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PPT重点总结【最新5篇】

发布时间:

毛概PPT总结 篇一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概论PPT制作总结

13物理2班

13物理2班

在制作PPT时,我和其他同学分工明确,我负责查找相关资料,然后阅读课本教程,理清结构关系,列出PPT制作大纲,思考怎样提出问题,同学们如何作答,标准答案是什么?然后制作出PPT的框架,为了丰富课外资料,我又查找了相关视频。下载相关图片。做好PPT后,我发给我的另一位组员,由她来整理思路,上台为大家讲解PPT,通过这次合作,我感受到分工合作,合作共赢的快乐。

我们讲的是第三章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的转变”,通过此次PPT的制作,我深入理解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

1、建国初期的国际国内形势

⑴国际形势:存在着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的尖锐对立。形势对我们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方面。

①从有利的方面看,新中国成立后,很快得到苏联、东欧等人民民主国家和若干资本主义国家的承认、同情和支持。到1951年10月,新中国成立一周年时,已有25国家承认中国,其中有17个国家与中国建交。

②从不利的方面看,美国等西方国家采取了敌视新中国的政策。美国千方百计从政治、经济、军事等诸多方面对新中国施加压力,企图扼杀新中国于摇篮中。这对新中国无疑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⑵国内形势:一方面,新民主主义革命已取得胜利,建设一个新中国的任务已摆在全国人民面前。这是形势的主流。另一方面,新中国在旧中国的废墟上艰难起步,面临着重重困难和严峻考验。主要是: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还很艰巨;国民经济千疮百孔;财政经济严重困难。

上述国内外形势表明,建国初期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残余势力的矛盾。

2、建国初期党的任务

建国初期党和全国人民面临的任务是: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建立和巩固人民民主专政,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条件

三、没收官僚资本和稳定物价、统一财经的斗争

新中国的国营经济,主要是通过没收官僚资本逐步建立起来的。到1950年初,合计接管官僚资本的工矿企业2800余家,金融企业2400余家,构成了建国初期国营经济的最主要部分。

稳定物价,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党面临的一个突出任务。当时各大城市军管会或人民政府均发布了以人民币为唯一合法货币的法令。党和人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整顿金融秩序的措施,相继组织了 “银圆之战”、“米棉之战”,使全国物价开始趋于稳定。 1950年3月,政务院颁布了《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提出了三个统一:统一全国财政收入、统一全国物资调度、统一全国现金管理。这个决定实行后,很快收到明显效果,财政收支接近平衡,市场物价开始回落,并趋于平稳。至此,建国初期平抑物价、统一财经的斗争初战告捷。

总之,稳定物价和统一财经的工作,是新中国成立后在财政经济战线上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胜利。它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不仅在军事上、政治上是强有力的,在经济上也是完全有办法的。

四、党的七届三中全会,建国初期的战略策略方针 为了及时总结经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1950年6月,中共中央召开了七届三中全会。会上,毛泽东提交了《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书面报告,并作了《不要四面出击》的重要讲话。

毛泽东在书面报告中提出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中心任务,是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报告指出,实现这个任务,要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创造三个条件,即:土地改革的完成;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

为了保证上述任务的顺利完成,七届三中全会制定了恢复国民经济时期的战略策略方针,这就是“不要四面出击”。就是必须处理好同民族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知识分子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不要四面出击,树敌太多,造成全国紧张,而应该集中力量向国民党残余势力、封建地主阶级和帝国主义进攻。

七届三中全会是党在新中国成立后召开的第一次中央全会。会议制定的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战略策略方针,对统一全党认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实现国家财经状况的根本好转,进而实现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土地改革和各项社会改革的进行 1.土地改革运动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正式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土地改革的总政策是: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按照新的《土地改革法》,从1950年冬开始在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新解放区农村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各地大体上都分三批进行,每期约半年左右。每一期各地都派出大批土改工作队,分赴农村,领导土改。每一期大体上都经过发动群众、划分成份、没收分配土地、复查总结等步骤。

