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的知识总结精彩6篇

发布时间: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小学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课程的内容,也为了让学生对小学语文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差异网为您带来了6篇《小学语文的知识总结》,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小学语文的知识总结 篇一

一、基础知识

作文是字、词、句、段篇的综合训练,它体现出每位同学的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那么,怎样才能写好作文呢?一般说来应做到:

(一)思想健康,中心明确。

(二)内容具体,条理清楚。

(三)语句通顺,意思连贯。

(四)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五)善于观察,想象丰富。

(六)书写工整,格式正确。

除了平时留心观察事物,认识和抓住事物特点,自觉积极地积累写作素材外,还必须具备审题、确定中心、选择材料、谋篇布局、编写作文提纲和修改文章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1、审题。

只有准确地审清题意,透彻理解题目的意思,解决好“写什么”的问题,写起来才能保证不偏题,不致于“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这里教给同学们三种审题方法:

(1)分析法:先把题目按词拆开,然后一个词一个词琢磨,理解每个词的意思,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如《校园新事多》可分解为“校园”、“新”、“事”、“多”四个词,我们就能写发生在校园里的新鲜的事,至少要写出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

(2)比较法:根据所给题目,自己拟几个相似的题目进行比较,弄清它们的写作范围和要求。如写《我和老师》,可自拟《我的老师》、《我爱您,老师》进行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确定写作重点。

(3)设问法:先提出几个问题,并考虑好其中的重要问题,然后对照题目对假设的问题进行条理清楚,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的回答。如《她变了》,可提问:变之前她是怎样的?她变的原因是什么?她变后是怎样的?有哪些人说她变了?另外,对于特殊的题目要仔细推敲,弄清真正的意义。如《温暖》,就不能专写天气温暖,而应体现互相帮助或得到关怀爱护的感受。

2、确定中心

中心就是文章的灵魂。教给大家确定中心的方法:

第一、要根据题目要求确定中心。如《记一位值得尊敬的人》要明确题目的重点是“尊敬”。值得尊敬的原因,就是文章的中心,写作时要紧扣这个中心。

第二、要根据自己平常的生活积累,根据自己平常的生活感受来确定中心。如写《我的好朋友王小明》,中心思想可表现王小明的好品质,他的优点。

3、选择材料

材料的选择、详略,都要为中心服务。

常犯的毛病有:(1)中心不突出,要说明的问题很多,头绪纷繁。(2)详略不当,重点不突出,主次颠倒。(3)选材平淡,不典型。

因此,要注意两点:第一、 要围绕作文中心思想选择材料。第二、要选择自己最熟悉的、真实的、新颖的、典型的事件作为材料。

4、组织材料

材料的组织包括两项内容:一是对材料的安排。哪些先写,哪些后写,使文章“言之有序”;二是对材料的处理。

哪些详写,哪些略写。要使文章“言之有序”,就要合理地分段。

方法有:

(1)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材料。

(2)按时间的推移安排材料。

(3)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

(4)按事物几个方面安排材料。

(5)层层加深中心思想,由浅入深地安排材料。

5、编写提纲

提纲包括:中心思想和段落。一篇文章分几个层次,几个段落,哪个先写,哪个后写,哪个略写,哪个详写,在提纲里要反映出来。但又不能写得太详细,也不能太简单,要写得简明扼要,切实具体。如:

作文题目:有趣的蜗牛比赛中心:通过对蜗牛比赛的记叙,反映少年儿童课外生活的丰富多彩,表现少年儿童的生活情趣。

材料安排:

(1)我和表弟捉到几只蜗牛,想举行一次比赛。(略)

(2)为参赛蜗牛命名,做好比赛前准备。(略)

(3)比赛中蜗牛各自的表现。(详)

(4)比赛结果。(略)

(5)结尾。(略)

6、开头与结尾

常见的开头方法有:

(1)开门见山,直截了当。

(2)说明情况,交代背景。

(3)描写环境,渲染气氛。

(4)提出问题,引人入胜。

(5)巧讲故事,引人注意。

(6)先说结果,倒叙开头。

常见的结尾方法有:

