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_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条例【优秀3篇】

发布时间:

实验室是进行教学、科研的重要基地,是办好学校的基本条件之一,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是实验教学工作正常进行的基本保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内容是差异网为您带来的3篇《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_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条例》,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篇一

一 实验室用电安全

违章用电常常可能造成人身伤亡,火灾,损坏仪器设备等严重事故。化学实验室易燃易爆物品较多,特别要注意安全用电。为了保障人身安全,一定要遵守以下安全规则。

(1)防止触电

1)不用潮湿的手接触电器。

2)电源裸露部分应有绝缘装置(例如:电线接头处应裹上绝缘胶布)。

3)所有电器的金属外壳都应保护接地。

4)实验时,应先搭好装置后才接通电源。实验结束时,先切断电源再拆装置。

5)修理或安装电器时,应先切断电源。

6)不能用试电笔去试高压电。使用高压电源应有专门的防护措施。

7)如有人触电,应迅速切断电源,然后进行抢救。

(2)防止引起火灾

1)使用的保险丝要与实验室允许的用电量相符。

2)电线的安全通电量应大于用电功率。

3)室内若有氢气、煤气等易燃易爆气体,应避免产生电火花。继电器工作和开关电闸时,易产生电火花,要特别小心。电器接触点(如电插头)接触不良时,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4)如遇电线起火,立即切断电源,用沙或二氧化碳、四氯化碳灭火器灭火,禁止用水或泡沫灭火器等导电液体灭火。

(3)防止短路

1)线路中各接点应牢固,电路元件两端接头不要互相接触,以防短路。

2)电线、电器不要被水淋湿或浸在导电液体中,例如实验室加热用的灯泡接口不要浸在水中。

二 实验室用水、排水安全

(1)节约用水

每次用完水,及时关上水阀。

(2)废水的排放

实验室器皿的洗涤和实验残液的排放与一般性洗涤用水的排放应分开;一般性洗涤用水可直接排放,而实验室器皿的洗涤和实验残液的排放需通过管道送到废水处理装置进行处理之后再排放。

三 实验室各种仪器的使用及操作安全

(1)实验人员要熟悉了解仪器性能

(2)自觉维护实验室设备

1)必须按说明书规定的操作规程使用仪器,无关人员不得随便拨动仪器的旋钮。

2)精密仪器的拆卸、改装应经过一定的审批手续,未经审批不得任意拆卸。

3)精密仪器的配件应妥加保管,不得挪作他用。

(3)对设备出现的小故障能自行解决,定期校正,保证在有效期内使用

(4)仪器发生故障或损坏等事故立即报告管理人员

四实验室各种药品、试剂的性质及使用安全

(1)防毒

1)实验前,应了解所用药品的毒性及防护措施。

2)操作有毒气体(如H2S、Cl2、Br2、NO2、浓HCl,浓HNO3等)应在通风橱内进行。

3)苯、四氯化碳、甲醛、乙醚、硝基苯等的蒸气会引起中毒。它们虽有特殊气味,

但久嗅会使人嗅觉减弱,所以应在通风良好的情况下使用。

4)有些药品(如苯、有机溶剂、汞等)能透过皮肤进入人体,应避免与皮肤接触。

5) 氰化物、高汞盐(HgCl2、Hg(NO3)2等)、可溶性钡盐(BaCl2)、重金属盐(如Cr、Pb 盐)、三氧化二砷(As2O3)等剧毒药品,应妥善保管,使用时要特别小心。

6)有些原料药品为粉体,在称量过程中,若无防护,易被吸进肺部,引起肺部疾病,应带防护罩称量。

7)禁止在实验室内喝水、吃东西。饮食用具不要带进实验室,以防毒物污染,离开实验室及饭前要冼净双手。

(2)防爆

?? 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当两者比例达到爆炸极限时,受到热源(如电火花)的诱发,就会引起爆炸。

1)使用可燃性气体时,要防止气体逸出,室内通风要良好。

2)操作大量可燃性气体时,严禁同时使用明火,还要防止发生电火花及其它撞击火花

3)有些药品如过氧化物等受震和受热都易引起爆炸,使用要特别小心。

4)严禁将强氧化剂和强还原剂放在一起。

5)久藏的乙醚使用前应除去其中可能产生的过氧化物。

6)进行容易引起爆炸的实验,应有防爆措施。

(3)防火

1)许多有机溶剂如乙醚、丙酮、乙醇、苯等非常容易燃烧,大量使用时室内不能有明火、电火花或静电放电。实验室内不可存放过多这类药品,用后还要及时回收处理,不可倒入下水道,以免聚集引起火灾。