到1952年底,全国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全国大约三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无偿地获得了约七亿亩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

历史意义:⑴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的基本完成,摧毁了中国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消灭了封建地主阶级;⑵广大农民获得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摆脱千百年来封建宗法的人身束缚,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六、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

经过新中国成立后三年多的艰苦奋斗,到1952年底,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获得全面恢复,并有了初步发展。具体表现:

1. 工农业产值和主要产品的产量均已超过建国前的最高水平。1952年,工

农业总产值达到810亿元,比1949年增长77.5%,平均每年增长21%左右。

2.城乡人民生活普遍得到改善。19

52年同1949年相比,职工工资提高70%, 农民收入增长30%。

3.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实现了根本好转。为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准备了基 础条件。

4.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国建立了国营经济领导下的五种经

济成份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这五种经济成份是:国营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合作社经济。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国营经济发展更为迅速,并逐渐在国民经济中居于领导地位。

总之,新中国成立后的头三年,是新生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恢复时期。这一时期,党在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同时,胜利地开展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的斗争,顺利地推进了各项社会改革事业,使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初步发展,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促进了社会主义因素的成长,从而为整个国家从新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七、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不是偶然的,它是中国共产党应用马克思列宁关于过渡时期的学说,认真总结建国后头三年的实践经验,根据中国国情而提出来的。

新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与俄国十月革命后的情况大体相同。要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必须经历一个从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建国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各项社会改革任务的完成,我国已具备了开展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全面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条件。因此,从1952年9月起,中共中央根据毛泽东的建议,开始酝酿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3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正式讨论和制定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这就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通常简称为“一化三改”。1954年2月,党的七届四中全会正式批准了这条总路线。同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把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作为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确定下来。从此,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成为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的纲领。

八、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反映历史的必然性

1.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到1952年我国工农业产品的产量虽已达到或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整个说来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现代工业的产值只占工农业总产值的四分之一左右。按照马列主义基本原理,社会主义是建立在现代化大生产的基础的,没有高度发达的大工业,那就根本谈不上社会主义。要从根本改变这种落后的状况,就必须建立自己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只有这样,才能用先进技术来装备农业和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建立强大的国防。

2.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这是发展农业和整个社会生产力的需要。在土地改革完成后,我国农业中占绝对优势的是小农经济,分散而又落后,不能满足人民及工业化事业对粮食和工业原料日益增长的需要。这就使小农经济同社会主义工业化事业之间的矛盾日益暴露出来。因此,按照社会主义的原则来改造农业,引导农民互助合作,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就成为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一个基本依据。 个体手工业者的情况也是这样,他们生产规模小而分散,生产技术保守落后,同样不能适应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需要。因此,通过合作化把手工业者个体所有制逐步改造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解决当时国内主要矛盾,迅速发展国民经济的需要。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需要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一定的发展。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也必然产生不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其唯利是图的本性和要求自由发展的欲望,必然和社会主义发生矛盾,这就不能不发生限制和反限制的斗争。只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上述矛盾,才能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

总而言之,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反映了我国人民的愿望和要求,是当时客观形势发展的产物,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九、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

1.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一化”和“三改”,这两方面的任务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即建设与改造的辩证统一。

2.逐步过渡。即在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上采取逐步由低级到高级的形式,而在过渡的时间上采取分阶段的逐步过渡的办法。

3.和平改造。不但对农业和手工业采取和平改造的方法,而且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也采取和平改造的方法,这是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所不同的、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方法。

十.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

“一五”计划充分反映了全国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贫穷落后的面貌,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强烈愿望。“一五”计划制定和公布后,全国城乡迅速形成参加和支援国家工业化建设的热潮。

在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一五”计划顺利实施,各项建设捷报频

传。比如,1953年12月,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举行开工生产典

礼,这是重工业建设中首批竣工投产的重要工程,大大加强了以鞍钢为中心的东北地区钢铁基地建设。同时,华北地区的包头钢铁公司和中南地区的武汉钢铁公司也先后正式开始施工,为在内地建立大型钢铁基地开了头。