(1)事情完整,自然结尾。

(2)总结主题,抒发感受。

(3)照应开头,留有余味。

(4)含蓄结尾,引人入胜。

7、过渡与照应

过渡要做到自然灵活、承上启下、语言连贯、彼此衔接。办法一般有过渡段、过渡句及过渡词三种。

上下文之间的互相呼应,就是照应。照应方法一般有三种:前后照应、首尾照应和正文与标题照应。

8、修改作文

修改文章包括:修改错别字和用错的词;修改有毛病的句子;修改用错的标点符号;理清个别颠倒的句子和段落;看看开头是否吸引人,结尾是否有力;看看是否有内容表达不清楚,不具体的地方;检查并修改中心不明确,不集中的毛病。

二、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

复习要点:

1、了解命题作文与半命题作文的区别

2、掌握人物外貌描写与心理描写方法

3、学习一人一事与一人几事的写法;

4、掌握描写场面,记叙活动的方法;

5、掌握定点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

6、学会参观记、游记的写法;

7、掌握描写动物、植物和物品的记叙文的写法。

(一)写人

1、掌握人物外表描写的方法

要介绍一个人,首先要把这个人的外表特征讲清楚。外表特征,一般指人的长相、身材、衣着、动作、语言和神态。描写时,一定要写出人物的特点。所谓特点,就是这个人与其他人不同的地方。

2、掌握人物心理描写的方法。

比较细致地对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内心活动进行描写,称为心理描写。心理描写,主要写人物的内心活动,即人物心里想些什么,尤其要写好莱坞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内心矛盾、斗争。心理描写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种方法。

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这是常用的方法,一般有以下三种:

一是借用作者的笔让人物倾吐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常用在第一人称“我”身上,《十六年前的回忆》就是这种方法。

二是直接、客观地分析描写人物内心活动,对文章中的人物的思想活动及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等进行合理推测。如《穷人》一文就是这种方法。

三是用回忆或梦境、幻觉来寄托人物的情思。

3、掌握一人一事的记叙文的写法。

一人一事是写作的基本功。用一件事写人,一定要弄明白“一件事”所包含的意思。用一件事写人,一定要把这件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都写清楚,对这件事的相关内容进行“插叙”或“补叙”,但要注意略写。

4、掌握一文几事记叙文的写法。

注意:一是所选的几件事都必须表现同一个人的同一个特点,不能一件事表现一个特点。二是所选的几件事最好不在同一个场合,内容不大同小异,应一件比一件深刻、深入。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就讲了几件事,一件比一件深刻。

(二)叙事

1、掌握记叙一件事的方法。所谓叙事,就是以完整地叙述一件事的发生、发展、结局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体。要把一件事情写清楚,有三种方法:一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二是按时间的推移顺序写;三是空间位置的变换顺序写。无论按哪种顺序都必须交代清楚“六要素”。

2、掌握记叙几件事的方法。记叙几件事必须围绕一个中心来写,不能几件事有几个中心。要写好文章,要注意几件事间的衔接、过渡。

3、掌握描写场面的方法。要写好场面,离不开观察。观察时要有目的,有重点,有顺序。场面描写以“动”为主,要刻画特定环境中的活动,使整个场面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形象真实而富浓厚的生活气息。场面有两种情况:一是自己参加进去的;二是自己看到的场面。描写场面,要有一定的线索,一定的顺序,常用以下几种方法:一是由主要的到次要的;二是定点观察,按空间顺序描写,按一定的方位顺序去表达;三是采用移步换景法,按自己活动的顺序去观察。

4、掌握记叙活动的方法。活动是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准备、有许多人参加的一系列行为的总称。记叙活动,开头也要和记叙文一样,先交代一下活动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接着写活动的开始、经过和结果,重点是写活动的经过。

