊销种子、化肥等方式为农民解决种粮资金5000多万元,这样即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又解决了工业企业原料基地建设和原料的供应问题。目前我旗大豆、马铃薯、乳业等原料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农畜产品基地建设不仅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也带动以农畜产品加工的工业企业迅速发展壮大起来。从目前看我旗今年自然条件好于上年,没有出现大的灾情,国家又出台了农业减税、种粮补贴等一系列优惠政策,还有工业企业的加入,大大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业生产走势看好。

2、第二产业快速发展,带动了整体经济的增长。 今年以来我旗不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工业企业改造、移动通信基站及光缆改造、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进度顺利。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28632万元,同比增长85.4%;建筑业增加值完成7018万元,同比增长88.5%。 二、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消费需求趋旺。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3289.7元,同比增长9.1%;人均消费支出2242元,同比增长1.3%。农民人均现金收入732元,同比下降45.0%。 三、市场物价继续上扬。 四、财政、金融平稳发展。 金融形势较为平稳,银行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为9.03亿元和10.2亿元,同比略有下降,分别为0.5 %和3.5%,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7.7亿元,同比下降1.9%。

五、存在问题和采取的措施

从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看,总体形势是好的,正朝着预期方向发展,但经济运行中一些突出问题仍不容忽视。

一是我旗经济总量的增长主要依赖于第一产业,上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3.4%,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为26.4%和13.5%。从二、三产业所占比重看,对地区生产总值的拉动作用远远低于第一产业,显示出三次产业不能均衡发展,而我旗农业又是不能稳定发展的产业,首先是生产方式落后,劳动力素质较低,基础设施薄弱;其次是农业基本上还是靠天吃饭,主要是依赖于自然条件,并且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十分脆弱,这些因素严重影响着我旗农业生产健康稳定发展。因此要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第二、三产业的贡献率。

二是工业企业开工不足,原料短缺,产销衔接矛盾仍然很突出,重点工业项目进展缓慢等直接影响着工业生产。由于原料不足,今年全旗油脂行业生产进程比较缓慢,农业生产资料大幅度涨价,造成工业生产成本提高,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扩大。

今后应采取的措施

1、要继续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发展大豆、马铃薯、白瓜籽、葵花等我旗有比较优势的农作物。扶持农民发展特色产业,扩大无公害蔬菜和中草药种植面积,加快发展绿色大豆,增加甜瓜、小米、元葱等特色农产品,营造品牌优势,提高农产品竞争力,转变原始的种植方式。

2、鼓励农民开展多种经营,积极发展庭院经济和家庭副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3、要进一步加快工业原料基地建设,保障工业原料供应。力争形成具有区位特色,能够满足工业发展需要,促进农牧业产业化的原料基地。继续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应突出“大规模、高起点、外向型、能力强”四个方面,通过加快农牧业基地建设步伐来劳动种植业结构调整。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8篇《经济运行分析报告》,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32 236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