再比如,到1956年,中国第一家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中国第一家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家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中国第一座大批量生产电子管的工厂北京电子管厂正式投产。我国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武汉长江大桥开始修建。

还有大大小小的建设项目不胜枚举。总之,“一五”期间工业建设和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在全党全国人民同心同德的艰苦奋斗中,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步伐在扎扎实实地向前迈进。到1956年,“一五”计划原定的主要指标就提前一年完成了。到1957年底,“一五”计划的各项指标大都大幅度超额完成了。从而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十一、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意义和基本经验

从1949年到1956年,在短短的七年内,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1.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使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已经占居绝对优势地位。在1956年国民收入中,国营经济占32.2%,合作社经济占53.4%,公私合营经济占7.3%,三者合计,公有制经济占92.9%。在工业总产值中,社会主义工业占67.5%,国家资本主义工业32.5%,资本主义工业下降到接近于零。这表明,社会主义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经济成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已经在我国建立起来,中国已经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为进一步发展我国的生产力,使全国人民逐步过上富裕的生活,为我国今后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通过本节课,我收货到不少知识,了解到在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践中,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即创造了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逐步过渡的形式,用和平的方法改造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同时把经济制度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相结合,在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和列宁关于对资产阶级和平赎买的设想。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伟大创举,以新的经验和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尽管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等缺点,以致在长时间遗留了一些问题。但就五十年代中国经济、中国社会发展的全局以及中国所面临的复杂国际局势而论,当时对社会主义的选择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完全正确的。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我国今后的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并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是中国社会在二十世纪实现的第二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经过半年毛概课的学习,我感觉我最大的收获是越来越关心国家大事了,国家的外交政治,国内外的时势新闻,每一点,每一滴都吸引着我,我们通过讲评来发表自己的意见。了解国家的现状和未来。每一次听别人讲,我都特别认真,很感谢老师能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给我们上课,给了我们很大的发挥空间,更富多彩了我们的课堂生活,也给我们营造了有趣的课堂氛围。使上课的氛围很活跃,又有激情,我很喜欢这样的上课方式,。在这样的氛围和条件下,同学们的学习效率也很高。最后谢谢老师这一学期来对我们的教育,希望老师身体健康!

毛概PPT重点总结 篇二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内容体系内容: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富强,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民主, 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文明

4、建设社会特色主义社会——和谐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经济建设是根本(物质基础);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 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体制,对策。

制度:生产资料所有制,以公有制为主题,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社会财富分配制,按劳分配为主题,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三:所有制是什么?

公有制为主题,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和集体成分。 四:为什么实行所有制?

根本原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

具体原因: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

1、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经济制度的基础;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不够发达,发展不平衡,需要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五:解析: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旗帜鲜明反对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观点(P147) 六:所有制应该这么做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方针: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资产、主导)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权利、机会、规则平等)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七:分配制是什么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多种分配:劳动为生产要素 (劳动收入、劳动力价值收入)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 (利润、利息、租金等)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发明、创造、 信息 、专利等) 八:解析: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是按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P152)

九:解析: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是起全部作用。(P146)

十:关于GDP增速主观战略,客观因素,实际运行 十一:政党制度

一: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大意义(P195)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P187)

三: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 四:五位一体现代化的根本保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化建设,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五:为何要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

1、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需要(在新中国诞生前夕,党的工作重心面临由农村向城市转变,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强调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防止资产阶级思想侵蚀党的队伍,有预见性地提出了防止“糖衣炮弹”进攻的重大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两个务必”的重要思想。

2、应对“四种考验”的需要

执政考验: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不易,执掌好政权,尤其是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为不易。

改革开放考验。

市场经济考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问题和挑战: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够完善;市场经济建立后,利益冲突与价值观多元化导致道德建设“滑坡”;市场经济的某些消极特性,某种程度上也为腐败现象的滋生提供了温床。

外部环境考验。

3、破解“四个危险”的需要:

精神懈怠:精神上的衰退是最危险的衰退,意志上的消退是最根本的消退。精神懈怠、意志消沉,是无法打开新局面、谋求新发展的。

能力不足:能力不足、本领不强,是难负领导之重、难负工作之任的,是切不可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伟大工程胜利推向前进的。

脱离群众:脱离群众,伤害了党群干群关系,损害了党执政的基础,削弱了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就会影响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和执政使命的实现。

消极腐败 : 消极腐败犹如毒瘤,侵害着党的肌体的健康,吞噬着党的肌体的活力,消极腐败现象不除,党的事业就难以健康发展,党的奋斗目标就难以顺利实现。

4、全面从严治党的需要 :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其推进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矛盾,要防止来自各方面消极因素的干扰,以确保在及时解决问题中得到有效推进。 六: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的主线和内容

主线:

执政能力建设: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通过全党共同努力,使党始终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先进性建设: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是要通过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顺应合乎时代发展的潮流、顺应和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反映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使各级党组织不断提高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纯洁性建设:纯洁性首先是指党的肌体的整体纯洁,主要体现在党的思想、政治、组织、作风、廉洁自律等方面崇高坚定、纯正完美。

党整体的纯洁是靠每位党员个体的纯洁构成和体现的,每一名党员都是党的一份子,只有保持每一名党员的纯洁才能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才能保证党的纯洁性。 内容: 思想建设:党的思想建设的基本内容和主要任务,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改造和克服党内一切非无产阶级思想;对党员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教育,保证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

组织建设:民主集中制建设,是党的组织建设的重要任务。基层组织建设,是党的组织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干部队伍建设,在党的组织建设中居于核心地位。党员队伍建设,是党的组织建设的又一重要内容。

作风建设:党的作风建设,是指端正党组织和党员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树立与党的性质和宗旨相适应的良好风尚的工作。 反腐倡廉建设

制度建设:党的制度建设就是把长期以来党的领导工作中和党内生活中的经验教训加以总结和概括,形成党的成员必须共同遵守的党内法规、条例、规则等党的制度,并狠抓贯彻落实。

七:社会主义和谐(P170)

民主政治,公平主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八:重大民生问题(P171)

教:优先发展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劳: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 得: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养:“居”,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九: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如何建设

07年中共十七大报告:“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1、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各方面参与,化解社会矛盾、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

2、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实施政社分开,推进社会组织 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

3、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改革行政复 议体制,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改革信访工作制度。

4、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构, 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十一: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内涵(P173-175) 十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P175-176) 十三:和平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十四: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世界多极化是指一定历史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趋向于形成多极格局的一种发展趋势,是对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实力分布状态的一种反映。

当今世界的格局:一超多强。

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的原因:多极化趋势最根本的原因是战后世界各国综合实力发展的不平衡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平衡。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孕育于两极格局的演变之中,两极格局终结后,大国之间的关系经历着重大而深刻的调整,国际格局向多极化发展。多极化趋势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各国为了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决不牺牲或放弃自己的国家利益,屈服于别国利益,从而导致世界向多极化发展。多极化趋势是在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冷战结束后,霸权主义搞单极的图谋尽管没有改变,但是越来越多国家的支持和赞同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多极化发展的意义: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有利于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有利于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实现各国人民对和平、稳定、繁荣的新世界的美好追求。有利于发展中国家抓住机遇、发展自己。

十五: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

经济全球化是指,随着国际社会分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使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和密切结合的趋势。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贸易全球化,投资全球化,金融全球化,跨国公司生产经营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积极方面:给世界经济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有利于高新技术的扩展和推广,促进市场开放、加强竞争,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不利方面:全球化导致对国家主权的侵蚀。全球化在一定时期会加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与矛盾。全球化增加了各国发展的脆弱性。 全球化引起的人口的自由流动,导致许多全球性问题的解决越来越复杂化。

十六: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根据(P204)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十七:、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第一,坚持独立自主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 第二,坚持和平共处原则为指导国关系的基本准则 第三,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 第四,坚持爱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P164)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P165)(2012年提出)