2)有些物质如磷、金属钠、钾、电石及金属氢化物等,在空气中易氧化自燃。还有一些金属如铁、锌、铝等粉末,比表面大也易在空气中氧化自燃。这些物质要隔绝空气保存,使用时要特别小心。

实验室如果着火不要惊慌,应根据情况进行灭火,常用的灭火剂有:水、沙、二氧化碳灭火器、四氯化碳灭火器、泡沫灭火器和干粉灭火器等。可根据起火的原因选择使用,以下几种情况不能用水灭火:

(a)金属钠、钾、镁、铝粉、电石、过氧化钠着火,应用干沙灭火。

(b)比水轻的易燃液体,如汽油、笨、丙酮等着火,可用泡沫灭火器。

(c)有灼烧的金属或熔融物的地方着火时,应用干沙或干粉灭火器。

(d)电器设备或带电系统着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或四氯化碳灭火器。

(4)防灼伤强酸、强碱、强氧化剂、溴、磷、钠、钾、苯酚、冰醋酸等都会腐蚀皮肤,特别要防 止溅入眼内。液氧、液氮等低温也会严重灼伤皮肤,使用时要小心。万一灼伤应及时治疗。

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篇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实验室是学校开展教学、科研活动的重要基地,为确保实验室安全,防止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事故发生,优化学校环境,保证教学、科研活动的正常进行,制定本管理规定。

第二条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安全规定,提出确保安全的具体要求,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制定事故应急预案,定期组织突发事故模拟演练,经常对教职工和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第三条 成立实验室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实验室安全分管领导,制定本单位的实验室安全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责任体系和规章制度(包括制度规定、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等);组织、协调、督促各实验室负责人做好实验室安全工作;定期、不定期组织实验室安全检查,并组织落实安全隐患整改工作;组织本单位实验室安全环保教育培训,实行实验室准入制度;及时发布、报送实验室安全环保工作相关通知、信息、工作进展等。实验室负责人是本实验室安全责任人,根据学校的实验安全工作计划开展本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各实验室应设定一名兼职安全员,安全员协助实验室负责人具体负责该实验室的安全工作。安全员对实验室的安全负有检查、监督的责任,有权制止有碍安全的操作,纠正安全违章行为。

第四条所有在实验室工作、学习的人员,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统一认识,确保人身安全。要牢固树立安全意识,遵守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救助知识。

第五条各实验室应根据各自工作特点,制定安全条例和安全操作规程等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并张挂在实验室明显区域,严格贯彻执行;制作适合本实验室的安全教育片,以直观形象的图片、通俗易懂的语言、具体详实的数据和生动的案例,向实验人员进行实验安全基本常识、安全原则教育。实验室要把安全知识、安全制度、操作规程等列为实验教学的内容之一,新进实验室人员必须先接受安全教育,掌握基本安全知识和技能,才能进入实验室工作、学习。

第六条实验室安全检查坚持自查与抽查相结合,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原则,及时发现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做好技术安全工作档案。

第七条 学校科研生产安全管理领导小组与研究所、研究所与各实验室、实验室与实验室人员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切实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位,落实到人。

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篇三

一、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实行院(系)、实验室主任和安全员三级管理。实验室主任全面负责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安全员具体负责本室的安全工作。

二、实验室使用化学危险品及同位素要严格执行《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放射性药品管理办法》和《剧毒易爆物品管理办法》。

三、实验室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并将本室消防器材放在明显、干燥、通风和便于使用的位置,周围不准堆放杂物,严禁消防器材挪做他用,过期消防器材应及时更换。

四、实验室要求环境整洁,走道畅通,仪器设备摆放整齐,严禁占用走廊堆放杂物。

五、双休日、节假日和夜间进行实验,必须经实验室主任同意,并至少有二人以上同时工作。

六、下班后和节假日要切断电源、水源、气源、锁好门窗,保管好贵重物品。寒暑假做好实验室的通风和防护,以防仪器设备锈蚀和霉变。

七、大型精密仪器要有专人保管,仪器所在房间的门窗要有防盗措施,钥匙由专人保管。

八、未经实验室管理人员许可,不许随意动用实验室仪器设备,凡使用贵重、精密仪器及压力容器或电器设备,使用人员必须遵守操作规程,坚守岗位,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九、实验室如发生被盗、爆炸等重大事故,要保护现场,并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

十、对于违反规定造成事故者,按情节轻重,损失大少,给予行政处分、经济赔偿、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3篇《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_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条例》,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340 88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