(三)写景状物

1、掌握定点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

写景状物就是指在观察的基础上,把自然景色或一些动物、植物、建筑物和其它物品描写,陈述出来的写作方法。

观察是写景状物的基础,观察时一定要确立好观察点,固定了观察点,对观察对象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注意景物出现的顺序和变化。

观察时要讲求方法,写景顺序有四种:一是按景物方位来写,由远及近,由近及远,由里到外,由外到里,由上到下,由下到上等;二是按时间顺序写;三是按景物类别写;四是按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来写。

2、掌握参观记、游记的写法。

写这类文章要注意以下四点:

一是在文章的开头要简明扼要地交代清楚参观的时间、地点、人物、对象、目的。

二是一定要把参观的过程写清楚。

三是参观记结尾可谈点参观后的感受工收获。

四是要做到点面结合,既要突出“点”,又要用“面”作陪衬。写游记时,要学会取舍材料。有特点或印象深刻的要详写,一般的景物要略写。

3、掌握描写动物、植物和物品记叙文的写法。

写好动物要注意四点:

第一、抓住动物的外形特征写;第二、抓住动物的生活习性写;第三、抓住动物鸣叫的声音写;第四、写出动物与人的关系。

写好植物要注意:

第一、要着眼于各种植物特征;第二、注意植物的形态、颜色、气味及生长变化情况;第三、要按一定顺序来写;第四、记叙植物随着生长环境的变化而发生的变化;第五、可以运用拟人、比喻或想象等手法作动态描写。第六、要带着感情去写。

写物品要注意以下四点:

第一、要细心观察,抓住物品的整体、局部、细节和特征;第二、要写清物品的结构;第三、要交代清楚物品的来历和用途;第四、要融进对物品听感情。

4、掌握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的方法。要做到写文章景中含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必须根据感情抒发的需要,选择最能表达自己感情的景物并抓住物点进行详细具体,生动形象的描绘。

三、供材料作文

根据提供书面材料作文时,要注意三点:一、认真审题,明确要求。二、紧扣主题,决定取舍。三、活跃思路,发挥想象。

(一) 缩写

注意:

①能改变原文的中心思想和体裁,甚至连人称也不能变。

②不能改变原文的记叙顺序和主要内容,保留主干。

③概括复杂的内容要全面,语言要简明扼要。

④改后的短文要衔接过渡自然,首尾连贯。

⑤合理安排各部分之间的大致比例。

(二) 扩写

注意:

①不能改变原文的中心思想、体裁、人称、叙事方法和顺序。

②不能改变原文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③扩充的内容只能根据原文情节合理地发展,不能任意增加。

(三) 改写

改写,就是改变原文的体裁与人称、结构及语言等,写出与原文形式不同的文章。

一是改变体裁。把原文从一种体裁改写成另一种体裁。

二是改变人称。常见的是把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或把第三人称改变第一人称,内容不作变动。

(四) 续写

注意:

①写时一定要认真阅读原文,弄清原文所写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②要根据题目要求,大胆想象。

③不能改变原文的体裁,续写中可以增添次要人物,但主要人物不能改变。

④续写部分的语言特点和风格要尽量与原文保持一致。

(五) 看图作文

第一, 看单幅图作文。第二,看多幅图作文。看图作文的一般步骤是:看、说、写。

四、应用文

(一)便条

格式:

①“请假条”三个字要写在第一行正中。

②另起一行顶格写上称呼,后面用冒号。

③第三行空格写正文,要写清请假的原因和起止时间。

④正文写完后要写上祝语。

⑤署名要另起一行靠后写。

⑥日期要另起一行写在署名的下方。另外:留言条、托事条格式与请假条相同。

(二)通知

格式:

①在第一行正中写上“通知”二字,或“紧急通知”或“关于××的通知”,以引起读者注意。

②正文要另起一行空格写,写清时间、地点、事情、请谁参加、应注意什么。但一定要简明扼要。

③正文写完后,另起一行空格写上“特此通知”。

④在正文的右下方分两行写出发通知的单位和日期。

⑤被通知的单位或有关人员,可以出现在正文中,也可以在第一行顶格写上,后加冒号。

(三)日记

格式:一般在第一行居右写清某年某月某日,星期几,也可以写上当天的天气情况,然后第二行开头空两格写正文,有时也可以给日记加个标题,点明主要内容。

注意:(日记只能是一天中发生的事)。

(四)写读后感或观后感

方法:一般是先引,开头写读了什么(可包括书名、作者、内容梗概等),并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自己的总的感受;接着是议(感),这是重点,在引述有关重点内容或主要语句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联系自己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实际谈感想;最后是结,即总结全文,总谈感想、体会,结束全文,简洁有力。观后感的写法跟读后感一样。

(五)书信

一般书面的内容由称呼、问候、正文、祝颂语、署名、日期六部分组成,基本格式是:

1、称呼。称呼要独立成行,顶格写,后面加冒号。

2、问候。问候的话要另起一行空两格写,单独成行。问候语不宜长,使收信人感到亲切,礼貌即可。

3、正文。要另起一行空格写,写你对收信人说的话,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等。

4、祝颂语。要单独起一行,空两格写上“祝”或“此致”等,再另起一行顶格相应写上“身体健康”或“敬礼”等。

5、署名。要单独成行写在信的右下方。

6、日期。要另起一行写在署名下方。

(六)表扬稿

表扬稿分三部分:

1、名称。在第一行正中间写上“表扬”二字。

2、正文。要把这件事真实、完整、简明扼要地写清楚。

3、落款。在右下角分两行写上写稿人的姓名和写稿日期。

(七)建议书

格式:先写上标题,再写清楚建议书是给谁写的,具体建议是什么,最后写上提建议人的姓名和写作日期。

小学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篇二

1、 基础知识回顾:23个声母、24个韵母、16个整体认读音节。

2、 声调:分为四声。标调歌:“有a 不放过,无a 找o、e ,i、u 并列标在后”

3、 音节:音节是声母、韵母和声调的组合。

(1)当韵母“u”和声母“j、q、x、y”相拼时,去掉“u”头上的两点,如“ju”。

(2)人或事物等专用名词的拼音,第一个字母大写,如“北京 beijing” 4、 隔音符号:当a、o、e 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读音易发生混淆时,应在第一个音节后面加上隔音符号,用“’”表示,帮助分清两个音节。 如“ping’an(平安)”、“qi’e(企鹅)”。

小学语文学习方法 篇三

一、多读

就是反复读。据说,丰子恺先生的读书法称为“二十二遍读书法”,他对一篇好文章,前后读22遍之多,并深有体会地说,把文章读熟后,就会渐渐地从唇间背诵出来,多读成诵,应当就是记忆之本。

二、强记

就是有目的地克制自己,进行记忆。有些课程基本概念不记不行,如语文中的音形义、外语中的单词等。理解了的要背诵,暂时不理解的也要加以记忆,并在使用中重新巩固记忆。

古诗文,背诵后更易理解,理解后还会记得更牢固——当然这需要毅力和恒心。久而久之,不但大脑信息存储得越多,而且会养成乐于记忆的好习惯。当然,强记和死记并非同一概念。

三、勤写

不只是写作文,那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日记、听课笔记、读书中的圈点评注、整理摘抄都属于这个范畴。

写本身就是较高层次的记忆,我们有这样的体会:写作文,先打腹稿,再写成初稿,待到往作文本上誊写时,不看初稿就能写完。原因是,动笔综合调动了各种器官,并进入记忆的高级阶段,“好记性不如赖笔头”不无道理。

小学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篇四

实词:名词(木)、动词(跑)、形容词(美丽)、数词

(一)、量词(位)、代词(你、我、他们) 1、词性划分 虚词:副词(特别、不)、介词(在、关于)、连词(和)、助词(着、的、啊)、象声词(叮咚)

2、近义词和反义词

(1)意思相同的词:“爸爸——父亲”、“互相——相互”

(2)意思相近的词:

词义的轻重不同:

“愉快”→“高兴”→“快活” 词的意义上辨析 词义的范围不同:“战斗”和“战役”

词义的感情色彩不同:

“果断”和“武断” 词的搭配关系不同:“严厉”和“严格”

词的用法上辨析,适用对象不同:“希望”(自己)和“期望”(别人)

(3)反义词: 绝对反义词:“生”→“死”;“富”→“穷” 辨析角度:意义和感情色彩 相对反义词:“前”→“后”;“高”→“低 ” 3、 词语归类——分类记忆法 例如:按照植物、动物、水果和蔬菜等等分类。

4、词语结构一aa:“一群群”

aabb:“重重叠叠”、“干干净净”

abab:“研究研究”

5、成语和谚语。诀窍“三多”:多读、多想、多记。

小学语文的学习技巧 篇五

一、熟读、背诵的习惯。

二、阅读优秀课外读物的习惯。

三、推敲语言文字的习惯。

四、积累语言材料的习惯。

五、记日记的习惯。

六、规范地书写的习惯。

七、专注地听人说话的习惯。

八、说普通话、说话文明得体的习惯。

九、勤思考、爱质疑的习惯。

十、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小学人教版语文知识点总结汇总 篇六

(一)第一单元

1、 多音字

(1) 假:假装、假日

(2) 好:问好、好奇

(3) 发:发现、白发

(4) 晃:晃眼、摇晃

(5) 朝:朝向、朝霞

2、 学写读后感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3、 阅读:找出文中描写的字句或段落

(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 具体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描写的作用是再现自然景色、事物情状,描绘人物的形貌及内心世界,使人物活动的环境具象化。)

如:《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文,找出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金色的草地》一文,找出描写草地可爱、蒲公英有趣的字句。

4、 体会句中词语的妙用,以及传达的情感

如:《爬天都峰》一文中,“爬呀爬……终于都爬上了”(终于:突出了爬山之路的艰辛,以及爬上山后的喜悦)

5、 写作:记叙课余活动

所谓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6、 古诗积累

《小儿垂钓》

(诗的后两句写出了小孩子垂钓时的专注神态,绘形绘神,跃然纸上)

(二)第二单元

1、 引用人物语言的几种方式。

(1) 平铺直叙式

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

(2) 语言在动作之前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强调话语)

(3) 话语分隔式

“是的。”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

(注意不同方式里,标点符号的不同使用方法)

2、 积累、讲述名人故事(表达的完整性)

3、 积累名人名言、成语故事

4、 写人记事作文训练

(通过事情反映人物性格)

5、 找出文中描写人物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的句子,简单分析人物性格

(三)第三单元

1、 古诗积累与翻译

(1)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2)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 古诗理解

《夜书所见》

(1)诗中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我们可以看出是什么时节?

① 梧叶、江、篱落

② 秋叶

(2)诗中笼罩着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 静寂、凄冷

② 思乡之情;客居、漂泊、居无定所的孤寂、落寞;童年的留恋、怀想

(3)表现手法

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②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③悲欢对比,以欢衬悲

④虚实结合,以实映虚

⑤传情达意,暗用典故

⑥拟人、通感,增辉添彩

⑦字斟句酌,“寒”“挑”传神

(4)举出其他描写秋天的诗句和诗篇

3、文章情感的把握:《风筝》

(1)把握《风筝》一文里感情的变化过程,依据相关字句,进行简要归纳

(2)积累表现人物心情或感情的词语、字句

(3)写作:写作一篇内容充实的记叙文,表现人物(或字句)的情感、心理变化过程

4、理解文中的字词句

依据课文里的描写或叙述,理解文中的字句,或推断出陌生字词句的含义。

例如:《秋天的雨》一文,依据第二段的描写,理解“五彩缤纷”的意思

6、 描写:多角度、多方面的描写

(1) 阅读

如《秋天的雨》一文,把握课文里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秋天的雨

(2) 写作

多角度、多方面描写,如描写四季

7、 修辞方法——比拟

(1) 概念

比拟就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

(2) 作用

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3) 举例

① 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秋天的雨》)