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P167—168)

含义 内容 五:中国政治制度(P157—158)

五大基本政治制度 : 国体—人民民主专政,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制度

政党—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六:国体—人民民主专政(国体、含义、实质、特色)

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体、含义、特色、内容) 政党—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依据、合作方针、特色)

民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含义、由来、依据、特色 民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含义、由来、依据、特色) 七:依法治国的含义、意义(重要性4条)

(P159—160) 八:法治中国---理解(材料分析)(P160) 十五:和平发展道路的根据和重要意义 十六: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十七:时代主题的判断包括四个方面:(P198)

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的时期的和平环境。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是矛盾全局的集中体现。 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并不意味着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

毛概重点总结 篇三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是党首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

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主要内容: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 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③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④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⑤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⑥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理论

《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毛泽东把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比作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的法宝。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

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第一,用和平赎买的办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性质)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程度)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第六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中国梦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改革开放的性质: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改革开放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否定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的内容: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的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等。

评判标准:三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正确处理好改革、稳定、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3、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4、坚持公有制的主要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起主导作用。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6、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多种不同的形式,就其内容不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二是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三是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如科技发明、创造、信息、专利等参与分配。

7、意义: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的分配制度,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8、新型工业化道路: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路子。

9、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

10、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1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1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1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4、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15、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前提)、有法必依(核心)、执法必严(关键)、违法必究(保障)。

16、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17、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公平、公正、法制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18、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加快文化体制改革。

19、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0、生态文明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第九章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

第十章 中国特设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体。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第十一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这些阶层归纳起来主要由、;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 第十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把党建设成为学习型、服务性、创新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战略目标。

毛概PPT 篇四

毛概PPT要求

第一, PPT是以寝室或者每6个人为单位,制作两个PPT.

主题分别是和谐校园和文化校园

第二, PPT第一页要求写上标题、班级和姓名还有学号的信

第三,息 星期五上午交给班长!

毛概ppt总结 篇五

过程

首先查阅相关资料,围绕调查内容设计调查问卷,针对调查内容写出问题,并从中筛选出有代表性的问题作为问卷内容。然后对学生、老师等不同群体进行调查,根据得出结果做个统计,分析统计结果,得出结论。

心得体会

做问卷调查也不是第一次了,不过这次是最成功的一次,也是最有体会的一次。我们调查小组有四个成员,首先,我们确定了调查的主题,针对主题进行分工,各司其责,互相帮忙,调查活动逐步进行。

调查的过程中我们也体会到了做调查的不容易。调查主题倒是好选择,不过也是要我们热烈讨论了好一会儿,选题不好,调查的时候可能就会不知道从哪里入手,给调查增加了难度。调查问卷的内容的设计也是马虎不得,这个可是花费了我们不少精力啊。调查问卷的内容会直接影响到调查结果,要是问卷设计的不好,得到的调查结果可能会不怎么理想,这样就有悖我们做这次调查的初衷了,所以科学合理的设计一份点差问卷不容易啊。调查形式的选择也很重要,不仅要求简单方便,还要切实可行。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也是有讲究的,要做到客观公正,不能带有个人感情色彩,不能主观地区看待、分析问题。最后我们提出的解决方案要是马虎不得,要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调查结果,提出的方案还要切实可行,操作性强,针对性强,这样才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在这次调查中,我们学会了怎么去设计一份科学合理的调查问卷,怎么和小组成员合作,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多角度的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小组之间还要相互信任、理解,加强小组成员间的沟通,遇到困难时向小组需求帮助等等。我觉得这次调查任务的顺利完成离不开我们的团结协作,我们每个人都要有合作精神,只有相互合作、相互帮助,调查才能顺利完成。

这次调查,也让我们我们积极的关注两会、关注民生,关注社会的发展,对社会现状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我们还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算是为社会贡献我们的一份绵薄之力吧。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5篇《毛概PPT重点总结》,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331 231198