② 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秋天的雨》)

(四)第四单元

1、辨别不同的修辞手法;在文中找出各自相关的字句,体会其用法的好处

例:《花钟》一文中描写牵牛花、蔷薇、睡莲、万寿菊、烟草花、月光花、昙花的字句

2、写作

(1)以生活里自己的感想、启发、收获为素材写作,做到情理明了通达

(2)观察生活里的事物,用日记形式或作文记录下来,做到细致、全面,文笔通畅

3、积累谚语——农谚

(五)第五单元

1、文学常识

(1)老子

老子,春秋时期(楚)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

(2)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也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的文化名人之一。孔子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史记·孔子世家》)。据说他有三千弟子,其中(七十二)人名气很大。

(3)神话

①概念

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

③ 中国传统神话举例

嫦娥奔月、牛郎织女、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大禹治水、夸父追日……

(4) 春联

① 概念

春联属于楹联的一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

② 概念

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的文学形式。

③ 名联举例

一年四季春常在——万紫千红永开花——横批:喜迎新春

春满人间百花吐艳——福临小院四季常安——横批:欢度春节

百世岁月当代好——千古江山今朝新——横批:万象更新

喜居宝地千年旺——福照家门万事兴——横批:喜迎新春

(5) 名句

①温故而知新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③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口语交际

(1)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例如:用自己的话讲《盘古开天地》的故事

(2)说说自己家乡的古建筑

3、四字词语积累

(1)“AB_”式(A与B为反义词)

远近闻名、黑白相间、轻重倒置

(2)“XAXB”式(A与B为反义词)

舍近求远、头重脚轻、积少成多

(3) “AXBX”式(A与B为反义词)

异口同声、左邻右舍、里应外合

4、写作

收集资料,用文字介绍某一件物件,或某一处风景

(六)第六单元

1、词语积累

(1)“AABB”式

严严实实、来来往往、舒舒服服、确确实实

(2)“又A又B”式

又松又软、又香又脆、又唱又跳、又说又笑

(3)“不A不B”式

不慌不忙、不紧不慢、不知不觉、不闻不问

2、句子积累

(1)谚语——祖国风光

①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②峨眉天下秀,三峡天下雄

④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⑤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2)诗句— www.niubb.net —自然风景

①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②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③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④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

⑤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

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⑥ 水南水北重重柳,山后山前处处梅。——王安石

3、 修辞——夸张

(1) 概念

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

(2) 作用

夸张的作用是用言过其实的方法,突出事物的本质,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

①夸张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共鸣。

②在文学中,夸张是运用想象与变形,夸大事物的某些特征,写出不寻常之语。

4、 理清文中结构层次,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和中心段

5、 体会某些字词句使用的好处

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中,“树木抽出新的枝条”中“抽出”一词使用的好处

6、 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表达了作者对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7、 作文:写家乡的或自己熟悉的一处景物

(七)第七单元

1、用不同的例子说理

2、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句的意思

(1)《科利亚的木匣》里,理解“果然”的意思

(2)《陶罐和铁罐》里,理解“奚落”的意思

3、了解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

4、积累童话故事和成语故事;试着编童话

5、 反义词

傲慢——谦虚;懦弱——勇敢;丑陋——美丽;愚蠢——聪明

6、名句积累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八)第八单元

1、词句积累

(1)三字句“ABB式”

圆溜溜、胖乎乎、红扑扑、笑呵呵、乐陶陶、喜滋滋、静悄悄、雾沉沉、雨蒙蒙、绿油油、黑糊糊、白花花

(2)四字词语

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满载而归、如愿以偿、没精打采、沉默不语、目不转睛、恍然大悟、五洲四海、举世闻名、高楼大厦、应有尽有

(3)《三字经》三字句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2、猜字谜

3、作文:写人、记事、写景,表达自己的想法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6篇《小学语文的知识总结》,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331 159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